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写作教程教案·尉天骄主编·第一章绪论

基础写作教程教案·尉天骄主编·第一章绪论

基础写作教程教案·尉天骄主编·第一章绪论
基础写作教程教案·尉天骄主编·第一章绪论

基础写作教程

教案

第一课

授课课题:介绍、绪论(第一章)

授课时间:第1周授课班级:外语、体育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

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了解“写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构建写作知识框架,了解学习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写作有正确认识,愿意尝试写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教时安排: 2课时

参考资料:备注

教学过程:

新师生互相了解

1.老师自我介绍

2.学生自我介绍

3.整体告知

讲授计划:(附后)

考核办法:(分数比例20%、80% 或自主考核日常分数占更大比例)

授课方式:课本讲解、写作练习、篇章分析、投稿模拟

尝试使用电脑和手机端写作软件、语音输入软件、新媒体运营

4.推选课程助教(推选1-2名课程学生助教、分组教学小组划分)

内容教学

一、引言

人提升自我、创造价值的有效方法,同一份时间使用多次。稍后会给大家介绍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写作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写作人才;

2.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写作能力,文武双全;

3.

考试和获取工作的需要; 4.写作可以作为自由职业谋生的手段;

了解本书:

《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主编:尉天骄

2017年9月第三次修订 2019年印次约40万字

总序解读:(从中感受写作的“套路”)

1.很重要:开设的社会需求、教材整体目标要求;

2.很感谢:感谢出版方(金主)、感谢写作者(抬价、鼓气)

3.很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有什么缺漏

4.很特色:守正出新、狠抓实践、配套系统

5.很谦虚:再次感谢、谦虚接受

二、写作的内涵

1.什么是写作?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的精神创造活动。以书面语言(文字符号)为主要媒介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创造文字作品的精神劳动。

广义写作——关于普通文章的基础写作

狭义写作——作家的创作

2.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用什么来写作?

用“工具”

工具一:器具

刻刀、龟甲、兽骨、笔、墨、纸、砚、手、嘴(转文字)、电脑、写字笔……

工具二:手段(媒介、介质)

主要是书面语言(不是的不称为为写作)

写作的工具不断发展,可以提高写作的效率,但工具对写作不具有决定意义,决定性的是主体(人)思维和表达能力。

3.写作和“说”的关系(两者都是表达的方式)

思考:写和说是否相同,或者是否同步?

(1)两者概念不同,一方面好并不一定另一方面也好

(2)两者使用的媒介不同,表现出的效果也不同(一个是口头话语,一个是书面语言)

“口头写作”、“作文如说话”的渊源: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代表的“文学革命派”提倡说写结合。

合理之处:倡导反映社会人生,改造国民精神;语言上完全废除文言和僵化的,

传统的文体,用白话写作。

局限之处:批判过激,过分依赖说话,忽视了两者的区别,在思路的体现上两者

并不是同等的(思想、谈话、演说、作文逐层深化条理)所以,提高写作水平要在写作本身上下功夫

4.写作和“思”的关系

思维是表达的基础,同样思维也是写作的基础。

想得好也未必写的好,不能忽视写作本身的技巧和能力。

在实际写作中两者互相推动影响。

5.如果要准备写作,需要从什么环节开始?(写作的完整过程)

前写作、显写作、后写作

三、写作活动的特点

1.人文性

对个人:精神文化行为,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表达观点、喜怒、爱憎

对他人:写出来希望交流(与他人交流、与另一个自己交流)

2.综合性

学科交叉、过程影响因素多、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成果是综合体验

3.个体性

完整的环节由个体完成、成果有自己的特性、

4.创造性(比个性更进一步)

文体过程结果的创新、对人(写作主体)发展的创新、不同层次

5.实践性

实践产生产品、通过实践提高、理论在实践中内化

四、高科技时代的写作

1.写作是传统应试、取官的手段,在高科技时代是否还有存在价值?

