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本科毕业道路选线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道路选线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道路选线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道路选线设计说明书

目录

引言 (1)

1 绪论 (1)

1.1工程概况 (1)

1.1.1 概述 (1)

1.2设计任务 (2)

1.2.1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任务依据 (2)

1.2.2 设计任务及内容 (2)

1.3主要设计指标 (3)

1.4主要技术标准 (3)

2 平面设计 (4)

2.1设计原则 (4)

2.1.1 平原微丘地形特点 (4)

2.1.2 平面选线 (5)

2.2设计总要求 (6)

2.2.1 设计要点 (6)

2.2.2 平面路线布设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6)

2.3平曲线设计 (7)

2.3.1 考虑因素 (7)

2.3.2平曲线计算 (8)

2.3.3 平曲线要素计算 (8)

2.4超高设计 (10)

3 路线纵断面设计 (10)

3.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10)

3.1.1 一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总原则及方法 (10)

3.1.2 纵断面的设计原则 (11)

3.1.3 平、纵线形设计应避免的组合 (11)

3.1.4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1)

3.1.5 本段实际设计结果 (12)

3.2纵断面设计计算 (12)

3.2.1 设计标高计算公式 (12)

3.2.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12)

3.2.3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 (12)

3.4路线施工注意的事项 (13)

4 路基横断面设计 (14)

4.1横断面设计时应收集的资料 (14)

4.2路基横断面形状及高程确定的依据 (14)

4.3路基横断面图绘制 (15)

4.3.1 横断面设计步骤 (15)

4.3.2 横断面设计的具体要求 (15)

4.4土石方数量计算 (15)

4.5处理工程 (16)

5 路基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16)

5.1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16)

5.1.1路基排水 (16)

5.1.2 路面排水 (17)

5.2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17)

6 路面设计 (17)

6.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 (17)

6.1.1 设计标准 (17)

6.1.2 设计方法 (18)

6.2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18)

6.2.1 结构层组合的原则考虑 (18)

6.2.2 材料的选择原则 (19)

6.3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原则 (19)

6.3.1 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原则 (19)

6.4路面的具体设计 (20)

7 涵洞设计 (25)

7.1涵洞设计的原则 (25)

7.2涵洞洞口加固与防护 (26)

7.3涵长的计算 (26)

8 路线交叉设计说明 (27)

9 环境保护 (27)

9.1道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7)

9.2公路工程设计阶段环境保护的原则 (28)

9.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8)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2)

引言

大力发展本地区的旅游经济事业,修建一条安全舒适顺畅的道路成为重中之重,这不仅能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根据一级公路的标准,修建一条专用的环城道路,它的建造势在必行,建造的意义深远。

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是***一级公路施工图设计(A8-B8),设计书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在指定的起终点之间的新建公路的施工图设计。这次设计中,我严格按照我国颁布的最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来进行设计,并且参考了大量文献,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但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在此,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我会虚心接受所有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改正错误,克服缺点,认真学习,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路工程建设者。

1 绪论

1.1工程概况

1.1.1 概述

我选择的设计课题是***绕城一级公路施工图设计(A8-B8),此工程段作为整个项目的一部分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地形较平坦,在选线过程,主要考虑经济合理,少占田地,尽量少拆迁,从起点开始,经过新村,然后通过牟汶河,再穿过一片山楂地,到达终点,最终确定的本路线较平缓,符合一级路的要求。

设计的该路段全长4117.272米,共设有2个平曲线,平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的33.744%。路线按平原微丘区一级新建公路选定,路基宽度为25.5米,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设计车速为100km/h。线路起点高程216.24米,终点高程181.38米,高差24.86米。平曲线最小半径为1000米,需设置超高。竖曲线最小半径60000米,全线有二个变坡点,设有一个凹形竖曲线,最大纵坡3.92%。全线共设有1个小桥;3个涵洞全为盖板涵,3个通水管道。

1.1.2 设计原始资料

1)电子地形图。

2)交通量: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近期交通量见表1.1。

3) 沿线自然情况。

设计路段在平原微丘区,主要自然地理条件:地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高西低,

北高南低,向西延伸,河谷平原交错期间,西部多低山丘岭,间有洼地、湖泊。地区内

地貌类型有四种:一是侵蚀构造中度切割中山,分布与泰山、徂徕山一带,山体由变质

岩系组成;二是侵蚀构造剥蚀和溶蚀低山,分布于各中山周围,山体多由变质岩系组成;

三是侵蚀构造剥蚀和溶蚀丘陵,分布于低山周围;四是山间河谷及冲积平原,主要分布

于各盆地和河流两岸。路线所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

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9℃,七月份最高平均气温为

26.4℃,一月份最高气温为-2.6℃。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2.5℃。降水

特点由于受大气环流、季风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区内降水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

不均,地区分布不够均匀等特点。根据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路线所在区的基本地震烈

度Ⅶ度。

4)材料供应。

沿线附近可采集到砂、碎石、片石、块石、沥青、水泥、钢材、木材、石灰、粉煤

灰等主要材料,可根据计划需要供应。

5)其它有关资料见毕业设计任务书。

1.2 设计任务

1.2.1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任务依据

根据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按照

有关规范、标准完成路线线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排水设计、交叉设计以

及桥涵设计等,并编制设计说明书。

1.2.2 设计任务及内容

完成指定的起、终点(共4117.272m)的新建公路设计,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要求按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100km/h进行设计。

