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词类(上)

词类(上)

词类(上)
词类(上)

第二节词类(上)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一)词类的标准

1、词的抽象意义。如:表示人或事物,表示性质状态等。此标准虽方便,却行不通。如:忽然—突然、刚—刚才、睡眠—睡觉、打仗—战争,意义上难以区别,作用却不同,难以划为同类。

2、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后缀。形态倒是最方便的标准,可惜,汉语缺乏较发达的形态。

3、词的功能。(1)充当句法成分(或说句子成分)的能力;(2)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包括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组合时,看同什么样的词组合,表现为什么样的语法关系。如“好”可同“很”组合,“跑”不能。再如“好、跑”都可同“不”组合,“桌子”则不行。还如“对于”总是同名词性词语组合,“着、了”总附着在动词性词语后,不附着名词性词语。“的”表示定中关系,“得”表示中补关系,等等。

功能是词类的主要标准(也有人认为是唯一标准),形态和意义只是辅助性标准。进而言之,就汉语而言,形态作用很小,意义倒很有考虑价值。而对中学生而言,意义还特别重要。

运用功能标准,也应区别主要和次要、常用和偶用关系。如:我们说“动词”作谓语,这是就其主要、常用特征和现象说的,其实,动词也可作定语(“摇晃的姿势很难看”),也可作宾语(“感到摇晃”)。

说“名词”可受数量短语修饰,这是指其大多数,有的名词,如“年龄、现在、过去、前方”等却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

(二)本教材词类

实词(可作句法成分,有词汇和语法意义),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拟、叹为特殊实词)等10类。

虚词(不可以作句法成分,无词汇意义,有语法意义),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4类。

二、实词

要求:课下自学,熟记名、动、形三类词的小类和语法特征。课上抽查。

下面着重讲解各类词的特殊情况。

(一)名词

1、时间名词

秋天、傍晚、夜晚、今年、现在、将来、刚才……

经常作状语,也作主、宾、定语:

例:他昨天才来。(状)

今年不比往年。(主、宾)

秋天的风不刺骨。(定)

要注意时间名词同时间副词的区别,以后谈副词时说。

2、方位名词见教材“方位词表”

记住方位名词,单纯的、合成的,这类词数量是有限的。

方位词表方向、位置,少数表时间,如“之前、前后、左右、之内”等。

“上、下”是方位词,也作动词。如:上山、下河、下海。

方位词主要的不是单用,而是附着在别的词语后,构成方位短语,表示时间(开学前),地点(长江以南),数量(三千左右);方位短语作介宾,成为介词短语,表示范围(在群众中、在干部眼里)和条件(在政策的保护下)

有较少数名词可以重叠:山山水水、风风雨雨、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左左右右。重叠后表示“连复”和“每处”的意思。但“家家户户”是量词重叠。

(二)动词

1、心理活动动词

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很害怕、十分想念、非常相信、特别希望。

心理活动动词能带宾语,故不同于形容词。

2、判断动词“是”

表示种种关系:

同一关系,如:

鲁迅是《阿Q正传》的作者。

他是一班之长。

从属关系,如:

小说是文学作品。

李帅是大学生。

宾语表特征、材料、情况、存在等,如:

她是圆脸蛋。

这奖牌是金子。

满身是臭汗。

人家是丰年,我们是歉年。

楼前是大操场。(存在)

但用在谓词(动、形)前,表示肯定或强调,相当于“的确、确实”,这时,“是”为副词。

例:他是死了。他是来过。

小刚是聪明。今天是(很)冷。

3、能愿动词(助动词)

分为三小类:

表可能——能、能够、可能、可、可以

表愿意——肯、要、敢、愿

表必要——要、应、该、当、应该、应当

特点:

○1不能重叠。

○2不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3主要作状,对动词、形容词起评议作用。

不同于副词,可以进入“×不×”格式,副词不能。

4、趋向动词

记住这类词。有单音节,有双音节。

“上、下”有方位名词、趋向动词、一般动词的区别。(情理上/ 给它补上/ 上山打柴)

