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三课の宿题

第十三课の宿题

第十三课の宿题
第十三课の宿题

一、选出最佳选项完成句子和对话。

1、大連まで船_1_来ました。

①で②や③に④と

2、日本へ富士山を見_2_行きます。

①で②に③へ④の

3、林さんはロシア語_3_上手です。

①を②と③が④しか

4、昨日すいかを食べました。リンゴ_4_食べました。

①が②を③に④も

5、これは何_3_いう花ですか。

①か②が③と④を

6、明日は朝七時_1_銀行の前に集まります。

①で②と③に④を

7、田中さんは毎日八時間_3_働きます。

①で②に③不添④を

8、昨日友達_3_電話をしました。友達が出ませんでした。

①で②と③に④も

二,将下面的句子译成日语。

1,我和朋友去看足球比赛了。

2,昨天下雨了,非常冷。

昨日雨が降りました、とてもさむかった。

3,星期六上午我们清扫樱花公园。

4,这是小王去年在北京照的照片。

5,香蕉五百克两元钱。

三,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标注假名、翻译、读熟。

日本の一年には春と夏と秋と冬の四つの季節があります。三月と四月と五月の三ヶ月は春です。春は暖かくていい季節です。桃や桜など、花がたくさん咲いてきれいです。六月と七月と八月の三ヶ月は夏です。夏は大変暑くてわたしは嫌いです。七月と八月は夏休みで、若い人たちは海や山へ行きます。九月から十一月までは秋です。秋の夜は静かで涼しくてわたしは大好きです。このころは月がきれいで、十五夜にはお月見をします。十二月から二月までは冬です。日本の冬は大変寒くて、北のほうでは雪がたくさん降ります。東京でも時々降ります。わたしの国では夏はあまり暑くなくて、冬は暖かいです。

問一日本の一年にはどんな季節がありますか。

日本の一年には春と夏と秋と冬の四つの季節があります。

問二春は何月から何月までですか。

春は三月から五月までです

問三何月から何月までは夏ですか。

六月から八月までは夏です

問四夏はどんな季節ですか。

夏は大変暑いです。

問五お月見の季節はいつですか。

問六十二月から二月までは秋ですか、冬ですか。冬です第五句我滴不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综合测试卷03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13·福州)年初福州森林公园的梅花开得好美,小雪不禁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漫步丛中,她闻到淡淡梅花香,其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2.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 后的现象如图13-6所示,该现象说明( )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 .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3.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 B .冬天,嘴对着双手哈气 C .早晨用热水烫牛奶 D .不锈钢汤勺放在热汤中 4.(2013·四川成都)小文在学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成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5.(2013·广州)图13-7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t 时刻物体内能为0 B .2t 、3t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 .2t 时刻物体内能比3t 时小

D .1t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3t 时大 6.(2013·山东潍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B .热量只能由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 .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7.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 .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C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D .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8.(2013·广州)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13-8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 A .煤油温度先升到40℃ B .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 .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D .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9.“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的加热情况基本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红汤卤和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B .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C .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 D .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 10.(2013·山东泰安)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第13课:猫 一、分辨带点字的读音。 的确( )(de dí dì) 暖和( )(hē hè huo huò) 玩耍( )(suǎ shuǎ yào) 折磨( )(zhé shé zé) 二、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 )吧,它的确( )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 )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 3.它们逐渐( )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小猫什么都怕,可 是。 2.今天的劳动任务很重,可 是。 3.上午的自习课,虽然老师没有来,可 是。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的第_____段着重写了猫性格的古怪,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的。课文的第2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这句话可作为该段的段落大意。课文反映了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__之情。 五、重点片段品析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1.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文中第()句话写出猫的可爱,第()句话写出猫的淘气。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1、2班历史教案

史料 2澳门问题的由来。 2.“一国两制”的构想 史料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问题1.: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两种?各有何影响? 问题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 问题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教师:假如你是港澳居民,在经历了多年的殖民统治后,你最大的渴望是什么? 学生:盼望国家富强,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如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就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 拨 回答 一种是非和平方式,就是

本方针, 其含义是什么呢?其中“两制”指的是两种什么制度? “两制”指的是两种社会制度。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 史料1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 会谈过程中,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收回香港的时机已经成熟。应明确指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还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即1997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经过3年、22轮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史料2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史料3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2.澳门回归 用武力解决,这既会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又会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平方式则可以减少阻力,有利于港澳顺利回归。学生得出结论:和平的方式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回答回答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练习题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 玻璃隔开。当抽 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 后两瓶中气体的颜 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因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为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 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 个现象是 A蒸发现象B扩散现象C升华现象D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 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 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 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8、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B.分子间没有空隙

