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0课《陋室铭》教案

第10课《陋室铭》教案

第10课《陋室铭》教案
第10课《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8

一、设计意图:

《陋室铭》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刘禹锡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表达了自己的君子形象与节操。既是文言文,当然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体现出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既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在教学中就要着重分析、理解作者所言之“志”,从中受到思考、启示并学会阅读此类文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要“知人论世”。同时感受作者的高尚品格,学会做人。

2、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会阅读此类文章。

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浅益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惟吾德馨”的具体含义。

难点:理解“惟吾德馨”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组织学生背诗

师:谁是语文科代表?你好!你能不能组织大家背几首诗?

2、引出刘禹锡

师:大家背的真好!看来大家已经积累了很多古诗。确实,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辈出,一个个才华横溢。那么大家知道“诗仙”是谁?“诗圣”是谁?那么“诗豪”又是谁呢?谁能背诵他的诗?(如《秋词》、《酬乐在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走进课文

师:从这两首诗中的哪些诗句可以感受到刘禹锡诗风豪放的风格呢?(学生回答)刘禹锡不仅是位诗人,他还是位着名的文学家。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他的一篇文章。(教师板书课题《陋室铭》)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背诗,积累中国古代诗歌,识记中国古代诗人,从而引出刘禹锡及作品《陋室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二、分析标题,提取信息并质疑

1、师:大家一起读读这个标题,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分析题目,训练学生从题目当中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体裁:铭和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陋室)

2、师:通过分析标题,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的体裁与主要内容,那么陋室有什么可写的?作者为什么写?又是怎么写的?想要表达什么呢?

(设计意图:设疑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阅读材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师:至于为什么写?这就涉及该文的写作背景了。每篇特定作品都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空下写成的。要想准确把握作者作品,那就要“知人论世”。了解了解这是个怎样的人?他处在怎样的历史下时代下?那《陋室铭》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请大家看大屏幕,阅读刊登在20XX年第一期《咬文嚼字》上许志明的一段文字。大屏幕显示有关“写作背景”的文字材料: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着名诗人、文学家。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

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可是他处的唐王朝正一天天的走向衰落,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庭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吏治腐败。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

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因此他热心地曾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不幸失败,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力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再加上刘禹锡避而不与这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所以这个知县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

师:看了这段文字,你都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阅读文字材料,了解本文创作的时代特点、创作的具体原因和作者的个性特点,学会“知人论世”)

四、阅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就看看这篇“愤然”写出的《陋室铭》到底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1、师:老师先跟大家商量商量,是老师先读还是你们先读?如果是老师先读,那你们在听的时候,拿起笔能做些什么?(标字音、标停顿、标语气)如果是你们读,是推荐读?是自读?还是齐读?(如果是推荐读,那这名同学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做些什么?如果是自读,那就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生字生词可以看注释,也可以查字典;如果是齐读,那更得要咬字清楚,字正腔圆,步调一致,感情饱满了。)

2、(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完全熟悉之后)师: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翻译课文)怎么翻译?有哪些方法?(学生说,教师肯定)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一边勾画自己认为重要的需要记住或不会解释的词句。)

3、积累文言字词、句子等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商量着上课,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愉悦地阅读课文并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文言语感,训练学生阅读浅益文言文的能力)

4、拓展挖掘阅读

师: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孔子云:何陋之有?”为什么没有用引号?(引用的内容是间接引用或不是原话仅是原话大意,一般不要用引号)那么原话是什么呢?请大家看大屏幕,阅读这段文字。

大屏幕显示:

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师: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同学们,为什么在别人看来非常简陋的地方,孔子他老人家却认为没有什么简陋呢?(君子居之)那在《陋室铭》这篇文章里哪两句话与孔子的的意思一样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室主人是个君子呢?或者说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陋室主人有君子的风度呢?你们再仔细地默读课文,琢磨琢磨,讨论讨论,看一看作者从哪几方面表现自己有君子之风的?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明确: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有君子之风的。具体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说作者所住陋室环境有什么特点?(幽美)可是事实上

刘禹锡住所究竟如何?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其中有“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

