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识别你的心理医生是否合格

如何识别你的心理医生是否合格

如何识别你的心理医生是否合格
如何识别你的心理医生是否合格

如何识别你的心理医生是否合格

(转自钟杰,北京大学心理系)

当今中国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国家,高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剧变导致人们出现心理适应困难和各种心身症状,各大中城市因心理疾患(或心理问题)而寻求心理医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心理健康”、“抑郁症”、“焦虑症”等名词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熟知的词汇。然而,当人们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开始寻求专家的帮助去面对的时候,就会遇到如何寻找合格心理医生的问题,很多“资深”的求助者在这个问题上都有深刻的体会:寻找一个能治好心病的心理医生恐怕比寻找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还要困难!

哪些人算做“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是老百姓通俗的叫法。在行业内,有几种人属于“心理医生”的范围:心理咨询师(counselor)、心理治疗师(psychotherapist)、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以及一部分受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业训练的社工人员(social worker)和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

他们的区别是:心理咨询师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心理问题较轻的人,特别是不构成心理疾病诊断的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在婚恋、学习或工作、社交上遇到的一些情绪困扰;心理治疗师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心理问题较重但不是精神病的人,特别是已经构成一些心理疾患诊断的人,比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这些疾病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能觉察到自己有心理问题并愿意寻求专业帮助。临床心理学家一般具有心理治疗的能力,同时做一些相关领域的科研。精神科医生主要对严重的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进行药物治疗;社工人员是做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专业人员,在美国,家庭和婚姻心理咨询是起源于社工人员的。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受过专门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专业训练的精神科医生或社工人员才可以算做是“心理医生”。

合格的“心理医生”通常是如何培养的?

以上这些专业人员无论名称如何叫,但是要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均需要一个类似的选拔与专业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选拔。合格的心理医生在进入职业培养过程前,需要有基本的选拔:(1)一般要具有心理学或医学本科学历;(2)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严重的人格障碍、精神病、躁抑症;(3)在识别他人情绪和认知的能力上没有严重缺陷,具有较好的对他人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共情的能力。

第二,专业培养。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培养过程包括四个部分:(1)课程:主要学习基础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约需要30-40门相关课程(900-1200课时)的学习(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2)实习:在老师的督导下至少从事1-2年(200小时以上的个体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实践;(3)接受自我体验:就是接受心理治疗,这个是合格的心理医生为了从事这个职业必须要接受的一个特殊的培训过程,因为只有接受了足够的心理治疗后,心理医生才可以觉察自己的问题,不把无意识中的个人问题带入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就像外科医生进入手术室要做好消毒一样。在德国,凡是要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的人,都至少要接受200小时以上的自我体验,否则拿不到从业执照。

第三,继续教育。这个是心理医生保持职业能力和资格的必要途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智力工作,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心理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需要经常接受专业学习和督导,同时通过各种专业活动(被治疗、团体互助小组等)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第四,职业伦理。对职业伦理的学习和遵守是一个心理医生在整个职业生涯期间都需要做的。在美国和欧洲,对心理医生的职业行为都有严格的伦理规定,中国大陆这个方面刚刚起步。

从以上流程不难看出:培养一个合格“心理医生”的困难程度与培养一个心脏外科医生的困难程度是相当的。

我国大陆的心理医生都在哪里?

“心理医生”在中国属于一个21世纪的新兴行业。自2002年国家劳动部设立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后,大陆范围内获得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职业证书的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但由于他们多数专业受训不足(一般仅接受过3-6个月的短期应试训练)、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真正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过程的心理咨询师可谓是“凤毛麟角”。

目前,我国大陆从事“心理医生”工作的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在各个地区的精神卫生中心、各级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医生。这些业人员大多数是医学背景,少数具有卫生部认可的“心理治疗师”资格。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服务形式目前主要以精神科诊断以及药物治疗为主。仅有少数医生接受过一些较好的心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如知名的有:德中心理治疗学院的各类培训班(简称中德班)、中国——挪威精神分析培训班、香港林孟平教授主持过的心理咨询博士生研修班,中美精神分析协会CAPA培训班等),能够进行比较规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但是这些人数很少,其余的都只能“见面就开药”或者对求助者做“教育工作”。

第二类就是各大学心理学系的教师或心理咨询中心的从业人员。他们多数具备心理学或教育学知识,理论好于实践,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为主的各类神经症患者,服务形式主要是心理咨询或辅导,但除了少数参加过上述的较为系统的心理治疗实践性的培训外,多数人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面对大多数心理障碍的患者,没有深入治疗的能力,有的人甚至做的就是“政治思想工作”。

第三类是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公司或者心理热线。这些机构的从业人员目前人数较少,但有增加的趋势,他们知识背景比较混乱,主要来自教育学、社会学、哲学、文学、管理学、商学、法学、传播学等各种不同的背景,有的甚至不具备高等学历(但一般具有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他们的服务形式主要是心理咨询和热线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面向有心理问题的社会人群,而服务质量也最为参差,出现极端的职业道德问题情况也最多(如利用求助者满足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甚至与求助者发生性的关系等严重违反职业伦理的行为)。

如何识别你的心理医生是否专业合格?