随着技术发展受到了冲击,但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广义:对社会;狭义:对主体)。

价值一:文化——超越个体局限,实现生命延续,精神流传

跨越空间局限、书面文字仍然是交流的常用方式、

跨越时间界限、文化的社会积累和传承

价值二:教育——有效增强记忆,促进思维深化,促成人的精神成长。

增强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检验思维(能写作出来的思维才是成熟的思

维)、促进思维深化(写作过程中促生新的想法)、

要怎么做:(1)多写才是硬道理;(2)碰到灵感就写下来;(3)边读边写暨朱光潜的

“骑两头马”,读为基础、想为主导、落实到写;

2.写作在高科技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高科技时代的写作新浪潮

“电脑写作”——写作者使用电脑进行写作(只是改变了写作的工具和方式)

“网络写作”——凡是经由网上发表的作品均可以叫做网络写作。凡是以文章方

式参与的网络活动都属于。(主体自由性更大、材料来源广泛、

作品发表快捷、互动传播性强)

(2)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积极影响

观念上的影响:

增强对于汉语运用的信心

(汉语不是淘汰的劣等文字)

有助于开放、交流的写作

(电脑和网络使传播、交流更便捷更具复制性,甚至即刻就

可实现,而传播范围广泛又有助于提升文本的影响)行为上的便利:

多:材料多(存储、采集信息很便捷)

快:速度快(修改便捷迅速,即改即得,节省誊抄时间)

好:效果好(可以直接进行编辑排版、交流发表,)

省:资源省(减轻劳动量,一次劳动重复使用)

习惯上的影响:

纠正读音、注意诵读效果、爱用词组成语

(3)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消极影响

沉湎网络,忽略读书阅世:

网络≠现实,

有限的时间沉迷于网络而疏远他人和社会,变的狭隘虚无

网络上的内容在真实性、雷同性上的缺陷,质量良莠不齐“文字制作”消解写作的个性:

写作不是源于内心的思考和表达的欲求,而是进行拼装组合

通过写作软件、网络拼凑虽然形式正确,但缺乏文气脉络

技术的便捷导致修改的缺失:

写完≠写好

清稿的状态给人任务完成的错觉,忽视对于文章本身的精细化打磨

写作便捷的高速度,高效码字而忽视写作的创造性

抄袭滋生冲击写作规范和道德:

复制粘贴家具了模仿、抄袭等不良风气。不仅违背写作规范,更违

背社会良知和学术道德。

(4)应该怎么做?

科技是双刃剑,要正确认识。

积极运用正面有利因素,帮助写作;

对消极影响要警醒,不认可、不参与,坚守道德和人文

作业布置:

阅读P29《多写是个硬道理》(节选),完成思考题1、2

阅读P31《网络写作的23条戒律》

教学后记: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 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第一节:写作的定义: 文章的分类:文学类、杂交类、实用类、 写作的含义: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 首先,对写作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其次,应该确立作者的主体地位。 最后,还必须看到写作是以书面语为中介符号表情达意的。 第二节,写作的系统: 一、写作的主体; 写作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两个阶段。 写作主体十分丰富,包括作者的思想、品质、修养、等基本的人格精神。也包括写作个体的心理特征、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先天与后天素质、同时还包括写作主体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主观意识和实际能力。 二、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即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题材,回答写什么的问题。 “只有人化了的自然,才能与人发生审美的关系,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在它上面显现出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应从主体对象来说,美不美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但从客体方面来说,美不美在于对象是不是人化,是不是与人发生了关系。”作为写作对象的客体,生活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的: (一)、生活的客观形态,(人事物景) (二)、生活的主观形态,(这是对象化了的作者自身,它是以人的心灵世界为主要的在写作对象,写人的思想和感情。) (三)、生活的文化形态,(精神产品) 三、写作载体;(超越了文章的范畴,但仍以文章为主要的存在方式。) 四、写作的受体;(为谁写) 五、写作系统的组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 第三节:写作的特性; 社会性:(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效益的社会性) 个体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心智劳动,文章是作者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综合性: 实践性:(写作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 第四节:写作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与写作目的相联系的直接功能) 二、记载功能:(实际上超越时间的传播功能) 三、实用功能:(在传播、记载的功能里,都包含着写作的实用性目的和管理性功能,“解决好实际问题”是实用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四、宣泄功能:(宣泄感情) 五、审美功能:(写作活动其实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审美过程。) 第五节:学习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写作的要求: 1、要有明确目的性 2、要培养学习写作的兴趣 3、要有刻苦训练思想准备 4、要掌握现代写作技术 二、学习写作的方法 1、外功修炼与内功修炼相结合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3、系统学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第一节:作者的智力: 一、观察力;观察力是从事研究和写作活动最基本的智力。 1、外部分析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分析器:(内脏器官的感觉,) 3、立体分析器:(第六感觉:肌肉感觉、键觉、骨节感觉、平衡感觉等) 怎样观察? 1、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 2、宏观观察(整体感知)与微观观察(细部进行)

