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收稿日期]2003202220

 [作者简介]卫兴华(1925-),男,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焦斌龙(1972-),男,山西阳城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

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卫兴华,焦斌龙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 诚信缺失;成因;治理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是由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诸多空隙、政

府职能缺位和错位、政府行为不规范、缺乏信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对失信行为打击力度小等造成的。对诚信缺失的治理措施包括: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发

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全国性的信用体系,制订专门的信用法律,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在全国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公民信用观念和意识。[中图分类号]B822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3)0420015206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诚信危机。它不仅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诚信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当前我国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

从表现形式看,我国当前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

1.个人信用失常。个人信用是社会诚信最直

接的表现,也是社会诚信的基础。个人信用失常指个人利用合约的不完备性,进行逆向选择和恶意破坏合约的行为。在经济与社会交往中的赖账行为、信用卡恶意透支、伪造学历和文凭、伪造票

据和证件、剽窃别人学术成果、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诈骗、医生吃回扣和造假病历等行为,都属于个人信用失常的事例。

2.企业与中介组织信用恶化。企业信用是社会诚信的核心内容,更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我国企业信用恶化突出表现在: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恶意逃债、商业欺诈、会计信息失真、偷税漏税、出口骗税、伪造票据、金融诈骗、剽窃专利、搞虚假广告、上市公司过度包装等。特别是号称“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与企业合谋,提供虚假信息,欺骗公众。

3.银行信用受损。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信用水平已

经成为一国信用水平的标志。银行信用受损来自两方面:一是有的银行以贷谋私,诚信缺失。二是我国银行信用近年来受个人信用失常和企业信用

恶化的冲击,严重受损。大量呆坏账的存在使银λζ 

行陷于困境,银行被迫一方面利用政府信用高额揽存,另一方面极度惜贷,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银行信用本有的节约流通中的货币量、降低流通费用、促进交易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4.政府信用降损。政府信用是社会诚信的保障,是信用体系最后的保障线。然而,我国政府信用在近年来受到巨大冲击。集中表现在:由于转轨时期政府政策的不稳定和不连续,使公众对政府政策和承诺的信任度下降。如一些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不履行与农民签定的包销合同。又如由于我国干部管理制度改革不到位,一届政府一套政策,让当地人民无所适从;一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编造统计数字。所有这些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形象,导致政府信用受损,威信下降。

5.道德失范、信仰危机和社会风气败坏。在二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传统的道德规范已经被打破,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有效地建立起来,人们还缺乏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契约意识,出现了某些企业和个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将追逐金钱作为人生价值标准的现象。

诚信缺失使交易秩序紊乱,有效的市场竞争难以开展,交易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受到严重损坏,市场经济秩序被破坏,企业的发展受到抑制。道德失范,社会风气变坏,还影响社会安定,损坏我国经济发展软环境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形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目标的实现。诚信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赘瘤。

二、我国诚信缺失形成的原因探讨

我国诚信缺失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突然的,而是通过诸多因素的不断积累与沉淀形成的。有远期根源,也有近期根源。有制度性原因,也有非制度性原因。为了清晰地对这些原因进行梳理,首先要对当前关于诚信缺失成因的几个误区进行理论澄清。

误区之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我国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不完善。如果从要求和强调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人应该讲信用、守道德的意义来说,那是可以的。但市场经济并不内在地必然是信用经济和道德经济,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出现无信用、无道德的现象。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是从要求的意义上来说的,不是从客观必然性来说的。这同讲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不同。市场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具有客观必然性,不存在缺失的问题。但是,在市场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则可能出现诚信缺失。事实上,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中,可能有三种获利情况:第一种是通过利益与诚信并重,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统一。比如,企业采取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与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与价格,重视消费者的需要与利益的方法,获得社会信誉,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给社会提供了物美价廉质优的商品,增加社会利益。第二种情况是,企业通过合法途径,追求利润,虽利己而不损人,不搞不正当竞争,不搞商业欺诈。第三种情况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唯利是图,不讲信用,搞不正当竞争,采取损人利己的方法,牟取利润,其后果是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社会利益,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第三种情况表明,市场经济并不内在地必然是信用经济和道德经济,也可能出现信用缺失,甚至爆发信用危机。有人认为,我国诚信缺失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不完善。诚然,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为暗箱操作、造假行骗提供了更多空隙,但成熟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只会减少而难以消除信用危机。例如,美国近期出现的安然公司造假事件、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帮助企业造假事件引发的信用危机就是这方面的例子。我国近些年来的诚信缺失乃至诚信危机现象,主要是由于第三种情况的扩大与发展造成的。

误区之二:我国诚信缺失与市场经济的经济人理性有关,是市场经济对利益的过度强调使人们失去了诚信。我们认为,两者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经济人理性与诚信是一个钱币的两面。正是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专业化和分工使人们不可能自我满足,所以,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合作,合作就需要诚信,即钱币的一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λ{ 

钱币的另一面———只有诚信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人利益最大化。因此,经济人理性与诚信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必然是对立的关系,也就谈不上经济人理性是诚信缺失的原因。

误区之三:信息不对称是诚信缺失的原因。理由是,由于契约是不完备的,合约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使机会主义行为有机可乘,诚信被破坏。其实,信息不对称是常态,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需要强调诚信,需要通过诚信建立一种交易秩序,克服信息不对称。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没有商业欺诈的空间,自然就不会出现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但是,信息不对称作为既定的条件,只是为诚信缺失提供了可能,而非必然。否则就只能永远存在信用危机而无法治理了。