主要功能是作动词、形容词的补语,表示趋向。如:

拿〈出〉一本书走了〈过来〉站〈起来〉坐〈下去〉

少数虚化,表示动态,即开始态、延续态。这时,作为趋向动词的词性不变。

唱〈起来〉吵〈下去〉好〈起来〉烂〈下去〉

也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例: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5、少数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不是ABAB,而是AABB。

如: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吵吵嚷嚷进进出出

6、非心理活动的行为动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某些动词性短语却受程度副词修饰。

如:很顾面子/ 很沉得住气(不很沉得住气)/ 很受人尊敬

——这类“很”表示程度,可受“不”否定。

再如:很说了他几句/ 很闹了一场/ 很跑过几趟

——这类“很”表示多量,不受“不”否定。

另外,动词还有带名词性和动词性宾语的区别,这将在“动语、宾语”句子成分一节谈及。

(三)形容词

表示性质、状态,也有表不定数量的。

1、状态形容词其构成形式较有特点。

(1)偏正结构,偏部有许多为“名词”,后可补上“的”:雪白(的)笔直(的)冰凉(的)通红(的)煞白(的);

(2)带后缀:红通通绿油油灰溜溜水灵灵慢腾腾;

(3)特殊结构:中不溜秋黑不溜秋灰里叭叽脏了呱唧老实巴交可怜巴巴古里古怪慌里慌张妖里妖气(或说是“A里AB”格式);

(4)性质形容词重叠:白白(的)胖胖(的)长长(的)

正正派派(的)大大方方(的)端端正正(的)此第4小类,教材看作性质形容词重叠式,不看作状态形容词。朱景松《汉语语法理论》则看作状态形容词的一小类。

状态形容词(包括性质形容词重叠式)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它们或是表情态的,或本身含有某些程度意义。

性质形容词和不定数量形容词,略。(参见教材)

动、名、形特点比较见教材两个表。

此比较很重要,应掌握三类词区别的鉴别特征,乃至鉴别词。如带宾语、“不”、“很”。

(四)区别词

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

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区别词常常相互对立,因而成对或成组。

如:男女、阴阳、阴性阳性、中式西式、

有限无限、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也有不成对的:

同步共同彩色袖珍多年生杏黄柳绿鹅黄

1、区别词不同于形容词,故不叫“非谓形容词”。

(1)“区”:作定语;“形”:作定、状、补谓语

(2)“区”:前加“非”而不能加“不”;“形”则加“不”

(3)“形”可直接作主语宾语,“区”作主语宾语要变成的字短语。

例:黑白的淘汰了,再买彩色的。

2、有些区别词又兼副词性质,可视为区、副兼类词。这样的词,可作定、状两种成分。如:

暂时困难暂时不去

同步卫星同步富裕

共同纲领共同提高

(定+名,定语是区别词)(状+动,状语是副词)

(五)数词(表数目和次序)

—基数词:系数:一、二、两……八、九

位数:十、百、千、万、亿

组成倍数、分数、概数———加“来、多、把、左右、上下”

数词

—序数词:基数前加“初、第”

数词基本功能是同量词组成数量短语,这样才能作句子成分,一般作定语、补语。

1、数名短语

古汉语这种短语常见,现代汉语一般要在其中加量词。作为古汉语遗留现象,现代尚有这样短语存在。如:

A、四边两姐妹四小龙十万军民八亿农民

B、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围成一(个)圈儿

B类中间可以补上量词,如()所示。

2、数量增减表示方法

表增加,可用倍数,也可用分数(常为百分数);表减少,不用倍数。

(1)增加:

A、净增加,用“增加了、上升了、提高了”

10→50,增加了4倍(400%)

50→100,增加了1倍(100%)

B、相对增加,用“增加到、上升到、提高到”

10→50,增加到5倍(500%)

