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

任课教师

实验1 航空相片的立体观测和高程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空相片的立体观测的方法;

二、实验步骤:

1.航空相片的立体观察

(1)准备工具:立体透视镜。

(2)器材架设:将立体镜的主架部分从箱子中取出,倒过来平放在桌子

上,安装好各个支撑脚组件,注意将可调的支脚安在左上方。然后将装

好的主架倒过来平放在桌子上,从箱子中取出目镜部分,安装在主架上,完成安装。

(3)相片的调整。调整目镜的间距,取出两张立体相对,用手指分别按

住2张相片,隔开立体镜之间观察,使两个手指在视线中重合,然后加

上立体镜微调相片使2张相片完全重合。

(4)持续观察相片5秒以上,可以得到立体效果。

(5)实验完成后,将器材装回箱内放好。

三、心得体会:

初次接触图像,在按照实验原理完成实验后,看到了十分清晰的立体图像,很兴奋。以前虽也看到过一些立体图像,但是这么近距离的亲身感受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做出了这个效果。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温习了遥感原理中有关立体相对的知识,立体相对就是两个相机从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点对同一目标进行摄影产生重叠图像。双眼在观察同一事物时,由于两眼所见的角度不同而在大脑中产生影像的重合产生立体效果。立体观察时,能获得与实物相似的立体模型,称为正立体效应;若将左像片与右像片对调,则获得与实际相反的立体,称为反立体效应。通过立体观测及阴影可知山的海拔不高都为小山丘,且成片分布,判断为西南或东南地区。

实验2 遥感图像的光学合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彩色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2.掌握3原色及其补色,掌握加色法;

3.了解和认识色彩图;

二、实验步骤:

1.了解彩色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1)进入CAI软件主界面,打开“遥感光学合成原理”子目录

(2)进入“彩色与非彩色”,对比彩色与非彩色图像对地物特征的表现;

(3)进入“彩色的特性”分别进入“明度”,“色调”,“饱和度”界面,观察枫叶色彩的变化,分析对比彩色的三大特征在色彩中的

影响。

(4)进入“颜色立体”,观察在颜色立体中彩色三大特征的表示方法,掌握三大特征的相互关系。

2.掌握3原色及其补色,掌握加色法;

(1)进入“三原色”目录,当蓝绿红均为0时,屏幕中圆盘颜色为黑色;

(2)分别拖动红绿蓝的标尺,观察图中圆盘颜色的变化;

(3)将红绿蓝均设置为255,屏幕圆盘为白色;

(4)进入“互补色”目录,单击“互补色”按钮圆盘中出现一对互补色,在单击“融合”,观察圆盘中混合后的颜色为白色;

(5)单击“非互补色”,融合后为各种彩色

三、心得体会:

在实验中,我认识到彩色图片比非彩色图像能更好的识别地物,而且彩色图像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个基本特征,而非彩色只有“明度”的差别。明度的高低取决于光源的光强和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率。色调取决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表面的光谱反色特征。饱和度取决于物体表面反射光谱的选择性程度。颜色的立体是表示明度,色调,饱和度三者关系的理想模型。互补色是通过加色法,等强度混合后产生白色的两种颜色。

实验3 遥感图像增强(I)对比度变化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遥感图像的基本结构,了解数字图像;

2.学习掌握图像直方图变化与图像亮度变化的关系;

3.掌握图像线性拉伸的方法和过程;

二、实验步骤:

1.打开CAI,进入“遥感图像处理”,点击“处理”菜单中的“拉伸”,在

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数据,设置拉伸类型为“简单直线拉伸”,

效果图如下:

2.变换拉伸类型为“线饱”“直方图均衡化”,对图像进行拉伸。

三、心得体会: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遥感图像可以表示为数字图像,以有序的数字反映地物或景观后发射的电磁波的特征及其变化.图像增强的目的是改善图像显示

的质量,以利于图像信息的提取和识别。可以通过调整数字图像直方图进行像元亮度值间的数学运算和函数变换达到图像增强的效果。常用的图像增强的方法有.对比度变换、彩色增强、滤波等。进行对比度变换,常用有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拉伸方法有:简单直线拉伸,线饱,直方图均衡化。通过这些方法实现我们需要的图像增强效果。

