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第一节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

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在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简称先心病。先天性心血管病

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发生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

%。在我国,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 %

%。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约12?15万。先天性心血管病

种类很多,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别悬殊。本章仅对常见的可自然存活至成人的

先天性心血管病作简要介绍。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见表3-7-1。

表3-7-1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

心房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

心室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

瓣膜二叶主动脉瓣无分流

肺动脉瓣狭窄■分流

三尖瓣下移无分流

血管动?眷管未闭左向右分流

主动脉缩窄无分流

主动脉窦动脉瘤窦瘤破裂多发生左向右分流

复杂法洛四联症右向左分流

一、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占成人

先天性心脏病的20%

3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 :1. 5?3,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病理解剖】|

房间隔缺损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primum atrial septal defect)和继发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前者实际上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

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后者| 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中央型缺损、下腔型缺

损、上腔型缺损和混合型缺损,以中央型缺损丨最多见,也可有多个缺损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

房间隔缺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多少。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

房,所以丨形成左向右的分流。分流量的多少除取决于缺损口大小,还与左、右心室

的顺应性和体、肺循环丨的相对阻力有关,影响左心室顺应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

心病)可增加左向右分流的幅度。持丨续的肺血流量增加导致肺淤血,使右心容量负

荷增加,肺血管顺应性下降,从功能性肺动脉高压| 发展为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右心

系统压力随之持续增高直至超过左心系统的压力,使原来的左丨

济释一yj wt i J i JJ

ii y i l:au, i: u

II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_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临床表现】

除较大缺损外,房间隔缺损儿童时期一般无症状,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显现,劳力

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继之可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扑、房颤而使症状加

重。有些患者可因右^室容量负荷过重而发生右心衰竭。晚期约有15%的患者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

分流而有青紫,形成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 ^体格检查最典型的体征为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固定性分裂,并可闻及nIE级

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有电轴右偏、右室肥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表现。

X线检查:可见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及肺血管影增加。

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房间隔回声失落,右心负荷过重;彩色多普勒超

声心动图可显示心房水平分流;经食道超声可更准确的测量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部

位。

心导管检查.可以计算左向右分流量、肺循环阻力,结合血管扩张实验评价肺动脉

高压是动力型还是阻力型,鉴别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的心脏听诊、心电图、X线表现可提示房间隔缺损存在,超声心动图可以确

诊。应与肺静脉畸形引流、肺动脉瓣狭窄及小型室间隔缺损等鉴别。

【治疗】

对于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只要超声检查有右室容量负荷增加的证据,就应尽早关

闭缺损。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开胸手术两种。一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在未开展介入手术治疗以前,对所有单纯房间隔缺损已引起血流动力学

改变,即已有肺血增多征象、房室增大及心电图相应表现者均应手术治疗。患者年龄

太大已有严重肺动脉高压者手术治疗应慎重。

【预后】

一般随年龄增长而病情逐渐恶化,死亡原因常为心力衰竭,其次为肺部感染、肺动

脉血栓形成或栓塞。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

形,约占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10%,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合并发生。

【病理解剖】

室间隔由膜部、漏斗部和肌部三部分组成。根据缺损的部位,室间隔缺损可分

为:①膜部缺损,最常见;②漏斗部缺损,又可分为干下型和嵴内型;③肌部缺损

Q

【病理生理】

室间隔缺损必然导致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为:①肺循环血量

增多;②左室容量负荷增大;③体循环血量下降。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脉压力

增高,早期肺血管阻力呈功能性增高,随着时间推移,肺血管发生组织学改变,形成

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可使右心压力逐步升高超过左心压力,而转变为右向左分流,形

成艾森门格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一般根据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的程度,症状轻重等,临床上分为大、中、小型室间隔

缺损。

第七章先天性心血管病

(一)小型室间隔缺损

在收缩期左右心室之间存在明显压力阶差,但左向右分流量不大,肺循环血流量(QP)/体循环血流量(Qs) <1. 5,右心室压及肺动脉压力正常。此类患者通常无症状,沿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IV ~ V[级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P

心音可有轻度

2

分裂,无明显亢进。

(二)中型室间隔缺损

左、右心室之间分流量较大,Qp/Qs为1. 5 ~2. 0,但右心室收缩期压力仍低于左心室。听诊除在胸骨左缘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外,并可在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期反流性杂音,P

心音可轻度亢进。部分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

2

(三)大型室间隔缺损

/Qs>。因血流动力学左、右心室之间收缩期已不存在压力差,左向右分流量大,Q

P

影响严重,存活至成人期者较少见,且常已有继发性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导致右向左分流而呈现青紫,并有呼吸困难及负荷能力下降;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常减弱至]!级心音亢进;有时可闻及因继发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而致的舒张期杂音。

左右,P

2

【辅助检查】

心电图:室间隔小缺损时心电图可正常或电轴左偏,较大室间隔缺损时可有左室或双室肥大。

X线检查:成人室间隔小缺损X线片上可无异常征象;中等大室间隔缺损可见肺血增加,心影略向左增大;大室间隔缺损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明显扩张,但在肺野外1/3血管影突然减少,心影大小不一,表现为左房、左室大,或左房、左室、右室增大或以右室增大为主,心尖向上抬举提示右心室肥厚。

超声心动图:用以确定诊断同时可以测定缺损大小及部位,判断心室肥厚及心腔大小。运用Doppler技术可明确心室内分流以及间接测量肺动脉的压力。超声心动图是确诊本病的主要的无创方法。

心导管检查:心导管检查可以测量心室水平的分流量以及肺循环阻力。

【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室间隔缺损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即可确诊。轻度肺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心前区亦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应注意鉴别;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及法洛四联症鉴别。

