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马克思_1844年经济学_哲学手稿_中的异化劳动理论_段志平

论马克思_1844年经济学_哲学手稿_中的异化劳动理论_段志平

论马克思_1844年经济学_哲学手稿_中的异化劳动理论_段志平
论马克思_1844年经济学_哲学手稿_中的异化劳动理论_段志平

收稿日期:2008-02-05

作者简介:段志平(1976-),女,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哲学政治教育。

第22卷第5期2008年10月Vol.22NO.5

Oct .2008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

异化劳动理论

段志平

(中北大学法学系,山西太原030051)

要: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

异化;异化劳动;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82(2008)05-0008-0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文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力作。马克思把哲学和经

济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把劳动和异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这个重要的思想成果。异化劳动是手稿中的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当时的全部思想基础。因此加深对异化劳动的研究,可增进我们对手稿的理解。

一、“异化”概念及异化劳动理论异化(Alienation )来源于拉丁文,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意。中文“异化”,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人作为有自我意识和能动性的主体亲手创造出来的力量外在于人,独立于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甚至反过来支配奴役人。“异化”与“同化”是相对应的概念,其核心是异己化、对立化。从19世纪开始,异化成为了哲学上的范畴。黑格尔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异化就是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和客观对象;费尔巴哈则从人本主义出发,认为异化是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异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们通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如商品、国家、宗教和意识形态等等,在特定的条件下,总是和人的主观愿望相背离,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力量反作用于人的生活时,给人的肉体和精神带来影响。简单地表述,异化就是指人与其产物的

关系,中心内容反映的是主体创造出来的东西反过

来控制主体。

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开始认识到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劳动,这是人的本质,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找到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由此出发,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形式,抓住工人及其产品的异化这一事实,具体得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结论。

1.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劳动产品成了不依赖于生产者工人的异己力量,即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按一般经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内在本性,劳动产品是劳动主体的对象化,主体应该在劳动产品中实现自己并理所当然地将其占有。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类劳动这一创造性活动反而变成了非人的外在力量,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对他而言,变成了一种异化的、外在的、脱离了人的本性的东西。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

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8-

2.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劳动活动和劳动者的关系相异化。对劳动者来说,劳动是外在的,是不自愿的一种被迫的强制活动。劳动也不是需要的满足,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其他各种需要的手段。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3.从人的类本质上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动物与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而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的对象,即人通过意识改变生命。然而在异化劳动中,这种关系被颠倒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人的自由自觉的特性随之丧失,人变为同动物一样的存在,最终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4.从人际方面来看,人与人关系的相异化由于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其结果也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马克思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马克思还认为,本质上任何异化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只不过这种异化了的社会关系失去了人与人之间关系本来所具有的真实面貌,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歪曲。

二、异化劳动的扬弃

马克思通过分析,不仅从异化劳动得出了私有财产这一概念。而且他还认为: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异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更确切地说,它也是异化劳动的后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的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马克思从有关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出发,指出了扬弃劳动异化的前景。既然私有财产成了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成了实现外化劳动的方式,所以扬弃私有财产就应当成为消除劳动异化的条件。人最终将是他自己,那时他就会发展自身固有的一切可能性并创造自己的真正本质。但未来使私有财产的扬弃能够取得有效的成果,这个扬弃就

应该是积极的,这种积极的扬弃就是共产主义。

财产本身就包含着人的全部异化。应当积极地扬弃私有财产,共产主义意味着人最后达到人本身并实现他的丰富的本质。“因此,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使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积极的共产主义决不意味着简单地废除任何财产,它恰恰是那种真正人的财产的恢复。“如果撇开私有财产的异化,那么私有财产的意义就在于本质的对象——

—既作为享受的对象,又作为活动的对象——

—对人的存在。”“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不可否认,作为思想过渡时期的一部著作,手稿相对于马克思成熟的著作在说明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上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同费尔巴哈的关系还没有很好的说明和脱离。但是,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对劳动、异化劳动及其扬弃的分析,使马克思在克服费尔巴哈的直观性、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对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形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说《手稿》是创立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开端,那么异化劳动理论则是当时把这三者统一起来的集结点。异化劳动理论在哲学上的重大成就是发现了历史的主体,即现实的人。异化不是独立项,而是在一定条件下主客体联系的特定方式:主体创造了客体,客体反过来支配主体、压抑主体。任何异化都必须有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谁在异化,客体则是指异化成什么。异化最先在黑格尔那里成为哲学范畴的,因此我们研究异化主客体的时候,也先从黑格尔谈起。在黑格尔那里,作为异化主体的是绝对观念。马克思在分析黑格尔的异化主体时指出:“这个过程必须有一个承担者、主体;但主体首先必须是一个结果;因此,这个结果,即知道自己是绝对自我意识的主体,就是神,绝对精神,就是知道自己并且实现自己的观念。”并且指出,绝对观念是“作为使自己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中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时又