50→100,增加到2倍(200%)

(2)减少

A、净减少,用“减少了、下降了、降低了”

50→10,减少了4/5(不能说“减少了4倍)

300→50,减少了5/6

B、相对减少,用“减少到、降低到、下降到”

50→10,减少到1/5

300→50,减少到1/6

(六)量词(又叫单位词)

1、种类(见教材P21)

2、特点

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同数词组成数量短语;数量短语同指示代词组成指量短语(这两本、那一堆、这五个),当数词为“一”时,可省略(这件、那堆)。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合称量词短语。数量短语可作定、状、补语。如:一个人,一把抓住,走两趟。

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构成AA式,且作成分。

作主语、定语、谓语、状语,表种种语法意义:

(条条)大路通罗马。(表“每一”)

个个生龙活虎。(表“每一”)

耳边传来(阵阵)笑声。(表“多”)

梯田层层/ 白云朵朵。(表“多”)

[步步]高升/ [代代]相传。(表“逐一”)

数量短语重叠,数词多为“一”,构成“—A—A”式,或其省略式“—AA”式。重叠式可作定语、状语、主语,表示种种语法意义。如:

一群一群(一群群)的游人定语,表“多”

一箱一箱(一箱箱)的物件

一个一个地走作状语,表“逐一”

一箱一箱地搬

(或“一个个”/ “一箱箱”)

(我们同学)一个一个(一个个)都很开朗。作主语,表“每一”

这种重叠式中,数词有时不限于“一”。如:两个两个地跑两箱两箱地运五架五架地飞,都是非状语,表示方式。

3、特殊情况

单用量词,数词省略,但数词仅限于“一”。如:请拿支笔给我。/ 这份礼物给他的。

关于“年、月、天、星期、小时”等词的词性。

三年——三年时间三天——三天时间

有人说“年、天”等是“自主量词”(其后可不用名词),教材说是特殊名词(可直接用数词结合),不能看作量词因为“三年时间”→“三年的时间”,“三天时间”→“三天的时间”(量名间是不能加“的”的)

另外,量词有使语言形象化、具体化的作用,特别是文学作品,很注意精选量词。例见教材P22。量词选用受习惯制约,有时讲不出原因。

(七)副词

1、种类,即副词的小类:程度、范围、情态、方式、时间、频率、肯定、否定、语气等。要注意教材示例中感到陌生的例子。

2、特点:

副词都能作状语,而且几乎只能作状语;只有少数几个(很、极、透)可作补语。换句话说,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

副词不能单说,即不能单独成句。只有少数可以单说,如“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的确”等等。这种单说,一般还在“对话”中出现。例见P26。

副词兼有关联作用。

单用:你就应该做好。你答应才算数。

成对使用:(只有)……才(即使)……也

越……越又……又

3、特殊情况

(1)同一小类的副词,用法和语义不尽相同。如:“都”、“只”都是范围副词,但“都”表示总括全部,语义指向上文;“只”表示限制,语义指向下文。例:他文娱、体育、口才样样都很棒,只脾气太固执。

(2)同形副词,可属不同小类:

我就来(时间-马上)他就一个叔叔(范围-只)

我们就是要过问过问。(语气-偏偏)

(3)属于同一小类的,意义仍有不同。如:

十点钟才来。(时间-嫌迟)

才八点呢。(时间-嫌早)

春天很快就到了(时间-即将)

他五点钟就起床了(时间-嫌早,强调早)

抢来就吃(时间-马上)

(4)副名结构

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词语,但是有例外情况。

“就、只、光、单、单单、几乎、仅”等可修饰作主语的名词,表示限制人或事物的范围。如:

只这种车能坐。/ 就你不能去。

光银圈就有一箩筐/ 单单这家伙不能放过了。

偏偏这孩子不争气。

“才、就、好、仅、大概、已经、不过、将近、恰好“等词可修饰数量短语(名词性短语),表示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