基础写作课程标准

基础写作课程标准 课程:基础写作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文)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学时:56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基础写作》是我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骨干课程。通过系统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和进行写作实际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评论、鉴赏文章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各种文体的写作以及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常见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影视等文学性文体的特点及基本写法;能够运用写作理论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比较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风端正并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理解写作的基本能力 2、熟悉写作的基本流程 3、引导学生探索各类文体的文体格式,规范写作意识 三、课程理念设计与思路:

了解《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和规范各文体的特点。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各类应用文体的文体格式、写作方法和写作规律,明白“为何写”、“写什么”、“怎样写”。通过课堂讲授,以师生互动为主,多用启发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丰富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牢固掌握关于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熟练运用写作理论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比较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风端正并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要求: 1、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本体意识,让学生明确是“我要写作”而不是“要我写作”,提醒学生及时把握某些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 3、要重视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要求学生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积累语言材料,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扩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

国家开放大学答案基础写作课程形考任务1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 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 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 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 和数字形态的等等。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 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它体现作者的写作 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 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 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 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 的支柱。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 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在文学 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 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 的唯一途径。 三、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 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 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文章最后 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 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在同类材料中 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材料要最有启迪效果。所选的材料,,不只是被动 地或简单的完成或印证或体现作者思想表达的任务,而且能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 总学时数 92 周学时数第1学期2,第2学期4 开课学期 1、2 学分 6 先修课程 基本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1. 《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讲授时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2.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强调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4.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奖励。 5.对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每学期作文评改课不得少于6次,其中包括学生互评与自评。 三、课程各章建议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建议学时

中职《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课型 新授课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思考目标) 1. 理解概念: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2. 明确学前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 内容分析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难点 关键:明确本学科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课程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提出本课学习的相关要求、学习的方法及考试的形式) 二、 讲授新课 (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 案例 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 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 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第一位家长的做法符合孩子成长规律; 第二位家长过 度保护;) 案例2: 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 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 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 蔬菜并进行管理, 问题研讨: 【归纳总 结】 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 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 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 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有专职的教师,他们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 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受教育者在 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力和身体方面向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什么是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学好 本学科的方法; 做好观察记录。 案例1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 案 例2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 教育无处不在(保护、激励、慈爱)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达方式的是 ( )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修辞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写作活动的特点的是 ( ) A 、人文性 B 、计划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3、文章体式的特点不包括 ( ) A 、规范性 B 、流变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4、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不包括 ( ) A 、年龄与阅历 B 、情感与情绪 C 、责任与道义 D 、素质与人格 5、写作活动中的“三环活动”不包括 ( ) A 、前写作 B 、写作 C 、后写作 D 、反思 1、散文的类型包括 ( ) A 、叙事散文 B 言情散文 C 、明理散文 D 、描写散文 2、散文的特征包括 ( ) A 、自我的定真性 B 、取材的真实性 C 、对象的广泛性 D 、表达的自由性 3、评论文可分为 ( ) A 社会评论 B 文艺评论 C 学术评论 D 思想评论 4、表达方式包括 ( )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议论 5写作活动的特点有 ( ) A 人文性 B 综合性 C 个体性 D 创造性 1.受体的心理特征包括:求知受益心理、 、 ____________ 、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请选择,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5分)

___________。 2.文章修辞大致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观察的类别有:实用观察、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4.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5.学术短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立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修辞 3. 语体 1.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9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绪言 第一节第一节基础写作课的性质、任务 一、基础写作课的性质 二、基础写作课的任务 第二节第二节写作者的基本修养 一、加强思想修养 二、积累生活经验 三、扩展知识 四、学习语言 五、磨练写作技巧 第一章第一章作文过程 第一节写前的准备 一、感知和发现 二、确定写作目的 三、选取材料 四、形成构想 五、编写提纲 第二节起草 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 三、注意文脉的贯通 四、初稿一气呵成 第三节第三节修改定稿 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二、改好表现形式 三、用原稿纸誓清 第二章第二章确定写作目的 第一节写作必先确定目的 一、写作是有目的的言语行为 二、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 三、确定写作目的的两个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确定主题 一、主题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确定主题的要求 三、主题的限定