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看一看。(可以说是狭小简陋甚至根本无法安身)明明如此,作者却把自己的住所写得如此幽美,从而可以看出作者在不公正待遇或者说是不幸下怎样的心胸呢?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顾影自怜吗?(豁达乐观坚强不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们都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从作者所交的朋友都是有学问的人,而不是没有学问的人,粗鄙的人,再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其中有“刘禹锡避而不与这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可见作者所交之友更不是那些酒肉朋友、狐朋狗友、声色犬马之徒,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怎样的个性呢?(耿直正派清高孤傲)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什么意思?写的是什么?每天所做之事(日常生活)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没有成堆的公文,作者不是不喜欢音乐(从“可以调素琴”可以看出),只是不喜欢那种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的浮靡生活,不喜欢腐朽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吏气。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其中有“(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相比之下,作者不是君子吗?(正直有良知)

(设计意图:理解“惟吾德馨”的具体含义,即“君子”的形象。解决本文的重点与难点)

五、体验与反思

师:这么个性鲜明的一篇古文,学完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可以从课文内容、阅读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角度畅所欲言)

师:所以本文虽为陋室作铭,实则写作者自己。写了自己作为君子的人格和操守。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陋室铭》是气出来的,但是作者在宣泄自己对不公平、不公正待遇不平愤慨的同时,更向世人昭示了自己的一种正气、一种豪气、一种骨气、一种倔强、一种坚强。尽管这种豪气、骨气、倔强、坚强带有封建文人的一种孤芳自赏式的清高甚至是消极的“穷则独善其身”,但作为现代人,我们阅读古人,认识古人一定要结合他们生活的时代来考虑,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教育着中国古代读书人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他们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饱读四书五经,无非考取功名,以实现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价值。

但当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仕途坎坷时,有的人仍然坚守自己的人格、操守,不与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奴颜婢膝,不为虎作伥,这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刘禹锡面对黑暗、面对不公正待遇所表现出来的“君子之风”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设计意图: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感受作者的高尚品格,学会做人。学会阅读此类文章。)

六、巩固练习(根据课文信息结构背诵)

(设计意图:背诵积累优秀古诗文,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七、作业:自主学习《爱莲说》

案例评析:

多数语文老师往往从作者通过几个方面来描写陋室来学习课文,理解文章。诸如从陋室环境幽美可见陋室不陋、陋室主人日常交往之雅可见陋室不陋、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可见陋室不陋来分析、理解。

我认为这样教学根本没有抓住文章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志向和抱负。所以我在教学此文时,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作者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为什么没有用引号?”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因为是间接引用或者是没有用原话而只用原话大意,一般不用引号。那么原话是什么呢?原来作者省略了前半句:君子居之。我趁机发问: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德馨”,就是君子呢?从而找出前述那几句,再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来分析理解,

学生就恍然大悟,理解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怀了。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

陋室铭 鄢陵县大马镇第三初级中学李段齐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铭”这一文体的特点。 3、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4、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如有一个华丽的别墅,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 1、介绍作者及作品。 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2、解题:了解“铭”的特点: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下面,大家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所押的韵是什么?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韵(学生回答) 听老师朗读课文,并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a、识记生字词。幻灯片 8 b、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感情的投入等。划出朗读的节奏。幻灯片 9 辨音识字:(学生齐读) 德馨(xīn)苔(tái)痕案牍(dú)鸿儒(hónɡ rú)西蜀(shǔ)何陋(lòu)调素琴(tiáo) 读准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翻译整篇课文。(教师点拨指导) 看着幻灯画面:齐读课文。 疏通文意:

公开课教案《陋室铭》讲课教案

《陋室铭》教案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建功立业的理想,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教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诗豪) 同学们熟悉刘禹锡吗? 刘禹锡这个人,我们不熟悉,但他的很多诗歌,同学们应该听过,如这首《秋词》,还记得吗?一起背一下。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刘禹锡,他能在自然的悲秋里唱出春的豪情。所以他的好友白居易评价他为一代诗豪。 (一段经历) (齐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被贬23年由和州返回洛阳时写给白居易的答谢诗) 23年被朝廷“弃置”不用,对于一个有才华的文人来说确实悲凉。刘禹锡21岁就中进士,他怀着济世理想,想一展抱负积极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却因此得罪了当朝权贵,他又不肯向权贵低头的傲骨,所以被一贬再贬。 最后一次是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一篇铭文) 就在这里他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 介绍该铭文传说。他写这篇铭文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就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学习,这也是同学们在前置学习中提得最多的问题。 二、了解“铭”的文体知识。 作为一代诗豪的刘禹锡,这次没有用诗,而选择用“铭”文来表达情感,那么“铭”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呢? (出示定义: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勉或称颂功德的文字。一般要押韵,属于韵文类。)同学们能否根据定义中的关键词,分析一下它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板书:韵、赞、戒(勉励) (刻在器物上,一般字数不会太多,如座右铭——短小;押韵——韵律和谐;用来警戒自勉和称述功德的话一般都是深刻有哲理值得反复回味的——寓意深刻。) 三、朗读,感受铭文音韵 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铭文的音韵 (1)老师用这样的形式排列出文中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体会韵律,观察文章句式上有何特点,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让人感觉摇曳生姿。整齐大声的朗读一遍 (2)铭文属于韵文,一般要押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圈出文中的韵脚,哪些字押韵? 而且这些韵脚都在偶句,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还抑扬有致。 (3)和谐的节奏也会增加韵律的美感,请同学们放慢语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朗读的音韵来划分一下节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班交流 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 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 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完整版)(完整版)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 高崇丽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公开课教案《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一、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而这一

部编版 16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 (1)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1、兴趣导入法2、诵读法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请一位学生用滑稽的语调读一读这篇《考试铭》。 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后,提问:大家知不知道它是根据哪一篇文章改写的吗? (《陋室铭》 ) 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座右铭》,《墓志铭》。 二、一读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关注用韵。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掌握下列词的用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2)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上,爬上 (3)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 (4)孔子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加强反问语气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 【篇一:公开课教案《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 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 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 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 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 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 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 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 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 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 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 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

最新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及说明

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及说明 引导语:《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及说明 简要说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浅易文言文,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在教学《陋室铭》时,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法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试图通过“知人论文”探究法来深入理解文本,从文章的字缝间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谈 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

公开课教案《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读书作文。策知县气的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就强迫刘禹锡一连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的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二、初读课文。 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陋室铭_公开课教(学)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我先给大家读一篇讽刺机关科室工作人员逢迎拍马,庸碌无为的文章,文题是《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笑柄。谈笑无边际,往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气功。无书生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很快升,有人云:“乐在其中” 谁知道这篇极具讽刺意味的《科室铭》是仿拟那篇文章写的?《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因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而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质兼美的佳作《陋室铭》 二、解题并介绍作者 陋室什么意思?什么是铭?(指名读注解后补充)铭文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容含蓄,一般押韵,属于韵文类。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作得室铭。 用以自勉自慰。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指名交流查阅资料。 三、指名学生总结学习古文从哪几方面入手? (1)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2)学会断句(不读破句) (3)疏通文意(从字词句入手)(4)理解文章的思想容 (5)学习文章的创作手法。 四、检查预习 1.你预习时扫清了哪些文字障碍?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室、吾、馨、儒、牍 2.指名学生划分朗读节奏

