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4期

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4期

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4期
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4期

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4期

【时事短评】

“非物质民生问题”该引起重视了

新华网( 2007-03-27 15:49:42 )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4期

“非物质民生问题”该引起重视了

■辛锐

2007年的春天,“民生”成为回荡在中国大地上的最热关键词。从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提出的“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到两会上民生话题的空前密集、民生政策的频繁出台,中国政治生活围绕民生发生的变化无疑令人感受温暖、感觉振奋。

人们谈论民生话题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有的人可能遗漏了重要的一点:在许多场合,人们都在说“民生问题包括衣、食、住、行”,这其实只是指民生问题的物质层面。因为,民生领域还应该包括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非物质民生问题”的忽视,不仅是一个需要纠正的语言习惯,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当前,许多地方的基层文化建设阵地荒废,人才奇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在农村,文化的硬件和软件供给都极度不足;即使在一些文化资源较为集中的城市,基层群众也因高昂的票价难以参与文化生活。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所导致的问题一一凸显:封建迷信抬头、心理问题突出、社会和谐不足……凡此种种,已经在制约甚至抵消着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精神文化建设对于民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也没有前后之分。虽然文化建设需要物质条件的保证,但并不是说非要等经济发展了才能去管文化建设。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是一个态度问题。在物质相对贫乏的20世纪80年代,基层文化的相对繁荣就很能说明问题:政府的重视才是文化建设的保证。

“非物质民生问题”该引起重视了!一方面,逐渐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民群众急需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经济发展的深入也在呼唤文化的助力;另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质条件来投入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已经太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继续拖延、忽视下去?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关注民生的政府的庄严承诺。为民生计,各级政府当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本期焦点】

黄金发展期:

国民有多少文化消费需求亟待满足

———访《2007中国文化蓝皮书》执笔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

新华网( 2007-03-27 15:54:03 )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4期

黄金发展期:

国民有多少文化消费需求亟待满足

■半月谈记者黄海燕

半月谈记者: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一书中说:“由于人类自然发展的规律,一旦满足了某一范围的需要,又会游离出、创造出新的需要。”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以后,国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不仅总量稳步增长,而且文化消费占整个消费的比重也明显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总量会越来越大。那么,在当前我国黄金发展期,居民的文化消费总量和文化满足程度究竟怎样?

张晓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速度快,文化需求也在觉醒之中。不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相当长时间里缺乏与供给方有效的互动与链接,巨大的潜在需求无法满足。将目前消费的总体水平和经济普查后调高的人均GDP 相比,我国目前文化消费相对比重是下降的,总量过低的状况还比较突出,增长速度也远不能令人满意。就文化消费的基本面而言,多年来所预测的巨大的、带有结构升级特征的增长还没有出现,文化消费热点还仅仅是局部现象。

半月谈记者:你们是根据哪些事实作出这种基本判断的?

张晓明:2005年12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首次经济普查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6.26%,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3.8%,达到1097.5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9.3%,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7.16%,达到295.5元。2005年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总量为8372亿元。据估算,2006年全国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总量约为9370亿元。按照现阶段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中教育支出占到50%计算,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为4685亿元左右。

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数字。根据国际经验,一定的GDP发展水平,与一定的恩格尔系数,以及一定的文化消费支出有相关性。如果我国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恩格尔系数应为33%,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实际需求总量应为20100亿元。根据这一算法,2005年我国人均GDP就超过了1700美元,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4150亿元左右。换句话说,我国居

民的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仅仅不到1/4。据测算,我国2007年人均GDP将接近甚至超过2000美元,如果消费没有实质性的启动和结构性的升级,经济发展将更不平衡,启动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一项战略性任务。

半月谈记者:那么,从消费层面看,我国目前文化消费过低的原因有哪些?

张晓明:首先,我国城乡之间,特别是不同阶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目前我国中低收入阶层达到11.5亿人左右,是基本消费群体,居民收入扣除衣食住行、医疗、养老和教育准备等支出后,可用于文化消费的收入其实很少,消费能力严重不足。第二,目前我国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原来由国家统包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逐步改革为由国家与个人共同负担,导致居民收入预期越来越不确定,致使居民谨慎消费,消费倾向不断下降。第三,目前文化消费主体素质不高、消费意识淡薄、消费观念落后,抑制了娱乐性文化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半月谈记者:从供给层面看,我们的文化有效供给不足的症结在哪里?

