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4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淀粉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者:张艳玲, 黄俊生

作者单位:张艳玲(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1737), 黄俊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刊名:

江苏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5条)

1.张连凯.张仁志.宋述瑞淀粉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污染防治技术 2008(03)

2.殷永泉.单文坡淀粉废水处理方法综述[期刊论文]-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5(08)

3.周黎.郑丽丽.邢瑞英淀粉废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期刊论文]-贵州环保科技 2006(03)

4.李占臣.于凯好氧生物法处理玉米淀粉废水[期刊论文]-环境工程 2008(03)

5.袁志丹.左剑恶同时产甲烷反硝化与硝化串联工艺处理淀粉废水[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 2008(07)

6.沈连峰.王谦.高俊红淀粉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4)

7.李琳.张清敏.杨建华复合微生物絮凝处理红薯淀粉废水的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07)

8.王宇新.刘春朝.钱新民光合细菌处理淀粉废水的中试研究 1995(03)

9.王剑秋.管运涛.滕飞光合细菌法降解淀粉废水积累菌体蛋白的研究[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10.杜娟.王宏勋.金红林甘薯淀粉废水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期刊论文]-生物加工过程 2007(01)

11.王宏勋.邓张双.周帅利用淀粉废水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06)

12.邵荣.许琦.刘珊珊以淀粉废水、麦芽根制备生物材料--短梗霉多糖[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7(08)

13.阿不都艾尼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现状[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技 2008(03)

14.王新春小麦淀粉废水生物处理生产酵母蛋白的研究[期刊论文]-发酵科技通讯 2008(03)

15.吕建国.安兴才膜技术回收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质的中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04)

16.闫维东.陶德录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期刊论文]-江苏环境科技 2007(02)

17.Jin B.Van Leeuwen H J.Patel B Utilisation of starch processing waatewater for production of microbial biomass protein and fungal a-amylase by Aspergillus oiyzae 1998

18.李玉.李其久.尹依婷白地霉净化和资源化玉米淀粉工业废水的试验条件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大学学报

2008(01)

19.蔡琳晖.聂麦茜.贾建慧以预发酵淀粉废水为碳源生产微生物絮凝剂[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07(05)

20.王园园.王向东.陈希利用淀粉废水培养复合型絮凝剂产生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 2007(05)

21.王岁楼.张平之.王平诸以淀粉废水为原料的乳酸钙发酵工艺研究 1996(04)

22.朱辉.何国庆金针菇在淀粉废水中发酵的营养条件研究 1999(04)

23.王丽芳以淀粉为原料生产微生物农药 1998(04)

24.卢娜.王跃强.周顺桂微生物转化淀粉废水制备生物灭蚊剂[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8(03)

25.邓国平.袁宏伟.黄俊生利用木薯加工废水生产淡紫拟青霉的研究 2007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孙乾刚.蓝丽红.李媚.廖安平.SU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3103030.html,N Li-hong.LI Mei.LIAO An-ping不同来源菌群处理

淀粉废水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2)

为了获得对淀粉废水处理生化处理的菌群,分别用餐饮废水,淀粉生产废水,某松香厂的松香废水作为菌源水,25 ℃下摇床培养48 h,分别获得餐饮废水菌群A、淀粉废水菌群B和松香废水菌群C,从餐饮废水中获得的菌群A对淀粉废水处理的效果较好.经三级培养的菌群A用于处理淀粉废水,在菌液加入量为10%(体积分率),25 ℃,摇床转速200 rmp/min, 24 h后,淀粉废水CODcr去除率为57.6%,比来自淀粉废水的菌群B对淀粉废水主要污染物COD的降解效率高.从餐饮废水中获得的菌群可作为处理淀粉废水菌群.

