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GPON网络中DBA算法的研究

GPON网络中DBA算法的研究

GPON网络中DBA算法的研究
GPON网络中DBA算法的研究

BP神经网络算法步骤

B P神经网络算法步骤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传统的BP 算法简述 BP 算法是一种有监督式的学习算法,其主要思想是:输入学习样本,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网络的权值和偏差进行反复的调整训练,使输出的向量与期望向量尽可能地接近,当网络输出层的误差平方和小于指定的误差时训练完成,保存网络的权值和偏差。具体步骤如下: (1)初始化,随机给定各连接权[w],[v]及阀值θi ,rt 。 (2)由给定的输入输出模式对计算隐层、输出层各单元输出 (3)计算新的连接权及阀值,计算公式如下: (4)选取下一个输入模式对返回第2步反复训练直到网络设输出误差达到要求结束训练。 第一步,网络初始化 给各连接权值分别赋一个区间(-1,1)内的随机数,设定误差函数e ,给定计 算精度值 和最大学习次数M 。 第二步,随机选取第k 个输入样本及对应期望输出 ()12()(),(),,()q k d k d k d k =o d ()12()(),(),,()n k x k x k x k =x 第三步,计算隐含层各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 第四步,利用网络期望输出和实际输出,计算误差函数对输出层的各神经元的偏导数()o k a δ 第五步,利用隐含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值、输出层的()o k δ和隐含层的输出计算误差函数对隐含层各神经元的偏导数()h k δ 第六步,利用输出层各神经元的()o k δ和隐含层各神经元的输出来修正连接权值()ho w k 第七步,利用隐含层各神经元的()h k δ和输入层各神经元的输入修正连接权。 第八步,计算全局误差211 1(()())2q m o o k o E d k y k m ===-∑∑ ε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3282991.html,/s/blog_5bbd6ec00100b5nk.html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2008-11-20 17:24:22) 标签:杂谈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作用机理还是比较难理解,现在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其原理。这个例子是关于人的识别技术的,在门禁系统,逃犯识别,各种验证码破译,银行预留印鉴签名比对,机器人设计等领域都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当然也可以用来做客户数据的挖掘工作,比如建立一个能筛选满足某种要求的客户群的模型。 机器识别人和我们人类识别人的机理大体相似,看到一个人也就是识别对象以后,我们首先提取其关键的外部特征比如身高,体形,面部特征,声音等等。根据这些信息大脑迅速在内部寻找相关的记忆区间,有这个人的信息的话,这个人就是熟人,否则就是陌生人。 人工神经网络就是这种机理。假设上图中X(1)代表我们为电脑输入的人的面部特征,X(2)代表人的身高特征X(3)代表人的体形特征X(4)代表人的声音特征W(1)W(2)W(3)W(4)分别代表四种特征的链接权重,这个权重非常重要,也是人工神经网络起作用的核心变量。 现在我们随便找一个人阿猫站在电脑面前,电脑根据预设变量提取这个人的信息,阿猫面部怎么样,身高多少,体形胖瘦,声音有什么特征,链接权重初始值是随机的,假设每一个W均是0.25,这时候电脑按这个公式自动计 算,Y=X(1)*W(1)+X(2)*W(2)+X(3)*W(3)+X(4)*W(4)得出一个结果Y,这个Y要和一个门槛值(设为Q)进行比较,如果Y>Q,那么电脑就判定这个人是阿猫,否则判定不是阿猫.由于第一次计算电脑没有经验,所以结果是随机的.一般我们设定是正确的,因为我们输入的就是阿猫的身体数据啊. 现在还是阿猫站在电脑面前,不过阿猫怕被电脑认出来,所以换了一件衣服,这个行为会影响阿猫的体形,也就是X(3)变了,那么最后计算的Y值也就变了,它和Q比较的结果随即发生变化,这时候电脑的判断失误,它的结论是这个人不是阿猫.但是我们告诉它这个人就是阿猫,电脑就会追溯自己的判断过程,到底是哪一步出错了,结果发现原来阿猫体形X(3)这个 体征的变化导致了其判断失误,很显然,体形X(3)欺骗了它,这个属性在人的识别中不是那 么重要,电脑自动修改其权重W(3),第一次我对你是0.25的相信,现在我降低信任值,我0.10的相信你.修改了这个权重就意味着电脑通过学习认为体形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自己认识的人的时候并不是那么重要.这就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循环.我们可以要求阿猫再穿一双高跟皮鞋改变一下身高这个属性,让电脑再一次进行学习,通过变换所有可能变换的外部特征,轮换让电脑学习记忆,它就会记住阿猫这个人比较关键的特征,也就是没有经过修改的特征.也就是电脑通过学习会总结出识别阿猫甚至任何一个人所依赖的关键特征.经过阿猫的训练电脑,电脑已经非常聪明了,这时你在让阿猫换身衣服或者换双鞋站在电脑前面,电脑都可以迅速的判断这个人就是阿猫.因为电脑已经不主要依据这些特征识别人了,通过改变衣服,身高骗不了它.当然,有时候如果电脑赖以判断的阿猫关键特征发生变化,它也会判断失误.我们就