-9-

使外化回到自身的主体”。

到了费尔巴哈那里,异化的主体则变成了感性的、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从绝对精神到感性的人,从唯心主义过渡到唯物主义,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同时费尔巴哈的主体被夺去了能动性、创造性的生机。正如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时指出的那样,“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在这方面,费尔巴哈与黑格尔相比,又是一个后退,是从辩证法走向形而上学。费尔巴哈仍然没有找到历史的主体。到了马克思这里,作为主体的既不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也不是费尔巴哈的自然的感性的人,而是从事劳动的具体的人,即在社会领域中结合成一定生产关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马克思透过对异化劳动的剖析,肯定了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肯定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揭示了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作为考察的中心,研究了异化劳动的种种表现、私有制的本质、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关系,研究了需要、分工、生产、货币中的异化现象。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中,我们几乎可以看到马克思后来的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货币的职能、生

产和分工、生产和需要等一系列重要经济思想的胚胎。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用劳动的二重性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剩余价值的来源。而《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实际上为他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奠定了基础,是从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过渡到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实际上是他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必然的逻辑延伸。

在共产主义方面,马克思看到了消灭异化的决定力量——

—无产阶级,而消灭异化的途径则是采用“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革命形式。而且这种革命,不仅是解放自己,而且也是解放全人类。马克思说:“从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从奴役制的解放,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这里不仅涉及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劳动者同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性的关系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各种变形和结果罢了。”

由上可见,如果说《资本论》是马克思理论探索之大成的话,那么可以说,异化劳动理论就是它的伊始和雏形。异化劳动理论虽然还不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成熟的理论,但它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宇海金,刘付春.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新诠释[J].兰州学刊,2006,(6).

[3]何中华.重读马克思:可能性及其限度[J].山东社会科学,2006,(11).

Analysis of the View of Marx’s Alienated Labour in

“Economics Philosophy Manuscript in1844”

DUAN Zhi-ping

(Department of law,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030051)

Abstract:By interpreting Marx’s alienated labour theory in“Economics philosophy manuscript in1844”,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theory crux of Marx’s alienated labour.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sublation of the alienated labour and the role and position in the Marx’s theory system.