第三节第三节明确读者 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二、明确读者的要求

第三节 第三节 材料的使用 第四节 第四节 选择材料的要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材料的安排 材料安排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第四节 发想 一、 发想的一般过程 二、 创意的整合 第三章第三章 材料的获取和使用 第一节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材料 素材、题材 资料 第二节第二节 材料的获取和积累 一、材料的出处 材料的获取 材料的积累 一、 材料的解释和结论 二、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是主题形成的基础 三、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一、 材料要确实 二、 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主题 三、 材料要有魅力 四、 选材还要考虑文体和篇幅 一、 列举 二、 自然的顺序 三、 对应联系的顺序 四、 叙议结合的顺序 五、 阐述的顺序 六、 论述的基本顺序 七、 容易了解的顺序 八、 增强印象的顺序 九、 习惯的顺序 十、以上各种类型的交织运用 第二节第二节 编写提纲 一、 编写提纲的意义 二、 编写提纲的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构段 第一节段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 段

项目管理教案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次授课内容:绪论 授课时数:2 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⒈项目管理发展的历史。 ⒉项目管理的现状。 ⒊项目管理的展望。 ○重点、难点: 重点: 项目管理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对未来展望。 难点: 项目管理未来的展望。 ○主要外语词汇: Project Management ("PM");Project Board;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IMS;PMDS;PMES. ○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示教等): 以理论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讨论。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⒈邱菀华,沈建明,杨爱华等主编,现代项目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⒉吴之明,卢有杰编著,项目管理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⒊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⒋王立文,潘文彦,杨建平编著,现代项目管理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主要内容及安排: ○小结: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深入了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项目管理的未来展望。 ○思考题: ⒈简述项目管理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⒉简述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⒊简述项目管理的发展。 第二章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 本次授课内容: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 授课时数:2 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项目管理的内容。 掌握: ⒈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⒉项目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 ○重点、难点: 重点: 项目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 难点: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主要外语词汇: Project;Project Life Cycle;Project Life Span ("PLS");Project Definition;Project Initiation;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示教等) 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讨论。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⒈邱菀华,沈建明,杨爱华等主编,现代项目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⒉中国项目管理委员会编,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⒊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著,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⒋丁荣贵主编,IT项目知识体系与国际资质认证标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主要内容及安排:

基础写作(习题)

基础写作复习题 (只是参考,并非考试题,有些题不考就忽略吧) 一、填空题 1、文章具有社会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体验的方式有亲身体验和------------两种。 3、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一首绝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清渠”指的是好文章,那幺“源头”指的是-------------------------。 4、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和个体性,----------------和--------------。 5、写作的双重转化律是指写作活动是一个由---------而到---------------,再转到而---------------的动态转化过程。 6、写作材料的内化过程就是---------------的过程。 7、写作主体的修养主要有:----------------------、---------------------、--------------------、 ---和写作技巧。 8、文章语言使用的基本要求是:-----------------、-------------------、--------------、 和语言生动。 9、描写从对象和范围分主要有三种类型,即-----------------、---------------------、 ----------------------。 10、白描是指以-----------------的文字直接描绘人物和景物特征的描写手法;而工笔则以----------------的文字描绘人物和景物的特

征。 11、写作的特性有-------------、-----------------、--------------和实践性。 12、写作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和语言表达阶段。 13、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和生动。 14、议论的三要素是-----------、--------------和论证。 15、按文章的社会功能来分,文章可分为-----------------、-----------------。 16、社会生活是写作的-----------------------。 17、思维能力是写作者的核心能力,它主要有抽象思维、----------------、----------------------等三种。 18、间接抒情的方法主要有:-----------------、寓情于物、---------------和寓情于理。 19、叙述的四种方式是顺叙,倒叙,插叙和------------。 20、写作的功能主要有-------------------、-------------------、--------------------和渲泄服务等功能。 21、灵感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2、形象思维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 23、观察的类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新颖的材料的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自己作文课教案[1]

