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单元10 古诗三首

第三单元10 古诗三首

第三单元10  古诗三首
第三单元10  古诗三首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字音、字形。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诵读诗歌,读出感情。背诵三首诗,默写《出塞》。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十课《古诗三首》。

二、初读

1.自己先读一读这三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生字的读音。然后和旁边的同学相互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通顺并正音。

三、学习《七步诗》

1.关于这首诗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你们知道吗? (讲这个故事。)

2.是的,曹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非常悲愤地写下了这首诗。(范读)据说,曹植作了这首诗,他的哥哥,也就是曹丕,十分羞愧,也因此没有杀害曹植。为什么这首诗能令曹植起死回生呢?谈谈你的感受。

(诗人用萁和豆来比喻自己和兄长的关系。本来是亲兄弟,却苦苦相逼,这个比喻打动了曹丕。)

3、读诗,理解诗的意思。

4.谁能再读读这首诗,把这种悲愤之情读出来?(指导朗读)

5.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小结: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这首诗以及这首诗的来历讲给小伙伴们听。

四、学习《长歌行》

1.请同学们自由读《长歌行》这首诗,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再把全诗连起来想一想,看都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和同桌交流,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

体会“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可以结合下一句理解。秋天百花凋谢,和秋天相比,温暖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景象?)

这就是这句诗的意思:温暖的春天给万物以恩惠,使万物充满生机。.

2.感悟诗情。

读了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

第一句诗告诉我们时光就好像叶子上的露珠,非常美丽,但太阳出来就被晒干了。

第二、三句也令人感到时光的短暂,春光非常美好,但也很快会过去。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即光阴似流水的意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也有相似的意思。

3.教师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珍惜时间,这正是这首诗给我们的警示。让我们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4.练习背诵这首诗。

5.扩展延伸。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早已成为警句名言,传唱至今。其实,古诗词中这样劝诫人们珍惜时光的诗句还有很多,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首诗,谁能把这两首诗背一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首诗《出塞》。

二、学习《出塞》

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读懂诗意,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

后我们交流。

2.请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

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时大家要注意,要理解成“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

“万里长征”是“将士从家乡到边关,万里迢迢”的意思。

3.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4.面对着关塞和明月,把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想些什么呢?

小结:“渴望良将,向往和平”正是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读时要读得慷慨激昂!(指导朗读)

5.请同学们抄写第三首诗《出塞》,并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6.扩展延伸。

这首边塞诗和其他边塞诗不同,它的诗句豪迈悲壮,慷慨激昂,被称为唐诗七言绝句的压卷诗。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三、背诵三首古诗。

11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扣住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悟人物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题激趣

1.同学们,你们谁对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有所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你熟悉《三国演义》中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根据《三国演义》改写的著名故事《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条理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2.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准确掌握读音。 3.检查讨论。

(1)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2)他们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联,发生了什么事?

①说说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联系。

理解“妒忌”的意思。说说“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联系。

②说说周瑜和鲁肃之间的事情。

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打算怎样造箭。

③说说诸葛亮和鲁肃之间的事情。

a.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等,并要求鲁肃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周瑜。

b.鲁肃是怎么做的?抓住“果然”,弄清和上文的关系。’

④简要理解诸葛亮和曹操之间的关联。

4.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研读对话,体会人物内心

1.周瑜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接下这个任务的?同桌分角色互读,然后说说两人的话分别包含着什么意思。

2.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按问答顺序逐句朗读。

3、体会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

(从周瑜的“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

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明知故问,为泄私怨,以公事相要挟,借军情紧急,步步紧逼的心理活动;从诸葛亮“用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的豁达大度,沉着镇定,胸有成竹。)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带有生字的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第1~5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二、精读课文第6~10自然段

1.默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鲁肃,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高超之处?在自己有所发现的地方做上记号,加上简单的批注。

2.学生默读思考、批注后,和大家交流。

(1)准确充分。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二十条战船,布置草把子,一可以用来迷惑曹军,使对方误以为战船上站满了军士;二可以使对方射来的箭正好插在上面,达到借箭的目的。布置青布幔子,

使对方看不清船舱内的真实情况,每条船上的三十个军士是用来虚张声势的。

(2)熟悉气象。诸葛亮安排第三天去曹营借箭,第三天正好有大雾,便于迷惑对方。可见诸葛亮熟悉气象,对天气早有预测。

(3)知悉对方。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可见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预料准确。

(4)布置周密。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他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这样船体受箭的面大,保证曹军射来的箭不丢失。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这样船上另一侧的草把子上又可射满箭。这样安排布阵,撤退时船不需再调头,顺风顺水,节省时间,及时赶回。

3.指导学生朗读有关句段。

三、小结课文,深化认识

1.周瑜收到了诸葛亮如期送来的十万支箭,从鲁肃那里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曹操后来知道了此事会说些什么?

