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15道,每道2分,共30分)

1.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用()来表明。

[A] 对外贸易[B] 贸易顺差[C] 有形贸易[D] 贸易差额

2.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B] 上层建筑[C] 资本国际化[D] 国际生产关系

3.从一国对外贸易角度来说,()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

[A] 贸易的商品结构[B] 贸易条件[C] 贸易的地理方向[D] 贸易差额

4.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都是主张()的贸易理论。

[A] 自由贸易[B] 保护贸易

[C] 国家干预[D] 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5.外汇倾销可以()

[A]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B] 限制进口,鼓励出口

[C] 鼓励进出口[D] 限制进出口

6. 信用证是依据买卖合同开立的,出口商要保证安全收汇,必须做到向银行( )

[A] 提交与买卖合同规定相符的单据[B] 提交与信用证规定相符的单据

[C] 提交与买卖合同规定相符的货物[D] 提交与信用证规定相符的货物

7.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普遍给予关税优惠的待遇,这称为()[A] 特惠税[B] 差价税

[C] 普惠税[D] 最惠国待遇税

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

[A] 公平竞争原则[B] 非歧视原则

[C] 一般禁止数量原则[D] 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

9.一般地,大多数国家的关税结构是: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对半制成品的进口征收的税率( ),对原料的进口甚至免税。

[A] 最高[B] 较高[C] 较低[D] 最低

10. 根据()谈判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于1995年1月1日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A] 狄龙回合[B] 肯尼迪回合[C] 乌拉圭回合[D] 东京回合

11.产品的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某些特设技能,没有专利的产权知识的是()

[A] 版权[B] 专利[C] 专有技术[D] 商标

12.进口附加税是一种( )

[A] 特定的临时性措施[B] 普遍采用的措施

[C] 经常性的措施[D] 非关税措施

13.关于支票应当这样理解()

[A] 支票是一种无条件的书面支付承诺

[B] 支票既可以即期付款,也可以远期付款

[C] 支票的付款人可以为银行,也可以是商业机构

[D] 支票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

14.按照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

[A] 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B] 进口税、进口附加税

[C] 最惠国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D] 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15.任何反倾销措施的实施,通常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以下哪一个选项不是这三个条件之一()。

[A] 产品的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出口

[B] 产品的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向进口国出口

[C] 低价倾销的行为给进口国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实质性阻碍

[D] 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5道题,每道4分,共20分)

16.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将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他主张( )

[A] 处于农业阶段的国家应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 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应当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C] 处于农工商阶段的国家应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D] 农业急需要保护

17.依世贸组织的定义,服务贸易包括( )

[A] 过境交付[B] 境外消费[C] 商业性存在[D] 自然人流动

18.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

[A] 外国进口商[B] 外国出口商[C] 本国进口商[D] 本国出口商

19.下列情况下,发盘一旦生效则不得撤销()

[A] 在发盘中明确规定有效期

[B] 以某种方式规定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

[C] 受盘人有理由相信该发盘不可撤销,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D] 受盘人已经发出了接受通知

20. 结合各国反倾销法律与实践,在确定倾销与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时,主管机关应当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指()。

[A] 倾销产品的数量因素[B] 倾销产品的价格因素

[C] 对进口国产业的影响[D] 倾销产品的成本因素

三.判断题(5道,每道2分,共10分。对的打∨或T,错的打×或F。)

21.以货物通过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称之为总贸易。

22.采用保兑信用证,则开征行和保兑行都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

23.关税起到了保护国内商品的作用。一般来说,对某一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越高,对该行业国内的保护越大。

24.李嘉图认为,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25.交易磋商对于签订买卖合同是必不可少的。

四.名词解释(4道题,每道5分,共20分)

1. 转口贸易

2.接受

3. 资源禀赋理论

4.进口附加税:

五.简答题(1道题,共10分)

试述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缺点。

六.案例分析(1道题,共10分)

