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和坐标系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

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

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

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公式:x=x1- x2

置和位移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坐标与坐标的公式:t =t 2- t 1

述——速度变化量

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x/ t

单位:米每秒( 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

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

时速度度。

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

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电磁打点计时器

计时器测速度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速度—时间图像( v- t 图象):描述速度 v 与时间

度t 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的描述——加速度比值。

公式: a= v/ 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m/s2)

加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方向的关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

系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 v-t 图象看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加速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进行实验

车速度随时间处理数据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变化的规律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匀变速直线运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动的速度与时动

间的关系

速度与时间的0

速度公式: v=v +at

关系式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动的位移与时

匀变速直线运2

间的关系位移公式: x=v0t +at /2

动的位移

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公式:

v 2 - 02=2 v ax

动的位移与速

度的关系

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

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度(重力加速用 g 表示。

度)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 g=10m/s2

公式:

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

落体运动的研

第一节重力基本相

互作用

v=gt

h=gt 2/2

v2=2gh

h=gT2

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猜想与假说

实验验证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第三章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力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 N)。

力的图示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

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

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

叫做力的作用线。

重力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

公式: =

G mg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重心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

作用集中的一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

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

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

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

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四种基本相互万有引力

作用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第二节弹力弹性形变和弹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

力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

状的形变。

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

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

的力的作用。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

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

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

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

消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

为“弹性限度” 。

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

的物体。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

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几种弹力压力和支持力

拉力

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

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公式: F=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N/m)。

第三节摩擦力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

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

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

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

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只要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间没有产生相对于运

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

而增大,并与这个力保持大小。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

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方

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 F=μ F N

μ ——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

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四节力的合成合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

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相

当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效果,则这几个

力就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

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

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2 2

余弦定理: F =F +F +2F F cos θ

1 2 1 2

共点力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

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

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

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

非共点力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

交于一点的一组力。

第五节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矢量相加的法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

则矢量的方法。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

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

物理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

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牛顿第一定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

基石——惯性律(惯性定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

定律律)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 kg)

第二节实验:探究加加速度与力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

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关系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

的关系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

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怎样由实验结

果得出结论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a∝ F,a∝1/ m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F=kma

k 是比例系数, F 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力的单位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第四节力学单位制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

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 SI ):1960 年第 11 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

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律解决问题(一)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共点力的平衡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

律解决问题(二)条件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超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

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

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

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

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从动力学看自第一,物体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

由落体运动度是 0。

第二,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运动种类位移—时间图象(S— t 图象)速度—时间图象( V— t 图象

S V

匀速直线运动

t t

V

匀变速直线

运动

t

1、从 S— t 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 t 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2、从V— t 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a>0 表示加速, a<0 表示减速 )

........ .......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 t=0 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V 0 )

........ .............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在 t 轴上方的位移为正 ,在 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

.... ..

......... . ............. 的总位移等 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 ..... ...........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种类

联系

区别(特点)

V=恒量 匀直线运动

a=0

S Vt

V t

V 0 at

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

a=恒量

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1

at 2

= 1

(V 0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S V 0 t

V t )t

匀变速直线

2

2

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

V t 2 V 0 2

=

2a

a 与 V 同向为加速

a 与 V 反向为减速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 a 与速度 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 a 与 V 方向相同 时,不管 a 如何变化, V 都增大 。

.... .. ...... ....

⑵若 a 与 V 方向相反 时,不管 a 如何变化, V 都减小 。

.... .. ...... ....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仅供参考

新郑三中

一.四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新课标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1、知识框架图 2、基本概念图解

(二)本章专题剖析 [ 例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 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 D. 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解析: 对于A 选项来说,由于速度和加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因此A 错误。B 选项,t v a ??= ,速度变化量越大,有可能t ?更大,a 不一定大,B 也错。

C 选项,加速度a 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a 越大,所以C 对。 D 选项, t v ??称为速度变化率,t v a ??=,故有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所以D 对。故答案应选C 、D 。 点拨:本题往往会误将A 、B 选项作为正确选项而选择,原因是没有弄清楚a 与v 、v ?的关系。而D 选项部分同学却认为不正确而漏选,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加速度定义式 t v a ??= 所包含的本质意义,造成错解。 [ 例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 图象如图1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 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当直线与t 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离原点距离相等。 答案ACD 拓展思考:有人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x-t 图象,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同一时间不能对应两个位移) [例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试分析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特点。 分析:开始计时时,物体沿着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初速度v 0= -20m/s ,并且是减速的,加速度a 是正的,大小为a =10m/s 2,经2秒钟,物体的速度减到零,然后又沿着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一直不变。