介绍自己作文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介绍自己 一、教学内容: 1.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介绍自己,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 2. 写完以后再加一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做自我介绍。 2.认识“自我介绍”的训练跟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能自觉地学习做自我介绍。 3.了解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如:外貌、穿着、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了解做自我介绍的一些方式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特点的方法:先概括后具体。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2.难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1、搜集自己的照片。 2、打开记忆的闸门。 3、搜集自我介绍的有关习作。 4、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猜一猜1: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是谁?(同学们猜,猜不到。) 2、课件出示猜一猜2: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你知道他又是谁(猪八戒)点拨:人物特点要选独特的来写。(板书:抓住特点) 二、指导写作 (一)指导习作开头 1、课件出示“我”外貌描写段落,让学生说说这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哪些外貌特点? 2、课件出示外貌描写的例子。 3、学生选择一位同学抓住外貌特点进行描写,全班交流,同学猜,并评价。(板书:外貌描写) 4、教师总结开头的方法:可概括地介绍自己,如叫什么名字、几岁、在哪个学校上几年级等;也可以用幽默的语言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或直接介绍自己,如我是一个喜欢画画的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第一章绪论(最新编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 第一章绪论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课程是一门普及性的校级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理解 和掌握平衡膳食宝塔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认识各类食品的营养 价值,选择平衡膳食、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 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任务是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理论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对日常生活进行 指导,能进行相关的膳食编制。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本理论,掌握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我国膳食结构及原 则;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理论基础,掌握基本膳食平衡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对日常生活进行指导,能进行相关的膳食编制。 学时分配 章节主要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膳食宝塔 2 第三章水与谷薯类食物 4 第四章果蔬类食物 6 第五章动物类食物 4 第六章植物蛋白类食物 2 第七章纯能量食物 2 第八章特定人群膳食 4 第九章膳食与运动 2 第十章膳食与四季 2 第十一章食品ABC 2 讨论与考试 4 第一节平衡膳食 一.什么是平衡膳食 从营养科学来讲,能使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 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叫平衡膳食。 1.平衡膳食两个特点: (1)膳食中应该有多样化的食物。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素,不是几种食物就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 养素。如果只吃一两种或少数几种比较单调的食物,就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长期吃较 单调的膳食对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不尽相同,只有吃各类食物,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 (2)膳食中各种食物的比例要合适。人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素,而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又 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如:人体需要较多的钙,而钙的消化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参与完成。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如果肠道里缺少脂肪,它也不能很好地被肠道吸收,只有在吃维生 素D的同时,吃一定数量的脂肪,维生素D才能被吸收。而脂肪的消化吸收,必须要胆汁发挥作用, 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要使肝脏分泌胆汁,必须保证另一种重要营养素——蛋白质的供给。 做到平衡膳食,要从每人每户餐桌饮食合理搭配做起,也就是要吃多样化食物。人体必需营养素 有近50种,缺一不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两千年前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体现了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 一、写作学得性质、目得、特点与内容 1.写作学就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得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得目得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得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与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得文章。 3.写作得特点 (1)综合性:写作就是一门综合性得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所 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得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勤学苦 练,方能把综合得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 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得感觉,超常得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就是一种个体性得创造性得精神劳动。就是能动思维得过程,无论体裁得选择 还就是其她。 二、写作规律 写作得基本规律就是“物→意→言”得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得“意化”转化(意化过程) 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得“物化”转化(物化过程) 3.从双重转化规律瞧作者得能力结构 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得集录能力——积累生活; 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得运思能力——认识生活; 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得表达能力——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得方法 1.多瞧。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 一、情感得特点 1.突发性。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得。 人得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得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与变化。 2.个体性。人得情感与产生、发展以及它得强度因人而异。 情感得个体性根源于人们在气质、性格、经历、环境等方面因素得不同。 3.两极性。情感具有两极性得特点。 爱与恨、喜与悲,狂喜与绝望,说明情感易走向极端,也易从高峰跌至低谷。 二、情感在写作中得作用 1.情感就是写作得内驱力。 A、情感就是自我实现得一种途径;

