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回收率更好吗_对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认识

高回收率更好吗_对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认识

高回收率更好吗_对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认识
高回收率更好吗_对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认识

高回收率更好吗?

———对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认识

风笑天

提要:论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实例,对调查回收率的衡量标准及其依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指出,一方面,调查回收率所代表的实际样本的大小,是衡量一项调查结果所具有的代表性的最终指标,因而回收率越高越好。

但另一方面,由于实际调查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和影响回收率的因素,如果不切实际地单纯追求高回收率可能会影响到调查资料的质量,因此回收率并非越高越好。研究认为,样本的完整与资料的质量是我们在调查中应该同等关注的两个方面,既要尽可能地提高回收率,也要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低质量的高回收率。

关键词:社会调查 回收率 方法论

一、一个意外的提问

2005年8月,美国社会学协会(AS A)第100届年会在费城召开。在分组会议上,一篇由笔者与合作研究者(美国教授及其博士生)合写的论文进行了宣读。论文报告完后,在场的一位美国学者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的研究报告指出,调查的回收率为96%,请问,回收率怎么会有这么高?!”

这一提问让笔者感到十分意外。国内学者———包括笔者———以往所进行的一些调查,回收率达到90%以上可以说是相当常见的现象(实际的统计结果证实了笔者的印象,具体情况可参见本文第三部分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在笔者(以及国内许多同行)看来,调查回收率的高低,是衡量一项调查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而在实际从事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努力追求高回收率也早已成为许多国内同行的共识和行动。难道高回收率有什么不好吗?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高回收率吗?高回收率有什么不正常吗?正是这种意外的感觉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疑问,促使笔者对调查中的回收率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对调查

121

回收率或高或低的现象背后所具有的深刻含义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目的就是围绕这一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关系重大的方法论问题谈谈笔者新的认识,以就教于学界同行。

二、调查回收率及其意义

社会调查中的回收率(response rates,也称作回答率或应答率)指的是“调查者实际调查的样本数与计划调查的样本数之比”(风笑天, 1987),也就是社会调查过程中研究者成功完成调查询问的个案数占计划完成的样本总个案数的百分比。它通常包括自填式问卷调查中的问卷回收率和结构式访问调查中的访问回答率。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是:

回收率=

实际完成询问的个案数

计划完成的样本总个案数

×100%

比如,一项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了400名调查对象作为样本,研究者采用自填问卷的方法收集资料,发出问卷400份,实际收回问卷380份。那么,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该项调查的回收率为:

(380Π400)×100%=95%

同样,如果研究者采用的是结构式访问的方法来收集资料,而在实际访问400名调查对象的过程中,有10位调查对象由于地址错误、外出打工、生病住院等客观原因而无法接触到,还有10位调查对象拒绝接受访问。结果,实际完成访问的对象为380人,回收率亦是95%。

实际调查中,由于收回的问卷里还可能会有一部分不合格的问卷,所以,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调查回收率(也称为有效回收率)指的是通过对问卷的审核,剔除那些填答不全或明显乱填的废卷后所剩下的问卷数(即有效问卷数)占样本总个案数的百分比,即:

(有效)回收率=实际完成询问的有效个案数

计划完成的样本总个案数

×100%

比如,通过审核发现上述调查中所收回的380份问卷里,有20份不合格的废卷,将这些废卷剔除,该项调查的有效回收率就只有: [(380-20)Π400]×100%=(360Π400)×100%=90%由于最终进入数据分析的问卷数目是有效问卷数,因而,一般情况

221

社会学研究 2007.3

论文高回收率更好吗?

下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向读者报告的应该是有效问卷数和有效回收率。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调查回收率也指的是调查的有效回收率。

对于社会调查而言,回收率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是决定和影响调查样本代表性的重要因素。“回收率是受访者样本代表性的一项指标”(巴比,2000:331),“它是反映抽样调查结果对总体的代表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风笑天,1987)。调查研究中,研究者虽然可以通过科学的抽样设计,达到从总体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的目的,然而,这种抽样所得到的样本的代表性并不能最终反映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因为抽样所得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是一种处于调查开始之前的衡量指标。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因素导致抽样样本中部分个案的缺失或失效,使得最终完成调查的样本只是抽样样本中的一个部分。而由于“未回答者通常与问卷的回答者有着相当的差别,他们通常是一些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而看不懂问卷的人、一些年事已高而无法回答问卷的人、或者是一些流动性较大而无法找到的人”(Nachmias&Nachmias,2000:208),所以,当调查的回收率较低(即未回答者的数量较大)时,调查结果的总体代表性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和破坏。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文学文摘》杂志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调查。该杂志在1936年的总统选举调查中收回了200多万份调查表,其收回的问卷规模可谓巨大。但是,相对于其所发出的1000多万张调查表来说,200。正是这种20%左右的回收率(以及研究者在抽样框方面的失误),彻底葬送了《文学文摘》杂志的这次调查结果,也最终导致了这家杂志的关门。回收率过低而影响到调查结果质量的另一个著名例子是美国学者海蒂关于美国女性的性调查。尽管这项著名调查的有效样本规模也达到了4500份,但相对于其发出的10万份问卷来说则小得可怜(回收率仅为415%),其研究结果因此遭到学界猛烈批评。也正因为如此,“在调查研究中,回收率是研究者的一大担心”(Neuman,1994:239)。

那么,可接受的回收率,以及很好的回收率的标准是什么呢?对此学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纳克米亚斯等人指出:“要确定一种可接受的回答率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科学家在最低回答率的标准上意见不一致”(Nachmias&Nachmias,2000:213)。美国社会学者巴比提出过一个简单的等级规则:“要进行分析和报告撰写,问卷回收率至少要有50%才是足够的,要至少达到60%的回收率才算是好的;

321

社会学研究 2007.3

而达到70%就非常好。”但他同时也明确指出:“要记住,以上数据都只是概略指标,并没有统计上的基础”(巴比,2000:331)。

尽管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但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无回答的比例超过样本总量的1Π3,即回收率低于样本总量的2Π3时,调查结果就有可能出现大的偏差。因此,当一项调查的回收率低于这一比例时,研究者有责任对未回收的调查对象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及其所带来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说明。因为这种误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决定和影响调查研究结果的推广范围以及推广中的偏差范围。

由于回收率所代表的样本才是真正的样本,或者说,才是得出调查结果时实际用到的样本,因此,即使在抽样样本具有很好代表性的情况下,调查回收率的高低仍然可以影响到调查结果的代表性程度。正是这种由回收率所代表的调查样本的大小,成为衡量一项调查的结果所具有的代表性的最终指标。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调查的回收率越高越好。

三、目前国内社会学界调查回收率的状况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研究者在调查中一般都会尽可能地追求更高的回收率。国内社会学界调查回收率的状况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笔者对《社会学研究》最近两三年来(2004年第2期-2006年第3期)所刊登的、利用抽样调查数据(一项网络调查除外)撰写的全部研究论文中的回收率进行了统计,其结果表明,在最近两年半的时间内,《社会学研究》共发表了利用抽样调查所得数据撰写的研究论文27篇(涉及到20项调查)。其中,报告了回收率的19篇,没有说明回收率的8篇(其中有4篇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到或计算出其回收率)。在最后得到的总共23篇(属于16项调查)有回收率统计的报告中,2篇(属于同一调查)的回收率为60%左右,1篇为76%,3篇为82%-90%之间,其他17篇(属于11项调查)的回收率都超过90%。特别是其中两项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调查(样本量均在6000份左右)的回收率更是达到了9912%和9919%(见表1)。

421

 表1 2004-2006年《社会学研究》刊发的抽样调查报告的回收率统计

序号年份及期号

样本规模

(有效份数)

有效回收率

(%)

抽样方式

(未标出者为随机抽样)

12004年第2期3839314配额抽样(非随机) 22004年第2期3388415判断抽样(非随机) 32004年第4期619399123

42004年第4期280无说明333偶遇抽样(非随机) 52004年第5期526Π420Π422无说明333判断、偶遇抽样(非随机) 62004年第5期619399123

72004年第6期10045919

82004年第6期4969912

92004年第6期8129010

102004年第6期10399415偶遇抽样(非随机) 112004年第6期38247613

122005年第1期3038911偶遇抽样(非随机) 132005年第2期619399123

142005年第2期9769112判断抽样(非随机) 152005年第3期58949919

162005年第3期3293821333

172005年第4期10045919

182005年第4期31838412

192005年第5期58949919

202005年第6期203无说明333偶遇抽样(非随机) 212006年第1期3365无说明333无抽样说明222006年第2期9139113

232006年第2期58949919

242006年第2期5619315配额抽样(非随机) 252006年第3期58949919

262006年第3期9739713

272006年第3期58949919

说明:3原文未直接给出回收率,系笔者根据报告中同一调查的相关资料计算得到。

33原文未直接给出计划样本数,系笔者根据原文中相关信息计算得到。

333原文未给出计划样本数,无法计算回收率。

521

论文高回收率更好吗?