(完整版)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国人口预测算法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 计) 题目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国人口预测 算法研究

所在院(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102班 指导教师赵晖 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 2015年5 月25日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国人口预测算法研究 作者:宋波 (陕理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102班,陕西汉中 723000) 指导教师:赵晖 [摘要]我国现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本文介绍了人口预测的概念及发展规律等。 首先,本文考虑到人口预测具有大量冗余、流动范围和数量扩大的特性,又为提高人口预测的效果,因此,使用归一化对人口数据进行了处理,该方法不需要离散化原数据,这样就保证了人口预测的准确性和原始数据的信息完整性。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优化算法,该算法避免了人们在预测中参数选择的主观性而带来的精度的风险,增强了人口预测的准确性。同时,为说明该算法的有效性,又设计了几种人们通常所用的人口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算法,并用相同的数据进行实验,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即本文算法的人口预测最为准确,其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算法,而这主要是参数的选择对于增强预测性方面的影响,最终导致人口预测精确度。同时,在算法的稳定性和扩展性方面,该算法也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考虑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等因素的影响,重建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人口数量。 [关键词] 神经网络人口模型灰色预测模型软件

神经网络算法的软件应用研究

第1期(总第125期)机械管理开发 2012年2月No.1(S UM No.125) M EC HANIC AL M ANAGEM ENT AND DEVELOPM ENT Feb.2012 0引言 从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以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然而,计算机在处理一些人工智能的问题时遇到很大困难。一个人很容易辨认出他人的脸庞,而计算机却很难做到。这是因为传统的信息处理,都有精确的模型做指导,而人工智能却没有,很难为计算机编写明确的指令或程序。大脑是由生物神经元构成的巨型网络,本质上不同于计算机,是一种大规模的秉性处理系统,它有学习、联想、记忆、综合等能力,并有巧妙的信息处理方法。神经元不仅是组成大脑的基本单元,而且是大脑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 ork-ANN )是对人脑最简单的一种抽象和模拟,是模仿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信息处理功能的一个智能化系统,也是人们进一步解开人脑思维奥秘的有力工具。智能是指对环境的适应和自我调整能力,人工神经网络是有智能的。预测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对最终决策方案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神经网络的观念介绍1.1 神经网络的模型与内涵 神经网络的学习可分为有导师学习和无导师学习。有导师学习是指基于知识系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给定的输入输出数据,所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无导师学习是指通过系统自身的学习,来达到期望的学习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学习。该学习不需要老师为系统提供各种精确的输入输出信息和有关知识,而只需提供系统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1)MP 模型。每个神经元的状态由M P 方程决定,U i =f ((ΣT ij *V j )-θi ).其意义是每个神经元的状态是由一定强度(权值Tij )的外界刺激(输入Vj )累加后经过细胞体加工(激励函数f (x))产生一个输出。神经元的模型,见图1 。 图1神经元的模型 2)联想学习。Hebb 定理:神经元i 和神经元j 之间,同时处于兴奋状态,则他们间的连接应该加强,即 △Wij =αS i *S j.. 1.2 神经网络的几何意义与样本 1)神经网络的几何意义。N 个神经元(j =1..n )对神经元i 的总输入I i 为:I i =ΣW ij x j -θi 令I =0,得到一个几何上的超平面。从几何角度看,一个神经元代表一个超平面。超平面将解空间分为3部分:平面本身、平面上部、平面下部,神经元起到分类的作用。 2)线性样本和非线性样本。现举两例说明:OR (逻辑加法):输入为((0,0),(0,1),(1,0),(1,1)),期望输出为(0,1,1,1),见图2(a )。XOR (异或运算): 输入为((0,0),(0,1),(1,0),(1,1)),期望输出为(0,1,1,0),见图2(b )。非线性样本在最早的感知机模型中遇到了障碍,因为感知机的两层网络结构不能对非线性样本 进行超平面的划分。 (a )样本能够均匀的分布 (b )不存在一个超平面 在超平面的两侧 能将样本区分开 图2超平面的划分举例 3)非线性样本转化为线性样本。一个超平面不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作者简介:白 鹏(),男,山西太原人,在读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开发。 神经网络算法的软件应用研究 白 鹏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B ackPropagation 神经网络是重要的人工神经网络,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自学习、泛化容错能力,并能充分 考虑主观因素,具有启发式搜索的特点。主要介绍BP 网络算法用JAVA 语言的实现方式及其在预测股票价格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73X (2012)01-0201-03 2011-04-142011-09-101979-201

