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毒中药减毒方法探讨

有毒中药减毒方法探讨

有毒中药减毒方法探讨
有毒中药减毒方法探讨

有毒中药减毒方法探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8-29 16:59:00 ] 作者:杨水英王春霞编辑:studa20

1.2.3 水处理法

水处理减毒包括:浸、泡、漂、洗。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从而毒性降低的有毒中药,但水漂去毒的同时往往存在化学成分损失的问题。如关白附,成分为乌头碱、次乌头碱、关附甲素、关附乙素等。经长时间浸泡或漂洗将其中大部分生物碱漂洗出去而降低生物碱的含量,达到减毒的目的。又如同样含乌头碱,次乌头碱的雪上一枝蒿,为毛茛科短柄乌头的块根,有大毒,炮制时需将原药材洗净,夏秋季漂5~7 d,换水2次/d,冬春季漂10~14 d,换水1次/d,取出放蒸笼内蒸2~3 h,剥开内无白心为度,取出晒至六七成干时,至甏内闷润,切薄片,晒干。用水漂,蒸煮的方法使乌头碱水解,降低毒性。再如雷公藤须将原药材以清水浸,泡至五成透,洗净泥土,捞起以麻布包润,淋清水2~3遍/d,但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有效成分丧失[7]。

1.2.4 加辅料处理法

此法常常与加热法相结合,有的辅料不仅去毒效果好,还能增强药物某一方面的疗效,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均为峻下逐水药,均用醋制。大戟中含有大戟苷等生物碱,用醋炮制后,难溶于水的生物碱和醋发生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利水作用增强,毒性降低。甘遂醋制,甘遂中的钙钾常和有机酸结合成盐,用醋炮制后,能使有机酸游离出来,更好地溶解于水。芫花内含有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的脂肪油,为毒性成分,醋炒后,可除掉一部分脂肪油,以降低毒性。而商陆中的商陆毒素是商陆的主要毒性成分之一,采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规格商陆饮片中的商陆毒素进行了含量测定,不同规格商陆饮片中商陆毒素的含量分别是:原药材0.714 1%,生商陆0.469 2%,醋商陆0.353 4%,可见醋制商陆是有一定道理的[8]。又如:豆腐煮硫磺、藤黄,是利用豆腐煮成蜂窝状后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1.2.5 制霜法

此法适于含毒性脂肪油较多的脂仁类中药,但应控制好油量。如巴豆为了减弱毒性,消减其峻下作用,缓解其对肠粘膜的刺激,便于掌握其有效而安全的剂量,经制后要求巴豆油的含量在18%~20%左右。又如千金子制霜后其毒性均显著降低,并认为千金子霜的含油率为28%~32%[6]。

1.2.6 水飞去毒

此法适用于有效成分不溶于水,而有毒成分溶于水的矿物药。如水飞雄黄可除去有剧毒的As2O3,而使雄黄的毒性降低[9]。朱砂主要含硫化汞(HgS),遇高温后能游离出金属汞,有大毒。研究表明经水飞后游离汞和水溶性汞盐含量最低[10]。

2 配伍减毒

方无成药,这一观点通过临床实践和经验所得,即方药组成之后,就是一个治疗疾病的整体药物,对病人,疾病的影响是一个整体过程。也就是说方剂中各味药物在整个方剂中已不再是它个体的药物药性作用,而是共同发生作用。因此对于有毒中药,可以通过配伍形式,起到协调药物的偏性,降低毒性的作用。其主要方法之一,是应用七情中的相畏相杀配伍,即运用一种药物以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就拿复方芦荟胶囊来说,所含的罪魁祸首“朱砂”为例,根据2005年最新版的《中国药典》,朱砂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功效,古医籍中称为“安神之第一品”。但因为有硫化汞成分,尽管研究显示不会被人体吸收,但毕竟“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在国家批准的二百多个中药中均含有“朱砂”,以经典中药“朱砂安神丸”为例,朱砂与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配伍,其中朱砂为“君”药,黄连为“臣”药,而生地黄和当归为“佐”药,炙甘草和中调药,防朱砂质重碍胃,为“使”药。其中,佐药和使药的存在就是突显朱砂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其毒副作用。

附子配大黄,为典型的寒热配伍,一寒一热,温通并行,辛苦通降,相反相成。附子配大黄,可佐制附子中乌头碱的毒性,原因是大黄中含有鞣质,与附子配伍后可生成不为肠道所吸收的鞣酸乌头碱盐,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再如附子配木通治疗风湿诸痹症,多与木通配伍,以木通解制附子的毒性,且增强祛风湿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附子配伍一定量的木通,可明显降低附子的毒性,并在一定范围内,随木通剂量增加,附子毒性相应降低,且发现附子,木通各单煎混合或混煎后,其乌头碱含量明显下降[4]。再如半夏的有毒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短期内浸泡达不到去毒的目的,国外对半夏的炮制认为,半夏与生姜同煎与半夏单煎相比较其辣味明显减少,从而认为半夏配伍生姜可以降低生半夏的毒性[4]。另外80 g/kg白矾溶液制半夏对小鼠未见任何毒性反应,说明白矾溶液对半夏有解毒功能[11]。