2.读完了全文,你觉得文章的题目“草船借箭”起得好不好?

四、复述课文

12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了解三个故事问的联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汉朝有个文学家司马迁,你们知道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将相和》就是根据《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2、说说通过预习都知道了什么?“将”、“相’’分别指的是谁?课文写了他们从不和到和好的事。

3、通过这节课,你们想了解什么?让我们赶快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一起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字词。自己借助工具书学习。再看看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用笔在书上做出标记,试着概括每个故事的内容。

2.交流学习成果。

3.谁能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4、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反复读读,看看你都能读懂什么。

三、交流互动

1.“完璧归赵”。

(1)“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讲的是秦国要拿城换璧,赵王和大臣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蔺相如带着璧去了秦国,结果完璧归赵。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非常有才干,而且他敢去秦国,也很勇敢。

(在秦国,秦王拿了和氏璧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蔺相如非常机智地从秦王手中要回了和氏璧。)

(2)为什么说蔺相如机智呢?能说说你是怎么体会的吗?

(3)那么蔺相如说的这段话该怎么读呢? (生读) 2.“渑池之会”。

(1)为什么让赵王鼓瑟就是侮辱赵王呢?

(2)面对强大的秦国和残暴的秦王,蔺相如以死

相逼,的确非常勇敢。谁愿意把蔺相如的话再读一读?还读懂了什么?

3.“负荆请罪”。

(1)廉颇说蔺相如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蔺相如真是只靠一张嘴吗?

(2)蔺相如与秦王斗争,敢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维护赵国的尊严,虽不是在战场拼杀,但胜似战场。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这三个小故事和课文的第一句话又有什么联系?

2.谁来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前两个小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课文第一句写秦国最强,经常进攻别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后面故事的发生。) .

二、感知人物

1.你们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你的见解。(蔺相如勇敢机智,胸襟开阔,顾全大局。)

2.是的,课文主要写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3.前两个小故事都是写蔺相如和谁之间发生的

事?后一小个故事是写他和谁发生的事?然后再联系起来想想,看看你们还能体会到什么?

4.那么蔺相如对敌对友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一切又都表现出他的什么品质呢?

(不论是对敌的机智勇敢还是对友的宽容大度,都表现出蔺相如的爱国思想)

5、还喜欢哪个人物?(廉颇,虽然他犯了错误,但是能勇于改过,而且能负荆请罪,态度诚恳。)

6、将相和好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因为他们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都能顾全大局。)

三、总结

是呀,将相之所以和好,正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国思想,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将相和的故事才成为历史上一段光彩照人的佳话!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描写将相和好的部分非常简单,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回去后试着写一写这个场面。

13* 景阳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主要经过,理解其他部分跟打虎的关系;抓住“喝酒”、“打虎”两部分内容领悟主人公武松的个性特点。

3.反复诵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的精彩内容,对其用词的准确、描写的生动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渲染气氛

1.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一一《好汉歌》

2.导入课文。

同学们,听着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水泊梁山好汉们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好像又出现在你的眼前。在这一百零八将中武松是赫赫有名的一个。而奠定他一生英名的离不开他在景阳冈的经历。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从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中节选的一个精彩片断——景阳冈。

二、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认真读一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读后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按其先后顺序,可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

三、欣赏精彩段落,品味课文精华

1.各自放声朗读“打虎”这部分课文,读时思考:老虎是如何出现的?如何向武松进攻的?武松是怎么应对的?

2.进行朗读,教师提示语调、语速的变化。 3.品味课文语句。

(1)作者是怎么描写老虎的出场的?(注意“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扑地一声响”,“吊睛白额”。)

(2)老虎向武松进攻,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老虎“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把腰胯一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

(3)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是怎么做的?躲过它的进攻后武松又是怎么做的?(武松三次“一闪”,哨棒打折后“又一跳,退了十步远”,“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使尽气力按定”,“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

四、研读其余段落,认识前后联系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跟打虎有没有关系?可提示学生从以下方面具体展开。

1.读读写武松饮酒的语句,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

2.上冈过程中,武松是怎么想的?这些内心活动使你对武松有怎样的认识?

3、打死老虎后,武松是怎么想的?武松又是怎么走下冈的?这些内容和上文有什么关联?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如果武松来到今天的社会,他说话行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说话要得体,行事不能莽撞,不能随便侵犯人。)

2.有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是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的?