【治疗】

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在未开展介入手术治疗以前,成人小室间隔缺损者一般不考虑手术,但应随访观察;中度室间隔缺损者应考虑手术,此类患者在成人中少见;大室间隔缺损

d单位者不宜手术。

伴明显肺动脉压增高,肺血管阻力>7W

〇〇

【预后】

成人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者为数极少,存活至成人的室间隔缺损一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缺损面积较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属于较小室间隔缺损,预后较好;另一种为较大的缺损,

儿童期未做手术至成人已发展为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预后极差。|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丨天性心脏病的10% ,多见于女性,男:女为1 :3。

I

【病理解剖】

动脉导管连接肺动脉总干与降主动脉,是胎儿期血液循环的主要渠道。出生后一般在数月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F m

v/ yj^£ij J s^uju

内因废用而闭塞,如i岁后仍未闭塞,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病理生理】

由于在整个心动周期主动脉压总是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所以通过未闭动脉导管持续有血流从主动脉进入肺动脉,即左向右分流,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肺动脉及其分支扩张,回流至左心系统的血流量也相应增加,致使左心负荷加重,左心随之增大。由于舒张期主动脉血分流至肺动脉,故使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临床表现】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者可因分流量大小,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分流量甚小者临床上可无主观症状,突出的体征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左锁骨下方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中等分流量者患者常有乏力、劳累后心悸、气喘胸闷等症状,心脏听诊杂音性质同上,常伴有震颤,传导范围广泛。分流量大的未闭动脉导管,常伴有继发性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可导致右向左分流。上述典型杂音的舒张期成分减轻或消失,继之收缩期杂音亦可消失,而仅可闻及因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此时患者多有青紫,且临床症状严重。

【辅助检查】

心电图:常见的有左心室大、左心房大的改变,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右心房大,右心室

肥大。

x线检查:透视下所见肺门舞蹈征是本病的特征性变化。胸片上可见肺动脉段凸出,肺血增多,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严重病例晚期出现右向左分流时,左向右分流量减少,心影反而较前减小,并出现右心室肥大的表现,肺野外带肺血减少。

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未闭动脉导管,并可见左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可测得存在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收缩期与舒张期左向右分流。

心导管检查:为了解肺血管阻力、分流情况及除外其他复杂畸形,有时需要做右心导管检查及逆行升主动脉造影。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杂音、X线及超声心动图表现,大部分可以作出正确诊断。需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窦瘤(Valsalva窦瘤)破裂等可引起双期或连续性杂音的病变鉴别。

【治疗】

目前多认为动脉导管未闭一经诊断就必须进行治疗,而且大多数能够通过介入方法治愈。

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外科手术采用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

【预后】

除少数病例已发展至晚期失去手术介入治疗机会外,总体预后良好。本病容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四、肺动脉瓣狭窄

|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congenital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指肺动脉瓣、瓣上或瓣下有狭窄。

|此种先天性畸形常单独出现,发病率较高,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可达25%。

;【病理解剖】

! 本病主要病理变化在肺动脉瓣及其上下,可分为三型。瓣膜型表现为瓣膜肥厚,瓣口狭窄,

|重者瓣叶可融合成圆锥状;瓣下型为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肌肉肥厚造成梗阻;瓣上型指肺动脉 |主干或主要分支有单发或多发性狭窄,此型较少见。

【病理生理】

i 主要的病理生理为右心室的排血受阻,右心室压力增高,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最终右心室扩

第七章

中BJ

先天性心血管病:i_

大以致衰竭。一般根据右心室压力高低来判断病情轻重,如右心室收缩压<50mmHg为轻型; >50mmHg但未超过左心室收缩压者为中型;超过左心室收缩压者为重型。右心室压力越高表明肺动脉瓣狭窄越重,而狭窄上下压力阶差也必然越大。

【临床表现】

轻症肺动脉瓣狭窄可无症状,中度狭窄者在活动时可有呼吸困难及疲倦,严重狭窄者可因剧烈活动而导致晕厥甚至猝死。

典型的体征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一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传导广泛可传及颈部、整个心前区甚至背部,常伴有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

【辅助检查】

心电图:轻度狭窄时可正常;中度以上狭窄可出现电轴右偏、右室肥大、右房增大,也可见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X线检查:可见肺动脉段突出,此为狭窄后扩张所致,肺血管影细小,肺野异常清晰;心尖左移上翘为右心室肥大表现。如已有右心衰竭则心影可明显增大。

超声心动图:可见肺动脉瓣增厚,可定量测定瓣口面积;瓣下型漏斗状狭窄也可清楚判定其范围;应用多普勒技术可计算出跨瓣或狭窄上下压力阶差。

右心导管检查和右心室造影.确定狭窄的部位及类型,测定右心室和肺动脉的压力。

【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的杂音、X线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确诊。鉴别诊断应考虑原发性肺动脉扩张,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及Ebstein畸形等。

【治疗】

介入治疗:首选方法,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球囊扩张不成功或不宜行球囊扩张者,如狭窄上下压力阶差>40mmHg应采取手术治疗。

【预后】

轻度狭窄一般可不予治疗,随访观察即可。如患者有症状跨瓣压力阶差>30mmHg 者,介入或手术治疗效果均良好。重症狭窄如不予处理,可致右心衰而死亡。

五、二叶主动脉瓣

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congenital bicuspid aortic valve)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由于超声心动图的发展,其检出率增加。二叶主动脉瓣一方面造成主动脉瓣功能异常,即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或兼而有之,另一方面局部异常的血流也造成瓣膜的损伤或发生感染。