社会学研究 2007.3

上述统计说明,目前国内社会学界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绝大部分(70%左右)的回收率都在90%以上。如果那位提问的美国学者了解到这样一种十分普遍的高回收率状况,或许会更加大惑不解。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会对这种较高的回收率感到不可思议?特别是为什么会以一种对高回收率表示怀疑和将高回收率看作缺点的方式来提问?

四、G SS:调查回收率的一个参照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社会调查方面的一些情况。在美国,有一项专门为全体社会科学的学者和学生所利用而设计的全国范围的大型抽样调查———综合社会调查(G eneral S ocial Survey,简称G SS)。它由芝加哥大学的“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具体负责实施。从1972年到1993年,G SS基本上每年进行一次。调查采用入户访问的方式进行。每次调查的样本都是单独抽取的,样本规模大约在1900-2500份之间。后来由于调查经费紧张,从1994年开始,改为双年调查一次,样本规模则相应增加了大约1倍,即在3800-4100份之间。1972年开始第一次G SS调查时,访问表格很短,仅仅由20个问题组成。从1973年开始,该调查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问卷变成由上百个问题所组成。根据芝加哥大学NORC的统计,目前至少有7000份利用G SS的调查数据写成的研究报告发表。此外,G SS的数据资料还经常用在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也经常被新闻媒体利用(D orsten &H otchkiss,2005:350)。那么,这样一个著名的调查的回答率情况如何呢?从1972年到2002年,G SS在长达30多年的21次调查中,访问了将近44000位回答者,调查的回收率却始终比较稳定,基本上都处于70%-80%之间(最低的2000年和2002年是70%,最高的1993年是82%),全部21次调查的平均回收率为76%(见表2)。

将表2G SS统计结果与表1国内调查回收率状况的统计结果相比较,我们就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同时也就不难理解那位美国学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疑问。由此,给我们提出了这样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为什么在长达30年的时间范围内,G SS的回收率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其次,为什么这种回收率的范围始终集中在76%左

621

表2 不同年份G SS的样本规模和回收率

年份计划调查样本规模3

(份)

回收的有效样本规模

(份)

回收率

(%)

19721613NΠA

19731504NΠA

19741484NΠA

19751960149076

19761999149975

19771987153077

19782070153274

19801932146876

19822385186078

19832024159979

19841865147379

19851942153479

19861934147076

19872425181975

19881923148177

19891971153778

19901854137274

19911945151778

19931959160682

19943836299278

19963821290476

19983726283276

20004024281770

20023950276570

合计43698

注:此表参见D orsten,Linda Eberst&Lawrence H otchkiss,2005:350。

 说明:3最初几年无回收率统计;表中计划调查样本规模系笔者根据表中有效样本规模和回收率数据计算得到。

右?第三,作为美国社会调查方面的著名机构,芝加哥大学NORC的专家们显然明白高回收率对调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但他们为什么不努力、或不可能将调查的回收率提得更高些?与这几个问题密切相关、同

721

论文高回收率更好吗?

社会学研究 2007.3

时也更为本质的问题则是:调查中的高回收率何以可能或不可能?换句话说,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或决定着调查回收率的高低?

五、高回收率何以可能或不可能?

为了更好地提出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看看国内调查与美国G SS 调查之间的差异。在前面表1所列出的国内各项调查中,有两项以全国范围居民为总体的抽样调查与美国G SS调查的背景十分相似(其中一项是2001年对全国12个省及直辖市、总共73个区县的6193位城乡居民的抽样调查,另一项是2003年对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共92个区县的5894位城镇居民的抽样调查)。同时,这两项调查恰恰又是目前国内大规模抽样调查中回收率最高的两项,其回收率分别为9912%和9919%。

与美国G SS调查的回收率两相对照,反差似乎太强烈了。为什么同样是全国范围的、以普通居民为对象的抽样调查(样本规模还远大于G SS的样本),美国的回收率仅达到75%左右,而中国的回收率则接近100%?或许我们对此能够找出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导致两国居民对调查的态度不同、对调查的接纳程度不同;或者,中国的调查能够通过官方的途径、得到基层政府的支持,等等。但是,一方面,所有这些可能的解释都还有待经验证据的证明。比如,对于“中国的调查能够通过官方的途径、得到基层政府的支持”这种解释来说,表1所统计的回收率超过90%的10项调查中,通过一定的官方途径、得到基层政府支持的调查可能只有1项。同时,国外有文献指出,即使是有着政府官方背景和资源基础所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同样也会遭遇到比较高的无回答比例。例如,2000-2001年度的英国“综合家户调查”(G eneral H ousehold Survey,简称G HS)的无回答比例是33%,即该调查的回收率只有67%;而1999-2000年度的英国“家庭消费调查”(Family Expenditure Survey,简称FES)的无回答比例更是达到了37%,即这一调查的回收率只有63%(David&Sutton,2004:181)。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即便存在上述各种可能的解释,我们也不能忽视实际调查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其他方面的、同样重要的原因。

在影响调查回收率高低的各种因素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是调查方821

论文高回收率更好吗?

式的影响。一般来说,采用入户方式进行的结构式访问调查的回收率往往最高,其次则是自填式的问卷调查;而采用邮寄方式进行的调查以及采用电话访问方式进行的调查,回收率(或应答率)往往是最低的。①这也是为什么只要经费、时间等条件允许,研究者通常都会采用入户访问或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的重要原因。然而,即便同样是入户访问调查,还是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回收率的高低。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性质、调查抽样的方式、调查的工作量、调查人员的努力程度,以及调查资料的质量要求等等。

首先,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调查对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回收率会大不一样。一般而言,农村居民相对比较朴实,受教育程度较低,待人更为热情厚道,对调查员的接纳程度相对较高,对调查往往会比较重视。因而,以农村居民为对象的调查,其回收率往往会比同类的城市居民调查要高。相反,城市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且见多识广、比较精明,而待人相对比较冷漠,戒备心较强,对调查员的接纳程度及对调查的关注、重视程度也较低。因而,调查要获得较高的回收率自然会更为困难。而同样是在城市居民中做调查,也往往会呈现出城市越大调查越困难、调查的回收率越低的趋势。国外的调查也有类似情况发生。比如日本家庭社会学学会于1998年进行了日本第一次“全国家庭调查”(National Family Research,简称NFR),其样本规模达到10500份,而回收率只有6615%。在谈到回收率较低的原因时,研究者特别指出:“在大城市和低年龄层中的回收率低,这与其他社会调查出现的问题相似”(石原邦雄,2000)。

其次,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调查抽样的方式是随机抽样还是非随机抽样、是一次性抽样还是多阶段抽样、是简单随机抽样还是分层随机抽样或整群随机抽样,对回收率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随机抽样程序的严格实施与调查的回收率似乎具有天然的反比关系。这是因为,“随机抽样的科学原则及其严格的程序要求,具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而抽样的实际过程又是处于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之中的,科学原则与现实条件之间充满了矛盾”(风笑天,2000:177)。真正严格的随机抽样在具体

①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例如,2003年有研究者以电话访问的方式所进行的一项有关

“S ASS”社会心态的调查,借助当时暂时的封闭性的社区生活状态下的特殊情境及被访者急于与外界沟通的特殊心态之便利,获得了较高的应答率。

921

社会学研究 2007.3

实施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无法获取调查的个案。越是严格地按随机抽样的方案去寻找和调查每一个对象,调查的难度就会越大,现实中面临的不可能情况就会越多,较高的回收率也往往越不容易达到。比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笔者的那项调查,其获得较高回收率的原因,除了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农村居民,采用的又是入户访问的方式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采用的是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的整群抽样(即对所抽中的村或者居委会中的所有居民户进行调查),这种方法在获取调查对象上比其他抽样方法显然相对容易一些。同时,在实际调查中,又由于实施上的客观困难(如有的居民不在家)而放弃了样本的完整性,导致实际调查的样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整群抽样样本(或者说,其实际的整群样本要大于调查的整群样本)。这样看来,96%的高回收率实质上是在牺牲了样本抽取严格性的条件下得到的。

另外,表1的统计结果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随机抽样方式的这种影响。在表1统计的总共20项调查研究中,明确为非随机抽样方式的高达9项,加上一项抽样方式不明的,共有一半的调查没能实现随机抽样。这种结果的出现显然不是研究者不知道或者不愿意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所导致。其中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上的困难外,保证调查的可行性和获得较高的回答率(即避免过低的回收率)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总之,抽样方式的随机性、抽样调查实施中的严格性与调查的高回收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实际从事调查研究的学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我们在抽样方法的随机性或者在具体实施的严格性方面稍微做出一点点“退让”,往往就会为调查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带来极大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第三,回收率还与调查的总工作量、调查资料的质量要求以及调查人员的努力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调查的总工作量由调查样本的规模、样本分布的范围、调查每一个个案所需时间三者的乘积构成。不难理解,无论是样本规模的扩大,或是样本分布范围的扩大,还是调查每一个个案所需时间的增加,都会增大调查的总工作量。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项调查的总工作量越大,它要获得高回收率的难度也往往越大。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是:任何调查最终都是由调查员具体完成的。影响调查回收率的因素中,调查员对调查(包括实地抽样和具体访问)的实施其实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面临各种调查和抽样困难时,调查员的努力程度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处理困难的方法,既

031

论文高回收率更好吗?