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设计文件:

1) 说明书

2)设计图:

(1)路线平面图 (比例1:2000)

(2) 路线纵断面图 (比例纵向1:200横向1:2000)

(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全线)

(4)路基横断面图 (1公里比例1:400)

(5)路面结构图 (全线)

(6)涵洞设计图 (一道)

(7)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

(8)平面交叉设计图

3)表格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3)逐桩坐标表

(4)路基设计表 (1公里)

(5)路基超高加宽表 (1公里)

(6)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公里)

(7)路面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

(8)路面工程数量表

(9)涵洞设计表

(10)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

(11)小平面交叉设计位置表

本设计共分五个阶段:

(1)路线设计:绘制路线平面图,进行路线纵断面设计。

(2)路基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排水及边坡防护设计。

(3)路面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4)涵洞设计:完成一个涵洞的设计。

(5)编写设计说明书。

1.3 主要设计指标

1)公路等级: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

2)设计车速:100km/h;

3)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4)道路的使用性质和交通量: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0%,近期交通量见下表:

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为5.06×10次,属于重交通等级;5)路线设计起始点及设计高程:

起点桩号:k0+000 设计高程:216.24m

终点桩号:k4+117.272设计高程:181.38m

1.4 主要技术标准

设计车速为100km/h的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设计标准由《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查

得。

2 平面设计

2.1 设计原则

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路线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它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为达到此目的,选线必须由粗到细,由轮廓到具体,逐步深入,分阶段分步骤地加以分析比较,才能定出合理的路线来。

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应妥善考虑到远期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建筑材料等自然条件,同时对平、纵、横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协调一致,使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满足汽车动力性能的要求,并充分考虑驾驶员在视觉、心理方面的要求,保持线形在视觉上的连续和心理上的舒适,同时注意与公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并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合理利用地形。选择线形在保证平、纵、横设计“合理又合法”的原则下作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2.1.1 平原微丘地形特点

1)平原,微丘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度以内。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度以下,相对高差在1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2.1.2 平面选线

1)选线基本原则

(1)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再做方案论证。在各方案充分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设计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管理和养护。

(3)选线过程中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农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也尽量少穿经济林园等。

(4) 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

(5)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

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6) 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要求的路线技术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材(钢筋、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营运、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7) 其他如与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等。

在以上大原则的前提下,考虑工程实际,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情况等对局部线位作适当调整。

2.2 设计总要求

选线工作要根据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沿线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远景规划,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使路线在整个公路网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应注意贯彻工程经济与营运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及地质特征,正确运用技术标准,搞好平、纵、横三方面的综合设计,做到平面短捷顺适、纵坡平缓均衡、横面稳定经济。注意选择地质稳定、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带通过,尽量避开滑坡、崩塌、排水不良的低洼等不良地段,保证路基稳定,不出现后遗病害。路线应尽量避开穿过城镇,较密集的居民点等,要注意少占耕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不损坏历史文物。

2.2.1 设计要点

1) 路线除起终点必须符合公路网规划要求外,对起终点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也必须做出路线方案和近期如何实施的具体设计方法。

2) 视觉良好,路线平、纵、横各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

3) 诱导视线的各种设施所构成的视觉系统,应使驾驶者在视觉上能预知公路前进方向和路况变化,并能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4) 线形流畅,景观协调,行车安全、舒适,使驾驶员在视觉上能预知公路前方和路况的变化。

2.2.2 平面路线布设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直线应根据路线所处的地形、地物、地貌并综合考虑驾驶者的视觉、心理状态等情况合理布设。但是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当不得已而设置小于7度的转角时必须设置足够长的曲线。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超高,并且用超高缓和段连接。缓和曲线长度还应大于超高过渡段的长度。超高的横坡度按公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圆曲线半径、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一般公路圆曲线设置应综合考虑设计原则。对于本路段我共设2个圆曲线,设置结果见表2.1。

2.3 平曲线设计

2.3.1 考虑因素

1) 同向、反向曲线间的直线要满足最长和最短长度的要求。《规范》规定: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米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千米计)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为宜。

2) 在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的选择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严格按照平面线型设计标准,在选择圆曲线半径时尽量选择比一般最小半径大

的半径。

(2) 全线的圆曲线半径尽量避免突变。

(3) 在地形受限制地段作考虑:小偏角时用曲线长控制;大偏角及弯道内侧有地形、

地物限制时,用外距控制;陡坡急弯段用合成纵坡控制;当涵位在曲线上时,用曲线上任意点控制。

(4) 注意小偏角采用大半径。

3) 平曲线设计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超高渐变率(满足排水要求)。

(2) 加宽段的渐变率。

(3) 线形缓和,使离心率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

(4) 给驾驶员留足够的操作时间。

(5) 与圆曲线的组合(尽量使L s:L y:L s在1:1:1与1:2:1之间,同时尽量使A值在R/3~R

之间)。

(6) 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当圆曲线的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规

范》规定:不用设置缓和曲线。由于我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故此段不用设缓和曲线。

当然,在设计中是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尽量做到线形组合最佳,保证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想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根据以上因素及原则,结合工程实际,对本路段进行了平面设计,设计部分结果如下: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1000米,曲线半径均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需设置超高和加宽,平曲线占路线总长33.744%。

2.3.2 平曲线计算

1) 交点转角及间距等计算:

根据各交点坐标值,计算交点间的方位角θ、路线的转角α、以及交点间距l AB 。路线与X 轴的夹角β:

β=arctan(ΔY/ΔX)=arctan │y 2-y 1│/│x 2-x 1│ 路线的方位角θ:

象限Ⅰ:θ=β 象限Ⅱ:θ=π-β 象限Ⅲ:θ=π+β 象限Ⅳ:θ=2π-β 交点间距:D=〔(X 2-X 1)2+(Y 2-Y 1)2〕1/2

计算路线的转角:α=θ2-θ1,当α为正时为右转,为负时为左转。

对于实地定线来说,平曲线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平曲线半径的选定和曲线要素的计算。

2.3.3 平曲线要素计算

(1) 平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m R L p s 242

= ()m R

L L q s

s 2

3

2402-= ()rad R L s

6479

.280=β ()()m q P R T ++=2

tan α ()()m L R L s 2180

20+?-=π

βα

()()m R P R E -+=2

sec

α

()m L T J -=2

09000==R

l s

πβ

992.3892

)(=++=q tg

p R T α

407.7782180

)

2(0=+-=s l R L π

βα

186.152

sec

)(=-+=R p R E α

577.12=-=L T J

(2) 计算曲线的五个主点里程桩号:

JD 1 K0+762.826 -)T 389.992 ZY K0+372.834 +)L 778.407 YZ K1+151.241 -)L/2 389.203

QZ K0+762.038 +)J /2 0.7885

JD 1 K0+762.826

根据此计算过程,将计算结果填入“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并作为绘制平面图的依据,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2。 3) 中桩敷设

在直线段上中桩的桩距为50m ,曲线上中桩的桩距为20m ,另外,必须标明的中桩包括起终点桩、公里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以及地形、地物加桩。

2.4 超高设计

根据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公路曲线部分的路面根据圆曲线半径、交通组成等情况设置相应加宽。由于本设计路段的圆曲线半径均大于250m,所以都不设置加宽。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0m)时,不用设置超高。具体采用情况为:

JD1平曲线半径为R—1000m,设置超高;JD2平曲线半径为R—1000m,设置超高,但应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绕路内边线旋转,新建工程多用此法;绕路中线旋转,此法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绕路外边缘旋转,仅适用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

在确定超高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不应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大于8%;

(2)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不超过6%;

(3) 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小超高为直线段的路拱坡度值。

曲线的超高值见附表SIV-4。

3 路线纵断面设计

3.1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3.1.1 一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总原则及方法

纵断面的设计标准规定如下:

1) 由《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相关规定知一级公路最大纵坡为4%,最小坡长250米,缓和坡段纵坡应不大于2%,最大容许合成坡度为10.0%,任意连续3000米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4500米,极限最小半径3000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3000米,极限最小半径20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85米。结合规范,本路段共设纵断面变坡点1个,为凹形竖曲线,其半径为40000米,最大纵坡为1.4199%,最小纵坡为0.508%;最大坡长、最小坡长以及合成纵坡均符合标准。长路堑以及横向排水不顺畅的路段均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当采用平坡(0%)或小于0.3%的纵坡时路基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2)一级公路最小坡长为250m。

3)坡长限制:

纵坡坡度≥3%,最大坡长不大于1100m。

纵坡坡度≥4%,最大坡长不大于900m。

纵坡坡度≥5%,最大坡长不大于700m。

纵坡坡度≥6%,最大坡长不大于500m。

4)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为12000m,凹形竖曲线为8000m。

5)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4500m,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3000m。

6)竖曲线最小长度为70m。

7)最大合成坡度10.0%,最小合成坡度为0.5%,平均纵坡不宜大于2%时不限制路段长度,大于时路段长度不超过一定值。

3.1.2 纵断面的设计原则

1)纵面线形与地形相结合,视觉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

2)应避免出现能看见近处很远处而看不见凹处的线形。

3)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应避免采用陡坡。

4)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地形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

5)计算行车速度≥60km/h公路必须注意平、纵合理组合,不仅应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而且应充分考虑驾驶员在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要求。

6)平、纵配合协调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7)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心理上保持协调。

8)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平曲线略大于竖曲线。

9)平、纵面线形组合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10)在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

3.1.3 平、纵线形设计应避免的组合

1)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

2)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

3)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

3.1.4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有关纵坡的规定要求。

2)纵坡应尽量平缓,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应尽量避免采用标准中的极限值。对一般公路,还应注意考虑运输、农业机械等方面的要求。

3) 应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等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公路的稳定和畅通。

4)尽量减少土石方和其它工程数量,以降低工程造价。

结合工程实际,本路段主要考虑在不降低技术指标、平衡土石方、尽量减少工程量的原则下进行纵面线形设计,由于沿线的构造物对路线纵断面的影响不大,因此,本段的纵断面线形能很好地适应地形,技术指标较高,线形顺畅。

3.1.5 本段实际设计结果

在本段有8个变坡点,坡度变化不大,平均纵坡小于2%,对坡长没有限制。最大纵坡是3.924%,最小坡长180米。竖曲线有凹形的和凸形,设计最小半径大于一般最小半径。具体结果见竖曲线表。

3.2 纵断面设计计算

3.2.1 设计标高计算公式

坡线标高=变坡点标高+x i ? 或坡线标高=变坡点标高-x i ?