2.期刊论文王有乐.鹿玉琼.祁晓霞.张宝茸淀粉废水资源化处理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

淀粉废水是食品工业中污染最严重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之一,直接采用工艺处理困难较大,且废水中的有用物质直接排放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就显得极其重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利用微生物将淀粉废水资源化处理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对该方向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3.学位论文孙乾刚木薯淀粉废水生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艺研究2009

木薯淀粉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中所含少量淀粉、可溶性纤维、蛋白质、有机酸等物质,成分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大多数淀粉厂采用传统生化方法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用于淀粉废水生化处理的菌群多数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或来源于淀粉废水培养,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不能对木薯淀粉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为了提高淀粉废水处理效率和对淀粉资源化利用,本文从不同废水源筛选适合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菌群,研究了餐饮废水、木薯淀粉废水和松香废水培养的菌群对淀粉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的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从餐饮废水培养获得的菌群对木薯淀粉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研究了餐饮废水培养获得的菌群悬浮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工艺条件,在菌液加入量为废水量10%(V/V),温度25℃,摇床转速200 rpm,24 h后,淀粉废水CODcr去除率为57.6%。测定了餐饮废水菌群在淀粉废水中的生长动力学,获得的动力学方程参数μm=0.3494,Ks=0.2287。

用餐饮废水培养获得的菌群经活性炭为载体固定化处理淀粉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当粒径为0.5~1 mm,加入量10%(V/V)在木薯淀粉废水中,在转速200 rpm,25℃条件下,5天后餐饮菌体挂膜稳定后,24 h对淀粉废水中CODcr去除率为69.1%。在自制的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中,用粒度为0.5~1

mm的活性炭为载体,加入餐饮废水培养获得的菌体和淀粉废水进行载体挂膜,闷曝3天,再连续进不含菌体的淀粉废水,并逐渐加大进水量,7天后菌体挂膜成功。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0 min,供气量为100 L·h-1时,三相生物流化床中餐饮菌群对木薯淀粉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稳定在为85%左右,出水CODcr约为1463 mg·L-1。

本文还对木薯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深红酵母菌在木薯淀粉废水中的培养条件,在摇床转速为250rpm;pH值为4.0;酵母菌接种量12%(以废水体积计),pH调节至4.0,温度30℃时,24 h木薯淀粉废水中的CODcr去除率可以达到74.2%,产酵母菌干重达到1.68 g·L-1(废水)。测定了深红酵母菌在木薯淀粉废水中的生长动力学,获得的动力学方程参数μm=0.5418,Ks=48.933。

经深红酵母菌处理后的木薯淀粉废水,再经餐饮菌源水获得的菌群曝气处理后,木薯淀粉废水中CODcr总的去除率可达98%左右,出水中CODcr.为190 mg·L-1左右,接近排放标准。

4.期刊论文郑兰香.马虹.杨清兵厌氧生化法处理淀粉废水研究综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34(4)

淀粉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且废水COD浓度高,有关淀粉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厌氧生化法是处理淀粉废水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淀粉废水的各种厌氧处理方法进行综述,介绍淀粉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5.期刊论文王有乐.张宝茸.范志明.侯坚.Wang Youle.Zhang Baorong.Fan Zhiming.Hou Jian复合型微生物絮凝

剂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研究-水处理技术2009,35(5)

从几种样品中分离出了两株高产絮凝剂的根霉M9和M17,研究了其复配产生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CMBF917的絮凝特性,并优化了其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絮凝条件.CMBF917为两菌分泌物,其具有投药量少、絮凝效果好,废水絮凝条件简易且成本低廉的特点:投药量仅为0.1 mL·L-1,无需调节废水pH,投加5 mL·L-1 10%的助凝剂CaCl2即可使废水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11%和54.09%.通过絮凝可从废水中回收无毒无害的蛋白物质1.1 g·L-1,其可用作动物饲料.

6.学位论文倪锦俊甘薯淀粉废水资源化综合处理工艺条件优化2009

本文对甘薯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绿色木霉发酵生产微生物肥料及厌氧消化处理工艺条件的优化。

调查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EBL0706菌株发酵甘薯淀粉废水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在甘薯淀粉废水中生长,生物量可观且具有良好的COD去除能力。其适宜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基最适初始pH为4.5,经过36 h培养,甘薯淀粉废水(CODCr为11800mg/L)的COD去除率达到91%,绿色木霉的生物量达到6.1g/L。初步显示了绿色木霉用于甘薯淀粉废水资源化的潜力。

甘薯淀粉废水经木霉发酵后,所得发酵产物可以用作微生物肥料。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生物肥料可以明显降低油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尤其是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降低90%以上,显示出其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根据甘薯淀粉废水COD高,可生化性好的特点,使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进行处理,对其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考察了ABR反应器的分阶段多相厌氧消化工艺特性。结果表明ABR反应器具有较强的抗水力冲击负荷和抗浓度冲击负荷的能力。其最佳运行条件为: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