实验4 遥感图像增强(II)彩色合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计算机中彩色合成的演示,了解加色法原理;

2.理解遥感图像彩色合成的基本原理;

3.掌握选用不同合成方案产生不同的合成效果的方法,从而达到突出不同

目标地物的目的;

二、实验步骤:

(1)彩色合成演示

1.从CAI主界面进入“光学合成原理”目录;

2.在进入“真彩色和假彩色合成”子目录;

3.分别进入“真彩色生成过程”“真彩色合成演示”“假彩色生成过

程”“假彩色合成演示”子目录;

4.浏览各部分系统的演示,回答系统提出的问题。

(2)彩色合成操作

1.1)从CAI 的主界面进入"遥感图像处理"模块;

2.从菜单进入“处理”->“增强”->“彩色合成”,单击模拟操作;

3.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分别是蓝色波段名,绿色波段,

红色波段),单机输出图像名,选中简单线性拉伸,完成;

4.单机“结果和原图显示”,可以查看原始图像和合成结果。

三、心得体会: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学习了真彩色的生成过程,以及真彩色的合成过程,假彩色的生成和假彩色的合成。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对假彩色合成图像认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平时很少接触假彩色合成图,一般看到的都是真彩色,有时候看到的是黑白照片,我们认为真彩色的情况和我们实际生活很接近,然而假彩色合成图像由于是采用的三原色表达的其他波段,他反应的并不是地物的真实颜色,只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判别地物加的三原色。

实验5 遥感图像变换( 1 )一滤波

一、实验目的:

了解空间滤波的操作过程和空间滤波对图像产生的效果

二、实验步骤:

1.从CAI 的主界面进入"遥感图像处理"模块;

2.从菜单进入“处理”->“增强”->“滤波”,进入滤波操作界面;

3.进入模拟操作,在对话框中双击输入输出框,滤波类型设为均值,模块大小为3×3,单机确定完成;

4.打开“结果”查看处理前后图像的变化

三、 心得体会:

通过这个实验,温习了课本上关于空间滤波的知识,同时我们知道空间滤波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增强技术,对遥感图像的增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空间滤波以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如突出边缘或纹理等,因此他是通过改变像元与其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用空间领域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平滑和锐化。

实验6 遥感图像变换( II )主成分分析(K-L)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并掌握K-L 变换的过程和方法

2. 理解K-L 变换产生的处理效果和意义

二、 实验步骤:

1. 从CAI 主界面进入“遥感图像处理”模块;从菜单进入“处理”->“变

换”->“主成分”进入“主成分”操作界面;

2. 单击模拟菜单,出现“主成分”对话框,依次双击波段1,波段2,波

段3,波段4,波段5,波段6,波段7;

3. 单击标题框,确定后进入“结果”查看对比7个波段,主要信息都集中

在前3个主成分,从第五个主成分开始完全是噪声。

三、 心得体会:

主成分变换是对某一多光谱图像,利用变换矩阵进行线性组合,而产生一组新的多光谱图像的操作。由于变换前各波段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变换后输出

图像的各分量将具有最小的相关性。且变换后新波段主分量包括的信息量不同,呈逐渐减少趋势。其中第一主分量集中了最大的信息量,常占80%以上,而后各波段递减,到第n分量信息几乎为0,最后的分量几乎全是噪音,所以这种变换可以分离出噪音,常用作遥感数据处理时做数据分析前的预处理。

实验7 遥感图像变换(III)K-T变换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K-T变换的过程和处理效果

二、实验步骤:

1.从CAI主界面进入“遥感图像处理”模块;

2.从菜单进入“处理”->“变换”->“K-T”;

3.单击模拟操作出现对话框,依次双击波段1,2,3,4,5,7;

4.双击输入图像框,确定。在“结果和原图显示”查看实验结果图

三、心得体会:

K-T变换是另一种线性组合变换,变换矩阵为6×6,主要针对TM的1到5和第7波段,低分辨率的热红外波段不予考虑,变换后的6个分量中,前3个分量与地面景物的关系明确,第一分量为亮度,第二分量为绿度,第三分量为湿度,后三个分量与地物没有明确的相应关系。目前K-T变换的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针对TM数据和以前的MSS数据,但是他抓住看地面景物,特别是植被和土壤的多光谱空间中的特征,对于扩大陆地卫星TM影像数据分析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实验8 遥感图像变换(IV)-HIS彩色空间变换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彩色空间变换的过程和方法

二、实验步骤:

1.从CAI主界面进入“遥感图像处理”模块;

2.从菜单进入“处理”->“变换”->“彩色空间”;

3.单击模拟操作,出现对话框,选择“RGB TO HLS”的变换;

4.单击“结果和原图显示”查看处理前后原图像和处理图像结果

三、心得体会:

HIS是色调,饱和度,明度的色彩模式。通常把RGB空间和HIS空间之间的关系模型及所进行的相互变换的处理过程称为HIS变换。HIS模式可以用近似的颜色立体来定量化,并从常用的红绿蓝表达方式转换到HLS表达方式。这两种模式的相互转换对于定量的表示色彩特征,以及在应用程序中实现两种表达方式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9 航空像片的判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航空像片判读的基本原理租方法.

2 掌握航空像片判读中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

3 解译判读各土地覆盖类型在彩红外航片上的影像特征。

二、实验步骤:

说明: 与黑白航片相比.真彩色像片基本反映了地物的天然色彩,地物类型间的细微差异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束3 彩色像片上的丰富色影提供了比可见光黑白像片更多的信息。由于受到大气散射与吸收的影响,在航空摄影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彩色摄影信息损失量远大于彩红外摄影,因此航空遥感中广泛使用彩色红外摄影。由于绿色植物在近红外波段具有很强的反射特性,在影色红外像片上呈红色,使彩红外航片比普通彩色航片在植被的判读和识别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也使其在识别伪装方面有突出的功用。

(1)准备实习工具立体镜、放大镜、铅笔、橡皮、直尺、透明纸等,

(2) 选行彩红外航片土地覆盖的判设,

(3) 以光盘中"主习图像" 于H 章中彩红外八和彩红外B 作为实习用航片像对

(4) 根据航片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建立判读目标地物的判读标志;

(5) 根据判读标志,通过在体观察和判读.观测各目标地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6) 将透明纸蒙在其中的一张航片上,勾绘目标地物的边界。

(7)编写实习报告。

三、心得体会:

航空像片是在航空遥感平台上通过摄影机所获得的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光学摄影像片,可分为普通摄影,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其中普通和红外摄影的航片又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种。目前最常用的是彩色红外摄影航片,简称彩红外航片。可作为直接判读标志的有:大小,形状,色调,阴影,纹理,图型,位置及其与周围的关系;也可以根据其他先关知识间接解译图像。

实验10 热红外图像判读

一、实验目的:

认识和了解热红外影像对地物的表现

二、实验步骤:

1.光盘中实习图像中有3组热红外图像,热红外11,12,13反应工业热流

的热红外影像,图中箭头所示1为排污口,2为江岔口,3为热流扩散

异常,4为江水流向,5为船舶。

2.热红外21,22为第二组,这是反应森林的热红外图像

3.热红外31,32为第三者,反应的洪积扇形态的热红外图像

4.比较第一组和第二组内的各幅影像,这两组图像都是对温度的直接探

测,热红外影像能够很好的反应地物温度的变化;第三组通过对水体

在白天和夜晚与周边环境温度的差异反应洪积扇水系的分布情况,从

而反应洪积扇形态。

三、心得体会: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热红外影像的成像原理不同于可见光和近红外相片。热红外像片记录了地物发射热红外的强度。判别热红外影像时,关键是要准确区分出影像的色调的差异,在影像正片上,深色调代表地物辐射能力弱,浅色调代表地物辐射能力强。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天气状况对自然地物的色调特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比之下人工热源的人造地物受气象影响较小,成像稳定。由于热红外易受环境影响,以及分辨率的局限,判读时常将不同时段等能红外影像进行对比分析,且与全色片,彩色片等作对比研究。