如:用了恰好500元/ 走了才五天/ 昨天来了好几个/ 将近30户搬到安徽来了/ 毕业已经五年了

另:近年来,出现了程度副词修饰部分名词的现象。如:很绅士、很淑女、太传统、十分专业、够贵族(见教材P12注○2)

(5)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形:作谓、定、状

副:作状

这事很突然突然事件突然来了突然-形容词

忽然来了忽然-副词

意见一致一致意见一致同意一致-形容词

一概否定一概-副词

“白、老、净、怪”为形、副同形词

白水老妖精净水怪东西a+n

白吃老迟到净说好话怪不服气adv+V

(6)时间副词同时间名词的区别

名:状语、定语、主语、宾语(介宾)

副:状语

从现在到将来刚才的事(名)

刚刚来到这里(副)

(7)“没有”(没)兼动、副两类

没有+n,则“没有”为动词

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弟弟妹妹

没有+V(谓词),则“没有”为副词

如:没有吃没有变树叶没有红

前面讲过,有人提出副词与区别词兼类

必然趋势必然瓦解

同步卫星同步富裕

共同纲领共同提高

(定于:区别+名)(状语:副+动)

(八)代词

代词是从它们的作用上确立的类,其作用为“代替、指示”。代词的功能是多样的,或相当名词,或相当谓词,或相当副词。

1、可从两个角度给代词分类:

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 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详见P27《代词表》)尤其注意疑问代词和非三身代词。另外,注意P28例中的“每、各、其余”等指示代词。(“自己、自个儿”算反身代词,属于非三身代词)

2、特殊情况

(1)“咱们”与“我们”的区别:包括式/ 排除式;

(2)“您”的非群体用法;

(3)“每、各、某、另”等指示代词的用法。

3、代词虚指用法

指代的对象不明确,不确定,即所谓虚指。

人称代词虚指

例:○1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上前。○2你骗我,我骗你,风气坏透了。

指示代词虚指

例:○1看看这,瞧瞧那,没有一件称他的心意。○2不图这,不图那,只盼过个平安的日子。

疑问代词虚指

例:○1我们吃我们的,别管他是谁。○2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他。○3其实,祥子并没有说什么。

人称、指示代词虚指,一般构成对称性句子;疑问代词虚指,不构成疑问句。

4、代词任指用法

任指用法只有疑问代词。这时疑问代词不表示疑问,而表示任何人或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例如:

○1这个人,大家谁也没见过。(任何人)

○2只要一高兴,他看什么都顺眼。(任何事物)

○3她哪里都不愿去。(任何地方)

○4他多会儿也忘不了你。(任何时候)

○5你怎么(办)都行。(任何方式办)

任指用法特点:

内容上具有周遍性,可加“任何”来理解。

形式上在代词后常出现“也、都”副词。

(九)拟声词

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可作状、定、补、谓、谓中、独立语,并能独立成句。但最常见的是作状语。

拟声词后常带“一声”,如“咔嚓一声”,这“一声”教材上似乎看作助词(作用相似“地”),但未说明。因为可以说“啪啪两声”,我们认为“一声”看作助词不够妥当,是否可把“咔嚓一声”看作复指短语(同位短语),像“老李同志”一样的结构。

拟声词能描绘声响,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临其境的实感。可作定、状、谓,又有描写性,拟声词很像形容词,但不能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修饰,这又迥异于形容词。所以拟声词是比较特殊的实词。

(十)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如:“唉、啊、哼、哦、哎哟、哎呀、喂”。

感叹词常作独立语,也可独立成句(感叹句)。

叹词也可作句子的一般成分。例:

○1他哼了一声。(谓中)○2喇叭里传出了“喂、喂”的声响。(定语)

叹词的写法,不很固定:o 可写成“哦、噢、喔”

a 可写成“啊、呵、哇”

同一个叹词,读音也不很稳定,而且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如:

○1啊(ā)!真好哇!(表赞叹)