在我们看来,我国当前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1.体制转轨。与以美国“安然事件”为代表的美国信用危机不同,我国的诚信缺失与我国体制转轨有直接的关系。在传统计划经济下,整个社会的运行是依靠权力维系的。由国家通过指令与服从建立经济秩序,统一对资源进行配置,以克服个体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混乱。诚信体现为对党和国家政治上的忠诚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正统,并被强化。这时,不存在竞争,也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搞损人利己、假冒伪劣、破坏信用的空间很小,甚至没有。改革开放以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成为改革的目标,国家计划逐步让位于市场。市场经济关系要靠契约维系,要遵守契约合同,就需要诚信。这就要求在经济领域建立与市场相容的诚信秩序,但诚信秩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加上政府政策的偏颇,从而使经济领域的诚信缺失显得特别突出。同时,在由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成熟、不发达阶段,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各种相应的法规与制度还未有效建立,政治体制改革还不完全到位,因而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的空间和机会比较多,失信行为更容易发生。另一方面,体制转轨客观上需要建立现代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文化秩序,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秩序建设,但这方面的工作远远落后于体制转轨的进程,从而加剧了整个社会诚信缺失的状况。

2.政府职能错位和缺位并存,政府行为不规范。体制的转轨要求政府职能相应转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出现了较严重的政府职能错位和缺位并存、政府行为不规范现象,使本应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秩序主导者的政府,有时或在有的地方却成为诚信缺失的发端者,使作为社会诚信最终保障的国家信用受到损害。首先,政府行为不规范破坏政府信用。某些政府官员利用转轨过程中有关制度建设的不到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这些行为直接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使过去清廉政府下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遭到破坏。其次,政府职能错位破坏社会诚信。由于政府习惯于采用行政权力方式推动体制转轨,容易使政策与市场发展脱节,出现大量职能错位现象,损害社会诚信。如在转轨时期,政府职能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信用体系,但是,政府却一方面禁止民间融资的发展,抑制民间信用。另一方面却用国家信用为银行信用担保等,助长企业失信行为。又如,政府严格控制企业债券的发行,导致企业为取得资金,利用各种手段到股市“圈钱”,发生了严重的失信行为。最后,政府职能缺位使诚信的建立缺乏政策、法律和制度支持。诚信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在转轨时期需要政府主导进行。但是,政府在此方面的职能并没有得到履行。体现在在转轨过程中忽视对诚信的教育、宣传;没有出台关于诚信的专门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开展建立诚信体系的工作;没有赋予在诚信建立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行业协会相应的权力,等等。

3.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法律。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诚信秩序已经被打破,需要建立新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诚信秩序。但是,我国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不足十年的时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刚刚形成,市场主体的行为还很不规范,非诚信的机会与空间较多,关于诚信的法律和法规很少,且很不完善。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还没有制定专门的信用管理法律和政策,只是在《合同法》、

《担保法》、

《贷款通则》等法律和

λ| 

法规中有原则性的个别规定。对信用管理方面的工作始终没有专门的法规,缺少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2]即使在对信用要求最为迫切的金融行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也非常滞后。对信用中介组织的管理,既缺乏政策的支持,更缺乏规范、指导和管理。

4.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小,守信收益小,失信成本低。由于缺乏专门的信用法律和管理制度体系,以及政府职能的缺位和错位,使我国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小。一方面,大量失信行为得不到惩处,失信成本低。如我国的《破产法》颁布多年,但诚实破产的企业少,即使破产或被吊销执照,也可以很快重新注册登记,有些是搞假破产,真逃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惩处力度也小。另一方面,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因为没有客观的信用评级制度,也无法与失信企业区分,守信收益低,导致了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李鬼打败李逵”的现象,迫使有些原来守信企业和个人也逐步走向失信。

5.传统文化道德作用削弱或丧失,新的文化道德体制尚未有效建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社会运行方面的调节和约束作用重视不足,甚至出现过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严重破坏和试图用政治号召和权力来替代传统文化和道德作用的现象。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和道德在市场经济下也受到挑战。这种状况使在转轨时期,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已经很弱,但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契约意识、信用观念并没有及时培养起来,市场经济的文化和道德规范没有及时形成,出现了较严重的道德失范、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现象,进一步助长了诚信缺失现象的泛滥。

三、对我国诚信缺失的治理措施

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诚信缺失的治理和加强诚信建设也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整治。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主要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信任度,发挥政府在诚信缺失治理中的主导作用。这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政府自身的诚信建设。要建立法治政府、廉政政府、高效政府和诚信政府。二是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治理企业和个人失信行为,提高社会信用度,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气和行为规范。

强调政府在治理诚信缺失中的主导作用,是由于:一方面,我国诚信缺失与政府有直接、间接的联系,“解铃还需系铃人”,政府需要尽快转变职能,减少缺位和错位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政府形象,提高政府信任度,才有利于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另一方面,从治理诚信的三个层面———市场、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比较来看,我国市场的发育还很不成熟,市场机制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主要依靠市场自身难以解决诚信缺失问题。何况即使是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会出现信用缺失问题。同时,行业组织在我国的认可度、地位、作用还非常有限,很难成为诚信缺失治理的主要力量。对诚信缺失的治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应该义不容辞地、主动承担起治理诚信缺失的重担,成为我国诚信治理的主导力量,将诚信重建视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步骤,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构建诚信重建的制度框架;出台一系列的、系统的政策,加强对诚信缺失的治理工作;运用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在全国掀起打击失信行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秩序的浪潮。我国有效治理诚信缺失的事例很多,温州是其中之一。温州曾以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而闻名于世。1987年杭州武林门将5000双温州皮鞋付之一炬,一些大型订货会拒绝温州货进入。惨痛的教训使温州市政府下决心治理整顿,现在已经有根本性转变,形成了许多名牌商品,并正在进一步实施“信用温州”建设计划。[3]

2.建立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管理体系是诚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个人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内容。针对我国体制转轨的现实,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征信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