式中:x ——计算点到变坡点的距离,m

i ——坡线的纵坡,%;升坡段取正,降坡段取负

3.2.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22

L R T L=R , T=,,22242T x E h R R

ωωω====

式中R ——竖曲线半径,m

L ——竖曲线的曲线长,m

T ——竖曲线的切线长,m E ——竖曲线的外距,m

ω——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以小数计 h ——竖曲线上任意点到切线的纵距

x ——竖曲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始点的水平距离,m

3.2.3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

本路段共9个变坡点,以变坡点1为例计算竖曲线的要素,变坡点桩号为K0+450,高程为201.4117m ,i 1=--3.294%,i 2=0.4327%,竖曲线半径R=4000m 。计算桩号K2+450的高程。

各变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过程如下:

ω= i 2- i 1 =0.004327-(-0.03294)=3.7267,为凹形 L=R ω=40000×0.01928=228.92m T=L/2=114.4m

R T

E 22

==114.46×114.46/(2×40000)=1.858m

设计高程的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0+450)-114.4= K0+335.535 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0+450)+114.4= K0+564.465 竖曲线起点高程=208.96 桩号K2+450处:

横距:x=(K0+450)-(K0+335.535)=114.4m

竖距:

R x

h 22

==0.0008m 切线高程=208.96-114.4×0.03294=201.4109m 设计高程=201.4109+0.0008=201.4117m

3.3 纵断面图绘制

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采用路中心线标高,按设计资料给定的中桩高程及对应的里程

桩号,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地面线。按照上述原则和计算结果,进行纵坡及竖曲线设计。在图上标明坡度和坡长、填挖高差、设计高程、地面高程、竖曲线位置及要素以及涵洞的设置位置、类型、孔数孔径。

在图框栏里标出直线、平曲线的平面形式。平曲线左转为凹形曲线,右转为凸形曲线。标明平曲线起终点及圆缓、缓圆、曲中点。

路面超高方式的绘制:

1) 按比例绘制一条水平基线,代表路中心线,并认为基线路面横坡度为零。

2) 绘制两侧路面边缘线,用实线绘出路线前进方向右侧路面边缘线,用虚线绘出左侧路面边缘线,若路面边缘线高出路中线,则绘于基线上方,反之,绘于下方。 3) 标注路拱横坡度:

向前进的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向左倾斜为负。算出超高起点至同坡度起点的长度。连接曲线起点和超高起点至同坡度起点长度的终点,坡度与路拱横坡度相同。再连接圆曲线起点与超高起点至同坡度起点长度的终点,坡度与超高横坡度相同。此为由直线进入圆曲线的部分。同理,可绘出从圆曲线到直线的另一部分。完成上述工作后,在图上标明地面高程、设计高程、里程桩号。

3.4 路线施工注意的事项

平、纵线形设计到此圆满结束,但在施工中仍然要注意一些事项: 1) 设计标高为路中线标高。

2) 路线放样前应对全线控制点进行复测,转点只允许一次支导线。

3) 路线放样必须严格按坐标法施工,对于路线平、纵面设计不能随意修改。 4) 路线通过城区、村庄地段,应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免造成对

人、畜的伤害及房屋破坏。与现有道路交叉处应做好交通分流及疏导工作,防止交通堵塞及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4路基横断面设计

公路横断面设计是根据行车对公路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来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及尺寸。

4.1 横断面设计时应收集的资料

1)平曲线的始、终点桩号、转角方向及其各桩号的超高值。

2)各桩号的填挖高。

3)路基宽度。

4)路基边坡坡度。

5) 边坡的形式和断面尺寸。

4.2路基横断面形状及高程确定的依据

1)本公路等级属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采用一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型式,路基宽度取25.5m。

2)本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拱横坡度采用2.0%,土路肩宽度为0.75m。因土路肩横坡应比路拱坡度大1%~2%,本设计采用土路肩横坡3%。经分析不设超高和加宽,全线进行路基横断面设计;

3)本地区表层土壤为低液限粘性土,地表排水比较通畅,不会形成长期地表积水,填挖高度不大。填方边坡采用1:1.5,挖方边坡采用1:1。

4)填土高度小于1.0m的矮路堤以及路堑,应设置边沟,边沟为浆砌片石边沟,截面形式要求规定为:在城镇地区采用矩形,在非城镇地区采用梯形,特殊地区可以考虑采用半矩半梯形。底宽为0.6m,深度为0.6m,内外侧边坡坡度均为1:1。边沟纵坡与路线纵坡一致。填方路段采用外运土,在路堤两侧不设取土坑,所以路堤两侧不设护坡道。

5)填方路基:填方高度小于10.0米,边坡坡率采用1:1.5。排水沟内侧边坡坡率为1:1.5;外侧边坡坡率为1:1.0,底宽为0.6米,最小沟深0.6米;坡脚或排水沟外缘以外3米处为公路用地界。

6)挖方路基:全段考虑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及挖方深度等因素,确定了路堑的边坡坡度。挖方深度小于5.0米及不设防护时,路堑边坡值为1:1.0,坡面设防护时,路堑边坡值为1:0.75。坡顶或截水沟外缘以外3米处为公路用地界。根据以上要求对全线进行路基横断面设计。

4.3 路基横断面图绘制

4.3.1 横断面设计步骤

1) 读取全线横断面地面线;点绘横断面地面线。

2) 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如路基宽度、超高等)抄于相应桩号的断面上。 根据地质调查资料,确定挖、填方坡比及边沟形状和尺寸。 3) 绘横断面设计线,又称“戴帽子”。 4) 计算横断面面积。横断面面积计算中,填方面积,挖方面积都应分别计算。

