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24.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动物遗骸,其中有如今生活在亚热带地

区的獐、竹鼠,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犀牛、大象;甲骨文中还有猎获100头以上的犀牛及狩猎大象的记载。这说明

A.捕猎是商朝最主要的经济活动 B.商朝没有动物保护的观念C.商朝黄河流域气温较今天温暖 D.商王过分夸大了自己战功2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能耕者不过百亩,

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普遍流行“人耕十亩”

的经营规模。对这种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精耕细作农业的持续发展B.人地矛盾的不断尖锐

C.农民耕作能力的不断衰退D.古代典籍记载不可信

26.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作为

叙级、定薪的依据;“职”是一种虚衔,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员;

“差遣”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怪现象,其目的是:

A.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率B.细化级别,加强官僚管理

C.重文轻武,防止地方割据D.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

27.王国维在《观堂林集》中对清代学术作过透彻的分析,“我朝三

百年学问……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之学新”,其中“国初之学大”

A.根源于明清社会的历史变迁 B.对古典文化严谨系统的整理

C.改变了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 D.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28.《申报》1894年8月4日报道:“中国之地虽十倍于日本,中国

之人虽数十倍于日本,而中国不见甚强,日本不见甚弱,何也?

以日本之能专心西法,一切政教号令皆一遵夫泰西之所为,自维新以来,寝寝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

这种观点

A.揭示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 B.为清廷妥协派提供依据

C.主张学习日本变法维新 D.反映了国人示弱怯战心理

29.19世纪末的晚清小说界,作家常使用一些引人注意的外号。《二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自称“九死一生”;《海涅花》作者笔名“东亚病夫”;《老残游记》的作者取名“老残”;还有笔名“汉国厌世者”,这反映了

A.作者顺应时代的营销策略 B.思想界的忧郁和悲愤情感

C.现代主义文学的绝望虚无 D.内外压迫下文学的畸形化

30. 据记载,1935—1942年间,陕西共设立大小新式工厂150余家,

平均每年建厂19个;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有59家,100万元

以上的有13家,资本总额5202万元,为民国前期新式工业资本总额的28倍。这表明抗战时期

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 B.抗日根据地建设效果明显

C.西部地区近代化取得成就 D.政府加大中西部发展投入

31.马克思说:“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是

A.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B.改生产合作社为人民公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运动

32.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说,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一论断揭示出古代雅典

A.城邦重视对公民的生活救济 B.城邦重视对公民个性的培养

C.公民普遍认可“知识即美德” D.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

33.经历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后,工业革命最终在英国孕育诞生。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工业革命的推动关系的是

A.促进各民族的相互交流联系

B. 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34.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人民民主原则,但是,对于防范人民“暴

政”也做了诸多设计,下列制度能够体现这种“设计”的是

A. 联邦与各州相互制衡 B.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

C.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D.参议院代表每州选派两名

35.《马拉之死》的作者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说:“艺术

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还说:“绘画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构成画家。”下列作品中与上述名言不符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41.扶贫帮困、改善民生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内在追求。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分类定级,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

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票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古人在注重临时性救助的同时,也注重系统性扶持。仍以宋代为例,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如每逢冬春时节,政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政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政府也会免除其部分劳役。

——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

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在贫困及消除贫困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消除贫困问题的坚定领导力量,全体中国人民尤其农民群众是反贫困的主导力量;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实现反贫困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化是反贫困的基本战略。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开始指引中国农民的合作化建设,指出“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后,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即在几年内“使现在还存在的农村中一小部分缺粮户不再缺粮,除了专门经营经济作物的某些农户以外,统统变为

余粮户或者自给户,使农村中没有了贫农,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

——黄承伟刘欣《新中国扶贫思想

的形成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贫困救助思想并分析实行贫困救助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反贫困思想的特点。综合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今扶贫思想的现实价值。(11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她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女”,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今天她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

义话语的源流》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解读“祖国母亲”形象。(12 分)(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请考生从45、46、47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朝均田制分永业田和口分田,口分田可以买卖,地主通过兼并占有大量田地,然后再通过各种途径隐报田亩,或利用各种名义成为免征户;贫苦农民丁多地少,只好按丁纳税,加上胥吏为奸,除了逃亡作浮户以外,无以为生。安史乱后,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加剧,失地农民的逃亡愈益严重,租庸调所入无几,于是,唐朝政府不得不加强对户税和地税的征收,使户税和地税占到唐朝税收的很大部分。公元 780年,杨炎实施“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有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摘编自黄师昭《杨炎“两税法”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施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历史意义。(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二战中,广播被称作除了海陆空军之外的“第四战线”。德军占领法国后,夺取了法国所有的广播电台,全天候广播法西斯的文化价值观念。日本在七七事变之前,就全面控制了伪满广播。