○2啊(á)!这么快呀!(表惊讶或不知道)

○3啊(ǎ)!这么回事啊!(表惊讶兼醒悟)

○4啊(à)!好吧。(表应诺或已知)

三、实词的运用(略)

请学生自读,下次上课抽查——读病句,让学生指出“病因”。尤其注意检查重点内容。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词的活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相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捉) (2)名词活用为状语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劝学》)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规律三: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动词的活用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 例: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活用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继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4.数词的活用 数次活用为动词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 例: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5.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日本语词性归纳

一,未然形 1变化规则 ① 五段动词:动词词尾变成其所在行的あ段字。 読む(よむ)「词尾所在行:ま行、あ段字:ま」==よま 書く(かく)「词尾所在行:か行、あ段字:か」==かか 死ぬ(しぬ)「词尾所在行:な行、あ段字:な」==しな 呼ぶ(呼ぶ)「词尾所在行:ば行、あ段字:ば」==よば 上がる(あがる)「词尾所在行:ら行、あ段字:ら」==あがら 切る(きる)「词尾所在行:ら行、あ段字:ら」==きら ② 一段动词:去掉动词词尾中的る。 食べる(たべる)「去掉动词词尾中的る」==たべ 起きる(おきる)「去掉动词词尾中的る」==おき 着る(きる)「去掉动词词尾中的る」==き 寝る(ねる)「去掉动词词尾中的る」==ね ③サ变动词:根据不同的需要,する分别变成し、さ、せ。 する==し、さ、せ。 勉強する==勉強し、勉強さ、勉強せ。 ④カ变动词:くる变成こ。 来る(くる)==こ 2 各种实用例 A 否定:未然形+ない ① 私は本を読まない。(我不读书。) ② 田中さんは晩御飯を食べなかった。(田中没有吃晚饭。) ③ 毎日遊んで勉強しない。(每天玩,不学习。) ④今日は日曜日だから、山田さんは来ない。(今天是星期日,所以山田不来。) B 被动、可能:未然形+れる、られる ① 弟は兄に殴られた。(弟弟被哥哥打了。) ② 眠くて、朝早く起きられない。(太困了,早晨不能起早。) ③ 授業中話をして先生に注意された。(上课说话,被老师批评了。) ④ 道路が渋滞で早く来られない。(道路拥挤,不能早来。) C敬语:未然形+れる、られる ① 小林先生はいつもお宅で新聞を読まれます。(小林先生总是在家读报纸。) ② 佐藤先生は学校まで遠いので、朝早く起きられます。(佐藤先生家离学校很远,所以每天早晨很早起床。) ③ 社長は会議に参加されました。(总经理参加了会。) ④ 今朝部長はとても早く来られました。(今天早晨部长来得很早。) D使役:未然形+せる、させる ① 母は妹を買い物に行かせる。(母亲让妹妹去买东西。)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词类活用、句式练习

词类活用练习 一、找出下列例句中名词等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并说明活用的依据。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2、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触龙说赵太后)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4、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 5、李祐、李忠义钁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李愬雪夜入蔡州) 6、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中山狼传) 7、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譟,尽甲。(段太尉逸事 状) 8、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0、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史记·淮 阴侯列传)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 1、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2、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 先生。(中山狼传) 3、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 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 书) 4、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中山狼传) 5、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阴,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 军以向宛、洛。(隆中对) 6、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伯乐荐九方皋) 7、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8、张苍德王陵,王陵者安国侯也,及苍贵,常父事王陵。(史记·张丞相列传) 9、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 世家) 11、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赤壁之战) 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三、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动宾关系。 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4、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史记·苏秦列传) 5、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6、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韩非子·难一) 7、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之礼葬之。(史记·滑稽列传)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词类2

