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_网络时代的法治之路

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_网络时代的法治之路

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_网络时代的法治之路
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_网络时代的法治之路

21世纪,网络早已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公民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网络的发展正在对法治建设产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电子政务的实施和网络民主的兴起。电子政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它指的是政府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对政府的职能和结构进行整合,通过政府内部部门之间(G2G)、政府与公民之间(G2C)、政府与企业之间(G2B)三种模式来更好地推行政府的公共服务,它是依托于信息通信技术运用而生的新产物。网络民主则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手段和模式,主要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的交流、集中和反映、以及政治意愿的表达等。常见的

形式有电子投票、

电子论坛和电子竞选等。[1]简而言之,电子政务是政府提供给公民的依法服务,网络民主是公民对政府工作各环节的依法监督。两者都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的有机结合,即是网络时代的新型法治建设之路。

一、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的产生与发展(一)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

电子政务的产生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美国是电子政务的最早倡导者,也是电子政务最发达的

国家之一。目前,

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政府站点网络,这个网络以2000年9月开通的联邦门户网站(即“第一政府www.usa.gov)为中心节点,连通了联邦各部、各州、下属县市以及印第

安部落。[2]

新加坡也是全球公认的电子政务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它的电子公民中心(e—citizenCenter)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发展最为成熟的政府对公民的模式。

该中心始建于1999年4月,其目的是将政府机构所有能以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整合在一起,并以一揽子的方式轻松便捷地提供给全体公民。[3]

我国明确提倡电子政务建设,是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但在1993年即开始建设电子政务网关。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6年6月,使用“gov.cn”域名的政府网站总数发展到1.2万个。目前,96%的国务院部门建成了政府网站,约90%的省级政府、96%的地市级政府、77%的县级政府都拥有政府网站。

(二)网络民主的产生与发展论坛、贴吧、博客等网络领域异军突起,使公民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和空前的舆论自由,同时也使政府受到史无前例的广泛监督。于是网络民主悄然而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西方发达国家仍是先导,发展至今,已形成独有的范式,网络投票和网络竞选是其显著特色。这种将网络民主与成熟

的代议制民主等紧密结合的模式,弥补了仅适用直接民主或间接民主的缺陷,使民主更上一层楼。

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网络民主更是蓬勃发展:门户、论坛、博客、网站等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人气最旺的门户、新闻、社区网站,已成网络民意的风向标;大量草根级别的意见领袖诞生,代表草根阶层的心声,挥斥方遒;代表委员开博、官员在线访谈等也早已屡见不鲜……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更是把网络民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民主的巨大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的法治内涵(一)电子政务的法治内涵

1.透明型政府。电子政务使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提议、决策、立法、审批、立项、执行等环节都置于公民的如炬目光下,做到立法公开、行政公开、司法公开、党务公开。且此公开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披露,而是从信息到制度再到行为的有效披露,让阳光———世界上最好的防腐剂渗透入政府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从而有效的避免暗箱操作、贪污腐败等等不良现象,发挥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只有扯掉了政府的神秘面纱,才能真正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随时随地依法办事,法治建设才能得到良好保障。

2.服务型政府。埃森哲在《电子政务领导———将规划变为现实》的报告中指出,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提供者,其所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如能更好地了解客户,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效益。公共服务直接和公民利益相关,公共服务好与不

好,满意不满意、

到位不到位,是公民评价电子政务是否有效和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4]电子政务正是以公民为中心,将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整合在一起,便利公民查询信息、办理

手续、

咨询业务、发表意见等等,尽量减少冗杂的环节,使办事效率得以达到最佳化。这是简单的信息上网所不能达到的。

3.民主型政府。电子政府的透明性、服务性、先进性,决定了其民主性。民众有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参与权的政府往往更能考虑和接纳民众的意见,更能杜绝以权谋私,更能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二)网络民主的法治内涵

1.话语民主。哈贝马斯认为民主就是通过语言的相互理解建构自由和无强制的生活。民主意志不是建立在公共权力的权威或者先验假设上,而是建立在以语言为媒介的相互理解上。[5]也就是说,民主意志的合法性是取决于大众通过语言讨论、辩论、审议的过程。若无此过程,即丧失了话语民主,就不存在民主意志的合法性,更何谈法治。正所谓“不在沉默中

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

———网络时代的法治之路

赵李惠芝潘云华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摘要]网络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重要的法治建设途径:它使政府走上了信息公开、

便民利民的电子政务之路,也给普通公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平台。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两者的发展建设,我们也应当继续弘扬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走网络时代的新型法治建设之路。

[关键词]法治建设电子政务

网络民主

【黑龙江史志2009.19(总第212期)】

140

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若是绝大多数公民的话语民主都无法实现,社会将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恰恰网络给了利益表达机制匮乏的人们一个正当的机会,使他们也能充分掌握自己的话语权,践行民主诉求。

2.政治参与。日本政治学者蒲岛郁夫认为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息息相关,“政治参与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经济平等、政治稳定的函数。同时,政治参与为政治稳定发挥作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越高,政治体制对国民意愿的反应越敏感,随之,也可以提高公民同政治体制的一体感和正统性,直接关系到政治体制的稳定”。[6]亨廷顿认为现代化国家能否解决好参与危机,即能否吸纳和满足新兴利益集团的参与愿望和动机,是能否保持政治秩序关键。[7]