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框架图

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非金属元素的主角――硅

二、富集海水中的元素-氯 1. 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可溶于水(溶解度1:2) ①2Na+Cl22NaCl (白烟) A. 与金属反应②Cu+Cl2CuCl2 (棕黄色烟,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常温下不与干燥氯气反应) ①H2+Cl22HCl 白雾,发生爆炸 H2+Cl22HCl(苍白色火焰,HCl工业制法) 1.氯气的 B.与非金属反应:②2P+3Cl22PCl3 (白烟) 白色烟雾 化学性质2P+5Cl22PCl5(白雾) C.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 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 4. 化学性质:①Cl2+2NaOH = NaCl+NaClO+H2O (制漂白液,制氯气尾气处理) D.与碱反应②2Cl2+2Ca(OH)2 =Ca(ClO)2+CaCl2+2H2O(工业制漂白粉制法) ①2FeCl2+Cl2 = 2FeCl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2KI+Cl2 = 2KCl + I2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用于氯气的检验 E.氧化性: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 (除废水中的氯) ①反应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注意:MnO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2,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 5.氯气的 A.实验室制法:②装置组成: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制法:③实验步骤:检密—装药—固定—加热—收集 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⑤检验方法: 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置于瓶瓶口观察是否变蓝。 ⑥净化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干燥 ⑦尾气处理:用碱液(NaOH)吸收 B. 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6.用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 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必修一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框架图

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非金属元素的主角――硅 二、富集海水中的元素-氯 1. 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可溶于水(溶解度1:2) ①2Na+Cl22NaCl (白烟) A. 与金属反应②Cu+Cl2CuCl2 (棕黄色烟,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常温下不与干燥氯气反应) ①H2+Cl22HCl 白雾,发生爆炸 H2+Cl22HCl(苍白色火焰,HCl工业制法) 1.氯气的 B.与非金属反应:②2P+3Cl22PCl3 (白烟) 白色烟雾 化学性质2P+5Cl22PCl5(白雾) C.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 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 4. 化学性质:①Cl2+2NaOH = NaCl+NaClO+H2O (制漂白液,制氯气尾气处理) D.与碱反应②2Cl2+2Ca(OH)2 =Ca(ClO)2+CaCl2+2H2O(工业制漂白粉制法) ①2FeCl2+Cl2 = 2FeCl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2KI+Cl2 = 2KCl + I2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用于氯气的检验 E.氧化性: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 (除废水中的氯) ①反应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注意:MnO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2,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 5.氯气的 A.实验室制法:②装置组成: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制法:③实验步骤:检密—装药—固定—加热—收集 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⑤检验方法: 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置于瓶瓶口观察是否变蓝。 ⑥净化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干燥 ⑦尾气处理:用碱液(NaOH)吸收 B. 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6.用途: 1.氯水(氯气的水溶液)Cl2+H2O ====== HCl+HClO (可逆) 新制 A.分子:Cl2、H2O、HClO 2.氯水的成分: B.离子:H+、Cl-、ClO-(少量)、OH-(少量) 2HClO ======= 2HCl + O2 久置:久制的氯水主要成份为H2O、HCl。(较稀的盐酸) ①弱酸性;一元弱酸,比H2CO3弱 3.HClO基本性质②不稳定;2HClO = 2HCl + O2↑ ③强氧化性;杀菌能力,故氯水可用作自来水消毒。 ④漂白性;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全册

绪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学目标 通过演示与讲解,让学生对物理学有大致的了解:了解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了解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课后讨论、写读后感的形式,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以及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为今后深入学习作好思想准备与方法准备。 教具 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祝贺同学们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我很高兴能教你们的物理课,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为实现你们的理想目标而同甘共苦。第一节物理课是绪论课,题目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了解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二是了解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三是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 1、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在远到宇宙深处,近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表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还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在不同层次上认识物质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它们运动和转化的规律。因此,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并不为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由于自然界并不自动地展现其背后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所以物理学又是极富洞察力和想像力的科学。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进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2、物理学与其他科学 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引发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现代物理学更是成为高新科技的基础。 通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0-1到图0-8)、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神奇的太空使者》)。 通过这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物理学的发展孕育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 通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0-9到图0-11)、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 通过这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4、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结构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