在著名的四逆汤(附子5~10 g,干姜6~9 g,炙甘草6 g),甘草与附子同用。利用薄层扫描法对附子配伍甘草前后所含化学含量测定发现,甘草可以减少附子中所含3种有毒乌头碱的含量,并且随甘草用量的增加,乌头生物碱的含量相对减少[12]。可见甘草在四逆汤中对附子的减毒作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临床合理用药减毒

3.1 辨证施治

在临床中,医生的辨证不准,用药不当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洋金花,正常人少量服用即可发生口干舌燥等不良反应,而用于温脾时,适当应用不会发生上述反应,而洋金花治疗哮喘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站立不稳,甚至昏迷,丧失知觉,即发生了中毒,但如将它用于全身麻醉,出现上述反应是手术过程所需要的。又如,同样用马钱子,健康人可出现角弓反张,小儿麻痹后遗症及肌无力患者耐受量相对增大,则起到治疗作用[13]。

3.2 控制用量,因人用药

应用有毒中药一般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中病即止,而且因人用药。《伤寒论》中,甘草附子汤“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著名的风湿病专家朱良春老先生在《从痹病三大主政坛用药经验》一文中也指出:用川乌草乌治寒邪内阻经脉而致疼痛时,川乌用量应逐

步增加,一般成人每日有3~5 g开始,逐步加至10~15 g。再如有名的“十枣汤”用药时指出“强人服一钱,羸人服半钱”,这就充分说明了用药应因人而异。

3.3 认清品种

由于历史的演变,古今所用的一些中药品种已有变迁,导致使用同名异物而产生不良反应。如木通事件。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即关通毒性比毛茛科植物小木通藤茎木通大。丽江山慈姑比其他品种的山慈姑毒性大。广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毒性比广豆根小。再如桑寄生的寄主不同,则毒性大小也不一样,寄主是桑树则无毒,寄主是巴豆,夹竹桃等植物有毒。因此临床上认清品种使用,也是有毒中药减毒实之可行的方法之一。

3.4 正确选择剂型

中药有丸散膏丹多种剂型,一般认为,汤剂溶解度高,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在汤剂中浓度也高。所以有毒中药以制成丸散剂为宜,但如乌头类中药,经久煎使有毒成分水解,毒性降低,而有效成分不受影响,所以入汤剂较入散剂毒性小而有效。但有毒中药半夏有毒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煎煮后其有毒成分仍然残留在药渣中,药渣毒性强,而其有效成分能溶于水,所以半夏不宜制成散剂。砒霜治疗白血病,但不能制成酒剂,砒霜酒入口毙命。因此选择合理剂型对有毒中药的减毒作用同样不能忽视。

3.5 科学煎煮

有毒中药在临床应用时大部分需要先煎,如半夏、蛇六谷、马钱子临床上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乌头用于治疗风湿类疾病都需要先煎1 h,而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大,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应用有毒中药合理的煎煮方法也是减毒的方法之一。

4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临床应用中药要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的观念,既不能盲目的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片面地夸大中药的毒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很多,从产生毒性的原因着手降低毒性,要熟练掌握炮制机理、炮制方法、配伍理论,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临床合理应用,继续探索有毒中药减毒新方法,保证有毒中药应用的客观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待对临床用药有所裨益,使中药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的毒性及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指导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分析了中药常见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论合理使用中药,降低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人类战胜疾病,走向健康的征途中中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药的开发和中药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关中药的毒性和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和重视,而且药品监督部门和卫生部门把这一工作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药;毒性;不良反应 药品中使用的不良反应已成为用药安全的一大隐患。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11%~26%,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 多万人次中,与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 多万人,而死于药源性疾病和中药不良反应的人数大约有20 万,中药的不良反应比例仅次于抗生素,名列第二,人们应该意识到,即使是中药,也是存在一定的毒性或不良反应。因此,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1 中药的毒性 国务院令第23 号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

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中药的毒性与其所含的毒性生物碱,有毒苷类,有毒植物蛋白及毒素有关。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中毒反应:1.1 呼吸系统黄药子、雷公藤、乌头等可引起咳嗽、哮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1.2 循环系统如雷公藤、蟾酥、山豆根、乌头类、人参、斑蝥等可引起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减慢或增快、心律不齐、心音低沉或减弱、传导阻滞,房颤等。 1.3 消化系统雷公藤、蟾酥、枇杷叶、益母草、山慈菇、洋金花等可引起食欲不振、口苦恶心、腹泻、便秘、黑便、黄疸、肝脾肿大、肝脏损伤以及中毒性肝炎等。 1.4 泌尿系统关木通、广防己、斑蝥、雷公藤、山豆根等可引起尿频、尿急、尿少、尿闭、排尿困难或尿道灼热、尿毒症、急性肾衰等。 1.5 血液系统天花粉、狼毒、洋金花、斑蝥等可引起白细胞、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障,弥散性血管凝血、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1.6 神经系统洋金花、雷公藤、蟾酥、乌头、蓖麻子等可引起头晕、口麻、瞳孔放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语言不清或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2 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涉及很多系统,包括: 2.1 呼吸系统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2.2 循环系统主要症状是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血压