Key words:alienation;alienated labour;Marxism

〔编辑陈玉林〕-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卡尔.马克思 -------------------------------------------------------------------------------- “...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资本论》的先声,或者说得更明确点,当作是《资本论》的蓝图,或者甚至是拟好草图、已经勾勒出来的《资本论》...画家做了这种铅笔画的素描,以一种新生的动势画出来,而且正是这样倏忽出现,就比它们所包含的着作更雄伟。在这本手稿迷人之处,它们的逻辑不可抗拒之处,以及它们的辩证法令人信服之处,都有这种耀眼的重要东西...” --路易.阿图塞 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中共中央马列恩斯着作编译局编译 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 原文是德文,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 目录: [ 第一手稿] (2) 工资 (2) 资本的利润 (19)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23)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24) 地租 (35) 异化劳动 (51) [ 第二手稿] ……68(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 第三手稿] (76)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81) 需要,生产和分工 (97) 货币 (112)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119) [ 第一手稿] 工资 〔I〕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资本家没有工人能比工人没有资本家活得长久。资本家的联合是很通常而卓有成效的,工人的联合则遭到禁止并会给他们招来恶果。此外,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可以把产业收益加进自己的收入,而工人除了劳动所得既无地租,也无资本利息。所以,工人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从而,资本、地产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只有对工人来说才是必然的、本质的、有害的分离。资本和地产无须停留于这种分离,而工人的劳动则不能摆脱这种分离。 因此,资本、地租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 最低的和唯一必要的工资额就是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费用,再加上使工人能够养家活口并使工人种族不致死绝的费用。按照斯密的意见,通常的工资就是同“普通人”即畜类的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 对人的需求必然调节人的生产,正如其它任何产品生产的情况一样。如果供给大大超过需求,那末一部分工人就要沦为乞丐或者饿死。因而工人的生存被归结为任何其它商品的存在条件。工人成了商品,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 正文: 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了解。首先我们看看马克思这个人吧。马克思被定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由此我们大概是能想象得到《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大概内容了吧。是的,《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确是马克思对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思考。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这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先行者,这这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的绝好资料。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但是它把私有财产当作当然的前提,把私有财产的规律想象为永恒的自然规律。这就暴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私有制辩护的立场。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在手稿中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大阶级的经济生存条件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他吸取了当时德国哲学中广泛使用的异化概念,把它同私有制统治下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试图用异化来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其后还有马克思吸取了L.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成果,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充分肯定了他的辩证法的巨大意义。并且论述很多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费尔巴哈而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些都是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得知的最普遍的知识。也是我们能够想象到能够看到的一面。我们应当是承认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社会里,身为政治学子的我,为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研读。读书笔记总结如下: 本《手稿》的结构由一个序言和三个手稿组成。 第一手稿:前三章分析了工资、资本、资本利润、地租及其收入来源,揭示了工人是如何降为最贱的商品(无论是增加工业数量从而增加工人数量,还是同一数量的工业生产更多的产品,最终的发展,都会导致劳动产品生产过剩,致使工人工资下降,失去工作,甚至于生活贫困、生存困难),还揭示了国民经济学的虚伪(“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的钥匙”因为它是从私有财产为出发点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揭示了劳动和资本对立的经济来源(就是资本、地租、劳动三者的分离,而“资本、地租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 第四章异化劳动是第一手稿的核心思想,也是整个手稿的核心思想,我对这一章做了认真阅读、思考,并作此笔记: 一、异化劳动的概念最早并不是马克思提出的,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却有着重要贡献。作为异化劳动概念的前提,马克思首先对于“当前的经济事实”进行了批判分析“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他在手稿中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所表述的不是劳动的对象化,而是劳动的异化。 二、异化劳动的概念,我的王维先老师作了很好的解释,定义如下:“劳动由人自有自觉的活动,转化为排挤人、支配人或者是压迫人的外在力量。” 三、马克思具体考察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产品相异化。这种异化的表现是“劳动所生产的的对象,及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推广有奖] ? ?(《手稿》现由“序言”和[第一手稿]、[第二手稿]、[第三手稿]四个部分组成。马克思为《手稿》规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弄清私有制、贪欲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的本质联系,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以及全部“异化”和货币之间的本质联系。(一)序言 ?《序言》主要论述了写作的主旨、方法和本书的哲学基础。共10个自然段,分四个问题。 ?1.说明写作计划的变动情况和本文的指导思想(第1段)。 ?2.说明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是经验的而不是思辨的(第2段)。 ?3.说明写作本文参考的选择和哲学基础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第3段)。 ?4.批判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分子的唯心主义观点,阐述了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必要性(第4段)。 ?其中论述了下述观点: ?(1)阐明本书的论述重点。按原拟订计划是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论述政治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的关系。

?(2)评述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之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费尔巴哈哲学为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提供了真正的实证性的基础。同时,费尔巴哈哲学并未能扬弃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这就使对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分析和批判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必要。 ?(3)批评鲍威尔及其哲学。马克思认为,鲍威尔不能正视费尔巴哈哲学的贡献以及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一种非批判的立场。他对费尔巴哈哲学采取了双重态度:一方面盗用费尔巴哈哲学的成果,一方面搬弄黑格尔辩证法诸要素反对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在青年黑格尔派运动中曾起过进步作用的鲍威尔哲学说到底不过是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神学漫画。 ?(4)阐明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进行批判的必要性。马克思强调,这种批判的必要性要从马克思自己所作的实际批判中来加以解读。 ?[第一手稿] ?在这一手稿中,马克思重点考察了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实际上是从分配关系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个阶级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序言 第一手稿 工资 资本的利润 资本 资本的利润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地租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第三手稿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需要,生产和分工 货币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中共中央马列恩斯著作编译局编译 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 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

