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_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_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_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_

【GB 15989—1995】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订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疟疾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防疫和医疗卫生机构对疟疾的诊断和处理。

2诊断原则

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3诊断标准

3.1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史。

3.2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详见附录C)。

3.3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

3.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详见附录B)。

3.5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种类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详见附录A)。

疑似病例:具备3.1与3.2。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3或3.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5。按查见的疟原虫种类,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4处理

4.1治疗

4.1.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

成人量氯喹1.2~1.5g 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3或0.45g),加伯氨喹90~180mg 4~8日分服(每日22.5mg)。

4.1.2恶性疟治疗

4.1.2.1对氯喹未产生抗性地区恶性疟治疗成人量氯喹1.2~1.5g 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3或0.45g),加伯氨喹67.5mg 3日分服(每日22.5mg)。

4.1.2.2对氯喹产生抗性地区恶性疟治疗任选以下方案之一:哌喹1.5g3日分服,加伯氨喹45或67.5mg 2日或3日分服;咯萘啶1.2g加磺胺多辛1.0g 2日分服,加伯氨喹45或67.5mg 2日或3日分服;咯萘啶0.8~1.0g加磺胺多辛1.0~1.5g加乙胺嘧啶50~75mg,均2日分服;青蒿琥酯钠600mg 5日分服(第1日100mg×2次,第2~5日每日50mg×2次),加伯氨喹67.5mg 3日分服(以上均为成人量)。

4.1.3疑似病例假定性治疗

成人量氯喹0.6g顿服,在氯喹抗性地区用哌喹0.6g顿服。确诊后按4.1.1或4.1.2治疗。

4.1.4间日疟抗复发治疗

流行季节前,对1或2年内有疟史者,成人用乙胺嘧啶100mg 2日分服,加伯氨喹90mg 4日分服。

4.1.5重症病例治疗(洋见附录C)

4.1.

5.1用青蒿琥酯钠或咯萘啶或蒿甲醚或二盐酸奎宁注射作抗疟治疗。

4.1.

5.2输液,补充维生素,并作支持和辅助治疗。

4.1.

5.3对症治疗和并发症处理。

4.2预防服药

在高度流行区,对儿童、工地民工、疫点居民和流动人口,在流行季节成人用乙胺嘧啶50mg加伯氨喹22.5mg顿服,孕妇改用氯喹或哌喹0.3g顿服,均每10日一次。在氯喹抗性地区用哌喹0.6g,或磺胺多辛500mg加乙胺嘧啶37.5mg,均每10日一次,首次连服2日。

4.3灭蚊

在高度流行区或疫点,用DDT(2g/m2)滞留喷洒住屋和牲畜棚,在普遍使用蚊帐地区用溴氰菊酯(10~20mg/m2)或二氯苯醚菊酯(200~300mg/m2)浸泡(或喷洒)蚊帐。

4.4防蚊

提倡使用蚊帐、蚊香,利用蒿、艾等野生植物烟熏驱蚊,有条件住户装置纱窗、纱门。改变露宿习惯,减少蚊虫叮咬。

4.5环境治理

结合农田水利和新农村建设,填平坑洼,排除积水,平整田地,修整沟渠,加深蓄水。在有条件地区,稻田养鱼或润湿灌溉。在大劣按蚊为媒介地区,结合生产开发村庄周围的灌木林。

附录A

病原学检查

(补充件)

A1血涂片检查

A1.1吉氏液染色-光学显微镜(油镜)检查

A1.1.1血片制作在洁净载玻片上涂制薄血膜与厚血膜。一般从耳垂或手指取血(婴儿可在足跟取血)。先用酒精棉球消毒取血部位,然后用一次性刺血针(或用折断半边的蘸水笔尖代替,但每次使用后经煮沸消毒)迅速刺入,轻压挤出血液。用推片边缘中部取少许(0.5~1.0μL)血液在载玻片上推制成薄血膜,再用推片的角,取血约4~5μL(火柴头大小的血滴),在同一载玻片上的适当位置涂制成直径为0.8~1.0cm的圆形厚血膜。自然干燥,用铅笔在薄血膜上、或用特种蜡笔在玻片反面编号。

A1.1.2血片染色染色液用吉氏染粉10g、中性甘油500mL和纯甲醇500mL配制而成。配制时将吉氏染粉置大研钵中,逐步加入少量甘油,充分研磨后,置有色玻瓶中,用甲醇分数次洗出研钵中的甘油染液,倒入瓶内摇匀,在室温下放置3~5天,即可使用。染色前,先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将吉氏染液用pH7.0~7.2的水配成3%的稀释液,将血片插入染色缸内染色,或用滴管将此稀释液滴在厚、薄血膜上,染色30min。若需快速染色,可在2mL 水中加吉氏染液3滴,染色6min。或先在厚血膜上加几滴清水溶去血红蛋白后滴加染液,效果更佳。染色后,用水轻轻冲洗,插在玻片板上晾干。

A1.1.3血片镜检在染色血片上滴少许柏油,用光学显微镜(油镜)检查。应检查厚血膜为主,薄血膜主要用于原虫种类鉴别和原虫密度计数。染色后疟原虫核呈红色,胞浆呈蓝色。除环状体外,其他各期疟原虫均可查见褐色的疟色素。现症病人至少检查100个厚血膜视野,带虫者应查完整个厚血膜,未发现疟原虫判为阴性。以薄血膜中平均每100个红细胞中的原虫数或厚血膜平均每100个白细胞范围内的原虫数,推算每微升血中的原虫密度。