【病理解剖】

主动脉瓣及其上、下邻近结构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有较多类型,但在成年人中以二叶主动脉瓣最为常见。由于二叶主动脉瓣在出生时瓣膜功能一般均与正常三叶瓣无差别,因而可无任何症状体征,可健康存活至成年。随着年龄增长二叶瓣常有渐进性钙化增厚而导致主动脉瓣狭窄,另一方面二叶瓣也可由于瓣叶和瓣环发育不匹配而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叶主动脉瓣畸形与主动脉根部病变中层囊性坏死有着内在的联系,可合并存在。后者可表现为主动脉根部动脉瘤,或突发主动脉夹层。前者多见于老年人,后者常发生于较年轻的患者。

【病理生理】

当二叶瓣功能正常时无血流动力学异常,一旦出现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则可出现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前者以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及心排血量减少为特征;后者以主动脉瓣反流及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瓣膜功能正常时可无任何症状体征。瓣膜功能障碍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时表现相应的症状体征,请参阅瓣膜病的相关章节。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二叶主动脉瓣最直接、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对伴有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状况,亦可作出明确判断。

伴发主动脉瓣狭窄后继发左心室肥厚,或伴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继发左心室扩大,心电图及X线可有相应的表现。心导管检查仅用于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

【诊断及鉴别诊断】

对临床上表现为孤立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成年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根据超声心动图所见诊断并不困难。对于已确定为二叶主动脉瓣畸形的患者无论有无瓣膜功能不全,突发剧烈胸痛症状时,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的可能。主要应与风湿性瓣膜病及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鉴别。

【治疗】

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对于有瓣膜狭窄且有相应症状,跨瓣压力阶差> 50mmHg时,宜行瓣膜成形或换瓣手术;对于瓣膜关闭不全,心脏进行性增大者,应考虑换瓣手术治疗。

【预后】

单纯二叶主动脉瓣畸形的预后取决于并发的功能障碍的程度。此外,本病易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情可因此急剧恶化。

中囯HE货别

六、三尖瓣下移畸形

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多称之为埃勃斯坦畸形(Ebstein anomaly),虽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属少见,但因大多可活至成年,故在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病中并不太少见。

【病理解剖】

本病的主要病变为三尖瓣瓣叶及其附着部位的异常,前瓣叶大多附着于瓣环的正常部位,但增大延长,而隔瓣叶和后瓣叶发育不良且附着部位不在瓣环位置而下移至右心室心尖部,伴有三尖瓣关闭不全,且右心室被下移的三尖瓣分隔为较小的功能性右心室(肌部及流出道)及房化的右心室,与原有的右心房共同构成一大心腔。这类畸形几乎均合并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部分患者存在右侧房室旁路。

【病理生理】

主要为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右心房压增高。如同时有房间隔缺损,可能导致右向左分流而有青紫。

【临床表现】

患者自觉症状轻重不一,根据三尖瓣反流程度不一,右心室负荷能力的差别及有无右至左分流等,可有心悸、气喘、乏力、头晕和右心衰竭等。约80%患者有青紫,20%患者有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病史。

最突出的体征是心界明显增大,心前区搏动微弱。心脏听诊可闻及四音心律,系各瓣膜关闭不同步形成心音分裂及心房附加音构成。胸骨左缘下端可闻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全收缩期杂音,颈动脉扩张性搏动及肝大伴扩张性搏动均可出现。

【辅助检查】

| 心电图:常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高尖、右束支传导阻滞,约25%有预激综合征(右侧房

|室旁路)图形。

第七章

先天性心血管病

中,

X线检查:球形巨大心影为其特征,以右心房增大为主,有青紫的患者肺血管影减少。

超声心动图:具有重大诊断价值,可见到下移的瓣膜、巨大右心房、房化右心室及相对甚小的功能性右心室,缺损的房间隔亦可显现。

心导管检查:拟行手术治疗者宜行右心导管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诊。有青紫者应与其他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及三尖瓣闭锁鉴别;无青紫者应与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包积液鉴别。

【治疗】

症状轻微者可暂不手术,随访观察;心脏明显增大、症状较重者应行手术治疗,包括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房化的心室折叠、关闭房间隔缺损及切断房室旁路。

七、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ngenital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是指局限性主动脉管腔狭窄,绝大多数狭窄部位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为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

【病理解剖】

根据缩窄部位与动脉导管部位的关系,可分为导管前型及导管后型。导管前型缩窄常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与动脉导管之间,此型多合并其他先天性复杂畸形而难以长期存活。导管后型缩窄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远端,不常合并复杂的严重畸形,但有50%以上合并无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二叶主动脉瓣畸形,活至成人者较多,为此成人主动脉缩窄常为导管后型。

【病理生理】

本病主要病理生理为体循环近端缩窄以上供血范围高血压,包括上肢血压升高而以下肢为代表的缩窄以下的血压降低,腹腔器官及下肢供血减少,肾脏供血减少而刺激肾素活性增髙也是使血压升髙的原因之一。缩窄上下血管分支之间的大量侧支循环形成可部分缓解缩窄以下的器官的血液供应。

【临床表现】

成人主动脉缩窄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鼻出血、下肢无力、麻木、发凉甚至有间歇性跛行。

最明显的体征表现为上肢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下肢血压下降。肱动脉血压高于胭动脉血压20mmHg以上,颈动脉、锁骨上动脉搏动增强,而股动脉搏动微弱,足背动脉甚至无搏动。心尖搏动增强,心界常向左下扩大,沿胸骨左缘到中上腹可闻及收缩中后期喷射性杂音,有时可在左侧背部闻及。约有20%的患者存在动脉导管未闭。