直接影响到调查资料的质量,又影响到调查的回收率。严格按照抽样方案或调查计划的程序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调查和抽样方案,往往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资料,但同时需要花费调查员更多的时间、精力、体力和耐心。因而在调查的效率和质量面前,作为普通人的调查员会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据笔者有限的了解,正是实地调查中调查员在面临各种困难时的种种“临时处理”,帮助一些调查(包括笔者以前从事过的某些调查)达到了相对较高的回收率。调查员的这种“临时处理”可能包括下列一些情况:遇到样本户拒访或无人在家时,临时改为就近方便抽取邻居家庭;为了节省时间(免得再次登门)或方便调查,将入户后的随机抽取临时改为谁在家或者谁愿意接受调查就调查谁;因调查工作量太大,调查员为加快进度,有意识跳过问卷中的若干问题不问并代为填答;问卷中有些问题不易为被访者理解,或者调查起来比较困难,调查员主动代为填答以保证问卷的完整性,等等。应该认识到,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调查员所看重和关心的越是“完成一份问卷”,而不是“严格执行调查或抽样的要求”。前者的结果是较高的回收率,后者的结果才是调查资料的高质量。

概括地说,在由调查的总工作量、调查员的努力程度以及对调查资料的质量要求这三者与调查回收率所构成的相互关系中,调查的总工作量和对调查资料质量的要求往往与调查回收率的高低成反比,而调查人员的努力程度则与调查回收率成正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项调查的总工作量越大、对调查资料质量的要求越高、调查人员的努力程度越低,调查的回收率就会越低。特别是对调查资料的质量要求与对高回收率的要求常常在客观上形成冲突并相互制约。而任何一项调查的研究者都无一例外地要在这样一种不可兼得同时又相互制约的关系面前做出自己的选择。

六、高回收率更好吗?

分析了调查中的高回收率何以可能或不可能的各种影响因素,我们就不难回答高回收率是不是更好的问题。表面上看,回收率越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越大。因此,当然是回收率越高越好。但是,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回答。如果加上现实的因素,或许过高的回收率并不一定

131

社会学研究 2007.3

是件好事。这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要获得高质量的高回收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实中的社会调查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些困难和挑战面前,为了保证调查的高回收率,研究者最经常采取的做法就是在调查对象抽取、调查访问实施等操作环节中进行若干改变或替换,以一种易于进行的方式来实施。而正是这些改变和替换,虽然保证了较高的回收率,却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调查资料的质量。

回到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笔者认为,在长达近30年的时间内,美国G SS调查的回收率没有大的波动,说明这种调查在客观上具有某种内在的规律性:只要调查的总体、对象、程序、方式、方法等条件不发生改变,调查的回收率就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事物。换句话说,如果在同一个社会中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类似的调查研究,正常的回收率的范围就是相对稳定和可以预知的。一旦调查的回收率超出了这种正常的范围(无论是显著地低于还是显著地高于),那么就一定是有某种特殊的条件发生了改变。至于为什么G SS调查回收率的范围一直稳定在76%左右,笔者的理解是:这是在美国那样的社会中,开展这种调查所受到的各种外部因素制约的结果,同时也是研究人员特别是调查员严格遵循抽样设计、严格按调查设计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实地调查的一种客观反映。一方面,美国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特别是各种社会事件,构成了影响和制约问卷调查这种研究方式顺利开展的外部因素,它通常会导致回收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在各种外部阻碍因素面前,研究者和调查员对于调查的实施又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是冒着较低回收率的风险严格执行研究设计的要求,还是为保证较高的回收率而采取各种变通的方式开展调查,是每一位研究者和调查员都必须面临和选择的问题。笔者认为,虽然相对较低但却真实可靠的回收率,比相对较高但却不够真实、不太可靠的回收率更有价值。无论是相对于过低的回收率(如50%以下),还是相对于过高的回收率(如90%以上),76%的回收率或许正是G SS 调查质量优良的一种客观标志。有的美国学者在评价G SS调查时指出:该调查“能达到如此高的回收率,就是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的调查小组才能与奉献精神的极好证明”(D orsten&H otchkiss,2005:350)。为什么76%左右的回收率就是“如此高的”回收率?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调查小组的“才能与奉献精神”?细细品味这段话的意思,我们不难明白:如果不是调查人员的才能与奉献精神,G SS调查的回收率可能还

231

论文高回收率更好吗?

会更低。

正是由于十分了解严格执行随机抽样和实地调查所必然面临的许多客观障碍和所必然造成的回收率下降的现象,所以,当听到高回收率时,有经验的研究者就会很自然地对调查实际实施的严格性提出疑问。这就是那位美国教授为什么会以一种对高回收率表示怀疑和将高回收率看作缺点而提问的主要原因。在他眼里,过高的回收率实际上意味着调查过程的不严格性,其结果则是调查资料的低质量。

七、寻求高回收率与高质量的平衡

如何正确看待调查的回收率?笔者认为,这要以一项调查的全部结果质量为标准来衡量。高回收率只是衡量调查结果质量的一个指标,尽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另一个更为重要、同时与回收率密切相关的指标则是调查实施过程的严格性以及调查所得资料的质量。追求高回收率只是提高调查质量的一种努力,并不是保证调查质量的一种充分条件;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对高回收率的片面追求,有可能形成调查过程的不严格,造成低品质的资料,从而极大地伤害到调查结果的质量。因为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总是会有一部分被调查者由于外出、生病、搬迁、语言不通等原因而无法接受调查,更有一些被调查者会以各种方式和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任何一个实际从事过调查研究(特别是当过调查员)的研究者,都会对实际调查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现实困难深有感受。从一定意义上说,调查达不到100%的回收率是绝对的;要保证调查过程的严格性、保证调查资料的高品质,达不到非常高的回收率也是很正常的。

总之,样本的完整与资料的质量是我们在调查中应该同等关注的两个问题。作为研究者,我们要在“高回收率”和“高质量”两个方面同时下功夫。一方面要设法尽可能地提高回收率,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低质量的高回收率。当高回收率与高质量不可兼得的时候,研究者的任务就是要在“高质量的低回收率”与“低质量的高回收率”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达到调查研究的最佳效果。在这方面,我们或许应该记住巴比教授的忠告:“明显不存在回收偏差比有偏差的高回收率重要得多”(Babbie,1986:221)。特别是当对高回收率的追求

331

社会学研究 2007.3

有可能造成低质量资料的情况下,这种提醒就显得更加重要。

对于如何才能做到高回收率与高质量平衡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可以依据的答案。但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要提高调查员的工作质量。实际上,一项调查中大量的制约因素都是客观的,或者说都是难以改变的(比如调查的目标、调查的内容、抽样的方法、样本的性质、样本的规模等等)。真正可以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是建立在调查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基础上的调查员工作质量。这也是调查研究中,研究者十分注意调查员培训、调查员报酬、调查督导和检查等工作的根本原因。这些方式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在为提高调查员的工作质量做出努力。但是,研究者往往会忽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调查员是普通人。作为普通人,他不可能超出某种生理的和心理的极限达到研究者所期待的工作质量。笔者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受过系统的社会调查训练、具有多次调查实践经验(即有很好的工作能力)、做事认真负责(即有很好的工作态度)的调查员,用自责和内疚的语气对笔者说:由于调查任务实在太大,为了完成调查,后来只好马虎应付了。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回收率保证了,资料的质量却下来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自己的调查实践中总结出一点具体操作方法上的心得,提出来供广大同行参考。

笔者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将调查员当作普通人。从这一前提出发,将调查员的日平均工作量以及在一项调查中的总工作量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从生理和心理上保证调查员的工作质量。笔者提出的调查员日平均工作量的标准是:一般规模的问卷(半小时左右的访问工作量),调查员每天完成的数量最好定在4—6份的范围内。而调查员的总工作量标准是:对于一般中小规模的调查来说,最好限制在30份问卷的范围内,对于较大规模的调查也应该限制在50份问卷的范围内。无论是超出了日平均工作量,还是超出了调查的总工作量,都有可能带来调查质量的下降。

由于受到每人日平均工作量和总工作量两个因素的限制,所以,研究者在研究设计中,要以这两个条件为基础,对调查的时间和调查员规模进行相应的计划和调整。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先根据调查的样本规模和上述调查员日平均工作量,计算出一项调查所需要的总的工作日数量;然后,结合上述调查员的总工作量标准来决定合适的调查员数量以及集中调查的时间长短。以笔者前面谈到那项调查为例,其样本规

431

论文高回收率更好吗?