第13课诗词三首 练习题

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练习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朗读节奏划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主题思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第13章:沟通练习题

(沟通)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我们通常所说的“小道消息”属于:(B) A.下行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用含蓄形式进行沟通; 2、在指导与领导工作中,沟通联络是指(A ) A.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B.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 C.机器与机器的交流; D.主管人员与下属的交流; 3、横向(平行)沟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B) A.个人间的冲突; B.企业内部部门化; C.管理者能力过低; D.个人理解能力存在差异; 4、为了实现有效沟通,应该加强哪一种沟通:(D ) A.群体间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横向沟通; 5、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B)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

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6、一些企业或机构组织员工集体出游、娱乐,主要目的是为了(C ) A.让员工加压放松; B.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C.加强信息沟通; D.补偿员工的劳动; 7、某公司经理在职工过生日时送去一张贺卡,者属于哪一种沟通(B ) A.工具式沟通; B.感情式沟通; C.正式沟通; D.平行沟通; 8、在沟通过程中,噪音最有可能成为下列哪一阶段的一个重要因素:(C) A.信息发送者发送信息; B.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 C.信息传递; D.信息反馈; 9.某公司的简报上刊登了一条意欲提醒装卸工人注意的安全标语,后来发现许多装卸工人根本没看到,原因是大部分装卸工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学案: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最新整理】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学习目标】 1.知道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 3.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和意义。 【学习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其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 2.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 的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年7月1日港恢复行 使主权。 4.1987年,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年12月20日对澳复 行使主权。 5.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2.说说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对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随堂演练 1.“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威海卫

2.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A.1984年、1987年 B.1997年、1998年 C.1996年、1997年 D.1997年、1999年 3.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 才创造”是指() A.市场经济 B.家庭联产责任制 C.“一国两制”方针 D.经济特区 4.我国之所以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被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5.香港回归祖国多年来,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香港的回归() ①使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②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③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④使我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6.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 1.邓小平一国两制 2.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3.1997 4.中葡 1999 5.祖国统一 二、合作探究 1.“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 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十三章 练习题

第十三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矛盾 B.贸易保护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纷争 2、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4年 3、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 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 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4、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独霸世界 B.两极格局对峙 C.三足鼎立 D.多极化 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独立自主 6、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按照毛泽东所提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加拿大属于()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8、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B.垄断组织的大力发展 C.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 9、确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这一论断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五大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国家主权平等 B.和平共处 C.互不侵犯 D.互不干涉内政11、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是() A.一极化 B.多极化 C.全球化 D.区域化 12、1974年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两个霸权”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一条线”的思想

第十三课练习问题

第13課練習問題 1.この山では夏スキーができます。 ①しか②へも③とは④でも 2.今年の試験は去年の試験難しくないと思います。 ①など2しか③ばかり④ほど 3.昨日友だちが来た勉強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①でも②だから③ので④ように 4.暑かったら、どうぞシャツを下さい。 ①外して②向いて③捨てて④脱いで 5.急がないで、やってください。 ①はっきり②うっかり③ゆっくり④すっかり 6.私は昨日コンサートに行きました。 ①わたしは昨日外国の映画を見に行きました。 ②わたしは昨日買い物に行きました。 ③わたしは音楽を聴きに行きました。 ④わたしは昨日公園へ絵を書きに行きました。 7.今日の会議は何人ぐらい集まるか、知っていますか。 いいえ、よくは。 ①知りません②知っています③知ってありません④知らないでいます 8.あの人は病気に会社を休みませんでした? ①なれば②なると③なっても④なっては 9.日曜日にどんなをしますか? ①とき②こと③もの④ところ 10.又写信、又看書。 11.「うみ」という漢字は書きますか。 ①どんな②どこ③どの④どう 12.練習しても、テニスがうまくなりません? ①どんなに②だれ③どこかへ④なにも 13.あの人は誰と友だちになれます。 ①へも②をも③でも④にも 14.コーヒーいかがですか。 ①でも②までに③ほど④ごろ 15.田中さんは昨日外国へらしいです。 ①行き②行く③行って④行った 16. 「李さん、どんなところへ行きたいですか。」 「そうですね?林さんは京都のような町へ行きたいって言っていましたけど、私は静かな山の中ですね。」 質問:李さんはどんなところへ行き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すか。 ①李さんは林さんと山へ行き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す。 ②李さんは静かな山へ行き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す。 ③李さんは静かな京都へ行き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す。 ④李さんは田中さんと京都へ行きたいと言って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歌词作者是谁? 生:《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师:“七子”指的是哪些地区?它们现在情况如何? 教师总结:“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到目前为止,除了台湾外,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香港和澳门是如何回归祖国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史料展示: 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对话 2.教师提问:邓小平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 提示:“一国两制”。 3.教师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什么是“一国两制”? 提示:“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