λ} 

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4]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加快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同时,政府要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失信约束和处罚机制、信用评估准则、评估方法和管理办法、数据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办法等符合市场规律的信用体系“游戏规则”。在信用体系的具体运行方面,可以采取政府特许经营、政府经营和市场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扶持符合“游戏规则”的、专门从事信用管理的企业发展。将我国信息化建设与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收集、查询网络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信用的监督和管理。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信用信息产品,可以进入市场获得收入。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使守信者道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我国有些城市在信用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步伐。如上海市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初步建立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档案,并向社会披露其诚信状况。深圳市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使16个部门的企业信息实现了互联互通,51万个市场主体的200多万条信息一查便知。深圳市还着手建立个人征信系统,有近70个银行网点能够通过系统查询个人信用状况。[5]

3.制订专门的信用管理法律和法规。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诚信秩序的建立,都需要法律的支持。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法律,从而使信用的管理难以纳入法制化轨道,难以全面展开。因此,我国急需出台一部关于信用管理的“基本法”,对信用管理的方方面面作出原则性的规定,指导有关具体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实施。针对我国当前资信评估和信用管理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在法律中要对以下内容特别予以重

视。首先要对失信行为的惩处作出严格的规定,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甚至追究失信者的刑事责任,使失信者无立足之地,藏身之所,真正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其次,功能完备的数据信息库是信用体系的基础设施,因此,法律对个人和企业信息的采集、使用和共享也要作出规定,既要防止侵犯个人隐私权,侵犯商业秘密,又要防止隐瞒失信行为,为信用数据的采集和使用提供法律依据。再次,作为信用管理中介组织的信用评级机构是信用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基本是按市场运作的,但鱼龙混杂,各种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急需规范和完善。如我国只有《证券法》中对证券评级机构和从业人员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对市场准入、经营管理等方面并没有政策法规。[4]因此,在法律上要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4.积极发展各种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组织是联系政府与企业的中介,世界各国治理诚信缺失,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表明:行业组织在治理诚信缺失和建立信用体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发挥着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浙江温州地区在治理温州信用危机,建立“信用温州”的经验也表明,行业组织完全可以在治理我国诚信缺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行业组织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大多数行业组织挂靠政府,充其量只发挥着行业论坛的功能。行业组织对行业内企业缺乏约束力和号召力,很难对企业失信行为发挥治理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赋予行业组织治理企业失信行为的权力,培育行业组织独立行使职责的能力。当行业组织承担起治理本行业诚信缺失的职责时,要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配合和协调,在本行业内部掀起“加强自律、鄙视失信、倡导诚信”的新风;要建立行业内部惩治失信、鼓励诚信的机制,将诚信建设纳入制度轨道;要以行业组织的名义对企业信用水平定期进行评估,公布评估结果,等等。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对于市场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尤其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严格的行业规范

λ~ 

和奖惩机制,保证“不做假账”、不出具虚假报告、不与企业合谋,保证中介组织出具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5.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公民信用观念和意识。治理我国诚信缺失固然需要法律的支持,要以“法治”为主,但法律手段有自身的局限,如法律的制订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法律的制订和执行需要很高的成本,有许多领域法律难以做出明确的规定,等等。道德教育是对心理动机的自律性约束,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能够起到“法治”不能起的作用。即使在“法治”发挥作用的领域,道德教育也有利于推动法治的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6]因此,在治理我国诚信缺失过程中,应该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将传统道德中的诚信思想继承、改造和发展,使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并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通过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信用观念和意识,使诚信道德深入民心。

6.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建立诚信企业。企业是诚信的执行主体,企业的信用状况是社会诚信水平的标志。因此,治理我国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要引导企业在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营销流程中实行全过程的信用管理;要实施名牌战略,打造消费者信得过、有竞争力的品牌;要在企业中形成讲信用、重信誉的企业文化;尤其要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公共关系等环节严把信用关;要与银行、税务机构、工商管理部门、经销商、顾客、社会一道,形成有效运转的信用链;要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为了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可通过专业资信评估机构评出企业的信用等级,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可增加社会知名度和守信力,从而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有效推动诚信企业的发展。如为了实现诚信纳税,形成“守法纳税光荣,偷逃税款可耻”的社会风气,深圳市进行了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有超过12万户的企业被地税局纳入了信誉等级评定系统,分别按照A、B、C三个类别进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评定一次,等级不同,待遇不同,信誉不同。[7]

上述对诚信缺失的治理措施,可概括为诚信的制度建设与道德文化建设,其中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效应,从一个很有启发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来。17—18世纪的英国,许多犯人被遣送到澳大利亚服刑。私营船主接受政府委托承担遣送任务,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人数给船主付费。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在遣送途中克扣犯人食物,虐待犯人,甚至将犯人活活扔下海,死亡率很高,最高时达9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改变了制度规则,将付费方式改为按活着到达澳大利亚下船的犯人人数付费。结果,私营船主不仅不虐待犯人,而且,想尽办法让犯人到达澳大利亚,犯人死亡率下降,最低时达到1%。船主还是那些船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关键在于制度发生了变化。[8]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经济

要参,2002,(5).

[2] 温州凭啥“三级跳”[N].人民日报,2002210221.

[3] 课题组.社会信用环境综合治理机制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

[4]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独具特色[N].深圳特区报,

2002211217.

[5] 焦国成.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人民

大学学报,2002,(5).

[6] 诚信纳税成深圳人共识[N].深圳特区报,20022

11217.

[7] 杨瑞龙.关于诚信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中国

人民大学学报,2002,(5).