模比较大,达到1500份,按人均日工作量5份计算,共需要300个工作日。对于这300个工作日如何分配调查员数量和集中调查的时间,又会有多种不同的选择。比如可以用10个调查员做30天、或者用20个调查员做15天、或者用30个调查员做10天,还可以用60个调查员做5天等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比较可取的方案是第三种,而第一种、第二种和第四种都不可取。原因是,第一种方案不仅集中调查的时间太长(这样会带来严重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更重要的是每个调查员的总工作量太大(每人为150份,大大超出上述标准,即超出了普通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第二种虽然在时间上有所缩短,但每个调查员的总工作量仍然大大超出上述标准(每人为75份);而第四种虽然调查的时间最短,每个调查员的总工作量也最小(每人为25份),但会因所需的调查员数量过多而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加大组织与管理的难度,调查员人数过多还增加了调查员能力差别控制的复杂性,等等,以致从另一个方面大大增加调查的偏差。

参考文献:

艾尔?巴比,2000,《社会研究方法》,丘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风笑天,1987,《浅谈当前抽样调查中的若干失误》,《天津社会科学》第3期。

———,2000,《论社会调查方法面临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年鉴(1995-199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石原邦雄,2000,《日本家庭研究动向及日中家庭研究课题》,《社会学研究》第6期。Babbie,Earl1986,The Practice o f Social Research.4th edition.W edsw orth,Inc.

David,M atthew&Carole D.Sutton2004,Social Research:The Basics.Sage Publications Ltd.

D orsten,Linda Eberst&Lawrence H otchkiss2005,Research Methods and Society.Pears on Education,

Inc.

Nachm ias,Chava Frank fort&David Nachm ias2000,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S ixth edition,W orth Publishers.

Neum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2811185.html,wrence1994,Social Research Methods.Allyn and Bacon.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责任编辑:张宛丽

531

deeply shaped by the state’s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Meanwhile,the state’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consum ption have much to do with the situation of incentives to labor.Furtherm ore,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sum ption institutions and incentives to labor vary with the state’s legitimacy res ources.Thus,there is a logical path underlying the change of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regarding consumer lives and labor m otivation,and this pa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state’s legitimacy res ources.

The Medieval Cities and the Origin of M odern Citizenship:The heritage of

………………

Weber’s s ociological study on city Wang Xiaozhang 99

Abstract:Citizenship is a core concept of m odern politics,and the m odern citizenship of s ome special western cities originated in the late middle ages.Through a reconstructive 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Weber’s study on cities,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by com 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the eastern cities and the western cities,between medieval cities and ancient cities,and via the hidden dimension of religion in his s ociological study on city,Weber showed to us the structural,econom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western medieval cities were capable of giving birth to the early shape of the form of m odern citizenship.Weber’s analytic framew ork with respect to the medieval citi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m odern citizenship is of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our understanding and reading of the recent theories related to citizenship,including the disputes between C ommunitarianism and liberalism.

Is High Response Rate Better?Another understanding on response rates for ………………………………………

s ocial survey Feng Xiaotian 121

Abstract:Based on the query of American scholar,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response rates for s ocial survey and its methodologica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2811185.html,ing the results of American G SS for reference,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on the one hand,as the size of a sam ple represented by the response rate is the final indicator of representativeness of a survey result,s o the higher response rates the better.On the other hand,there are many factors restricting and affecting the response rates for s ocial survey,and if seeking an im practical high response rate it w ould be likely to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survey.In this case the higher does not equal to better.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both the com pleteness of the sam pl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in formation to increase response rates as well as av oid high response rates with lower quality.

…………

Is Falsification P ossible in S ocial Science?Zhang Yang 136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thodology of P operπs methodological falsificationism 442

回收率包括绝对回收率和相对回收率

回收率包括绝对回收率和相对回收率。 绝对回收率也称提取回收率,包括萃取回收率。提取回收率在最新的“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z中是这样定义的”从生物样品基质中回收得到分析物质的响应值除以标准品产生的响应值即为分析物的提取回收率。也可以说是将供试生物样品中分析物提取出来供分析的比例。”其具体做法是取标准品,以流动相(最好同样品进样溶剂)溶解,做一个5点的标准曲线,另取三个浓度的标准品,加入到空白生物基质中,处理后进样测定,每浓度5个样品,这样来计算绝对回收率。 相对回收率的做法和上面不同的是标准曲线也是加入到基质中配成的。 如果做绝对回收率时,如果标准曲线不是直接进样,而是同样品处理,只是不加基质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会使操作和系统的其它一些影响因素被掩盖。比如有机相的转移不完全,处理容器的吸附等。绝对回收率的目的就是要看你能将分析物从样品中提取出来用于分析的比例。 之所以用标准曲线,而不是单点相比,是因为萃取回收率小于100%,有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或更低,依药物性质和方法而定,这样一来峰面积只有标准品峰面积的百分之几十,如果峰面积浓度的关系不是过原点的直线,而是有截距或线性不好,那么就有偏差了,这个好理解。另外单点也是需要进几次样来重复的,不然也有误差。既然进几次,不如换成几个点做标准曲线,几种误差都可以消去。 峰面积与浓度是对应关系的,我不认为这两者的比有什么差别。实际也是拿峰面积代进去算。 to lydialydia 比如有一个药绝对回收率设三个点20、100、500ng/ml,取相应标准品加入空白基质中,使成此三个浓度(每浓度5个样品),处理后进样。另取标准品以回收率样品进样溶剂溶解,5个点分别为10、50、100、250、500ng/ml。样品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算出浓度,与理论浓度比即得回收率。相对回收率只是将标准曲线的5个点也是加入空白基质处理。 1)绝对回收率(萃取回收率或提取回收率) 反映方法的萃取效率,与样品检测灵敏度有关。例如:分别取一定量被测药物标准品两份,其中一份加到空白样品中,按设定方法处理、进样测定,测定色谱峰面积A测,另一份用纯品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同浓度,进样测得峰面积A真,回收率=A测/A真×100% 应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高浓度在标准曲线上限附近,低浓度在定量限附近,中间取一个浓度。 对于回收率的大小与变异不宜苛求,一般添加量在10-6~10-9g,绝对回收率达50%~80%令人满意。 内标法:分别取相同量的药物标准品和内标物两份,其中一份加到空白样品中,按设定方法处理,测定药物和内标峰面积,求出比值R测=A药/A内。另一份用纯溶剂溶液进样,测得药物和内标峰面积,计算其比值,回收率=R测/R真×100%。 内标法中要求药物与内标物各自用外标法测得的绝对回收率应相近,两者相差小于10%,否则回收率偏离100%太远。 2)方法回收率 取一系列浓度的药物标准品加到空白体液中,按设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根据标准品浓度及相应的测定信号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取高、中、低浓度的药物标准品加到空白体液中,按标准曲线制备方法同法测定,每个浓度至少平行测定5份,测得值代入方程,与加入量比较,即为方法回收率,除定量限外,各浓度测得的平均值偏离实际加入量应小于15%,定量限这点应小于20%。 回收率测定时,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要求添加的药物量必需与实际测量相近;必须与实际存在的状态相似;必须同时做空白实验。否则测得结果不可靠,因此报道方法的回收率时,必须说明添加量。

海德能RO膜回收率计算

海德能RO膜回收率计算 一、海德能RO膜性能评价指标: ①单位面积上透水量大,脱盐率高; ②机械强度好,多孔支撑层的压实作用小; ③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腐蚀和微生物侵蚀; ④结构均匀,使用寿命长,性能衰降慢; ⑤制膜容易,价格便宜,原料充足。 因此对海德能RO膜的评价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脱盐率和透盐率 脱盐率――通过海德能RO膜从系统进水中去除可溶性杂质浓度的百分比。 透盐率――进水中可溶性杂质透过膜的百分比。 脱盐率=(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100% 透盐率=100%-脱盐率 GE海德能RO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反渗透膜元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高,同时产水量越低。反渗透对不同物质的脱除率主要由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量决定,海德能RO膜元件对高价离子及复杂单价离子的脱除率可以超过99%,对单价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脱除率稍低,但也超过了98%;对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也可达到98%。

2、产水量(水通量) 产水量(水通量)――指反渗透系统的产能,即单位时间内透过膜水量,通常用吨/小时或加仑/天来表示。 渗透流率――渗透流率也是表示海德能RO膜元件产水量的重要指标。指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的流率,通常用加仑每平方英尺每天(GFD)表示。过高的渗透流率将导致垂直于膜表面的水流速加快,加剧膜污染。 3、回收率 回收率――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比。膜系统的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是基于预设的进水水质而定的。回收率通常希望最大化以便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应该以膜系统内不会因盐类等杂质的过饱和发生沉淀为它的极限值。 回收率=(产水流量/进水流量)100%

农残回收率计算

回收率的计算方法 有机磷类 国标: 假设取5PPM某农药0.5毫升加入到10克蔬菜样品中,则其每克蔬菜样品中农药无损失,100%回收的话,其10克蔬菜样品中农药浓度为X=(5×0.5)/10=0.25PPM 当将上述蔬菜样品经过前处理后,进行进样分析,其浓度结果按照公式: ρ(标样质量浓度)×V1(提取液体积)×V3(定容体积)×V4(标样进样体积)×A1(样品峰面积)W(含量)= m(样品质量)×V2(分取体积)×V5(样品进样体积)×A(标准样品峰面积) 因此,通过假设可知,V1(提取液体积)和V2(分取体积)应该一样均为100毫升二氯甲烷,因为有机磷农药前处理未进行分取,是100%浓缩的。注ρ=5PPM。 所以,ρ×100×2×1×A1 ρ×A1 W(含量)= = 10×100×1×A 5A W(含量)ρA1 回收率= ×100% = X X×5A 农业部行标: 假设取5PPM某农药0.5毫升加入到25克蔬菜样品中,则其每克蔬菜样品中农药无损失,100%回收的话,其25克蔬菜样品中农药浓度为X=(5×0.5)/25=0.1PPM 当将上述蔬菜样品经过前处理后,进行进样分析,其浓度结果按照公式: ρ(标样质量浓度)×V1(提取液体积)×V3(定容体积)×V4(标样进样体积)×A1(样品峰面积)W(含量)= m(样品质量)×V2(分取体积)×V5(样品进样体积)×A(标准样品峰面积) ρ×50×5×1×A1 ρ×A1 W(含量)= = 25×10×1×A A W(含量)ρA1 回收率= ×100% = X X×A