根据侧支循环形成的部位不同可在胸骨上、锁骨上、腋下及或上腹部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因继发于缩窄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可以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辅助检查】

心电图:常有左心室肥大及(或)心肌劳损表现。

X线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升主动脉增宽,缩窄上下血管扩张而使主动脉弓呈3字征。后肋下缘近心端可见肋间动脉侵蚀所形成的“切迹”改变,是侧支循环形成的间接征象。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内径增大;左心室壁肥厚;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可见缩窄环所在部位及其上下扩张。超声多普勒可测定缩窄上下压力阶差。

磁共振检查:可更满意地显示整个主动脉的解剖构形及侧支循环情况。

心导管检查和主动脉造影术:心导管检查测定血氧饱和度以及进行压力测定。主动脉造影显示缩窄的部位、长度以及侧支循环的情况、是否存在动脉导管未闭等。

Ill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中昼J HE考同

【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的上下肢血压的显着差别及胸部杂音可提示本病的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诊。鉴别诊断应考虑主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及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治疗】

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一般采用缩窄部位切除端端吻合或补片吻合,术后有时可有动脉瘤形成。较早手术者,预后相对较好。

【预后】

成年后手术死亡率高于儿童期手术,如不手术大多死于50岁以内,其中半数以上死于30岁以内。

八、主动脉窦动脉瘤

先天性主动脉窦动脉瘤(congenital aortic sinus aneurys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变。在瘤体未破裂时可无任何症状,而瘤体大多在20岁以后破裂,而出现严重症状,故此类病变大多在成年时被发现,男性多于女性。

【病理解剖】

本病主要在主动脉窦部包括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的窦及无冠状动脉开口的窦形成动脉瘤,其大小、部位因人而异。随着年龄增长瘤体常逐渐增大并突入心腔中,当瘤体增大至一定程度,瘤壁变薄而导致破裂,可破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室或心包腔。部分患者合并有室间隔缺损。

【病理生理】

根据窦瘤的部位及破入不同的腔室而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破入心包则可因急骤发生的心脏压塞而迅速死亡。临床上以右冠状动脉窦瘤破入右心室更为常见,并具有典型的类似心室水平急性左向右分流的病理生理特征。

【临床表现】

在瘤体未破裂前一般无临床症状或体征。

破裂多发生在20岁以后,多在运动或劳力负荷时发生。当窦瘤破入右室时,患者突感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急性心功能不全症状,随后逐渐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

体征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连续性响亮的机器样杂音,伴有震颤为特征。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心界增大。周围动脉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有水冲脉及毛细血管搏动等周围血管征。继之可出现肝大、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

【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正常,窦瘤破裂后可出现左室增大或左、右室增大表现。

X线检查:窦瘤破裂后,可见肺淤血,左、右心室增大。

超声心动图:窦瘤未破裂前即可见到相应的窦体增大有囊状物膨出。瘤体破裂后可见裂口;超声多普勒可显示经裂口的血液分流。

磁共振显像:可更清晰显示窦瘤部位大小及与周围心血管腔室的关系。

心导管检查:未破裂的窦瘤经升主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与窦瘤相关的解剖学变化,破裂后,根据造影剂的流向,结合心导管检查,可准确判断破入的部位及分流量。

【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临床上发现未破裂主动脉窦瘤的几率增加。事先未发现主动脉窦瘤者,出现急性症状体征时应与急性心肌梗死、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相鉴别。

【治疗】

第七章

中S

先天性心血管癀1

窦瘤未破裂者不予处理,随访观察,一旦破裂应该尽早治疗。以往采用开胸外科修补,虽然技术已经成熟,但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随着心脏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主动脉窦瘤破裂治疗的另一种选择。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介入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文献报道较为理想的适应证为主动脉右窦瘤破入右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瘤体未累及瓣环或主动脉瓣。

【预后】

窦瘤一旦破裂预后不佳,如不能手术治疗,多在数周或数月内死于心力衰竭。九、法洛四联症

先天性法洛四联症(congenital tetralogy of Fallot)是联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位(主动脉骑跨于缺损的室间隔上)和右心室肥大四种异常,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成人先天性心脏中所占比例接近10%。

【病理解剖】

本症主要畸形为室间隔缺损,均为大缺损,多位于膜周部,左、右心室压力相等;肺动脉狭窄可为瓣膜型,或瓣上、瓣下型,以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为最多;主动

脉骑跨右心室所占比例可自15%95%不等;右心室肥厚为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继发改变,本症常可伴发其他畸形,如同时有房间隔缺损则称之为法洛五联症。

【病理生理】

由于室间隔大缺损,左、右心室压力相等,相当于一个心室向体循环及肺循环排血,右心室压力增高,但由于肺动脉狭窄,肺动脉压力不高甚至降低,右心室血流大量经骑跨的主动脉进入体循环,使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出现青紫并继发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现】

主要是自幼出现的进行性青紫和呼吸困难,易疲乏,劳累后常取蹲踞位休息。严重缺氧时可引起晕厥,长期右心压力增高及缺氧可发生心功能不全。患者除明显青紫外,常伴有杵状指 (趾),心脏听诊肺动脉瓣第二心音减弱以致消失,胸骨左缘常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肺部感染为本病常见并发症。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显着增高。

心电图.可见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

X线检查:主要为右心室肥厚表现,肺动脉段凹陷,形成木靴状外形,肺血管纹理减少。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右心室肥厚、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骑跨。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瓣的情况也可以显示。