[责任编辑 陈翔云]

μυ 

(完整版)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诚信现状 根据调查表明,某些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产品质量偏低,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以次充好较为普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私营企业的形象。2.私营企业普遍没有工会组织,其劳资纠纷比其他企业增长快,使企业无法吸引优秀的员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3.财务不透明,形成了税务信用、贷款信用、财务信用缺失的不良状况。4.公司治理薄弱。5.赖债、躲债、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私营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且长期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款,严重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后劲。6.毁合同、打官司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私营企业在交往过程中提心吊胆,交易成本大大增加。7.私营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其信用缺失的一种表现。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搞低价倾销等,导致广大消费者对私营企业整体的不信任。 (二)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企业诚信缺失会带来很多危害性,如:1.威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任何一个企业,其员工如能真诚团结,互相协作,各自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企业就能促进创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增加利润。但如果内部缺乏诚信,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不信任,情况就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2.破坏市场秩序。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的疲软,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流动资金不足,为了维持再生产,一些企业采取拖欠其他企业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原材料,企业之间你拖欠我、我拖欠他资金的现象日益严重,形成“三角债”问题,严重阻碍了资金的正常流通,扰乱了市场流通秩序。3.引致国际贸易摩擦。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薄弱,又急功近利,于是热衷于仿制、盗版、冒用他人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和专利权。这些问题,早已引起了外国企业的不满。4.损害投资环境。5.影响社会安定。我国仅一、二十年就形成了极为悬殊的贫富差距,为世界见所未见。收入差距合理拉大,广大群众还能认同,但是,某些私营企业主靠“偷税漏税”等各种非正常、非法手段而“暴富”起来,广大群众当然不满。而且,这些“暴富”者往往缺乏自知之明,平日财大气粗,盛气凌人,其中更有少数人为富不仁,称王称霸,招致社会上一些人产生不平衡心理,甚至发生了针对“暴富”者的绑票案、谋杀案,使“暴富”者或“放血”或丧命。有的“暴富”者高薪聘请私人保镖,也逃脱不了厄运,保镖成了他的掘墓人。 (三)诚信缺失的原因 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1.价值观的错位。扭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必然引起人们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商品货币关系的广泛发展,使中国人的“赚钱”意识似乎一夜之间被唤醒了。“富”不再是个灰暗甚至行将被淘汰的字眼,它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行动的首选,为了金钱,可以采用各种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不惜抛弃一切良知、信义和廉耻。“诚信危机”严峻与价值观、义利观的失衡和扭曲有着密切联系。2.信用管理制度和法律不健全,政治体制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为一些人以权谋私、制假卖假、追求短期利益、牟取暴利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在物质利益与个人私欲的驱动下,一些当权者和经营者利用制度、体制的漏洞大干违法乱纪、背信弃义、损人利己之事,致使政治欺诈腐败严重,经济造假、售假泛滥。3.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弱守信收益小,失信成本低,以致劣制商品驱逐了品牌商品,“李鬼打败李逵”的现象时

企业战略方案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战略方案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文档资源★★★[摘要] 诚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具有道德、法律和经济学方面的价值.研究民营企业诚信问题是不仅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助于解决全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本文从分析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出发,具体分析了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诚信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民营企业诚信问题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 民营企业信用利益 “人无信不立, 政无信不威, 商无信不富”,商业社会的发展, 最需要的是诚信。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民营企业在诚信经营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一些民营企业信用恶化、失信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制约因素。本文拟就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一、民营企业诚信缺失表现 1.缺少对消费者的诚信 其突出表现在,一些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经营观念,宁愿选择不讲诚信损害消费者利益来追求企业最大利润,在经营活动中只考虑自己眼前的现实利益,不考虑消费者利益,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以次充好,广告虚假,商品质量差,价格欺诈任意宰杀消费者等等不诚信行为。 2.缺少对企业员工的诚信

民营企业对员工不诚信是很普遍一个现象。民营企业主拖欠、私扣员工工资、不签劳动合同,或者说有合同却不遵守成为常有的现象,这些给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带来极大的收益的同时,却给民营企业的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3.缺少对客户的诚信 人们不难发现,在有的民营企业家“财大气粗”的背后,实质是“赖账不还”:要么赖供应商之债,要么赖银行、信用社之债。而且还“悠闲自在”、“心安理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国家每年税收流失非常严重拖欠,交易违约现象严重。 4.财务资料虚假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少缴税,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平常的经营中,总有那么一些民营企业家,绞尽脑汁偷税、漏税,以获取自己的收益。 二、民营企业诚信缺失成因分析 1.民营企业缺少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融资困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而每种成分的企业所担负的社会义务不同,所享受的国家政策也大相径庭,但却要在统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这种竞争环境不公平的存在和竞争能力的差异,以及如何取得市场的“信任”的压力,迫使民营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上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客观上也造成了他们的违规违法行为。 另外,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面确实有被“歧视”的现象比如一些民营企业向银行借贷常受到歧视,他们不能像国企那样通过正常渠道就可以从银行贷到款,既然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贷款,于是就常常出现民营业主通过走后门、拉关系的不正当渠道获得贷款,甚至骗贷款等等不诚信的行为。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行业发展之源,会计工作之本。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会计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失真,有账无实、账实不符,会计信息不真,有多套账等。它的出现,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不仅对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会计问题。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造成委托人“虚位”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代理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源进行经营活动,代理人成了企业的“内部人”,而委托人则成了“外部人”。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约束力,经营者为了其短期利益使得会计造假行为愈演愈烈。 2.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

机制失灵 ①会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地位。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在会计核算和决策的过程当中,会计人员总是要听从管理当局的控制和指挥。一些单位的领导人干扰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账册,账外设账。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除了无奈之外,已别无选择。 ②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地位。我国当前审计市场的特点是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为了生存,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降低审计收费,另一方面不断靠拉关系、走门子来争夺客户资源。为了不得罪客户,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合作”。在这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不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变成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工具,使得会计诚信进一步缺失。 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在我国,《证券法》对股票发行人未按有关规定披露有关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规定了行政和刑事责任,但没有提到民事赔偿问题,难以使违规者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此外,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取有限责任制,即使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事务所出资人也仅承担有限责任,这对注册会计师构不