张晓明:我国文化市场开放程度过低,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管理不规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最终导致有效供给短缺,真正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尤其缺乏,使得潜在需求得不到开发,已形成的有效需求也不能满足。

半月谈记者:如何有效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张晓明:近年来,我们对文化产业供给不足给予了较多关注,着力于释放体制内国有文化机构的存量潜力,强调改革文化体制,区分事业和企业。但是我们也发现,对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消费能力不足人群,满足文化消费需求还要依靠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且,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不可能很快解决,贫富差距也会长期存在,个人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明显缓解。因此,开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是将人民群众潜在文化需求转化为现实文化需求,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大主题。

半月谈记者: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是什么?

张晓明:关键在于改革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政府退出公共文化产品“垄断性的生产和提供者”的地位,创造各种体制条件、政策条件、社会条件,保证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够有效提供。这套新体制成功建立的条件超出文化体制之外,取决于宏观体制环境的变化、法治环境和公民社会的成熟。在这方面,我国社会组织中“第三社会部门”的发育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亟待放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中进一步统筹考虑。

半月谈记者:怎样放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

张晓明:可以预见,尽管在目前已确定的改革蓝图中,文化产业仍然是一个“有限开放”的领域,还存在相当程度的准入限制,但是由于体制外增量领域民营文化产业机构的日益成长壮大,要求“公平竞争”、“国民待遇”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政府对行业的监管方式必然从传统的“准入式管理”转向“市场化管理”,文化资本市场的建设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必然步入快车道。

半月谈记者:如何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培养未来的文化艺术消费者和创造者?

张晓明: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依赖于整整一代乃至几代的文化艺术消费者和创造者,但是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文化艺术教育却还不符合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要求,国家教育部门应当尝试制定一个推进中小学文化艺术教育的远景规划。国家已经针对未成年人教育开始了一系列努力,包括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开通专门的青少年电视频道等等。但是,在中小学校里,这一系列努力还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举国一致的应试教育体制和过于僵化的“文理分科”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创造性,给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教育改革的路还很长。(编辑:王新亚)

“让低收入群体消费得起文化”

新华网( 2007-03-27 16:02:33 )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4期

在今年的两会上,许多政协委员在关注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民生问题同时,也分外关注普通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呼吁,政府应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为普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提供消费得起的文化产品。

“让低收入群体消费得起文化”

■半月谈记者王新亚

“要对农民和农民工进行文化扶贫”

“请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三峡建委委员甘宇平在大会发言中加重了语气。曾经长期在民工主要输出地之一的重庆市任政府要职的甘宇平,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十分熟悉。

甘宇平引用一份调查报告说,当前大多数农民工消遣方式单调,生活方式简单。52.2%的人用睡觉或聊天度过空暇时间,每年用于文化生活消费方面的支出在200元以上的仅占9.9%。在回答“你工作的单位或居住地是否有业余文化生活设施”时,选择“没有”的达60%,选择“有,比较多”的仅占8%。

甘宇平忧虑地说,在精神文化生活空白的背后,是农民工群体的情感危机。68%的农民工承认“非常孤独”,而据某市妇联调查,2005年农民工离婚占全市离婚总数的57%,已经成为离婚的主要群体。他指出,当前必须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这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至为重要。在对策方面,他提出了包括“城市要向农民工开放教育公共服务”等20项具体建议。

来自深圳的全国政协委员缪寿良也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农民工文化生活建设的提案》。而针对数量更为庞大的农民群体,相关的提案就更多。许多委员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忽视文化建设的视角出发,撰写了大量要求对农民进行“文化扶贫”,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提案。半月谈记者粗略翻了翻,就发现有《关于实施农村“文化扶贫工程”,推动全社会和谐发展的提案》(缪寿良)、《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案》(宋晓华等)、《关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开通“童书扶贫”通道的提案》(海飞)等多份相关提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还在大会上做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的重点发言。这些提案和发言,体现了全国政协委员们关切农民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一片拳拳之心,都将化为鞭策政府搞好基层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