菊酯类 国标: 假设取5PPM某农药0.5毫升加入到20克蔬菜样品中,则其每克蔬菜样品中农药无损失,100%回收的话,其20克蔬菜样品中农药浓度为X=(5×0.5)/20=0.125PPM 当将上述蔬菜样品经过前处理后,进行进样分析,其浓度结果按照公式: ρ(标样质量浓度)×V1(提取液体积)×V3(定容体积)×V4(标样进样体积)×A1(样品峰面积)W(含量)= m(样品质量)×V2(分取体积)×V5(样品进样体积)×A(标准样品峰面积) 因此,通过假设可知,V1(提取液体积)为30毫升正己烷加30毫升丙酮,总计为60毫升。V2(分取体积)为3毫升过柱体积。注ρ=5PPM。 所以,ρ×60×1×1×A1 ρ×A1 W(含量)= = 20×3×1×A A W(含量)ρA1 回收率= ×100% = X X×A 农业部行标: 同有机磷计算方法。 注:以上W(含量)即为准确测量的蔬菜样品农药残留浓度,单位为PPM或mg/kg ,若换算成μg/kg 则需要乘以1000。

问卷调查回收率

问卷的回收率,即发出问卷后,经被调查者填答并能被研究者收回的问卷比率。影响问卷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有:回收问卷的有效程度;调查组织工作的严密程度;调查课题的吸引力;问卷填写的难易程度;问卷回收的可控制程度。据统计,邮寄问卷的回收率约为30-60%,而当面发送问卷的回收率可达到80-90%,并且当面发送并回收,可以检查问卷是否有空填、漏填和明显的错误,以便及时能更正,保证问卷较高的有效性。因此,要想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必须设计出短小、精干、有吸引力、填答容易的问卷,最好使用当面发送问卷的方法。否则应附上一个回函信封;注意发出问卷的时间,最好不要让问卷在重大节假日或事件发生之前寄到被调查者手中。 当已经制作完成的问卷发布给受众群体时,您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以提高问卷收集数据的质量。 首先,你不仅需要了解您的调查对象,你还需要建立一个与其利益息息相关、有效且有趣的调查。 许多答题者甚至不知道你是谁,假定是一份毫无吸引力的调查时,那么您的问卷回收率肯定不会如您期望的高。甚至会将您的调查邀请视为垃圾邮件,从此列入黑名单之列。 提高回收率,您需要注意以下这些关键点: 问卷设计: * 考虑您的研究目的。 * 建立与您的受访者关系,尽量预先通知他们即将推出的调查。 * 创建一个调查,问正确的问题,以满足您的研究目标。 * 让您的设计简洁,准确,符合逻辑,尽量精简。 * 试验测试,以确保所有收集数据的工作正常,保证答题不会白费功夫。 电子邮件邀请: * 消息内容是重要的:邀请信息是您的受访者最先看到的。当他们最初查看邀请一眼,受访者可以直接将其发送到垃圾邮件,如果你忽略这些技巧: * 不要使用邮件中的垃圾邮件的语言。 * 包括你的联系信息,你怎样得到的电子邮件地址,调查的目的,你将做什么的研究,是否是匿名答卷等。 * 个性化的信息。邀请包含受访者的名字。 * 不要使用类似全部大写主题标题垃圾邮件的语言,货币符号等 * 使用专业的答复电子邮件地址。 * 表明多久时间来完成调查,并在截止日期到达时,将停止回收问卷。 * 不要发送垃圾邮件。 * 使用常用的和最新的电子邮件列表。 * 考虑您的邀请分配时间。你的观众主要是由学生或他们工作的专业人士? * 附表提醒信息。 * 提供奖励。

加标回收率计算方法

加标回收率 有空白加标回收和样品加标回收两种 空白加标回收:在没有被测物质的空白样品基质中加入定量的标准物质,按样品的处理步骤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的比值即为空白加标回收率。 样品加标回收:相同的样品取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定量的待测成分标准物质;两份同时按相同的分析步骤分析,加标的一份所得的结果减去未加标一份所得的结果,其差值同加入标准物质的理论值之比即为样品加标回收率。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是实验室内经常用以自控的一种质量控制技术.对 于它的计算方法,给定了一个理论公式: 加标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X 100%. 理论公式使用的约束条件 加标量不能过大,一般为待测物含量的0.5?2.0倍,且加标后的总含量不应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加标物的浓度宜较高,加标物的体积应很小,一般以不超过原始试样体积的1%为好。加标后引起的浓度增量在方法测定上 限浓度C的0.4~0.6(C)之间为宜。对分光光度计来说,吸光度A在0.7以下,读数较为准确。 回收率计算结果不受加标体积影响的几种情况 F列情况下,均可以采用公式(2)计算加标回收率 (1) 样品分析过程中有蒸发或消解等可使溶液体积缩小的操作技术时,尽

管因加标而增大了试样体积,但样品经处理后重新定容并不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比如采用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的硝酸盐氮(GB7480287),样品及加标样品经水浴蒸干后,需要重新定容到50 mL再行测定。 ⑵样品分析过程中可以预先留出加标体积的项目,比如采用离子选择电 极法分析水中的氟化物(GB7484287),当样品取样量为35 mL、加标样取 5.0mL以内时,仍可定容在50 mL ,对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3)当加标体积远小于试样体积时,可不考虑加标体积的影响?比如采用4- 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分析水中的挥发酚(GB7490287),加标体积若为 1.0 mL ,而取样体积为250 mL时,加标体积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理论公式约束条件的含义 加标物的浓度宜较高,加标物的体积应很小”的含义便更加清晰:在计算加标试样浓度C2时,应尽可能减小标准溶液的取样体积V 0.只有这样,分别采用公式(3)和(4)的计算结果才会相等.由此可见,采用浓度值法计算加标回收率时,任意加大加标试样的体积,将会导致回收率测定结果偏低。 对加标量的规定: 1. 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相等或相近,并注意对样品容积的 影响 2. 当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接近方法检出限时,加标量应控制在校准曲线的 低浓度范围;当样品中待测物含量小于方法检出限时,以检出限的量作 为待测物质的含量加标

应答率的意义及其他_对中国_高_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解读

3 本文是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正研究:中国城市居民 地位获得:1949-2003” (07BSH017)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写作期间曾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潘绥铭教授讨论调查应答率问题,他的观点给予本人诸多启发,特此致谢。应答率的意义及其他3 ———对中国“高”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解读 郝大海 提要:本文是对《高回收率更好吗?》一文的商榷。“高文”对中国社会调查回收率的批评是误读样本规模的结果,由此对中国社会调查质量的质疑也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目前国内几次大规模社会调查的应答率,与国外同类调查差异不大。但目前在国内的社会调查研究中,对无应答及相关偏误重视得不够,许多学者也没有将应答率作为评估调查质量中的指标加以报告。因此,清楚地界定应答率的含义,完善提升应答率的方法,应该成为提高当前国内调查研究水平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社会调查 样本规模 调查回收率 应答率 近来有学者撰文《高回收率更好吗?》(以下简称“高文” )对中国目前社会调查中的高回收率提出了质疑,指出由于严格执行随机抽样和实地调查所必然面临的许多客观障碍和所必然造成的回收率下降,所以,过高的回收率实际上意味着调查过程的不严格性,其结果则是调查资料的低质量(风笑天,2007)。那么中国目前社会调查研究现状果真如此吗?本文将针对以上批评意见,在澄清“样本规模”、“调查回收率”、“应答率”等概念含义的基础上,结合“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城镇部分)”(简称CG SS2003)和其他几项国内较大规模社会调查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目前社会调查中的“高回收率”做出另一种解读。 一、样本规模的含义及误读 在“调查研究的分析中,如果要运用到推论统计时,我们会假定所0 81