A1.2瑞氏液染色-光学显微镜(油镜)检查

A1.2.1血片制作参见A1.1.1。

A1.2.2血片染色用瑞氏染粉0.2g,置于研钵内,加入中性甘油3mL,充分研磨,然后逐次加入少量甲醇至研钵内洗去染液,倒入有色玻璃瓶内,再在研钵内加甲醇冲洗,至用完100mL甲醇为止,摇匀过滤后即可使用。染色时,先在厚、薄血膜间用蜡笔划一条横线,在厚血膜上加清水2~3滴溶去血红蛋白,在薄血膜上直接加约1mL瑞氏染液染色2min,然后在薄血膜上加与染液等量的水稀释,并引到厚血膜上,使厚、薄血膜同时再染色5~6min,水洗晾干。本法不宜用于大量血片染色,但染色所需时间短,多用于医院门诊检验。

A1.2.3血片镜检参见A1.1.3。

A1.3荧光素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

A1.3.1血片制作参见A1.1.1,但厚血膜应比吉氏液染色的厚血膜略薄,即用3μL血涂成直径为1.2~1.5cm的亚厚血膜;薄血膜则不宜过薄,可在涂片时推片以45°角涂成较厚的薄血膜。

A1.3.2血片染色先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厚血膜用清水溶去血红蛋白。用吖啶橙1g,加pH6.5~7.0磷酸缓冲液100mL配制成1%吖啶橙母液。染色时,将吖啶橙母液0.1mL加生理盐水9.9mL配成万分之一稀释液。用滴管取稀释液2~3滴于血膜上,染色40~60s,加盖玻片。

A1.3.3血片镜检用荧光显微镜(或普通光学显微镜加简便荧光光源装置代替)暗室检查。疟原虫和白细胞的核呈现黄绿色荧光,胞浆呈桔红色荧光。

A2骨髓穿刺

按医院常规进行。本法一般不宜用于疟疾诊断,仅在特殊情况下用于鉴别诊断。

附录B

血清免疫学检查

(补充件)

B1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

B1.1抗原片制备常用食蟹猴疟原虫为代用抗原。以食蟹猴疟原虫感染恒河猴,待红细胞感染率超过2%,且多数原虫为裂殖体前期时取血,加肝素抗凝,经2000r/min离心15min,弃血浆,加5倍容积pH7.2的0.01mol/L磷酸盐缓冲盐水(PBS),混匀后再次离心,弃上清液,重复洗涤3~4次,将细胞沉淀物加PBS恢复至原血量后混匀成悬液,使厚血膜每个视野有5~8个裂殖体或大滋养体。取悬液约10μL置干净载玻片的一端,推制成6.0cm×1.5cm 长条形亚厚血膜,置室温中晾干或吹干。用纸包装放在有干燥剂的密封器内。在-20℃有效期为1年,在4℃有效期为3个月。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制备抗原片,应在红细胞感染率为4%以上且以裂殖体为主时收集培养原虫,制片方法同前。

B1.2血样的采集、运送和保存血清、滤纸干血滴均可应用。前者由不加抗凝剂的全血分离获得,在4℃可作运送及短期保存,-20℃可保存2年左右,但应减少反复冻融,以免影响抗体活性。后者将滤纸切成10cm×2cm纸片,在滤纸上压出直径为1.2cm的圆形印迹,从受检者的耳垂或手指取血充满圆圈,其血量约为20μL(约相当血清10μL),编号后阴干,放入有干燥剂的密封塑料袋内,在4℃可保存半年,-20℃可保存2年。

B1.3操作方法受试血清以pH7.2的0.01mol/L PBS作1∶10或1∶20稀释,或将滤纸干血滴血样部分剪碎,放在有0.1或0.2mL PBS的井内,在4℃浸泡过夜,即成相当于1∶10或1∶20的血清稀释液。对1∶10或1∶20稀释度反应阳性的血样,继续作倍比稀释(1∶40,1∶80…)进行检测,直至转为阴性。最后的阳性稀释度即为终点滴度。

从冰箱中取出的抗原片,立即用电风扇吹干或在回暖后打开塑料袋,用特种蜡笔将每张抗原片划分成若干小格,每小格加一个血样或一个滴度,每批试验均设参考阳性、阴性血清及PBs空白对照。加血清后即移入37℃湿盒,30min后取出,用PBS缓慢冲洗后放入有PBS 的缸内浸5~10min,用蒸馏水冲洗后再晾干或吹干。然后逐格滴加PBS稀释的1∶10的抗人IgG荧光抗体(或按产品说明),置湿盒内37℃温育30min,然后按上述方法清洗、吹干,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反应结果。

B1.4反应标准以裂殖体及大滋养体胞浆的荧光强度及形态结构清晰程度区分:无荧光为-,荧光微弱、形态结构不清为±,荧光较弱、形态结构尚清楚为+,根据荧光明亮度和结构清晰度的增加依次为++和+++。一般以1∶20血清稀释度时十以上判为阳性。

B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B2.1可溶性抗原按IFAT方法收集食蟹猴疟原虫,或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红细胞感染率为4%~8%且以裂殖体为主时收集培养原虫,离心洗涤3~4次,吸取沉淀上层的褐色部分装入保存管内。如当时不制备抗原,可放液氮内保存。如立即制备则放入-20℃冰箱反复冻融3次,每次1h,离心洗除血红蛋白,收集黑褐色沉淀部分,加10倍量的pH7.4的0.01mol/L PBS,以150mA的电流强度冰浴超声3次,每次1min,间隔5min,10000r/min 离心30min,上清液即为可溶性抗原。为了测得此抗原的适宜工作稀释度,在酶结合物的常用浓度及参考阳性、阴性血清1∶100稀释的条件下,将抗原从1∶50,1∶100 (10)