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

5.4 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简介 在本节中,我们将着重讲述一些在网络设计、优化、性能分析、通信路由优化、选择、神经网络控制优化中有重要应用的常用的算法,包括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方法。用这些算法可以较容易地解决一些很复杂的,常规算法很难解决的问题。这些算法都有着很深的理论背景,本节不准备详细地讨论这些算法的理论,只对算法的原理和方法作简要的讨论。 5.4.1 神经网络 1. 神经网络的简单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写为ANNs)也简称为神经网络(NNs)或称作连接模型(Connectionist Model),是对人脑或自然神经网络(Natural Neural Network)若干基本特性的抽象和模拟。人工神经网络以对大脑的生理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其目的在于模拟大脑的某些机理与机制,实现某个方面的功能。所以说,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人工建立的以有向图为拓扑结构的动态系统,它通过对连续或断续的输入作出状态相应而进行信息处理。它是根据人的认识过程而开发出的一种算法。假如我们现在只有一些输入和相应的输出,而对如何由输入得到输出的机理并不清楚,那么我们可以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未知过程看成是一个“网络”,通过不断地给这个网络输入和相应的输出来“训练”这个网络,网络根据输入和输出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各节点之间的权值来满足输入和输出。这样,当训练结束后,我们给定一个输入,网络便会根据自己已调节好的权值计算出一个输出。这就是神经网络的简单原理。 2. 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结构 如上所述,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如图5.35所示: 隐层隐层2 1 图5.35 神经网络一般都有多层,分为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层,层数越多,计算结果越精确,但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所以实际应用中要根据要求设计网络层数。神经网络中每一个节点叫做一个人工神经元,他对应于人脑中的神经元。人脑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是一种根须状蔓延物。神经元的中心有一闭点,称为细胞体,它能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细胞体周围的纤维有两类,轴突是较长的神经纤维,是发出信息的。树突的神经纤维较短,而分支众多,是接收信息的。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另一神经元的树突之间密

什么是神经网络算法

算法起源 在思维学中,人类的大脑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直观思维、和灵感思维三种基本方式。 而神经网络就是利用其算法特点来模拟人脑思维的第二种方式,它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特点就是信息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简单,功能有限,但是如果大量的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所能实现的行为确实及其丰富多彩的。其实简单点讲就是利用该算法来模拟人类大脑来进行推理和验证的。 我们先简要的分析下人类大脑的工作过程,我小心翼翼的在网上找到了一张勉强看起来舒服的大脑图片 嗯,看着有那么点意思了,起码看起来舒服点,那还是在19世纪末,有一位叫做:Waldege 的大牛创建了神经元学活,他说人类复杂的神经系统是由数目繁多的神经元组成,说大脑皮层包括100亿个以上的神经元,每立方毫米源数万个,汗..我想的是典型的大数据。他们 相互联系形成神经网络,通过感官器官和神经来接受来自身体外的各种信息(在神经网络算法中我们称:训练)传递中枢神经,然后经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再通过运动神经发出控制信息(比如我在博客园敲文字),依次来实现机体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神经元这玩意跟其它细胞一样,包括: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是它还有比较特殊的,比如有许多突起,就跟上面的那个图片一样,分为: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分部。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突起的作用是传递信息。树突的作用是作为引入输入信息的突起,而轴突是作为输出端的突起,但它只有一个。 也就是说一个神经元它有N个输入(树突),然后经过信息加工(细胞核),然后只有一 个输出(轴突)。而神经元之间四通过树突和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相联系,同时进行着信息传递和加工。我去...好复杂....

神经网络算法详解

神经网络算法详解 第0节、引例 本文以Fisher的Iris数据集作为神经网络程序的测试数据集。Iris数据集可以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3282991.html,/wiki/Iris_flower_data_set 找到。这里简要介绍一下Iris数据集: 有一批Iris花,已知这批Iris花可分为3个品种,现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不同品种的Iris花的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会有差异。我们现有一批已知品种的Iris花的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的数据。 一种解决方法是用已有的数据训练一个神经网络用作分类器。 如果你只想用C#或Matlab快速实现神经网络来解决你手头上的问题,或者已经了解神经网络基本原理,请直接跳到第二节——神经网络实现。 第一节、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1. 人工神经元( Artificial Neuron )模型 人工神经元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元素,其原理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1. 人工神经元模型 图中x1~xn是从其他神经元传来的输入信号,wij表示表示从神经元j到神经元i的连接权值,θ表示一个阈值( threshold ),或称为偏置( bias )。则神经元i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表示为:

图中yi表示神经元i的输出,函数f称为激活函数 ( Activation Function )或转移函数( Transfer Function ) ,net称为净激活(net activation)。若将阈值看成是神经元i的一个输入x0的权重wi0,则上面的式子可以简化为: 若用X表示输入向量,用W表示权重向量,即: X = [ x0 , x1 , x2 , ....... , xn ] 则神经元的输出可以表示为向量相乘的形式: 若神经元的净激活net为正,称该神经元处于激活状态或兴奋状态(fire),若净激活net 为负,则称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 图1中的这种“阈值加权和”的神经元模型称为M-P模型 ( McCulloch-Pitts Model ),也称为神经网络的一个处理单元( PE, Processing Element )。 2. 常用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的选择是构建神经网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面简要介绍常用的激活函数。 (1) 线性函数 ( Liner Function ) (2) 斜面函数 ( Ramp Function ) (3) 阈值函数 ( Threshold Function )