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教师过渡:“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凡的构想。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 提示: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5.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一国两制”构想的益处。 提示:第一,“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第三,在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既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又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港、澳、台回归祖国起了促进作用。总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目标导学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港澳回归的基本情况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驻军对主权拥有的意义。 3.提出问题:香港在何时回到祖国的怀抱?澳门呢? 提示: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回顾历史,以时间为线索理清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和回归祖国的主要经过。 提示:以香港为例。 香港问题的由来:英国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通过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通过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到期。 香港回归祖国的主要经过: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国正式提出以“一国两制”方案收回香港;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

健康管理师-第十三章练习题

健康管理师练习题 第十三章 一、选择题 1、疾病管理的目的是() A、降低费用 B、提高服药率 C、减少死亡率 D、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E、降低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以下不属于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是() A、生活方式管理 B、需求管理 C、行为管理 D、灾难性病伤管理 E、残疾管理 3、残疾管理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A、防止残疾恶化 B、注重功能性能力而不是疼痛 C、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D、注重疼痛而不是功能性能力 E、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因素 4、某因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那么说明() A、如果有该因素,那么一定患有冠心病 B、如果患有冠心病,那么一定存在该因素 C、该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D、如果该因素暴露程度降低,那么被评估对象患冠心病风险降低 E、如果不存在此因素就不会患冠心病 5、以下不属于COPD的高危人群的是() A、经常饮酒者 B、有长期吸烟者 C、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者 D、儿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E、经常接触刺激性工业粉尘 6、下列不属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是() A、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 B、超重或肥胖,BMI≥24kg/m2 C、病毒感染 D、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E、长期膳食高盐 7、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

A、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B、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0mmHg C、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D、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E、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8、根据对疾病临床诊断的作用大小,以下三项工作的正确排序是() A、实验室检查、查体、采集病史 B、采集病史、实验室检查、查体 C、查体、采集病史、实验室检查 D、采集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 E、实验室检查、采集病史、查体 9、病人家属对糖尿病患者改变饮食的理解和支持属于影响病人行为的() A、前置因素 B、促进因素 C、强化因素 D、认知因素 E、后置因素 10、按照1999年WHO新的诊断标准,下列在初诊和次日复诊后诊断为糖尿病的标准是() A、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B、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7.8mmol/L(140mg/dl) C、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 D、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5.6mmol/L(126mg/dl) E、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空腹血糖血浆葡萄糖水平≥5.0mmol/L(100mg/dl)