中药复方配伍减毒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配伍减毒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综述 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其有效成分并存,可通过炮制加工,配伍使其减毒。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复方通过配伍可以达到减毒作用。现综述如下。 1 泌尿系统类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 1.1 关木通 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组、正常组,分别灌关木通水煎液、银杏叶和关木通共煎液、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用药后不同时相大鼠的肾功能、肾脏的病理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等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证明银杏叶对关木通引起的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 将关木通分别水煮和醇提,及配伍生地黄、甘草并醇提,给大鼠灌胃6 d后,检测肾功能变化,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水煮关木通组的肾功能最差,肾脏的病理变化也最大,醇提关木通组肾功能轻度异常,肾脏的病理变化较水煮组轻微;关木通配伍并醇提组肾功能几乎正常,肾脏的病理改变也轻微。结论:关木通醇提,

配伍并醇提可以减轻或抑制其肾毒性[2]。 动物实验发现复方(包括导赤散、龙胆泻肝丸)组大鼠肾功能的相关指标以及肾组织形态学明显好于关木通组。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复方中马兜铃酸含量明显低于单味药关木通40%~60%以上。研究提示,单味药与其复方不仅是药物组成、组分的变化,而且结果也有变化[3]。 采用HPLC法对关木通水煎液和炮附子与关木通的共煎液中的马兜铃酸进行测定,结果炮附子与关木通共煎液中的马兜铃酸的含量比关木通水煎液降低30%,由此可以说明,炮附子可以制约关木通的肾毒性[4]。 关木通与筛选药物配伍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马兜铃酸A吸,判断其含量是否降低。发现当归、牡丹皮、生地黄、熟地黄、大黄可显著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其中,当归与关木通质量比为1∶1,生地黄与关木通质量比为0.5∶1,牡丹皮与关木通质量比为1∶1是最佳配比。关木通配伍上述中药后,马兜铃酸A的含量能显著降低[5]。 1.2 其它中药复方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当归、莪术、延胡索及其配伍后小鼠的毒性反应。发现当归给药剂量为108 g/kg时,发现肾脏有广泛的瘀血;莪术给药剂量为40 g/kg时,发现肝脏有散在粟米样白点,肝脏轻度肿大,肾脏有明显的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延胡索给药剂量为

有毒中药列表

有毒中药列表 八角枫(白金条[侧根名卜白龙须[须状根名卜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 花冠木) 有毒 八角枫根(白龙须、白金条、白筋条) 有毒 八角枫花(牛尾巴花) 小毒 八角枫叶(大风药叶) 小毒 八角金盘(手树、金刚纂) 小毒 八角莲(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卜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八角连、金 魁莲、旱八角、叶下花、马眼莲、八角盘、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山荷叶、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独荷草、羞天花、术律草、琼田草、旱荷、金星八角、金魁连、八角乌、白八角莲、金边七)有毒(一说无毒) 八仙过海 有毒 八仙花(粉团花、紫阳花)小毒

巴旦杏仁(八担仁、巴达杏仁、叭哒杏仁、巴旦杏、偏桃、婆淡树、偏核桃、匾桃、忽鹿麻、京杏) 有毒(一说无毒) 巴豆(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巴菽、刚子、老阳子、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銮豆、贡仔、巴仁、巴贡、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大毒 巴豆树根(大叶双眼龙根、挡蛇剑、独行千里) 有毒 巴豆霜 大毒 巴豆叶(双眼龙叶、大叶双眼龙叶)、大叶双眼龙叶) 有毒 巴豆油 有毒 巴山虎(金扣钮根、细钮扣根、扣子头、紫花茄根) 小毒 鲃鱼(青竹、青鱼、竹鲃、青竹鲤、青鲋鲤) 小毒

霸王鞭(刺金刚、金刚纂、金刚杵、冷水金丹) 大毒 白背枫(驳骨丹、独叶埔姜、白鱼号、白花洋泡) 小毒 白背三七(大肥牛、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土田七、三百棒、地滚子、大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大绿叶、接骨丹、枪刀药、清心菜、白血皮菜、胡豆七、胖儿草、磊救驾、玉枇杷、金丝枇杷、白东枫、厚面皮、鸡菜、白番苋、白红菜、疔拔、叉花三七、大晕病药) 有毒(一说无毒) 微毒 白饭树(鱼眼木、鹊饭树) 小毒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著升高。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 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 一时一毒”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 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

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 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 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 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 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 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 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性的中药缺如,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 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警惕:含毒性药材成分的儿童中药