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广播亦是如此。在广播中,日本关于战果的报道,是实际情况的六倍;关于损失情况的报道,则是实际情况的五分之一。反法西斯同盟国为应对法西斯的广播出击战,也对广播严加控制,除报道战事、战况外,还有自办的广播节目。英国创办了针对德军的秘密电台,给敌方制造混乱;为拉拢美国参战,还专门设计了针对美国的新闻节目,最终和美军达成同盟。流亡英国的戴高乐经常通过BBC演说,鼓舞法国民众。

——徐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的较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中法西斯国家发动广播出击战的特点。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反法西斯国家开辟“第四战线”的作用。(7分)

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出生名门,是辽朝皇室后裔。他“三岁而孤”,在家中接受教育,“母杨氏教之学”。耶律楚材天资聪颖,受过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从小树立了“以儒治国”和“致君泽民”的志向和抱负。耶律楚材崇尚儒

学,为官后多次向统治者推荐儒士。他还建议修复孔庙,设立编修所和经籍所,召名儒译经。后人这样评价他:“观居士之所为,迹释而心算,名释而实儒,言释而行儒,术释而治儒,彼其所挟者,善有道矣。”耶律楚材援引饱学的儒家之士入朝做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元朝最高统治者一味倚重武人,鄙视儒士的做法,“振兴儒教,进用士人,以救偏任武夫及色目种人之弊。”后元人评价这一功绩时说“国朝之用文臣,盖自公发之。”耶律楚材被誉为元代第一贤相。

——梁慧《慧眼识才的政治家耶律楚才》(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为实现其人才观而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耶律楚材的人才观。(9分)

历史答案

24-28:CADAB

29-33:BCADB

34-35: DC

41.(25分)

(1)思想: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政府救助为主,民间互助为辅;

扶贫手段与方式多样化;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8

分)

原因: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农

民容易贫困;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6分)

(2)特点: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的主导;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明确共同富裕的目标。(6分)

现实价值: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扶贫与大

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举,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贫困;注重调动民

间力量,实行多样化扶贫;建立长效扶贫机制,防止贫困现象

反复。(任答三点得5分)

42.(12分)

示例 1:

论题:屈辱、苦难的“祖国母亲”(2 分)

论证:政治方面: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大量主权丧失。(3 分)

经济方面:被迫开埠通商、协定关税等,中国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中国国穷民贫。(3 分)

思想方面:列强宣传奴化思想,企图消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3 分)

结论:总之,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祖国母亲”遭受巨大灾难。(1 分)(共 12 分)

示例 2:

论题:自强不息的“祖国母亲”(2 分)

论证:政治方面:反侵略斗争此伏彼起,如五四运动、十四年抗战等;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如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毛泽东等。(3 分)

经济方面: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大批有识之士投身实业,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3 分)

思想方面: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先后流行,国民思想日益解放,民族意识不断增强。(3 分)结论:总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最终,“祖国母亲”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1 分)(共 12 分)

示例 3:

论题:新生的、崛起的“祖国母亲”(2 分)

论证:政治方面: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取得巨大成就。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也日益密切。(3 分)

经济方面:新中国初期,通过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升。(3 分)

思想方面: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人民教育,形成了健全的教育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3 分)

外交方面:新中国初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韬光养晦”战略,外交领域取得丰硕成果。(3 分)

结论:总之,独立自主的中国崛起为东方巨龙,“祖国母亲”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1分)

45.(15分)

(1)土地兼并激烈;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难以为继);政府财政收入不稳定;阶级矛盾激化。(每点两分,任答4点7分)

(2)规范了税制,有利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扩大了税源,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每点两分,任答4点8分)

46.(15)

(1)侵占控制占领区的广播电台;宣传法西斯思想;报道失实,粉饰侵略;配合军事侵略。(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8分)

(2)鼓舞斗志,瓦解敌方军心;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巩固;

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每答出一点分别得3、5、7分,共7分)

47.(15分)

(1)(6分)

措施:推荐儒士入朝做官;振兴儒家,进用士人;建议修复孔庙、整理经典。(满分6分,每点2分)

(2)(9分)

评价:耶律楚材的人才观强调“以儒治国”和“致君泽民”;(2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元朝倚重武人的弊端;扩大了统治

基础,客观上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

的恢复发展;加强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中华

文化的延续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5分)但

主观上是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和利益,带有明显的历

史和阶级局限性。(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