按音节划分,四字句节奏一般是:(2 /2)谁能举个例子?四字句有没有不是(2 /2)节奏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1/2/1)五字句按音节划分节奏大多是(2/1/2)举例。也有(2/2/1的),举例。 注意:对偶句上下节奏要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举例。 3.现在请同学们通览全文,找出文中所押之韵脚,用三角号标出。指名学生一一说出韵脚。 五、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1.全班齐读,注意读的通顺,不读破句,字音正确,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一个层次。 2.听朗读录音,提醒大家注意听朗读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 3.二步轮读(男上句、女下句)题目、作者及结句齐读。读文时要注意语气、重音、停顿、速度,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二个层次。 4.诵读文言文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要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七、疏通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几遍课文,是否读懂了大意?现在四个人一组,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一人口译,其他三人订正,有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先逐句落实重点词,在指名学生逐句口译。 八、与学生交流下列问题 1.熟悉了文章容之后,谁能谈一谈你对陋室的印象如何? (板书: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简陋呢?文中哪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使陋室生辉的光点正是“惟吾德馨”(板书),作者看重的是德行的美好,而不是生活条件,所以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 3.(陋室如何不陋,如何高雅呢?作者从正面做了具体描绘,最先写了陋室什么?(板书:环境)哪一句写环境?从这一句我们感受到陋室的环境怎样? 交流:别致幽雅,令人赏心悦目,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我先给大家读一篇讽刺机关科室工作人员逢迎拍马,庸碌无为的文章,文题是《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笑柄。谈笑无边际,往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气功。无书生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很快升,有人云:“乐在其中” 谁知道这篇极具讽刺意味的《科室铭》是仿拟那篇文章写的《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因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而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质兼美的佳作《陋室铭》 二、解题并介绍作者 陋室什么意思什么是铭(指名读注解后补充)铭文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押韵,属于韵文类。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作得室铭。 用以自勉自慰。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指名交流查阅资料。 三、指名学生总结学习古文从哪几方面入手? (1)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2)学会断句(不读破句) (3)疏通文意(从字词句入手)(4)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5)学习文章的创作手法。 四、检查预习 1.你预习时扫清了哪些文字障碍?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室、吾、馨、儒、牍 2.指名学生划分朗读节奏 按音节划分,四字句节奏一般是:(2 /2)谁能举个例子四字句有没有不是(2 /2)节奏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1/2/1)五字句按音节划分节奏大多是(2/1/2)举例。也有(2/2/1的),举例。 注意:对偶句上下节奏要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举例。 3.现在请同学们通览全文,找出文中所押之韵脚,用三角号标出。指名学生一一说出韵脚。 五、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1.全班齐读,注意读的通顺,不读破句,字音正确,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一个层次。 2.听朗读录音,提醒大家注意听朗读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 3.二步轮读(男上句、女下句)题目、作者及结句齐读。读文时要注意语气、重音、停顿、速度,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二个层次。 4.诵读文言文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要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谁来给大家范读一下? 七、疏通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几遍课文,是否读懂了大意?现在四个人一组,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一人口译,其他三人订正,有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篇一: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按节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寓的理想追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先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 现在你的眼前有两栋房子:一个是富丽堂皇的大房子,一间是茅草屋。你想要住哪里?(生:大房子) 如果住进豪华别墅的代价是讨好你厌恶的人,甚至违背良心做坏事;而住在茅草屋,你满眼是杨柳青青的美景,与三五知己好友交谈甚 欢呢?你又会如何选择? 恭喜很多同学的选择,正是刘禹锡的做法。(引导看图)瞧!他正 在陋室里自得其乐呢!(师板书课题:陋室铭) 2.介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世称“诗豪”。

(三)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写,其余书上铅笔标注) 2.按节奏,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字句理解、翻译 [提示]名:出名;斯:这;是:表判断;唯:只有 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成语:目不识丁) 劳: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理解主要内容 1.解题:课题“陋室铭”是什么意思?(生:简陋的屋子) 介绍文体“铭”: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 (称颂功德的文字一般可在钟鼎或石碑上,如:逝者墓前会有?墓志铭 我们熟悉的,写在书桌右侧的激励文字是?座右铭) 2.“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自由读文章4-7句,批注:陋室有何特点?) 同桌讨论,并汇报,师板书: 环境清幽 陋室:交友儒雅 生活高雅 [过渡]“陋室不简陋”的原因何在?(文中找出主旨句)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班级:八年级(x)班 教学时间:2012年11月18日 教学用时:1课时 授课人:(H)鸿浩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言语句,翻译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一、学习预热 1、关于“铭” “铭”,原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重要字词积累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斯,这。惟,只。德,品德。馨,香气。 德馨,指品德高尚。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导入:为排解心中苦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向,古人通常作文来勉励自己。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铭文,就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2、作者刘禹锡 河南洛阳人。字梦得,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其诗现存800余首。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世称“刘宾客”,著有《刘宾客集》。 3、背景介绍 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刺史。本文即作于此间。 刘禹锡被贬和州期间,多次被知县百般刁难,半年不到,搬家3次,且房子越住越小。后写下名篇《陋室铭》,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陋室铭》并非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嫉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作者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 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 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1. 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简介刘锡、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 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班交流 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 四. 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 有学生学了刘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传得快,杂志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学生交流谈看法。 五. 学生仿作 看了刚才的学生铭,了解了刘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陋室铭 优秀教案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 4.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5.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6.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7.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的。 【教学方法】 文言文“五读法”:诵读——品读——演读——审读——悟读。 【教学准备】 小黑板、写有物品名称的纸牌8张。 【教学过程】 一、讲述,走近陋室。 给大家讲个有关刘禹锡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