我某公司向国外A商出口货物一批。A商按时开来不可撤销即期议付信用证,该证由设在我国境内的外资B银行通知并加保兑,我公司在货物装运后,将全套合格单据送交B银行议付,收妥货款。但B银行向开证索赔时,得知开证行因经营不善已宣布破产。于是,B银行要求我公司将议付的货款退还,并建议我方可委托其向A商直接索取货款。

对此,你认为我公司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 加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进口控制,实行较高程度的保护,鼓励满足本国需求的生产,抑制出口,属于()类型的贸易战略。 A、强外向型经济 B、中度外向型经济 C、强内向型经济 D、中度内向型经济 2.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结果是: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B.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3.一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A.取决于对投入品的关税率,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B.是对设置关税的国家增加就业机会的度量。 C.取决于相关产品国内产出占GDP的份额,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D.总是高于最优关税率。 4.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进口( )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5.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赫克歇尔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凯恩斯 6.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中国的工资水平将会( ) A.趋于上升 B.趋于下降 C.保持不变 D.升降不定 7.里昂惕夫之谜是指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 ) A.高于其进口商品 B.低于其进口商品 C.低于其进口替代商品 D.高于其进口替代商品 8.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产品是( ) A.土地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劳动密集型产品

9.关税配额的含义是指( ) A.对进口品既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不许进口),又要征收进口关税 B.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征收低关税,对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C.一国免税进口的数量限额,超过限额的进口要缴纳常规关税 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优惠限额,超过限额的不能享受优惠待遇 10. 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解释,采用CIF条件成交,货物装船时从吊钩脱落掉入海里造成的损失由( ) A.卖方负担B.买方负担C.承运人负担D.买卖双方共同负担 11. 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 A.在两国都下降。 B.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 C.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 D.在两个国家都上升。 12. ( )是指以物易物,即货物出口的一方在进口某一价值货物的同时,向对方提供等值的出口货物,通常不涉及到第三方 A. 补偿贸易 B. 易货贸易 C. 抵消贸易 D. 互购贸易 13. 进料加工是指( )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辅助材料(简称料件)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销往国外的一种贸易方式 A. 国外客户购买后提供给有关经营单位 B. 可由国外客户购买后提供也可由我国有关经营单位用外汇购买 C. 我国加工单位用外汇购买 D. 我国有关经营单位用外汇购买 14. 某进出口公司6月间在现货市场上出售钢板一批,进货价为每公吨1150美元,9月份交货,为了避免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该公司以相同价格和数量在期货市场购进9月份交割的期货合同,这种做法被称为( ) A. 卖期保值 B. 买期保值 C. 多头 D. 空头 15. 寄售协议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属于( ) A. 代理关系 B. 买卖关系 C. 委托与受托关系 D. 上下级关系 16. 补偿贸易是买方以( )形式从卖方购进机器设备等 A. 赊销 B. 代销 C. 返销 D. 信贷 17. ( )是指不享有独家经营权的代理。 A. 购货代理 B. 独家代理 C. 一般代理 D. 销售代理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D ) A 、嘉图 B、赫克歇尔 C、里昂惕夫 D、亚当.斯密 2、从世界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 )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B )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 ) A、 FOB计价 B 、CIF计价 C、 CFR计价 D、 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B ) A、3.3万亿美元 B、 1.6万亿美元 C、 1.7万亿美元 D、 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C )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 ) 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 C、交纳税费 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某公司,该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而言称为( C )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D )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1、 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D ) A、 2% B、 4% C、 10% D 、20% 二、多选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小论文