神经网络算法的应用

神经网络算法的应用 别以为名字中带“网络”二字,神经网络就是一种设备,事实上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结构的算法模型。其原理就在于将信息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每个单元的功能非常简单,但大量单元构成的网络系统就能实现非常复杂的数据计算,并且还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习系统。1 神经网络的结构更接近于人脑,具有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存储和处理、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能力。神经网络的用途非常广泛,在系统辨识、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领域都能一展身手。而现在最吸引IT巨头们关注的就是神经网络在智能控制领域中的自动学习功能,特别适合在需要代入一定条件,并且信息本身是不确定和模糊的情况下,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例如语音识别。 神经网络的发展史 神经网络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麦克库罗克和数理逻辑学家皮兹首先提出了神经元的数学模型。此模型沿用至今,并且直接影响着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因而,他们两人就是神经网络研究的先驱。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人们以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问题在计算机面前都是小菜一碟。再加上当时电子技术比较落后,用电子管或晶体管制作出结构复杂的神经网络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神经网络的研究一度陷于低潮当中。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让神经网络的应用成为了可能。而且人们也看到了神经网络在智能控制、语音识别方面的潜力。但是这一技术的发展仍然缓慢,而硬件性能的发展以及应用方式的变化,再加上谷歌、微软、IBM等大公司的持续关注,神经网络终于又火了起来。本该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的诸多全新语音技术,直到最近才与我们见面,神经网络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机器同声传译成真 在国际会议上,与会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同声传译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但是到目前为止,同声传译基本上都是靠人来完成的,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用机器进行同声传译,这个往往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设备,却成为了现实。 在2012年底天津召开的“21世纪的计算-自然而然”大会上,微软研究院的创始人里克·雷斯特在进行主题演讲时,展示了一套实时语音机器翻译系统。这个系统在里克.雷斯特用英文演讲时,自动识别出英文字词,再实时翻译成中文,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同时用电脑合成的声音读出。最令人惊奇的是,与常见的合成语音声调非常机械不同。在演示之前,雷斯特曾经给这套系统输入过自己长达1个多小时的录音信息,所以由电脑合成的中文语音并不是机械声,而是声调听上去和雷斯特本人一致。 这套实时语音机器翻译系统就是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由微软和多伦多大学历时两年共同研发。这个被命名为“深度神经网络”的技术,模仿由不同层次神经元构成的人脑,组成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整个系统共分为9层,最底层用来学习将要进行分析的语音有哪些特征,上一层就将这些分析进行组合,并得出新的分析结果,这样经过多次分析处理之后,增加识别的准确性。而最上面的一层用来分析出听到的声音究竟是哪个音组,再通过和已注明音组的语音库里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将正确的结果反馈出来。经过如此复杂精密的处理之后,系统对于语音的识别能力就会有显着的提升,其性能优于以往的办法。 根据微软的测试,运用了这种“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实时语音翻译器,相比旧系统出错率至少降低30%,最好的情况下能达到8个单词仅错1个,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这个实时语音翻译器已经能支持包括普通话在内的26种语言,不过这个实时语音翻译器目前还不成熟,使用之前必须先在系统中输入1个小时以上的音频资料,让系统识别发言人声

(完整版)bp神经网络算法.doc

BP 神经网络算法 三层 BP 神经网络如图: 目标输出向量 传递函数 g 输出层,输出向量 权值为 w jk 传递函数 f 隐含层,隐含层 输出向量 输 入 层 , 输 入 向量 设网络的输入模式为 x (x 1 , x 2 ,...x n )T ,隐含层有 h 个单元,隐含层的输出为 y ( y 1 , y 2 ,...y h )T ,输出 层有 m 个单元,他们的输出为 z (z 1 , z 2 ,...z m )T ,目标输出为 t (t 1 ,t 2 ,..., t m )T 设隐含层到输出层的传 递函数为 f ,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 g n n 于是: y j f ( w ij x i ) f ( w ij x i ) :隐含层第 j 个神经元的输出;其中 w 0 j , x 0 1 i 1 i 0 h z k g( w jk y j ) :输出层第 k 个神经元的输出 j 此时网络输出与目标输出的误差为 1 m (t k z k ) 2 ,显然,它是 w ij 和 w jk 的函数。 2 k 1 下面的步骤就是想办法调整权值,使 减小。 由高等数学的知识知道:负梯度方向是函数值减小最快的方向 因此,可以设定一个步长 ,每次沿负梯度方向调整 个单位,即每次权值的调整为: w pq w pq , 在神经网络中称为学习速率 可以证明:按这个方法调整,误差会逐渐减小。