当今的中国,买牛奶的时候要需要消费者睁大眼睛,找心理医生的时候也一样。那么,如何识别你的心理医生是否专业合格呢?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识别:

第一,学历及专业课程的学习:一般来说,获得心理学或医学本科及以上学位、再加上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个是做一个合格心理医生的先决条件,前者证明其有学习能力,后者证明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

第二,接受专业督导和实习的经历:合格的心理医生在其专业受训经历中,必然有较长时间的实习和接受督导的过程,一般不会少于1年(200个做心理咨询的小时数)。指导其实习的督导老师应该是在业界内被认可的,因为好的师傅容易带出合格的徒弟。

第三,接受自我体验的小时数:无论这个心理医生多么聪明或有名,接受心理治疗(被治疗)是必须的。一般来说,一个心理医生接受心理治疗的小时数与其对人对己的心理觉察能力是呈正比的,这是一个合格心理医生的必要能力。在大陆,接受过较长时间心理治疗的心理医生是很少的,因此这个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志。如果一个心理医生告诉你他从来没有“被心理治疗”过,那么你还是不要走进他的诊室为好。

第四,是否被有口碑的专业社团认可。

记住:合格的心理医生会提供或告知求助者他的学历、专业受训背景(包括被治疗的时间)、专业资质以及收费标准等详细信息,而获知(并在心理医生帮助下有效理解)这些信息是求助者的基本权力。如果这些信息你无法从你的心理医生那里得到,那么还是不要去冒险的好。谁想被送进“手术室”后无法再健康地回到亲友身边呢?

附:你有权力了解你的心理医生的如下信息:

1、学历背景: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方向?

注:本科是心理学或临床医学最好,研究生是临床心理学或者咨询心理学方向最好。

2、专业受训背景:是否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哪些?

注:系统接受过以下培训的更好:德中心理治疗学院的各类培训班(简称中德班)、中国——挪威精神分析培训班、香港林孟平教授主持过的心理咨询博士生研修班,中美精神分析协会CAPA培训班,或者被以下有口碑的国际组织认可的培训项目: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国际心理治疗联盟(IFP)、美国心理咨询协会、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

3、这位心理医生被个体督导的小时数?被团体督导的小时数?督导有哪些是被行业认可的督导师?

4、这位心理咨询师在督导的下实习的咨询或小时数(指和病人面对面的咨询)。

注:越多越好,不应该少于200个督导下与病人面对面咨询时间。

5、这位心理医生自我体验(被心理治疗)的小时数(与他的治疗师面对面的咨询时间)。

注:一般来说越多越好,好的心理医生被治疗的小时数不会少于200小时。完全没有此项的最好不要接受于服务。

6、这位心理医生的专业资质?

注:具有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不能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需要看1-5的问题是否可以。。。。。

附2:初次见面的时候,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的观察也是一个指标:

(1)建立关系后,要求与你交朋友或类似行动(比如:约私下见面喝咖啡);

(2)第一次见面整个过程这位心理医生的话比你还多;

(3)咨询前你无法获得以上1—6问题的任何信息,见面询问1-6问题也不给予正面的回答的。

(4)咨询场所(或咨询设置)不安全,比如随时有电话进来打扰;咨询地点经常更换;因为医生的原因你们咨询时间经常不稳定更换或者每次咨询时间常常超过45~60分钟左右的行业“常规时间”。

(5)如果你确定找的心理咨询师(不是精神科医生)。见面就推销各种产品(包括药品)的情况。

(6)仅仅第1次咨询后,就要求你一次性付清所谓的一个“疗程”的费用的心理医生、咨询师往往都是眼中只盯着钱的不合格、不专业的;合格的心理医生、咨询师需要3~4次的咨询来进行“收集资料”——以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轻重程度,及是否适合做心理咨询、治疗。在美国,合格的心理医生会采取后端收费原则:比如,每次咨询结束后收取费用;如果长期的心理咨询,一般是每月或每周最后一次收取当月或当周的费用。

(7)长期为你做心理咨询工作的,没有书面《心理咨询服务协议》(或者类似书面协议)的,这个协议一般会规定好以下方面“知情同意,保密界限,收费,转诊,伦理依据,休假等议题。