网络恰巧为人口膨胀且参与机会匮乏的中国带来契机——

—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对时政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一旦某种声音不断得到人们的支持从而不断扩大其影响,“言不达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公车上书”的历史在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但虚拟空间里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公民的一个帖子抑或一篇博文,就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无数的支持者和呐喊声。“孙志刚事件”、“躲猫猫事件”就是铁证。国外有个概念叫“电子请愿”(electronicpetition),指的是公民在线浏览并制定、签署、修订电子请愿书向政府表达政治主张。笔者认为,我国网络上的公民政治参与大多数停留在“准电子请愿”的状态,缺乏内容明确的、大规模的公民在线签字等情形。

政治参与主要包括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1)民主决策。最早关于网络民主决策的文章之一《网络改变一切:通过因特网改革公众参与及获得政府信息的方式》中断言:因特网即将改变一切,辅助性确保公民在新政策、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扮演更中心的角色。[8]还有许多学者声称网络民主决策预示着一个根本性转变,甚至是一场革命……民主决策作为公民政治参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常常表现为网络听证会、讨论会等形式,应发展为政府决策的必经前置程序,确保决策为民,所作出的决策符合绝大多数公民的利益。加拿大学者约翰?莫里森把民主决策分为以下种类和阶段:

等级分类决策阶段

需要支持的阶段1.公开讨论2.有组织的解决问3.评估选择4.执行1.交流(交换意见)问题及其要求选项

2.互相理解分析规划选项解决方案

3.模型分享排列组合选项发展为可执行方案

主要方式辩论投票

协商

参与决策设计表1民主决策阶段及分类[10]

(2)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是现代国家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的有力手段。在西方国家,为了凸显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将新闻界的舆论权力看成是立法、司法和行政之外的“第四权”。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主要表现为公民通过网络对公权力的监督。公民,这个特殊的舆论监督主体,使民主监督的广泛性、规模性和影响力都非比寻常,使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周老虎”案、杭州飙车案、瓮安事件等著名案例正是在这种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得以寻根究底,公正解决。网络监督关注焦点,小至某某县长抽什么烟,大到汶川地震善款的去向和落实情况,都能引起网络上的“集体围观”。在此种“围观”下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不谨小慎微,依法办事。史上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3)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网络民主的高级阶段,是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的理想之所在。民意表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从实质上来说,都是为了实现民主管理。目前在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国更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公民社会。网络促进公民社会的崛起。网络民主提高了公众的民主意识,使公民在实现话语民主之后进行网络上的政治参与,积极的了解社会动态和事件(尤其是公共事件)的真相,培养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通过网络进行利益表达,是公民个体作为价值主体对自身利益的一种积极追求与维护,有利于塑造公民独立的政治人格,从而为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的有机结合

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是网络时代法治建设的两生花,花开两朵,却不是各表一枝。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切的分清二者之间的界限,比如在政府的官网上发表意见,究竟是属于电子政务的范畴,还是网络民主的体现?往往是二者兼而有之。单独建设电子政务,或者纯粹发展网络民主,都是不可能的。首先,电子政务是网络民主的基础——

—如果政府不采取在网上公布信息等措施,公民最起码的知情权就无法实现,话语民主与政治参与更无从谈起,也就是说,网络民主失去了根基,有如水中浮萍般容易动摇。其次,网络民主是电子政务的保障——

—如果网络上出现“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电子政务做的再好也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信息发布,抑或政府内部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电子系统,与民主无关,与法治无关。两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网络时代的新型法治建设之路,应该是将此二者有机结合的道路,

笔者认为,无论电子政务还是网络民主,最终都体现为公民与政府的在线协商过程,相互沟通,相互妥协,从而得出双方满意的计划、政策或实施方案。比如,政府在网上进行信息披露,公民对该信息进行评论并提出意见,政府听取公民的意见对有关方面进行改进,公民再评估该方面……直到双方达成统一协调为止。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循环往复但是螺旋上升的过程——

—民主与法治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当今世界,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见表2)。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新型法治建设之路,是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有机结合的道路,是迈向民主与法治的阳光大道。任重道远,我们应当继续加强有关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天阳.论网络民主在中国的可能性.http://media.nfdaily. cn/cmyj/14/05/content/2009-01/14/content_4841487_4.html

[2]崔旭、邵力军.美国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困境与出路.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4)

[3]穆瑞丽.再谈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载.信息化建设.2007(6)

[4]埃森哲.电子政务:中国与世界的差距[EB/OL].http://cnc.cass. cn/showNews.asp?id=1200,2003212210

[5]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上海:三联书店,2003:460.