磁共振检查:对于各种解剖结构异常可进一步清晰显示。

心导管检查:对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行心导管检查,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分流情况进一步确定畸形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有无其他合并畸形,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 依据。!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X线及心电图检查可提示本症,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上可确定诊断。鉴别I 诊断应考虑与大动脉错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双出口及艾森门格综合征相鉴别。I

未经手术而存活至成年的本症患者,唯一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为手术纠正畸形,手术危险性I 较儿童期手术为大,但仍应争取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I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p m

发展,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先天性心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导管介入与外科手术相结合治疗法洛四联症,大大提高了患者救治的机会。

【预后】

儿童期未经手术治疗者预后不佳,多于20岁以前死于心功能不全或脑血管意外、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十、艾森门格综合征

艾森门格综合征严格的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先天性心脏病,而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如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持续存在,肺动脉高压进行性发展,原来的左向右分流变成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即称之为艾森门格综合征。其他如房

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也可有类似的情况。因此,本征也可称之为肺动脉高压性右向左分流综合征。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尚未普及时临床上本征较多见,近年来已逐渐减少。

【病理解剖】

除原发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等原有畸形外,可见右心房、右心室均明显增大;肺动脉总干和主要分支扩大,而肺小动脉壁增厚,内腔狭小甚至闭塞。

【病理生理】

本征原有的左向右分流流量一般均较大,导致肺动脉压增高,开始为功能性肺血管收缩,持续存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右心室和右心房压力增高;肺动脉也逐渐发生器质性狭窄或闭塞病变,使原来的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均有继发性相对性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此种情况多见于室间隔缺损者,发生时间多在20岁以后。

【临床表现】

轻至中度青紫,于劳累后加重,逐渐出现杵状指(趾),常伴有气急、乏力、头晕等症状,以后可出现右心衰竭的相关症状。

体征示心浊音界明显增大,心前区胸骨左缘3?4肋间有明显搏动,原有的左向右分流的杂音减弱或消失(动脉导管未闭的连续性杂音中,舒张期部分可消失),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分裂,以后可出现舒张期杂音,胸骨下段偏左部位可闻及收缩期反流性杂音。

【辅助检查】

心电图:右心室肥大劳损、右心房肥大。

X线检查:右心室、右心房增大,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均扩大,肺野轻度淤血

或不淤血,血管纹理变细,左心情况视原发性畸形而定。

超声心动图:除原有畸形表现外,肺动脉扩张及相对性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支持本征诊断。

心导管检查:除可见原有畸形外,可确定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通过血管扩张实验,评价肺血管反应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上晚发青紫,结合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

鉴别诊断主要与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畸形鉴别,一般亦无困难。

【治疗】

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心肺联合移植或肺移植的同时修补心脏缺损。

【预后】

为先天性心脏病后期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预后不良。

H / y/ ■ J j

第七章先天性心血管病 |l

第二节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各种导管技术以及使用的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先天性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取代了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国内每年约有2万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釆用介入方法得到治疗。先天性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球囊扩张或支架的方法解除瓣膜或血管的狭窄;另一类是利用各种封堵装置堵闭缺损或异常通道。

一、球囊瓣膜成形术

(_)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

PBPV是较早应用的非手术介入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首例成功报告为1982年。国内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目前已累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成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1. 适应证

(1)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跨肺动脉压差>40mmHg;

(2) 青少年及成人患者,跨肺动脉瓣压差>30mmHg,同时合并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等症状。

2. 禁忌证

(1) 肺动脉瓣下漏斗部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伴先天性瓣下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伴瓣上狭窄;

(2) 重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3) 肺动脉瓣狭窄伴需外科处理的三尖瓣重度反流厶

3. 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术中心律失常、三尖瓣受损及继发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此类并发症多与术者的经验、操作技术水平有关。

4. 疗效及预后PBPV治疗如适应证选择适当,近期及远期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同,术后压力阶差明显下降者达75%,但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并发症

<6%,总死亡率 <%

(二)经皮球囊主动脉繊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aortic valvuloplasty,PBAV)

PBAV用于治疗儿童与青少年主动脉瓣狭窄始于1983年。目前虽已成功应用于初生婴儿的主动脉瓣狭窄,但从总的来说由于球囊导管须由股动脉逆行通过狭窄的主动脉瓣口,操作上难度较大,且术中并发症较多,远期疗效也不十分理想,再狭窄的发生率也较高。总的推广应用和疗效评价低于PBPV。PBAV在国内报道较少,需规范慎重应用该技术。

1. 适应证典型主动脉瓣狭窄不伴主动脉严重钙化,心输出量正常时经导管检查跨主动脉瓣压差>60mmHg,无或仅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对于青少年及成人患者,若跨主动脉瓣压差多 50mmHg,同时合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等症状,或者体表心电图(安静或运动状态下)左胸导联出现T波或ST段变化,亦推荐球囊扩张术。

2. 禁忌证

(1)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伴有主动脉及瓣膜发育不良者;

(2) 合并中度或重度主动脉瓣反流者。

3. 并发症

(1) 术中球囊扩张阻断主动脉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或)心律失常,特别在婴幼儿死亡率较高;

(2) 血管损伤;

(3)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残余狭窄。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F m

yj J;-tjjiijijy i

4.疗效及预后球囊扩张术后,即刻压力阶差可明显下降。但术后发生关闭不全者比例较高,约有45%,有14%的患者在两年内需行瓣膜置换术。

二、经导管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1966年Porstmarm首先应用经导管塑料栓子闭合PDA获得成功,开创了先天性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先河。1983年国内开展PDA的介入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封堵器的不断改进,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已成为PDA的主要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外科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蘑菇伞型封堵器(Amplatzer PDA 封堵器及国产类似形状封堵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封堵器。