浓度稀释,包被塑料板进行检测,选取参考阳性血清光密度(OD)值为1.0的抗原稀释度作抗原适宜浓度。并按常用量用细塑料管分装,置液氮保存。

B2.2操作方法用pH9.6的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将抗原按工作浓度稀释包被聚苯乙烯板,每井200μL,在4℃过夜。次日倾去抗原液,用pH7.4PBS/吐温20(PBS/T)灌洗3次,每次5min。加入PBS/T按1∶100稀释的待检血清,每一样本加2井,每井200μL,于37℃放置2h。取出后按前述方法用PBS/T洗涤3次,待干。加入以PBS/T稀释的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结合物(一般为1:1000),每井200μL,于37℃放置2h。按前述方法洗涤3次后待干。每井加入过氧化氢(H2O2)底物系统溶液〔邻苯二胺(OPD)10mg+pH5.0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25mL,用前加33%H2O210μL,避光存放]200μL,于37℃放置30min。每井再加入2mol/L硫酸50μL终止反应。

B2.3反应标准用酶标专用比色计读取492nmOD值。取每一样本两孔的OD值的平均值。OD值测定前先以有1/5的2mol/L硫酸底物溶液校正零点。通常以OD值≥0.4为阳性阈值。为了便于比较和减少误差,每板应设参考阳性、阴性血清及PBS/T空白对照,并测OD值。以式(B1)对各个血样的OD值进行校正:

附溶液配制方法:

pH7.2 0.01mol/L PBS

KH2PO40.38g

Na2HPO4 1.02g(或Na2HPO4·12H2O2.58g)

NaCl8.0g

蒸馏水加至1000mL

pH7.4 PBS/T

NaCl8.0g

KH2PO40.2g

Na2HPO4·12H2O 2.9g

KCl0.2g

吐温200.5mL

蒸馏水加至1000mL

pH9.6碳酸盐缓冲液

Na2CO3 1.59g

NaHCO3 2.93g蒸馏水加至1000mL

VpH 5.0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

a.0.2mol/L Na2HPO4·12H2O35.8g/500mL蒸馏水

b.0.1mol/L柠檬酸10.5g/500mL蒸馏水

取a257mL+b243mL+蒸馏水500mL混合。

附录C

重症病例治疗

(补充件)

C1治疗对象

确诊病例出现昏迷、高热(≥40℃),并有抽搐(24h内发生两次以上)、严重贫血(血红蛋白≤50g/L或5g/dL)、尿闭、呼吸困难、低血压(儿童收缩压≤6.67kPa或50mmHg,成人收缩压≤9.33kPa或70mmHg)、低血糖(全血葡萄糖浓度≤2.2mmol/L或40mg/dL)、血尿、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51.3μmol/L或3.0mg/dL)、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或30%(V/V)],其中一项或多项症状者。主要为恶性疟原虫引起的脑型疟。

C2抗疟治疗

选择以下1或2种针剂:

C2.1青蒿琥酯钠成人每次60mg或1.2mg/kg,儿童可增至1.5mg/kg(每小瓶青蒿琥酯60mg,用时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0.6mL,摇动至完全溶解),用5%葡萄糖液稀释至6mL 缓慢静注,首剂注射后,间隔4、24、48h各注射1次。

C2.2咯萘啶成人每次3~6mg/kg,儿童每次2~3mg/kg,溶于5%或10%葡萄糖液250或500mL内滴注,成人滴速40~60滴/min,儿童酌减。8h后可重复,连续给药2~3日。

C2.3蒿甲醚成人第1日80mg×2次或160mg分两侧臀肌1次注射,第2~5日各80mg,儿童每次1.6mg/kg。

C2.4二盐酸奎宁首剂20mg/kg,溶于5%或10%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 于4h内缓慢滴注,间隔8h以10mg/kg重复给药,24h内不超过3次。

C3支持和辅助治疗

C3.1输液成人每日输液1500~2000mL,总量不宜超过3500mL。儿童每日输液40~50mL/kg,总量不宜超过70mL/kg。输液以5%或10%葡萄糖液为主,生理盐水应占1/5。

C3.2补充维生素成人维生素C 2g/日静注,维生素B1100mg/日肌注。

C4对症治疗和并发症处理

根据症状作以下处理:

C4.1失水估计出汗量,收集尿液,计算补液量。成人每日1500~2000mL,儿童每日40~50mL/kg。尿多者适当补钾。

C4.2酸碱平衡失调以5%葡萄糖液将碳酸氢钠稀释3倍,成人每次静注60mL,0.5~1h后可重复;或5%葡萄糖液将乳酸钠稀释5倍,成人每次100~200mL静注。

C4.3呼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增加氧气吸入浓度,同时用可拉明、洛贝林交替注射。心力衰竭者成人用毒毛旋花子甙K每次0.25mg,5%葡萄糖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注,或西地兰0.4~0.8mg,稀释后缓慢静注。

