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生物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生物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生物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生物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知识点总结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知识点总结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称为统一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最为主要的。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1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

大脑皮层上约有

140亿个神经元,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

活动的功能区——

神经中枢。

中枢

脑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神经

脑干:下与脊髓相连,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

经 系统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

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系 周围 脑神经:由脑发出,大都分布在头部。

统 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系统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分布在躯干、四肢。

2 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经过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

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沿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科学家将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做神经冲动,简称冲动。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3 在周围神经系统突起集合成束、

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叫做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灰暗,称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4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 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做反射弧。

6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②传入神经: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④传出神经: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7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

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盖处的韧带(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大腿肌肉(效应器)。

8 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9 大脑皮层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部分,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在大脑半球的表面的

沟(凹)和回(凸)使大脑皮层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滑的外形大许多。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叫高级神经活动,像学习、语言、记忆、情绪和睡眠等。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10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七年级上) 1、生物的特征: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特征)能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应激性;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也有种间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合作关系(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动物),寄生、共生。 3、科学探究①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陈述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如何)、表达交流②设置实验时应注意1设置对照实验 2、设置单一变量 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 4、编号(1)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发生矛盾时,应再次“检查实验方案”或“重新进行实验”,不能修改实验数据。(2)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实验”,二是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3)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变量因素”不同以外,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叫做对