[6]蒲岛郁夫.政治参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

141

(上接第138页)文化存在着不朽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从而相信传统优秀文化比世界上其它优秀文化相比更具优势,进而选择传统优秀文化作为其一生的依托,至此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信任认同得到了内化。

三、以拓展课为载体,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认同

亲近认同是民众对某一特定的组织、地域、群体或文化的亲密和接近。传统节日使成员个体获得在族群内相互之间的关系亲密感、文化认同感。民众的情感不断通过节日习俗表达出来。在洋节泛滥成灾的今天,对学生加强传统节日教育,使学生认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能加强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亲密感,从而主动接近传统优秀文化。根据拓展课的要求和初中学生乐于接受新知的特点,我主持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专题教育活动。

以专题活动《重阳节》为例,我把活动分成了四个环节:(一)重阳节的形成;(二)主要习俗;(三)重阳节故事;(四)文化内涵。

在(一)重阳节形成环节,学生都知道重阳节就是农历九月初九,但不知道为什么被称为重阳,我告诉他们:在古人看来,九是阳数,九月初九是阳月阳日,所以叫重阳。两个九在一起显得吉利,有利于长久,所以就被作为了敬老的节日。在(二)主要习俗环节,我让学生来列举主要习俗,大家基本上能列出登高、插茱萸、菊花酒习俗。而吃重阳糕、射箭的习俗就不知道了。问到这些习俗的含义,大部分同学只知道插茱萸是思念亲友,这主要利益于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也由此得到灵感,决定用童谣、诗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介绍习俗。比如饮菊花酒的童谣: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共醉阳,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吃重阳糕的童谣:重阳佳节吃糕糕,消灾避祸要吃糕,男女老少得安康,长寿吉祥乐陶陶;射箭的诗歌: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童谣通俗易懂,稍加点拨,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共同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健康、长寿、祈福。在(三)重阳节故事环节,我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传说故事,再在课上进行讲演,大家搜集到了很多的版本,如桓景避难说、

轩辕升天说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四)文化内涵环节,学生都知道重阳节是敬老的传统美德,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敬老是爱人,首先是爱自己的家人,再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后再爱社会,爱国家。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追求,在一个充满“仁”的社会,代际和谐,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幸福美满。

对比西方社会,“利”字当头,家庭成员间关系疏远,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这么一比较,大家自然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流露出一种亲近感、亲密感。

再联系四川“5.12”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华民族展开了全民总动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温总理更是不顾安危,亲赴抢险前线,慰问受难群众,情到深处时泪流满面;他多次强调“救人第一”,这正体现了总理对人民的爱。再对比去年美国发生的“飓风”,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使全世界都为之感动。而这种美德正是来源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四川地震从事实上进一步证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充满温情的,比西方文化更有利于人类的精神世界的需求。认识到这一点,大家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亲密感更近了。

通过这个活动,初中学生能初步了解到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认识到传统优秀文化中人性化的一面,从而增加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亲密感,进而主动接近传统优秀文化。至此,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认同得到了强化。

综上所述,通过笔者的探索,同学们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加深了,基本上形成了对其相对稳定的归属感、亲近感和信任感。当然笔者的探索还比较肤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纲要施.,2007年版.

作者简介:张毕清(1977—),女,湖南衡阳人,上海市南汇区三灶学校中学历史教师;郑巧灵(1979—),女,浙江临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6级教育硕士,浙江省台州市洪家中学历史教师;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历史学科教学论。

[7]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

[8]Stephen M.Johnson,The Internet Changes Everything:R evolution-iz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50Admin.L.R ev.277,277,303(1998).

See,e.g.,Daniel C.Es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79N.Y.U.L.R ev.115,170(2004)(noting that"administrative law ...stands to be transformed by trends toward increased openness"foster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etc.

[10][11]John Morison.E-Democracy:On-Line Civic Space and the R enewal of Democracy?.The Canadian Journal of Law&Jurisprudence January,2004.17Can.J.L.&Juris.129

作者简介:赵李惠芝(1988—),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江南大学法政学院06级本科生;潘云华(1965—),男,汉族,江苏常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江南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表2在线协商方式[11]