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1、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社会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等,不一而足。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绝,在人们购买的书刊音像制品当中,盗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对北京、沈阳等地古玩文物市场调查,有些摊点摆放的全部为假货。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一是企业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二是企业不讲信誉,相互之间拖欠货款。三是企业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四是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五是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 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还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久前,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组长任克礼发表文章,认为“现在的危险是滋生腐败和不讲真话”,提出要把“不讲真话”当作一个严重问题来解决。 2、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首先,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交往活动少、活动地域窄、生产规模小,基本是“熟人关系”,一般不会担心相互失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生产规模、市场范围、交往层次和交换频率的迅速扩大与增加,信用作为一切交易活动的基础,必然要求被人们认同和遵守。因为只有交易双方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承诺和践诺,才能使得双方无须付现即可获得商品、服务和货币,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诚信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使得经济活动萎缩,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破产。最重要的是造成了社会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损害,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 其次,诚信缺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造成无数个人身心伤害,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大量企业举步为艰;失信使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使得消费者对社会和政府失去信心信任;失信使一些人靠骗人暴富,也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人民群众对社会和政府产生强烈不满。

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思考

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思考 会计诚信问题正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探询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认识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研究应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是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对会计诚 信问题的现状、缺失的原因的分析,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标签:会计诚信;诚信缺失;遏制途径 1会计诚信的概念和意义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活动应当客观的、真实的来反映经济活动。它是会计制度得以准确实施的重要保障,任何企业都要借助于会计来反映其财务状况。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会涉及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管理阶层要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来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营前景;另一方面,企业外部的相关利益方也要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来进行经济决策。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经济秩序有序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会计活动一旦缺失诚信,将会极大地增加各种组织交流的成本,严重制约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因此,会计诚信要求会计及相关人员尊重会计、忠诚于会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并具有精湛的会计技术、技能,进而提供一流的会计服务。 2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状况及成因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还尚未建立,利益主体多元化、权责不分明、产权不清晰,导致了社会各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道德信任危机,会计行业同样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违背会计准则,主动或被动地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搞变更、做假账,生成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虚假信息会计信息 并将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2.1利益的驱动是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原因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2873871.html,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作者:向黎航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07期 摘要:会计行业的诚信缺失会影响企业和相关财务人员的信誉,也影响了我国的原本规范的社会经济秩序。会计诚信的缺失往往会伴随出现大量的造假和腐败,给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出难题,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极大冲击。所以如何有效的治理相关会计诚信缺失,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是现阶段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诚信;诚信缺失;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1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及重要性 会计诚信是指相关财务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相关企业实际发生的日常经营活动做出完整真实的记录,并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财务信息,使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做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的一种承诺。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社会和企业经济秩序有序发展的前提。如果社会经济活动缺乏可信度的话,这将极大增加各个经济主体间交流的成本和负担,最终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从外部环境来说,会计诚信的缺失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数据造假现象,这将使相当一部分的投资者上当受骗。经济利益受到损失;从内部环境上讲,会计诚信的缺失会让经济主体的决策者们因为假信息和数据在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和偏差,这样会阻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了整个市场的潜在风险,最终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所以会计诚信的缺失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绝对不可小视的一个问题。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虽然通过这几年我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健全和规章制度的逐步规范,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治理,但从长远来看,会计诚信缺治理力度还亟待提高。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健全,法律约束力低。一是我国出台相关配套的法律条例的细则欠缺,内涵不够清晰广泛,存在很多模棱两可的界定;二是对于因诚信缺失而存在的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不够,在以往发现问题并进行惩处时,一般只着重经济的惩罚,对整个单位和组织的惩罚,对行政惩罚和个人的处罚却有意无意的忽视;此外,在惩罚方式上,往内部不公开警示处理的方式占了大多数,不会进行公示,使此类性质的问题起不到教育作用。

我国公民规则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我国公民规则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所谓“规则”,就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一些通则。公民规则意识是公民意识中最基本或核心的要素,是法治秩序建构的客观要求和前提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有赖于规则的遵守,规则意识的确立。现代法治社会就是一个需要靠良好的规则系统来维系的社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各行业各领域规则也相对完善,但由于规则意识缺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仍然突出。 一、公民规则意识缺失的表现 当前我国公民规则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缺乏诚信意识、正当程序意识、合法利益保护意识、积极守法精神及权利滥用和公德意识等。譬如,日常生活中:过马路闯红灯、乘车不排队、公共场所高声喧哗、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等。虽然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折射出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经济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本应遵循市场规律诚信为本、守法经营,却屡禁不止出现了危害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和问题胶囊等等问题,这不仅表现出经营者的利益熏心、道德沦丧,更反映出他们的法律和规则意识的淡薄。政治领域:主要体现在一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犯法,甚至贪赃枉法、滥用职权亵渎法律,近年来被揭露出来的“老虎们”各种无法无天、无视规则的行径,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