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设计意图:讲述故事,营造情境,唤起学生对陋室了解的渴望,激起学生对《陋室铭》及其刘禹锡的探究欲望。) 二、诵读,初释陋室。 (一)诵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1.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先小声自读,再同桌相互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音、节奏、语调与感情。 3.播放课文朗读带。 4.全班学生齐读全文。 (二)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注意句式特点、铭文特点。 (三)遇到疑难,相互讨论,教师巡视、点拨疑难。 可能有:“馨”,《说文》云:“香之远闻也。”联系上下文可知:山以仙而名,水以龙而灵,则此陋室亦当以吾德而芳名远播。因此“馨”在文中指品德高尚。“白丁”,记得琼瑶小说中有一个刚上学的孩子,嫌自己的名字太难写,想让妈妈给他改名叫“丁一”,因为他的一个同学就叫这个名字。原来古人常用“白”、“丁”等字表示最简单的字,“目不识丁”的意思就是连最简单的字也不认识,当然就不可能是有学问的人了。“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孔子此语见《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何有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说: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只引孔子答话的后半句,而意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认知功能,在情境应用中,发现语言规律,建构并强化文言认知体系。) 三、品读,感受陋室。 (一)品读前六句: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明确:以山水比兴,引出陋室。回答“是什么”。 (二)品读中间八句,思考下列问题: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陋室铭》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浅易文言文,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在教学《陋室铭》时,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法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试图通过“知人论文”探究法来深入理解文本,从文章的字缝间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他产生敬佩,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解读课文时先把中间直接写陋室部分让学生理解,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刘禹锡的经历和他对生活的态度,明白为什么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在这个基础上,回到课文中,感受文章中隐含的那种“豪气”,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谈 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

最新《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3分钟)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讲课稿 一、精彩导入,初识课文。 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官到安徽和州县。和州的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附近垂柳成荫,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就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于是愤然提笔写下这篇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感受刘禹锡的高雅情趣。 二、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找一位同学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大声地把本课的生字词读音快速的记过去,写一遍。好,我们找同学试着读一遍。读的不错,注意“馨”和“牍”的写法。 2、解决了生字词,我们一起大声的诵读文章,要求大家:读准字音,声音清晰洪亮。揣摩句子停顿、语速和语调。好,开始。 3、哪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诵读才华?你来,(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4、这篇文章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对偶句很多,而且多数句子押韵)这样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好,现在,我们全体同学把课文齐读一遍。 四、理解文意。 光读得好还不行,我们还要读得懂。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现在,我们就结合注释翻译文章,在理解的过程中重点把握投影上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如果遇到疑问就把疑问记下了,一会我们共同解决。 1、结合注释理解文章。重点理解投影上的字词句的含义。 2、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有意义,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同学解决。 3、谁来说说这些字词的含义或用法?“之”“劳”的用法。 “何陋之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简陋的呢?如果换成肯定句式怎么说,没有什么简陋的。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投影) 五、体味文章。 1、题目说是陋室,而结尾处又说是没有什么简陋的,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呢?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师:德馨是什么意思?品德美好。这句话前面还有两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 师:和这句话有什么联系? 生:用山水和陋室类比,强调了陋室因自己的德行而美。 师:运用类比的方法先进行铺垫,最后引中心主旨,使主旨更深入人心。 2、山的高度、水的深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仙人居住,真龙潜藏,就像这居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