协商范式互动方式

问答带有议题和投票的公开网页

电子请愿在线浏览、签署或修订电子请愿书、参加论坛讨论

评论政策、文件对政策文件进行评论,包括个人、团体间的纵横向交流

为研究组提供渠道阅读会议纪要、政策文件和带有评论及信息反馈的意见书

专门在线小组决策者或专家在虚拟平台上回答网民根据双方既定话题所作出的盘问

在线会议在内部会议召开后几天或几周内在网上召开同样会议,比如专题讨论会、"茶话会"等在线虚拟决策支持系统虚拟的计划模型让大众选择以及政府计划人与网民互动

与特殊议题或磋商进程利益相关的公众为EMAIL名单上的群体,非正式或有组织的和聚集的网民提供在线信息交流的工具,可以包括调查问卷、民意调查表、头脑风暴等等

协商洽谈的直播事项组织并直播政府官员与公民,特别是青年团体或弱势群体的实时互动,由服务性企业主持

多媒体直播事项召开有互动的电视或网络直播的新闻发布会,并将相关民意调查表、问题和文本置于网上

可审议在线民意调查表公众可从结果中自选调查或抽样调查

!!!!!!!!!!!!!!!!!!!!!!!!!!!!!!!!!!!!!!!!!!!!! 142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对于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内部而言,具有资源分类别、分级别、密级区别等特点,各个用户、各个部门拥有自主储存、使用和传递共享的资源。因此,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内部也必须对各种信息的储存、传递和使用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我们认为在指导思想上,首先应在对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规划,全面考虑;其次,应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如虚拟交换网络(VLAN)、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PKI技术等,并实现集中统一的配置、监控、管理;最后,应加强有关网络安全保密的各项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并予以严格实行。为了便于分析网络安全风险和设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我们采取对网络分层的方法,并且在每个层面上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设计出符合具体实际的、可行的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从系统和应用出发,网络的安全因素可以划分到如下的五个安全层中,即物理层安全风险分析、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系统层安全风险分析、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管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1.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原则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电子政务专用网络系统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采用先进的“平台化”建设思想,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在进行网络系统安全方案设计、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综合性、整体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适应性、灵活性原则,多重保护原则,可评价性原则。 2.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物理层安全解决方案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线路安全。 为了将不同密级的网络隔离开,我们还要采用隔离技术将核心密和普密两个网络在物理上隔离,同时保证在逻辑上两个网络能够连通。 (2)网络层安全解决方案 防火墙安全技术建议: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是一个由省、各地市、各区县政府网络组成的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中,首先要健全系统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制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很零散,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中,首先要健全系统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制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英国的《官方信息保护法》,俄罗斯的《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等。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很零散,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组织管理制度,明确负责安全管理的主要领导、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宣传、保卫部门。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有网络安全管理机构,美国安全委员会下设了国家保密政策委员会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委员会;英法等国家建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德国成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局”。在我国,安全职能部门包括国家公安部、国家安全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等。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网络安全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立法调研。但地方政府和重点保护的重要领域相应的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确立了由公安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但由于机构编制等原因,许多地方公安机关没有成立专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机构,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警力配备不足等。建议组建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组织和协调国家安全、公安、保密等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领域进行分工协作,对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统一步调、统筹规划。 建立政府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信息上网必须经过信息提供单位的严格审查和批准。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和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网上信息的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涉密信息网络必须与公共信息网实行物理隔离。在与公共信息网相连的信息设备上不得存储、处理和传递国家秘密信息。加强对上网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明确责任,确保在公共信息网上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的事件。 国家已经正式成立“网络安全标准化委员会”,近期建立了网络安全标准体系与协调工作组(WG1)、内容安全分级及标识工作组(WG2)、密码算法与密码模块/KMI/VPN工作组(WG3)、PKI/PMI工作组(WG4)、网络安全评估工作组(WG5)、应急处理工作组(WG6)、身份标识与鉴别协议工作组(WG9)、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安全工作组(WG10),开展电子政务安全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 目前中国无论是关键技术、经营管理还是生产规模、服务观念,都不具备力量在短时间内使国产信息产品占领国内的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市场。国家要集中人力、物力,制订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以确保关键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此外,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实际上,绝对

教你从电子政务看政府网站的三大功能

【正文】 政府的信息能力由四个方面构成,即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信息采集能力是政府准确,及时和完整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则包括存储,加工和分析各种数据和信息以满足政府最终用户需要的各种能力。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所采集和处理的数据和信息实现“有信息的管理和决策”或“由信息所支持的管理和决策”则是由政府的信息利用能力所决定的。而政府的信息交流能力则与政府信息对交流,对外发布,促进政府与人民的互动,落实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计划密切相关。 政府所决定的政府信息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政府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对于公共信息的处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政府已经成为提升政府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措施。从电子政务的角度来看,政府主要有整合、接入和表征三大功能。 1.电子政务资源的整合功能 1)政府能够通过广泛的信息集合,有效增强政府的信息资源获取能力 政府在获取信息资源方面具有极强的便捷性,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并可以使用户通过检索服务很快找到信息。通过信息资源的聚合、聚焦机制安排,信息需

求者可以通过政府实现自己开发所需要的信息,形成强大的用户信息资源自组织效应。通过建立在政府部门间合理的信息采集分工负责制度,基于政府能够建立适应新情况的信息采集制度,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在信息采集方面的作用。 2)政府的灵活互动功能能够增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再利用能力 政府所具备的互动论坛、信息查询等灵活功能,增强了信息的再利用能力。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换制度,政府能够更加促进政务信息在相关部门间的交流,使各部门工作能获得更及时、更准确、更完整的信息,加快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协调,提高行政效率,根除“信息孤岛”现象,避免信息的重复采集、重复加工,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资金的浪费。 3) 政府的信息沉淀功能能够增强政府信息资源的积累能力 通过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的备份存储制度,能够发挥强大的信息沉淀和积累功能,对已经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备份和“集中”存档管理。通过政府的建设,能够更加有效汇集、存档各政府部门的信息进行长期的、历史性的保管,防止各部门、各地方出现的信息资源自生自灭的现象,避免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由于条件局限而遭到破坏或散失,在部门或地方出现“数据灾难”时能以最快速度实现数据恢复。通过政府进行信息资源的编目整理,有利于建立政府信息目录体系,实现可公开的信息目录可面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以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导读: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实时高清视联网交换技术,结合新三网融合架构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高品质、实时、双向对称的高清视频全交换,在一个平台上支持包括高清数字电视、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视频监控、现场直播、多媒体信息发布等数十种各种形态的视频多媒体服务。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电子政务所涉及到的政府机构日常办公和管理等事务,日趋需要高清视频的支持,如各级政府横向和纵向间的视频会议、部门间的视频资源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远程监控、应急指挥等。但目前这些功能都只能靠众多独立的系统完成,互相之间不能替代,也不能互联互通,在普及和使用上很不方便。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实时高清视联网交换技术,结合新三网融合架构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高品质、实时、双向对称的高清视频全交换,在一个平台上支持包括高清数字电视、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视频监控、现场直播、多媒体信息发布等数十种各种形态的视频多媒体服务。 高清视联网对电子政务的应用功能 基于高清视联网技术下的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架构,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智能化的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远程培训、多媒体信息发布、应急指挥、互动点播等一系列功能,可以大大满足电子政务对高清视频通信、培训、应急指挥等需求。