5) 填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表,土石方数量计算采用平均断面法:V=2

1

(A 1+A 2)L 。

4.3.2 横断面设计的具体要求

1) 横断面图按1:400的比例绘制,点绘出横断面地面线。

2) 应根据平纵设计的成果,在各桩号的地面横断面上,逐桩号标注其填挖高度、路基宽度和超高值。

3) 按土壤地质资料,标出各路段的覆盖层厚度、所用边坡坡度。 4) 计算填挖面积,并分别标于横断面上。

4.4 土石方数量计算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是在路基横断面设计和路基横断面图绘制一并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常用的土石方数量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平均断面法;另一是棱台法。用积距法结合几何图形法算得路基填挖方数量。填挖方应分别计算,填方还应扣除路面结构层厚度,挖方不扣除,从而得到每个桩号断面的填挖土石方数量。根据两桩号里程差及断面面积,按平均断面法算得两桩号间的土石方数量。填挖部分分别计算,算后填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现用棱台法计算的大体步骤和要求介绍如下: 若相邻两断面均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时,则可假定两端面之间为棱台体,其体积计算公式为:

121()(1)31V F F L m

=+++,

式中:

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 3)

1F 、2F —分别为两相邻断面的面积(m 2),其中21

F F > L —为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

若相邻两断面不全为挖方或不全为填方,则按照土石分类计算的原则进行计算。

用上述方法计算的土石方体积中,是包含了路面体积的。若所设计的纵断面有填有挖且基本平衡,则填方断面中多计的路面面积与挖方断面中少计的路面面积相互抵消,其总体积相差不大。但若路基是以填方为主,或以挖方为主,则最好是在计算断面面积时将路面部分计入,也就是填方应扣除挖方要增加路面所占的那一部分,特别是路面厚度较大时,更不能忽略。

在计算经济运距,进行土石方远运纵向调配时,应尽可能在本桩位内移挖作填,以减少废方和借方;运用经济运距,应综合考虑施工方法、运输条件和地形情况等因素;调配土石方应考虑桥涵位置,一般不做跨沟调配;考虑地形情况,不宜往上坡方向调运。运用以上原则,在做完填挖方数量、本桩利用、填缺、挖余后,进行纵向调配。把每公里合计、填挖方数量、利用方、弃方数量等一并填入《每公里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4.5 处理工程

开挖路堑的弃土可用来适当加宽路基,减少弃方,防止弃方堆置不当而影响路堑稳定或造成水土流失,危害农田水利。

弃土堆应设置在附近低地或路堑下坡一侧;当地面平坦或深路堑时,宜设置在路堑两侧。弃土堆应堆成规则形状,一般为梯形断面,其边坡不应陡于1:1.5,顶面应有不小于2%的横坡,其高度不宜大于3m;在上坡方向的弃土堆,应连续而不中断;在弃土堆前设置截水沟,在下坡方向的弃土堆,应每隔50—100m设不小于1米的缺口,以利于排水。

在对路基基底进行处理时,为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工作区深度大于路基填土高度时,行车荷载的作用不仅作用于路堤,而且作用于天然地基上部土层,因此,天然地基上部土层和路堤应同时满足路基工作区的要求,均应充分压实。

5路基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为排除路基及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并针对沿线地形、地质、气象、农田水利及桥涵设置条件,综合考虑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5.1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5.1.1路基排水

施工图设计中对全线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构造物的数量、位置尺寸等进行了全面核查,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路基上侧山坡汇集雨水对路基的冲蚀。

2)路面污水对农田及环境的污染。

3)挖方路段边沟水流对路基的冲蚀。

4)排水设计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

本路段主要排水设施有:

1)边沟:所有挖方路段及低填方路段均设置边沟。其型式有梯形及矩形两种。梯形边沟一般设置在低填方路段及非城镇地区,底宽0.6m,沟深0.6m,内侧边坡1:1.0,外侧边坡1:1.0;矩形边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段及城镇地区,底宽0.6m,沟深0.6m。边沟及外侧平台均采用7.5号浆砌片石加固。边沟的沟底纵坡与主线纵坡一致。

2)排水沟:填方边坡的坡脚及护坡道外侧设置排水沟。底宽0.6米,最小沟深0.6米,内侧边坡1:1.5,外侧边坡1:1.0。农田地区或排水沟外侧坡顶达不到沟深时设置挡水埝。挡水埝顶宽50厘米,埝高50厘米,边坡坡率1:1.0。排水沟纵坡一般不小于0.3%,纵坡大于1%时采用7.5号浆砌片石加固。沟中水排入自然河沟或附近桥涵。

3)泄水槽:在填方路段两侧填方大于1米处每隔30米设一道。其坡度由填方边坡决定,采用7.5号浆砌片石砌筑。

5.1.2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采用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填方路段主线纵坡大于1%或路基填土高度大于4.0米的一般路段及超高填方路段内侧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土路肩内侧设置拦水缘石,拦水缘石为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其余路段均采用分散排水方式;挖方路段土路肩与边沟用7.5号浆砌片石整体加固。

5.2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6路面设计

本路面设计采用的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设计确定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使之能承受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

