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GPON技术基础介绍

1.GPON技术基础介绍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

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可逆性的原理。楞次在 1844 年还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分别独立的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焦耳 - 楞次定律)。与楞次一道从事电磁现象研究工作的雅可比在 1834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电机工程得以飞跃的发展是与多里沃 - 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工作分不开的。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工程师是三相系统的创始者,他发明和制造出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先采用了三相输电线。在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麦克斯韦在 1864 年至 1873 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他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888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得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但实际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还应归功于马克尼和波波夫。大约在赫兹实验成功七年之后,他们彼此独立的分别在意大利和俄国进行通信试验,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人类在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电子科学技术就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 1883 年美国发明

一个新技术概念的几个特征

一个新技术概念的几个特征 在这篇著作里,麦克李瑞深入研究了技术是如何衍生出关于建筑空间和时间的新理念。他认定这 样的一种建筑思想需要一种新的创造语言。麦克李瑞讨论了三类主要影响人们对建筑式样观审诉 求的方式:简易和晦涩,夸张和缩减,适于整体或是侵犯整体。他挑战性地使得设计者去探求建 筑者和周遭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如何产生一类专门的知识,而这种知识来源于 对技术装置,过程以及理念的应用。 对于新的技术理念特征的理解往往会引发问题,并让我们看到新的危机。从简单明了(可触及性)向晦涩深奥(使我们不可及)转型的趋势是不是不可避免,又是否可以逆转?我们是否可以回到 应用技术之前的状态?而那些存在介质调和的危机包括:认知和经验的分裂,抽象派的艺术似乎 越发趋于平淡,古老建筑观念的语言法典的一成不变,以及专业和非专业的分化。 新的技术概念将会产生新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可能引发出在建筑空间和时间上新的概念,并且这 些概念将需要一种新的建筑语言去诠释。 序言: 技术的重要性回溯到建筑的目的以及意义的论述上。在过渡时期时,技术的概念已经萌发,不再 仅仅局限于建筑材料和程序,而是在一个新的融合前者的建筑氛围形成过程中,将技术广义定性 为对于人和所在环境(自然和建筑)辩证关系的理解(手段和知识)。 无论是仅仅注重建造的前现代派的建筑师,抑或富于创造的现代派的集大成者,或是后现代派们 断层分裂的理念,都没有产生出有益于建筑和设计的技术概念。一个新的卓于应用的概念需要一 种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新的思考定位。马丁海蒂格在他的“环境性的分析”一文中阐释道,我们 与自然打的富有成效的交道就是最接近我们的那种经营之道,全然不是仅仅感性上的认知,而是 一种对于事件处理并且适得其用的关注,而这种经营之道有着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 这说明这样的一种学问来源于设计和建造,或是说反思和行动中。再进一步,建筑师在与自然富 有成效的交流中,通过对于技术装置手段的调整来感受和体验,而技术手段和装置也总是适于环 境需要的被转化成技术程序。然后,建筑师将这种亲身的感受体验通过反思和实践抽象出来,形 成所谓的技术理论。 如果说疑问是思想的带动者,那么产生新概念的新思路就势必需要新的问题。 这篇文章所提出的几个关于技术的新的问题并没有期待必定得到解答,但是最起码可以得到发人 深省的回应。 我们问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为全面的就是“一种特定的知识或者体验,它从建造者和他们所处 自然的辩证存在中衍生,并且通过技术手段程序和理论的应用而获得,那么它的特征是什么?”

《网络存储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存储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存储技术》 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均开设的 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是高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注重 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 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存储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调试技能, 提高网络存储各部件的组装、设置、日常维护、维修及管理系统安装 等使用技术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构建学生信息化基础核心能力、 为职业能力提供信息化 工具为出发点、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重构教学做一体式的课程, 以情境式案例为载体,逐步推进学生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培养。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存储和虚拟化技术的基 础知识。 通过实际项目及任务,典型案例分析与实战操作为手段,培养学 课程名称: 网络存储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单位: 术专业 信息与软件工程系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网络技 时: 40 学时 分:4 1. 写 人:盛建军 2014年 8 月 审 定 人:尹光辉 课程性质

生进行网络存储与虚拟化实现方案系统分析与实践实施的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工作以及完成综合任务的能力,对职业素质养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4.教学内容组织和编排 通过对企业调研,了解到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职业岗位,结合工作实际,根据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形成8个学习案例和3个综合实训项目,针对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设计选修内容。 《网络存储技术》学习案例及课时分配表