高清视频会议: 通过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的高清视频会议功能,政府内部、政府与分支机构之间,可随时召开高清视频会议,迅速掌握各方面汇集上来的信息,为政府缩短了决策时间,提高了部门的运作效率。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下所有连接有高清双向互动终端 的显示设备(液晶电视等)均可以发起、参加或收看视频会议,由于每个分会场都可以作为主席方发起会议,从而省去传统视频会议由MCU 管理会议等操作,使系统维护管理更为方便。支持现场提问、现场表决、发起新议题等功能。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还支持点对点的视频通讯,用于领导之间一对一的可视通讯,以便有关领导尽快决策。 在视频会议、可视通讯过程中,通话双方随时可以将当前视频画面录制下来,存入核心视频服务器中,以便需要时随时调用。 视频监控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可全面兼容政府及分支机构现有 视频监控系统,统一存储,统一调度,在授权范围内可以对需要区域实施集中的、实时的监控,监控图像进行存储录像,还可随时查看所保存的任意时间的录像资料。 电子政务高清视联网服务平台还具备周界防范、人流量统计功能,同时具备基本事件自动检测技术,可对任意监控区域内的事件自动检测、报警、自动识别,用于更好地预警和实施管理。 远程培训

华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华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编者按:没有安全的网络,就像没有围墙的院落,随时随地会受到骚扰和侵犯。随着政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受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政务网络的全面安全?华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为此提供了解决办法…… 没有安全的网络,就像没有围墙的院落,随时随地会受到骚扰和侵犯。随着政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受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政务网络的全面安全是摆在建设与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随着政务网络的层次化、分组化以及宽带化发展,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统计决策业务、日常监督检查业务、OA等管理性业务以及面向多媒体的综合业务都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这符合当前信息网络融合发展的趋势。多网融合对应用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政务网络还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网络授权控制策略,仅采用简单的口令控制,使用不便,而且难以确保口令的时效限制。二是机房中心访问控制与未来跨主机业务之间的矛盾,如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开展和结算等。三是网络规划基本上还是以简单办公业务需求为主,没有考虑到将来政府网络支持的业务对网络架构和安全要求提高后的平滑过渡。四是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的数据交换存在实时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政务网络需要整体性的安全解决方案。

政务网络安全策略 完整的安全体系结构应覆盖系统的各个层面,由“网络级安全、应用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和管理级安全”四大部分组成。 网络级安全是指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采取各种安全措施来保障政务网络的安全;应用级安全是指采用应用层安全产品和利用应用系统自身专有的安全机制,在应用层保证对政务网络各种应用系统的信息访问合法性;系统级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操作系统(UNIX、NT)的安全设置和主机监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对政务网络构成安全威胁;管理级安全主要是从建设内部安全管理、审计和计算机病毒防范三方面来保障政务网的安全。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政务网络必须对网络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网络的安全覆盖系统的各个层面,包括网络传送、网络服务、应用安全、安全识别、安全防御、安全监控、审计分析、集中管理等多个方面。这需要依靠安全保护和安全管理进行全面防护。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

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县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1、各单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精心维护好单位的网络设备,做到防尘、防热、防潮、防水、防磁、防静电等,以增加设备使用年限。县政府办将定期对各单位的网络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能达到以上要求的单位,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对由于管理人员疏忽造成网络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管理员及单位领导责任。 2、各联网单位不得随意更改政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不得擅自切断电子政务网络设备电源,不得擅自挪动相关设备和切断、移动相关传输线路,不得擅自与其他网络对接,不得随意增加交换机、集线器以及接入信息点数量,如需进行以上变动,应向县政府办信息科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各联网单位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严禁登陆浏览黄色网站(网页),禁止下载、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软件,不得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附件,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时间禁止玩网游、下载电影及大型软件,以保证本单位网络速度。县政府办信息科将采取技术措施对互联网出入口的数据进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5、政务网计算机使用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政务网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关于本单位网站、论坛、信息录入等密码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报政府办信息科进行密码修改。 6、各接入单位应当定期制作计算机信息系统备份,备份介质实行异地存放。对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坏,应当制定灾难防治预案。

7、要配备计算机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使用新机、新盘及拷贝的软件、数据,上机前应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 8、办工人员严禁下列操作行为: (1)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联网设备操作系统; (2)未经授权对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和干扰,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4)将非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擅自接入政务内网,将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接入互联网或其他非政府机关的网络; (5)在政务网使用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未采取安全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同时连接政务网和其它网络; (6)将存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擅自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 (7)擅自在政务网上开设与工作无关的网络服务; (8)发布反动、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 (9)擅自对政务网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扫描; (10)对信息安全事(案)件或重大安全隐患隐瞒不报; (11)擅自修改计算机ip或mac地址。 9、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和影响,信息科有权或者要求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1)拆除可能影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的设备或部件;