C4.4肾功能衰竭早期使用甘露醇,严格限制输液量,必要时可用腹膜透析。

C4.5肺水肿取半卧位,速增氧气吸入浓度,氨茶碱肌注或置5%葡萄糖液内滴注,成人每次0.25~0.5g,或静注速尿等利尿剂。

C4.6脑水肿成人每次山梨醇或甘露醇100~200mL,于20min内静注,必要时隔6~8h重复。

C4.7低血压去甲肾上腺素1mg加5%葡萄糖液滴注,或使用其他升压药。

C4.8循环衰竭6%低分子右旋糖酐滴注,成人每次500mL,儿童每次10~15mL/kg,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C4.9溶血(黑尿热)多见于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特异体质者。应即停服伯氨喹、奎宁和砜类药物。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迅速缓解,必要时输血。

C4.10重度贫血红细胞数在200万/mm3以下者,应立即输血。

C4.11低血糖如滴注5%或10%葡萄糖液仍不能缓解,可静注50%葡萄糖(1.0mg/kg),但不宜经常使用。

C4.12抽搐氯丙嗪或异丙嗪每次1~3mg/kg肌注,亦可用安定0.2mg/kg缓慢静注。

C4.13细菌感染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附录D

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

(参考件)

D1寄生虫学诊断应检查厚血膜,以减少遗漏。

D2凡血涂片查见疟原虫的确诊病例,不论是现症病例还是带虫者均按本标准进行治疗。

D3除重症和呕吐、严重腹泻病例外,其他病例尽可能采用抗疟药口服治疗。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会霖、张家埙、王捷。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疟疾防治知识测试题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5分) 1.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B ) A 1月3日 B 4月26日 C 6月8日 D 12月8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 A )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B根据临床症状 C拍摄X线D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 D ) A蚊虫叮咬 B输血 C胎盘 D飞沫 4.我省流行哪种疟疾( A ) A间日疟 B三日疟 C恶性疟 D卵形疟 5.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 B ) A西藏、黑龙江、内蒙古 B安徽、云南、海南 C福建、广西、山东D江苏、安徽、湖南 6.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C )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 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7.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 D ) A黑热尿 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 C疟疾性紫癜 D白血病 8.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D )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 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 9.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B )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 10.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现症病人治疗)( A ) A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B蒿甲醚7日疗法 C氯喹/伯氨喹四日疗法 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11.疟原虫的生活史是 A A 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 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 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人红细胞----蚊唾腺 D 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蚊胃---蚊唾腺 E 人肝细胞---蚊唾腺----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12.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E A仅在肝细胞B仅在红细胞C有核细胞D脾细胞E肝细胞和红细胞 13.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的传染源为 E

最全疟疾防治知识总结整理

最全疟疾防治知识总结整理 一、概述: 疟疾,老百姓又叫做“打脾寒”、“打摆子”,此病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寄生于人体的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在我国,间日疟原虫较常见。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 传播媒介: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在安徽省的疟疾传播媒介主要有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间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

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危及生命。 2.根据卫生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委员会所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凡是符合以下任何一点的即为疟疾:①血液中查检疟原虫;②临床症状典型;③抗疟药物治疗有效。 四、预防和控制: 1.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8天。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此外,亦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疟疾。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 2.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若适当口服些维生素B1片,也能收到防治的良好效果。个人防护亦很重要,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3.由于疟疾的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虫的人,故要积极治疗疟疾病人和带虫的人。尤其是带虫的人,这种人因为没有症状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往往在普查中才能发现,但是他们在传播疟疾方面却能起很大作用。 疟疾在云南俗称“瘴气”、“打摆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25种乙类传染病中的一种。疟疾的流行面极广,遍布于北纬60度至南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4、鼠疫杆菌属哪种细菌:() A、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菌 B、革兰氏染色阴性厌氧菌 C、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菌 D、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英文名称缩写为:( ) A、AIDS B、SARS C、ARDS D、HFRS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为:( ) A、轮状病毒 B、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7、流行性感冒是:()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春夏季 9、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10、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二、是非题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2、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3、人群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4、肺鼠疫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 7、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 9、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10、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疟疾达标题库及答案

疟疾诊治知识题库 一、是非题(对的在后面括号中打“√”,错的打“×”) 1.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能感染人的有5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 3.疟疾是一种丙类传染病,不需要十分重视的。(×) 4.当发现疟疾病例时,应依法进行网络报告或其他方式上报。(√) 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传染病的义务报告人,发现疟疾或疑似疟疾病例,均应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 6.疟疾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很短。(×) 7.疟疾只在非洲流行。(×) 8.间日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全年流行。(×) 9.目前我国输入性的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 10.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11.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 12.在我国,只有中华按蚊一种蚊子传播疟疾。(×) 13.疟原虫的裂殖子通过蚊子传播给人。(×) 14.疟原虫只寄生人体的红细胞。(×) 15.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后来才寄生于红细胞内。(√) 16.疟原虫只寄生在人体的肝细胞内。(×) 17.疟原虫还寄生在人体的肌肉内。(×)

18.疟疾的发作是由于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后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 19.各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一样的。(×)20.间日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小时。(√) 21.三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72小时。(√) 22.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36-48小时。(√) 23.卵形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小时。(√) 24.中华按蚊的孳生地是那些小的臭水沟。(×) 25.微小按蚊主要传播恶性疟。(√) 26.疟疾的流行与环境的温度没有关系。(×) 27.输血也可以传播疟疾。(√) 28.正常情况下,感染疟疾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给胎儿。(×)29.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30.进入间歇期,疟疾患者还会有发热。(×) 31.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48小时。(√) 32.恶性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36-48小时。(√) 33.三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48小时。(×) 34.恶性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可发展为重症疟疾。(√) 35.间日疟能引起患者死亡。(×) 36.疟疾的再燃是指由于血液中少量的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而再度发作。(√) 37.各种疟原虫都会出现再燃。(√) 38. 疟疾的复发是指初发患者经治疗后,血中疟原虫已彻底肃清,但是肝脏中的迟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001.1.2)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或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说明: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呼吸系统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疟疾单选题及答