BP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的调整顺序为:1)先调整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 h 设 v k为输出层第k个神经元的输入v k w jk y j j 0 ------- 复合函数偏导公式 1 g'(u k ) e v k 1 (1 1 ) z k (1 z k ) 若取 g ( x) f (x) 1 e x,则(1e v k) 2 1e v k 1e v k 于是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调整迭代公式为:2)从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调整迭代公式为: n 其中 u j为隐含层第j个神经元的输入: u j w ij x i i 0 注意:隐含层第j 个神经元与输出层的各个神经元都有连接,即涉及所有的权值w ij,因此 y j m (t k z k )2 z k u k m y j k 0 z k u k y j (t k z k ) f '(u k )w jk k 0 于是: 因此从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调整迭代为公式为: 例: 下表给出了某地区公路运力的历史统计数据,请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并对给出的 2010 和 2011 年的数据,预测相应的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 人数 ( 单位:机动车数公路面积 ( 单公路客运量公路货运量 时间( 单位:万位:万平方公( 单位:万( 单位:万万人 ) 辆 ) 里) 人 ) 吨 ) 1990 20.55 0.6 0.09 5126 1237 1991 22.44 0.75 0.11 6217 1379 1992 25.37 0.85 0.11 7730 1385 1993 27.13 0.9 0.14 9145 1399 1994 29.45 1.05 0.2 10460 1663 1995 30.1 1.35 0.23 11387 1714 1996 30.96 1.45 0.23 12353 1834 1997 34.06 1.6 0.32 15750 4322 1998 36.42 1.7 0.32 18304 8132 1999 38.09 1.85 0.34 19836 8936 2000 39.13 2.15 0.36 21024 11099 2001 39.99 2.2 0.36 19490 11203 2002 41.93 2.25 0.38 20433 10524 2003 44.59 2.35 0.49 22598 11115 2004 47.3 2.5 0.56 25107 13320 2005 52.89 2.6 0.59 33442 16762 2006 55.73 2.7 0.59 36836 18673

网络拥塞控制的分析与研究讲义

网络拥塞控制的分析与研究 2015级软件工程 高家祺

摘要 随着互联网本身规模的迅速扩大、互联网用户数的剧增以及网络应用类型的快速增加,网络正经历越来越多的包丢失和其他的性能恶化问题,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网络拥塞。网络拥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整个网络的性能下降:包括分组丢失率增加、端到端延迟增大、网络吞吐量下降、甚至有可能使整个系统发生拥塞崩溃。 当网络处于拥塞崩溃状态时,微小的负载增量都将使网络的有效吞吐量急剧下降。造成网络拥塞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存储空间不足、带宽容量不足、处理器处理能力弱、TCP/PI 协议拥塞控制机制中的缺陷、用户的恶意攻击造成的网络拥塞以及网络系统的混沌、分叉等现象都会导致网络通讯的崩溃。 在目前的Internet中,既然网络拥塞是无法避免的,就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控制和避免拥塞,把拥塞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即使在发生拥塞后也能及时地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同时拥塞控制也必须保证网络效率。因此,网络拥塞控制是网络系统改善性能和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要手段,网络拥塞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从网络拥塞的概念解释、造成拥塞的原因、防止拥塞的方法、拥塞控制的常用算法、拥塞控制方面的研究热点以及网络拥塞控制未来的发展等多个方面对网络拥塞控制进行阐述。

第一章:拥塞现象介绍 一、拥塞现象 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这种现象跟公路网中经常所见的交通拥挤一样,当节假日公路网中车辆大量增加时,各种走向的车流相互干扰,使每辆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都相对增加(即延迟增加),甚至有时在某段公路上车辆因堵塞而无法开动(即发生局部死锁)。 1.与拥塞相关的名词解释 网络的吞吐量与通信子网负荷(即通信子网中正在传输的分组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通信子网负荷比较小时,网络的吞吐量(分组数/秒)随网络负荷(每个节点中分组的平均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网络负荷增加到某一值后网络吞吐量反而下降,则表征网络中出现了拥塞现象。在一个出现拥塞现象的网络中,到达某个节点的分组将会遇到无缓冲区可用的情况,从而使这些分组不得不由前一节点重传,或者需要由源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当拥塞比较严重时,通信子网中相当多的传输能力和节点缓冲器都用于这种无谓的重传,从而使通信子网的有效吞吐量下降。由此引起恶性循环,使通信子网的局部甚至全部处于死锁状态,最终导致网络有效吞吐量接近为零。 2.造成拥塞的原因分析 造成网络拥塞的原因一般来说分为以下2种:a. 多条流入线路有分组到达,并需要同一输出线路,此时,如果路由器没有足够的内存来存放所有这些分组,那么有的分组就会丢失。b. 路由器的慢带处理器的缘故,以至于难以完成必要的处理工作,如缓冲区排队、更新路由表等。 3.防止拥塞的常用方法 由于拥塞可以发生在TCP/IP模型中的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三个层次,所以防止拥塞的方法在不同层次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a. 在传输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和确定超时策略。b. 在网络层可采用:子网内部的虚电路与数据报策略、分组排队和服务策略、分组丢弃策略、路由算法和分组生存管理。c. 在数据链路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和流控制策略。 二、拥塞控制的方法 常见的拥塞控制方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而有所不同。 1.缓冲区预分配法 该法用于虚电路分组交换网中。在建立虚电路时,让呼叫请求分组途经的节点为虚电路预先分配一个或多个数据缓冲区。若某个节点缓冲器已被占满,则呼叫请求分组另择路由,或者返回一个"忙"信号给呼叫者。这样,通过途经的各节点为每条虚电路开设的永久性缓冲区(直到虚电路拆除),就总能有空间来接纳并转送经过的分组。此时的分组交换跟电路交换很相似。当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并将它转发出去之后,该节点向发送节点返回一个确认信息。该确认一方面表示接收节点已正确收到分组,另一方面告诉发送节点,该节点已空出缓冲区以备接收下一个分组。上面是"停一等"协议下的情况,若节点之间的协议允许多个未处理的分组存在,则为了完全消除拥塞的可能性,每个节点要为每条虚电路保留等价于窗口大小数量的缓冲区。这种方法不管有没有通信量,都有可观的资源(线路容量或存储空间)被某个连