照实验。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中,将叶片局部遮光,其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即:有光与无光)。其中的“光”就是该实验的变量。(4)变量:简单地说,在一组实验中,我们所要探究的那个因素,就叫做变量。如: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其“温度”就是变量。(5)对照组:一般都是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6)实验组:一般只控制探究因素,其他都处于理想状态。如:在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土壤“潮湿”的实验装置为对照组;而土壤“干燥”的实验装置为实验组。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为: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物像的大小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多少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小,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4、物像在视野的位置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一致(抄答案)。 5、视野中的污点判断:在视野出现污点的可能性是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若反光镜上有污点,只能影响视野亮度,不会在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 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遗传多样性 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初中一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本文概要】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攻克、落实。本篇文章是本文为您整理的《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供大家借鉴。 【篇一】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 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5、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6、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7、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版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 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 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绝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4、动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59)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主要结构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排列疏松,细主要由肌细胞主要由神经细胞构征细胞间质少胞间质发达构成成 支持、连接、保护、接受刺激、产生和收缩、舒张等保护、分泌功能营养等传导兴奋 5、植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60)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分裂增生,不断主要起保护作用功能输送营养物质储存营养物质产生新细胞 6、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7、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8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9 的内容是重点内容。注: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知识点整理第1节光合作用 *1、叶片的结构(丛书P24)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 实验步骤: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 5)清水漂洗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共1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第 4 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 8 章 人体的营养
§4.8.1 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的检测 实验现象:甲试管中颜色由无色变为紫色,乙试管中颜色前后几乎没
有变化。设置乙试管的作用:与甲试管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可进一步说明甲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不是由水引起的。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
色反应,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
2、维生素 C 的检测 实验现象:加碘的淀粉溶液滴入甲试管后,蓝紫色立即褪去;滴
入乙试管后,蓝紫色不褪去,溶液颜色变成蓝色。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
中的维生素 C 可以使吲哚酚褪色,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
3、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
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产
生能量,通常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糖 类: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食物 供能物质 脂 肪:一般作为人体储备的能源物质,起保温、缓冲作用
中的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
营养
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成份
水: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项生理活动
非供能物质 无机盐:构成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患病。
无机盐的种类 含钙 含磷 含铁 含碘 含锌
缺乏时的症状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厌食、贫血、肌无力 缺铁性贫血 地方性甲状腺肿 生长发育不良
维生素的种类 脂 维生素 A 溶 性 维生素 D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2 水 溶 维生素 B6 性 维生素 B12
维生素 C
主要生理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 正常视觉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发育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神经系 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与能量的产生直接有关,促进生长发育 和细胞的再生,增进视力 帮助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夜盲症
佝偻病、骨软化症 脚气病
口腔溃疡、皮炎、口角 火、舌炎、角膜炎等
人类尚未发现症状
保持健康的神经系统,用于细胞的形成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 增强抵抗力。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坏血病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北师大版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 园、一座城市 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 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 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 草履虫的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 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胡蜂、 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 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生物知识 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参照教材上3页的显微镜图记住其结构)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整焦距: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观察和收放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 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单元复习提纲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 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 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 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 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 警戒色(如:毒 箭蛙、胡蜂、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 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2章探索生命 1、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林奈――“分类学之父” 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由大到小,共同特征由少到多)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精编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填空题 第8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中: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三大能源物质。水是细胞中最多的成分(是占生物体体重最重的物质);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2、无机盐中: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小孩缺钙易患佝偻病。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 3、蛋白质的检验用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维生素C检验用吲哚酚试剂,呈褪色色反应。 4、维生素中:维生素A缺乏症是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症是佝偻病;维生素B1缺乏症是脚气病;维生素C缺乏症是坏血病。 5、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管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的功能。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腺、肝脏、胃腺和肠腺。 6、消化:食物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7、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8、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分泌的胆汁汇集于胆囊中储存,其中不含消化酶,只能促进脂肪的消化(乳化作用:大颗粒变成小颗粒)。 9、口腔中的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食管无消化、吸收作用;胃呈囊状、容量最大,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胃能吸收部分水分和酒精;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大肠无消化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肛门:无消化、 吸收功能,只能进行排遗。 10、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内完成。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都进入小肠腔内,这些消化液能将淀粉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11、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12、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 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 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绝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4、动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59) 5、植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60) 6、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7、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注:标*的内容是重点内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第1节光合作用 *1、叶片的结构(丛书P24)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 实验步骤: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漂洗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3、“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教材P72-73) 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教材P73-74) 实验现象:银边天竺葵脱色、碘液处理后,可见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色,白色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5、“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材P74-75) 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的原因: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实验现象:装置一里的叶片不变色,装置二里的叶片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 条件:光、叶绿素;场所:叶绿体。 *7、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8、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9、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种变化:一是物质转变,即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化,即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10、光合作用的意义:1)是生物所需的有机物的来源2)是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11、光合作用的应用:应尽量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如:立体高效种植。 第2节呼吸作用 1、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蜡烛立即熄灭了,说明瓶里缺少氧气。证明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 师大版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 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七年级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WTT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8-10章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水:约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占体重的4%,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糖类: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夜盲症 --缺维生素A;佝偻病 --缺维生素D;脚气病 --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 --缺维生素B2;坏血病 --缺维生素C;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管(从上到下):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它具有容纳、磨碎、搅拌、运输的功能。