疟疾知识培训考试题 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疟疾俗称(B) A.感冒 B.打摆子 C.发烧 D.腹泻 2.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C) A. 2种 B. 3种 C.4种 D. 5种 3.下列哪种疟原虫不在人体内寄生(A) A.弯曲疟原虫 B.间日疟原虫 C.恶性疟原虫 D.卵形疟原虫 4.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对疟疾的管理被列入为(C) A.甲类传染病管理 B.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管理 C.乙类传染病管理 D.丙类传染病管理 5.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C) A. 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6.以下各个地区中,有疟疾流行的地区性是(D) A.欧洲 B.北美洲 C.日本 D.东南亚 7.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A) A.蚊子叮咬 B.吸入飞沫 C.苍蝇污染食物 D.性交 8.疟疾传播给人,其感染人体的阶段是(B) A.配子体 B.子孢子 C.合子 D.裂殖子 9.蚊子吸人血时,通过疟原虫生活史的哪个阶段被感染(A) A.配子体 B.子孢子 C.合子 D.裂殖子

10.疟原虫生活史中有几类增殖(C) A.1 B. 2 C. 3 D. 4 11.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细胞或组织是(D) A.肌肉细胞B.消化道内 C.脑细胞内 D.红细胞内 12.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为(C) A. 12小时 B. 36-48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1 13.三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D) A. 12小时 B. 36-48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14.卵形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C) A. 12小时 B. 36-48小时 C.48小时 D. 72小时 15.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B) A. 12小时 B. 36-48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16.我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A) A.中华按蚊 B.微小按蚊 C.嗜人按蚊 D.大劣按蚊 17.最简单、直观地鉴别中华按蚊成蚊是看其在物体表面停留时的姿态,以下描述中属于中华按蚊典型停留姿态的是(A) A.腹部翘起,喙与身体成一直线 B.腹部翘起,喙与身体成一角度 C.腹部不翘起,喙与身体成一直线 D.腹部不翘起,喙与身体成一角度 18.以下各个因素中,不属于影响疟疾流行的因素是(D)

疟疾测试题(答案)

XX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测 试题 姓名: 分数: 、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 B ) B 4月26日 D 12月8日 2. 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A 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B 根据临床症状 C 拍摄X 线 3. 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D 飞沫 4. 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 5. 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 A 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 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 ”型 C 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 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D 心电图 A 蚊虫叮咬 B 输血 C 胎盘 A 西藏、黑龙江、内蒙古 B 安徽、 云南、海南 C 福建、广西、山东 D 江苏、安徽、湖南

6.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D ) A黑热尿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 C疟疾性紫癜D白血病 7. 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D )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 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 8. 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B ) A乙胺嘧啶B伯氨喹 C氯喹D哌喹 9. 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的传染源为(D ) A外周血内有裂殖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B外周血内有环状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C外周血内有滋养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D外周血内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10 ?疟原虫的生活史是(A ) A 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 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 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人红细胞----蚊唾腺 D 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蚊胃---蚊唾腺

疟疾的治疗

疟疾应该如何治疗? 疟疾药物治疗有哪些?疟疾应该如何治疗? 疟疾治疗不仅是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 (一)治疗用药建议: 早期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是决定疟疾预后最重要关键由於台湾根除疟疾已经四十年近年来境外移入的病例每年约只有30例临床医师若经验不足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诊断出来;另外因为疟疾病况变化迅速重症疟疾开始常以非特异性症状来表现如果不能及早发现给予适当的治疗常会导致各器官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另外治疗上最棘手的问题是抗药性的问题以恶性疟来说传统的药物如chloroquine目前可以说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流行区都已产生抗药性甚至在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的边界还出现对chloroquine mefloquine quinine都有抗药性的多重抗药性疟疾是治疗上的一大挑战 90年代以来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青蒿素类的药物被视为是可能解决此一难题的利器它的安全性高作用速度快而且对於不同阶段的疟原虫都有作用,目前WHO的建议是使用这类的药再搭配另一个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根据WHO的统计到2006年1月为止青蒿素为主的合并疗法已经有56个国家采用为治疗疟疾的第一线用药 当前治疗疟疾的难题在於一方面必须注意疟原虫的抗药性另一方面也必须注意抗疟疾药物的毒性困难在於目前疟原虫的抗药性系以临床治疗失败作为定义 无法在治疗之前先作药物感受性试验;而且重症疟疾症状与奎宁primaquine等抗疟疾药物的毒性狠相似都会造成恶心呕吐溶血性贫血低血糖肺水

肿及休克难以从症状来分辨 因应上述难题临床医师应考虑疟原虫种别(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 三日疟)患者感染疟疾的地理区域(非洲东南亚新几内亚或其他地区)考量患者体质(年龄心血管疾病G6PD缺乏症)来选用适当的治疗的药物 (二)治疗原则 1先判断是否为疟疾重症 疟疾重症绝大部分由恶性疟所造成但是并非所有的恶性疟都是疟疾重症此类病患病情进展快速并且常常有各个器官的并发症出现必须当成是内科急症来治疗若不积极处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必须整体评估病人的症状及实验室诊断来判断是否为重症以下是WHO列出严重病例的可能症候有其中一个以上就定义为重症疟疾包括:意识不清或昏迷严重贫血肾衰竭黄疸 休克代谢性酸中毒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持续性抽筋异常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凝固血色素尿低血糖高疟原虫血症等等2疟疾轻症的治疗 疟疾轻症的定义是:临床上没有任何一项疟疾重症的徵候或是重要器官的衰竭治疗目标是预防病情进一步演变為重症并治癒病人要用那一种药物治疗必须看感染的是那一种疟原虫是否可能有抗药性以及病人是否有用药上的禁忌来决定 (1)恶性疟 A对chloroquine仍有感受性的地区可以用chloroquine目前仅剩下中美洲的巴拿马海地多明尼加以及中东的一些国家还有效(不包括叶门伊