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区别一:性质不同。两者学的不一样,心理医生是学医学出身的,学医学还分学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他们专门设置病房治疗重性的精神病人,而学精神病学的医生中还有一部分又学习了心理学,于是这一部分人被称做心理医生;而后者是学心理学的,从事该行业的人属于社会服务类人员。 区别二:对象不同。心理医生主要治疗轻度的精神病人和非精神病人但有心理障碍的人。后者主要是解决健康人群的心理问题。 区别三:不是都有处方权。心理医生有处方权,可以给病人用药,而心理咨询师不可用药。 特征篇:从事的工作什么样? 行业特征:因为每天都会见到很多心理求助者,听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无解的故事、与咨询者交谈。那些故事的保密程度不亚于银行账号。如果在大街上碰到过去的咨询者,咨询者的反应可能是低头认路,心理咨询师完全理解这种心态。 收费情况:医院门诊40分钟以内一般收费30元。而国内较高水平的个人心理诊所每小时收费从150元到700元不等,咨询师不同、咨询者不同,“心灵鸡汤”的价位就不同。 薪金待遇:热门的职业不见得就是收入高的职业。在西方国家,较好的心理咨询师收入很高。而在国内情况要差不少,心理咨询医生是医院的医生,享受医生的待遇,有的兼职做咨询的收入可能会多一些。而一些不好的诊所,心理咨询师得同时兼做其他的相关工作才能糊口。 素质要求:心理咨询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除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尤其需要大量的咨询实践及较深的个人生活阅历,因为不论是心理医生还是咨询师最终面对的是患者、咨询者,而不是书本、实验室。 职业原则: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助人方式。大多数情况下要触及人的内心隐私,因而保密是心理咨询师都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工作原则。对咨询者不愿讲的隐私,可以不多过问,只教给他们一些肌肉放松、冥思入静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要求。 咨询技巧:在于多提问,少评判;多讨论,少建议;多问:“你认为怎样?你觉得呢?”少说:“你听我的没错。”这是因为,心理咨询的终极目的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咨询中,首要掌握的原则是学会聆听。听是善意、虚心的表示,是建立友情的基础。这也是感情宣泄的重要方法。 压力篇:每张面孔背后都是谜 任何工作都有压力,尤其是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并要进入人们内心世界的心理咨询职业,它的从业人员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只不过相比较而言,心理医生比心理咨询师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心理咨询师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最新资料推荐------------------------------------------------------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江梅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构成了这个系统的整体性,共同担负着对青少年的教育使命和责任。 具体来看,每一种因素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生活经验简单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青少年成长和接受教育的天然环境。 优越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为儿童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毫无疑问,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 时至今日,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整体的知识面和素质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家长,在学生的良好心理发展方面扮演了导师的角色: 他们努力完善自己的言行,用言传身教来教育子女。 而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那部分家长,则表现出种种不尽人意、有碍学生人格心理健康发展的行为。 中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被众星捧月般宠爱着的小皇帝屡 1 / 9

见不鲜。 祖辈、父辈因过分关心、爱护孩子,希望孩子样样顺心,处处如意,所以能包办的事情都想包办: 帮孩子背书包上学,替孩子在校搞卫生,随时帮助孩子解题,美术作品捉刀我曾收到过一篇作文,结尾字迹与前文完全不同,明显是家长代做了豹尾。 这位家长不能正视孩子的缺点,甚至还不时设法掩盖。 父母一次又一次代替孩子完成本该由孩子做的事情,其实质是一次又一次扼杀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机会。 有些学生任性顽皮,在校违纪后,老师请家长到校配合教育,家长往往避重就轻,刻意掩饰孩子的过错,在与教师交谈中处处偏袒自己的孩子,不愿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情况。 以上所述,皆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发展的时代,变化和发展给家庭带来的冲击非常大。 一些家长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缺乏科学的指导,教育子女方式停留在简单责备和粗暴打骂上,相信棒下出孝子,甚至往死里打孩子,家庭教育问题严重。 缺乏教育的方法和经验,或者是老一套,或者是随心所欲,使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因而对孩子非常头痛,触手无策。 孩子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中教育成长,对他们人格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重视。

家长如何陪孩子看心理医生

家长如何陪孩子看心理医生 1、守时:心理咨询需要精力与时间,一般咨询师为了保证咨询的有效性,预约是有限制的,每天接待咨询者的人数屈指可数。所以,如果你来晚了,会影响后面的咨询;如果不来,则会造成咨询资源的浪费。 2、给孩子说话的权利:不管你在咨询室以外的地方(如家里)怎样与孩子相处,一旦进入咨询室,你与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指望咨询师只听你说,而不给孩子机会表达。其实,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真的中心应该是儿童。因此,如果咨询师请你们暂时回避,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3、用好嘴巴:心理咨询师与孩子的接触是极其有限的,要让咨询师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及其存在的问题,除了事先准备一些材料外,更重要的是靠父母讲述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故事。请父母们一定注意以下两点:牢骚话只对咨询师说咨询时,大多数父母都是带着一肚子气来的,所以,发牢骚是咨询的真正开始,听牢骚也是咨询师的必要工作。只是要记住:牢骚话讲给咨询员听就是了,而应该让孩子到别的房间或地方去。 4、不“歪曲”事实:牢骚发完后,就要抓紧时间讲中心问题了,尽可能组织好语言,清楚、实事求是地描述事件经过,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孩子蒙冤。 5、用好耳朵:当你用嘴的时候,咨询师在全身心投入地听。然后,他必然要给你提出有关的反馈意见与建议,这时,请用心倾听,尤其是对于那些你平日里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如果你怕忘记,还可以把重要的话记录下来。 6、用好眼睛:当咨询师请你与孩子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看咨询师怎样赢得孩子的心,怎样让在你面前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活跃起来,看咨询师如何用恰当的方法训练孩子。 7、记住咨询作业:每一次咨询完毕,咨询师都可能把一些适当的任务交给孩子和你。这些任务可能是一些积极的训练方法,可能是改善孩子与你关系的有效途径,还可能就是下一次咨询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用心记住。 8、最后,当你要走出咨询室的时候,咨询师会同你和孩子约定下一次的咨询时间,但你千万别要求咨询师“留你家里的电话”。一般心理咨询师都不大可能让你如愿以偿,因为他们也需要个人的生活空间。 9、孩子的问题往往涉及父母的婚姻与情感问题,须同时做家庭治疗,请父母不要回避自己的问题!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 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 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 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 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 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 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 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 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 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 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 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你知道心理医生的分类么