5.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案例中的典型任务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进行知识点的引导,通过学生自己对任务的实施和讨论,教师对任务的评价,强化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案例与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任务 任务一:掌 握理论基 础知识

存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储存技术基础》课程论文

存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刘青 【摘要】文章介绍了存储技术中的几种架构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与区别,ISCSL 的概念工作流程标准的制定情况,ISCSL 与FC 的比较与局限性,介绍了ISCSL-SAN 技术以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ISCSL-SAS 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网络存储;磁盘阵列;光纤通信;SAN;IP-SAN ;ISCSL-SAS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系统已经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数据成为关系到企业生存的主要资源,数据存储以及安全成为信息化进一步的重要基础人们对数据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特别是企业单位的业务运行越来越依赖于所存储的数据信息,而企业单位中关键业务数据量的迅速增长,更加使得存储系统成为企业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门。存储在于终于从过去的隐藏在计算机和传输背后的技术走到了前台。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在线数据存储的快速增长,生物技术科学技术数字影像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数据仓库等导致了对存储容量的极大需求,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技术以及不适合今天的存储要求。在过去,数据存储过多的集中在如何存储数据本身,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备份可管理性可扩展性等,无论是DAS SAN NAS ,这些技术都是基于这样角度考虑的。目前以太网络存储'为中心的存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存储技术设备和技术正趋于融合。不久的将来光纤网络SCSI磁盘阵列NAS文件服务器,SAS 磁盘阵列磁盘库等设备都可以运行在一个统一标准的架构中。网络存储技术沿着几个主要的方向发展:DAS NAS SAN IP-SAN 。 (一)存储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架构 1 .1DSA (直接附加存储)通过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直接到服务器,I/O总线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架构,存储设备由应用服务器独享,这种方式是连接单独的或两台小型集群的服务器。 1.2NAS (网络附加存储)一种文件共享服务,由专用的服务器通过专有文件系统管理存储空间,连接到TCP/IP网络上(通过LAN或WAN),对外通过NFS (网络文件系统)或者CIFS(通用网际文件系统)等协议提供文件级的访问功能。NAS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共享一个文件。NAS 系统采用了信息技术中的流行的嵌入技术,具有高度智能性能稳定功能专一的特点。

[整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没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 第一章第一章数字电子技术概述 1.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各有什么特点?描写脉冲波形有哪些主要参数 2.和模拟电路相比,数字电路有哪些优点? 3.在数字系统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它有何优点? 4.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工作各有何特点? ⒌把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0010110 11010100 0101001 110110.111 101101.101 ⒍将下列数转换为十进制数:1101B 4FBH 110.11B ⒎将下列数转换为二进制数:7.85D 3DF.2BH 256D ⒐将下列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256D 1101.11B 110.11B ⒑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八进刺数: 21 130 27 250 48 1012 95 100.625 ⒒分别用842lBCD码、余3码表示下列各数: (9.04)10 (263.27)10 (1101101)2 (3FF)16 (45.7)8 ⒓列出用BCD码代替二进制的优点 ⒔列出用BcD码代替二进制的主要缺点j ⒕在数字系统的运算电路中使用BCD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⒖格雷码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 ⒗二极管电路及输入电压ui的波形如图1-1所示,试对应画出各输出电压的波形。 图1-1 ⒘半导体三极管的开、关条件是什么?饱和导通和截止时各有什么特点?和半导体二极管比较,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⒙⒙判断图1-2所示各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并计算输出电压u o的值。

图1-2 ⒚N沟造增强型MOS管的开、关条件是什么?导通和截止时各有什么特点?和P沟道增强型MOS管比较,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第二章集成逻辑门电路 ⒈请举出生活中有关“与”、“或”、“非”的逻辑概念.并各举两个例子说明。 ⒉如图2-1所示,是二极管门电路,请分析各电路的逻辑功能.并写出其表达式。

新技术学习总结

2008年度《教育技术培训课程》 学习总结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技术改革将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新技术改革必须在观念方面有根本的变革。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因此本次物理学科培训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对教师进行“洗脑”,使教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贯彻改革精神,不偏离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新技术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予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

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新技术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感受到:新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之所以会有今天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因为——教师因平凡而伟大,因伟大而平凡。也正是这颗平凡人的心铸就了——人民教师的“光荣”是任重而道远的。 敬南镇何家坪学校 教师:吴从刚 2008年12月28日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着《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1785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1826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