“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文化消费水平”

不仅是农民和农民工,在城市也存在大量的低收入群体,他们尽管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在咫尺,却因其高昂的票价而如隔天涯。本届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针对低收入群体享受不起文化产品的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身为企业家的全国政协委员黄光苗十分关注文化消费问题。对于低收入群体在文化消费上的不利地位,他建议,当前政府应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文化消费主体,尤其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文化消费水平。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对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公共图书馆等。

降低演出票价,让普通百姓也能走进剧场的呼吁也是热点之一。吴祖强委员指出,目前我国演出市场的票价已高出国际水平很多,但我国人均GDP却排在世界100名以外,这种现状造成很多群众要么“勒紧裤腰带”看戏,要么根本迈不进剧院的门槛。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回顾自己参加送戏下基层活动的经历时说:群众那发自内心的喜悦说明了对文艺、文艺家下基层的迫切需求,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而艺术家通过这项活动,净化了心灵,提升了思想,汲取了有益的创作资源,于德于艺都受益匪浅。他指出,当前文艺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多搞一些“还戏于民”的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让低收入群体也能接触到高层次的文化资源。

许多提案都是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文化消费问题而发。有的具体而微,如呼吁为某大型居民区建设一个公共图书馆;有的则要求政府通盘考虑这一问题,拿出切切实实的行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所长周健民就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提高低收入者公共文化消费能力的提案》。他指出,当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消费的两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他郑重呼吁,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文化产品消费能力。

周健民建议,国家应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开辟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低收入群体开放,国有艺术院团、影剧院等每年应安排一定场次的面向低收入群体的低价演出或放映。此外,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设施,机关、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要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文化建设的财政预算要再多一些”

在艺术家云集的全国政协文艺界,委员们谈到文化建设时都痛感在现实生活中文化事业不受重视。一些委员指出,当前,由于文艺演出市场的畸形发展,群众接触不到高雅、健康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却是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政府应对无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委员们都深感振奋,大家的关注点一下子转移到了“如何落实总理的要求”上。

“文化建设的财政拨款比较少,应当引起重视。”马博敏委员说,2007年的财政预算中,文化的拨款增长47亿元,比教育、卫生都低很多。马博敏委员指出,2007年的预算草案中,关于文化建设的财政拨款包括的内容相当多,体育、广播等全部在内,甚至把计划生育的拨款也放在文化建设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委员们尖锐的批评寄托了他们对文化事业的一片热望。毕竟,文化事业的欠账很多,需要修补的漏洞都迫切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关乎民生。

(本期焦点策划、编辑:黄海燕王新亚)

【社会聚焦】

网络救助:正在生长的公益新机制

新华网( 2007-03-27 16:37:06 )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4期

捐资助学、为白血病儿童募捐、慰问灾民……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突破1亿人大关,网络救助活动已成星火燎原之势,随意点击一个网络社区,都可能看到一项正在开展的爱心救助活动。尽管存在诸多先天不足,网络救助在中国还是逐渐锤炼出一些坚实的团体,摸索出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对政府主导的公益体制而言,这不仅是一种需要扶持、管理的新兴公益组织,更是一种可资借鉴、可供助力的公益新机制。

网络救助:正在生长的公益新机制

■半月谈记者王新亚

网络救助团体:在虚拟世界坚韧前行

“上网聊天也能做慈善啦!”2007年春天,一个来自美国的网络慈善计划迅速在中国网民中传播:只要是一款聊天工具的用户,通过简单设置,让自己的用户名前加上一个图标,就可参加某公司组织的慈善活动,每聊天一次,该公司就将部分广告收入捐给红十字会。一时间,成千上万的聊天工具用户都加上了这个图标。然而传闻很快被澄清:该活动只限美国用户参加。但是,很多中国网民还是继续顶着这个“无用”的图标聊天,他们的说法是:即使不能参与,友情支持一下也好!