序言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着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仔细考察起来,在运动之初曾是一个真正进行因素的神学的批判,归根到底不外是旧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超验性被歪曲为神学漫画的顶点和结果。历史现在仍然指派神学这个历来的哲学的溃烂区去显示哲学的消极分解,即哲学的腐性分化过程。关于这个饶有兴味的历史的判决,这个历史的涅墨西斯,我将在另一个地方加以详细的论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2000 年5月第 3版 自然主义P4 从费尔巴哈起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 判。 土地P44 土地仿佛是它的领主的无机的身体。 劳动产品的异化P52 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 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 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 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 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 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异化的程度P52

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致工人非现实化到 饿死的地步。对象化竟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 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通过最大努力 的和极不规则的中断才能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竟 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 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下,这还并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 是生产条件的日益丧失,劳动的副产品――污染对人(所有人)的统治的日益严重。 产品的异化P52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 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自然界作为生产的 条件 P53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 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 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 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 的手段。 异化与工人P5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字体[大][中][小]马克思1844年4—8月于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写的著作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现在的名称是后人加的。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现部分原稿已轶失。1927年,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达·梁赞诺夫将《手稿》第3部分整理后,发表在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上,后重印于192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3版上,标题为《〈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1929年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法文杂志上以《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和《关于需要、生产和分工的札记》为标题发表了一些片断。1932年,德国社会党人S·朗兹胡特和J·P·迈耶尔对手稿进行整理后,用原文发表在《卡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第1卷中,标题是《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个版本略去了《手稿》的第一部分。同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第1部分第3卷首次用原文全文发表了《手稿》,标题是《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中译文编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现在出版的《手稿》的结构是编者加工整理而成的。《手稿》中的有些篇章(《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等)的标题是马克思原稿就有的,另一些篇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 《手稿》是马克思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研究工作的记录。它主要由马克思在阅读过程中对原书的摘录、概括的转述、批判性的注释以及马克思自己在研究中产生的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组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手稿》共27页。在这27页稿纸上,马克思每页都分为“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三个纵栏。前16页,马克思在这三个标题下主要摘录了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并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从第17页开始,马克思只写“地租”一部分。从22页到27页是马克思自己的批判研究,编者给这部分手稿加了“异化劳动”的标题。“第二手稿”的前39页轶失,只剩下第40—43页。“第三手稿”的内容包括:对“第二手稿”第36页和39页的补充、全部手稿的序言(现在被放到全书的前面)、对黑格尔的批判和论述货币的一个片断。 《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个大纲,也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首次较全面的深刻批判,体现了马克思在巴黎时期把哲学研究同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特征。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批判,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马克思初步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共产主义学说,把正在形成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结合了起来。由于《手稿》是马克思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时期的著作,它在对一些基本原理的论述中还带有明显的旧哲学的痕迹,经济学思想也不够成熟,所以,马克思把它看作马克思主义的“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完整体系的一个开端。 《手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批判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合理因素。第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工资、利润、地租问题,对阶级和阶级斗争作了经济学的理解。马克思继承了这一点,但没有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而是从中看到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资本、地产、劳动三者的分离,从而揭示了工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对立的经济根源。第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工人工资的增长看作社会的繁荣的结果,从而必然要把工人的前途和命运寄托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上。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整个工人阶级着眼,从工人沦为机器的奴隶,从过度劳动造成工伤事故和缩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267 2、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268 3、工人在这两方面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首先,他得到劳动的对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得到生存资料。因此,他首先是作为工人,其次是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够生存。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269 4、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269 5、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有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 - Tag: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3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主义 P4 从费尔巴哈起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土地 P44 土地仿佛是它的领主的无机的身体。 劳动产品的异化 P52 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异化的程度 P52 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致工人非现实化到饿死的地步。对象化竟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通过最大努力的和极不规则的中断才能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下,这还并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生产条件的日益丧失,劳动的副产品――污染对人(所有人)的统治的日益严重。 产品的异化 P52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自然界作为生产的条件 P53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1、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他借用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来分析无产阶级的状况,从而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试图以此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论证私有制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马克思首先对考察了劳动的对象化,他指出:“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就是说,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产品,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外化到一个外部对象上,从而实现自我确证。对象化是一切劳动之共性,但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劳动对象化却有另外的表现形式,即异化。“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资产阶级哲学家、理论家就经常使用的一个哲学范畴,异化的基本含义指,人的创造物与人相脱离、相独立,反过来奴役人、支配人。如果说对象化是劳动的肯定方面,那么异化则是劳动的否定方面。在劳动的异化关系中,劳动的对象化意味着劳动者创造出一个独立的与己对立的异己力量,劳动的实现表现为劳动者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制度下,劳动不是普通的劳动,而只能是异化劳动,它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异化,即物的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