神经网络算法及模型

神经网络算法及模型 思维学普遍认为,人类大脑的思维分为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观)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种基本方式。 人工神经网络就是模拟人思维的第二种方式。这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特色在于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功能有限,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所能实现的行为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神经网络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反映了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的特点。主要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原型研究。从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脑科学、病理学等生物科学方面研究神经细胞、神经网络、神经系统的生物原型结构及其功能机理。 (2)建立理论模型。根据生物原型的研究,建立神经元、神经网络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概念模型、知识模型、物理化学模型、数学模型等。 (3)网络模型与算法研究。在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作具体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计算机模拟或准备制作硬件,包括网络学习算法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也称为技术模型研究。 (4)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系统。在网络模型与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组成实际的应用系统,例如,完成某种信号处理或模式识别的功能、构作专家系统、制成机器人等等。 纵观当代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人类在征服宇宙空间、基本粒子,生命起源等科学技术领域的进程中历经了崎岖不平的道路。我们也会看到,探索人脑功能和神经网络的研究将伴随着重重困难的克服而日新月异。 神经网络和粗集理论是智能信息处理的两种重要的方法,其任务是从大量观察和实验数据中获取知识、表达知识和推理决策规则。粗集理论是基于不可分辩性思想和知识简化方法,从数据中推理逻辑规则,适合于数据简化、数据相关性查找、发现数据模式、从数据中提取规则等。神经网络是利用非线性映射的思想和并行处理方法,用神经网络本身的结构表达输入与输出关联知识的隐函数编码,具有较强的并行处理、逼近和分类能力。在处理不准确、不完整的知识方面,粗集理论和神经网络都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能力,然而两者处理信息的方法是不同的,粗集方法模拟人类的抽象逻辑思维,神经网络方法模拟形象直觉思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首先,通过粗集理论方法减少信息表达的属性数量,去掉冗余信息,使训练集简化,减少神经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和训练时间;其次利用神经网络优良的并行处理、逼近和分类能力来处理风险预警这类非线性问题,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再次,粗集理论在简化知识的同时,很容易推理出决策规则,因而可以作为后续使用中的信息识别规则,将粗集得到的结果与神经网络得到的结果相比较,以便相互验证;最后,粗集理论的方法和结果简单易懂,而且以规则的形式给出,通过与神经网络结合,使神经网络也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因此,粗集理论与神经网络融合方法具有许多优点,非常适合处理诸如企业战略风险预警这类非结构化、非线性的复杂问题。 关于输入的问题--输入模块。

(完整版)BP神经网络算法步骤

传统的BP 算法简述 BP 算法是一种有监督式的学习算法,其主要思想是:输入学习样本,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网络的权值和偏差进行反复的调整训练,使输出的向量与期望向量尽可能地接近,当网络输出层的误差平方和小于指定的误差时训练完成,保存网络的权值和偏差。具体步骤如下: (1)初始化,随机给定各连接权[w],[v]及阀值θi ,rt 。 (2)由给定的输入输出模式对计算隐层、输出层各单元输出 (3)计算新的连接权及阀值,计算公式如下: (4)选取下一个输入模式对返回第2步反复训练直到网络设输出误差达到要求结束训练。 第一步,网络初始化 给各连接权值分别赋一个区间(-1,1)内的随机数,设定误差函数e ,给定计算精度值 和最大学习次数M 。 第二步,随机选取第k 个输入样本及对应期望输出 ()12()(),(),,()q k d k d k d k =L o d ()12()(),(),,()n k x k x k x k =L x 第三步,计算隐含层各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 第四步,利用网络期望输出和实际输出,计算误差函数对输出层的各神经元的偏导数()o k a δ 第五步,利用隐含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值、输出层的()o k δ和隐含层的输出计算误差函数对隐含层各神经元的偏导数()h k δ 第六步,利用输出层各神经元的()o k δ和隐含层各神经元的输出来修正连接权值()ho w k 第七步,利用隐含层各神经元的()h k δ和输入层各神经元的输入修正连接权。 第八步,计算全局误差211 1(()())2q m o o k o E d k y k m ===-∑∑ 第九步,判断网络误差是否满足要求。当误差达到预设精度或学习次数大于设定的最大次数,则结束算法。否则,选取下一个学习样本及对应的期望输出,返回到第三步,进入下一轮学习。 ε