上述这则新闻很能说明当前中国网络慈善救助的可能性有多大:庞大的网民群体,高效的传播体系,积极的慈善态度。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网络救助活动已开展得蓬蓬勃勃。以网络救助中最常见的捐资助学活动为例,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助学网”,竟然有数十万个相关网页。

半月谈记者点击其中一个助学网站“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看到网页上显示着格式严谨、一目了然的捐助流程,还有丰富的“结对助学”信息和“财务公开”信息。在“工作动态”一栏,记者还看到一份《格桑花西部助学2006年工作总结》,以平静客观的语气写到:2006年,格桑花西部助学的捐助范围为青海、甘肃、西藏、四川等4省区的42个乡镇区,涉及学校145所,学生3748名,共有2665名捐助人进行了4000多人次的捐助和续捐,助学金额累计总额超过200万元;实物捐赠方面,格桑花共发起和联系捐助各类实物18.3吨,其中衣服27686件,文具32219件,书本8261册,玩具教具1361件,募集燃料10吨(代购)。捐助人不要求反馈的没有统计在其中──显然,对一个普通的民间助学网站而言,这是一份堪称“辉煌”的成绩单!

除了格桑花西部助学网,记者了解到,在网民中名气较大的助学网站还有西部雏鹰助学网、春蕾助学网、希望之光、麦田计划、“多背一公斤”等,其捐助范围几乎涵盖全部西部省份和部分中部、东部省份。

网络救助机制:用公开、透明、高效赢得信任

尽管许多爱心救助活动都是缘于一次与贫困群体接触之后的情感冲动,但网络救助团体的成功并不单纯依靠“煽情”。半月谈记者发现,许多网络救助团体通过专业性极强的分工合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公开、透明、高效的运行机制,赢得了网民的充分信任。

几乎所有的助学网站都强调实地调查的重要性。记者了解到,救助网站首先要对捐助对象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公开调查情况,对收到的每一笔物款都予以公开,公布它的使用情况,对受捐对象的动态进行追踪、公开。可以说,捐赠的全程透明有力地保障了捐赠者的知情权和捐赠的效果。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称,实地调查是格桑花取得学生真实资料的来源,2006年,格桑花义工和志愿者对新开辟的助学点进行调查采集工作,足迹遍及格桑花捐助的所有地区,在一年中共有40多批次义工前往西部助学区进行实地调查,之后利用结对捐助系统对外新发布认捐120多名贫困学生。

在雪域阳光助学论坛,半月谈记者看到一个对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德庆乡顶嘎牧区教学点的调查报告,撰写人是网站的捐助管理员。调查报告用亲历的口吻讲述了牧区学校的现状,列出了详细的数据,配有丰富的实地调查照片,最后附上了捐助建议。

网络救助得以公开透明运转,离不开志愿者及义工团队的支持。他们不光有一腔热情,更有着专业、周密的工作计划。网络救助团体“麦田计划”就设有图书部、助学部、外联部、技术部、人力部、财务部、宣传部等,每个救助项目都由决策团队研究决定。麦田还专门成立了智库团队,为麦田的将来出谋划策。

政府面对网络救助:要扶持、管理,更要借鉴、合作

实地调查、收发款物、财务管理,都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付出。接触过网络救助团体的人,无不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然而当前法律的空白使这些组织处于尴尬地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必须有一个业务主管部门,而业务主管部门必须是政府部门或政府授权组织。这显然让纯粹个人发起的网络救助团体无所适从。

还有一个实际的问题是网络救助团体无法回避的:尽管有公开、透明的组织制度来保障捐赠人的知情权,但除了相互的信任和无私的付出,捐赠者与救助团体之间并无第三方监督存在。

网络救助团体的尴尬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敬一丹提交了一个《关于解决民间公益组织身份问题的提案》,中间提到,类似格桑花西部助学网这样的网络救助团体,由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业务主管单位,只能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由个人进行备案登记。她建议,在现行法律法规条件下,政府应尽快为民间公益组织指定一个统一的业务主管单位,简化登记,加强管理,行使监督、检查、评估、审计、执法等职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应逐步取消民间公益组织的主管单位,通过制订法律规范民间公益组织的运作。