紧固件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本知识 1.螺纹: 在零件表面上加工的螺纹称为外螺纹. 在零件内表面上加工的螺纹称为内螺纹. 2.螺纹按用途可以分为:连接螺纹(普通螺纹和管螺纹)和传动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 3.螺纹加工方法: 用车床加工,先用钻头钻孔,再用丝锥加工内螺纹. 4.螺纹的结构要素: 4.1牙型: 通过螺纹轴线断面上的螺纹轮廓形状称为牙型.常见有三角,梯形,矩形,锯形螺纹. 4.2直径: 大径, 中径, 小径. (公称直径一般指大径) 4.3线数: 单线螺纹和多线螺纹之分.(主要是从线的出口来区分.单线导程=螺距. 多线导程=螺距x 线数.) 4.4螺距: 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称为螺距 4.5导程: 同一螺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的轴向距离称为导程. 4.6旋向: 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顺时针旋入的螺纺是右旋,逆时钟旋入的螺纹是左旋螺纹.(工程常用右旋螺纹) 5.螺纹标识 5.1普通螺纹: 特征代号公称直径x 螺距,旋向M30 X2 5.2锯齿螺纹: 特征代号公称直径: B40x7-7e 5.3梯形螺纹: 特征代号公称直径: Tr40 x 14 (P7) LH-8e-L 5.4管螺纹:特征代号,尺寸代号,旋向(Rc1) 6.螺纹种类: 开槽圆柱头螺钉,圆柱头内六角螺钉,沉头十字槽螺钉,开槽紧定螺钉, 六角头螺栓,双头螺柱, 六角螺母,六角开槽螺母,平垫圈, 弹簧垫圈. 7.螺丝是总称,螺栓要配合螺母使用,螺钉不用. 螺柱有双头螺柱,没有螺帽. 8.紧定螺钉:又称支头螺丝,定位螺丝.用途:专供固定机件相对位置用的一种螺钉使用时,把紧定螺钉旋入待固定的机件的螺孔中,以螺钉的 未端紧压在另一机件的表面上,即使前一机件固定在后一机件上 9.粗牙和细牙的区别:螺距大小不同,粗牙螺距大,细牙小; 1、细牙的螺旋升角更小,更利于螺纹的自锁,所以细牙一般用在需要防 松动的地方。2、细牙螺纹螺距小,在相同的螺纹长度上,旋入的牙数更多,即可以起到降低流体泄露的作用,因此用在需要密封的场合。3、粗牙螺纹相同长度牙数少,每一牙的截面尺寸更大,受力好,更适合于承受较大的拉力及冲击力。4、细牙螺纹也应为螺距小的优点可以起到微调的作用。 10.所谓粗牙螺纹,就是标准螺纹,在螺纹的国家标准中可以查到,一般我们外面可以买到的螺钉螺栓都是粗牙螺纹,与细牙螺纹相比, 粗牙螺纹具有强度高,互换性好的特点被广泛使用,应作为最优选择。细牙螺纹是相对粗牙螺纹来说的,也是有标准可查的,具体可以查阅机械设计手册。设计时尽量选用标准规格,细牙螺纹具有占空间尺寸小,自锁性好,大多用于受力不大,可以精确调整的地方. 11.粗牙和细牙的区别:螺距大小不同,粗牙螺距大,细牙小; 1、细牙的螺旋升角更小,更利于螺纹的自锁,所以细牙一般用在需要防松动 的地方。2、细牙螺纹螺距小,在相同的螺纹长度上,旋入的牙数更多,即可以起到降低流体泄露的作用,因此用在需要密封的场合。 3、粗牙螺纹相同长度牙数少,每一牙的截面尺寸更大,受力好,更适合于承受较大的拉力及冲击力。 4、细牙螺纹也应为螺距小的 优点可以起到微调的作用。 12.齿轮: 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杆蜗轮 13.键: 用于轴和轴上零件之间的轴向联结,以传递扭矩和运动.分为普通平键,半圆键,钩头楔键. 14.销: 用来固定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起定位作用.常用的圆柱梢和圆锥梢(45#) 15.弹簧:用于缓冲,减振,夹紧,测力以储存能量.(按用途可以分为压缩,拉伸,扭力弹簧) 16.滚动轴承: 根据承受载荷方向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16.1向心轴承: 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16.2推力轴承: 主要承受轴向载荷 16.3向心推力轴承: 同时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 第二章产品分类 一.螺纹分类: 1.普通螺纹: 米制规格紧固件用螺纹. M24X1.5-LH 公称直径为24mm,螺距1.5mm, 细牙左旋. 2.惠氏螺纹: 英制规格紧固件用螺纹. 3/8”-16BSW 公称直径为3/8”,每英寸16牙的粗牙惠氏螺纹 3.统一螺纹: 美制规格紧固件用螺纹. 1/2”-13UNC 公称直径为1/2”,每英寸13牙的粗牙统一螺纹. 二.材料与性能等级:

新技术应用知识交流

茂业时代广场新技术应用综合报告 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5月

一、工程概况 淄博临淄茂业时代广场工程由淄博茂业商厦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淄博华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园路69号。建筑总建筑面积:107484.78㎡,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两层,层高3.8m、地上十层,层高5.4m,总建筑高度为57.8m。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剪力墙为一级。总建筑高度为57.8m。地下部分主要设有停车场和设备用房,一层到八层为超市、商场、品牌店、餐饮等,九层十层为电影院。是一座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2013年11月1日开工,2014年9月30日施工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 茂业时代广场实景图 二、示范工程组织领导及落实措施确保新技术顺利实施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在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的要求,在收到图纸后,我公司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对图纸进行了审查和比对,采用BIM应用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对各个专业

进行碰撞检查,从而全面了解了本工程的相关信息及特点,对工程中涉及主要施工方法和关键性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邀请针对专业性强的施工队伍进行了实地考察。 为了保证新技术在该工程施工中得以顺利实施,我公司主要采取如下保证措施: 1、加强学习和宣传,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思想保证 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学习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了解和掌握十项新技术的内容,深刻认识到学习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目的和意义,明确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不仅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提出的战略决策,更是企业实现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结合公司以往示范工程的经验与成果,从思想上改变全体职工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科技兴业的思想,从而形成全员参与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局面。 2、强化组织领导,为新技术推广提供组织保证 为确保新技术应用的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以集团公司技术部为首的示范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定,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的审核批准,人、财、物主要计划的统筹安排等。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实施小组。负责各项技术措施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并将实施中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在工程施工阶段定期召开新技术应用会议,针对新技术应用的情况进行讨论,解决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施工难题。工程竣工后,我们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总结新技术应用成果并进行效益分析。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子技术恭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乂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本课程是高等教育工科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而且随着电子技术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成为非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清华大学的电子技术基础课已开设了40余年,目前巳形成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导论、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等而门课的系列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初步建立“系统观念、工程观念、科技进步观念和创新观念”,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该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EDA教学相互交又融合的结构。课堂教学强调基础性,精讲多练,启发引导,留有余地,归纳总结;实骑教学突出工程性和实践性,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系统实验三个台阶,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网络教学开展讨论,自主学习,交流互动,举一反三,活跃气氛;EDA教学贯穿整个课程,由浅入深,不断增强题目的复杂性、设计性、综合性,提倡答案的多样性;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为有机的整体。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大纲如下: 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绪论 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 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2.半导体器件 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 半导体二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 3.基本放大电路 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共射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复合管及组合放大电路 4.多级放大电路 耦合方式

《存储技术基础》课程论文

长沙理工大学 《存储技术基础》课程论文 备份技术应用现状调查 张逸凡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班学号2012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课程成绩完成日期 2015年6月5日

备份技术应用现状调查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备份,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备份技术又分为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其中系统备份主要用于系统出现故障后的后备支援,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数据备份技术,首先介绍数据备份的发展历程,然后论述数据备份的发展现状以及备份所用到的技术。最后提出了数据备份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备份技术;数据备份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存储信息量的增长数据存储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日益成为引人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数据备份占有重要地位它已经成为计算机存储领域里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让用户始料未及的是信息的及时可用性导致数据或文件不能被删除大型的电子商务和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驱使数据存储的增长对更大的数据库更大的文件系统更长的文件名以及更长的路径名的需要也在成比例地增长着为保护不断增长的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数据备份技术作为数据保护的重要方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数据备份的发展历程 数据备份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备份的发展贯穿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它是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并且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机网络出现以前的单机备份。在此阶段是“单机处理,软盘交