警惕:含毒性药材成分的儿童中药 一、小儿至宝丸 主要成分:紫苏叶、广藿香、薄荷、羌活、陈皮、白附子(制)、胆南星、天麻、钩藤、僵蚕(炒)、蝉蜕、全蝎、人工牛黄、雄黄、滑石、朱砂。 有毒药材:全蝎、雄黄、雄黄、朱砂 ◆全蝎:用量过大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故须严格掌握用量,过敏体质者应忌用。 ◆雄黄: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砷及其化合物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而进入体内,其中约80%蓄积和分布于体内各组织。 二、小儿牛黄散 主要成分:钩藤、僵蚕、天麻、全蝎、黄连、大黄、胆南星(酒炙)、浙贝母、天竺黄、半夏(制)、橘红、滑石、人工牛黄、朱砂、人工麝香、冰片。 有毒药材:全蝎、半夏、朱砂 ◆半夏:半夏对动物遗传物质具有损害作用;久用半夏制剂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肾功能有直接损害,长期口服可引起蓄积中毒。 三、六神丸 主要成分:麝香、牛黄、蟾蜍、雄黄、冰片、珍珠。

有毒药材:蟾蜍、雄黄。 ◆蟾蜍:蟾蜍含有强心甾体化合物和动物蛋白。所含强心甾体化合物能作用于心肌,使心律失常。所含动物蛋白,对人体有较强的致敏性,故对过敏体质者可能导致免疫反应,通过免疫机制产生对血小板的破坏和过敏性皮炎。 六神丸一旦滥用,有的人一次过量服用即中毒,有的人多次过量服用而中毒;中毒距服药时间快则20分钟,慢则0.5~2小时,个别在12小时以上。故应严格控制六神丸的适应症与用药剂量,尤其是小儿应慎用、新生儿应禁用。 四、小儿和胃丸 主要成分:荆芥、厚朴(姜制)、清半夏、苍术、广藿香、山楂、砂仁、黄连、麦芽(炒)、枳壳(麸炒)、大黄、朱砂等19味。 有毒药材:半夏、朱砂 疑有毒性:厚朴、黄连 ◆厚朴:被怀疑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在欧洲被禁用。 ◆黄连: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在新加坡和美国被禁用。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一般说来,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 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 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致死原因主要是因脑中枢缺氧,脑水肿而压迫脑干,使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呼吸和循环衰竭。 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 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士的宁还能加强阻止胆碱脂酶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肠蠕动加强,致腹痛、腹泻。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内传,呈现箭毒样作用。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6 ]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

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考核试题

中药的配伍及服药禁忌考核试题 一、填空题(共12分,每空2分) 1、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有选择地将()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两) 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臣药 ) 3、“七情”中,()、()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畏,相杀) 4、“七情”中除()外,其余六个方面均讲药物配伍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单行) 二、判断分析题(共8分,每题2分) 1、“十九畏”是指七情中的“相畏”配伍关系。 对 错(正确答案) 2、“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够互相提高疗效的配伍方式。 对 错(正确答案) 3、“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能消除毒性或副作用的一种配伍方式。 对

错(正确答案) 4、“相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功效减弱或消失,并非两药的各种功效全部相恶。 对(正确答案) 错 三、单选题(共40分,每题2分) 1、石膏配知母属于七情中的()。 A.相使 B.相畏 C.相杀 D.相反 E.相须(正确答案) 2、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的配伍关系是()。 A.相使 B.相畏(正确答案) C.相杀 D.相反 E.相须 3、生姜与半夏配伍属于()。

中药中有毒的药名

中药中有毒的药名: 有毒中药目录 丁公藤九里香干漆土荆皮土鳖虫/蛰虫蟾酥绵马贯众炭山豆根千金子川乌制川乌千金子霜鹤虱绵马贯众川楝子小叶莲马钱子天仙子马钱子粉蕲蛇金钱白花蛇 天南星木鳖子巴豆巴豆霜白果罂粟壳草乌 北豆根白附子水蛭甘遂半夏蜈蚣蛇床子 华山参地枫皮艾叶仙茅朱砂蒺藜常山 苍耳子红大戟全蝎红粉芫花蓖麻子商陆 两头尖两面针吴茱萸附子苦木雄黄急性子 苦杏仁苦楝皮京大戟闹羊花制草乌硫黄重楼 草乌叶南鹤虱牵牛子轻粉鸦胆子斑蝥香加皮 猪牙皂洋金花三分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毒中药大辞典 第一篇有毒抗癌药:蟾酥、喜树、长春花、山慈姑、光慈姑 第二篇有毒止痛药:延胡索、马钱子、铁棒锤、天仙子、白屈菜 第三篇有毒麻醉药:洋金花、闹羊花、六轴子、醉乌草、茉莉根 第四篇有毒解表药:细辛、白芷、苍耳子、苍耳 第五篇有毒清热药: 1、有毒清热解毒药:北豆根、山豆根、地不容、马鞭草 2、有毒清热燥湿药:苦参、鸦胆子、博落回、拳参、白英 3、有毒清热泻火药:芦荟 4、有毒清热滚血药:白头翁、蛇莓 5、有毒滋阴清热药:天花粉、密蒙花 第六篇有毒祛风湿药: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白花蛇、青风藤 第七篇有毒泻下药:大黄、巴豆、红大戟。 第八篇有毒渗湿利尿药:泽漆、关木通、石蒜、 第九篇有毒催吐药:藜芦、瓜蒂、胆矾 第十篇有毒抗疟药:常山、土常山、八仙花 第十一篇有毒理气药:川楝手、青木香、烟草 第十二篇有毒活血祛瘀药:三七、水蛭、虻虫 第十三篇有毒止血药:马勃、紫金龙、麦角 第十四篇有毒温里药:附子、川乌头、草乌头 第十五篇有毒平肝熄风药:全蝎、蝎毒、蜈蚣 第十六篇有毒开窍药:皂荚、猪牙皂 第十七篇有毒安神药:朱砂、徐长卿 第十八篇有毒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半夏、天南星 第十九篇有毒补益药:人参、壁参、雪莲花