其实,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并非只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除了管理、扶持,政府也应向民间公益组织学习、借鉴其公开、透明、高效的管理制度,更应该携手开创公益事业。正如一个助学网站的宣传口号说的那样:“给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给我们一个表达爱的平台。”(编辑:许小丹)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听过一个“学生追师”的故事:有位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结果 他的课讲到哪,不少学生就跟到哪,虽然往返路途很辛苦,但学生 乐在其中。梅贻琦先生有个形象比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 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于名师 课堂,实乃学生之幸。 “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历史上 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 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佳话。民间社会中,即使没有读 过书的人,也都知道“尊师”的重要。如今社会倍加重视教育,教 师更是被寄予沉甸甸的期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 膀挑着民族的未来”。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向老师表达由衷的尊敬 和感恩,让尊师重教成为遍及社会每个角落的风尚,正是最好的教 师节礼物。 回首往昔,从普及新知到教育救国,教师总是挺立在时代最需要 的地方。徐特立坚持兴办平民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生的先生;陶行知穷毕生精力钻研教育理论,改造乡村教育,探寻济世安邦的教育 之道;民族危难时刻,朱自清、闻一多等诸多学者云集西南联大,为 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我们的周围,亦有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 张丽莉、照顾麻风村孩子的农加贵、辞去村支书甘当“孩子王”的 韦造祥等无数好教师楷模。他们身上,闪耀着“学为人师,行为世 范”的师德典范,闪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 之心,闪耀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强国之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从古至今, 师生关系都是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 为扶持。”对学生来说,恩师的悉心授业、关怀备至,可能改变一 生的命运。“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对教师而言, “三尺讲台”不仅使命光荣,“得天下英才尽育之”也充满着“高 尚的快乐”。教师哺育学生以知识和良知,用“仁而爱人”的情怀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生命教育缺失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生命教育缺失 上个月,安徽两名95后大学生相约在南京一宾馆自杀身亡。警 方调查发现,他们相识于一个以自杀为主题的QQ群,并从群中学到 了自杀所需工具和手段。媒体记者随后卧底多个“自杀QQ群”发现,群中聚集着大量年轻人,整个群都弥漫着负能量。有人声称要轻生时,没有人进行劝解,反而有人会帮着出谋划策。 回想我们的成长历程,估计很多人都曾有过特别难熬的时光,甚至长期饱受抑郁情绪困扰或萌生过自杀念头。涉世未深的年纪,没 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不管是学业上遭遇瓶颈,还是谈了一场糟心 的恋爱,抑或与父母吵了一架,都有可能感到失望、沮丧、无助, 如果不能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就容易将自杀当作解脱。 尽管如此,看到两位年轻人相约自杀、看到那些以“约死”为主题的网络社群,仍不免感到震惊。更大的震惊源于一份统计报告——在中国18-34岁人群的死亡案例中,自杀已经超越车祸、疾病等 因素成为最大死因;死于自杀的青少年人数,是死于他杀人数的7倍 以上。如此沉重的现实,确实值得认真思考和讨论。 看到媒体关于“自杀群”的报道,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应该把那些群全部强行解散。可事实上,QQ群在几年前就已屏蔽“轻 生”“自杀”等关键词,但这种技术屏蔽很容易突破,所以现在仍 有很多活跃的“自杀QQ群”。退一步说,即使“自杀群”在QQ平 台上绝迹了,也难保不会在其他社交平台复萌。 不可否认,那些负能量爆棚的“自杀群”,确实可能在客观上把有自杀念头的人朝“鬼门关”推了一把。但是,网络社群说到底是 由一个个人组成的,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的根源不是那些“自杀群”,而是群里的人。如果一个人一心求死,不管有没有“自杀群”,他/她都有可能用各种方式为自己的生命草率地画上句号。 因此,真正值得反思的其实是当前生命教育严重缺失的现实。在国外,一般初中开始就会有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