1 (七)副词 ?副词常限制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范围、、时间等意义时间等意义。。 –表程度: 很、最、极、顶、挺、非常非常、、十分十分、、极其–表范围: 都、总、共、总共总共、、统统统统、、只、仅仅仅仅、、单–表示时间表示时间、、频率: 已、已经已经、、曾、曾经曾经、、刚、才–表示肯定表示肯定、、否定: 必、必须、唯、的确的确、、不、没有–表示情态表示情态、、方式: 大肆大肆、、肆意肆意、、特意特意、、亲自亲自、、猛然猛然、、忽然忽然、、公然公然、、互相互相、、竭力竭力、、陆续陆续、、大力大力、、连忙–表示语气: 难道难道、、究竟究竟、、到底到底、、偏偏偏偏、、索性索性、、简直简直、、就、可、也许也许、、难怪难怪、、大约大约、、幸而幸而、、幸亏

2 ?副词的一些个性化表现 –都、只(表范围表范围)) ?“都”表示总括全部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只”表示表示限制限制限制,,限制它后面词语的范围限制它后面词语的范围。。–不、别、没有没有((表否定表否定)) ?“去不去不??不去”否定动作或性状否定动作或性状,,表示说话人的意愿或看法或看法,,“不去”表明说话人不愿意或不能去表明说话人不愿意或不能去。。?“别”、“别去”表示禁止或劝阻表示禁止或劝阻,,表明说话人不希望对方有某种行为对方有某种行为。。 ?“没有去”否定动作或性状的发生否定动作或性状的发生、、出现出现,,“没有去”是对“去了”的否定的否定,,表明这种行为没有成为事实表明这种行为没有成为事实。。?“没有”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⑩质于秦。质: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问:见识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

词类活用

词类的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 记· 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这就是“使动用法”的 实质。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 ..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 ..

2-1对联对仗之词类相当

[对联撰写篇]之一 对联的对仗 对仗,即对偶,这是一种比喻的方法,指对偶句像古代仪仗那样排列整齐,两两相对。 对仗,是对联写作的基本方法。它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可以说,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对联的对仗在词性、句式、节奏、平仄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对联的对仗是灵活的,因此,又有工对和宽对的区别;它的形式又是多样的,有正对、反对、串对,无情对,此外,还有自对、借对。 对仗内容,主要包括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以及平仄和谐等,这几个条件都符合的对仗,我们可以称它为工对。 词类相当 词类相当,即同词性的字词相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关于词的分类大致相同,都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种。 所谓词性对仗,就是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 1

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 例如湖南岳麓山联: 大(形容词)翼(名词)垂(动词)天(名词)九万(数词)里(量词) 长(形容词)松(名词)拔(动词)地(名词)五千(数词)年(量词) 下面分别介绍: 一、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结合传统的分类,名词一般可以分为下列小类: 天文类:日、月、星、风、云、雷、电、雨、霜、雪、雾、岚、虹、露、乾、坤等; 地理类:山,峰、河、川、海、湖、洋、瀑、泉、溪、园、林、路、桥、井、圃等; 时令类:春、夏、秋、冬、年、岁、时、节、朝、晨、暮、夕、午、夜、昼、刻等; 建筑类:楼、厦、房、屋、厅、堂、门、窗、宫、殿、亭、台、室、舍、庐、馆等。 器物类:舟、车、轮、鼓、刀、剑、箭、炉、灯、樯、帆、碗、杯、盘、箩、筐等。 饮食类:饭、茶、酒、菜、糕、饼、餐、米、粥、柴、油、盐、糖、浆、汤、蜜等。 2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辱没。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鞭策,驱使。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 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示判断、猜测】其材 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是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 三、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作用? 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3、描写“食马者”形象的是哪一句?