大多数人提到心理医生都想到的是白大褂,会催眠,能精神控制别人的大夫。其实这个词是民间的称呼,专业领域并不存在,常见的是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有处方权,但是不负责心理治疗,只是开药去除一些严重的症状,比如幻觉和妄想,一般的心理学家是通过做实验和测量来发现规律,一般不做临床工作,心理治疗师是没有处方权的,负责和来访者进行对话来治疗(咨询师是入门级的治疗师,治疗师是高手级的咨询师)。下面看看英文里这些职业的称呼。(图片来自大热心理咨询美剧《in treatment》。) 1. he’s a shrink. shrink是对精神科医生的俚语称呼,当面就不要用了。 2. he’s a psychiatrist. 他是个精神科医生。和第一句是一个意思,但更职业一些。 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心理治疗师。 4. you need some counseling. 你需要接受心理咨询。 5. he’s a psychologist who’s doing some research at that university. 他是个心理学家,在那所大学里做研究。 6. she’s been seeing a psychiatrist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a psychotherapist for working on her conflicts. 她去看精神科医生拿药,然后去看治疗师针对她的冲突进行工作。 一般情况下,成人和儿童的心理治疗由不同的治疗师完成,精神科大夫最好不要同时负责开药和治疗,治疗的任务还是交给治疗师。民间经常一提心理学就以为是心理治疗,其实这是误会,心理学包括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等等,临床心理学只是其中一个小分支而已。同时请记得,心理医生这个词是不专业的,还是换成具体的职业称呼吧!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数理学院学科教学(数学) 杨凯142502487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与子女的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时间长内容广范围大。本文不仅探讨不同父母教养的类型更着重探讨对青少年的性格影响,借此以希望父母可以重视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性格的影响,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培养健康的青少年性格。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当代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mrind,1967)对儿童及其家庭的研究。她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建立在其对家庭社会化实践研究的类型学方法基础之上。主要教养行为因素(如温暖、参与、成熟要求和监督等)配置的差异与程度差异,形成不同教养方式,导致青少年对父母影响的不同反应。她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authoritative style)、专制型(authori-tarian style)和宽容型(permissive style)三种类型。⑴ 二、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探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发生率逐年上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 究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国内的研究者开始把父母教养方式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引入到这项研究中来。国内的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72对子女心理诸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儿童青少年的学校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归因方式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偏离、高焦虑和神经质等方的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2]钱铭怡、肖广兰(1998)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尤其是不良的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自我效能和自尊可能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当父母对子女给予更多关心、温暖与理解时,有助于子女形成较高水平的自尊及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而这有助于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境,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性及精神病性反应等。反之,负性的养育方式则不利于个体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形成。⑶ 亲子关系是一个极具时代特点的问题。当今我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生活、生产方式与分配方式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多所导致的家庭结构及其互动方式的变化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并对传统的家庭观念、亲子观念及亲子之间互动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近年来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青少年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子女仇杀父母等恶性冲突事件时常见诸各类媒体。这昭示我们,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或冲突已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广大家长和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倡导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无论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还是对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父母的支持、陪伴与引导会帮助和谐型青少年确认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更利于其社会 化!对于和谐型和情绪型青少年而言,父母给予自主空间意味着父母的授权,正说明了父母的信任与自己的独立,这有助于他们积极适应而对于退缩型青少年而言,他们则需要父母对自己 的生活有更多了解,当他们感受到了父母关注的目光时,便能相信在需要时可以获得及时的支持,从而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获得积极社会适应当退缩型青少年知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去处活动和朋友很少知晓时,可能将父母的自主准予解释为忽视自己的存在"或没有很好地承

谁适合做心理医生 测试

谁适合做心理医生 ——测测你的移情能力 移情(Empathy)能力是人潜意识里的一种知觉功能。它潜隐在人际交流时的语言、词汇与表达之中,不是靠理解而是靠感觉与体验来达成的。这里说的移情和精神分析中的移情稍有不同,精神分析的移情指一种过去曾有过的情感体验在新的人际关系或治疗关系中被体现或转移。这里说的移情要宽泛一些,指一个人感觉和猜度别人心理活动的能力。 一个移情能力强的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 1.善解人意。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够真切地理解别人,并且愿意或喜欢去理解别人。能变化多种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或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敏感的洞察力。一叶知秋,能迅速地捕捉非语言信息,察言观色,识破人的防御和伪装,看人看到骨子里去。 3.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表达、释义能快速地理解、共情、识别,感同身受,并能快速做出恰当的反应,影响或改变他人的情绪方式。 移情能力是心理医生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在所有的心理专业培训中,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对人心理活动的敏感力,提高对情绪、情感的觉察力、共情和应答能力。 本测题共设计18个涉及移情能力的问题,每个问题有四种回答,这些回答对应着某一水平的移情。请不要过多思