浙江GDP增长代价与对策 10012135 张佳萍 [摘要]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等负效应,如资源锐减,环境污染等,这些都成为经济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形成这些负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一味地追求GDP的快速增长。绿色GDP是一个衡量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指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本文根据浙江省GDP增长的情况,分析了GDP增长中的代价并对如何减少GDP增长中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对如何构建绿色GDP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对绿色浙江的建设能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浙江经济,GDP,增长代价,绿色GDP 一.浙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之快 用“快速列车”来形容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恰如其分的。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达到13.1%,人均GDP从40美元增加到2 44O美元。2004年浙江成为中国第4个GDP超过万亿元的省份。目前,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浙江省比2002年又增加了4个,达到30个,占了全国的近1/3。[1]浙江经济发展一直以快速、稳健而闻名,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四个超万亿的省份,浙江经济模式曾经全国闻名。浙商也成为全国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 (二).经济发展之险 浙江虽然是经济大省,但就人均而言却是能源缺乏、土地资源有限、森林资源与环境容纳力极不充裕。资源短缺阻碍浙江经济发展,据调查,浙江现在可用于工业用地的耕地不足400万亩,按一年使用50万亩的速度计算,8年后浙江的工业用地将告罄;同时,浙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劳动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瓶颈。 受此影响,浙江企业成本上升很快,一些企业出口订单无法完成,一些新增投资受阻,企业纷纷外迁,影响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宏观形势、体制条件尤其是资源环境情况的变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资源约束将会是未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期因素。所以浙江经济发展是快中有险,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一系列负效应就是经济发展的为线所在。所以,要考虑如何保障资源供给、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要选择适合浙江资源供给状况的发展战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向高级化发展。使得浙江经济发展快而无险。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际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额、出口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2.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3.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 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4.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化生产与经营中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扶植幼小的海外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5.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对研究、开发、生产、出口进行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税和配额等措施和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夺取他国的市场份额。 6.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进行长期斗争,在1968年通过达成普惠制决议之后取得的。该决议规定,发达国际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原则) 7.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的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进口国主管当局通常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或过去某一时期的实际进口额批给一定的额度,直至总配额发放完为止,超过总配额就不准进口。 8.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9.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附加税。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是构成征收反倾销税的重要条件。 10.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范围:国际服务贸易指涉及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的交易。具体的解释是:1过境交付:通过电讯、邮电、网络提供的境外服务;2:境外消费消费者在境外得到服务而进行的消费;3商业存在:允许外国投资者到本国开设服务型企业;4自然人流动:允许国外单独个人到本国从事个体服务。 11.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二、问答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课程学时:68 课程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前提知识储备的课程主要有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微积分、国际经济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掌握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熟练掌握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经济特区等贸易政策与措施,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发展,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并把握当今国际商务活动的特点和趋势以及WTO的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国际贸易问题与现象,为进一步完善相关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西方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了解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2.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 3.经济发展决定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西方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 (1)“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 (2)“对外贸易重要性渐减规律” (3)对外贸易乘数原理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 (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 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 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 分工、国际贸易理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完整版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大纲 一、论述部分: 1.试论述21 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1)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具体趋势体现在: ①传统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持续上升; 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办公和通讯设备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部门; ③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 (2)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实行大规模的行业内平行分工和内部贸易,大大扩大了国际贸易。 (3)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成为贸易方式的主流: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简化了贸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4)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 2. 试述H—O 理论的基本原理。 (1)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规模不变以及既定的商品要素密集度前提下,资本富裕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富余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2)根据要素富裕度的价格定义,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劳动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更便宜,资本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更便宜,可见不同的要素价格将产生不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从而形成了贸易基础。也就是说各国的相对要素富裕度,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3)因此,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这样可以使贸易双方获益。 3.试述关税同盟效应 (1)关税同盟的效应包括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方面。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指关税同盟建立后导致贸易规模的增加,一些原来在本国生产的产品被同盟内部其他国家更低成本的进口产品所取代。贸易转移指从同盟外非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被同盟内成员国相对更高成本的进口所取代。 (2)关税同盟除了具有上述静态效应外,还有动态效益。 ①建立关税同盟能够加强同盟内的竞争,够消除贸易壁垒; ②各国生产者面临同盟国低成本产品的威胁,必须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③关税同盟形成的市场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贸易壁垒取消后,同盟国低成本的生产者面对更大的市场,可以出口更多商品,所以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 ④同盟内专业化分工程度加强,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减少,产品单位成本降低;⑤刺激非成员国到关税同盟内投资设厂,就地销售,避免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产品继续保持歧视性贸易壁垒; ⑥建立关税同盟后,劳动力和资本可以使同盟内各国的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 4.试述倾销的认定与反倾销的实施条件 (1)倾销指出口国以比国内更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是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歧视。(2)由于倾销经常被企业用来作为争夺国外市场的手段,这时倾销变成了一种不公平竞争,为此,关贸总协定在努力降低各国关税壁垒的同时,允许各国对倾销征收关税,以消除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 (3)如何确定某一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 WTO 反倾销协议》明确规定主要看这一产品是否以低于它的正常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具体来说,看这一产品的价格是否符合以下条件:低于相同产品在出口国正常情况下用于国内消费时的价格,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低于①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②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销售费等费用和利润。符合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则倾销存在,否则不算倾销。 (4)进口国是否对倾销采取反击措施还要看倾销是否真正伤害了本国产业。根据 WTO 规定,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倾销成立;②国内产业受到损害;③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如果调查结果表明倾销存在、产业受损,进口国政府就可以实施反倾销措施。一般是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出口国厂商不合理的价格。 5.试述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1)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初由汉密尔顿提出,经过李斯特的全面发展而成为最早、最重要的贸易保护理论。 (2)其基本理念就是,当处于幼稚阶段的国内产业无法与成熟的国外产业相竞争时,可以通过征收进口关税实施保护,给国内产业足够的时间成长,直到具有和国外产业同样的竞争力之后,就可以取消保护。 (3)李斯特的理论一直被经济落后国家广泛引用,成为他们保护本国工业的主要论据。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提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1、判断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2、单选题(10题。每题1.5分,共15分) 3、计算分析题(2题。每题12分,共24分) 4、简答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5、论述题(1题,15分) 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1.1.按交易内容区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 1.2.按移动方向区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 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 1.3.按运输方式:海运贸易,空运贸易,陆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 2.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4个小类的内涵) 2.1.过境交付:通过电讯、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 2.2.境外消费:提供旅游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 2.3.商业存在:外国公司在本国开办商店,设立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 2.4.自然人流动:一国的医生、教授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以及劳务输出等。 3.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之间的区别)、复出口、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的含义 3.1.出口贸易,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因外销而运出国境 3.2.进口贸易,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3.3.过境贸易,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商品,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 民,对丙国来说列入过境贸易 3.4.转口贸易,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 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3.5.复出口,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时 3.6.复进口,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时 3.7.净出口与净进口,一国往往在同一种商品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在一定时期 内,若该商品出口金额大于进口金额,其差额则称为净出口;反之,若该商品进口金额大于出口金额,其差额则称为净进口 4.海运贸易(地位) 4.1.是指通过海上各种船舶运送货物的贸易行为,它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1、贸易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 贸易总额,又称“出超”。 2、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进口贸易总额大于出口 贸易总额,俗称“入超”或者“贸易赤字”。 3、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外贸进口、出口总额基 本相等。 4、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 指标。(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地域 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得比重表示。 6、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与该国国民经济之间的重要指标。(它一般表现为 一国对外贸易额与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7、要素密集度是指生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8、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将某种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看做该种产品的生 命周期。 9、自由贸易区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济体之间通过签订协约或者协定,取消相互之间的 关税和玉灌水有同等效力的其他壁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0、关税同盟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济体通过签订或者协定,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 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并且同时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 11、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济体通过签约或者协定,相互取消关税与关税