第二课 句子成分和词性 2

英语中句子成分和单词的词性,是一个一直困扰很多同学学习的问题。老师在讲课时有时会用到如此的一些话: A.动词的Ing形式作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 Going on a diet can help you lose weight. B.Though 引导一个状语从句,充当状语 Though he is young , he knows a lot. C.名词转化成一个动词充当谓语。 The apartment houses five people. Question :What do we students feel confused? 一、概念区分 句子的成分是 单词的词性是的 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为什么需要我们分清楚词性。 一、分清名词和动词的用法 Ex. 1. Ill and illness He couldn’t go to school, for he is seriously the insect’s biting can cause serious .2. Explain and explanation The boy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police . his is not reasonable. Operate operation (动作、手术等) His operation had been very successful. He a big group very successfully. 4. Hand(v) and hand(n) We have two and two legs. He me his paper last night. 二、分清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 Slow and slowly He is a walker. That is to say he walks Successful successfully . This meeting is very . That is to say they organized the meeting Easy easily No one could make money. That is to say no one could make money

名词词类活用

名词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一套判断方法,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名词词类活用,一起来看看吧! 名词此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晋军函陵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2、朝服衣冠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 3、范增数目项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课文唐?杜牧《阿房宫赋》) 5、今予家是溪 (课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 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动词解才符合全句的意思。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名词所处位置应该是“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课文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3、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吕氏春秋?上德》) 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5、舍相如广成传舍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 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活用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侣鱼虾而友麋鹿 (课文宋?苏轼《赤壁赋》) 2、粪土当年万户侯 (课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宋?王安石《伤仲永》) 4、吾从师之 (课文唐?韩愈《师说》) 5、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 (《史记?孟尝君列传》) 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但与以上不同的是,是“主观上认为怎样或主观上当作怎样”即意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活用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作状语 1、吾得兄事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宋?苏轼《石钟山记》) 3、天下云集响应 (课文西汉?贾谊《过秦论》)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 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 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 一.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规律总结: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 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主语+【名词】+谓语 活用为状语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 二. 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王无罪岁”中的“罪”,就是“怪罪”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⒈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简析“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⑵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简析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⑶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简析“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⑷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简析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 ⑸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简析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⑹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例如①秦师遂东。 简析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⒉名词的使动用法 ⑴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简析“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 ⑵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 例如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练习 作业讲解(练习二) 六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宾语。 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是。“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不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是。“不谷”作“为”的前置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置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5.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 是。“之”作“行”的前置宾语。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 6.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汪琬《传是楼记》) 不是。两处的两个“之”,前一“之”字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奚以”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之,动词,到、去。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 2.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 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 4.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5.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置。

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与郑人盟 3.夜缒而出 4.朝济而夕设版焉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6.越国以鄙远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8.若不阙秦 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0.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邻之厚,君之薄也 12.因人之力而敝之 13.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1.皆白衣冠以送之 2.士皆垂泪涕泣 3.又前而为歌曰 4.秦军旦暮渡易水 5.箕踞以骂曰 6.发尽上指冠 7.进兵北略地 8.函封之 9.使使以闻大王 10.其人居远未来 11.太子迟之 12.群臣怪之 《荆轲刺秦王》 1. 沛公军霸上 2. 沛公欲王关中 3. 籍吏民,封府库 4.道芷阳间行 5.刑人如恐不胜 6.范增数目项王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吾得兄事之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4. 君安与项伯有故 15.素善留侯张良 16.秋毫不含有所近 17.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1.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2.步余马于兰皋兮 3.謇朝谇而夕替 4.屈心而抑志兮死 5.回朕车以复路兮 6.伏清白以死直兮 7.哀民生之多艰 8.何方圆之能周兮 9.谣诼谓余以善淫 10.固前圣之所厚 11.高余冠之岌岌兮 12.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 1.映带左右 2.一觞一咏 3.足以极视听之娱 4.所以游目骋怀 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群贤毕至 7.少长咸集 8.死生亦大矣 9.齐彭殇为妄作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3)(能源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4)(名词+补语)例如:今王鼓乐于此。《孟子·梁惠王下》 (5)(所+名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1)楚左伊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例如: (1)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4.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1)(表示比喻),例如: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祀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3)(表示处所)例如: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词类活用 (4)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____() 5.其曲中规____() 6.登高而招____() 7.积善成德____() 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 9.用心一也____() 师说 1.吾师道也____()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 3.惑而不从师____()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 5.吾从而师之____() 6.小学而大遗____() 7.吾未见其明也____()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 9.位卑则足羞____() 10.而耻学于师____() 赤壁赋 1.下江陵____() 2.顺流而东____()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 5.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 6.舞幽壑之潜蛟,弃孤舟之嫠妇____() 7.正襟危坐____() 8.方其破荆州____() 9.哀吾生之须臾____() 10.不知东方之既白____() 始得西山宴游记 1.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____() 2.日与其徒上高山____() 3.箕距而邀____() 4.而不知其所穷____() 5.苍然暮色,自远而至____() 6.萦青缭白____() 7.望西山,始指异之____()