考和猜测,只是按照你的自然选择(第一感)来回答就可以,不然,你可能夸大了你的移情能力。 测试题: 1.看看图中的两个情景,你喜欢接受哪一种描述?(见图1一l、图1—2、图1—3、图1—4) A.男人向女士求婚,但被拒绝了。 B.男人向女士道歉,但那位女士不愿意原谅他。 C.男人因为女人不能理解他而生气。 D .那女人虽然看起来没有同意那男人的意见,但内心已经相信了。 2.让十个小学生,十个中学生对一篇文章写评语。四周后,又让两组同学再来评论同一篇文章,但在上面写上“你上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需要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需要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需要心得(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 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 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 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 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 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 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 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 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 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 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 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 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 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 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 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青少年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这段期间的人多为学生,且也进入一种人身的转变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一个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也随之增加。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一、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 孩子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环境便是家庭,所以家庭对于每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来说有着不可磨灭不可代替的地位。然而根据一些社会人士的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留守儿童的比例直线上升,儿童患心理疾病的案例也在不断上升。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或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各种教育、关爱和温暖,孩子们缺少与亲人间的一些互动。这样子,孩子在开始转入青少年阶段便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等心理疾病,害怕群体生活,形成病态人格,不愿意与人交往交流互动。然而父母对孩子的忽略导致孩子的这些症状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这边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核心因素。换句话说: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发展绝大部分取决于家庭教育。 二、学校教育 学校可以说是孩子成长以来接触的第二个大群体。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学校教育一直都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我国人口多,每一年出生的婴儿人数都是直线上升。我国对教育的

投资还不能够普及各个地区。很多孩子以内贫困无法接受教育,也有很多孩子能够去上学,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还停留在只求学生成绩好,像制造机器一样只管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大脑,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完全将学生当成学校评等级的工具。就好像在医院里给每个病人吃一样的药水,只要能把药水吞下去,那就算完事了,完全不顾是否对症下药。当学生出现某些心理上的疾病时,学校往往采取将学生丢给家长处理的方式。所以,学校教育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最复杂最有诱惑力的大群体。在学生还不能正确辨认社会的真善美,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时,学生走上歧途的几率是最高的。学生对一些疑问无法得到正确的解答和引导时,他们会自己去寻找答案,然而社会上以及网络上的各种诱惑各种不良知识则会误导学生,甚至让学生形成不健康的思想。这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发展。 总而言之,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始终贯穿着整一个过程,而在面对社会教育时,则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引导和指导,让青少年接受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分辨真善美,保护自己。

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就是当心理医生

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就是当心理医生?--误解 说到心理学,你是不是想到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心理诊所”里穿一身白大褂开导别人的心理医生来了?没错,心理学是培养心理医生的摇篮,但实际上,心理学专业涉及的方面还多着呢。 心理学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大多数同学对这个专业了解得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就业范围。 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能够进行心理消费的人群仍然还没有达到普及的地步,外国那种高级心理诊所在我国还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想当心理医生也并非持有本科文凭就可以做到,除了考取国家、国际心理咨询认证证书之外,具有相当年头的社会工作也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目前心理学毕业生有这么几个未来就业方向:第一,教育系统,这是心理学学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做公务员是一般是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心理学对某些案件的侦破有时候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许这就是心理学专业同学在公安系统中越来越吃香的原因吧。第三,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才资源管理。第四,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者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但是以中国现今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再加上去医院需要有行医执照,难度比较大。 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较经管、法律等数量相对较少,随着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增加,就业形势尚可。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本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比如参加国际心理咨询师培训,多积累心理咨询案例等,迎接未来发展挑战。 学科门类:心理学类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院校链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 误解7,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是计算机类专业 误会理由:不少同学一看到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中的“信息”这两个字,心中就琢磨:它是不是和“电子信息工程”等计算机类专业有关啊? 拨云见日:信息资源管理可绝不是计算机类专业,而是一个正宗的管理学类专业。以浙江大学开设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我们来看看这个专业的前世今生吧!浙江大学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是在2003年由图书馆学、档案学两个专业整合而成的。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熟悉各类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及相关技术,以及政务信息管理行为、程序,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处理、检索、传播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同学更多的是学习资源和信息的“管理方法”。 由于信息资源管理是与社会需求较为接近的新兴学科,因此毕业生适应性较强,就业前景看好,大多在高校、企事业单位、信息服务机构等从事知识管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和知识服务等工作。 报考点睛: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一般都有良好的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专业背景,如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河北师范大学的该专业也有不错的实力。 误解9,航运管理专业属于交通运输类 明成祖时期,郑和率领由240多艘海船、27400船员组成的庞大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伟事。如此庞大的船队需要多么精确到位的管理才能顺利下西洋7次,真是叹服古人的智慧。今天,我们也有了航运管理的专业,但很多考

心理医生给女人的忠告,女性必看!