实验11 扫描图像判读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和掌握TM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

2.学习和掌握陆地卫星遥感图像的判读方法

二、实验步骤:

1 认识TM 图像各波段的此谱效应

(1)使用光盘中"实习图像于自主是中提供的TM 图像。因像的文件名为

TMl 、TM2, TM3 , TM4 、TM5 , TM6和 T M7 ,它们是杭州湾1985

年11月20 日的TM7 个波段的图像,图像中杭州湾喇叭形的河口和

水中的岛的十分清晰,图像的南部(西南)和西北部为陆地南部丘陵土

的植被覆盖较好,西北部有大片的农田分布,密布的水网相居民地清

晰可见。

(2)比较各披段水体色调的变化,分别用亮、较亮、醋、很暗4 个等级

评价水体在7 个波段中的也调,井填表;

(3)比较各波段水体中泥沙可分辨性的变化,分别用“易分辨”“可分

辨”“不易分辨”“难分辨”4个等级评价泥沙在7个波段中的可分辨性;

(4)比较各波段中植被色调的变化,分别用“亮”“较亮”“暗”“很暗”

4个等级评价植被在7个波段中的色调;

(5)比较各波段中居民地可分辨率的变化,分别用易分辨,可分辨,不

易分辨,难分辨4个等级评价居民地在7个波段中的可分辨率

2.TM图像的判读

(1)使用光盘中实4 图像" 目求提供的图像TM21 TM22 , TM2 3 、T M24,

TM25 、TM27 、合成图像1 、合成图像2 、土地利用。真中TM21至TM27

为实习区域TM的I 、2 , 3、4 、5 , 7 波段的图像,合成图像1" 和

"合成图像2" 分别为以TM 的2. 3 、5 波段的蓝、绿、红进行假影色

合成和以TM2、3 、4 波段分别以蓝、绿、红进行的标准假彩色合成的

图像。土地利用图像是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图中土地类型被分为湖

泊、水库、湿地、居民地(农村)、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农用地、果

(2)使用工具:透明纸,透明胶带,铅笔,橡皮,直尺等绘图工具

(3)建立判读标志:将两幅“合成图像”和“土地利用”图像进行

对比,建立判读标志;

(4)勾绘出各土地类型的边界轮廓:将透明纸蒙于合成图像上,用透

明胶带固定,用铅笔勾绘出各地类的边界,勾绘时请不要看土地利用

三、心得体会:

常见的遥感扫描影像都是卫星遥感影像,相对于航空相片,有如下特诊特征:像幅面积大,宏观性强;采用多波段方式记录地表各种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多以数字形式记录在磁带上,可充分利用与计算机;多时像性和动态观测;陆地卫星影像的近垂直投影;可得到大面积的同等,适中的太阳高度角的影像;获取容易,成本低。判读航空相片的解译标志也适用于判读卫星图像,其主要用到色调,图形,在判读时应遵循“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勤对比,多分析“的原则,熟练掌握各种解译标志有利于我们进行目视解译。

实验12 图像分类(1)一一非监督分类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非监督分类的过程和方法

二、实验步骤:

1.进入CAI“遥感图像处理”模块

2.单上执行“处理”“非监督”“聚类”出现的弹出的窗口中单击操作

3.双击对话框中的彩色合成文件名,输出图像名,单击标题,点击确定;

4.在图像显示中查看原图和结果图。实验中聚类处理时是经过彩色合成的

图像,经聚类后图像fine为5类;

5.退出聚类模块,单击“处理”非监督,迭代自组织聚类,在出现的对话

框中点击操作,在波段数输入7,待处理波段出现波段1至波段7框一

次双击,并双击所用彩色合成图像名,输出图像框,单击确定;

6.在迭代次数框中输入”3”,分类数目中输入15,单击确定,在图像显示

中查看实验结果图isoclust.