1.义不赂秦____()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 3.以地事秦____() 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 5.日削月割____() 6.理固怡然____() 7.并力西向____() 8.盖失强援____() 9.秦以攻取之外____() 10.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___() 1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____() 1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___() 13.始速祸焉____() 阿旁宫赋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 3.族秦者,秦也____() 4.朝歌夜弦____()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 6.骊山北构而西折____() 7.辇来于秦____() 8.廊腰缦回____() 9.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____()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 12.六王毕,四海一____() 指南录后序 1.道海安、如皋(gāo)____()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____() 3.名曰《指南录》____() 4.则直前诟虏帅失信____() 5.都督诸路军马____() 6.北虽貌敬____() 7.予分当引决____() 8.草行露宿____() 9.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____() 10.夜则以兵围所寓舍____() 11.道中手自抄录____() 12.北亦未敢遽轻吾国____()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详解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详解 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首先是对词类活用的概念有清楚的认识,其次要搞清楚各类词的基本用法和活用用法,同时要多作练习——通过套用格式来分析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它的基本用法,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和句子成分,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一一般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一般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基本结构:名词+动词 基本用法:主语+谓语 活用用法:状语+谓语 ①表动作的特征状态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②表动作的对待方式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 ③表动作的凭借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前往) ④表动作的时间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 ⑤表动作的处所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名词+名词或代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复指短语 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①名词+宾语驴不胜怒,蹄之(踢) ②名词+介宾结构沛公军(于)霸上(驻扎)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名词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统一)不日,其盟渝也。(《谷梁传?隐公元年》)(书写日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下大雨) ④“而”“则”前后的名词 客逾庖而宴(吃饭) 出则车舆,入则扶持(06湖北卷)(乘坐车舆) (二)形容词的一般活用 1、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代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 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素善留侯张良(跟…交好) 2、活用为名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动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状语+中心语 活用用法: 动词或数词或介词或之、其+形容词—→谓语+宾语或介词+宾语 积善成德(善行)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作用) 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人) (三)动词的一般活用

词类活用

以下为参考答 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方位名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解释为“向东面”;封:第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以(郑)为疆界。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第二个“封”,名词,边界。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邻邦的国力变得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变得相对削弱了。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 ○晋『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秦军氾(fàn)南。//晋军屯驻在函陵。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若亡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郑而有益于君。 ○『夜』在夜里/连夜,名词用作状语缒(zhuì)而出,见秦伯。 5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chéng』樊於(wū)期之首,『函』匣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匣子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以……为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之。//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以送之。 ○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用盒子,名词活用作状语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大王。 6鸿门宴/鸿门宴 A、名词用作动词 ○籍造户籍册或登记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项王。 ○刑用刀割、刺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称王关中。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连夜去。 ○吾得兄像对待兄长那样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像翅膀那样蔽沛公。 ○头发上向上指。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使……活之。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与……交好留侯张良。 高中语文必修(二)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数词活用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副词活用作动词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舞,使动用法;//使……泣,使动用法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名词活用作动词;东,向东进发,名词活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词活用作动词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以……为侣、为友,名词用作动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