与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建立共同对外关税。 12、经济联盟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济体通过签约或者协定,不仅要实现共同市场 的目标,还要再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实现成员经济体经济政策的协调。 13、关税是由海关代表国家,依据本国制定的关税政策、公布实施的税法及海关进出口 税则,对进出口的自由流通的货物及物品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14、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限制进口是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指一国政府对一定 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护着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的则不准进口或者在征收较高关税后方可进口。 15、战略性贸易政策通常是指,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手段改变或者维持不完全竞争企业的 某种战略行为,是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与本国获取最大限额度利益的方向改进。 16、自愿出口配额制又称为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者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者 压力下,资源规定在某一时期内(通常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进口国的出口限额的制度。 17、进口许可证制是指进口国政府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先按规定向指定的发证机 构提出申请,在获得进口与可证后方可进口,海关凭进口与可正接受申报和验收,否则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 18、海关估价是一国海关为了征收关税,根据统一的价格标准,确定某一进口或者出口 货物价格的过程,由此确定的价格称为海关完税价格或者海关价格。 19、进口替代是指一国采取关税、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严格的保障措施,限制某些重 要工业产品的进口,扶持和保护本国有关工业部门发展的政策。 20、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者地区,以维护国家或者地方安全、保障人民健康、保 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理由,通过制定复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D ) A 、李嘉图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 )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B )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 ) A、FOB计价 B 、CIF计价 C、CFR计价 D、EXW计价