公务员考试视频下载链接

【行测资料集】: 3分钟搞定行测【数字推理】绝招(不得不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9546/ 2009年申论资料【半月谈】1-24期电子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9150/ 2009年公务员行测申论NO.1秘笈+面试NO.1秘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3839/ 精品推荐【中公】国家公务员申论基础深度班讲义汇总(鲤鱼整理打包下载):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9711/ 2010【中公】江苏深度班辅导【行测】内部讲义(清晰版)下载: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9584/ 公务员考试资料---阅读理解(行测80分高手总结经验):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9680/ 最新2010【华图】全封闭包过白金资料冲刺预测班【申论】“牛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8258/ 【无密码破解版】2010年【顾菲】华图名师班-言语avi视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9859/ 【强烈推荐】2010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面试】经典资料大放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8965/ 最新【华图】公务员培训申论精华资料(网络课程3小时应试技巧):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9075/ 《2010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用教材配套学习软件(中共党史出版社):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8631/ 花钱买的湖南【中公】教育资料【行测申论】都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9192/ 2010【高增霞主讲】公务员申论考前辅导视频讲座【共10讲】: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8114/ 华图收费直播冲刺班讲义:钟君、李委明、顾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7941/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888题: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6615/ 行政能力2010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分析与预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7185/ 公务员考试应试要点和解题要诀55秒突破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8943/ 公务员考试【李委明】十大速算技巧(完整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5240/ 数字推理精题例选500题及答案解析(觉得不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7050/ 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部分MP3合集下载(内含华图李委明讲义的录音MP3及宋震冲刺法律真题讲解):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5687/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1400题精美打印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2418019.html,/source/18601/

2016年半月谈电子版:职业资格证乱挂靠,需来一场大清理

2016年半月谈电子版:职业资格证乱挂靠,需来一场大清理 ? “挂证”乱象,让本来不该有资质的企业获得资质,让本来没能力执业的人实际执业,兹事体大,必须重视。 一张建造师、结构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出租、挂靠,每年可获得上千甚至数万元“挂证费”。近期,住建部、环保部等部委陆续通报多批违规“挂证”机构与人员,多地也专项清理整顿了职业资格“挂证”现象。 有的人考到了证书但没有执业,或者自己单位不需要那么多证书;有的企业依法必须拥有一定数量持证人员,却请不到或者不想请那么多,于是弄虚作假从外面借。一方利用“挂证”赚外快,一方利用“挂证”敷衍监管规定,这种事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越是难考的证书越是有“挂证”市场。 之所以要明确要求企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人员数量,自然是因为相关领域专业性较强,非此不足以保证质量。比如,审计报告一定要注册会计师才能签字,比如建造师、环评师等等,你得真正懂行,不能滥竽充数。之所以建筑、环保等领域,“挂证”现象尤为常见,正因为这些行业监管较严,没那么多持证人员就拿不到资质,就不能参与工程项目投标。 现实中,实际出具环评报告的人很可能对环评一无所知,直接从网上下几份模板就能出环评报告,像这样的弄虚作假,让有效的专业监管沦为虚置,让繁复的专业工作沦为笑谈,不仅是对工作的极不负责,也是对公共利益的极不负责,很多时候甚至以他人生命作为直接代价。“挂证”乱象,让本不该有资质的企业获得资质,让本没能力执业的人实际执业,兹事体大,必须重视。 整治“挂证”乱象,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如果相关部门在企业资质体系设置、项目招标要求等方面,对相关持证人员指标要求设置过高,或者更进一步说,属于简政放权的范畴,没必要直接做出要求,那就应该及时修改相关规定,将简政放权落实到位。 反过来,如果严格要求是完全必要的,那就务必加大对“挂证”乱象的查处、惩戒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通过加强信息连通,无缝比对职业资格证与社保、纳税等信息,堵住监管的漏洞。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医院去编制化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医院去编制化 医院同岗同薪同待遇,在具体操作层面,难度比较大的,还是如何界定和实现“同”。真正的破解之道,还在于如何去编制化。编 制才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障碍。 公立医院深化改革又出新动作,这次终于触到了编制之墙。28日,在国家卫计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 年表示,除了养老,在编内和编外人员的待遇执行现有政策以外, 在晋升职称、薪酬水平、学术地位等其他方面,要努力地实行、做 到同岗同薪同待遇。 医务人员有编制内外之分,这是公立医院的普遍情况。在我工作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除了编制内人员外,还有不少合同聘用人员,他们就属于非编制人员。尽管他们承担了大量业务,也为医院发展 做出了不少贡献,但薪水、职称等待遇还是与编制内人员存在差距。 单就同工同酬而言,这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都有明确要求。尽管法律有明确规定,但现实却有不小差距。对于这种不 公平,非编人员屡有吐槽,医院领导也曾吐露不满,表示要缩小差距。然而,现实举步维艰。 客观上,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由编制管理部门事先核定,财政部门核定的经费,也与编制密切相关。如属编外人员, 工资待遇便无法在财政经费中列支,只能由医院自行解决。既然掏 的是自家钱,就难免有意无意地压低薪酬成本,造成“一家医院, 两种身份,两种待遇”现象。 在此现实下,为吸引和保留人才而提高编外人员待遇很有必要。但问题是,对于编内人员,要不要水涨船高?不能忽视的是,编内人 员往往进院时间长、贡献大,在业务技能等方面,也较一般编外人 员强。如果一味拔高编外薪酬,即便“扯平”了,对于编内人员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新的负面刺激。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框中,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 12345678910 答案(选择题答题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骈. 进(pi án)陨.落(sh ǔn)阴晦.(hu ì)孜孜..不倦(z ī)B .狡黠. (ji é)诓.骗(ku ān ɡ)扶掖.(y è)面面相觑.(q ù)C .嗤.笑(ch ī)栈.桥(zh àn)恣睢.(su ī)强聒.不舍(ɡu ā)D .汲取(j í) 诘.难(ji é)亵渎.(d ú)咬文嚼.字(ji áo)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诚意勾当恼羞成怒媚上期下 B .藻饰惑乱持之以桓寻章摘句 C .伦理桑梓 对答入流精血诚聚D .滞碍商酌涕泗横流气吞斗牛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题号 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评卷人

