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如何展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但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展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呢?经几年的实践活动,我觉得合理展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下几点是应该注意的。

一、教育的内容应是幼儿熟悉的在展开教育活动前,必须要选择教育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幼儿熟悉的东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内容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幼儿对它有亲切感,从而促使幼儿更大胆地探索,从而让幼儿得到发现。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实行分类、实行排序,对玩具实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所以,选择幼儿熟悉的教育内容,不但能够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也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有相关的意义,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当研究某些事物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幼儿的假想最好能够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所验证,不管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幼儿都会积极参到活动中去。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应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例如:在《蜡烛燃烧》中,我给幼儿准备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杯子,让幼儿想办法把燃烧中的蜡烛熄灭。在这个活动中, 幼儿肯定会假设很多方法,用东西把蜡烛盖住或是直接用嘴吹灭蜡烛。后者马上被实验的结果所验证,因为用嘴使劲一吹火就熄灭;而前者,幼儿必须用老师提供的杯子实行实验操作。于是他们用杯子盖住燃烧中的蜡烛,蜡烛便慢慢地熄灭了。实验证明了他们的假设,这样,幼儿的兴趣也就更浓了,才能达到让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的目的,并保持幼儿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三、展开教学活动时,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老师在展开教育的活动中,如果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不用老师提醒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到活动中去的。所以我们也在展开科学教育活动时,也在注意以幼儿的兴趣为主,注意形式多样化,不但要让幼儿看、听、说,更要的是让幼儿亲手自动手操作。例如:在理解火的话动中,老师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为主,自己用打火机点燃蜡烛,然后对火实行观察,从中理解火的颜色;接着用杯子盖住燃烧着的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从中获得燃烧的条件。这些操作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

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水平的先决条件,优质的教育应让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并保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态度,而科学教育活动也需要这样。

四、展开教学活动时,要把幼儿放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

1、把“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理念,贯穿到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渐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模式,变死板计划为灵活计划,以使幼儿在主动学习的同时,获得有益的、高质量的学习经验。例如:在《蜡烛燃烧》中,整个活动老师都是让幼儿自己在操作中理解真理,并不是一味地把知识强加于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挖掘真理,从而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2、“操作中学”还是“传授中学”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与传统常识活动的关键区别。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些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向幼儿传授科学知识,忽视培养幼儿掌握科学的主法,缺乏给予幼儿打开科学知识大门的钥匙。例如:有的教师习惯在幼儿操作之前亮出标准答案,操作的目的似乎仅仅为了让幼儿验证这个答案。而对幼儿来说,操作是一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他们是在尽情“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所以,我们在实行科学教育活动时,应注重让幼儿在操作中学。

3、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应减少老师的干扰在实行操作过程中,老师急于让幼儿把在操作中发现的答案表现出来,总是在幼儿操作时提醒幼儿应这样,应那样,结果事与愿违,反而让幼儿打乱了原有的思路。所以,幼儿在操作时,我们老师应让幼儿去尽情探索,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把幼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

4、把幼儿的研究视为其学习的重要途径。曾有一位迁居美国的中国人,他发现他的孩子不像国内孩子那样背着沉沉和书包上学,便问他的孩子:“你每天都学到了什么?”孩子的回答是:“我们每天都在玩!”于是他带着疑问来到学校,刚好碰到老师在上课。老师问:“你们知道怎样让瓶子悬浮在水中吗?”问完后,只见幼儿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把他们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后,便让他们实行操作,操作完以后,她又把幼儿在操作后得到的方法写在黑板上,便下课了。这个中国人觉得奇怪,老师为什么不纠正幼儿的错误?为什么不把准确的答案告诉幼儿?于是他便把自己的疑惑向老师说,老师的回答是:“我为什么要剥夺孩子发现事情经过的权力呢?”对啊,我们为什么要剥夺孩子发现事情经过的权力呢?我们应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发现事情的经过,以至得到结果,而我们老师不要去干扰他们,让他们在研究中学习,为使他们成为创造人才奠定最初的基础。