疟疾测试题答案图文稿

疟疾测试题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x x x 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 B ) A 1月3日 B 4月26日 C 6月8日 D 12月8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A?)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B根据临床症状 C拍摄X线 D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 D ) A蚊虫叮咬 B输血 C胎盘 D飞沫 4.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 B ) A西藏、黑龙江、内蒙古 B安徽、云南、海南 C福建、广西、山东 D江苏、安徽、湖南 5.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C )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 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6.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 D ) A黑热尿 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 C疟疾性紫癜 D白血病 7.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 D )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 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 8.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B )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 9. 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的传染源为 ( D ) A 外周血内有裂殖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B外周血内有环状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C外周血内有滋养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D外周血内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10.疟原虫的生活史是 ( A ) A 蚊唾腺 ---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 蚊唾腺 ----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 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 ----人红细胞----蚊唾腺 D 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 ----蚊胃---蚊唾腺

传染病诊断标准大全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临床诊断:具备2 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 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一)甲型肝炎(HA):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

疟疾测试题答案修订稿

疟疾测试题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x x x 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 B ) A 1月3日 B 4月26日 C 6月8日 D 12月8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A)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B根据临床症状 C拍摄X线 D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 D ) A蚊虫叮咬 B输血 C胎盘 D飞沫 4.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B ) A西藏、黑龙江、内蒙古 B安徽、云南、海南 C福建、广西、山东 D江苏、安徽、湖南 5.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C )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 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6.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 D ) A黑热尿 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 C疟疾性紫癜 D白血病 7.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 D )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 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 8.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B )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 9. 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的传染源为 ( D ) A 外周血内有裂殖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B外周血内有环状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C外周血内有滋养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D外周血内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10.疟原虫的生活史是 ( A ) A 蚊唾腺 ---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 蚊唾腺 ----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 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 ----人红细胞----蚊唾腺 D 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 ----蚊胃---蚊唾腺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 1.间日疟爆发点处理时,对病发率超过10 %的村要进行全民预防用药。(√) 2.间日疟爆发点处理时,对病发率超过3%的村要进行重点人群预防用药。(√)3制作血片时最佳采血部位为耳垂、手指、足趾或足跟。(√) 4.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 5.可以治疗疟疾药物包括伯喹、氯喹和青蒿素类等。(√) 6.评价血片制作和染色质量好坏,主要依靠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的合格率来判定。(×) 7.疟疾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大滋养体为主。(×)

疟疾治疗方案

疟疾治疗方案 (一)基础治疗 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 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二)病原治疗 常用抗疟药对疟原虫各发育阶段的作用见表。 表 常用抗疟药对各期疟原虫的作用 抗疟药 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内期 蚊体内 速发型 迟发型 裂殖体 配子体 孢子增殖期 间日疟 恶性疟 氯喹、氨酚喹、哌喹 - - ++ + - - 甲氟喹、咯啶、奎宁青蒿素、磺胺、TMP - - ++~+ - - - 伯氨喹 + ++ ± ++ ++ - 乙胺嘧啶 + - ± - - ++ 病因预防 防止复发 控制发作 防 止 传播 注:-无效;±略有效;+有效;++强效 病原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控制发作 (1)磷酸氯喹(Chloropuine phosphate )简称氯喹,每片0.25g(基质0.15g)。第一天4片,6小时后再服2片,第2、3天每天2片,共计10片。治疗间日疟及三日疟第1天4片已足;治疗半免疫者单剂4片即可。该药吸收快且安全,服后1~2小时血浓度即达高峰;半衰期120小时;疗程短;毒性较小,是目前控制发作的首选药。部分患者服后有头晕、恶心。过量可引起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紊乱、血压下降。禁忌不稀释静注及儿童肌肉注射。尿的酸化可促进其排泄。严重中毒呈阿斯综合征者,采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或用起搏器。值得注意的是恶性疟疾的疟原虫有的对该药已产生抗性。 (2)盐酸氨酚喹啉(Amodiaquine dihydrochloridum )作用与氯喹相似。每片0.25g (基质0.2g ),第1天3片,第2、3天各2片。 (3)哌喹(Piperaquine)及磷酸哌喹(Piperaquine phosphate)本品作用类似氯喹,半衰期9天,为长效抗疟药。哌喹每片含基质0.3g ,磷酸哌喹每片0.25g (基质0.15g ),口服首剂基质0.6g ,8~12小时后再服0.3g (恶性疟0.6g )。哌喹须经胃酸作用成盐酸盐后才易吸收。磷酸哌喹吸收快,味苦。耐氯喹的虫株对本品仍敏感。 羟基哌基(Hydroxypiperaquine)及磷酸羟基哌喹(Hydroxypiperaquine phosphate)与哌喹类同,但吸收较快,半衰期2-3天。三天疗法恶性疟各服基质0.6、0.6、0.3g ;良性疟疾各服0.6、0.3、0.3g 。较哌喹类更适用。