A.我们要学会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 B.看完影片《十二公民》后,他受到了极大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 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我们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不用想太多,确定目标后,就全力以赴 ....地去实现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铜仁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B.前不久,铜仁市举办了以“环游梵净,纵横云海”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C.铜仁市各区县新兴的“生态观光园”不但有养生休闲居住功能,反而能保持生态原貌。D.能不能切实提高铜仁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铜仁的关键。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________。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________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________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流芳百世即使也标注B.流芳百世无论都标榜 C.永世长存即使也标榜D.永世长存无论都标注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B.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C.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D.“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以“师道”重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以“师道”重 塑社会风尚听过一个“学生追师”的故事:有位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结果他的课讲到哪,不少学生就跟到哪,虽然往返路途很辛苦,但学生乐在其中。梅贻琦先生有个形象比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于名师课堂,实乃学生之幸。 “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历史上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佳话。民间社会中,即使没有读过书的人,也都知道“尊师”的重要。如今社会倍加重视教育,教师更是被寄予沉甸甸的期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向老师表达由衷的尊敬和感恩,让尊师重教成为遍及社会每个角落的风尚,正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回首往昔,从普及新知到教育救国,教师总是挺立在时代最需要的地方。徐特立坚持兴办平民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生的先生;陶行知穷毕生精力钻研教育理论,改造乡村教育,探寻济世安邦的教育之道;民族危难时刻,朱自清、闻一多等诸多学者云集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我们的周围,亦有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张丽莉、照顾麻风村孩子的农加贵、辞去村支书甘当“孩子王”的韦造祥等无数好教师楷模。他们身上,闪耀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典范,闪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闪耀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强国之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从古至今,师生关系都是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对学生来说,恩师的悉心授业、关怀备至,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对教师而言,“三尺讲台”不仅使命光荣,“得天下英才尽育之”也充满着“高尚的快乐”。教师哺育学生以知识和良知,用“仁而爱人”的情怀奉献教育事业;社会回馈教师以尊重和敬仰,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态度报答师恩。正是在这种相互珍重和付出中,文明薪火得以延续,价值理念得以远播。也惟其如此,才能少一些师生冷漠,还“师道”以尊严和生命力,让教育真正成为通达梦想的桥梁、繁荣发展的砥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