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2011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2011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2011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2011年《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作用是什么?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内容:

自然观:自然观的历史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系统科学与系统观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观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从实践的观点、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沿着科学哲学的规范方向与实证方向,深入地阐明了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形成、检验与发展等问题。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从实践的观点,从技术与科学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上,深入地阐明了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特别是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的问题。

科学技术与社会:阐明科学技术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阐明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社会建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批判地吸收国内外不同学派与此相关的论述。

研究意义:

1、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2、培育新的可持续发展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4、为政府制定科学技术政策和方针,以及科学技术的管理提供科学基础。

二、如何认识科学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科学的基本含义:

1、科学是指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所获得的、并由科学概念、定律、定理、公式、原理、学说等所构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探索自然规律、创造知识的社会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随着科学的社会化,科学成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特殊部门,具

备一定的社会组成形式。

科学的基本特征:

1、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

2、科学的精确性

3、科学的可检验性

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

5、科学的系统性

6、科学的主体际性。

三、何谓系统,系统的基本特点如何?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特点:

1、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2、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3、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的简单的机械加和。

4、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有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四、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第一,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如“经验定律”型问题,其肯定回答就是经验定律假说。

第二,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例如: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第三,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矛盾。例如:“悖论”,如罗素悖论等。

第四,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例如: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物理学中的粒子说与波动说。

第五,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例如:如果社会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自然就会提出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些则会转化为科学问题。

“选题”就是选定一个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科研选题是否得当在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

选题的基本原则:

1、社会需求原则。选题时还要把握好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需求因素。

2、创新性原则。好的选题应当是在现有背景知识中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真正有新意的科学问题。

3、科学性原则。好的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前的背景知识,一定要有相关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作为依据。不要把“永动机”之类,或“伪问题”作为选择对象。

4、可行性原则。好的选题还要认真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宜选得很宽、很复杂,久攻不克,导致半途而废。

五、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1、科学观察要求实验结果可以用某种标准的方法进行重演;

2、科学观察要求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

3、科学观察要求使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观测仪器;

4、科学观察要求一个科学工作者要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六、生态危机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所谓“生态危机” ,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人口指数增长、自然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三个方面。

七、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二者在科学认识中特定的功能都是整个科学认识中不可缺少、不可完全替代的;

2、归纳和演绎在运用中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单纯依靠归纳或演绎本身,都无法克服各自的先天缺陷。

从认识论根源上看,片面的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都看不到人的认识本来就是在从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往复过程中不断深化的,它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不但归纳和演绎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归纳演绎同其他许多方法也应当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

八、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区别是什么?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它们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相区别的一面。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主要表现如下

1、两者的特点不同。非逻辑思维是一种较少思想束缚、超越思想常规、摆脱成见、构筑新意以达到科学认识上产生突破的思维,带有较大的启发性、灵活性、弹性;逻辑思维重在抽象过程,以理论形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揭示对象本质,具有严密性、自洽性和明确性的特点。

2、两者的作用不同。非逻辑思维是实现创造发明的灵魂,能赋予逻辑思维巨大的生命力;逻辑思维是实现创造发明的基础.特别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更不可缺少逻辑思维的作用。

3、两者所属的层次不同。逻辑思维还属于一般的智能结构,非逻辑思维则集中反映创造力。虽然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无关系,但是有很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亦然。

九、为什么说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答: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但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暴露过程,人民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当客观事物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人们掌握的科学资料不够完备时,只有借助于假说的形式,提出猜测性的假定,才能进一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自然科学就是沿着假说——理论——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向前发展的。

十、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布伦特兰委员会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包括如下两个概念,一是需求概念,特别是全世界穷人的基本需求应赋予压倒性的优先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二是约束概念,强调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

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十一、科学共同体及其基本行为规范或精神气质是什么?

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的抽象存在形式,叫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的基本精神:1、普遍主义;2、公有主义;3、不谋私利精神;4、有条件的怀疑精神。

十二、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是什么?

马太效应用来表征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一个概念。社会心理学上也经常借用这一名词。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中“马太福音”的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68 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借用这句话提出了“马太效应”的术语,借以概括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约。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结果,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马太效应”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十三、什么是洛特卡定律?

早在20年代,美国学者A.J.洛特卡在研究科学生产率的分布时就发现,发表了不同数量论文的科学家人数与论文数量之间有一平方反比规律。即对某一科学领域来说,产出n 篇论文的科学家人数约为发表了一篇论文的科学家人数的l/n2。

论说题:(5题选2道,需要结合自己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加以发挥)

1、结合实际,说明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2、结合科研实际,说明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3、结合实际阐述我们如何来遵循科学的社会规范,根治学术腐败。

4、结合实际谈谈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5、结合专业学习或者社会实际问题,说明如何来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