量,同劳动对立的。”这里的“劳动的产品”主要指生产资料。一切劳动产品或生产资料都是由劳动者生产的,劳动者本应是它的主人,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产品却被资本家所控制,被资本家转变为资本,成为劳动者的异己物,资本家利用劳动者生产的生产资料反过来奴役、剥削劳动者。于是便出现这样的情况,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成为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劳动者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第二,劳动本身对劳动者的异化,即自我异化。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异化是劳动结果的异化,但劳动结果的异化必有其原因,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劳动过程即劳动本身中。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本应是人的自觉需要,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不是主动去劳动,而是为了维持生存而不得已去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是被迫的、外在的,是对自己的否定。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第三,人的“类本质”对人的异化。由以上关于异化劳动的两个规定,马克思又推出它的第三个规定。马克思认为,人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而动物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类。人的类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作为人的物质食粮,包括在人的类本

马哲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义)

一、《手稿》写作的背景和马克思的思想转变 (一)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总体线索 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哲学上是青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是民主主义者。这种思想架构在《莱茵报》时期接触现实问题时即已发生动摇。在1843年《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研究中,他彻底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实现了第一次重大思想转变。 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哪些思想呢? 1、自然决定的描述逻辑; 2、人的类本质异化与复归的批判逻辑;这是青年马克思思想中隐性的支配性思想。 (二)写作手稿时的思想背景 马克思是哲学专业出身,他之所以研究经济学,是因为受了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赫斯、蒲鲁东的影响。 《手稿》是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哲学出发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所作的批判。其中的人本主义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三)《手稿》中的两条线索 1、一条是明显的主导的人本主义的线索,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异化论的延伸和对赫斯经济异化思想的系统化。【此时的马克思认为,人本学是国民经济学的秘密,劳动是资本的秘密,社会的人是货币的秘密。】 2、另外一条是隐蔽的不自觉的线索,即从经济现实出发的客观线索。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日】广涉松: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三个先验预设 1、人未异化的本真存在; 2、异化了的非本真存在; 3、通过对异化的扬弃而恢复人的本真存在; 马克思就是从上述劳动异化理论的预设出发,对现实的劳动的非人状况进行哲学—伦理学的批判。 二、关于《手稿》的创作时间、由来、结构、出版及其影响。 1、创作时间:1844年4月到8月。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的。 2、由来:梁赞诺夫——马克思《巴黎笔记》照相版手稿——10个笔记本中有3个是相对对立的理论文本。 3、出版:1927年。中文版:1957年。 4、传奇遭遇:最难解读、引用最多的解读;近期的2次重大解读(前苏联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解读、中国理论界“类哲学”和“实践人道主义”解读);《手稿》在80年代中国的反响(讨论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人道主义理论的第一次热潮) 5、影响:西方——“新的福音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马克思的中心著作”,“概括了马克思的全部精神的唯一文献” 亨·德曼:“新发现的马克思”。 赖特·米尔斯、弗洛姆、胡克、海尔布隆纳

最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汇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序言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

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着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第3版 自然主义P4 从费尔巴哈起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土地P44 土地仿佛是它的领主的无机的身体。 劳动产品的异化P52 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异化的程度P52 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致工人非现实化到饿死的地步。对象化竟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通过最大努

力的和极不规则的中断才能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下,这还并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生产条件的日益丧失,劳动的副产品――污染对人(所有人)的统治的日益严重。 产品的异化P52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自然界作为生产的条件P53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异化与工人P53 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 劳动与对象化P54 劳动对它的产品的直接关系,是工人对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解读 ——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 正文: 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了解。首先我们看看马克思这个人吧。马克思被定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由此我们大概是能想象得到《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大概内容了吧。是的,《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确是马克思对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思考。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这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先行者,这这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的绝好资料。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长。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但是它把私有财产当作当然的前提,把私有财产的规律想象为永恒的自然规律。这就暴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私有制辩护的立场。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在手稿中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大阶级的经济生存条件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他吸取了当时德国哲学中广泛使用的异化概念,把它同私有制统治下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试图用异化来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其后还有马克思吸取了L.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成果,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充分肯定了他的辩证法的巨大意义。并且论述很多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费尔巴哈而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些都是大家通过各种途