1. 适应证绝大多数的PDA均可经介入封堵,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未闭导管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封堵器械。

2. 禁忌证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和导管内有赘生物;严重肺动脉高压出现

ds;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依赖PDA存活右向左分流,肺总阻力> 14w

〇〇

的患者;合并其他不宜手术和介入治疗疾病的患者。

3. 并发症介入治疗PDA的并发症发生率极低,至今未见死亡病例报道,主要并发症为:

(1) 封堵器的脱落:发生率约%;

(2) 溶血:发生率<0. 8%,主要与术后残余分流过大或封堵器过多突入主动脉腔内有关;

(3) 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

(4) 血管并发症及术后心律失常等。

4. 疗效及预后临床资料表明,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成功率高达98%,仅有极少数病例

失败。

(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1976年有学者报道应用双伞状堵塞器封闭ASD成功。此后,几经改进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Amplatzer研制开发了镍钛合金编织的新一代双盘型封堵器并用于临床,简化了操作,手术更为安全有效,尤其是在二维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引导下,此技术已日臻成熟。

1. 适应证

(1) 继发孔型ASD直径多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左向右分流ASD;

(2) 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

瓣>7mm;

(3) 房间隔的直径>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4) 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2. 禁忌证

(1) 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

(2) 已有右向左分流者;

(3) 近期有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左心房和左心耳有血栓。

3. 并发症

(1)残余分流:即补片未能完全覆盖缺损口,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为6%

40%,术后72小 |时为4%

12%,而3个月之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仅为 %

5%;

| (2)血栓或气体栓塞;

! (3)血管并发症及感染;

(4) 心律失常等。

|4.疗效及预后在我国ASD封堵术已经全面推广,经验趋于成熟,对于条件和大小合适的

i ASD,成功率可达100%。

|

中_

第七章先天性心血管病ill

(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传统外科手术治疗VSD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髙。1988年Lock等首次应用双面伞经导管成功封堵VSD。近年来,Amplatzer发明了新型的封堵器及输送装置,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国内于2001年研制出对称型镍钛合金膜周部VSD封堵器。与进口封堵器相比,国产封堵器术后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尖瓣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1. 适应证

(1) ①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性VSD,直径>3mm、<14mm;②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多2mm,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VSD及主动脉瓣反流;③在超声心动图大血管短轴五腔心切面9

12点位置;

(2) 肌部 VSD>3mm;

(3) 外科手术后残佘分流。

2. 禁忌证

(1) 巨大VSD、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可能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2) 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

(3) 合并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存在心、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栓塞风险等。

3. 并发症与ASD介入封闭术相似。

4. 疗效及预后符合适应证条件的膜周部VSD基本上可全部获得成功,相对适应证的患者成功率低一点,总体成功率在95%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 61%,死亡率为0. 05%,迟发严重并发症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进行性增大及三尖瓣反流等,少数迟发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三、先天性心脏病的其他介入治疗术

对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不能手术纠正或暂时不宜手术者,有些介人手段可作为缓解症状的处理,争取今后手术时机或姑息治疗以减轻症状。

1. 经皮球囊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可用于:①先天性主动脉缩窄;②肺动脉瓣远端单纯肺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③法洛四联症,外科手术无法纠治的肺动脉分支狭窄。

2. 人工房间隔造口术可用于:①新生儿或婴儿严重青紫性心脏病,室间隔完整者;②先天性二尖瓣严重狭窄或闭锁;③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3. 异常血管弹簧圈堵闭术用于:①先天性肺动静脉瘘;②先天性冠状动静脉瘘;③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后的血管间异常通道。

(于波)

笔记

中昼J HE考网

v/ yj^£ij J

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是指心脏瓣膜存在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是一组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瓣膜开放使血流向前流动,瓣膜关闭则可防止血液反流。瓣膜狭窄,使心腔压力负荷增加;瓣膜关闭不全,使心腔容量负荷增加。这些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心房或心室结构改变及功能失常,最终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病变可累及一个瓣膜,也可累及两个以上瓣膜,后者称多瓣膜病。

风湿炎症导致的瓣膜损害称为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随着生活及医疗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的人群患病率正在降低,但我国瓣膜性心脏病仍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另外,黏液样变性及老年瓣膜钙化退行性改变所致的心脏瓣膜病日益增多。不同病因易累及的瓣膜也不一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而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以主动脉瓣膜病变最为常见,其次是二尖瓣病变。

第一节二尖瓣狭窄

【病因】

(一)风湿热

风湿热是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的主要病因,是A组p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导致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其产生的机制是由于该细菌荚膜与人体关节、滑膜之间有共同抗原,细胞壁外层中M蛋白及M相关蛋白、中层多糖中N-乙酰萄糖胺等与人体心肌和心瓣膜有共同抗原,细胞膜的脂蛋白与人体心肌肌膜和丘脑下核、尾状核之间有共同抗原。链球菌感染后体内产生的抗链球菌抗体与这些共同抗原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人体关节滑膜、心肌、心瓣膜,激活补体成分产生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在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造成患者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着,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199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根据Jones标准修订的风湿热诊断标准为^卩有前驱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包括咽喉拭子或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链球菌抗体效价升高,同时有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表现加2项次要表现者,高度提示可能为急性风湿热。主要表现包括:①心脏炎;②多发性关节炎;③舞蹈病;④环形红斑。次要表现包括:①关节痛;②发热;③急性反应物 (ESR,CRP)增高;④P-R间期延长。有下列3种情况可不必严格执行该诊断标准即:①舞蹈病者;②隐匿发病或缓慢发展的心脏炎;③有风湿病史或现患风湿性心脏病,当再感染A组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时,有风湿热复发的高度危险者。

| 急性风湿热后形成二尖瓣狭窄估计至少需要2年,通常需5年以上的时间。多数患者

!的无症状期为1〇年以上,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一般在40?50岁发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以女性患者居多,约占2/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基本病理变化为瓣叶和腱索