流”的个人行为想起来时才去备份,是典型的拍脑袋的举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没有得到重视;其备份的形式通常就是对要备份的文件复制到硬盘的另一个位置或者软盘上,数据得不到安全有效的保护。 第二个阶段是局域网环境的备份。由于网络的出现,数据共享在这个阶段显得日益重要,数据备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成为了系统管理员或应用操作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备份的数据是网络中整个企业的数据,介质以磁带为主,不再是以前磁盘对磁盘的备份,但依然是系统管理员的手工作业,通常是通过备份工具或是备份命令,脚本进行人机交互执行,效率不高,逐渐成为系统管理员工作领域中繁重的负担,还没有出现商业化备份软件,研究性备份系统开始诞生。 最后一个阶段是基于的应用环境下的备份。这期间的典型表现是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依赖于In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网络应用更加复杂化,计算模式由C/S、B/S 到P2P复杂多变,数据种类增加,异种数据库,多种文件系统和操作平台呈现在异构的企业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量剧增,存储空间增大,数据存储位置变得分散;出现NAS和SAN存储机制,备份技术在结构上也得到了长久的发展,基本工作机制也逐步得到更新。 3 数据备份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3.1数据备份的概念 数据备份虽然出现了相当长的时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给数据备份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在此简单列举有代表性的定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备份概念进行了描述,。有助于对数据备份的一些基本特征有一定的理解。 在单机备份时期,数据备份就是指数据的复制,进行数据拷贝,另外多存放一份副本。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据备份的内涵变得更得丰富起来。Lyons 和Alan 在1996年给出的定义为:数据备份就是仅仅对数据所作的副本存储,以便公司员工能够去灾难发生地点用曾经备份过的数据还原文件和应用软件能够如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继续企业活动;ORACLE公司给出的定义为:备份就是数据的一份复制,这份复制可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是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半导体器件、放大和振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晶闸管电路、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电路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二、课程简述 1.课程目标: (1)熟练掌握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常用器件的工作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进行简单的检测和选用。 (2)熟练掌握放大和振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电路的典型形式、分析方法及其基本应用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晶闸管的工作特性、主要参数及其应用,了解晶闸管电路的基础知识。 (4)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实验技能,在并行课程电子基本操作技能实训中开展相应课题的技能训练。 (5)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器件、新技术,初步具有查阅半导体器件有关资料的能力。 2.教学方法: (1)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先导课是数学和电工基础。在教学中着重定性分析弱化过于复杂的数学分析、重应用弱化过于复杂的物理、化学本源的剖析。教学中注重直观教学、启发诱导和兴趣培养,倡导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展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地融入实物展示、实体示范、动手操作等内容。 (2)注意与同步开设的实训课程的有机联系,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实验与基本操作技能实训隔为一体,运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课题设计等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3)根据机电一体化的专业需要,此教学大纲对教材中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突出重点、体现专业特点、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教师在教学中需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加工,尤其是要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的元器件和新的生产设备。 三、时间分配