心理医生给女人的忠告,女性必看! 好听的谎话和难听的真话,可能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听好听的谎话,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对很多人、事和物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女性在择偶、自尊自爱、男生等方面也要知道该怎么正确的去面对,这些道理真的要知道才行。 ★一、关于择偶 1. 不要以为同龄男女会恩爱白头到老,女人切不可找小男人。女子十四来经,四十九经绝。男子十六精生,六十四精绝。如同龄人结合,则中年后男子必然背叛爱情。非他故,实体内利此多分沁,自然生理原因而己...是故圣人孔子,曾有男三十、女二十可以 成婚之说。 2. 永远要记住,经济基础是第一位。中医讲,心主火、肺主金。以男子论,心爱谁,钱给谁。不给钱,没真心。空口说,瞎骗人。玩浪漫,哄傻人。 3. 永远不要当第三者,当男人能背叛妻子和你在一起时,他一 定也会因为别的女人而背叛你,而你的处境会比他的妻子更惨。

4. 门当户对最好,要看对方的父母家庭,人性是有遗传的,父母不合的孩子,也难以处理好家庭关系。 5. 女孩子不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老实本分的男人,只有暂时没有机会做坏的男人。 6. 女孩子要注意喜欢发誓的男人,绝无好人,只言不行,轻于言誓而必心存背叛。 ★二、关于男人 有本事的男人,既疼爱自已也疼爱老婆,温馨和睦。 没本事的男人,只疼爱自己,对老婆使唤,冷清淡薄。 有本事的男人,不会和老婆赌气,因为他知道伤害亲人,是无能的表现。 没本事的男人,在家里比谁都厉害,因为他习惯了权威。 有本事的男人,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他们懂得理解和尊重,知道怎样去爱一个女人。

没本事的男人,会有一个短暂幸福的家庭,因为权威下的爱情,只是奴役。 ★三、关于自己 1. 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2. 与其用泪水悔恨今天,不如用汗水拼搏今天。 3. 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4. 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5. 有一种缘,放手后成为风景,有一颗心,坚持中方现真诚。 6. 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

学校和家庭都应重视青少年心理教育

学校和家庭都应重视青少年心理教育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问题多,以前的学生还懂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主动性强,重感情,知感恩,心理变化不大,问题不突出;现在的学生真是无语了,对学习的兴趣不够,好吃好玩,早恋,嫌贫爱富,情绪极度不稳定,耐挫力差,虚荣心极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一现象最突出在中小学生及大学群体中:小学生恋爱,中学生怀孕,大学生自杀……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我的心都百感交集……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偏差、失误和家庭教育的误区必然是造成不良后果的诱因,学校和家庭都应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失误,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许多学校的教育在办学方向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近年来,我们县内的两所初级中学竞争激烈,每年中考一结束,便竞相比较谁的初升高成绩高,入公费生多,谁的优等生多,前10名占几个等等。由此可见,在高考“指挥棒”的强力指引下,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初、高中办学方向的主导地位。片面追求升学率,已成为教师、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种荣誉感、一种“功利”资本。使得整个“教育过程”变成了“应考过程”,“重智轻德”,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宗旨。教育成了应试训练而不是能力培养,严重阻碍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学校由于只重抓教学,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学生对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管束。学校管理的松懈,放纵了部分学生的违法行为,近乎流氓的行为表现乘机而入,尤其是官宦子弟,欺负弱小同学,在学校里耀武扬威,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在治学方法上所谓的“有的放矢”也存在着一定的失误,学生“整日埋头语数外、不管窗外多奇怪、唯有分数是目标、书本脱离生活外”,治学理念口号喊得响亮,实践操作少,学生手眼不勤,研究不缓,导致学习太枯燥、乏味。导致成绩好的学生整日在机械死板中学习,使他们感到疲惫;而成绩差的如坐针毡。这种状况不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高强度、单一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压力会造成青少年心态极不稳定,学习一旦遇到挫折就会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乃至误入歧途或想不开而自杀。另外,少数学校还缺乏对后进生、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个别教师的教育方式严厉多于关爱,甚至对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教学或粗暴的态度,直接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流入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切实纠正学校教育中的偏差,青少年心理教育要引起重视。 培育健康、健全的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偏差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校应当自觉纠正教育活动中的偏差,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 1、学校和教师在办学方向、教育思想、育人方法上要纠正偏差,该发现的缺点不被忽略,该矫治的失误引起注意。端正办学思想,改进思想教育方式,探索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方法及内容,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真正树立起“发展为本”、“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健康发展和提高,使每一个学生的缺陷和弱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化解和矫正。 2、学校要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技能和育人水平,教师即能传道授惑解惑,又是学生的心灵理疗师,要变过分知识传授、强调“课本讲