五、展开活动时,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幼儿科学教育离不开教师适时的引导。教师恰当的引导,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必须随时地接受来自幼儿的反馈和各种信息。歌德曾说大意这样的话:“教育是相互的。”教师引导幼儿的行为,幼儿的行为告诉老师他的引导中什么地方疏忽了?什么地方得当了?这是相互的。教师能否引导幼儿,对教育

效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在展开活动时,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差异性实行教育活动。教师和幼儿交往接触的背景最多是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同时与几十个幼儿打交道,难以与每个幼儿交流。有的幼儿在众人面前不喜欢说话,使得谈话这个非常有用的相互作用方式不能让幼儿受益。幼儿极大的个别差异要求教师与每个幼儿个体有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相互作用方式,如允许不同的时间完成同一个任务或给他们安排不同的任务。

2、在活动时,注意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反复多次。让幼儿在多次操作中反复感知思考基础上理解事物、了解事物。例如:有的教师即使准备了充足的材料,但操作活动草草了事,匆匆收场不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这样仅仅为了达到自己完成一个活动的目的,而未达到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目的。所以,教师应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反复多次。

3、教师的引导必须是即时的。幼儿的任何一个探究活动都是要经历一个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要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实行并持续深入,教师的即时引导是关键。例如:在《蜡烛燃烧》中,幼儿用杯子盖住燃烧中的蜡烛时,有一个幼儿发现自己的杯底有一块黑点,就问老师是怎么回事,这时就需要老师即时的引导,这样不但让幼儿更好更快地去发现问题,也便于老师引出了下一个环节。

4、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问题’。因为‘问题’是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点。在实践活动中表明,幼儿面对不知物体时,不知如何下手时,教师能够直截了当的启发他们探索物体的方法:“摸摸看,你有什感觉?”,“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但引导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幼儿的需要,而又毫不妨碍他们去使用自己的经验。还有老师的提问抓住要领且简洁。例如:在《蜡烛燃烧》中,“用什么方法能够让燃烧中的蜡烛熄灭?”这样的提问简洁又明了,让幼儿明确了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应是积极参与活动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是活动的积极者,幼儿科学教育也不例外。如果教师本身对这个科学活动不感兴趣,就不可能积极去展开这个活动,这样就不可能很好引导幼儿展开这个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应用自己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引发幼儿的兴趣,用自己强烈的求知欲,去感染幼儿,用自己严谨的态度引导幼儿树立准确的科学观。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明确自己是引导者,而不是操纵者、替代者。应为幼儿提供学习探索的条件和机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这才是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位置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探索的过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教育素质的早期培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走进了幼儿园,向幼儿实行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幼儿教师应持续更新观点,持续展开相关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宜幼儿的科技的新路子,为中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 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1.启蒙性 2.全面性 3.生活化 4.探究性 5.合作性 6.多样性 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 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 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身心发展规律 学科教育目标 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需要 纵向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日目标 横向目标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科学情感态度内容 2.科学方法的内容 3.科学知识的内容教学反思:。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原则。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内容: 观察认识动、植物 探索自然现象 操作各种材料 体验科学技术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掌握科学方法 科学性和启蒙性 系统性和整体性 广泛性和代表性 地域性和季节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 1.以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为主导,进行分科教学 2.以主题活动课程模式为主线,选择科学教育内容 3.已季节为主线,选编教学内容 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方法。 2.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科学小实验 3.劳动 1.玩中学 2.做中学 3.想中学 4.试中学 5.用中学教学反思: 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 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 3.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2.其他领域教育活动 3.游戏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学反思: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第一章.概述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2,科学的四个内涵、本质 ①科学是知识的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②科学是过程③科学是世界观④科学的本质是探究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第二章理论基础 1,建构学习理论P11(了解)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①目标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的第一要素和前提; ②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