的纤维化和 |挛缩,瓣叶交界面相互粘连。这些病变使瓣膜位置下移,严重者如漏斗状,漏斗底部朝向左丨心房,尖部朝向左心室。二尖瓣开放受限,瓣口面积缩小,血流受阻,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约25%为单纯二尖瓣狭窄,40%为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丨关闭不全。

298

中EJ

第八章心脏瓣膜病

(二)其他

少见病因中,主要为老年性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以及婴儿或儿童的先天性畸形。罕见病因为类癌瘤及结缔组织疾病。有人认为病毒(特别是Coxsackie病毒)也可引起包括二尖瓣狭窄在内的慢性心瓣膜病。

【病理生理】

正常二尖瓣口面积约4?6cm2。瓣口面积减小至1. 5?2. 0cm2属轻度狭窄;1. 0?1. 5cm2属中度狭窄;<1. 〇cm2属重度狭窄。正常在心室舒张期,左心房、左心室之间出现压力阶差,即跨瓣压差,早期充盈后,左心房、左心室内压力趋于相等。二尖瓣狭窄时,左心室充盈受阻,压差持续整个心室舒张期,因而通过测量跨瓣压差可判断二尖瓣狭窄程度。

二尖瓣狭窄使左心房压升高,严重狭窄时左心房压需高达20?25mmHg才能使血流通过狭窄的瓣口,使左心室充盈并维持正常的心排出量。左心房压力升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继而导致肺毛细血管扩张和淤血,产生肺间质水肿。心率增快时(如房颤、妊娠、感染或贫血时),心脏舒张期缩短,左心房压更高,进一步增加肺毛细血管压力。当超过4. OkPa (30mmHg)时致肺泡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等临床表现。

肺静脉的压力增高导致肺动脉的压力被动升高,而长期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小动脉痉挛,最终导致肺小动脉硬化,更加重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张,终致右心衰竭。此时肺动脉压力有所降低,肺循环血液有所减少,肺淤血一定程度缓解。

【临床表现】

(―)症状

一般二尖瓣中度狭窄(瓣口面积<1. 5cm2)始有临床症状。

1.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为最常见也是最早期的症状,在运动、情绪激动、妊

娠、感染或快速性房颤时最易被诱发。随病程进展,可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

2. 咳嗽常见,多在夜间睡眠或劳动后出现,为干咳无痰或泡沫痰,并发感染

时咳黏液样或脓痰。咳嗽可能与患者支气管黏膜淤血水肿易患支气管炎或扩大的左心房压迫左主支气管有关。

3. 咯血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大咯血:是由于严重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压力突然

增高,肺静脉压增高,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所致,可为二尖瓣狭窄首发症状,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早期。后期因静脉壁增厚,以及随着病情进展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及右心功能不全,大咯血发生率降低。②痰中带血或血痰: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充血或肺毛细血管破裂有关,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③肺梗死时咯胶冻状暗红色痰,为二尖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的晚期并发症。④粉红色泡沫痰:为急性肺水肿的特征,由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4. 血栓栓塞为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约20%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血栓栓塞,其中约 15%

20%由此导致死亡。发生栓塞者约80%有心房颤动,故合并房颤的患者需予以预防

性抗凝治疗。

5. 其他症状左心房显着扩大、左肺动脉扩张压迫左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可

引起吞咽困难;右心室衰竭时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消化道淤血症状;部分患

者有胸痛表现。丨(二)体征I 1. 严重二尖瓣狭窄体征可呈“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右心室扩大时剑突下可触及收|

缩期抬举样搏动。右心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肝大、双下肢水

肿等。|

2. 心音①二尖瓣狭窄时,如瓣叶柔顺有弹性,在心尖区多可闻及亢进的第一

心音,呈拍击| 样,并可闻及幵瓣音;如瓣叶钙化僵硬,则该体征消失。②当出现肺动亢进和分裂。|

脉髙压时,P

2

笔记 #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中SJ HE者剧

yj J;. jijjijjijy

3.心脏杂音①二尖瓣狭窄特征性的杂音为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呈递增型,局限,左侧卧位明显,运动或用力呼气可使其增强,常伴舒张期震颤。房颤时,杂音可不典型。当胸壁增厚、肺气肿、低心排血量状态、右室明显扩大、二尖瓣重度狭窄时此杂音可被掩盖,称之为“安静型二尖瓣狭窄”。②严重肺动脉高压时,由于肺动脉及其瓣环的扩张,导致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因而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递减型高调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即 Graham-Steel杂音)。③右心室扩大时,因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可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

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_) X线检查

后前位及侧位的胸片表现常十分典型,肺部显示肺静脉压增高的迹象。血流更均匀地分布在上叶,表现为上叶血管明显扩张。肺静脉压的增高,导致间质组织的液体渗漏。小叶间的液体聚集在基部产生线性条纹,延伸至胸膜,称为Kerley B线。随着

间质液进入肺泡腔,可出现肺泡水肿。

心影显示左心房增大。后前位胸片上右心房边缘的后方有一密度增高影(双心房影),左心缘变直。左前斜位可见左心房使左主支气管上抬,右前斜位吞钡可见增大的左心房压迫食管下段。其他还有:主动脉弓缩小、肺动脉主干突出、右心室增大、