三、心得体会:

非监督分类的前提是假定遥感影像上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光谱信息特征。不必对影像地物获取先验知识,仅依靠影像上不同类地物的光谱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以提取出统计特征的差别来达到分类目的的分类方法。非监督分类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聚类是把一组像元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别,其目的是是的属于同以类别的像元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小而不同类别像元间的距离进可能的大。常用的方法有:分级集群法,非分级集群法。

实验13 图像分类(II)--监督分类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最大似然比分类法的过程和方法

二、实验步骤:

1、进入“遥感图像处理”模块,执行处理>监督分类>平行四边形,在出现

的彩色合成对话框中按提示双击鼠标,完成后进入地图合成发射器对

话框在特显示文件处双击,然后进入“数字化”对话框,按提示双击

鼠标,完成后进入“数字化”对话框,按要求进行屏幕数字化的提示,

根据需要进行分类的特征数进行训练区的数字化,并确定。进入“光

谱生成”对话框,完成提示操作后输入操作波段数6,继续,进入“光

谱生成”对话框2,根据提示双击完成,确定后出现“平行四边形”

对话框,按要求操作完成后,在“图像显示”中查看分类结果。

2、进入“遥感图像处理”模块,执行处理>监督分类>最小距离;

3、进入“遥感图像处理”模块,执行处理>监督分类>最大似然;

观察并分析各种算法的结果,比较算法之间的差异。

三、心得体会:

监督分类首先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然后根据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监督分类有:最小值距离分类法:它是用特征空间的距离作为像元分类依据。最小距离分类包括最小距离判别法和最近领域分类法。多级切割分类法:是根据设定在各轴上值域分割多维特征空间的分类方法,通过分割得到多维长方体对应各分类类别。最大似然比分类法:最大似然比分类法是经常使用的监督分类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求出每个像元对各类别归于概率,把像元分到最大类别中去的方法。

实验14 植被判读与制图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卫星图像上植被的影像特征;

2.了解季相和病虫害对植被影像特征的影像;

3.了解植被图的判读和制图方法

二、实验步骤:

(1)从光盘中,实习图像中得到“植被病害”“植被秋季”“植被春季”“植被图”四幅图像。

(2)打开植被病害图像(彩虹外摄影图像),观察其特征。

(3)打开“植被春季”“植被秋季”图像比较春秋季影像特征的差异,进行针阔林的判读。

(4)打开植被图按照图例中的分类系统进行图像的目视判读检查

三、心得体会:

植被图,是根据春秋季两幅图像进行目视判读的结果。植被判读主要标志是影像的色调和纹理结构。当像片比例尺较大时,植被的树冠形状、大小、阴影的

形状等都是判读时应该注意的标志。植被影像的色调随成像的季节、时间、环境条件、植被种类、生长阶段、疏密程度和长势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在植被病害图像中,左面图像为健康植被,由于书冠强烈反射,近红外呈鲜红色调,由于右面大部分针叶林被虫害,导致无法发生反射。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交通规划transCAD软件应用实验报告

transCAD软件应用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TransCAD软件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实验目的: 1)能够在指导下安装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熟悉软件的操作界面和主要功能。 2)能够应用软件进行简单的规划设计,包括导入规划区域背景图、建立路网图、建立交通区图等,能够输出结果并进行简单分析。 1.2实验要求任务: 1. 线层路网文件 2. 面层交通区文件 3. 交通分布的两个OD 矩阵文件 4. 交通分配结果 5. 分析及总结报告(简单的工作过程、交通分布结果、交通分配结果、分析讨论、疑问、心得体会等)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2.1基本数据: 1. 路网和交通区的背景图 2. 各交通区的发生、吸引量:需根据学号修正,修正量=基础量×(1+学号末两位/100) 3. 交通区间阻抗矩阵 4. 路段通行能力统一为单向1900pcu/h 5.路段假设为同一等级,平均设计车速为40km/h,长度需进行换算1mile=1.609km 2.2软件操作过程 1、导入背景图片 Open:*.tif 坐标系统:Aisa,China HongKong1980 Grid 单位:kilometers