回收率

准备两份:一份待测样品A,一份加入一定量标准B,然后用加标测的结果减去理论值,回收率等于B-A/B*100% 4.6. 5. 回收率 4.6. 5.1. 在检测的样品中添加一定量的标准物质,测试添加进去的标准物质的回收率,可以衡量前处理或测试过程中的基体干扰、样品的交叉污染、样品损失、仪器性能等,故回收率试验一直是化学实验室质量控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4.6. 5.2. 进行回收率测试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应均匀性良好,目标测试物质具有一定的含量。 4.6. 5.3. 回收率测试时,称取上述选择的经预处理的样品两份,其中一份中加入目标测试物质,加入量是样品中目标测试物质量的50%-150%。两份样品同时经过前处理后,同时上机测试,计算回收率。 4.6. 5.4. 回收率=(V2c2-V1c1)×100%/V0c0 其中:c2:加标样品测试值,ug/mL V2:加标样品体积,mL c1:未加标样品测试值,ug/mL V1:未加标样品体积,mL c0: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ug/mL V0:加入标准溶液体积,mL 本计算公式是基于加标样品和未加标样品的质量一致的前提,如两者不一致,则应折算为一致的质量。 4.6. 5.5. 回收率的范围一般控制为80%-120%,根据项目的不同,由实验室技术指导进行适当调整。回收率的测定结果记录在《回收率测定记录表》中。 4.6. 5. 6. 回收率测试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如果怀疑样品溶液基体对测试结果有影响,则可以直接在样品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测试此加标液的浓度,计算加标回收率,此时可以衡量溶液基体对测试有无影响。 以上摘自我们公司的程序文件中关于结果质量保证中关于加标回收率测定, 回收率试验它也叫加标回收,即在测定样品的同时,于同一样品的子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除以加入量,计算回收率。它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目的就是控制实验的准确度。加标回收衡量准确度,做平行样是用来衡量精密度的.这两个手段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上经常用到的措施. 测量方法确认技术分成以下几类。 (1)准确度试验(标准物质分析试验、回收率试验、不同方法的比对试验)。 (2)精密度试验(室内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协同试验、极差试验)。 (3)检出限的确定。 (4)测量范围试验。 (5)影响结果因素的系统评价。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报告 志丹县双河中心小学课题组王延山为进一步推进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提高数学教学工作的效率,我面向我班学生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的活动。希望通过调查,能够比较全面和客观地了解我校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感受,如学生爱上什么样的数学课,学生了解多少数学课外知识等,也向广大学生征求推进趣味性教学的意见。问卷共包含九道题目,全部为单项选择题。 本次问卷调查在六年级随机抽取了40名同学参与调查,问卷由学生独立填写,不要求署名。问卷于当日收回。回收率为100%。之后我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逐项统计,并进行了结果分析。 数据统计结果和分析 1、你愿意老师向你发问吗? 分析:调查结果:10%非常愿意,70%有时愿意,20%不愿意。通过这一项调查,我发现学生对老师提问还是比较喜欢的,这可能因为小学知识很容易使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从而也能得到家长的赞赏,这样周而复始,孩子渐渐的就喜欢上了数学,可以说此时的孩子喜欢数学只是表象,孩子真正喜欢的是来自于家长的赞赏,因此,做为老师此时的任务就是不断增加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表象的喜欢转化成内心的喜欢。 2、你愿意老师什么时候向你发问? 分析:调查结果:60%我举手时,25%我自信的抬头时,15%我犹豫时。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孩子对上课回答问题还是比较喜欢,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3、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会帮助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吗? 分析:调查结果:20%非常有帮助,65%比较有帮助,15%不清楚。由此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提问对孩子们的影响,孩子被提问的越多,就对数学越感兴趣。这一结果同时也提醒老师也要多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为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打牢基础。 4、老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大多数同学都会,你愿意举手作答吗? 分析:调查结果:40%非常愿意,50%看情况再说,10%极不同意。从百分比上我们可以看到,了解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有多种渠道,课外读物、媒体、网络、老师的讲述等,因此不知道的也就很少了。 5、数学课堂中,自己动手活动的时间: 分析:调查结果:40%充分,40%较充分,20%不充分。在课堂上老师留给学生动手活动的时间是一样的,之所以孩子给出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孩子自身在数学上的发展不一样,也就是说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确实存在的,老师应该正视这一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6、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怎么样? 分析:调查结果:5%很多,30%不太多,65%不多。本题的结果又呈现出很高的一致性,95%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是太多,甚至根本就不多,这说明孩子对数学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就不会感到做作业也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压力。 7、你认为只有在数学课上才能学到数学知识吗? 分析:调查结果:60%是,40%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说明知识的来源并非只有一个渠道,数学也不例外,但是,对于思想单纯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知识就要在课本上学。 8、你认为现在上数学课感觉如何? 分析:调查结果:65%轻松,35%较轻松,0%负担重。看到这个结果我感到很欣慰,它说明我的课堂没有给孩子增加压力,没有对孩子学好数学的信心予以否

调查问卷的问卷类型

问卷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如按问题答案划分,可以分为结构式、半结构式、开放式3种;如按调查方式划分,可以分为访问问卷和自填问卷;如按问卷用途分,则分为甄别问卷、调查问卷和回访问卷等。 一、按问题答案划分。 问卷可分为结构式、开放式、半结构式3种基本类型。 1.结构式。 通常也称为封闭式或闭口式。这种问卷的答案是研究者在问卷上早已确定的,由回卷者认真选择一个回答划上圈或打上勾就可以了。 2.开放式。 也称之为开口式。这种句卷不设置固定的答案,让回卷者自由发挥。 3.半结构式。 这种问卷介乎于结构式和开放式两者之间,问题的答案既有固定的、标准的,也有让回卷者自由发挥的,吸取了两者的长处。这类问卷在实际调查中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二、按调查方式分。 按调查方式分,问卷可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自填问卷是由被访者自己填答的问卷。访问问卷是访问员通过来访被采访音.由访问员填答的问卷。自填式问卷由于发送的方式不同而又分为发送问卷和邮寄问卷两类。发送问卷是由调查员直接将问卷送到被访问音手中,并由调查员直接回收的调查形式。而邮寄问卷是由调查单位直接邮寄结被访者,被访者自己填答后,再邮寄回调查单位的调查形式。 这几种调查形式的特点是:访问问卷的回收率最高,填答的结果也最可靠,但是

成本高,费时长,这种间卷的回收率一般要求在90%以上;寄间卷,回收串低,调查过程不能进行控制,因此可信性与有效性都较低。而且由于回收率低.会导致样本出现偏差,影响样本对总体的报断。一般来讲,邮寄问卷的回收率在50%左右就可以了;发送式自填问卷的优缺点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回收率要求在67%以上。 三、按问卷用途分。 技问卷用途来分,一般来讲,问卷调查,尤其是市场调查的问卷调查,都包括3种类型的问卷,即甄别问卷、调查问卷和回访问卷(复核问卷)。 1.甄别问卷。 甄别问卷是为了保证调查的被访者确实是调查产品的目标消费因而设计的一组问题。它一般包括对个体自然状态变量的排除、对产品适用性的排除、对产品使用频率的排除、对产品评价有特殊影响状态的排除和对调查拒绝的排除5个方面。 (1)对个体自然状态的排除。对个体自然状态的排除主要是为了甄别被访吝的自然状态是否符合产品的目标市场。主要的自然状态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等。我们用一个高档化妆品酌市场调查的甄别同卷为例来说明对个体自然状态不适用的排除。 ●对年龄的甄别。用于中国人使用化妆品具有明显的年龄倾向,要排除年少的人和年老的人,所以年龄的甄别问题设计为: 您的年龄: 18岁以下中止访问 l 8—45岁继续

选矿回收率怎么计算

选矿回收率怎么计算 添加时间:2010-04-11 一、名词解释 重力选矿法(简称重选法):是在运动介质(水)中,按粒度比重和粒度的差异进行分选的分法。 浮选法:是选金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矿法。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石的一种方法。 混汞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简易的选金方法。在矿浆中,金粒被汞(水银)选择性地润湿并形成金汞齐,使它和别的矿物及脉石互相分离,这种方法称为混汞法。 品位:就是矿石或选矿产物中该金属或选矿产物重量之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产率:选矿产物的重量与原矿重量之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选矿比:原矿重量与精矿重量的比值,它表示获得1吨精矿需要处理的原矿的吨位。 富矿比:精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和原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之比值。它表示精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和原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高出的倍数。 回收率:选矿的目的就是要把原矿中所含的金属,最大限度地选入到品位更高的精矿中。这个选分过程的完全程度,可以用金属回收率来评定。所谓金属回收率,就是精矿中所含的金属重量与原矿中该金属重量的比值,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二、选矿指标 处理原矿品位(克/吨)=处理原矿含金量(克) / 处理原矿量(吨) 精矿品位: 是指平均每吨精矿中的含金量,它是反映精矿质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精矿品位(克/吨)=精矿含金量(克) / 精矿数量(吨) 精矿产率: 是指产出的精矿量占原矿量的百分比,它是反映选矿厂质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精矿产率(%)=精矿数量(吨) /原矿数量(吨) ×100% 尾矿品位: 是指选矿厂排弃的尾矿中,平均每吨尾矿中的含金量。它是反映在选矿过程中金属损失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尾矿品位(克/吨)=尾矿含金量(克)/尾矿数量(吨) 尾矿量(吨)=处理原矿量(吨)-精矿量(吨) 选矿回收率: 是指采用各种选矿方法获得的最终产品含金量占处理原矿含金 量的百分比。按理论和实际回收率两种方法计算。 选矿理论回收率(%)=精矿品位×(原矿品位-尾矿品位)/(原矿品位×(精矿品位-尾矿品位) ×100%=理论回收的金属量(克) /处理原矿金属量(克)×100% 选矿实际回收率(%)=金精矿含金量(克)/原矿含金量(克)×100% (浮选回收率) 浸出率: 是指经浸出作业已溶解金的金属量占氰原矿金属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浸出率=已溶解金的金属量(克)/氰原矿金属量(克)×100%=( 氰原矿金属量(克)-浸渣金属量(克) )/氰原矿金属量(克)×100% 洗涤率: 是指贵液中含金量占浸出溶解金的金属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