紧固件基础入门介绍

緊固件簡介 本簡介將提供一些工業的基本術語, 在學習這些術語之前, 必須選擇一些適當的觀念. 在緊固件業界, 一個成功的業務員是銷售緊固而不是緊固件本身. 緊固件定義: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件彼此互相固定的一種機械裝置. 換句話說, 緊固件是一種五金件, 對用戶來說他們本身沒有任何價值, 但是合適的運用, 他們就可以滿足客戶的需要了. 這就是緊固, 緊固是一個系統, 緊固件只是這個系統中的五金件而已, 一個業務員必須學會依據用途, 緊固件功能和緊固系統來思考, 這也就是說, 當一個用戶想要緊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件時, 業務員必須理解這種用途, 並且能夠建議一種合適的緊固件, 用戶關心的是緊固, 而不僅是緊固件. 接下來, 我們來學習緊固件的一些組成, 要想學好這些組成, 就必須遵照應用功能的觀念, 永遠記得, 除非理解了他的用途, 否則你永遠也無法找到他想要的緊固件. 每一個緊固件都有幾部分組成, 以不同的順序組合就可以實現一定的功能. 1. 尾Point 2. 螺紋Thread 3. 頭部Head 4. 驅動系統Driver Systems 5. 其餘部分 每一組成部分都有數種形式, 可以按構造和功能性來劃分. 學習的時候請致力於特定的用途, 這樣你就能更好的理解緊固, 永遠記得, 用戶要買的是緊固而不是緊固件本身. 大多數應用場合, 尾部是緊固件實現功能的第一部分, 它首先接觸到工作面. 在應用上緊固件開始工作是從尾部開始, 這就是緊固件尾部的作用. 尾部啟動緊固件可以有以下幾個作用: 1.啟動螺紋. 2.對中或定位. 3.穿透. 4.鑽孔. 所有的尾部都有啟動螺紋的作用, 許多尾部還另有上面所列作用中的一項. 有一些尾部只是啟動螺紋, 如下所列. 1.鍛尾或墩尾( Die Point or Header Point ) : 打製尾部比較經濟的方法是在鍛粗時同時打尾, 這樣會產生一 個倒角, 頂部直徑將小於齒根直徑. 尾部變形量大約比最大的小徑小10%左右, 角度大約40~50度, 或55~65度, 這樣在螺紋孔或螺母中至少就很容易啟動緊固件. 2.滾尾( Rolled Point ) : 長螺樁或長螺栓, 在製尾時有效的辦法是頂部倒角類似於鍛尾, 最後一個半螺紋 被輾牙機輕微輾製成凹形, 此種方式較易在鑽孔, 螺紋孔或螺母中導入緊固件. 3.推拔尾( Tapered Point ) : 幾乎所有的自攻螺絲都是這種尾部( 薄板螺紋, 切削螺紋, 成型螺紋)這種推 拔尾用在於鑽孔且孔無螺紋, 緊固件必須自己攻出配合螺紋. 且有一些尾部除了啟動螺紋外還可以用來輔助對中或定位. 4.狗尾( Dog Point ) : 尾部截面直徑略小於螺紋小徑, 通常尾部延伸長度大約是螺紋公稱徑的三分之二.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onic Technology) 适用于(电类)各专业 参考学时:120学时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通过各教学环节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一)器件方面: 1.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2.了解线性和数字集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二)电路方面: 1.掌握共射与共集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基本运算放大器、基本逻辑门和触发器等的基本性能、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负反馈的基本类型及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3.熟悉功率放大器、振荡器、稳压器、寄存器、计数器及由运算器组成的某些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 4.熟悉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5.熟悉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逻辑电路; 6.熟悉A/D、D/A转换的原理。 (三)分析方法方面: 1.掌握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和图解分析法; 2.能对放大、脉冲电路进行近似计算; 3.熟悉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关系、基本定律和卡诺图;

4.掌握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四)基本技能方面: 1.熟悉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基本的电子器件及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检测故障的能力; 3.进一步提高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4.具有查阅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手册的能力; 5.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电子电路原理图的一般规律。 三、课程内容 绪论 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以及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 模拟电子技术 1.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 (1)半导体物理基础 本征半导体:半导体的导电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空穴导电的特点。 杂质半导体: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半导体中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的概念。 (2)PN结:PN结的形成,势垒的建立,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和扩散运动。PN 结的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曲线与主要参数。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使用注意事项。 (3)半导体三极管:原理结构,电流分配和放大作用,共射极连接方式。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三极管的主要参数,使用注意事项。 (4)效应管: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特点及使用注意点。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管。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特点及使用注意点。 * N沟道耗尽型MOS管及P沟道MOS管。 2.基本放大电路 (1)放大电路的用途、分类、主要技术指标。 (2)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的基本原理,各元件的作用. (3)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 静态情况:直流负载线、静态工作点的确定。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整理笔记)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 1.1 数字电路概述 1.1.1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 电子电路根据其处理的信号不同可以分为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 1.模拟信号和模拟电路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和数值上都是练习变化的信号。 模拟电路: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 2.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 数字信号:在时间上和数值上都是离散(变化不连续)的信号。 数字电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子电路。 3.数字电路的特点 ①数字电路内部的晶体管(包括单、双极型)主要工作在饱和导通或截止状态;模拟电路内部的晶体管主要工作在放大状态。 ②数字电路的信号只有两种状态:高电平和低电平,分别对应于(或代表)二进制数中的1和0,表示信号的有或无,便于数据处理。 ③数字电路结构相对简单,功耗较低,便于集成。 ④数字电路抗干扰能力强。其原因是利用脉冲信号的有无传递1和0的数字信息,高低电平间容差较大,幅度较小的干扰不足以改变信号的有无状态。 ⑤数字电路不仅能完成数值运算,而且还能进行逻辑运算和比较判断,从而在计算机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4.数字电路的分类 ①按电路的组成结构可分为分列元件电路和集成电路。 ②按数字电路集成度可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③按集成电路内部器件可分为双极型和单级型。 ④按电路的逻辑功能可分为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 1.1.2脉冲波形参数 数字电路信号中,研究的对象是一些不连续的突变的电信号,作用时间很短,所以也称为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波形形状很多,主要有方波、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等。 ①脉冲幅度Um。脉冲电压变化的最大值,即脉冲波从波底至波顶之间的电压。 ②上升时间t r。脉冲波前沿从0.1Um上升到0.9Um所需的时间。 ③下降时间t f。脉冲波后沿从0.9Um下降到0.1Um所需的时间。 ④脉冲宽度t w。脉冲波从上升沿的0.5Um至下降沿0.5Um所需的时间。 ⑤脉冲周期T。在周期性脉冲信号中,任意两个相邻脉冲上升沿(或下降沿)之间的时间 间隔。 ⑥重复频率f(单位:Hz)。每秒脉冲信号出现的次数,即脉冲周期的倒数:f=1/T。 ⑦占空比q。脉冲宽度与脉冲周期的比值,q=t w/T。 1.2.1数制与编码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doc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1.知识目标: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的特性和常见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养成规范操作习惯。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德育目标:本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的初、中级水平人才。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明显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1.器件方面:使学生掌握常见半导体器件的外特性。熟悉常见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 2.单元电路方面:使学生熟悉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稳压电路,放大电路,