应用文写作基础优秀教案-共10页

第一单元导论 一、教学要求:让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概括性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1、理解应用文的基本概念。 2、应用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应用文概述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或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二、应用文的种类 行政公文:如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通用类 事务应用文:如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公务文体 法律应用文:如起诉书、自诉状 经济应用文:如经济合同 专用类 礼仪应用文:如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祝词应用文涉外应用文:如涉外函电、备忘录 书信类:如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申请书 私务文体条据类:如借条、请假条 其他 新闻文体:如新闻、消息、通讯 其他:如论文 三、应用文的作用 1、规范和准绳作用 2、宣传和教育作用 3、交流和沟通作用 4、凭证和档案作用 四、应用文的一般特点 1、实用性 2、程式性 3、时效性 4、朴实性 第二节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材料真实典型 二、观点正确鲜明 三、结构严谨 1、层次清楚、段落分明 2、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开头结尾简洁明了 四、语言得体 1、庄重得体 2、通俗易懂 3、准确规范 4、简明扼要 五、格式规范 1、广泛阅读范文 2、大量实践训练

作业:在本单元学习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后,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感悟? 第二单元公文 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等9种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使用范围。 2、掌握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等6种常用公文的行文关系及其具体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3、学会仿照教材中的范文进行写作,做到格式规范。 二、教学重点:公文的格式和写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公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狭义的公文是指行政公文,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特点 1、法定的权威性 2、明确的政策性 3、严格的时效性 4、程式的规范性 三、公文的作用 1、规范和指导作用 2、宣传和教育作用 3、凭证和依据作用 4、交流和沟通作用 四、公文的种类 (1)按适用范围划分为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 (2)按行文方向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3)按缓急程度划分为特急、急件两种。 (4)按保密级别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五、公文的格式 1、眉首部分 眉首部分位于公文首页上部红色反线之上。 (1)公文的份数序号。简称份号,它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办法》规定:绝密、机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份号标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第一行,用七位阿拉伯数码顶格标注,不足七位数用“0”补齐,如“0000006”。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秘密等级简称密级。《办法》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密级顶格标注在首页右上角的第一行,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保密一年以上的,注明年数;不足一年的,注明月数。 (3)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均应该标明紧急程度,分特急和急件。紧急程度标注在首页右上角密级之下。 (4)发文机关标识。一般由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若是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5)发文字号。包括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如“中青办发〔2019〕22号”发文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名称的缩略语,如“中青办”“是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的缩略语。(6)签发人。它是代表机关最后核查并批准公文发出的领导人姓名。签发人平列于发文字

基础写作教程教案·尉天骄主编·第一章绪论

基础写作教程 教案 第一课 授课课题:介绍、绪论(第一章) 授课时间:第1周授课班级:外语、体育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 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了解“写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构建写作知识框架,了解学习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写作有正确认识,愿意尝试写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教时安排: 2课时 参考资料:备注 教学过程: 新师生互相了解 1.老师自我介绍 2.学生自我介绍 3.整体告知 讲授计划:(附后) 考核办法:(分数比例20%、80% 或自主考核日常分数占更大比例) 授课方式:课本讲解、写作练习、篇章分析、投稿模拟 尝试使用电脑和手机端写作软件、语音输入软件、新媒体运营 4.推选课程助教(推选1-2名课程学生助教、分组教学小组划分) 内容教学 一、引言 人提升自我、创造价值的有效方法,同一份时间使用多次。稍后会给大家介绍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写作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写作人才; 2.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写作能力,文武双全; 3. 考试和获取工作的需要; 4.写作可以作为自由职业谋生的手段; 了解本书: 《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主编:尉天骄 2017年9月第三次修订 2019年印次约40万字 总序解读:(从中感受写作的“套路”) 1.很重要:开设的社会需求、教材整体目标要求; 2.很感谢:感谢出版方(金主)、感谢写作者(抬价、鼓气) 3.很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有什么缺漏 4.很特色:守正出新、狠抓实践、配套系统 5.很谦虚:再次感谢、谦虚接受 二、写作的内涵 1.什么是写作?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的精神创造活动。以书面语言(文字符号)为主要媒介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创造文字作品的精神劳动。 广义写作——关于普通文章的基础写作 狭义写作——作家的创作 2.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用什么来写作? 用“工具” 工具一:器具 刻刀、龟甲、兽骨、笔、墨、纸、砚、手、嘴(转文字)、电脑、写字笔…… 工具二:手段(媒介、介质) 主要是书面语言(不是的不称为为写作) 写作的工具不断发展,可以提高写作的效率,但工具对写作不具有决定意义,决定性的是主体(人)思维和表达能力。 3.写作和“说”的关系(两者都是表达的方式) 思考:写和说是否相同,或者是否同步? (1)两者概念不同,一方面好并不一定另一方面也好 (2)两者使用的媒介不同,表现出的效果也不同(一个是口头话语,一个是书面语言) “口头写作”、“作文如说话”的渊源: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代表的“文学革命派”提倡说写结合。 合理之处:倡导反映社会人生,改造国民精神;语言上完全废除文言和僵化的,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资料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 一、写作学的性质、目的、特点和内容 1.写作学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的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3.写作的特点 (1)综合性: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 所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的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 勤学苦练,方能把综合的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的感觉,超常的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能动思维的过程,无论体裁的选择还是其他。 二、写作规律 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物→意→言”的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的“意化”转化(意化过程) 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的“物化”转化(物化过程) 3.从双重转化规律看作者的能力结构 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的集录能力——积累生活; 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的运思能力——认识生活; 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的表达能力——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的方法 1.多看。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 一、情感的特点 1.突发性。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的。 人的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的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和变化。 2.个体性。人的情感和产生、发展以及它的强度因人而异。 情感的个体性根源于人们在气质、性格、经历、环境等方面因素的不同。 3.两极性。情感具有两极性的特点。 爱与恨、喜与悲,狂喜与绝望,说明情感易走向极端,也易从高峰跌至低谷。 二、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 1.情感是写作的内驱力。 A、情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