2、新建路网层(线层) 1.New-Geographic File 2.选择Line Geographic File,层名:道路网,端点层名:道路网端点层 3.域字段要求:capacity, time,speed 4.画路网:Tools-Map Editing-Toolbox 5.画完后检查路网的连通性:Tools-Map Editing-check line layer connectivity 3、新建交通区层(面层) 1.New-Geographic File,选择Area Geographic File,options选择第一项,输入层名:交通区 2..添加域字段,要求:交通区编码Code,发生量P,吸引量A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与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遥感导论》教学大纲

《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遥感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类 先修课程:相关基础课程 执笔人: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遥感导论》是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及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注重反映现代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应用内容,并结合经济建设实际,详细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概念、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遥感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图像信息的提取与分类处理、遥感的应用及实例,3S集成,以及新型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等。 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牢固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运用遥感技术原理、方法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遥感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主讲授遥感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和形象化语言表述,着重讲清地物电磁波谱的基本遥感理论问题。 2.对于有关物理学公式,不须推导过程,重点理解其基本原理。 3.根据课程进程的需要,适当的布置课外阅读文献报告和体会,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重点: 遥感的定义(广义与狭义)、遥感技术过程、遥感技术的特点与分类。 二、难点: 遥感技术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要求: (一) 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掌握遥感的定义,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过程; (二) 掌握遥感的分类; (三) 与常规方法相比,掌握遥感的主要特点; (四)了解遥感发展简史及我国遥感事业的成就。

TRANSCAD实验报告

实验2:TransCAD基本操作实验 (数据操作/矩阵操作/网络操作)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时间:2011-5-5 实验成绩: 一、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能操作下列内容:改变Dataview的显示方式(修改数据库的标题、字体、字号、黑体/斜体、是否需要网格、是否高亮显示选择集)、列加宽、列减宽、列设置(如修改列标题等)、列的锁定、列的隐藏、列排序(升序或降序)、增加记录或删除记录、数据库的结构修改、数据库与地理属性的联合;矩阵的生成、矩阵的组合、矩阵排序、矩阵的填充运算、矩阵的求和、更改矩阵的索引号;生成网络、配置网络、禁止使用网络中的某些路段、使用单行道、设定交叉口转弯处罚和交通方式转换处罚。 二、实验实施步骤 1.数据操作: ○1.显示数据 ? 选择File-Open,然后打开Tutorial文件夹中的地图文件NYCITY.MAP ? 工具条上显示5-Digit ZIP层是工作层。单击工具条上的来打开这层的dataview ? 选择File-New,从new file选项中选择Dataview,并单击OK来显示New Dataview对话框 ? 选择Streets层并单击OK来为Streets层打开第二个dataview ? 选择File-Open,然后打开Tutorial文件夹中的dBASE文件KIDSTORE. DBF ? 选择Window-Tile来查看所有的四个窗口 ○2.排列Dataview中的行 ? 选择File-Open,然后打开Tutorial文件夹中的dataview文件NESOUTHV.DVW ? 单击Population字段名并单击来按人口升序排列各县 ? 单击State字段名并按住Shift键单击[HHMedian Income]字段名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遥感导论答案