关于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您好!河南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有着充足、富余的劳动力资源。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合理利用转移劳动力,政府也制定出台了许多的政策: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等。但与此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外出务工人员,出现一批特殊也急需社会关切的群体——留守儿童。我们想通过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为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提供依据。对于您的参与,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Ⅰ监护人填写 1、孩子是由谁抚养的?() A、外、祖父母 B、父母 C父亲或母亲 D、其他亲戚 2、孩子多久能与父母见一次面?() A、一个月以下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3、父母认为有必要外出打工吗?() A、很有必要 B、打工挣学费 C、能多挣点钱 D、不去也可以 4、父母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应该() A、和孩子在一起 B、挣很多钱,孩子有人带就好 5、孩子的性格形成会因为留守而受影响吗?( ) A、不受影响 B、很受影响 C、有一点影响 D、不知道 6、你觉得孩子生活中最缺什么?() A、爱 B、管束 C、自由 D、其他 7、父母和孩子交流有困难吗?() A、没有困难 B、基本能交流 C、有一点困难 D、很困难 8、你认为父母外出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还是有弊?() A、非常有利 B、非常不利 C、利大于弊 D、弊大于利 9、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强,任性,娇气等,你觉得() A、孩子还小,以后再说 B、注意培养 C、等父母回来教育 D、严格要求 Ⅱ儿童填写 10、你对对父母亲的满意度() A、很满意 B、有感情不很满意 C、相处很少,很想念 D、不常在一起不太想念 11、你认为最开心的事() A、看电视 B、和父母在见面 C、一个人在家 D、和朋友玩 12、你觉得世界上最开心的地方() A、自己的家 B、学校 C、朋友家 D、商店

加标回收率计算方法的探讨 (1)

加标回收率计算方法的探讨 摘要:阐述了加标回收率计算的理论公式的使用条件和不足, 并推导出5 种不同条件下适用的加标回收率计算方法的数学表达式。 关键词: 加标回收率; 理论公式; 计算方法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是实验室内经常用以自控的一种质量控制技术. 对于它的计算方法, 文献[1, 2 ]中均给定了一个理论公式: 加标回收率= (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1 理论公式的使用条件与不足 1.1 理论公式使用的前提条件 文献[1 ]中对加标回收率的解释是:“在测定样品的同时, 于同一样品的子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 以计算回收率. ”因此,使用理论公式时应当满足以下2 个条件:① 同一样品的子样取样体积必须相等; ②各类子样的测定过程必须按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 1.2 理论公式使用的约束条件 文献[2 ]中强调指出: 加标量不能过大,一般为待测物含量的0.5~ 2.0 倍, 且加标后的总含量不应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 加标物的浓度宜较高, 加标物的体积应很小,一般以不超过原始试样体积的1%为好。 1.3 理论公式的不足之处 ( 1) 各文献对公式中“加标量”一词的定义, 均未准确给定, 使其含义不是十分明确. 从公式的分子上分析, 加标量应为浓度单位; 从公式的分母上理解, 应为加入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中所含标准物质的量值, 为质量单位。 (2) 若公式中的加标量为浓度单位, 此时的加标量并不是指标准溶液的浓度, 而应该是加标体积所含标准物质的量值除以试样体积(或除以试样体积与加标体积之和)所得的浓度值. 这里存在着浓度换算, 而在理论公式中并没有明确予以表现出来。 2 加标回收率计算方法及数学表达式 2.1 以浓度值计算加标回收率理论公式可以表示为: P =(c2-c1)/c3× 100%. (1) 式中: P 为加标回收率;c1 为试样浓度, 即试样测定值, c1 =m 1/V 1;c2 为加标试样浓度,即加标试样测定值, c2 =m 2/V 2;c3 为加标量, c3 =c0 ×V 0/V 1或c3 =c0 ×V

回收率计算

1.1 理论公式使用的前提条件 文献[1 ]中对加标回收率的解释是:“在测定样品的同时, 于同一样品的子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 以计算回收率. ”因此,使用理论公式时应当满足以下2 个条件:①同一样品的子样取样体积必须相等; ②各类子样的测定过程必须按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 1.2 理论公式使用的约束条件 文献[2 ]中强调指出: 加标量不能过大,一般为待测物含量的0.5~2.0 倍, 且加标后的总含量不应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 加标物的浓度宜较高, 加标物的体积应很小,一般以不超过原始试样体积的1%为好。 1.3 理论公式的不足之处 ( 1) 各文献对公式中“加标量”一词的定义, 均未准确给定, 使其含义不是十分明确. 从公式的分子上分析, 加标量应为浓度单位; 从公式的分母上理解, 应为加入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中所含标准物质的量值, 为质量单位。 (2) 若公式中的加标量为浓度单位, 此时的加标量并不是指标准溶液的浓度, 而应该是加标体积所含标准物质的量值除以试样体积(或除以试样体积与加标体积之和)所得的浓度值. 这里存在着浓度换算, 而在理论公式中并没有明确予以表现出来。

2.1 以浓度值计算加标回收率理论公式可以表示为 : P =(c2-c1)/c3× 100%. (1) 式中: P 为加标回收率;c1 为试样浓度, 即试样测定值, c1 =m 1/V 1;c2 为加标试样浓度,即加标试样测定值, c2 =m 2/V 2;c3 为加标量, c3 =c0 ×V 0/V 2:m =c0 ×V 0;m 1为试样中的物质含量; m 2 为加标试样中的物质含量; m 为加标体积中的物质含量; V 1 为试样体积; V 2 为加标试样体积, V 2 = V 1 + V 0; V 0 为加标体积; c0 为加标用标准溶液浓度。 上述符号意义在下文中均相同。 (1) 在加标体积不影响分析结果的情况下, 即V 2= V 1, 当c3 =c0 ×V 0/V 1时, P =[(c2 - c1) ×V 1]/(c0 ×V 0)× 100% (2) (2) 在加标体积影响分析结果的情况下, 即V 2= V 1+ V 0, 当c3 =(c0 ×V 0)/(V 1 + V 0) 时, P =[(c2 - c1) ×(V 1 + V 0)]/(c0 ×V 0)× 100% (3) 2.2 以样品中所含物质的量值计算加标回收率 将理论公式中各项均理解为量值时, 则可以避开加标体积带来的麻烦, 简明易懂, 计算方便, 实用性强. 即 P =(m 2 - m 1)/m×100%,或

如何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如何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一、调查方式的选择 我们所比较熟悉的调查方式有访谈调查、网络调查、现场调查、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等。 当我们使用不同的方式去做一份问卷调查时,他的回收率肯定也是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我们常用的这些调查中,其中访谈调查、现场调查、电话调查是回收率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调查效果也是十分不错的,但是它们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 而网络调查和邮寄调查则相对来说比较便捷,涉及范围也比较广,但是回收率和效果可能会不太理想。 二、提高参与者的信任度 在问卷说明处使用礼貌用语,表明调查的目的以及意义是什么,并且承诺对参与者的个人资料进行绝对保密。 三、问卷的内容设置 首先注意的意义,所提的问题是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让参与者感受到它的价值,让他们觉得做这件事并不是浪费时间,自然就能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问卷的回收率相应的也就相应得到了提高。 其次注意的问题的数量、排序、逻辑化等。 问卷数量不宜过多,一份问题太多的问卷,参与者看

了一眼就会要放弃。 问题与问题之间要做到环环相扣,不要想到什么就问什么。 尽量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问题,造成参与者难以作答。 四、找准目标人群 若问卷是针对某一类人群时,在发放问卷的时候就不要盲目的去找,而是缩小范围瞄准目标人群。 若问卷是针对所有人群,那么需要懂得如何做抽样调查。 五、设置适当的奖品和激励条件 在参与者填写完问卷后,可以设置抽奖,赠送小礼物或者是送小红包等方式来答谢参与者,让参与者感受到你的诚意。 六、对参与者做适当的提醒 因为有时参与者可能因为工作或生活的忙碌而忘记填写你的问卷,每隔一段时间(大概三天左右),可以将问卷进行再次发放,提醒参与者进行填写。

加标回收率计算示例

加标回收率计算示例(计算时单位要一致): 1、测定过程 (1)分别取100ml水样两份 (2)向其中一份加入1.00ml浓度为1000ug/mL的标准溶液,(3)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它们的浓度,结果如下表 2、加标回收率的计算 (1)加标液体积小于等于加标样品体积1%(可忽略加标体积时)质控表编写 例如:标准溶液浓度为1000ug/mL 实验室质量控制记录表