振荡电路以及组合、时序逻辑电路的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一般应用。 3.综合应用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较复杂的电子线路的能力。 4.实验技能方面:今调试单元电路及测试电路的主要参数。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能识别与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 (2)掌握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并会分析具体的电子电路; (3)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及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来检测电子电路;(4)能阅读与理解整流电路及典型稳压电源的原理图; (5)能阅读与理解典型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 (6)能了解集成电路基本常识;重点理解集成电路在工业中的应用; (7)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进行数字电路的测量与调试; (8)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和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9)初步具有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 (10)初步具备测试常用电路性能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新技术学习总结范文_0

新技术学习总结范文 在一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回首想想,自己这一年来的收获的确不小。很庆幸自己进了这个系认识了很多同学,学到了很多东西。只是自己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尚未跟上其他同学。也许我这些收获进步比起其他的同学是小巫见大巫,但这毕竟是我的收获与进步。 首先,自己从一个几乎完全不懂电脑甚至害怕电脑的小 "文盲"变成了非"文盲",也找到了一些学习技术的方法(可能只是针对我自己个人有用吧)。 其次,拓宽了知识面,接触到了很多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新思想,让自己接受了思想洗礼,发生了好几场 "大脑风暴"。只是还有好多知识还未理解接受,需要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慢慢完善提高。头脑中某些观念也在慢慢转变中。 最后,很多能力得到了提高,比如,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学习能力等。 也许还有一些进步我自己没有意识到吧,记得柏拉图曾经说过:"我们知道许多外部世界的知识,但我们却很难认识自己。"等我寒假回家与其他同学一对比可能就知道了吧。 在ICT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学到的技术基本上都只是粗略知道它大概可以用来做什么,好多软件都还不会用。需要用时

能用的起来的可能只有FrontPage,Dream weaver, Photoshop 都大概会一点吧。 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东西比别人教你的在头脑里的印象要深得多。我总结了一句话为"在摸索中提高,在摸索中成长"。 因为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的技术基础、技术学习能力不尽相同,而且又没有真正的高手,没办法讲大课,几乎都是大家自己自学的。我原本在国庆期间没有回家,呆在学校里,听宗师姐介绍过Flash,所以在组建小组的前对Flash已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因为感兴趣才加入这个小组的。在组建小组前我已经向图书馆借了一本Flash的书,之后我又去借了一本关于Flash理论性强点的书(原先那本全部是实例),因此在初期我基本上是看书做实例的,可是有的时候做过之后不久没练又会忘了,学着学着反而越学越没信心了。后来我改变方针就是做之前看一下书,之后凭印象做,忘了也尽量不看书自己摸索试试,实在做不出来了才看书,这效果显然比先前好多了。 我觉得其实学习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技术知识它们之间都是相通的,很多理论知识上的学习方法在技术学习上只要你稍加变通也是适用的。比如要理解的记忆知识(这在技术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及时检查学习效果,要及时反馈,当然学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这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的。不过技术的学习还有其特别要注意的,那就是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