不可不知的含毒性成分中药

不可不知的含毒性成分中药 乌头类药物----毒性高有致死风险 【毒性指数】★★★★ 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都属于乌头类药物,很多中成药,如舒络丸、活络丹、追风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归丸、正天丸等都有它的踪影。乌头类药物的毒性主要来自有毒成分乌头一般中毒量为0.2毫克,致死量为2~4毫克,中毒后主要是对神经系统损害,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苦杏仁----区别甜杏仁防误食 【毒性指数】★★★ 很多人都吃过杏仁,但这种杏仁多是甜杏仁,一定要与作为药用的苦杏仁开来。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对咳嗽、痰多、喘息等症好的疗效,但是它有小毒,临床常用量为5~15克。苦杏仁的毒性主要来苦杏仁苷水解释放出的氢氰酸,这种物质可以阻断细胞的呼吸链,每100杏仁可以分解释放出氢氰酸100~250毫克,而60毫克氢氰酸就可以置人地。 雄黄----遇热氧化成砒霜

【毒性指数】★★★★ 含有雄黄的中成药不少,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砒枣散等。雄黄也是有毒的,它遇热后可被氧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中毒后可引起口腔咽喉干痛、烧灼感、口金属味、流涎、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严重者会因心力衰竭、衰竭而死亡。长期接触还会引起皮肤过敏,出现丘疹、疱疹、痤疮样皮疹因此,雄黄的临床常用量为0.05~0.1克,多入丸散用。孕妇禁用。 蜈蚣----泡制药酒前要咨询医生 【毒性指数】★★★ 蜈蚣具有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 疗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风 湿顽痹、偏头痛等症,很多患有风湿病和关节炎的人都喜欢 用蜈蚣泡酒的偏方来治病,虽然有一定疗效,但蜈蚣毕竟是 有毒的,药用剂量一般为3~5克,且泡制前一定要向医生 咨询,不要自己擅自泡制。孕妇禁用。 朱砂----辟邪饰品孩子要远离 【毒性指数】★★★ 朱砂具有安神、定惊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癫狂、惊悸、心烦、 失眠、眩晕等症,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雷公藤的不良反应及中药配伍减毒分析

雷公藤的不良反应及中药配伍减毒分析 雷公藤屬卫矛科木质藤本植物。其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有大毒。中医学中“毒”的含义与西医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同意,是指药物给人体造成非治疗目的的症状,导致人体脏器的损伤和功能退化,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探讨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及中药配伍减毒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雷公藤;毒性;减毒增效;不良反应 雷公藤属卫矛科木质藤本植物。其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有大毒。中医学中“毒”的含义与西医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同意,是指药物给人体造成非治疗目的的症状,导致人体脏器的损伤和功能退化,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雷公藤给人体带来的损伤,主要是因为不正确使用造成的[1]。比如擅自加量、煎煮不当、自杀等。然而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其毒性而忽略他的药性。科学研究已经从雷公藤植物中提取出生物碱、二萜、三萜、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肯定了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效。目前已被应用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其药性和药效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同的采摘季节、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分离提纯方法或不同的产地、生长条件(包括海拔、光照时间、雨水、温度等)及不同的厂家所生产的雷公藤毒性都不尽相同。正确认识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雷公藤对人体的影响 1.1 生殖系统 雷公藤多种提取物制剂对生殖系统均有影响,机体生发最为活跃的就是人的生殖系统,同时还是雷公藤作用于机体的主要靶器官。因为影响了卵巢功能而出现女性月经紊乱和不孕;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睾丸发育不全,精子畸形、活动能力下降、精子减少等,大剂量长期应用对小儿性腺发育有影响。 1.2 消化系统 口服雷公藤各种提取物所致人体消化道不良反应主要有食欲不振、口干、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泻、肝损害等,患者多可耐受,停药就可恢复,TP的急性毒性试验发现,可引起胃底部明显出血、膜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1.3 血液和造血系统 雷公藤有骨髓抑制作用,雷公藤总苷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红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全血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1.4对脏器的影响

毒性最大的中药

毒性最大的中药 提要:我在临床经常遇到,很多人都以为,中药药性温和,没有副作用,因此可以大胆放心服用,剂量稍大也没有问题。但是,常言道:“是药总有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如果乱用滥用,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有的中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如含有马钱子(士的宁)、乌头、雷公藤、朱砂、雄黄等中药,更应引起注意,谨慎使用,有部分有毒中药我在之前的 日志里已经介绍。 一、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 1、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 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2、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致死原因主要是因脑中枢缺氧,脑水肿而压迫脑干,使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呼吸和循环衰竭。 3、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 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