部编版第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练习题

高考篇:靠着信念坚持着,不管有没有未来,都想为青春拼一把,当时我非常喜欢俞敏洪的演讲,特别是那一段“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怜悯你,因为你是一棵草,人们根本就没有看见你。”正是因为憋着这样一种改变命运的一口气,最终我考进了大学,去了那个一直梦想的城市。高考是残酷的,是百万人超越梦想一齐涌向现实的时刻,在其背后还有牵挂你的人,和你一齐走向考场,他们的心情和你们一样紧张,自始至终陪伴你们一起努力。你的未来有他们的一份功劳。高考必胜!成长的路上,每个孩子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但是,正是这些责任和义务,构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的理由和价值。所以,请不要埋怨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基础再现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胡萝卜.(po bo) 忧愁.(cóu chóu) 沾.到(zhān zān) 晾.晒(liáng liàng ) 2.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胡萝卜先生有着浓密的胡子,因此(必须必需)每天刮胡子。 (2)今天(持续继续)进行昨天未完成的实验。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进胡萝卜先生的一根胡子吸收了果酱的营养,一路走一路长,长得很长很长,被男孩,被鸟太太,还会被(根据自己的想象填写)……表现了胡萝卜先生的精神。 4.下面的作品也是本文的作者写的,根据这些作品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 《书本里的蚂蚁》: 《住在楼上的猫》: 阅读提高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螳螂学艺 小螳螂手中有两把大恨,他认为自己长大了会有出息,所以谁也看不起。 一天,小螳螂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本领!”于是,螳螂妈妈找到武林高手——猴子先生。猴子先生看小螳螂手中有两把大刀,答应收小螳螂为徒。 猴子先生让小螳螂跟着师兄们学练基本功。没多久,他就厌烦了,于是对猴子先生说:“我想改行去学木匠。” 小螳螂到熊先生那里学习锯木头。熊先生见小螳螂手中的两把大恨像锯子,就收留了他。他锯呀锯,累得满头大汗,木头还是没被锯断…… (1)短文中的小螳螂先向学习了,后来又向学习了;这两次学艺的结果是()(填序号)。A.都成功了 B.都失败了 C.只学会了期中一样本领 (2)你喜欢这只小螳螂吗?为什么? (3)有了这两次不同寻常的经历,你觉得小螳螂接下来会做些什么呢? 高考篇:靠着信念坚持着,不管有没有未来,都想为青春拼一把,当时我非常喜欢俞敏洪的演讲,特别是那一段“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怜悯你,因为你是一棵草,人们根本就没有看见你。”正是因为憋着这样一种改变命运的一口气,最终我考进了大学,去了那个一直梦想的城市。高考是残酷的,是百万人超越梦想一齐涌向现实的时刻,在其背后还有牵挂你的人,和你一齐走向考场,他们的心情和你们一样紧张,自始至终陪伴你们一起努力。你的未来有他们的一份功劳。高考必胜!成长的路上,每个孩子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但是,正是这些责任和义务,构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的理由和价值。所以,请不要埋怨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含义及意义;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原因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培养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新课导入: 播放《回首沧桑骨肉分》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1)香港被侵占过程。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1860年10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 1898年6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99年。 (2)澳门被侵占过程。 1535年,葡人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 1557年,葡人正式进入澳门,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 1849年,葡萄牙人推行扩张政策,经过30多年的蚕食,占领了关闸以南的澳门半岛。 1851年,葡人占领氹仔岛。1864年,葡人占领路环岛。 (3)提出问题: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说明了什么? 那么港澳是如何回归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自主预习(结合课标要求、课标解读和导学案,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展示交流)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港澳回归 1.提出时间:改革开放新时期 2.提出者:邓小平 3.目的: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4.含义:在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 5.作用:①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第13课练习问题

第13課練習問題 1.この山では夏 4スキーができます。 ①しか②へも③とは④でも 2.今日の会議は何人ぐらい集まるか、知っていますか。 いいえ、よくは4。 ①知りません②知っています③知ってありません④知らないでいます 3.あの人は病気に会社を休みませんでした? ①なれば②なると③なっても④なっては 4.「うみ」という漢字は4書きますか。 ①どんな②どこ③どの④どう 5.4練習しても、テニスがうまくなりません? ①どんなに②だれ③どこかへ④なにも 6.あの人は誰と友だちになれます。 ①へも②をも③でも④にも 7.コーヒーいかがですか。 ①でも②までに③ほど④ごろ「 8.あの人の話は何回分かりません? ①聞いても②聞いたら③聞いては④聞くと 9.A何かお手伝いしましょうか。 Bじゃあ、、すみません、これを。①書きなさい②書きませんか③書いてください④書きたいですか 10.顔は思い出しても、名前が思い出せないことがときどき。 ①います②します③あります④なります 11.試合に勝つに毎日練習しています。 ①はず②こと③もの④ため 12.あの美術館へ行けば、日本の古い絵を見るができる。 ①こと②もの③よう④ところ 13.このへんは冬暖かいです。 ①ので②でも③では④のに 14.私は日本文学を研究ために、大学院に入りました? ①する②して③し④したら 15.来週また来ます。 じゃ、時、もう一度相談しましょう。 ①どの②この③その④あの 16.今週中なら、いつ手伝えます。 ①に②にも③で④でも 17..工場見学のお知らせ 明日は11時から自動車工場の見学です?学校を10時に出発できるよう10分前に集まってください。集まる場所は南門です。 質問:集まる時間と場所は次のどれですか? ①学校の南門に、10時10分です。 ②工場の南門に、10時10分です。 ③学校の南門に、9時50分です?