基于MATLAB的神经网络算法研究及仿真

基于MATLAB的神经网络算法研究及仿真 焦文明 摘要:人工神经网络以其具有信息的分布存储、并行处理以及自学习能力等优点, 已经在模式识别、信号处理、智能控制及系统建模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MATLAB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是以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 利用MATLAB 语言构造出许多典型神经网络的传递函数、网络权值修正规则和网络训练方法,网络的设计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工具箱中有关神经网络的设计与训练的程序, 免去了繁琐的编程过程。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BP 神经网络算法,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函数逼近和样本含量估计问题中,并分析相关参数对算法运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函数逼近 1 绪论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NN)是由大量的、简单的处理单元(称为神经元)广泛地互相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它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许多基本特征,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神经网络具有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存储和处理、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特别适合处理需要同时考虑许多因素和条件的、不精确和模糊的信息处理问题。神经网络的发展与神经科学、数理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控制论、机器人学、微电子学、心理学、微电子学、心理学、光计算、分子生物学等有关,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自适应的信息处理能力,克服了传统人工智能方法对于直觉的缺陷,因而在神经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组合优化、预测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神经网络与其他传统方法相组合,

将推动人工智能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神经网络在模拟人类认知的道路上更加深入发展,并与模糊系统、遗传算法、进化机制等组合,形成计算智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方向。 MATLAB是一种科学与工程计算的高级语言,广泛地运用于包括信号与图像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系统仿真等诸多领域。为了解决神经网络问题中的研究工作量和编程计算工作量问题,目前工程领域中较为流行的软件MA TLAB,提供了现成的神经网络工具箱(Neural Network Toolbox,简称NNbox),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便利条件。神经网络工具箱提供了很多经典的学习算法,使用它能够快速实现对实际问题的建模求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MATLAB 语言构造典型神经网络的激活传递函数,编写各种网络设计与训练的子程序,网络的设计者可以根据需要调用工具箱中有关神经网络的设计训练程序,使自己能够从烦琐的编程中解脱出来,减轻工程人员的负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神经网络结构及BP神经网络 2.1 神经元与网络结构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是模仿生物神经网络功能的一种经验模型。生物神经元受到传入的刺激,其反应又从输出端传到相联的其它神经元,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变换关系一般是非线性的。神经网络是由若干简单(通常是自适应的)元件及其层次组织,以大规模并行连接方式构造而成的网络,按照生物神经网络类似的方式处理输入的信息。模仿生物神经网络而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对输入信号有功能强大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处理单元(神经元)互相连接而成的网络。为了模拟大脑的基本特性,在神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经网络的模型。但是,实际上神经网络并没有完全反映大脑的功能,只是对生物神经网络进行了某种抽象、简化和模拟。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通过神经元的互相作用来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存储表现为网络元件互相分布式的物理联系。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识别取决于各种神经元连接权系数的动态演化过程。 若干神经元连接成网络,其中的一个神经元可以接受多个输入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为输出信号。

网络拥塞控制的分析与研究

网络拥塞控制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本身规模的迅速扩大、互联网用户数的剧增以及网络应用类型的快速增加,网络正经历越来越多的包丢失和其他的性能恶化问题,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网络拥塞。网络拥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整个网络的性能下降:包括分组丢失率增加、端到端延迟增大、网络吞吐量下降、甚至有可能使整个系统发生拥塞崩溃。 当网络处于拥塞崩溃状态时,微小的负载增量都将使网络的有效吞吐量急剧下降。造成网络拥塞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存储空间不足、带宽容量不足、处理器处理能力弱、TCP/PI 协议拥塞控制机制中的缺陷、用户的恶意攻击造成的网络拥塞以及网络系统的混沌、分叉等现象都会导致网络通讯的崩溃。 在目前的Internet中,既然网络拥塞是无法避免的,就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控制和避免拥塞,把拥塞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即使在发生拥塞后也能及时地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同时拥塞控制也必须保证网络效率。因此,网络拥塞控制是网络系统改善性能和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要手段,网络拥塞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从网络拥塞的概念解释、造成拥塞的原因、防止拥塞的方法、拥塞控制的常用算法、拥塞控制方面的研究热点以及网络拥塞控制未来的发展等多个方面对网络拥塞控制进行阐述。