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C )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D )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D ) A、2% B、4% C、10% D 、20% 二、多选题 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BDE ) A、直接贸易体系 B、总贸易体系 C、专门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E、服务贸易体系 2 、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ABC ) A、矿物燃料 B、动植物油脂 C、饮料及烟类 D、机械及运输设备 E、塑料制品 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ABCE ) A、通讯 B、家电制造 C、银行 D、建筑 E、交通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 A、社会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资本流动 D、自然条件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605307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课程类型1A类开设学期第1学期 参考学时32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0 课程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先修课程 、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国际商务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 是国际商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课程主要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务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 阐述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这些规律发挥作用的因 素,明确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政策和各国普遍采取的基本措施,全面分析世 界主要国家的对外贸易。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明确各 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及采取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了解跨国公司、服务贸易及区域经 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国际贸易方面的和基本常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3 1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强化课程的专业性;授课中吸收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研究成 果,反映了国际经贸领域的最新动态; 2 ?借报关与国际货运省级特色专业群建设之机,全面提升课程建设层次,使其成为反映 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的重要内容; 3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完善课程配套条件,实现多媒体教学,探索 网络教学,开展双语教学,建立习题库,系统整理了参考资料和相关教学资源; 4 ?改革教学方式,实现了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索研究型教学; 5?不断优化、补充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 、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线索有清楚的理解,能够对不同国际贸易 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 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等 阐述课程的类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在专1指:按照评估要求划分的A类、B类卜C类课程。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试题

厦门大学网络2008级国际贸易试题(A)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依存度 答: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占其国民 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2、关税同盟 答:关税同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相互完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对其他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而缔结的同盟。 3、普惠税 答: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优惠的关税待遇。 4、国民待遇条款 答:国民待遇的基本涵义是缔约一方保证缔约另一方的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国同类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有的待遇。 5、进口押金制 答:该制度规定,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储相当于进口金额一定比例的存款,方准进口。 二、单项选择: 1、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 D ) A、经济同盟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优惠贸易安排 2、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 A )。 A、关税配额 B、全球配额 C、国别配额 D、协议配额 3、下列哪一个因素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 A、国际生产关系 B、自然条件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4、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 B )指标。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5、英国海默关于跨国公司的理论称之为( A ) A、垄断优势论 B、内部化理论 C、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D、要素比例说 三、多项选择: 1、、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A、B、C、D、E ) A、保护本国市场B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D、积累资本或资金E、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 2、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A、C、E ) A、普遍的 B、互惠的 C、非互惠的 D、歧视的 E、非歧视的 3、关税与其他税收一样具有(B、C、E )。 A、自愿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预定性 4、外汇倾销可以(A、D )。 A、促进出口 B、限制出口 C、促进进口 D、限制进口 E、促进进出口 5、按照征收关税的目的分,关税可以分为:(A、D ) A、保护关税 B、反补贴税 C、反倾销税 D 财政关税 四、简答题: 1、简述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第二,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部门内分工的形成主要有: (1)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 (2)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交大网院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