上的体现。 2、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主要);②有很强的专制性;③具备继承性和发展性;④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⑤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原因: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 监察,隶属中央部门,地方权集中央, 废宰相制宰相职权扩大,妨碍皇权高度集中。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同时也鉴于元宰相权力太大,导致社会动荡 时间: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 评价:君主专制加强,防止了宰相专权,但更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 当君主无能或不理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 原因:宰相制度废除,皇帝政务繁多,无力应付 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创内阁:过程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首辅权压众臣 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评价: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 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 帝的旨意。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权不同于相权,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很大的限制 康熙帝:设南书房影响: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并立,最终集权于皇帝 特点:简(机构人员)、速(办事效率)、密 职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雍正帝:设军机处:人员组成: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性质:由最初的暂设的军事机构,逐步发展辅助皇帝处理 政务的中枢机构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 强了中央集权 利: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 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 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 影响:弊: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主要特点? ①专制中央集权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③人治高于法治;④统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⑤宗法关系的残余影响深远;⑥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最新新课标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经典教案(含有章节练习)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细解考纲】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基础训练锋芒初显】 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7.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月亮在云中穿行; (3)汽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8.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举一反三能力拓展】 9.在二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在飞行中伸手触到了一颗“停”在驾驶舱边的炮弹,你如何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 【名师小结感悟反思】 本课时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三个基本概念,质点是重点,是理想化模型,是一种科学抽象。判断物体能否视为质点的依据在于研究问题的角度,跟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无关。因此,分析题目中所给的研究角度,是学习质点概念的关键。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对同一运动,不同参考系描述形式不同。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之上的数学工具。坐标系的建立,为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数学基础。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75586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 3、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5、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 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 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 (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 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 太尉 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 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 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 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的 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 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 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 (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 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 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 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 因素 因素 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 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 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 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 五带 四季 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大气的垂直分层 底层大气组成成分 能量来源 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 恒星日 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 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 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山地 河流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 结果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堆积 侵蚀 风化 搬运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发育 对聚落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火山 断块山 褶皱山 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冲(洪)积平原 河漫滩 三角洲 河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因 类型 分布规律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合理利用水资源 运动的基本形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 知识结构图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时练习配套全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时练习配套全集 第一章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课后强化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质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真实存在的 B.原子很小,所以原子就是质点 C.质点是一种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 D.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所以不能看做质点 解析:质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假想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因此A错误,C正确.原子虽然很小,但是在研究其内部结构时,不能将原子看成质点.B错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虽然很大,但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本身的形状和大

小可以忽略,地球可以看成质点,D错误. 答案:C 2.(2013~2014学年中山一中月考)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 B.研究汽车在斜坡上有无翻倒的危险 C.研究汽车过桥时,可将汽车看作质点 D.计算汽车从天津开往北京所用的时间 解析: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汽车的长度对研究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故汽车不能看作质点,选项A错误;研究汽车在斜坡上有无翻倒的危险时,汽车的形状对结果影响很大,故选项B错误;研究汽车过桥时,汽车的长度和桥的长度相比,不能认为远小于桥的长度,故此种情况下,汽车不能看作质点,选项C错误;研究汽车从天津天往北京所用时间时,汽车的长度可忽略不计,汽车可以看做质点,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3.(2013~2014学年洛阳市高一期中考试)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在下降,乙看见甲、丙都在下降,丙看见甲、乙都在上升,则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的是( ) A.甲、乙上升,丙静止B.甲、乙上升,丙下降 C.乙、丙上升,甲下降D.甲、丙上升,乙下降 解析:以楼房为参考系,甲在上升,楼房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所以以地面为参考系,甲在上升;乙看到甲在下降,由此可知以地面为参考系乙也在上升;丙看见甲、乙都在上升,说明丙相对地面可能静止,可能相对地面下降,也可能相对地面上升,故选项A、B正确.答案:AB 4.《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通常也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受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doc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 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游离态 分子分子晶体 单质 物质:元素 化合物原子原子晶体 化合态 离子离子晶 体 构成物质的微粒 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表示原子或元素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纯净物 氢化物:非金属氢化物、金属氢化物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分类 无机物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 混合物 化合物酸:无氧酸、含氧酸、强酸、弱酸 碱:强碱、弱碱 有机物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络盐 ※表示单质或化合物的化学用语: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 物理性质:色、态、熔点、密度、溶解性等 物质性质 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可燃性 物理变化 变化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电子转移:氧化还原、非氧化还原 离子参加: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物理变化 反应程度:可逆、不可逆 热效应:放热、吸热 ※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 计量分散系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N/n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M=m/n (mol) 气体摩尔体积:V =22.4 n ( 标准状况 ) 溶液的浓度: C=n/V 浊液:悬浊液、乳浊液 -9-7 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10 ~10 m 基本概念(一)