加标回收率样品分析百分比:10% % 102%1001001m 1000mg/L 20.0mg/L -30.2mg/L % 100-%=??=?=ml L a 加标浓度 加标前水样浓度 加标后水样浓度)加标回收率(、用浓度计算: 实验室质量控制记录表 加标回收率样品分析百分比:10% 加标前测定值=样品浓度×体积=20.0mg/L ×100mL=2.00mg 加标后测定值=样品浓度×体积=30.2mg/L ×100mL=3.02mg 加标量=标准溶液浓度×加标体积=1000mg/L ×1mL=1mg % 102%10000.1 2.00mg -3.02mg % 100-%=?= ?=mg 加标溶质质量 加标前水样溶质质量 加标后水样溶质质量)加标回收率( (2)加标液体积大于加标样品体积1%,(不能忽略加标溶液的体积) 例如: 标准溶液浓度为100mg/L

实验室质量控制记录表 加标回收率样品分析百分比:10% 说明:加标前测定值:100mL*21.0mg/L=2.10mg 加标后测定值:(100+10)*28.5=3.14mg % 104%100102.10mg -3.14mg %100-=?=?= mg 加标质量 加标前溶质的质量 加标后水样的溶质质量加标回收率

调查问卷的制作流程

调查问卷的制作流程 1:把握调研的目的与内容 问卷设计的第一步就就是要把握调研的目的与内容,这一步骤的实质其实就就是规定设计问卷所需的信息。这同时也就就是方案设计的第一步。着手进行问卷设计时,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地了解本项调研的目的与内容。为此需要认真讨论调研的目的、主题与理论假设,将问题具体化、条理化与操作化,即变成一系列可以测量的变量或指标。 2:搜集有关研究课题的资料 搜集有关资料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就是帮助研究者加深对所调查研究问题的认识;其二就是为问题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其三就是形成对目标总体的清楚概念。在搜集资料时对个别调查对象进行访问,可以帮助了解受访者的经历、习惯、文化水平以及对问卷问题知识的丰富程度等。我们很清楚地知道,适用于大学生的问题不一定适合家庭主妇。调查对象的群体差异越大,就越难设计一个适合整个群体的问卷。 3:确定调查方法的类型 按调查方式分,问卷可分为:自填问卷与访问问卷。自填问卷就是由被访者自己填答的问卷。 访问问卷就是访问员通过来访被采访音.由访问员填答的问卷。自填式问卷由于发送的方式不同而又分为发送问卷与邮寄问卷两类。发送间卷就是由调查员直接将问卷送到被访问音手中,并由调查员直接回收的调查形式。而邮寄问卷就是由调查单位直接邮寄结被访者,被访者自己填答后,再邮寄回调查单位的调查形式。 这几种调查形式的特点就是:访问问卷的回收率最高,填答的结果也最可靠,但就是成本高,费时长,这种间卷的回收率一般要求在90%以上;寄间卷,回收串低,调查过程不能进行控制,因此可信性与有效性都较低。而且由于回收率低. 会导致样本出现偏差,影响样本对总体的报断。一般来讲,邮寄问卷的回收率在50%左右就可以了;发送式自填问卷的优缺点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回收率要求在67%以上。 4:确定每个问答题的内容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篇一:问卷调查统计表 问卷调查统计表 项目名称阿那亚发放问卷数 100发放人群业主 回收问卷数 100 填写问卷数 92 回收率 92% 连排 13户独栋 62户洋房 17户 天行九州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篇二:调查问卷汇总分析 焉耆县第一中学政治课堂设问有效性 的问卷调查汇总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与内容:我们课题小组成员对我校政治教师在课堂中设问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我校政治教师课堂设问有效性的现状,以此为参考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为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信息。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是我校高一、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分别从各年级中挑选了程度较好的,中等的,一般的班级,考虑到各层次的学生需求和情况。 一、对课堂提问老师的状态分析:20%的学生认为政治老师经常提问到他,76%的学生认为老师能偶尔提问到他,说明政治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设问的比例较高,有93%的学

生反映老师提问时无倾向性,能够面向全班,这一点政治教师做得较好。但有近30%的学生认为政治老师在提问是表情平平,语气冷淡,这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感到过于紧张,从而影响思考问题的质量。 二、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分析:24%感到老师对他回答问题后的鼓励和肯定,有44%的学生偶尔会感受到,说明政治老师们在评价引导方面基本上能够做到正面的评价鼓励,已经意识到要保护盒提高学生参与问题回答的积极性。但也有近30%的学生认为老师只是 同时,通过教师在面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时的表现,55%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委婉第指出错误,并引导其改正,19%的学生认为老师会在等他回答完毕后,请同学们讨论,说明教师虽然能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缺乏生生互动。 1、对课堂提问态度的分析。%的学生希望被提问,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较强,希望参与课堂讨论,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能是满足其虚荣心,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或赏识。%的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有无持无所谓的态度,足以说明我们的课堂提问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乏味、不新颖,缺乏吸引力,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 2、对问题类型的分析。50℅的以上学生认为教师提问

加样回收率

加样回收率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加样回收率液色迷人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标物的形态应和待测物的形态一致。 2)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含量相近,并注意对样品容积的影响。 3)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的90%。 计算方法一:(测定量-已含量)/加入量乘以100% 计算方法二:测定量/(已含量+加入量)乘以100%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不知哪种是可行的,还是都可以使用? 我认为方法一可行,更准确些 加样回收率(%)=(测得量一原有量)/加入量x100% =实际测得加入量/理论加入量 方法二不可行 加样回收率(%)=测定量/(已含量+加入量) x100% =实际测得总量/理论总量 从误差传递的角度,以第一种为宜 我认为方法一可行,2005年版药典一部附录加样回收率也是这样要求的。 关于加样回收率的实验设计:

1.高中低三个浓度的选取原则:高浓度应为样品浓度的120%左右、中浓度应为样品浓度 的100%左右、低浓度应为样品浓度的80%左右。 2.高中低三个浓度样品的制备:最好采用加入50%量的样品,然后分别加入70%、50%、 30%量的对照品储备液,制成供试样品,每个浓度三份。 3.测定:采用测定方法分别测定,这个时候要注意你之前制定的标准曲线的范围(线性 范围),是否能涵盖这九份样品的浓度范围?也就是说这九份样品的浓度都应该在你的 标准曲线范围内。 4.得到测定结果后的结算:应采用你的结果值,也就是每份样品的最终计算结果,而不 是测定过程中没有经过计算的数据,因为你的加样回收率要体现的是全部操作过程的准 确与变异程度,其中也包括数据计算。 关于药物定量分析中加样回收率实验的再探讨? 回收率包括绝对回收率和相对回收率。绝对回收率考察的是经过样品处理后能用于分析的药物的比例。因为不论是生物基质还是制剂辅料中的药物,经过样品处理都有一定的损失。做为一个分析方法,绝对回收率一般要求大于50%才行。它是在空白基质中定量加入药物,经处理后与标准品的比值。标准品为流动相直接稀释而来,而不是同样品一样处

加样回收率

加样回收率液色迷人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标物的形态应和待测物的形态一致。 2)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含量相近,并注意对样品容积的影响。 3)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的90%。 计算方法一:(测定量-已含量)/加入量乘以100% 计算方法二:测定量/(已含量+加入量)乘以100% 1. 的 2.%、 30 3. 4.得到测定结果后的结算:应采用你的结果值,也就是每份样品的最终计算结果,而不 是测定过程中没有经过计算的数据,因为你的加样回收率要体现的是全部操作过程的准 确与变异程度,其中也包括数据计算。 关于药物定量分析中加样回收率实验的再探讨? 回收率包括绝对回收率和相对回收率。绝对回收率考察的是经过样品处理后能用于分析的药物的比例。因为不论是生物基质还是制剂辅料中的药物,经过样品处理都有一定的损失。做为一个分析方法,绝对回收率一般要求大于50%才行。它是在空白基质中定量加入药物,经处理后与标准品的比值。标准品为流动相直接稀释而来,而不是同样品一样处理。若一样,只是不加基质来处理,可能会有很多影响因素被此屏蔽掉。如全部转移有机相时只转移了98%等。也就因此失去了绝对回收率的考察初衷。

相对回收率严格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回收试验法,一种是加样回收试验法。前者是在空白基质中加入药品,标准曲线也是同此,这种测定用得较多,但有标准曲线重复测定的嫌疑。第二种是在已知浓度样品中加入药物,来和标准曲线比,标准曲线也是在基质中加药物。相对回收率主要考察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认可的参考值之间接近的程度。有时也称真实度。一定的准确度为定量测定的必要条件,因此涉及到定量测定的检测项目均需要验证准确度,如含量测定、杂质定量试验等。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对于制剂一般以回收率试验来进行验证。试验设计需考虑在规定范围内,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试样,各测定3次,即测定9次,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可信限。 1.含量测定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药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 100%、120%80%、100 如不能 。 3.7 为 表8 No. 3.8 表9 No.称样量含量加入量测得量回收率RSD (g)(mg)(mg)(mg)(%)(%)(%) 10.50024.83694.819.590898.8398.980.27 20.50024.83694.829.611699.06 30.50044.83894.829.600898.79 40.50064.84084.819.591298.76 50.50054.83984.879.683299.45 60.50054.83984.869.655499.09 70.50044.83894.869.632898.64 80.50044.83894.869.643398.86 90.50064.84084.829.627699.3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