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书笔记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 专业:经济学 姓名:王恒 学号:41016008

【阅读篇名】《1844年经济与哲学手稿》 【写作背景】 这部《手稿》因为是在巴黎完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为德国民主派机关报《莱茵报》撰稿,批判当时的普鲁士专制制度;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因此认识到,单纯的理论批判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为此,马克思于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深入考察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等,并亲身参加巴黎工人的革命活动。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开始了他们令人称颂的友谊与伟大的事业;在巴黎,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法年鉴》;在巴黎,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强调以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神圣家族》的写作。后来人们知道,也正是在巴黎,马克思完成了这部重要的《手稿》,它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第一个关键点。 《手稿》的写作还有其特定的思想背景。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其目标的,而科学技术能够帮助资本家更好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作为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的科学理性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一大精神支柱。同时,对利润的无限追求促使资本主义不断地刺激消费,不断地生产和满足人的需要,而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道主义强调要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人道主义自然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二大精神支柱。但实际上,资本主义的确发展了科学理性,但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却使人道主义最终落空了。在马克思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重新倡导了人道主义,但由于没有和科学理性相结合,其社会主义是非科学的,最终只是一种空想,无法成为现实。而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将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探索实现真正的人道主义的现实条件和途径,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共产主义的特征及其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方式。 【重要观点及内容】 《手稿》是由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第一手稿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工资、理论、地租、异化劳动、无产阶级革命等,其核心思想是异化劳动理论;第二手稿的现存部分对私有财产的关系作了考察,仅占原手稿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其他部分已经散失了,第二手稿应该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手稿研究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等,并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一般哲学,其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共产主义学说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 1、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他借用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来分析无产阶级的状况,从而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试图以此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论证私有制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首先对考察了劳动的对象化,他指出:“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文本据:Works of Young Marx on Phil osophy and Sociology,并参刘丕坤译本分段) 讲授:fangaofeng 时间:2012年9月—6月 ——*2012年9月12日*—— 现代性 什么是现代性: “现代”的语言意义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它区分于过去和将来并以我们谈论者自身为立脚点,因此它与时间相关。但是思想意义的现代包括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于是它具有几种不同的时间区分。 第一、广义的现代。它指自笛卡尔以来的思想,亦即自近代以来的思想,它包括了一般意义的近代、狭义的现代和后现代,其主题分别是理性、存在和语言。但是这种现代主要将近代的思想作为其标志。此时的理性或自我意识表现为主体,并与在客体意义上的世界构成了主客体关系。 第二、一般的现代。它指后黑格尔以来的思想,它排除了近代,包括了现代和后现代,其主题是存在和语言,但存在是其根本问题。这又具体化为个体的存在及其经验。 第三、狭义的现代。它指从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为止。这里不仅排除了理性问题,而且也排除了语言问题,唯有存在问题。 而所谓的后现代就是现代之后。但是后现代仍然有多种划分的可能。其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思想,亦即贝尔所说的“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其二指那些不是探讨理性和存在而是探讨语言的哲学,如分析哲学,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其三主要指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思潮,它以消解、反叛为其根本特色。 现代和后现代思想的区分主要不是时间性的,而是思想形态性的,所以后现代不仅可以在现代之后,也可以在现代之前,它们也可以同时并存。于是西方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现代和后现代的时代,或者是后现代的现代。 现代美学主要包括了黑格尔之后到海德格尔为止的美学思想。