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练习题

A B 、 M C N O 图3 · 第十三章 轴对称复习练习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2 0 ,则它的底角度数_______. 2.下列10个汉字:林 上 下 目 王 田 天 王 显 吕,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有一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_;有两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有四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_. 3.如图,镜子中号码的实际号码是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其周长为______.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1)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点P (-2,1)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是 . 6.如图,AB=AC ,0 120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D ,那么ADC ∠= 。 】 7、如图,ABC △的周长为32,且AB AC AD BC =⊥,于D ,ACD △的周长为24,那么AD 的长为 . 8.如图,∠A =15°,AB =BC =CD =DE =EF ,则∠FEM 的度数为________. 9.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 1.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2. 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3.如图3,已知△ABC 中,AC+BC=24,AO 、BO 分别是角平分线,且MN ∥BA ,分别交AC 于N 、BC 于M ,则△CMN 的周长为( ) A .12 B .24 C .36 D .不确定 4.如图4所示,Rt △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于D ,交AB 于点E .当∠B=30°时,图中不一定相等的线段有( ) A .AC=AE=BE B .AD=BD C .CD=DE D .AC=BD 5.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 A .30o B .40o C .45o D .36o 6.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则△BEC 的周长为( ) \ A .13 B .14 C .15 D .16 7.如图,AB =AC,BD =BC ,若∠A =40°,则∠ABD 的度数是( ) N M E F \ C B A D A D E B C 图4 A C % D E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公开课教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实验中学石国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搜集香港、澳门的历史、地理、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发展等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编演历史剧、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录像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通过研究小组的多项活动展示,加深对港、澳回归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抒发港澳被侵占和回归的不同感受,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理解含义及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 香港、澳门是祖国两颗璀璨的明珠。但百年前的中国,由于落后,不断遭到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使得香港、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就这样被列强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夺走了。而今这两颗明珠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面,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共同回顾一下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归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新课探究】 一、屈辱的过往 过渡:有过失去才会叫回归,那历史上港澳问题是怎样由来的呢? (展示《沧桑回顾》课件,介绍港澳被侵占历程) 过渡: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这个耻辱,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香港、澳门早日回归。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心声。现在我们来看其中的两首。 课件显示《七子之歌.香港》(请一学生带领朗读) 课件显示《七子之歌.澳门》(学生聆听歌曲) 过渡: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他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受尽侵凌,渴望

第13章练习题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实质是 A、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B、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C、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成因素放在一边 D、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维护自身权益 (答案C)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项是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C、互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答案D)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 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印度、越南 C、中国、朝鲜、越南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答案A) 4、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答案B) 5、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 A、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 B、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加强国际干预 (答案C) 6、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独立自主 C、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合作 D、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答案A) 7、邓小平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 A、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 B、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以平等互利为基础 D、以互不侵犯为基础

(答案B) 8、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推动南北对话 C、加强南南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D) 二、多选题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 A、和平是东西问题 B、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C、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D、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答案BCD) 2、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D、国际金融贸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答案ABCD) 3、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之所以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因为 A、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命运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利益所在 D、在战后的长期国际斗争中,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历来相互支持 E、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共同的发展道路 (答案ABCD) 4、我国外交工作的方针是 A、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D、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进步 E、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答案ABCDE) 5、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包括 A、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 B、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进行开发,实行有效控制 C、各国有权根据各自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 D、国与国之间应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对待,友好相处,不干涉别国内政 E、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应遵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不得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答案ABCDE) 三、辨析题 1、中国要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标准来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 中国处理国家间的关系,是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来划线的,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中国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发

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九()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00分) 1.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A.罗斯福推崇专制主义B.美国面临着外敌的入侵 C.罗斯福要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D.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2.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自由发展工业 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B.大力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多项社会保障 D.对工业的调整 4.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 5.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6.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被人称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B.规定了民主党是美国惟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政府干预手段,调整工业生产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7.在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内容中,美元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 A.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B.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核心措施C.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D.直接提高了美国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8.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的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举办公共工程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保护劳工权利 9.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B.增加就业机会C.国家干预经济D.防止盲目竞争10.美国国会于1933 年6月16日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 年5 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A.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B.最高法院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敌视“新政”立法 C.美国国会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D.《全国工业复兴法》不适应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 求 11.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 利工程,它吸纳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 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