2020年疟疾培训答案及试题(最新)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5分) 1.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B ) A 1月3日 B 4月26日 C 6月8日 D 12月8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 A )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B根据临床症状 C拍摄X线 D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 D ) A蚊虫叮咬 B输血 C胎盘 D飞沫 4.我省流行哪种疟疾( A ) A间日疟 B三日疟 C恶性疟 D卵形疟 5.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 B ) A西藏、黑龙江、内蒙古 B安徽、云南、海南 C福建、广西、山东 D江苏、安徽、湖南 6.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C )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7.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 D ) A黑热尿 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 C疟疾性紫癜 D白血病8.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D )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 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 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 9.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B )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 10.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现症病人治疗)( A ) A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B蒿甲醚7日疗法 C氯喹/伯氨喹四日疗法 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11.疟原虫的生活史是A 蚊唾腺 ---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 蚊唾腺 ----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 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 ----人红细胞----蚊唾腺 D 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 ----蚊胃---蚊唾腺 E 人肝细胞---蚊唾腺----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12.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A仅在肝细胞 B仅在红细胞 C有核细胞 D脾细胞 E肝细胞和红细胞 13.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的传染源为 A 外周血内有裂殖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B外周血内有环状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C外周血内有滋养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D外周血内有子孢子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E外周血内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14.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A 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 B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期 C 配子体 D 卵囊 E 子孢子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 一、概述: 疟疾,老百姓又叫做“打脾寒”、“打摆子”,此病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寄生于人体的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在我国,间日疟原虫较常见。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 传播媒介: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在安徽省的疟疾传播媒介主要有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间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

3.由于疟疾的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虫的人,故要积极治疗疟疾病人和带虫的人。尤其是带虫的人,这种人因为没有症状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往往在普查中才能发现,但是他们在传播疟疾方面却能起很大作用。 疟疾在云南俗称“瘴气”、“打摆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25种乙类传染病中的一种。疟疾的流行面极广,遍布于北纬60度至南纬40度之间的广大地区。从全球论,疟疾流行的态势非常严重,且正在恶化。每年,疟疾引起的临床病例约有3-5亿,有100万以上的人死于疟疾。它威胁着约占世界人口40%的23亿人民,逐渐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影响家庭的安宁,加大了儿童生存的危险。我省地处边疆地区,与疟疾高度流行国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历史以来均为疟疾高发区。经过积极的综合防治,疟疾流行已得到基本控制,发病率大为降低。但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抗氯喹恶性疟的扩散和蔓延,致使疟疾发病在边境地区和元江沿岸地区有增多和蔓延的趋势,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点状暴发。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则疟疾流行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势必继续扩大。为了使您及您的家人更好地预防疟疾,本文向您介绍了有关疟疾防治的基本知识,希望对您及您的家庭防止疟疾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方面有所帮助。请您立即行动起来,“关爱自己,关注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您的贡献。

疟疾培训资料

疟疾防治培训讲义 疟疾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俗称“打摆子”。疟原虫经血侵入人体,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寄生繁殖,使红细胞周期性成批破坏而发病。其临床特点为周期性、规律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出汗,严重时可致贫血和脾肿大。传染源为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传播媒介为雌性按蚊,寄生部位是人体的肝细胞和红细胞内,致病和诊断阶段是红内期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常见的为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1.疟原虫生活史 疟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称为生活史。疟原虫生活史分为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和人体内的无性生殖两大部分。 1.1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阶段 1.1.1红细胞外期:指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期,间日疟的子孢子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速发型子孢子随蚊唾液侵入人体血液内,约经半小时,子孢子陆续侵入肝细胞内发育成裂殖体,约经8天后,裂殖体增殖成数千或数万个圆形的裂殖子使肝细胞破裂,逸出大量裂殖子进入血液,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细胞消灭,一部分侵入红细胞成为红细胞内期,引起初发疟疾。迟发型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休眠期后再分批完成红外期发育,成为疟疾复发的根源。恶性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所以不引起复发。 1.1.2 红细胞内期:由肝细胞释放出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1.1. 2.1 裂体增殖: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成环状体或小滋养体,摄食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其未被利用而剩下的分解产物蓄积在原浆内呈棕色,称为疟色素。环状体或小滋养体进行裂体增殖,最后发育为成熟裂殖

体,内含一定数量的裂殖子,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释放出全部裂殖子、疟色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临床症状发作。释放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消灭,另一部分侵入其他红细胞重复上述裂体增殖引起周期性临床发作。各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周期长短不同,间日疟为48小时,恶性疟为36-48小时,因发作时间亦不相同。 1.1. 2.2 配子体的形成:上述红细胞内的裂殖体增殖3-4代以后,其中一部分裂殖子开始有性发育,发育成雌或雄配子体,配子体在人体内可生存60-80日,如被雌按蚊吸入胃内,则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反之则被吞噬或退变而被消灭。 1.2 疟原虫在蚊体内的阶段 1.2.1蚊体内的有性生殖:病人血液中的疟原虫被雌蚊吸入胃后,仅雌雄配子体能生存,在适宜的温度下,雄配子体伸出数条鞭毛状细丝,钻入雌配子体内受精,成为园形的合子。不久,合子变长并能蠕动,称为动合子,动合子穿过胃壁,在弹性纤维膜下发育成园形的囊合子。 1.2.2蚊体内的孢子增殖:囊合子在适宜的温度(25℃左右下),经10日左右的孢子增殖发育成孢子囊,内含数千乃至上万个镰刀状的子孢子,最后孢子囊中的子孢子相继逸出,其大部分进入唾液腺内,当叮咬人时,部分孢子随唾液侵入人体。 2. 临床表现 2.1 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为14天,恶性疟为12天,输血感染者潜伏期为7-10天。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2 间日疟起病急,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典型发作分为三期: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_