③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 ④制定计划,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选择内容和方法,设计活动,指导探索过程,评价活动效果都与目标紧密相连。2,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①幼儿教育的总目标P22; ②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 ③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年龄特点,个体差异); ④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特征——内容的广泛性,知识的严密性,方法的科学性)。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P28(五个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 ①以时间为单元(月计划、周计划); ②以主题活动为单元(以季节、自然科学现象、人的活动等建构主题)。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P35

①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的主要精神; ②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③适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④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判断属于哪个范围) 2,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6-37 3,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7-39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理解、运用) ⑴科学性和启蒙性原则——跟本准则、首要要求 含义:首先,符合科学的原理,尊重客观事实;其次,要符合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使幼儿通过努力能够接受和理解。 要求:①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②易理解和接受的;③通过亲自体验进行的直接探索的;④将复杂、深奥的科学现象与知识寓于简单、明显的现象之中。 ⑵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含义: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编排;还要考虑科学教育方面的内容综合进行。 编排方式:直线上升或螺旋式上升 直线上升:同一内容按难易、繁简程序予以安排。 螺旋式上升:同一内容反复出现,循环加深。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生活服务胜劳动;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 动植物标本的制作。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设计技术,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 思考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技术,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 ①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 ②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 ③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 ④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 ①、感官游戏②、图片游戏③、语言游戏④、操作游戏⑤、角色游戏⑥、音乐游戏、⑦、情景性游戏⑧、活动性游戏⑨、电脑游戏(任选四种)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新颖有趣②操作方式简便易懂③结构简单且可探索④种类和数量充足 二、解释名词: 1、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 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及科学的工具或仪器设备 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使幼儿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 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该支持幼儿亲身经历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应:注重幼儿" 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 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概念是指幼儿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 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儿童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授课专业:2012级学前教育一、二班 任课教师:肖玲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上课时数:2课时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 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一、科学 (一)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二)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三)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二、科学教育 三、学前儿童科学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1.启蒙性 2.全面性 3.生活化 4.探究性 5.合作性 6.多样性 六、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3-4岁 A、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B、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C、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D、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2.4-5岁 A、好奇好问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联系 C、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公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3.5-6岁 A、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隐蔽的因果联系

C、能初步的根据食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 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 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解读上课时数:2课时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 教学目的:1.了解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教学内容:一、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依据(一)身心发展规律 (二)学科教育目标 (三)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四)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一)纵向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日目标 (二)横向目标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1.科学情感态度内容 2.科学方法的内容 3.科学知识的内容 教学反思:。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 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在具体选择编排科学教育内容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主要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及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 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 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 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 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____以季节为主线_____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____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____科学性____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___家庭中____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 _____启蒙性___要求。 9、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10、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D)。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D、布鲁姆 2、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C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1.启蒙性 2.全面性 3.生活化 4.探究性 5.合作性 6.多样性 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 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 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身心发展规律 学科教育目标 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需要 纵向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日目标

横向目标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科学情感态度内容 2.科学方法的内容 3.科学知识的内容教学反思:。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原则。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内容: 观察认识动、植物 探索自然现象 操作各种材料 体验科学技术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掌握科学方法 科学性和启蒙性 系统性和整体性 广泛性和代表性 地域性和季节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

1.以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为主导,进行分科教学 2.以主题活动课程模式为主线,选择科学教育内容 3.已季节为主线,选编教学内容 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方法。 2.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科学小实验 3.劳动 1.玩中学 2.做中学 3.想中学 4.试中学 5.用中学教学反思: 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 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 3.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2.其他领域教育活动 3.游戏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学反思:

第八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第一节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整含义及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 2、了解以统整取向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类型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主题单元活动、项目活动基本含义、特点及实践策略,开展有关活动设计实践。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统整含义及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 三、教学方法: 在学习体育的指导下阅读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点拨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 广义课程整合:针对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狭义课程整合: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此课程整合,可以由区县以上的教育机构来负责支持和积极推动,由教研部门和学科教师努力实施来完成。 一、统整反映了培养完整儿童的课程理念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要求反映在课程目标上就是要将幼儿发展为“完整的人”。从本质上讲,人是一个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人的完整性源于生活的完整性。 二、统整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观 第一,幼儿生活是幼儿园科学课程统整的基础。 第二,幼儿生活是幼儿园科学课程统整的源泉。 第二节以统整取向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以统整取向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统整对象和统整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划为: 1、分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 2、跨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 一、分学科领域活动的统整 分学科领域活动的统整不同于传统的分科教育活动,它是一种以某一学科领域为主体,加强学科领域间的统整,借助不同学科领域的活动形式、方法、手段来完成本学科领域的教育任务。就科学教育活动而言,按科学教育在统整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又可分为:以科学教育为主的统整活动与以其他学科为主的隐性科学教育活动。 一)以科学教育为主的统整活动 1、利用艺术教育形式来丰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2、重视与语言、数学的结合 3、关注多种价值观的实现 (二)以其他学科为主的隐性科学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教学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有关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理解科学、儿童科学的内涵。 3.掌握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的价值,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课时科学与儿童的科学 [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儿童怎样学习科学的? 一、什么是科学?(头脑风暴:3分钟内用你能想到的词去形容科学) 对于人类来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举例: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 1.石头从空中下落; 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 [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 “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实验与探究] 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 科学是知识 广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 狭义自然科学。 2. 科学是过程核心在于探究 3. 科学是态度探究精神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对于儿童来说,科学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我们教师与家长深思的问题,儿童眼中的科学不是什么牛顿定律、三角函数,也不是密密麻麻的科学公式。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例子来讨论。 例一: 科学区中,两位小朋友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幼儿A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着玩起来,然后把它放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9.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10.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 授课专业:2012级学前教育一、二班 任课教师:肖玲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上课时数:2课时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 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一、科学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二、科学教育 三、学前儿童科学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1.启蒙性 2.全面性

3.生活化 4.探究性 5.合作性 6.多样性 六、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3-4岁 A、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B、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C、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D、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2.4-5岁 A、好奇好问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联系 C、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公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3.5-6岁 A、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隐蔽的因果联系 C、能初步的根据食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

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 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解读 上课时数:2课时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 教学目的:1.了解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教学内容:一、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依据 身心发展规律 学科教育目标 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纵向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 )。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教案 2008 ~ 2009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幼儿科学教育 授课教师: 职称:副教授 教学单位:教育学院 教研室: 2009 年 2 月 20 日

注:表中()选项请打“√”。每门课程只需填写一次本表。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本表。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课提纲 【第一讲:】

[第一学时]: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 2.对课堂纪律的要求 ◆不要旷课、迟到、早退 ◆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 ◆在上课时,把手机关掉 ◆请假要交假条 3.讲授方式 ◆基于教材,有详有略,有补充 ◆课堂上会注重交流(抽问、讨论)希望大家积极探讨问题;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愿不愿意动脑筋之分,没有动错脑筋和动对脑筋之分。 ◆欢迎同学们随时给我反馈意见 4.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属于考查科目,主要看同学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讨论等表现,还有完成作业的态度等。 二、讲授新课: 绪论 [第一学时]: [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你眼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是怎样的?

(一)科学的界定 “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举例) 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 1.石头从空中下落 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 [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实验与探究]: 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现象) 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相同) 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不同)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它包括不同层面的内涵。 (三个基本要素) 1.科学是知识 广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 狭义:自然科学。 2.科学是过程(核心在于探究) 3.科学是态度(探究精神)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AB卷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层次:高起专 考试方式: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 3.自由探究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 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 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 、 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 要求而设计的。 6. 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 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 。 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组织的一般方法有 的组织法和 的组织法两种。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 和灵活性等特点。 10.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 、物力资源.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