2009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介绍

附件: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介绍 一、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政策与总体规划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中,明确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原则、目标,提出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形成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基本满足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需要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规划,建设由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资源组建的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在中央本级横向联接、中央到省级纵向联接范围内,即指中央级传输骨干网),是一种物理电路,在其上搭载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应用平台。见下图: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政务外网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互联网 政务内网

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简介 (一)建设内容和目标。 国家政务外网分为中央级政务外网平台(指联接中央各部门的城域网、中央级到各省级的政务外网)、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政务外网平台两部分组织。分别有中央和省级政府组织建设。 国家政务外网建设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底前,基本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政务外网,横向要联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各级政务部门,纵向要覆盖中央、省、地(市)、县,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二)建设现状。 国家政务外网是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完成了中央级网络平台建设。中办信息中心、国务院应急办、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监察部、国家审计署等48个中央政务部门已经接入,纵向联接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24个已完成省内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其余8个(2个在建、6个尚未建设)通过临时过渡网络实现了中央级政务外网到省级的接入。目前,政务外网已覆盖到全国167个市(地、州)、472个县(市、区),各级接入部门达9400多个。 (三)功能及特点。 政务外网与国际互联网实行逻辑隔离,为各接入部门提供了跨部门、跨地区的网络服务和互联网出口服务,通过VPN等技术手段,为有特殊需要的部门开通了虚拟专网服务和移动接入服务。同时按照国家有关安全规划和要求,初步建立了由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安全管理平台、CA系统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政务外网分级防护,为各部门业务应用提供了安全保障。业务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附答案

《2012电子政务形考作业1》答案 2012年05月15日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通信 2、人类思维能力;信息 3、软;硬件 4、标准管理;共享;业务协同 5、政务;技术 6、非垄断性 7、人治;法治 8、公众服务 9、效率政府;效能政府 10、电子服务; 二、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电子政府: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的

实体政府机构的网上“虚拟政府”,通过网络方式,政府为民众提供打破时空界限和部门界限的高效服务。 3、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业务,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4、G to C: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5、G to B:是指政府与企业、商务机构间的,以政府输出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6、电子政务的创新理念:是指在构建和组织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全面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7、政府管理环境:是指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称。这里所指的政府管理环境是指硬环境和软环境。 三、简答题 1、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及构成 答:(一)基本模式有四种:(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2)G2C(政府对社会公众)模式;(3)G2G(政府对政府)模式;(4)G2E(政府内部)模式。 (二)构成分别是: (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的构成: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

政府电子政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锐翔政府信息化解决方案(RATHINK-GOV) 目录 一、方案综述 (2) 二、应用价值 (2) 三、设计目标 (3) 四、特点及优势 (4) 五、系统组成与功能说明 (4) 总体框架 (4) 5.1支撑平台 (5) 5.2协同办公系统 (8) 5.3网上审批系统 (15) 5.4内容管理系统 (17) 六.技术平台 (19) 6.1系统架构 (19) 6.2安全设计 (19) 七.成功案例 (20)

一、方案综述 在行政建设、文化建设、军队国防建设等具体领域,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均对信息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十七大报告的思路更新了,要求也更进一步。}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与之相比较,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思路有所更新,要求也更进一步,不仅明确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还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不单表明民主决策要更多地依靠信息化,更明确了“公共服务”也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职责。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数字技术,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基层政府作为我国电子政务整体框架中的底层单位,最直接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任务。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提高政府社会工作服务的效率,增加服务的透明度,将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RA THINK政府电子政务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基层政府机构建成一个包含政府内部网与政府公共服务网的完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 二、应用价值 电子政务的实施将能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其具体体现为: 1.社会、经济效益 发展电子政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创造条件,因而它不能完全按一个市场化项目的评估标准来衡量它的投入与产出,而应当把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2.管理效益 电子政务的实施将给政府内部带来新的管理模式和运作体制。建立电子政务之后,政府机构各部门就可以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克服了“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等现象,大大提高了推行政令的时效性和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 3.服务效益 电子政务建设给企业和居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都将明显提高。首先,通过信息网络,降低了进政府办事的“门槛”。其次,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的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也将促进政府服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4.体制创新产生的经济效益 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加快推进政府在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的转变,切实实现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方面的转化。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知识交流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概述 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如行政部门业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政府机关商务系统等。伴随网络的普及,安全日益成为影响网络效能的重要问题,而Internet所具有的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信息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已成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健康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 网络规划 各级网络 利用现有线路及网络进行完善扩充,建成互联互通、标准统一、结构简单、功能完善、安全可靠、高速实用、先进稳定的级别分明却又统一的网络。 数据中心 建设集中的数据中心,对所有的信息资源、空间、信用等数据进行集中存放、集中管理。为省及各市部门、单位的关键应用及关键设施提供机房、安全管理与维护。 网络总体结构 政府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是跟国家紧密联系的,所涉及信息可以说都带有机密性,所以其信息安全问题,如敏感信息的泄露、黑客的侵扰、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以及计算机病毒等。都将对政府机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为保证政府网络系统的安全,有必要对其网络进行专门安全设计。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实现电子政务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工业时代“一站式”的政府办公模式,建立了适应网络时代的“一网式”和“一表式”的新模式,开辟了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新途径,创造了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新手段。电子政务的出现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运作效率。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设计方案要点