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士的宁还能加强阻止胆碱脂酶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肠蠕动加强,致腹痛、腹泻。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内传,呈现箭毒样作用。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功能 衰竭、尿毒症。 4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中毒后可产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肾缺血导致肾小管坏 死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5、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 素样作用。 6、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可引起丘脑、中脑、延脑、小脑、脊髓等器官的严重营养不良性改

浅谈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教师:李佳川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1001 姓名:徐作军 学号:201031205078

浅析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摘要:中药的有毒与无毒都是药性的组成部分。是药三分“毒”,如果辨证失误,对有毒性的中药剂量掌握不准,就可导致患者中“毒”,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的药物特性(偏性),然而中药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的共同问题,中药里的“毒”主要是中药药物里面重金属超标。 关键词:中药,毒性,中药毒性的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二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1.毒性分级根据中毒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将有毒中药分成三级,即大毒、有毒及小毒。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这类归为“大毒”。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雷公藤、巴豆等。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如附子、蜈蚣、白花蛇、雄黄等。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

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2 根据重要的不良反应来分,又分为: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反应或长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1)急性毒性反应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痛、眩晕、烦躁不安、抽搐、惊厥、瞳孔缩小或放大等。可以发生的的中药有:马钱子、川乌、雪上一枝蒿、细辛、乌头等。 2)对心血管的毒性反应症状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等,这类要主要有: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万年青等 3) 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可以导致的中药有:”杏仁、白果、枇杷仁等。 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中药有苍耳子、黄药子、雷公藤等. 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如腰痛、浮肿、尿频、尿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等,中药有: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等。 6)对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反应。 (2)慢性中毒反应由于长时间用药累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对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容易发生的过敏反应。(4)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有些中药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有些能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如雷公藤、槟榔、雄黄、砒霜、土贝母等。 3.中毒原因 (1)剂量过大:超过常规剂量或超大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一次大

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

有毒与无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有毒与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毒有狭义与广义两说。若单从毒即药物对人体伤害的狭义角度看,中药学中所谓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对人体能否造成伤害。一般说,凡标明有毒者,均表明该药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如砒霜、生乌头等有大毒,对人体有极大的毒害作用,特别是在不合理应用情况下更是如此。未标有毒者,则说明该药对人体伤害较小或根本不会伤害人体。其中偏性突出者,如干姜、黄连等虽为无毒之品,但却对人体分别潜在着伤阴助火与伤阳助寒等损害作用;而偏性甚弱者,如浮小麦、粳米等则为名副其实的无毒药,根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然而,仅仅站在毒指药物对人体伤害的狭义角度,将有毒与无毒理解为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广义的毒是指药物的总称或药物的偏性,它既包括了药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又包括了药物对人体的治疗作用。所以从广义角度讲,药物的有毒与无毒除表示其能否对人体伤害外,还表示了其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一般说,有毒者力强,无毒者力弱。 如大黄与巴豆虽均为泄下之品,但大黄无毒而力较缓,巴豆有大毒则力峻猛;肉桂与附子虽均为补火助阳之品,但肉桂无毒而力缓,附子有毒则力强。所以临床上如何正确使用有毒与无毒中药变得十分重要。 1、正确使用有毒中药,化有毒为无毒 取药毒,攻病毒,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一些以常用无毒中药难以奏效的怪疴顽疾,每以有毒中药为治而取效。如雄黄有