交大网院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贸易平衡: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 贸易顺差(surplus):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贸易逆差(deficit):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对外贸易量(volume of foreign trade):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贸易依存度(rat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和加工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又称输入贸易,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总贸易(general trade system):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system) :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有形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无形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 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或carrying trade):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国际分工: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水平型分工:生产力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部门内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专业化。 垂直型分工: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国际分工,即前者主要从事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后者主要从事农矿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 绝对利益(absolute advantage):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地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则彼此都会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赫-俄模型: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一种由赫克歇尔(E·Heckscher ) 和俄林(B·Ohlin ) 创立的贸易理论。该理论把相同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指出各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及商品生产中利用各种要素的强度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和原因。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俄-萨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即H-O-S定理。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 三要素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一切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商品价值是有三要素共同创造的,赫-俄模型便是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之上的。 列昂惕夫反论:列昂惕夫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基于实证分析,认为美国作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其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第9章答案

第9章习题答案 1.经济学家认为,在现实世界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即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或者说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当理想世界的市场经济的任何一个假设条件得不到满足或者不能成立时,就会出现这种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信息等。自由贸易是理性世界的一种假设,同样也会遭遇到市场失灵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的适度的政府干预,于是贸易政策就变成了保护贸易政策。 2.某国能够以每单位10的国际价格进口某种产品,该产品的在该国的供给曲线为S=50+5p,需求曲线为D=400-10p。每单位的产品能够产生机制为10的边际收益。试回答以下问题: (1)对每单位该产品的进口征收10单位关税时, 生产者得益 5. 562 ) 100 125 ( 5 5.0 5 100= - ? ? + ? = a 消费者的损失为 1375 ) 250 300 ( 5 5.0 5 250= - ? ? + ? = + + +d c b a 关税收入为 625 ) 125 250 ( 5= - ? = c 社会边际收益为 5. 62 ) 100 125 ( 10= - ? (2)对每单位该产品给予5个单位的生产补贴时,社会福利净增加187.5 (3)由上述分析知,因为生产补贴不会造成消费者扭曲损失生产补贴的社会福利比关税。

(4)通过上述计算与比较,得出的最优生产补贴为10。 3.假定供给与需求的状况与题2中相同,但生产不能带来边际社会收益,然而,该国政府处于政治原因的考虑,认为价值1单位的生产者所得相当于2单位的消费者所得或者政府的财政收入。试计算对每单位该产品的进口征收5个单位的关税给政府带来的影响。 此时国家福利的改变为 375 ) ( 2= - - = + + + + -d b a c d c b a a,福利增 加了,政府目标达到了。 4.(1)如果一个工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向下倾斜的学习曲线,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企业发展的比较晚,缺乏生产经验,无法直接和市场上成熟的国外企业竞争,政府的扶持似乎可以帮助幼稚工业迅速地成长起来。这是可以认为有理由对该工业的实行保护幼稚工业政策。 (2)当有某个企业承担了研发试制阶段的学习成本,学会了如何以1500美元生产汽车,其他企业只需通过模仿即可达到相同的水平后,国内的工业发展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由于虽然先期研发投入较高,但之后的模仿成本极低,国内企业将普遍获得与国外企业相比的成本竞争优势,可以向国外出口汽车。 采用对幼稚工业保护的政策结果不定,因为通过政府的扶持,幼稚工业并一定可以成长起来。在政府的保护政策之下,有些幼稚工业失去了成长的外部压力,缺少了增加竞争力的动力,而且,越是没有竞争力,越能够向政府证明保护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及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1、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 A A、关税配额 B、全球配额 C、国别配额 D、协议配额 2、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指标。 B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3、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 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 4、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竞争能力强的国家都主张或执行( A )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管理贸易政策 5、由出口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称为( C )。 A、出口信贷担保 B、买方信贷 C、卖方信贷 D、长期信贷 6、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美国采取的是( A )体系。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对外贸易 D.国际贸易 7、以占领垄断和掠夺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商品倾销方式是( B )。