电子政务方案设计

前言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论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首要应用,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前提,电子政务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要素之一。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改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水平,构建“电子化政府“,是各级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目标。 实现“电子化政府”,必须分步走:首先是“政务公开”,即“电子政务”,将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情况在网上公布,人民可以通过上网了解政府在干什么,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是实现政府内部各项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第三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政府”。 电子政务的建设,通过以实现电子政务为目标,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化的办公系统,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企业、社会公众等服务,电子政务的建设围绕这三类主体展开。

前言 ---------------------------------------------------------------------------------------------------------------- - 1 -一、项目建设的任务及目标----------------------------------------------------------------------------------- - 5 - (一)电子政务的背景和意义-------------------------------------------------------------------------------- -5-(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6-(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要求 ---------------------------------------------------------------------- -7-(四)该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 -8-(五)项目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分析 ------------------------------------------------------------------------- -9-(六)、现有基础条件----------------------------------------------------------------------------------------- -9- 1、承担单位----------------------------------------------------------------------------------------------- - 9 - 2、协作单位----------------------------------------------------------------------------------------------- - 9 - 二、资金安排 --------------------------------------------------------------------------------------------------- - 10 - 三、项目计划进度 --------------------------------------------------------------------------------------------- - 10 - (一)技术方案论述 ------------------------------------------------------------------------------------------- -10-(二)进度安排 ------------------------------------------------------------------------------------------------- -11-四、技术方案 --------------------------------------------------------------------------------------------------- - 11 - (一)项目的主要内容---------------------------------------------------------------------------------------- -11- 1、网络通信平台 ---------------------------------------------------------------------------------------- - 12 - (二)项目的关键技术---------------------------------------------------------------------------------------- -12- 1、网络技术---------------------------------------------------------------------------------------------- - 12 - (2)网络产品的选择 ---------------------------------------------------------------------------------- - 15 -(3)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 ---------------------------------------------------------------------------- - 15 -(三)网络详细设计方案------------------------------------------------------------------------------------- -15- 1 、内网设计方案 -------------------------------------------------------------------------------------- - 15 - 2、主要设备介绍 -------------------------------------------------------------------------------------- - 17 - (四)、网络安全技术---------------------------------------------------------------------------------------- -26-

2017年电子政务形成性测评答案要点

2017年电子政务形成性测评 (1/10)、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另外一个组织方面的变化,就是行政组织将(),机构可实现真正的精简。(3分) ?A、由少到多 ?B、由繁到简 ?C、由简到繁 ?D、由多到少 (2/10)、电子政务的主体是()?(3分) ?A、企业 ?B、公民个人 ?C、公务员 ?D、政府机关 (3/10)、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模式,不包括()。(3分) ?A、教育培训服务 ?B、公民信息服务 ?C、电子采购与招标 ?D、就业服务

(4/10)、()要求我们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尊重社会公众的民主权利,在政府管理中切实维护和保障这些权利。(3分) ?A、民主理念 ?B、公平理念 ?C、科学理念 ?D、法治理念 (5/10)、以下系统,哪个不属于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模式?(3分) ?A、电子采购与招标 ?B、电子医疗服务 ?C、电子证照办理 ?D、电子税务 (6/10)、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转变提供的工具支持,首先是为之实现新职能所必需的()。(3分) ?A、物质高速通道 ?B、现实高速通道 ?C、虚拟高速通道 ?D、信息高速通道