第一章:绪论 一、拥塞现象 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这种现象跟公路网中经常所见的交通拥挤一样,当节假日公路网中车辆大量增加时,各种走向的车流相互干扰,使每辆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都相对增加(即延迟增加),甚至有时在某段公路上车辆因堵塞而无法开动(即发生局部死锁)。 1.与拥塞相关的名词解释 网络的吞吐量与通信子网负荷(即通信子网中正在传输的分组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通信子网负荷比较小时,网络的吞吐量(分组数/秒)随网络负荷(每个节点中分组的平均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网络负荷增加到某一值后网络吞吐量反而下降,则表征网络中出现了拥塞现象。在一个出现拥塞现象的网络中,到达某个节点的分组将会遇到无缓冲区可用的情况,从而使这些分组不得不由前一节点重传,或者需要由源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当拥塞比较严重时,通信子网中相当多的传输能力和节点缓冲器都用于这种无谓的重传,从而使通信子网的有效吞吐量下降。由此引起恶性循环,使通信子网的局部甚至全部处于死锁状态,最终导致网络有效吞吐量接近为零。 2.造成拥塞的原因分析 造成网络拥塞的原因一般来说分为以下2种:a. 多条流入线路有分组到达,并需要同一输出线路,此时,如果路由器没有足够的内存来存放所有这些分组,那么有的分组就会丢失。b. 路由器的慢带处理器的缘故,以至于难以完成必要的处理工作,如缓冲区排队、更新路由表等。 3.防止拥塞的常用方法 由于拥塞可以发生在TCP/IP模型中的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三个层次,所以防止拥塞的方法在不同层次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a. 在传输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和确定超时策略。b. 在网络层可采用:子网内部的虚电路与数据报策略、分组排队和服务策略、分组丢弃策略、路由算法和分组生存管理。c. 在数据链路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和流控制策略。 二:拥塞控制的方法 常见的拥塞控制方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而有所不同。 1.缓冲区预分配法 该法用于虚电路分组交换网中。在建立虚电路时,让呼叫请求分组途经的节点为虚电路预先分配一个或多个数据缓冲区。若某个节点缓冲器已被占满,则呼叫请求分组另择路由,或者返回一个"忙"信号给呼叫者。这样,通过途经的各节点为每条虚电路开设的永久性缓冲区(直到虚电路拆除),就总能有空间来接纳并转送经过的分组。此时的分组交换跟电路交换很相似。当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并将它转发出去之后,该节点向发送节点返回一个确认信息。该确认一方面表示接收节点已正确收到分组,另一方面告诉发送节点,该节点已空出缓冲区以备接收下一个分组。上面是"停一等"协议下的情况,若节点之间的协议允许多个未处理的分组存在,则为了完全消除拥塞的可能性,每个节点要为每条虚电路保留等价于窗口大小数量的缓冲区。这种方法不管有没有通信量,都有可观的资源(线路容量或存储空间)被某个连接占有,因此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这种控制方法主要用于要求高带宽和低延迟的场合,例如传送数字化语音信息的虚电路。 2.分组丢弃法

基于神经网络融合技术的BP算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3282991.html, 基于神经网络融合技术的BP算法研究 作者:张颖梁智昊于一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第22期 [摘要] BP神经网络方法数据可并行处理,该方法处理信息能力强,自身具有学习、联想和记忆的能力,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与专家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以及由于数据来源的单一导致的评价模型与评价对象之间不客观的简化;但它也存在网络的训练时间过长、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完全不能训练等缺点。本文提出的神经网络融合技术算法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粒子群算法与BP算法相融合,克服了BP算法的训练时间长、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并在模型的确定和收敛性上给出了理论证明。 [关键词] BP算法;主成分分析;粒子群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22. 025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1)22- 0045- 03 1BP神经网络 1.1 BP算法基本思想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型神经网络,因其梯度的调整方法采用的是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因此称为BP神经网络。Rumelhart[1]等学者1986年提出了误差反向传播(BP)权重调整算法。BP算法是一种有导师学习算法,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由正向的计算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构成了学习过程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并通过不断调整权重使输出值逐渐接近于期望值。正向传播过程中,样本信息由输入层传入,经过各隐含层的逐层处理后,最终传向输出层。如果输出层的实际输出值与期望值不相符,则计算输出值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然后转入误差的反向传播阶段。误差的反向传播过程是以某种形式将输出的信号误差通过各隐含层逐层传播至输入层,并将误差分摊给各层中所有节点,从而得到各层节点的误差信号,将其作为权重调整的依据。调整后再重新进行正向传播计算处理,不断重复,直至网络输出误差减小到限定范围之内。权重调整的过程也就是网络的学习训练过程。 1.2 BP算法的优缺点 BP神经网络算法数据可并行处理,该方法处理信息能力强,自身具有学习、联想和记忆的能力,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与专家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以及由于数据来源的单一导致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