毒,能攻毒杀虫,疗恶疮、蛇伤;砒石有大毒,能攻毒定喘,疗癌肿、喘哮。然而,这些有毒之品极易毒害人体,临床应用有毒中药,必须十分谨慎。 用量是决定有毒中药能否毒害人体的关键。一般说,凡是经过合理炮制的有毒中药,只要用量适当就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使用有毒药物的正确方法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至产生疗效而不损害人体出现不良反应为止;且要中病即止,不能盲目久用。正如《本经序列》所云:若毒药疗疾,先起如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2、区别对待无毒中药。不使无毒变有毒 中医习惯将药物分为有毒与无毒两大类。从总体看,无毒药与有毒药相比.虽有药性平和、常用治疗量幅度大、安全性高等优点,但也不是昧味绝对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临床应用应区别对待。在这类常用的无毒药中,一部分药物如大黄、肉桂、麻黄等,因其偏性突出,故在不合理应用的条件下,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尽管有无毒者宜多(《类经卷十二》)之古训,但临床应用也不能唯求速效而盲目地超量应用,否则必害无疑。如近年有报道,一中年女子超大量煎服无毒的陈艾(6根,约8O g),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身亡。另一部分药物,如山药、浮小麦、意苡仁等,因其药性平和,故对人体无毒害作用。这部分药物,虽可以超大量内服,但也不能无限制地加量。健康人暴饮暴食尚且伤脾胃,更何况是病者服用。 3、用法得当,是减毒的重要环节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 发表时间:2012-09-07T17:29:32.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叶铭[导读] 药量小而不及病,则无济于事;药过于病,则反伤其正而生他疾。 叶铭(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药剂科福建漳州 363000)【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413-02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在预防、治疗疾病方面,中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对中药有毒与无毒的认识,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如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说明在原始社会,先祖通过生产和生活医疗实践,对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已有了初步了解。 一、含义 在中药学中,“毒”或“有毒”的含义,即单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一般说,凡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毒害人体,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或极小(即中毒量与治疗量接近),安全性低,用之不当,药量稍微超过常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轻者损伤人体,重者毙命。砒霜、千金子、巴豆、生乌头、马钱子等。一般说,凡无毒的药物,性质均比较平和,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大,安全系数较高,临床应用时,只要合理对证,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消失。如粳米、山药、薏苡仁等药食两用之品。 二、“毒”的特性(有毒与无毒相互转化) 有些无毒的药物,因过量或不合理应用,即可毒害人体,转化为“有毒”之物。如:甘草无毒,若蜜炙后常量服用,可收补中益气之功;若恃其无毒而大量久服,即可出现毒副反应,使服用者脘腹痞满或水肿。人参无毒,若常量合理服用,可收补气强壮之效;若恃其大补而滥用久服,亦可毒害人体,轻则出现口鼻出血、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重则导致死亡。有些有毒或大毒的药物,只要适量合理应用,则能化毒为利,去疾病而不毒害人体,转化为“无毒”之药。如:乌头有大毒,在使用常量与先下久煎等合理应用条件下,不但不能毒害人体,反而可收散寒、逐湿、止痛之功。 三、确定依据 1、含不含有毒成分:为什么中药有的无毒,有的有毒?毒的本质是什么?近代,医药学家运用化学手段,从许多中药里提取分离出偏性非常突出的有毒成分,从而初步科学地揭示了“毒”的本质,为确定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提供了可靠依据。即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由其所含物质成分对人体作用的强弱、能否造成伤害而决定的。一般说,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即为无毒之物,如芦根、蜂蜜、山药、薏苡仁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即为有毒之品,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番木鳖碱;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毒素;砒霜有剧毒,是因其含有砷元素;斑蝥有大毒,是因其含有斑蝥素,等等。 2、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每种成分又受到所含其他成分的制约,偏性非常突出的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有毒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并不显示有毒。有人指出:有的中药在含有“有毒成分”的同时,还含有某些相应的拮抗成分,如人参皂苷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苷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血作用。有的中药虽含有毒成分,但因含量微小,作为整体中药往往不显示毒性,如甜杏仁、桃仁、郁李仁等。 由此可知,中药的毒性成分与整体毒性,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差异。一般说,有毒的药物必含偏性非常突出的有毒成分,而含偏性非常突出的有毒成分的药物,整体不一定显示有毒。故在判定某味中药是否有毒时,除注意研究其是否含某种偏性非常突出的(或称毒性)化学成分外,还应从整体角度去研究它是否能毒害人体。 3、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过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有毒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因而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会引起中毒反应,如人参、知母等皆有产生中毒反应的报道,这与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等有密切关系。 中药的使用剂量适当与否,是确定中药整体有无毒性的又一依据。量变可导致质变,有不少中药在一定条件下随着用药量的适宜或超过,可对人体表现出无毒或有毒。如被2000年以前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错定为木通正品的关木通,近代以来的中医药著作对其并无有毒的记载,成人常用量为3克~l0克,但据今人临床报道,若一次用量达60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般说,使用中药治病,只要用量适宜,未超出人体对它的最大承受量,即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即为“无毒”;若用量已超出人体对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剂量,即会对人体产生毒害,出现中毒反应,称为“有毒”。故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剂量,就成为药物有毒与无毒的分界线。药量小而不及病,则无济于事;药过于病,则反伤其正而生他疾。 总之,中药的有毒与无毒理论告诉我们,中药的治疗效能与“有毒”反应,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于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不能一概而论,既不能认为其一概无毒,也不能认为其个个有毒,而是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在一定条件下,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有毒化为无毒,发挥治疗作用,是临床所需要的;从无毒转为有毒,不但不能疗疾,反而损害人体,是临床应避免的。医药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条件,促使有毒化为无毒,杜绝无毒转为有毒,从而提高疗效,将中药的“有毒”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创造必要条件、化不利为有利时,既要考虑药物本身的各种因素对其性效的影响,又要考虑用药方法、人体状况等诸因素对药物性效的影响,还要认识到这一切都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临床当随机灵活变通。既不能只见药不见人,惟药所用;又不能以偏概全,不顾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死守陈规。