响。社会生活领域:有些公民不懂得依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动辄纠集众人集中闹事、破坏他人和公共财产甚至随意伤害他人;不管遇到何种维权的事,都一味“上访”,导致信访案件居高不下;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即便在“明规则”很好办的情况下,很多人也愿走“潜规则”这条路;考公务员、找工作、孩子上学、医院看病、购买房子……一遇到事,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走正规渠道,而是找熟人、托关系、走后门、请客吃饭、送钱送礼。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一种共识:走关系强于走程序、拼实力不如拼爹。上述种种行为究其本质,折射出一些民众行为方式只考虑个人便利,而罔顾法律规定,规则意识缺失。由此可见,失去规则社会将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 二、公民规则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规则意识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国家的法治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规则意识的缺乏,直接导致的就是社会运行成本的居高不下,效率的停滞降低。现实中,为什么国人的规则意识如此淡漠? 一是社会原因导致公民主体意识被严重扭曲。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民众灌输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臣民意识,在这种严厉的礼教秩序控制之下,中国人的主体意识被严重扭曲,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体,从而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也就很自然地逃避社会义务。将社会的发展和个人分离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班级:12经贸英语2班学号:12090316 姓名:王婷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已不仅是一种伦理范畴,而是在伦理范畴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法制内涵,实现由道德自律向法律规制的转化,最终筑就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准则的法律化。中国当前社会诚信状况令人忧心。国若无信,国何以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如何实现传统诚信的现代化转化,重新确立起人们对现代诚信文化的信仰,进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真正建立,始终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诚信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原因,提出前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诚信缺失现状原因对策 一:当前社会诚信的现状及其导致的问题 (一):现状 为了解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于2011年2月11日至2月14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5个大中城市展开了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接近半数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对此数据持质疑态度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反思。诚信缺失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加大社会的运行成本,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从诚信主体来看,社会诚信主要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这三类主体在当前社会的诚信指数均不乐观。当前社会存在着各类诚信问题,政府有的单位制造虚假增长指数者,企业界有的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者,教育领域有的院校学术造假者,等等。有研究者对政府诚信缺失方面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为有的地方政府或有的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成绩等。企业诚信缺失主要方面表现在:有的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银企之间陷入信用危机;企业之间失信赖账,商业信用日趋萎缩;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发布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禁不止。政府和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作为个体的人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文档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人们之所以普遍关注诚信,社会呼唤诚信,除了社会诚信直接关系人们社会生活的切身利益的根本原因之外,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及严重程度,则是十分重要的现实原因。这类诚信缺失,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腐败大案频发,社会矛盾复杂突出。近年来,一些官员 腐败案件屡屡发生,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暴露出的大案、要案,金额之巨、层次之高,令社会大为震惊。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等腐败分子,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情节严重、性质恶劣。一些官员不作为、乱作为或工作方法简单等而导致对抗基层政权的群体性、恶性事件频发。一些政府部门政出多门,矛盾不一,公开、公平、公正性不够,导致社会舆论纷然不一。有的地方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体制改革利益受损等引发的部分有关利益阶层诉求不断,上访连连,以至发展成群体事件。这些已经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人民政府的形象,极大影响了政府管理行为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2、经营行为唯利是图,社会责任缺失。具体表现为:一是 不守信用。主要体现在不认真履行合同,包括供货合同、贷款合同、用工合同、工程合同等。二是制假卖假。假药、假酒、假烟、

毒奶、毒米、毒胶囊、黑心棉、注水肉横溢市场,屡禁不止。三是恶意欺诈。利用假合同、假票据诈骗企业和银行资金,利用假广告坑害消费者, 利用“假破产”方式逃废银行债务,一些无良企业频频曝光,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丧失起码的诚信底线,这些不单是诚信缺失问题,而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四是财务失真。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隐瞒利润,逃税漏税;有的上市公司掩盖经营亏损,披露虚假财务信息,虚高利润,骗取业绩,误导投资者。 3、人际关系庸俗功利,坦诚不足,戒防有余。人与人之间 的接触,正常的情感越来越淡薄,功利性趋强,多带上“面罩” 和“标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基本的互信,坦诚不足,戒防有余。 4、职业道德污浊于名利私欲,潜规则横行。教育界、学术 界、文艺界、体育界以及中介机构风气污化,不少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下降,潜规则替代了规章制度,名利金钱主导所言所行,拜金主义泛滥。文凭造假、考试作弊,硕士、博士、博士后、院士等学位、职称空前贬值。 二、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在当前我国经济加速转型、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由于 些人诚信意识淡薄、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过低等原因,社会诚信不彰且严重缺失行为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 绿洲”,这类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于党、于国、 于民危害甚大。 第一,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执政能力。在社会诚信危机中, 政府诚信缺失是最有杀伤力和影响力的。因为这关系到党的形象 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管理国家、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人民群众信任、拥护、服从党和政府领导和管理的大问题。 第二,破坏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健康运行。当前,我国正处于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诚信是基石,法制是保障。如果社会普遍面临诚信危机,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企业不讲信用,政府缺乏公信力,那么整个国家的管

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一)