30h,容积负荷为4kgCOD/(m3.d)~10kgCOD/(m3.d)时,此时去除率可达90%。研究表明ABR工艺是一种运行稳定、高效率的淀粉废水处理技术。

7.会议论文钟莉莹.冼萍SBR在木薯淀粉废水二级处理中的应用2004

本文通过指出SBR在废水处理中的特点,并列举了多个用SBR处理各种废水的例子,点出了在用UASB-SBR工艺处理木薯淀粉废水SBR作为二级处理的可行性。

8.期刊论文廖鑫凯.李清彪.陈文谋.邓旭.卢英华.何宁.Liao Xin-kai.Li Qing-biao.Chen Wen-mou.Deng Xu.Lu

Ying-hua.He Ning多阶段曝气SBR法处理淀粉废水-水处理技术2005,31(10)

采用多阶段曝气SBR法处理模拟淀粉废水,研究温度和缺氧曝气时间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BR法在室温下就能高效地处理淀粉废水.多阶段SBR法中的缺氧反应可以促进淀粉水解酸化成小分子有机酸,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但对COD的去除不明显;曝气反应对COD的去除起主要作用.水解/好氧时间比的设置应由废水性质来决定.对于处理淀粉浓度6.0g/L、相应COD值为6690mg/L的废水,"4h搅拌+8h曝气"组合是最高效的,反应24 h,COD去除率高达96.8%,出水COD仅215 mg/L;而对于处理淀粉浓度8.0 g/L、相应COD值为8920 mg/L的废水,"6h搅拌+12h曝气"组合是最高效的.只需处理30 h,COD去除率高达94.4%,出水COD仅547mg/L.

9.学位论文孙蕾上流式多级厌氧反应器(UMAR)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试验研究2007

本试验研究旨在考察上流式多级厌氧反应器(UMAR)处理木薯天然淀粉废水和木薯变性淀粉废水的可行性及工艺。上流式多级厌氧反应器是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高效厌氧反应器,产生可供利用的沼气,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该研究通过七个多月UMAR试验研究,探索了UMAR处理淀粉生产废水的二次启动过程,并对系统运行的工艺参数和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性质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水力负荷和容积负荷的调整来实现了对于整个反应器的控制,通过试验和现场调试,从COD去除效果、出水pH、产气率等方面监测,得出以下结论:

(1)UMAR处理氧化变性淀粉废水,考察了pH冲击的影响,进水流量冲击的影响。以5kgCOD/m<'3>d的容积负荷进行启动,历时30天完成反应器的启动。反应器温度30~35℃对COD去除率无明显影响,进水可采用原水直接进液,不需调节pH,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h时,pH为7.28左右,COD去除率可达83.2%,甲烷最大产率为0.52L/L d,最大容积负荷达30 kgCOD/m<'3>d。

(2)UMAR处理天然淀粉废水,考察了进水流量冲击的影响,进水COD浓度冲击的影响。历时22天完成反应器二次启动,当反应器温度控制在

30~35℃,进水COD浓度为6500mg/L.,容积负荷为26kgCOD/m<'3>'d,pH为7.15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h时,COD去除率可达92%,甲烷最大产率为0.64 L/Ld。

(3)反应器稳定运行过程中,厌氧污泥的颗粒化状态和沉降性能良好,扫描电镜显示其是由多种微生物构成的共生互营细菌团,污泥表面产甲烷丝状

菌为优势菌种,污泥内部球菌为优势菌种。

(4)两组试验运行结束后,将处理前后的废水进行气相谱图对照,初步判定废水中有机物的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

10.期刊论文隋峰.李海芳.王艳霞.赵金国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变性淀粉废水的试验研究-中国科技博览2009(30) 本文通过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变性淀粉废水的工艺试验,研究了停留时间、进水浓度、温度和调节pH值对变性淀粉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法能有效地处理变性淀粉废水,在处理废水过程的同时还可获得蛋白饲料,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3103030.html,/Periodical_jsnykx200903167.aspx

授权使用:南昌大学图书馆(wfncdxtsg),授权号:30415320-587b-428b-9212-9e9d00d6d282

下载时间:2011年3月5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