心脏呈梨形。

(二)心电图

窦性心律者可见“二尖瓣型P波”(P波宽度大于〇. 12秒,伴切迹),提示左心房扩大;QRS 波群示电轴右偏和右心室肥厚表现;病程晚期常合并房颤。

(三)超声心动图

是确诊该病最敏感可靠的方法。M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EF斜率降低,A峰消失),后叶与前叶同向运动,瓣叶回声增强。通过二维超声可以观察瓣叶的活动度、瓣叶的厚度、瓣叶是否有钙化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瓣膜的病变等,从而有利于干预方式的选择。典型者为舒张期前叶呈圆拱状,后叶活动度减少,交界处粘连融合,瓣叶增厚和瓣口面积缩小。超声心动图还可对房室大小、室壁厚度和运动、心室功能、肺动脉压、其他瓣膜异常和先天性畸形等方面提供信息。经食管超声有利于左心耳及左心房附壁血栓的检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实时观察二尖瓣狭窄的射流,有助于连续多普勒的正确定向。连续波或脉冲波多普勒能较准确地测定舒张期跨二尖瓣的压差和二尖瓣口面积,其结果与心导管法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可较准确地判断狭窄严重程度。轻度:平均压力阶差<5mmHg,肺动脉压<30mmHg,瓣口面积>1. 5cm2 ;中度:平均压力阶差5?lOmmHg,肺动脉压30?50mmHg,瓣口面积1. 0?1. 5cm2;重度:平均压力阶

差>10mmHg,肺动脉压>50mmHg,瓣口面积<1. 0cm2。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心尖区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伴X线或心电图示左心房增大,提示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尚见于如下情况,应注意鉴别。

1.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于心尖部闻及舒张中晚期柔和、低调隆隆样杂音(Austin-Flint杂音),系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所致。

2. 左心房黏液瘤瘤体阻塞二尖瓣口,产生随体位改变的舒张期杂音,其前可闻及肿瘤扑落音,超声心动图下可见左心房团块状回声反射。

3. 经二尖瓣口血流增加严重二尖瓣反流、大量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高动力循环(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时,心尖区可有舒张中期短促的

第八章

二尸Mi

心脏瓣膜病

隆隆样杂音。

【并发症】

(一)心房颤动

房颤为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相对早期的常见并发症,可能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左心房压力增高致左心房扩大及房壁纤维化是房颤持续存在的病理基础。房颤时因舒张期变短、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左心室充盈减少,使心排血量减少20%25%,常致心衰加重,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房颤发生率随左房增大和年龄增长而增加。

(二)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为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重度呼吸困难和发绀,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干、湿啰音,常因剧烈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感染、心律失常等诱发,如不及时救治,可能致死。

(三)血栓栓塞

20%的患者可发生体循环栓塞,其中80%伴房颤。血栓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约占

2/3,亦可发生于四肢、脾、肾和肠系膜等动脉栓塞,栓子多来自扩大的左心房伴房

颤者。来源于右心房的栓子可造成肺栓塞。

(四)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为晚期常见并发症。右心衰竭时,右心排出量减少致肺循环血量减少,肺

淤血减轻,呼吸困难可有所减轻,发生急性肺水肿和大咯血的危险减少,但心排量减少。临床表现为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在瓣叶明显钙化或合并房颤时更少发生。|

(六)肺部感染|

本病常有肺静脉压力增高及肺淤血,易合并肺部感染,感染后常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治疗】|

(―)一般治疗|

风湿热是其主要病因,因而推荐预防性抗风湿热治疗,长期甚至终身使用苄星青霉

素|

(benzathine penicillin) 120万U,每月肌注一次。轻度二尖瓣狭窄无症状者,无需

特殊治疗,但应| 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对于窦性心律患者,如其呼吸困难发生在心

率加快时,可使释负性心率| 药物,如P受体拮抗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窦性心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不宜使用| 地高辛。|如患者存在肺淤血导致的呼吸困难,应减少体力活动,限制钠盐摄入,间断使用利

尿药。另| 外,二尖瓣狭窄也可能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因而要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

膜炎的发生。需要注I 意的是,尽管二尖瓣狭窄患者无症状期及有轻度症状的时期持

续较长,但急性肺水肿可能突然丨发生,特别是在出现快速性房颤时。因而,当患者

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急剧加重时,应当及时就丨诊,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二)并发症的处理

1. 大量咯血应取坐位,同时使用镇静剂及静脉使用利尿剂,以降低肺动脉压。

2. 急性肺水肿处理原则与急性左心衰竭所致的肺水肿相似。需注意以下两点:①

避免使用以扩张小动脉为主、减轻心脏后负荷的血管扩张药物,应选用扩张静脉系

统、减轻心脏前负荷为主的硝酸酯类药物;②正性肌力药物对二尖瓣狭窄的肺水肿无

益,仅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可静脉注射毛花苷C,以减慢心室率。

3. 房颤急性快速性房颤因心室率快,使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导致左房压力急剧

增加,同时心排血量减低,因而应立即控制心室率。可先静脉注射洋地黄类药物如去

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F m

J; - t/j i JJ ij y i

(西地兰);如效果不满意,可静脉注射地尔硫草(diltiazem)或艾司洛尔(esmolol);

当血流动力学二不稳定时,如出现肺水肿、休克、心绞痛或晕厥者,应立即电复律。^慢性房颤患者应争取介入或者手术解决狭窄,在此基础上对于房颤病史< 1年,左房

内径<

60mm,且无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障碍者,可考虑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成功复律后需长

期口服抗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