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配伍 【摘要】从中药的发展史来看,在医药萌芽时代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物的形式,后来由于药物品种日趋增多,对药性特点不断明确,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化,由于疾病可表现为数病相兼、或表里同病、或虚实互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情,因而用药也就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配伍用药的规律,从而既照顾到复杂病情,又增进了疗效,减少了毒副作用。因此,掌握中药配伍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及现代研究认识等对其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与中药新药发现提供借鉴,为中药药对的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配伍的基本知识,十八反十九畏,意义,研究 1.中药配伍的基本知识 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性特点,适当地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达到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的目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药物“七情” 药物的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外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1.2配伍的原则 (一)七情配伍 1.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外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2.内容:①单行:即应用单味药主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它药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②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③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以补气利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等。④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⑤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习云生姜杀半夏。⑥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⑦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如上所述,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只有六项。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相畏、相杀表示减毒,相恶表示减效,相反表示增毒。 (二)君臣佐使 1. 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2. 内容:①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它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②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③佐药: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一般说来,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亦不同。 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 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 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 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 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 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 2 毒性成分为苷类的中药 含强心苷类:夹竹桃、罗布麻、万年青、杠柳等中草药均含强心苷,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方面,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节律等,最后因心室纤颤,循环衰竭而致死。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学——第四单元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细目一中药的配伍 细目二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中药的配伍 要点一配伍的意义 既照顾到复杂病情,又增进了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了毒副作用。 要点二配伍的内容 1.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如独参汤,即单用一味人参,治疗大失血所引起元气虚脱的危重病证; 2.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 3.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如半夏畏生姜。 5.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6.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如人参恶莱菔子。 7.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若干药物。

细目二中药的用药禁忌 要点一配伍禁忌 1.十八反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倶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2.十九畏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煿莫相依。 丁香畏郁金,忧郁的丁香姑娘 牙硝畏三棱,长着三棱型的牙齿 巴豆畏牵牛子,牵牛去吃巴豆 川乌、草乌畏犀角,(牛)长着乌黑的角 水银畏砒霜,(牛角上)银白色的霜 狼毒畏密陀僧,(看见)狼追僧人跑

中药有毒无毒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

中药有毒无毒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 、正确使用有毒中药,使有毒转化为无毒 取药毒,攻病毒,是中医临床治理的基本法则之一。 些以常用无毒中药难以奏效的怪疴顽疾,每以有毒中药为治而有效。如雄黄有毒,能攻毒杀虫,治麻风、疗恶疮蛇伤; 大风子有毒,能攻毒杀虫,治麻风、顽癣;砒石有大毒,疗癌肿、哮喘;洋金花、天仙子有毒,能麻醉止痛,治多种疼痛等。但是这些有毒之品极易毒害人体,故临床应用有毒中药疗疾,必须十分谨慎。 在合理炮制条件下,决定有毒中药是否能毒害人体的关 键是用量。只要用量适当,这类有毒中药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所以,对有毒或大毒的中药,无论以体内或体表何种方法给药,都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既不可一次过量使用,也不可常量持久使用。如盲目加大用量或常量使用,都是极端错误的。使用有毒药物的正确方法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至产生疗效而不损害人体出现不良反应为止。有些药物需要到轻度中毒才能取效,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应遵循上述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的原则。 二、正确使用无毒中药,不使无毒变有毒中医习惯将药物分为有毒 和无毒两大类。从总体看,无

毒药与有毒药相比,虽有药性平和、常用治疗量幅度大、安全性高等优点,但也不是绝对不会对人体造成毒害,故临床应用应区别对待。在这类常用的无毒中药中,一部分药物如大黄、肉桂、麻黄等,因其偏性突出,故在不合理应用的条件下,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毒 害” 。它们的这些毒害,有的已被发现,有的还未被发现,虽常量或大于常量应用不会毒害人体,或出现较大的毒副反应,但超大量应用, 特别是超量口服或注射时,就可能对人体造成毒害。尽管有 无毒着宜多” (《类经•卷》)之古训,临床应用 也不能惟求速效而盲目地超量应用,否则必害无疑。另一部分药物,如山药、浮小麦、惹仁等,因其药性平和,故对人体无毒害作用。这部分药物,虽可以超大剂量使用,但在用作内服时,也不能不顾病人的基本情况而无限制的加量,健康人暴饮暴食尚且伤脾胃,更何况是病者服用。 、严格控制中药质量,是减小毒性的根本措施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常受药物的栽培、品种、使用部位、 产地、采集、贮存、炮制、制剂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使中药最大限度的减轻其对人体的毒害,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严格把好药材、饮片及成药的质量关,杜绝伪劣、假冒及霉败变质的药品流人市场。为此,每个中医药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业务水平。在中药栽培、采收、炮制、贮存、制剂、 调剂等环节严格把关,务必做到品种准确而不掺杂伪劣,贮存妥切而不走油霉烂,炮制依法而不违规省时,制剂合理而不偷工减料。做到凡假冒伪劣、霉败变质之药必弃之,如发现过期药剂或药液混浊并且内有絮状物或沉淀物时,均需弃置不用。如若使用汤剂,医生及调剂者应当将药液的制备方法详细告诉患者或其家属,以便依法制备,保质、保量、防毒等等。这些均需认真执行,不得有半点马虎。如若粗心大意、懈怠,或真假是非类,或质劣霉变,或炮制越法,或汤丸失度,或制剂违常,导致毒副作用增强。轻则危害人体健康,重则危及生命安全。 四、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减少或消除中药毒性的重 要环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