第一章 1.遥感的概念: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 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的基本构成: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 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传输与记录, 信 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2)时效性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 第二章 1.电磁波: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就是电磁波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辐射通量φ: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3.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规律:1)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2)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 3)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4.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5.常见的大气散射及其特点,解释蓝天、朝霞、夕阳 1〉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 2〉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散射在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潮湿天气对米氏散射影响较大 3〉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因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在过长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次之,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下的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 6.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地球辐射的特点 波段名称可见光与近红外(微米)中红外远红外 波长0.3~0.5 2.5~6 〉6 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地表反射太阳辐射 地表物体自主热辐射为主 和自身的热辐射 发射光谱曲线:某种物体的比辐射率(发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 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7.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和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对于遥感传感器而言,只有选择透过率高的波段才有观测意义。根据卫星传感器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波段区间进行观测,选择电磁波通过大气层透过率高的大气窗口,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8.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1大气的吸收作用;○2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 9.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 【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注意:标注页码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希望大家多看看书,看看ppt。【第一章】绪论 1、【名】遥感(remote sensing)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 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5个哦亲!详见书第2页图哈~) 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 a)按照遥感平台分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 b)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 c)按工作方式分 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 6、遥感发展简史 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 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 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 J N Niepce (1826, France) 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 Intrepid balloon, 1862 1906, Kites Pigeons, 1903. (2)航空遥感阶段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1930年,美国开始全国航空摄影测量。 1937年,出现了彩色航空像片。 (3)航天遥感阶段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意义重大。 70年代美国的陆地卫星 法国的Spot卫星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中国,印度,巴西等。 卫星遥感 Landsat Spot NOAA EO-1 Terra/modis Ikonos 7、我国遥感发展概况 50年代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 60年代,航空摄影工作初具规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70年代,腾冲遥感实验获得巨大成功。 70.4.24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80年代是大发展阶段。 目前在轨运行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 8、遥感的应用 (1)资源调查与应用 1. 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农、林土地资源调查、病虫害、土壤干旱、盐化沙化的调查及监测。 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精细农业 作物估产 “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

TRANScad软件实验报告

TransCAD软件应用实验报告学号 :10030501-21 姓名: XX 实验日期: 2013.12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实验目的: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专业学位课,实践环节是该课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本次实验报告的主要目的旨在从应用角度出发,通过 对交通规划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公共和加深对交通规划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际交通规划的步骤和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者进一步 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用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 进行长沙市政府周边区域的OD 反推,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能够在指导下安装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熟悉软件的操作界面和主要功能。 2)能够应用软件进行简单的规划设计,包括导入规划区域背景图、建立路网图、建立交通区图等,能够输出结果并进行简单分析。 1.2实验要求任务: 1. 线层路网文件 2. 面层交通区文件 3. 交通分布的两个OD 矩阵文件

4. 交通分配结果 5. 分析及总结报告(简单的工作过程、交通分布结果、交通分配结果、分析讨论、疑问、心得体会等)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2.1 学习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 的操作方法 1、了解交通规划软件的作用;了解TransCAD 的软件结果与主要功能;熟悉TransCAD 的工作模式。 2、学习使用TransCAD 进行交通网络编辑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结点、路段和小区的处理方法、属性 数据的描述等。 3、掌握使用TransCAD 进行OD 反推,以及数据保存与转换方法。 4、掌握使用TransCAD 进行交通分配。 2.2 构建城市中心区道路网络 利用CAD软件处理给定的道路,并以文件类型选择“AutoCAD R1 2/LT2 DXF (*.dxf) 格式保存,命名为1234655,并将其导入trans CAD软件。并将其分为:路网层、小区层。

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课程设计实验报 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时钟控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9月7日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对象:粉冶、信息、能源、交通工程实验2101学生时间: .6 2周(18~19周) 指导教师:王小玲 1.课程设计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程序设计。在设计当中学生综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编制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系统。经过此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开发一个管理应用程序的思想、方法和流程。 2.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铁道出版社,主编杨长兴刘卫国。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铁道出版社,主编刘卫国杨长兴。 ●《Visual 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严华峰等编著。 3.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自己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开发(如画笔、游戏程序、练习打字软件等),要求利用MFC 工具操作实现。 (2)也可选一个应用程序管理系统课题(如:通讯录管理系统;产品入库查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 等);

设计所需数据库及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设计所选课题的系统主封面(系统开发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日期)。 设计进入系统的各级口令(如系统管理员口令,用户级口令)。 设计系统的主菜单。要求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数据的浏览和查询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各种报表 ●打印输出 ●帮助系统 多种形式的窗体设计(至少有查询窗体、输入窗体) 注意:开发的应用程序工作量应保证在2周时间完成,工作量不能太少或太多。能够2人合作,但必须将各自的分工明确。 4.写出设计论文 论文基本内容及撰写顺序要求: ●内容摘要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系统开发的体会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 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3.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一)大气的吸收作用;(二)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提供者原答案) 4.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波段名称可见光与近 红外 中红外远红外 波长0.3~2.5um 2.5~6um >6um 辐射特性地表辐射太 阳辐射为主 地表辐射太 阳辐射和自身的 热辐射 地表物体自 身热辐射为主