如果说黑格尔构成了形而上学理性哲学的终结的话,那么海德格尔则走向了现代存在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摘要:马克思的这篇手稿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辩证性,与其说它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倒不如说这是一部包含着辩证哲学的哲学著作.它是马克思充分研究了古典经济学家们的思想及其著作,辩证性的汲取,形成一套严密的,充满辩证的思想体系,从而达到马克思的目的:揭示阶级斗争的必然性.马克思关于人与劳动、社会、自然关系的相关阐述,分析了社会关系异化、劳动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初步的提出了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简单看法。在手稿中,随处可见其辩证性思想,例如,对于资本积累的后果,他提出对工人的需求增加导致工资上涨,然而,利润率的下降,分工导致生产过剩却又不得不降低工人的工资来赔偿. 关键词:工资资本的利润辩证分工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哲学类书籍并不感兴趣,也并不了解马克思思想,但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有了收获. 这本书主要由三个笔记组成.其中第一手稿是马克思分析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结果.在研究过程中,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三个对象以及他们的斗争的根源—收入源泉。三个对象为工人,资本家和土地占有者,他们的收入源泉分别是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马克思认为,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是根本不同的三种收入,至少性质上是不同的。在他看来,工资是出于同资本的利润对抗的关系中,而通过资本的利润又处于同地租的对抗关系中。他把笔记本I分作三栏各栏分别加上标题《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是马克思对约·拉·麦克库洛赫《论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发展特殊对象和重要性》法译本及该书译者吉·普雷沃写的《译者对李嘉图体系的思考》作了摘要。把“现代国民经济”即“李嘉图、穆勒等人”的观点同斯密、萨伊的观点相对照看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内部的差别。是马克思的思考与笔记1和2的补充。补充一《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先就有产和无产的对立向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发展作了简短补充然后以比较长篇幅论述通过扬弃私有财产来抛弃人的自然异化。补充二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补充三是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第三手稿”分为“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私有财产和需要”“分工”以及“货币”五个章节。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部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部分 这本《手稿》主要研究英、法、德等国的国民经济学,[1] 间或谈到宗教,[2] 还有一部分可以说是专讲哲学。讲哲学的部分题为“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刊于本书第94-119页。哲学部分和经济学部分的关系在这两句话里说得最清楚:“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第101页)。劳动是马克思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共同主题。不过在这一部分马克思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先讲了现代批判运动。在讲了施特劳斯和布鲁诺·鲍威尔之后,又讲了费尔巴哈,然后才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考。 在马克思看来,施特劳斯和布鲁诺·鲍威尔属于现代批判运动。现代批判同黑格尔的哲学特别是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是个本质问题。马克思举例证明,这两位批判家的一些说法跟黑格尔的观点甚至在语言上都毫无区别。但他们对这一点却缺乏认识。马克思认为,这是对自身持完全非批判的态度,现代批判运动是不彻底的批判运动。虽然上述批判宣称自己是“纯粹的、坚决的、绝对的、洞察一切的的批判”(第95页),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旧的辩证法和哲学。马克思对他们最后做出了“滑稽可笑”的判语。 与这些滑稽可笑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第96页)。费尔巴哈真正克服了旧的辩证法和哲学。在不遗余力第赞美了费尔巴哈之后,马克思列举了费尔巴哈的三项伟大贡献。这三点非常重要,值得全文抄录如下,并做进一步的分析(第96页): 1. 证明了哲学不过是变成思想的并且通过思维加以阐明的宗教,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和存在方式;因此哲学同样亚当受到谴责; 2. 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页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 3. 他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定的东西同自称是绝对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对立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1)是说哲学不过是变形的宗教。这里的哲学当然是指“旧哲学”,而不包括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新哲学。更准确地说,哲学在这里指黑格尔完善了的近代西方哲学。(这一部分题为“对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但实际上主要是对黑格尔的批判。对黑格尔的批判之所以可以被成为对整个哲学的批判,应该是因为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旧哲学的完成。)近代哲学区别于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为代表的古代哲学的关键之点可能就在于它不得不从宗教也就是基督教吸取大量的养分。甚至按照马克思在这里的说法,近代哲学不过是变形的基督教。基督教产生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代哲学之后,因此不能说古代哲学是宗教的变形。事实上马克思之后的尼采倒是有个颠倒过来的著名说法:基督教是民众的柏拉图主义。马克思赞同费尔巴哈说,作为变形宗教的哲学应该受到谴责。(2),与青年黑格尔拍的唯心主义相对,费尔巴哈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3),基于自身而存在的东西是自然界,“自然”。而否定之否定的东西,马克思将要证明,不是别的什么而就是无。这里的对立是真实存在(自然)和根本不存在的无的对立。 费尔巴哈论证了要从肯定的,也就是从感觉确定的东西出发。也就是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