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一) 摘要]诚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具有道德、法律和经济学方面的价值.研究民营企业诚信问题是不仅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助于解决全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本文从分析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出发,具体分析了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诚信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民营企业诚信问题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利益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商业社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诚信。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民营企业在诚信经营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一些民营企业信用恶化、失信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制约因素。本文拟就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一、民营企业诚信缺失表现 1.缺少对消费者的诚信 其突出表现在,一些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经营观念,宁愿选择不讲诚信损害消费者利益来追求企业最大利润,在经营活动中只考虑自己眼前的现实利益,不考虑消费者利益,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以次充好,广告虚假,商品质量差,价格欺诈任意宰杀消费者等等不诚信行为。 2.缺少对企业员工的诚信 民营企业对员工不诚信是很普遍一个现象。民营企业主拖欠、私扣员工工资、不签劳动合同,或者说有合同却不遵守成为常有的现象,这些给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带来极大的收益的同时,却给民营企业的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3.缺少对客户的诚信 人们不难发现,在有的民营企业家“财大气粗”的背后,实质是“赖账不还”:要么赖供应商之债,要么赖银行、信用社之债。而且还“悠闲自在”、“心安理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国家每年税收流失非常严重拖欠,交易违约现象严重。 4.财务资料虚假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少缴税,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平常的经营中,总有那么一些民营企业家,绞尽脑汁偷税、漏税,以获取自己的收益。 二、民营企业诚信缺失成因分析 1.民营企业缺少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融资困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而每种成分的企业所担负的社会义务不同,所享受的国家政策也大相径庭,但却要在统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这种竞争环境不公平的存在和竞争能力的差异,以及如何取得市场的“信任”的压力,迫使民营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上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客观上也造成了他们的违规违法行为。 另外,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面确实有被“歧视”的现象比如一些民营企业向银行借贷常受到歧视,他们不能像国企那样通过正常渠道就可以从银行贷到款,既然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贷款,于是就常常出现民营业主通过走后门、拉关系的不正当渠道获得贷款,甚至骗贷款等等不诚信的行为。 2.民营企业失信成本过低 当绝大多数企业都讲诚信时,少数企业不讲诚信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当大多数企业不讲诚信,只有少数企业讲诚信时,少数讲诚信的企业只能是单方面受损。如果被查处的概率很低,而且处罚也不重,那就是说犯罪被惩罚的成本低,犯罪的人就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单个民营企业经营者坚持诚信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企业也就没有坚持诚信的动力。由

会计诚信论文: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会计诚信论文: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领域中做假现象也时有发生,成为犯罪分子违法乱纪的手段之一,极大地撼动了会计诚信基石。那么怎样重塑会计诚信,有力地遏制会计行业的造假,不仅要规范法律、制度和规则建设,而且必须建立健全诚信会计诚信体系,才能提高会计诚信度。 关键词:会计制度;诚信缺失;对策与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领域中做假现象也时有发生,成为犯罪分子违法乱纪的手段之一,极大地撼动了会计诚信基石。那么怎样重塑会计诚信,有力地遏制会计行业的造假,不仅要规范法律、制度和规则建设,而且必须建立健全诚信会计诚信体系,才能提高会计诚信度。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意义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但是,伴随“银广厦”事件、“蓝田股份”事件的出现,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如果会计诚信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不和谐”因素必然会阻碍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与成因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享有不同的信息。一般来讲,会计信息的制造者都会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并控制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且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多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则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可能违反诚信原则,向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在当今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在我国,《证券法》对股票发行人未按有关规定披露有关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规定了行政和刑事责任,但没有提到民事赔偿问题,难以使违规者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正因为违规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所付出的成本,这就为不法分子“冒天下之大不韪”添加了动力。 注册会计师在客观上需要他们维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保护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件却使我们大失所望。不论是安然事件,还是银广厦事件,莫不与独立性问题相关。审计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审计。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要求它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而在现实工作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却很难。通常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丰厚的咨询收入,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从而也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了必然。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建立会计信用中介机构,完善会计信息的供给制度 建立会计信用中介机构,审核供给者的诚信度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并据此评出信用等级,这给了诚信供给者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完善会计信息的供给制度,这包括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对供给者的监督,以保证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

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精品

【关键字】活动、意见、情况、条件、质量、计划、运行、问题、机制、有效、健康、加大、沟通、发展、建立、提出、发现、措施、位置、突出、安全、稳定、信心、思想、基础、利益、素质、环境、竞争力、政策、体系、能力、主导、方式、规模、方针、水平、主体、秩序、关系、检验、分析、纠正、开展、管理、保证、服务、指导、帮助、发挥、解决、完善、促进、扩大、改革、提高、关心 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1、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社会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等,不一而足。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绝,在人们购买的书刊音像制品当中,盗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对北京、沈阳等地古玩文物市场调查,有些摊点摆放的全部为假货。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一是企业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二是企业不讲信誉,相互之间拖欠货款。三是企业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四是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五是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 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还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久前,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组长任克礼发表文章,认为“现在的危险是滋生腐败和不讲真话”,提出要把“不讲真话”当作一个严重问题来解决。 2、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首先,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交往活动少、活动地域窄、生产规模小,基本是“熟人关系”,一般不会担心相互失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生产规模、市场范围、交往层次和交换频率的迅速扩大与增加,信用作为一切交易活动的基础,必然要求被人们认同和遵守。因为只有交易双方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承诺和践诺,才能使得双方无须付现即可获得商品、服务和货币,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诚信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使得经济活动萎缩,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破产。最重要的是造成了社会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损害,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

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 专业层次:大专 级别: 2112秋 学号: 1161101532544 姓名: XXX 分校(工作站):西安电大直属二分校 指导教师: XXX XXXX年XX月XX日

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 XXX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直属二分校行政管理专科,陕西省西安710100)摘要:诚信一词,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商君书》第十三章《靳令》一文中。“六虱:日礼、乐;日《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1]商鞅是著名的法家代表,所在在他的思想里将仁义、道德、诚信定义为对国家发展不利的虱害之一。但是《商君书》也是将“诚”和“信”这两个字放在一起使用的第一部著作,这就对我们后面诚信探讨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社会诚信;策略;探讨 一诚信的起源及传承 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2]。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3]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4]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5]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

政府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试论政府诚信建设 摘要:目前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是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如何增强地方政府诚信,进而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是当前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见证了一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并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浅要的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摸索,中国逐渐破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的传统观念,并确认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和可靠保证——诚信,却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极不适应。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一、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搞活经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在各项政策和法规方面体现了一个负责任、为民谋利益政府形象,但是,某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错误地理解了国家政府的政策倾向,为一地之利,一已之利公