路面设计应包括原材料的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设计参数的测试和确定、路面结构层组合与厚度计算,以及路面结构的方案比选等内容。为充分利用本地的碎石、石灰等原材料,减少工程造价,本路段决定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现将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的过程介绍如下:

6.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

6.1.1 设计标准

设计标准的确定是鉴于损坏模式的多样化,各种损坏对路面实用性能有不同性质和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三级公路设计

... 1 绪论 1.1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省市,位于市西南部,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 研究主要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题目: 河南金孟线二级公路设计专业: 土木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教室: 十号楼611教室开始时间: 2013 年12 月09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12 月20 日 课程设计成绩: 学习态度及平时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创新(5)成绩(30)力(20)说明书撰写质量(45)(100)总分等级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 1.1 设计题目............................................................ 2 1.2 设计时间及地点...................................................... 2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4 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2 1.5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3 1.6 技术标准............................................................ 6 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7 2.1平面设计............................................................ 7 2.2纵断面设计.......................................................... 7 2.3横断面设计.......................................................... 7 3.平曲线的选择及参数计

分析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

分析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 摘要:针对目前道路设计中选线设计优化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选线设计的问题局限,并采用了GIS技术与多目标非线性模型,使选线设计能够综合多方面因素,来提高设计控制的安全可靠效果。结果表明,要想使选线设计的效果充分体现出来,需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利用起来,以将涉及的环境、经济以及技术信息数据融合起来,进而为道路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目标实现提供重要助力。 关键词:道路设计;选线优化设计;GIS技术;多目标非线性模型 0引言: 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各行各业发展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此发展背景下,道路交通环境将面临车流量不断增加与交通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故,道路设计人员需结合所处路网环境来对具体的选线工作进行控制,以优化所处的道路交通网络环境。然而,由于选线设计工作涉及的环节、内容众多,因此,其易受环境与经济性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设计应用的价值效果。为此,相关人员应在明确研究道路设计中选线优化设计现实意义的情况下,掌握选线设计的问题局限,来提高道路工程路线设计控制的针对性。这样一来,道路路线的运行,不仅能够保证所处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建设不受影响,还能提高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可持续性。 1研究道路设计中选线优化设计的现实意义 当前阶段,道路选线是指,根据道路本身性质、控制点以及沿线地形等各方面因素,来提高路线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由于路线,是道路的基本骨架,其选择的好坏,将会对道路本身的功能及其在路网环境中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综合多方面因素,来使道路选线的设计效果充分发挥出来[1]。 然而,在实践设计过程中,受路网环境复杂性的影响,降低了选线设计控制的科学合理性。为此,相关设计人员应在明确道路设计中选线优化设计原则的情况下,找出优化设计控制的方法。这样道路的路线设计才能满足当前交通量不断增加与运输量压力不断增加所提出的科学合理需求。 2道路设计中选线设计的问题局限 道路选线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国家发展建设的需求,还要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自然条件选择最佳的路线,来确保交通行车使用的安全稳定性。然而,在实际选线设计过程中,道路设计人员并未严格按照既定的原则进行设计控制,这就降低了选线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word精品

. 说明书 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4.5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JTG/T F50-2011); (5)。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GB5786-2009);右侧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0.5米土路肩)(,共计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7.840公里。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2 设计依据(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1(D62-2004);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设计设计合同》(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号;】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 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1.4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5. ;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 号)(交公路发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2004]372。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2011》黔交建设【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7. 】(试行)》(黔交建设〔2011〕49 号;49号); (8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技术导则(试行)692014【】》号;;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一.基本资料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2)方案比选 (3)公路定线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1)准备工作 (2)纵坡设计 (3)纵断面设计成果五.道路横断面设计 (1)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2)资料收集 (3)横断面设计计算(4)横断面设计成果六.土石方调配 (1)计算横断面面积(2)土石方数量计算

二级公路路线设计 一、基本资料 1.道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地形条件为平原微丘,地形起伏不大 ,为发展农村开放杨道庄村交通而建此公路。 秦皇岛市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一月平均气温为-5℃,七月平均气温为24℃。气温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八九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2q,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交通量资料(见表1)

表1 交通量调查表 3.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图一张(比例1:1000)路段起点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0671.0156,4402307.32366,32.5),终点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74985.5693,4818852.8961,02.006)。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根据《标准》表2.0.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确定现有交通量的折算数,以小客车为标准进行交通量预测:

根据本公路预测年末平均交通量为3000辆,查《标准》中公路的分级标准,确定此公路为二级公路,并确定此公路的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采用10m ,路面宽采用7.5m 两侧采用硬路肩,其设计宽度为1.5m ,土路肩,其设计宽度为0.75m 。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1)路线方案选择(全面布局) 该公路为一条二级公路,起点连接旧路,终点连接杨道庄村并与旧路衔接。期间要保证路线线型合理。按照公路的起始点及控制点要求,路线有方案一和方案二两个方案可以选择。 ①方案一 路线的起点与原有的公路连接,位于平坦处,从起点拉直线到达转点1,在路线中部设置控制点A,之后通过一个大半径曲线转向南方,通过直线上坡,到达高处平坦处后设置转点2,在高处平坦处设置控制点B ,之后引直线与旧路相接,到达终点 ②方案二 起点与方案一起点相同,该方案从路的南侧山后用大半径曲线绕行到高地上之后拉直线与旧路相交,以后的路段与方案一相同。 (2)方案比选 d pcu N N d pcu N N N N N N N n d /3423)096.01(1500)096.01(/150042505.11500.13000.21505.12500.18004 .15.10.10.25.10.1910拖拉机大中客小客大货中货小货0=+=+==?+?+?+?+?+?=?+?+?+?+?+?=-