【GB 15989—1995】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订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疟疾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防疫和医疗卫生机构对疟疾的诊断和处理。 2诊断原则 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3诊断标准 3.1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史。 3.2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详见附录C)。 3.3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 3.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详见附录B)。 3.5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种类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详见附录A)。 疑似病例:具备3.1与3.2。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3或3.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5。按查见的疟原虫种类,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4处理 4.1治疗 4.1.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 成人量氯喹1.2~1.5g 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3或0.45g),加伯氨喹90~180mg 4~8日分服(每日22.5mg)。 4.1.2恶性疟治疗 4.1.2.1对氯喹未产生抗性地区恶性疟治疗成人量氯喹1.2~1.5g 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3或0.45g),加伯氨喹67.5mg 3日分服(每日22.5mg)。 4.1.2.2对氯喹产生抗性地区恶性疟治疗任选以下方案之一:哌喹1.5g3日分服,加伯氨喹45或67.5mg 2日或3日分服;咯萘啶1.2g加磺胺多辛1.0g 2日分服,加伯氨喹45或67.5mg 2日或3日分服;咯萘啶0.8~1.0g加磺胺多辛1.0~1.5g加乙胺嘧啶50~75mg,均2日分服;青蒿琥酯钠600mg 5日分服(第1日100mg×2次,第2~5日每日50mg×2次),加伯氨喹67.5mg 3日分服(以上均为成人量)。 4.1.3疑似病例假定性治疗 成人量氯喹0.6g顿服,在氯喹抗性地区用哌喹0.6g顿服。确诊后按4.1.1或4.1.2治疗。 4.1.4间日疟抗复发治疗 流行季节前,对1或2年内有疟史者,成人用乙胺嘧啶100mg 2日分服,加伯氨喹90mg 4日分服。 4.1.5重症病例治疗(洋见附录C)

疟疾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5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判断题 1.能感染人的有5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否) 2.当发现疟疾病例时,应依法进行网络报告或其他方式上报。(是)3.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是)4.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后来才寄生于红细胞内。(是)5.各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一样的。(否)6.感染疟疾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给胎儿。(否)7.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是)8.恶性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可发展为重症疟疾。(是)9.疟疾的再燃是指由于血液中少量的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而再度发作。(是)10.疟疾的流行病学史是指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是)二、选择题(答案打对勾) 1.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A.6小时 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2.疟疾传播给人是生活史的那个阶段 A.配子体B.子孢子C.合子D.裂殖子3.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哪里 A.肌肉细胞 B.消化道内C.脑细胞内D.红细胞内 4.经输血感染疟原虫后,以下哪个提法不正确 A.没有复发B.不通过红外期 C.不会增殖D.可以有再燃 5.恶性疟发热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多起病急,无寒战B.常伴有咳嗽 C.热型不规则D.可伴有腹痛及腹泻6.以下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哪一项检查结果不可作为疟疾的实验室确诊依据 A.血片检查B.RDT检测 C.PCR检测D.抗体检测 7.以下哪一组是治疗间日疟的首选药物 A.氯喹片加伯氨喹B.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C.双氢青蒿素哌喹片D.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8.在治疗从国外感染疟疾病人的同时,还因注意什么A.让家人一起来检查B.让一同回国的人来检查 C.让同村的人也来检查D.不要注意什么

疟疾防治宣传的预防知识

预防疟疾教育知识宣传材料 1.什么是疟疾? 疟疾,民间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yao)子”,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种左右就开始发高烧,热度可以高达 40℃,大约经过了 3~4 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寒冷、高烧、出汗”是疟疾发作症状的“三步曲”。除了发冷、发烧、出汗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痛。儿童很可能出现抽风。重症病人可见昏迷、谵语甚至危及生命。 2.疟疾是怎样传染的? 疟疾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疟原虫的人。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疟疾病人和带病原虫者如果漏诊或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不但可反复发作,而且还可通过蚊子叮咬将疾病传给他人,蚊子叮咬了病人的血后再叮咬健康人就把疟疾传给健康人了。 3.那些人最容易感染疟疾? 到河谷地带从事经济作物开发的青壮年、住在田棚或到森林里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员、从无疟区到疟区打工的民工、出入边境留宿人员、无防蚊设施的青少年儿童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 4.患了疟疾有哪些症状或者不舒服? 主要的症状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头、腰肌及全身疼痛。 5.您或您的家人患了疟疾怎么办? 赶快找医生!吃药、打针。而且越快越好!因为疟疾的迅速治疗可以挽救生命。也就是说疟疾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6.患疟疾后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危害有那些? 轻则延长病程并引起贫血,重则发展为重症疟疾或脑型疟引起死亡。 7.患疟疾后要吃多少天药才能停止? 一般至少要服 5~8 天,否则疟原虫会残存在体内,造成日后的复发,所以患疟疾后一定要按医生嘱咐的服完全部疗程的药才能有效的治疗疟疾。 8.既便宜效果又好的疟疾治疗药有哪些? 治疗间日疟最有效的药物是氯喹和伯喹;恶性疟则从青蒿琥酯、蒿甲醚、哌喹和科泰新(双氢青蒿素)中任选一种加 2 天伯喹一起治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