然做出违背政府诚信的行为,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在民众心中的整体诚信水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各级地主政府的深思,这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朝令夕改,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行使着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其制定的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权威,应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因政府领导的更换而更换,更不能因政府的换届而失效,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在本届政府中制定了一些公共政策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初衷和着眼点是好的,但是在应用中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政策兑现方面出现断档,经常是新官不理旧事,一届政府一朝政策。所有这事状况,不仅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且在公众心中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信用。 (二)腐败形势严峻,官员以权谋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腐败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官员及行政人员将部门权力私有化,喜欢通过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导致各种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府诚信建设的最大毒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把投资者当成“买单”和“生财”的渠道,不但不主动为投资者搞好服务,反而经常向投资者提出不合理要求,还有不少执法司法部门和机构受利益驱使,将执法司法活动作为创收的主要手段,吃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上市成为了大量国企市场化的必由之路。按《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要求,一定的赢利水平是公司成为准上市公司的先决条件,为达成这些条件,不少企业可谓绞尽脑 汁创造赢利,这种“创造”不是通过生产力来创造,而是依靠会计调节来创造,滋生了新的会计造假源泉。许多企业就是通过会计造假,即市场中所谓的“包装”来达到上市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 出现危机并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主观的方面,又有客观的方面。 (一)社会伦理道德环境败坏。诚信问题不仅是行业品质问题,更是社会风气问题,要靠道德来规范,靠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广泛的公众认同来保证。而不良的社会风气正严重污染着道德环境,许多会 计人员、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变成了一切向“钱”看。由于公众评论和舆论力量并未给做假者 带来多少影响,于是,做假者就不会感到有良心谴责和道德约束。各种“虚假”和“欺骗”现象充斥于社 会和市场,动摇了会计诚信的基础。毋庸讳言,不讲诚信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在这种 社会和市场环境下,制假贩假者能够获得高额回报和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诚实经营者却不得到社会的 认可和尊重。于是,许多企业便要借会计之手来达到做假售假和行骗的目的。 (二)经济利益驱使。南京大学会计系对“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的认识”问卷调查的数据统 计结果调查显示,由于单位领导为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而迫使会计人员造假的综合比例分别为40.3% 和55.8%。由此可见,经济利益驱使是会计失信、职业道德沦丧的根本。资本市场就像一棵摇钱树, 企业一旦上市成功,高于股票面值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金就滚滚而来,精明的企业家都深谙这一道理。于是,够条件的企业积极上市,不够条件的企业创造条件也要上市,已经上市的还要搞增发,搞配股。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有优良的经营业绩来支撑,业绩不够怎么办?造假!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 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所说的,“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非常胆 壮起来……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制衡监督机制弱化。监督不力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又 一重要原因。我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 司都是由国有集团公司绝对控股,即所谓的国有出资人不到位、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股东大 会就成了大股东会议,由大股东说了算,很难保证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二是上市公司在人员、财务、 业务等方面并没有做到完全独立于控股公司;三是广大中小股东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股 东大会权力作用的发挥过度依赖公司管理高层,削弱了股东大会对公司管理层的制约作用;四是目前审 计委托制度的缺陷,即会计师事务所名义上是受公司股东大会聘任,但实际上是受聘于公司的管理层,并且由其决定审计费的多少,这就决定了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不得不考虑公司管理层的意见,就 有可能出现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而偏离公正的情况。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使当前经济领域里出现“诚信危机”、“信用沼泽”。讲求诚信为本, 重建会计诚信才是“不做假账”的根本出路,会计诚信在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显示 了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升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水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全面实施会计诚信教育。会计诚信道德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毁 德容易立德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一、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会计行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和社会、会计人员和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2.当今社会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现状: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会计从业人员被誉为资本市场的“经济警察”,证券市场的“看门人”,而当这个“警察”和“看门人”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不能尽职尽责时,市场的危险度就会增加。当今社会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原始凭证失真、会计凭证造假、假账故意真算、真账故意假算、会计鉴证失信等。 3.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因素:首先会计诚信缺失是社会诚信缺失在会计领域的反应,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单纯依靠职业道德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是无力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观点并不鲜见。此类思想经过文化沿袭和承续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现实社会中。无形之中,它的存在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生存的文化土壤。其次,当今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中,各种法律和制度建设尚不成熟或者说尚不完备。单纯靠社会道德教育和所谓“纪律性”约束,显然已不适应今天人们多元选择的价值观念,也不可能用来规范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 (2)主观因素:有些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缺乏对财经实务、财经法规的学习,造成滥设会计科目、凭证无编号,科目之间借贷不明,往来帐户不清,不及时记帐,并且收支、支出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导致帐实不符,使得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失真,丧失了它应有的参考价值。 (3)利益驱使:市场规则认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仍较普遍,一些企业、单位、个人在利益驱动下,不惜铤而走险。在这种社会大氛围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和职业道德防线难免有失守的风险。 (4)法律制度方面的因素:会计信息造假的法律惩罚成本较低,例如对个人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惩处最重的是《刑法》第161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会计法》的强制执法环境没有形成,法律规范的执行是强制性的,它是借助于国家机器的力量来强制推行,要求每一个人都无条件地服从,然而《会计法》并不具备这种强制力或不具备完全的强制力。在当今社会中,”厂长负责制“导致单位负责人在企业或单位中的领导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当某些领导受到利益驱动且自身约束能力不强时,他的行为就会偏离《会计法》,甚至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会计监督配套的法规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存在会计造假的诱因,必要的民事索赔制度没有制定。如《证券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停牌;限期不能扭亏为盈的,公司将被终止上市。一些处在”危险地带“的上市公司,往往就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有的甚至不惜违规违法,粉饰其财务报表,以达到避免公司退市的目的,”安然—安达信“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外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给违法者留下了”真空地带“或”边缘地区“。 二、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会计诚信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一过程应继承和吸收传统会计诚信之精华,结合现实需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诚信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