道路改造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 设计过程 本项目于2015年2月委托我院进行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5月13日王城施工图初步成果并报业主评审,2015年5月15日进行了施工图内审,并依据意见进行修改。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60-2004)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12)《公路沥青混凝土里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1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与泸州市毗邻,北与自贡市接壤,西靠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界云南省昭通地区。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区。 三江口片区位于南岸东区北部,戎州大桥和大溪口间的狭长地带,是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内容为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酒都路道路红线宽度30m,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3.2. 序号指标名称 路名 1 道路名称酒都路 2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3 计算行车速度30km/h 4 横断面宽度30m 6 道路交通等级中等交通 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系数 0.10 9 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 10 路面标准轴载BZZ—100 11 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 12 防洪标准1/50 3.3 3.3.1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道路改造,维持原道路技术标准,平面拟合原有线形进行设计 ,对道路两侧进行加宽处理,根据最新控规新增两处路口,道路与小区出入口接顺,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顺接;不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人行道铺装结构进行顺接。 3.3.2 纵断面设计 本次改造仅对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纵坡不变。地面道路设计标高和原有小区出入口连接处,若有高差,在工程范围内20m范围内过渡到地面道路设计标高。 3.4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维持现有红线宽度及车行道宽度,车行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 本次设计道路横断面在现状道路横断面基础上,机动车道两侧拓宽0.5m,车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现场施工测量过程中,若道路横坡不满足要求,则采用AC-20层进行调平,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 酒都路:30m=4.0m(人行道)+9.5m(车行道)+3m(绿化带)+9.5m(车行道)+4.0m(人行道); 3.5路基 本工程为道路加宽改造工程,但根据新控规需新增两处路口,需要新建路基,具体要求如下: (1)路基填筑及压实度 路基填筑填料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严格按规范摊铺和压实。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尽量均匀。一般路段路基填筑材料的重型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道路设计总说明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证书编号:审定: 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丙级审核: 法定代表人:复核: 技术负责人:设计: 项目负责人: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总目录 总目录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2)建设单位:东兰县发展和改革局 (3)设计单位:广西建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XXX;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丙级; (4)项目建设地点:花香乡花香村,距离县城50.0km。 (5)建设规模:道路总长562.069m,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勘测设计委托合同;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8)《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 2、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公路等级—按《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设计。 (2)计算行车速度:20km/h。 (3)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4)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 (5)最大纵坡:14.98 % (6)设计洪水频率:新建桥涵及路基按25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7)图中坐标、高程系统均为假设。 二、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花香乡花香村弄吉屯,终点巴吉屯。路线全长562.069m。 主要工程量:挖土石方2091m3,填土方1346m3,混凝土路面1997.2m2。详见下表: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沿线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 1、地形 本路线通过地域地形较陡,高差大。 2、地质构造 测区内多以风化石为主,地表覆盖厚0.5-1.5m,未存在不良的地质构造。 3、地震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书

总说明书第 1 页共18 页 总说明书 第一篇: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及建设的意义: 该设计路段为海南省横线万宁至儋州至洋浦高速公路。由于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原有的一条镇级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的交通需求,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为此,拟定新建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设计有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两个方案,虽然比较方案路线比较平顺土石方也相差不多,但由于比较方案在跨越河流时是斜交,并且刚好在河流转弯处,跨径比较大,增加了建桥费用。而且比较方案与已有道路过多的相交,严重影响了施工时沿线的交通。所以经比较确定使用推荐方案。 二、设计依据: 1、当地政府提供的地质资料。 2、国土资源厅测绘院测量的线路沿线带状地形图。 3、其他相关道路的规划要点、图纸、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8)《公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四、技术标准: 全线新建采用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27米,沥青砼路面宽22.5米,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公路-I级,BZZ-100。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涵1/50。 五、路线起点、路线长度: 本路线全长1.73公里,全路线均为新建,路线的起点桩为K0+000,终点位于桩号K1+732.567。全线设有1个平面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800米。 第二篇:路线设计 一、平曲线设计 1、选线原则 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1)直线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同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6V、反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2V。本设计速度为100km/h。 2)圆曲线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1)圆曲线的最小半径 ①极限最小半径 ②一般最小半径 ③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4)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1:1:1 到1:2:1之间。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值:600m 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取:170m 3)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道路总设计说明书

安益三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 1 章设计总说明 (3) 第 2 章平面设计 (4) 第 3 章纵断面设计 (13) 第 4 章横断面设计 (18) 第 5 章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21) 第 6 章路基设计 (23) 第 7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25) 第 8 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26) 第 9 章桥涵选用说明 (32) 主要参考文献 (40) 结束语 (41) 致谢 (42)