老年护理学-绪论-教案

教学设计式教案 系部: 教研组: 教研组长: 教师姓名: 教务科制

第一章 绪论 一、导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化日益明显,已成为当今世界众所瞩目的问题 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知识点展示: 三、知识点展开: 第一节 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 (一)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老化是生命过程中组织器官退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阶段。老化是循序渐进的,影响衰老的因素很多,每个人老化的进度并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人身上,各脏器系统的衰老变化也不完全一致 1. 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 发达国家将65岁及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及以上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联合国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理心理结构上的变化,将人的年龄界限又作了新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the young old);75—89岁为老老年人(the old old);90岁及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the very old)或长寿老年人(the longevous)。 2.我国标准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人的寿命 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第二节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内容 老化的定义 老年护理学的起源 老年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老化的各种理论 第三节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于1982年建议:我国以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老年分期: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岁老年期;90岁及以上为长寿老人。 3.其他标准:日历年龄;生物学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4.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它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一定年龄(6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数)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 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老年人年龄界限 65岁 60岁 青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4% <8% 成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4%~7% 8 %~l0% 老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7% >l0% (二)人的寿命 衡量人的寿命有两种指标: 1.平均期望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 2.最高寿命(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 (三)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1.常用指标: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指数;老龄化指数;年龄中位数;抚养系数。 2.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特点 2.1现状与趋势 影响人口老化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青年人口外迁的增多。 法国最先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依次为意大利、希腊、日本、西班牙、和德国。日本老龄化的速度最快。 2.2特点 2.2.1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所有发达国家的共同现象,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估计,1950年全世界大约有2.0亿老年人,1975年上升到 3.5亿,1990年已达 4.8亿,2002年增加到6.29亿,预计2050年可达19.64亿。 2.2.2老年人口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50~2050年的100年间,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将增加 3.8倍,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 4.7倍,因而世界老年人口日趋集中在发展中地区。预计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约有82%的老年人,即16.1亿人将生活在发展中地区,3.6亿老年人将生活在发达地区。 2.2.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世纪许多国家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20世纪末则达到60至70岁,一些国家已经超过80岁。2002年世界平均寿命为66.7岁,日本平均寿命接近82岁,至今保持着世界第一长寿国的地位。 2.2.4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老人)增长速度快:1950~2050年间,80岁以上人口以平均每年 3.8%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60岁以上人口的平均速度(2.6%)。2000年,全球高龄老人达0.69亿,大约占老年总人口的1/3。预计至2050年,高龄老人约3.8亿,占老年人总数的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