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如果下列与自己相似的问题,并且在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您,就请您看一下心理咨询师。 除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咨询外,以健康人群为对象,重视心理成长,以促进心理健康、促进快乐,使人更有价值感、成就感,更好地开发心理潜能为目的的发展性心理咨询;介绍各种心理卫生知识、心理问题的答疑与指导都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 心理咨询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就是危机干预,比如遇到突发事件、遭受强暴、情感危机、自杀倾向等重大生活事件时,同样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1、我不知为什么经常感到烦恼,看什么都烦,无心思做事。 2、我见了生人就脸红心跳,在人多的场合,我说不出话来。 3、我想和别人打上一架心里才觉得舒服。 4、我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处,不愿出门,总想痛哭一场。 5、有个人得罪了我,我想狠狠报复。 6、我经常失眠,惧怕夜晚来临。 7、我入睡前一定要多次检查房门锁是否锁牢。 8、我的手好象很脏,洗多少遍都觉得没有洗干净。 9、我的几个好朋友都先后不理我了,不知怎么得罪了他们?怎样才能拥有好朋友? 10、我换了几个单位,总是和领导不对付,我该怎么办? 11、我和异性在一起就紧张,怎样也感觉不自然。? 12、现有的工作(学科)非常不适合我的性格,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 13、我经常不由自主地大发脾气。 14、当让我拿主意时,我的脑子里就一片空白。 15、即使别人在谈论天气,我也觉得是在议论我。 16、我经常无故地感到自己有罪。 17、我从来就不敢从高处往下看。 18、我平常聊天很健谈,可在正式场合当众发言就紧张(或口吃)。 19、我和爱人在一起,经常找不到快感。 20、快考试了,我又进入脑子一片空白的状态。 21、我总是在走路时控制不住地数脚下的地砖。 22、我一紧张就要到厕所小便,不然就要尿裤子。 23、我很正派,但是一见到异性,就不自觉地往“敏感部位”看。 24、小时候使我不安的事,至今还在困扰着我。 25、其实我已经把事情做得很好了,可是我还是不满意,狠狠地自责。 26、有些很脏的东西,对我毫无用处,可我仍想抚摸或存集。 27、我总觉得自己很优秀,可从来得不到赏识。因此常常怨恨他人。 28、我越是努力要把一件事情做好,效果反而越差。我错在哪里? 29、我很喜欢虐待小动物来寻开心。 30、与其这样烦恼,还不如死了好。 31、我失恋了,我很痛苦。我想自杀。(这种情况做心理咨询效果特别好) 钦州市中医院

青少年心理问题8种成因及应对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二)逆反心理 很多少年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三)孤独心理 一些少年儿童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四)嫉妒心理 在学校里,一部分少年儿童因漂亮的容貌、优异的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教师的宠爱,也会引发另一部分少年儿童的嫉妒之心。具有嫉妒心理的少年儿童,一旦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少年儿童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五)惧怕心理 就少年儿童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少年儿童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使父母的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忽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就容易产生