安益三级公路施工图设计 李华山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系2006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公路施工图设计是运用已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本专业的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 本设计是安益三级公路施工图设计。主要作了如下工作:首先采用纬地5.83进行了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土石方调配,接着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路基路面设计,包括一般路基设计、特殊路基设计、防护工程设计、排水工程设计、路面设计。路面设计中,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对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进行了了比较,最终选择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并进行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然后根据地形图及纵断面,进行了涵洞和桥梁设计,最后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预算,其中施工图预算采用wcost进行电算。 本次设计中:基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成图,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计算成果由Excel(电子表格)计算所得。同时本设计体现环保意识,强调环保。 关键字:三级公路;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1.1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设计依据 根据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的地形图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3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10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697.142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697.142。设计路线共设置了四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110m 110m 130m 8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3个变坡点,1个凸形竖曲线,2个凹形竖曲线,半径分别为 2200,3000,6000米。本路线设计中有一座两跨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总跨径40米,桥全长为48米; 1.4 沿线土壤地质情况 覆盖层以种植土,亚砂土和亚粘土为主。含少量的碎石土,覆盖层厚度2m左右,稻田中的种植土厚0.6m左右,下伏基岩为硅化板岩。 1.5 沿线材料分布情况 公路沿线5km以内有较丰富的砂砾材料、砂,当地沿线无矿石料场,矿石材料需要外购,相距约40km.相距50km左右处有水泥厂和石灰生产厂;钢材等建材,可以在益阳进货,相距40km处进货。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太白山实习设计总说明书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说明 (一)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8日-2012年10月18日 (二)实习地点 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 (三)实习内容 本次道路勘测实习是在学习完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结合《测量学》课程中相关知识,参考相关规范细则进行的一个合格,可行的设计。 本次实习采用二阶段施工图设计的方法,先在室内根据给定路线的等级、设计速度和相关的技术指标以及路线的起终点,结合数字地形图和地形、地物等现场条件,确定路线方案,利用纬地设计软件定出路线的交点、确定曲线参数,完成路线的平面设计,然后实地放线将纸上定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再根据已敷设到地面上的中桩与边桩位置测得路线的纵断面高程数据和横断面地形数据,最后转入内业进行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得出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直曲转角表、逐桩坐标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计算表等图表。总体来说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部分。 1.外业 (1)纸上定线 根据给定路线的等级、设计速度和相关的技术指标以及路线的起终点,结合数字地形图和地形、地物等现场条件,确定路线方案,利

用纬地设计软件定出路线的交点、确定曲线参数,完成路线的平面设计并生成供后续作业所用的逐桩坐标表。 (2)中桩放样 将道路中线在地面上标定,供落实核对以及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实地放线就是将纸上定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具体做法是以设计路线的中桩为待放样点,采用全站仪根据放样点坐标在实地标出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3)中平测量 在道路沿线设置满足测设与施工所需要的水准点,建立路线高程控制测量,然后测出放样后每个中桩处的地面高程,从而得到道路中线的高低起伏变化情况,为后续纵断面设计提供地面高程资料。 (4)横断面测量 现场实测每个中桩处道路法线方向的地面线,以供路基横断面设计、桥涵设计、挡土墙设计和土石方数量计算之用 (5)地形图测量(外加) 根据工程需要,利用全站仪,测绘出带状路线的地形图和局部范围专用地图,以供纸上定线之用。 2.内业 (1)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 和已确定的设计速度为依据,合理的确定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连续性和均衡性,并注意使用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道路所经区域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原为xxx的取土场,结束后填埋,为杂填土,填埋年限约3年黄褐色,湿,局部 饱水,松散、多孔隙、成份混杂,以粘性为主,含砂、砖块、碎石、钙质结核、植物根系、建筑垃圾等,局部夹青灰色淤泥质土。该层层底埋深米,层厚米,平均层厚米。 本次设计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标线部分及交叉口预埋信号管道)、绿化工程。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参照城市 支路 2、设计车速:30km/h 3、交通等级:轻交通 4、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 5、道路标准荷载:BZZ-100 四、道路设计 1、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型:依据xxx 规划》定线,整体南北走向。 2、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最大纵坡为%,最小凹形竖曲线R=7500米。 3、道路横断面设计 xxx路道路红线标准宽20米,双向两条机动车道,道路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 3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3米+14米+3米=20米),详见标准横断面及管线综合图。车行道路面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采用%双面坡控

制;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采用%单面坡。 4、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 ①路基处治 低于95%格栅,垫层下3米范围(土不足3米时挖至原状土层)内杂填土进行挖除,并用强夯夯实,压实度(重型标准)≥90%;然后素土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91%;与原状土衔接处开挖台阶再进行填筑,台阶宽度不小于2m 。 ②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③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腐殖土,或含杂草、树根等及含水饱和的湿土,透水性不良 的土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⑤路基边坡 填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2放坡,挖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放坡。 (2)路面 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0年,设计容许弯沉值(),路面结构总厚度58cm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上面层;

道路选线及线性设计说明

道路选线及线性设计 一、路线概况 1.位于山岭和平原区,路线带沿线地形有平原、山区、丘陵 2.选线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多方案选择: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 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7.对于高速路和一级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 二、主要技术指标 1.路线全长(10406.137m)设计车速(60km/h)等级(二级公路) 2.平面线性指标:平曲线共(10)个,特殊曲线(0)个,最大半径(2000) 米,最小半径(200)米。 3.纵断面线形:变坡点(13)个,凹形竖曲线(7)个,凸形竖曲线(8)个, 最大纵坡(4.97%),最小纵坡(0.8756%),纵坡设置困难度情况(),最大填挖方量(41.315m) 4.横断面线形:标准横断面构成(二)车道,车道宽(3.5m),硬路肩宽(0.75m), 土路肩宽(0.75m),变坡坡度(1:0.5),最大超高(1:1.5),(3)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