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这些酶促使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什么的世界 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薄层包括:大气圈、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2、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3、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城代谢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5、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6、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帮互助、竞争。 7、非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竞争,捕食、互惠互利、寄生。 8、生物能影响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9、地球之肾是“湿地” ,地球之肺是“森林” 。 第二章探索生命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19 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 3、瑞典科学家林奈对生物进行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4、英国科学家创立“进化学说” 。 5、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6、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7、生物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观察、收集生物的科学事实。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实验法的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第三章细胞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等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3、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构成,大多数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4、显微镜的结构:目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台、遮光器、通光孔、反射镜、镜柱、镜座。 5、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并记录;(5)收放。 6、对光:转动物镜,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在一条线上,看到白光。 7、观察:先使用低倍物镜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看清细胞。 8、物象在视野边缘,要调节到中间,把标本往物象的一边移动。 9、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10、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需用生理盐水浸泡细胞,保护细胞。染色时,用碘液进行染色。 11、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019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家族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 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病菌、病毒是生物,因为它们可以繁殖。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植物光合作用、运动后出汗。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生物因素: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 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 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 胡蜂、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第二章探索生命 1、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林奈――“分类学之父”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 哈维(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第三章细胞 1、除病毒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眼虫 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 结构:光学部分: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之分)、 机械部分:镜筒、镜臂、镜柱、镜座 操作步骤: ①取镜安放 ②对光:目镜、物镜、反光镜要在同一直线上。用 左眼观察 ③放置玻片标本 ④观察: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降镜 筒---升镜筒---细调) ⑤收放: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将镜头降至 最低处,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1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1.生物家族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 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植物光合作用、运动后出汗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 (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 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 箭蛙、胡蜂、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 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林奈――“分类学之父”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 哈维(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血液循环 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2、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命现象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 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 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 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 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 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 呼吸、排尿等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胡蜂、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 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 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2章探索生命 1. 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2. 林奈――“分类学之父” 3. 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单位由大到小, 共同特征由少到多) 4.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 源 5. 哈维(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血液循环 6. 沃森和克里克(现代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7.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命现象 8.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 态、结构、分类、 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9. 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最重要的方法)、观察 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10. 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11. 发现并提出问题②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 作出 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 12. 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精华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遗传(基因)多样性 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清单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圈的范围: 海平面以下11000m海平面以上10000m。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以及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繁多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同一物种有多个不同个体。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存环境的多种多样 3.生物的共同特征:都是“活的” 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4.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物因素:生物之间彼此的相互影响。(生物间争斗、捕食、寄生、共生、竞争等)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湿度、水分等 5.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并能够影响及改变环境。 第二章探索生命 1.生物学发展史: ①生物学的提出——拉马克②生物分类及命名——林奈 ③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达尔文④血液循环——哈维 ⑤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沃森、克里克⑥人类基因组计划——美德法英日中 2.生物学研究对象: 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3.响尾蛇捕食猎物: 通过注射到猎物体内的毒液气味来追寻猎物。用中毒死亡老鼠和未中毒老鼠形成对照实验。 4.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 c 作出假设 d 设计实验方案 e 实施实验并记录 f 分析实验现象 g 得出结论 h 小组表达交流 5.生物学研究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等。 第三章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a 取镜安放。两只手、略偏左、留边沿 b 对光。低倍镜、大光圈、看目镜、调反光、 至雪亮 c 放置玻片。后插入、向前推、对准孔 d 观察物象。侧面看、粗螺旋、缓向下、留三两。 看目镜、粗准焦、徐向上、物象现、即停止。 细准焦、像清晰。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应激性。 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生物学的发展与生物学家 林奈------------生物分类学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哈维------------血液循环沃森、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2、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生物科学工作者经常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的方法研究有关的生物事实。 2、实验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法研究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提出问题: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做出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 实验方案:①从蛇洞将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按设定的路线拖出,响尾蛇沿着设定的路径找寻到中毒的老鼠。②将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按上面的设计进行实验,响尾蛇没有去追寻这只死鼠。(①是实验组,②是对照组) 结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 3、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实验方案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线、湿度等。首先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提出问题——鼠妇喜欢黑暗的环境吗? 做出假设——鼠妇喜欢黑暗的环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标准 北师大版

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任课教师:郑晓丽 文案 标准 第1 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2. 、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3.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 园、一座城市 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 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文案 标准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 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胡蜂、 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 的叶子特化成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七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要注意观察,勤于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大家快来跟我一起... 七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要注意观察,勤于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1-2章 第1章生命的世界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应激性。 第2章探索生命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生物学的发展与生物学家 林奈------------生物分类学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哈维------------血液循环沃森、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2、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生物科学工作者经常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的方法研究有关的生物事实。 2、实验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法研究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提出问题: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做出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 实验方案:①从蛇洞将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按设定的路线拖出,响尾蛇沿着设定的路径找寻到中毒的老鼠。②将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按上面的设计进行实验,响尾蛇没有去追寻这只死鼠。(①是实验组,②是对照组) 结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 3、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实验方案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线、湿度等。首先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