色、态、味 溶解度、熔点、沸点 密度、硬度、导电性 导热性、塑性 游离态 物理性质 单质宏观 元素 金属性、非金属性 氧化性、还原性 酸性、碱性 稳定性、可燃性金属化学性质单质非金属纯净物稀有气体 化合物 化合态 化合物组大多数有机物 稀有气体分子晶体分 酸子 气态及挥发性物质 原子晶体 原 石墨(混合晶体) 子微观 金属晶体 大多数盐 强碱离子晶体 离 碱性氧化物 子 部分过氧化物性质 分类 无机物 物质 氢化物 氧化物 变化 酸 碱 盐 有机物 金属氢化物酸性 非金属氢化物碱性 成盐氧化物 两性 特殊 不成盐氧化物含 氧酸、无氧酸强 酸、弱酸 强碱、弱碱 可溶碱、难容碱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复盐;络盐 潮解、分馏混合物 升华、萃取 有机、无机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风化、干馏 氧化还原;非氧化还原 溶解、盐析 裂化、裂解 分子、离子基本概念(二)吸热、放热 可逆、不可逆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和坐标系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 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 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 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公式:x=x1- x2 置和位移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坐标与坐标的公式:t =t 2- t 1 述——速度变化量 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x/ t 单位:米每秒( 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 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 时速度度。 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 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电磁打点计时器 计时器测速度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速度—时间图像( v- t 图象):描述速度 v 与时间 度t 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的描述——加速度比值。 公式: a= v/ 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m/s2) 加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方向的关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 系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 v-t 图象看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加速 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进行实验 车速度随时间处理数据

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

23?? ??? ??? ??? ????? ??????????????????? ??→?定义: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直线运动1、曲线运动机械运动平面运动分类、空间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定义: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取的参照物(假定不动)参考系选取原则:任意性、简便性、通常选地面例子:小小竹排江中游青山或两岸 定义: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 形状在所研究的问质点:运动的描述?????????????题中可以忽略时,我们把物 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 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判定原则: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被忽略物理思想:物理建模思想例子:研究武广高铁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时——可以 研究武广高铁列车通过北江大桥的时间时——不可以 钟表指示的读数对应的某一瞬间时刻: 例子:2010年1月25日08时01分11秒初、末21 400t t t ? ????? ? ??????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时间: 例子:2010年、1月、25日、8小时、1分钟、11秒两者关系: 说明:时间计算的零点,原则上任何时 刻都可以作为时刻零点,我们常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作为零点。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属标量:大小——平均速率与时间的乘积,无方向。路程: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运到情况,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例子:奥运冠军在米跑道上跑一400? ?????? ??????? ?? ?? ??? ??????????圈的路程为400米(m)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属标量: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即平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位移: 方向——起点指向终点不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运到情况,但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例子:奥运冠军在米跑道上跑一圈的位移为0米(m)一种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实验打点计时器:????????????????? ?????????????? ??????????? ?? ???????????????????????????????????? 室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6V 交变电流(50Hz)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方式——振针上下振动打点打点周期——0.02s 工作电压——220V 交变电流(50Hz)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方式——电火花打点打点周期——0.02s ????????????????典型题目 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 飞驰的汽车 , 旋转的乒乓球 ,地球绕太阳转动 ,地球的自转 ,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 解析:能 ,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 3、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5、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 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 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 (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 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 太尉 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 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 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 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的 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 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 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 (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清:科举制 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

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高一上物理(必修一) 专题考点存在主要问题分值比例常见题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认识运动 2、时间位移 3、记录物体的运动信 息 4、物体运动的速度 5、速度变化的快慢 6、用图像描述直线运 动 随着高中知识层次 的加深,概念的抽 象性,对学生物理 感知能力的要求较 高,同时对学生思 维力度的高要求, 使得很多学生无所 适从。 期中:30-40 期末:10-15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 公式的理解深度 公式的灵活运用 其中:60-70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 2、研究摩擦力 3、力的等效和替换 4、力的合成与分解 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弹力方向的判断, 摩擦力计算问题, 方向问题都是难 点,力的合成和分 解技巧的掌握。物 体的受力分析,静、 动态平衡是本章难 点。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第四章力与运动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 4、牛顿第二定律 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 6、超重和失重 7力学单位惯性理解深度不 够;牛二律的灵活 运用,解题技巧的 不熟练;三定律间 的关系不明朗等造 成学生不能对问题 进行综合分析,失 重、超重运动特征 的混淆 期末55-70 高考(运动与力学 综合):45-60 选择题 计算题 高一下物理(必修二) 第一章抛体运动1、什么是抛体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 3、竖直方向的抛 体 4、平抛物体的运动 5、斜抛物体的运动曲线运动的合成与 分解,抛体运用的 类型、规律,几种 经典题型解题方法 的掌握(本章难度 很大) 期中:50-60 期末:15-20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第二章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往往被学期中:40-50 选择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doc

第一章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