A、偶然性倾销 B、间歇性倾销 C、长期性倾销 D、社会性倾销 8、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 C ) A.有形贸易 B.无形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出口贸易 9、一国的( A )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A.进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对外贸易 10、当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A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失衡 D.贸易平衡11、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D )来表示对外贸易。A.国外贸易 B.外国贸易 C.商业贸易 D.海外贸易 1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 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 13、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作为统计界限。 A A.关境 B.国境 C.货物进出口 D.服务进出口 14、下面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是( A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进出口总额 D.货物贸易额 15、倾销是出口商( C )。 A、低价出口 B、低于进口国价格出口 C、低于出口国价格出口 D、低于其他国家价格出口

(完整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对错,并说明理由。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 不存在free lunch ,但去卩存在free trade。 6?—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 根据H—O 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 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 H—O 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 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 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 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 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 “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 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 青春期是一个“immiserizing growth 的好例”子。 17. 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 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 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 根据H—0 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 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 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 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 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 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 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 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 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 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 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 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 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 对症规则( specificity rule )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 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 如果"learningby doing '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36. 一些“幼稚产业”永远也不会成熟。 37. 出口补贴比出口关税更为常见。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第章答案

第10章习题答案 1.倾销指的是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有两种计算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的方法,一种是基于价格,另一种是基于成本。基于价格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同样产品在出口国的价格,如果在出口国没有同样产品,那么就选用出口到第三国的同样产品的价格;基于成本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成本里面包括了人员成本和资本成本。根据这个定义,倾销就是以低于总成本的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 倾销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指同样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或者时间,或者针对不同对象以不同价格进行销售。 倾销能够存在有两个前提。首先,市场必须是分隔开的,即必须没有把在国外低价位的产品转卖回本国的可能,也就是没有这种套利的机会。国家之间的运输成本,或者关税的限制,都有可能使得低买高卖无利可图。其次,必须存在非完全竞争的情况。假如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任何企业就必然只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在不同市场定出不同价格,而且价格也不会低于平均成本。由此可知,出现倾销的另一个必然条件是在某个市场存在着非完全竞争。 2.掠夺性倾销和周期性倾销则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不利的,季节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有益的。理由如下:掠夺性倾销一个企业在国外暂时把价格压低,其目的是把国外竞

争对手赶出市场,一旦国外竞争者退出市场后,该企业就变成了垄断者,便可以设定垄断价格以牟取垄断利润。 倾销使得进口国能以低价进口产品,消费者因而获利,当然进口国的生产商会受到损害,进口产品的低价会减少进口国的生产厂商。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因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条件会改进,从而增加它整体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虽然进口国厂商会因为倾销受到伤害,但消费者的获益要大于厂商的损失。但是进口国的这种受益是短期的,一旦倾销商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后,它就变成了垄断者,价格也会因此被抬高到垄断价格。我们知道,垄断降低社会福利。因此,掠夺性倾销使得进口国短期获益,但是长期受害,总地来说,人们认为掠夺性倾销对进口国来说是有害的。 周期性倾销是指当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面对低迷的需求不得不降低价格。假设在一个竞争市场里,刚开始时,企业的价格等于平均生产成本,如果碰上经济衰退,需求减少,企业价格就会降低,这样价格就会低于平均成本。这种因为经济周期而导致企业在国外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称为周期性倾销。 但问题是,这里牵涉到一个公平问题。进口国可能认为周期性倾销是出口国将经济衰退的成本转嫁给进口国的一种手段。当出口国面临经济衰退时,需求减少,失业增加,若通过周期性倾销,将产品销售到其他国家,就可能会引起进口国的失业问题,就好像失业率也随着周期性倾销“出口”到了其他国家,所以周期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不利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