2014.12.17在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之前你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之前你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你的孩子悲伤,焦虑或生气的时候,与其怀疑他有某些被称为心理障碍的假性医学病情,不如往别的方面想的好。假设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么你需要问问你自己,你的孩子还有你的朋友圈一些重要的问题,问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在你的孩子被贴上“精神病”的这类假性医学定位的标签然后进入药性治疗前,你需要好好想想再决定。 这里有一些问题可以问,这并不详尽,我希望你能自己想出更多的问题。在您的孩子负担着这一生的精神疾病标签之前,您最好要好好地思考和提出问题。 □有问题吗? 假设你的孩子表现出了一些问题。首先,你要先确定这是一个问题吗?你的孩子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张口说话,而别人家小孩早就会满大街跑了,这是一个问题吗?为什么就不能是先天的不同?他欢喜地报了个小提琴班却又在两周后阻止他们上课,这是个问题吗?为什么这就不能是一种随心的改变?他不想坐在你和你爱人经常吵架的餐桌上,这是一个问题吗?为什么这不能是一种好的习惯?所有这些你都可以称之为一个问题:发育迟缓,恒心的缺失和叛逆感——但这里面的爱,宽容和道理在哪里? □谁有问题? 如果你经常贬低你的孩子致使他越来越阴郁和孤僻,那他肯定有问题。但是你就没有问题吗?你经常贬低他不就是一个现成的问题吗?如果你极度的焦虑致使你的孩子也变得越来越焦虑,那他一定是有问题的。但你就没有问题吗?难道不是你的焦虑传染给他的?如果你死板又武断致使你的孩子时时与你的家规作对,那他肯定有问题。那你就没有吗?难道不正是你的刻板才造成了他的反叛?你可以责备他的所作所为也可以推卸责任,但你做的有多正确?作为父母你不合格,作为孩子他也没错。 □你的孩子怎么说? 你问过你的孩子有什么事吗?询问非常有别于指责或询问。你有过就那样安静地,慈祥地,推心置腹地与你的孩子交谈吗,有过在交谈中你表示你的担忧,展示你的爱,聆听孩子的烦恼,你们一起想对策去帮他解决他遇到的困难吗?你是否经常会询问一下,去理解他的所思所感? □别人怎么看你的孩子? 你问过你的朋友圈吗,你的爱人,你的其他孩子,你的父母还有其他非常了解你孩子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可能提供不了有用的信息,也可能他们会有特别独到的见解。一定要问问那些知道你孩子怎么想的人。 □你爱你的孩子吗? 人是不会没有理由地爱着其他人。你爱你的孩子吗?他在的时候你会很温柔地想要去拥抱他还是你会非常冷硬的去责备他?你会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他还是会去检查他的指甲是否干净,作业是否做完?如果孩子从你那里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批评亦或更糟的,嫌恶,怎么可能孩子不会变得阴郁又暴躁? □你会快速接受自己的标签吗? 你会常常觉着你“得”了某些病症吗,比如临床抑郁症或者注意缺陷过动障碍?如果你轻易地就相信你患了需要“药物治疗”的精神疾病,顺其自然地你会发现跟孩子的标签特别处得来。如果你对自己说:“啊,我和鲍比都有注意缺陷过动障碍,”或者“我家里愁云密布,”请扪心自问,“难道现在还不懂得什么是精神病吗,我真的有吗?” □孩子最近做过全面的医疗检查吗? 如果学校没办法处理视力和听力差的问题怎么办?要是实际检查出他嗜睡,总叫疼或者失眠怎么办?要确保排除孩子表现出的症状不是先天和生理原因。这可以证明一个复杂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①可见,教育者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和教育学生,说白了就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多一年的工作中,观察到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矫正这些不良习惯,我注意从思想入手,”对症下药“,加强学生自主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制自律中不断提高。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不良品德行为之所以在初中成为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变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识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不良品德的行为问题儿童②。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目前,导致中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是多方面的,现就中学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粗浅的分析一下其成因及采取的教育措施。 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 1.心理因素的影响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受社会的影响风气以及一些影视书籍的影响,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或者追求低级的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③。 (2)某些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一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惟我至上,不关心、不尊重学生。导致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遭到剥夺,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3)消极的情绪体验。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放纵,犯了错误,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部分学生爱憎颠倒、喜结伙、重"义气",被集体所冷落、自尊心受到损伤,这些都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加上青少年情感强烈,易冲动,自控力弱,这些都可能导致品德不良行为。 (4)不良习惯。不良行为若未能得到及时地矫正,时间一长,成为习惯,加之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些不良习惯就会同个人私欲的满足进一步联系起来,从而成为继续产生品德不良行为的直接原因。 (5)人际关系的不正常。有的孩子家庭缺损,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养成自我中心主义,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有的同学与教师关系紧张,对立情绪严重,有的与集体关系不好,感到孤寂苦闷,有的学生在外另找"伙伴",加入"团伙"等。这些人际关系的不良倾向,都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基本单元,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诲、品行榜

看心理医生前要做哪些准备

看心理医生前要做哪些准备 一、想好开头说什么 一些求医者见到医生后情绪波动很大,不知从何谈起,浪费了许多时间。事先想好“开场白”,几句话就能进入主题,争取一个好的开始。 二、把心理医生看作是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 心理问题大多要有情感上的倾诉,这是“病人”和医生的共同愿望,一点不矛盾,且医生会对你的“隐私”给予绝对的保密。因此,面对心理医生,应尽可能将心理上的门敞开。 三、倾诉要有所节制 人在激动时易失控,一肚子的烦恼和苦水恨不能全部倒出来。从时间上考虑,这是很困难的,你应尽可能把倾诉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四、“有问必答”,比“拐弯抹角”更利于沟通 一些求医者存在种种顾虑,有的人说到一半时忽然又后悔了,改变了主题;有些人因怕露丑、害羞等原因不肯说关键的问题。这都不利于达到医治心病的目的。正确的做法是:有问必答。 五、不必过分地关注自我的表现与形象 求医不是求职或与上级领导谈话。医生不太关心你表层的东西,而是更注意解决你的心理问题。在与医生的谈话中,你尽可能地放松一些,不要在说话中过多考虑方式方法和技巧。有话直说,“开门见山”为最好。 六、防止就事论事,纠缠于细节之中 有些人生怕医生不了解自己的经历,用大量时间去讲述一件事的细节。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医生更关心你的思想和观念、看法及对问题的认识。对于事情的叙述,可先大致讲一讲,然后等医生提问即可。 七、不要期望由心理医生给你“决策” 比如说对“离不离婚”等问题,不少咨询者希望医生给一个明确的指导。而心理医生的职业科学准则却恰恰是避免这种不能完全负责性的“硬性指导”。他们只能给你讲些观点和道理,启发、疏导你的“症结”,最后的“大主意”还得由你自己拿。 八、不要希望一次咨询就“根治” 解决心理问题往往要有一段转变过程,那种希望“一点通”、“仙人指路”的走捷径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如果与医生面谈不便,还可以电话交流。总之,不可操之过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