(7/10)、()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3分) ?A、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模式 ?B、政府对政府的服务模式 ?C、政府对公务员的服务模式 ?D、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模式 (8/10)、()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3分) ?A、电子政务 ?B、信息公开 ?C、政府办公自动化 ?D、电子商务 (9/10)、()建设,是指要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自然资源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初步形成中国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基础框架。(3分) ?A、三网 ?B、十二金工程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章制度1.doc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章制度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章制度 为加强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1、各单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精心维护好单位的网络设备,做到防尘、防热、防潮、防水、防磁、防静电等,以增加设备使用年限。市政府办将定期对各单位的网络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能达到以上要求的单位,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对由于管理人员疏忽造成网络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管理员及单位领导责任。 2、各联网单位不得随意更改政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不得擅自切断电子政务网络设备电源,不得擅自挪动相关设备和切断、移动相关传输线路,不得擅自与其他网络对接,不得随意增加交换机、集线器以及接入信息点数量,如需进行以上变动,应向市政府信息办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各联网单位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严禁登陆浏览黄色网站(网页),禁止下载、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软件,不得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附件,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时间禁止玩网游、下载电影及大型软件,以保 证本单位网络速度。市政府信息办将采取技术措施对互联网出入口的数据进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5、政务网计算机使用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政务网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关于本单位网站、论坛、信息录入等密码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报政府办信息科进行密码修改。 6、各接入单位应当定期制作计算机信息系统备份,备份介质实行异地存放。对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坏,应当制定灾难防治预案。 7、要配备计算机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使用新机、新盘及拷贝的软件、数据,上机前应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 8、办工人员严禁下列操作行为: (1)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联网设备操作系统; (2)未经授权对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和干扰,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4)将非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擅自接入政务内网,将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接入互联网或其他非政府机关的网络; (5)在政务网使用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未采取安全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同时连接政务网和其它网络; (6)将存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擅自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_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概述 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如行政部门业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政府机关商务系统等。伴随网络的普及,安全日益成为影响网络效能的重要问题,而Internet所具有的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信息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已成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健康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 1.1.1 网络规划 (一)各级网络 利用现有线路及网络进行完善扩充,建成互联互通、标准统一、结构简单、功能完善、安全可靠、高速实用、先进稳定的级别分明却又统一的网络。 (二)数据中心 建设集中的数据中心,对所有的信息资源、空间、信用等数据进行集中存放、集中管理。为省及各市部门、单位的关键应用及关键设施提供机房、安全管理与维护。 1.1.2 网络总体结构 政府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是跟国家紧密联系的,所涉及信息可以说都带有机密性,所以其信息安全问题,如敏感信息的泄露、黑客的侵扰、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以及计算机病毒等。都将对政府机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为保证政府网络系统的安全,有必要对其网络进行专门安全设计。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实现电子政务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工业时代“一站式”的政府办公模式,建立了适应网络时代的“一网式”和“一表式”的新模式,开辟了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新途径,创造了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新手段。电子政务的出现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运作效率。 电子政务网络的应用系统和网络连接方式多样,由于网络本身及应用系统的复杂性,无论是有意的攻击,还是无意的误操作,都将会给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非法进入的攻击者可能窃听网络上的信息、窃取用户的口令、数据库的信息;还可以篡改数据库内容、伪造用户身份、否认自己的签名;更有甚者,攻击者可以删除数据库内容、摧毁网络节点等等。 因此在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中,构建网络安全系统以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可靠是非常必要的。 2.1 物理安全风险分析 网络物理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的风险主要有: ·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造成整个系统毁灭; ·电源故障造成设备断电以至操作系统引导失败或数据库信息丢失; ·设备被盗、被毁造成数据丢失或信息泄漏; ·电磁辐射可能造成数据信息被窃取或偷阅; ·报警系统的设计不足可能造成原本可以防止但实际发生了的事故。 2.2 链路传输风险分析 网络安全不仅是入侵者到政府机关内部网上进行攻击、窃取或其它破坏,他们完全有可能在传输线路上安装窃听装置,窃取你在网上传输的重要数据,再通过一些技术读出数据信

(智慧政务)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

XXXX市行政中心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 2005年1 月

目录 第一章用户需求分析 (1) 1.1项目概述 (1) 1.2需求分析 (1) 第二章组网方案 (3) 2.1政务网网络结构 (3) 2.2内外网的逻辑隔离 (5) 2.3政务网安全 (5) 第三章网络平台安全设计 (10) 3.1网络互联互通分析及安全控制 (10) 3.1.1 二层互通分析及控制 (10) 3.1.2 三层互通分析及控制 (10) 3.2设备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 (11) 3.2.1 口令管理 (11) 3.2.2 控制对设备的访问 (11) 第四章网络规划建议 (14) 4.1IP地址规划 (14) 4.2VLAN设计 (15) 4.3路由策略 (16) 4.4Q O S设计 (19) 4.4.1 主要的QOS服务模型 (19) 4.4.2 QOS策略 (20) 第五章网络管理 (24) 5.1网络管理需求 (24) 5.2网络管理平台设计 (24) 5.2.1 网络集中监视 (24) 5.2.2 故障管理 (25) 5.2.3 流量性能监控 (25) 5.2.4 故障定位与地址反查 (26) 5.2.5 Web特性 (26) 附录:组网设备介绍 (28) Q UIDWAY?S8500系列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 (28) Q UIDWAY?S5516千兆智能三层交换机 (34) Q UIDWAY?S3000系列智能二层交换机 (36) Q UIDVIEW?网络管理系统 (44)

第一章用户需求分析 1.1 项目概述 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作为XXXX市机关的工作中心,需要建立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所有功能区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次工程旨在建成连接XXXX市行政中心各种PC机及服务器系统的高速宽带政务网络系统,提供数据的统一网络平台,全面满足政府办公需要;统一标准建立政府公文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公文等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参照国家电子政务的有关规定以及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的实际情况,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网络系统将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内网是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和办公业务系统,外网与因特网互联,为社会公众提供电子化、网络化服务。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的内、外网分别与XXXX市电子政务内网和公众互联网互联,采用一张物理网络,内外网逻辑隔离。 1.2 需求分析 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是为XXXX市政府、人大和政协的办公自动化,上、下级机关,国内外信息互联等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网络宜采用先进的千兆以太网组网方式,并具有进一步扩展到万兆的能力。具备与外部广域网的多种连接方式,可与外部实现方便、快捷的连接,实现Internet接入等互联方式,为办公自动化、国内外信息互联、信息服务等,提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本次方案主要是满足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用户的内网、外网业务的需求。整个行政中心分为主楼和东西两栋辅楼,主楼为一栋地上15层,地下1层的办公大楼,辅楼为6层的办公楼。网络信息中心位于行政中心主楼3层西南侧,主楼2-15层每层设计2个分设备间,分别位于每层的西北角和东北角,两侧人大和政协办公楼各设一个分设备间作为二级分中心,其余的周边单体建筑若需建设综合布线系统时,均各设一个分设备间作为二级分中心,管理本楼的信息点。根据楼层的信息点分布情况配置配线间数量,每个配线间根据端口需求配置一定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