交通仿真transcad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技术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实验一 实验名称:熟悉Transcad 地理文件编辑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2、 3、 4、 5、 6、 7、 导入背景图片 新建线类型地理文件(线层与点层) 编辑线类型地理文件 为路段图层输入属性数据 新建与编辑面类型地理文件 矩阵文件建立与数据导入 创建相应得专题地图

实验总结: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掌握了面类型与线类型地理文件 得创建与编辑方法。理解地图与图层得概念,学会用样式、标注、图例等修饰地图。掌握数据表文件得创建与编辑方法。 理解表格、字段、记录得含义与关系,掌握将数据表连接到地图得方法。掌握矩阵文件得创建与编辑方法。学会如何导入、导出矩阵数据。掌握专题地图得制作方法,包括色彩专题图、点密度专题图、等级符号专题图以及期望线图等。 实验二 实验名称:用回归模型进行出行生成预测实验内容: 1、基础数据准备及录入 2、回归模型矣数估计 3、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4、平衡产生量与吸引量 5、出行生成结果预测分析 实验结果:

结M 成a : 回归预测模型得标定,检验其可靠性。 jicwjTp 1*1 - iSS 立 丽時 UM iPtiH Starting Rroccdurc Linear *odci Sdtitrotion with Re 缈88ion Vodcl on April 0& 2015 (08:39 PR) ~ * J 八 1 Records) Held Nane Icon Std Dev People 1083.35 S86? 868 GOP 52 5C00 21-6217 2343,83 113?. 4^ fiel4 id AJ^e Source df SS Hug SS P Ratio 恥4cl Z 5.58341WQ05 Z 694210006 1.48056 Error 3 1? 0a)48r?0Q6 360181. Total 5 & 4688904006 0.7216 R Squired = 0.8330 A4j R Squared = Held Nan? Bstinate Sid. Error 1 6tat awswm 826.664 Peapie -2- 91702 4? 20259 -0.69讹 1 GOP 98. TlOO 7 良19 L 31272 Execution Tine ess 00:G0:00.OOO Slft.ai 列 出行产生吸引预测值: ID| Ate^i Z(mclD| PcopkI 6DP| P B?e| A Bave| Peiipli *u ?i fiDP F?| P 』id A Fi?| 1 03A 1 500 20 1649 1758 550 30 2085 TIM 5 0.50 4 GOO 35 1948 1835 350 48 3012 3085 4 0.72 5 1100 55 2475 2364 1200 70 418? 4236 6 0.38 6 1300 60 2583 2645 1350 70 3813 3798 3 0.ZI 3 12U0 Gb 3888 3/93 I28U 80 4918 4990 2 0.91 2 1GU0 90 4753 4638 IrtJU 匸 lUUf 5732 5J39 进行产生吸引平衡之后得预测值: ID1 BALANCE2.P Fur BALANCE2.A Fui 1 2085031 2157.73 5 3012.14 3048.72 4 4186.81 4185.74 6 3813.00 3753.38 3 4917.86 4330,55 2 5732.01 5670.73 Q CO Field Nan? Pwopl? GDP P_pa£^ lean L083. 33 52. SCOO 2849.8$ 氏 field is P_B^c Source 廿 SS Iteai SS lo4tl 2 5.75345^4005 2? 876730006 Frror 3 1. 033l2rlC0G 34^040Total 5 & 7M57C400& D 8 2 ? ,? £vs *2 瞒 hw s P RalLO & 31328 0.7452 BstinaWe €$4.441 Held Nan? CONSTANT People -2-49212 COP 93.041$ EjfCwHon Tine gs 00:00:00. OGO Sid. Srror 4.11958 7S.?0W 1 stat Recress ion Model of for nJZone (All R Squared = 0.2<171 Adj R Squared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