14* 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弄明白石猴出世、石猴成为

美猴王的经过。

3.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语言材料。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出世、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可能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片中的美猴王孙悟空法术无穷,武艺高强,智慧卓绝。那么大家知道美猴王是怎么_出生的,又是怎么坐上王位的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西游记》原著中的一个片断——《猴王出世》。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各自轻声读课文,正确拼读课文中的注音,遇到不理解的词查词典,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词语

芝兰:芝,灵芝;兰,兰草。指高洁的花草,常指代美好的环境。

开辟以来:盘古开天辟地以来。

天真地秀:指大自然的气息及各种养分。

仙胞:指有灵性的蕴育着生命的胎胞。

耍子:口语,玩耍的意思。

上溜头:口语,上源,上方。

拖男挈女:拖男带女。

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子,意在蓄积力量,准备起跳。

石窍:石头窟窿,石洞孔。。

石碣:石碑。

拱伏无违:本课指众猴弯下身体伏在地上,表示服从石猴统领。

序齿排班:根据年龄大小排次序,组成队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重点,加深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2)石猴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2.学生交流讨论。

石猴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可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线索,用自己的话叙述。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每个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

积累·运用三

教学目标

1.背诵杜甫的《春夜喜雨》,了解诗意。

2.阅读短文《螳螂捕蝉》,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及“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的意思。

3.练习开展辩论,学习组织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说话时有理有据。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背《春夜喜雨》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读正确、读流利。

3.指名读。教师指点。

4.同桌对读,互相竞赛。

5.疏通诗句,了解诗意。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没出现一个“喜”字,但处处透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6.想象意境,熟读成诵。

二、阅读《螳螂捕蝉》

1.默读短文,想一想:《螳螂捕蝉》讲的是

怎样一个故事?

2.读后交流讨论。

(1)《螳螂捕蝉》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

(2)那个年轻的侍卫官是怎样劝说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的?他这样劝说好在哪里?

(3)“螳螂捕蝉”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从这个成语中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明确辩论主题

辩论主题:“开卷是否一定有益”。

二、确定观点,组成辩论双方

个人先表明自己的基本观点,赞同“开卷一定有益”的组成正方,同意“开卷未必有益”的组成反方。

三、分小组先行尝试

四、全班辩论

全班正方学生合成一组,反方学生合成一组。可分别坐于教室左右两侧,教师指一学生做主持人,全班进行辩论。

五、总结辩论

2020高考生物人教(湖北)课件第三单元 第10讲

第10讲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应用[目标要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应用。

1.物质名称:b:O2,c:ATP,d:ADP,e:NADPH([H]),f:C5,g:CO2,h:C3。2.生理过程及场所 考向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基本过程的判断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物质及能量的转化 (1)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中各种元素的去向 C :CO 2――→暗反应有机物――→呼吸Ⅰ丙酮酸――→呼吸ⅡCO 2 H :H 2O ――→光反应[H]――→暗反应(CH 2O)――――――→有氧呼吸Ⅰ、Ⅱ[H]―――――→有氧呼吸ⅢH 2O O :H 2O ――→光反应O 2――――→有氧呼吸ⅢH 2O ――――→有氧呼吸ⅡCO 2――→暗反应有机物 (2)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中[H]和ATP 的来源、去路 (3)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中的能量转化

1.(2019·徐州考前模拟)下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①~⑥代表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③不在生物膜上进行 B.参与过程②、③、⑤的酶种类不同 C.过程②、③、④、⑤都有A TP产生 D.过程③产生的[H]全部来自丙酮酸 答案 D 解析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都不在生物膜上进行,A正确;②、③为有氧呼吸的过程,其催化酶都为呼吸酶,⑤为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它们的酶种类不相同,B正确;过程②、③、④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ATP产生,⑤为水的光解,有ATP产生,C正确;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产生的[H]部分来自丙酮酸,部分来自水,D错误。2.(2017·全国Ⅱ,29)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10.古诗三首(相关资料)

xx-唐代诗人 所属类别:文化人物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xx-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所属类别:政治人物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1/3 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

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所属类别:历史人物 2/3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3/3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大作家的小老师》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大作家的小老师》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0分) 1. (5分)用句子中划线的词语造句 一路上只要旅客中有人需要帮助,这个列车员就会热情地提供各种方便和服务。 2. (5分)按拼音写汉字 sùjiākuā 告________作________自________ jīng háo ________喜文________ 3. (4分)多音字组词 钻zuān________zuàn________教jiào________jiāo________ 4. (4分)根据拼音写一写 ①韩愈能成为一代wén háo________,是与他xū xīn________向前人学习分不开的。他生平最爱读李白、杜甫的诗,从中吸取了不少创作营养。 ②2008年5月12日,没有任何的yù liào________,灾难在这一天袭击了四川,这次地震,我们每个人对“生命”又有了新的gǎn chù________。 5. (4分)写出近义词 成就—________ 平等—________ 自夸—________ 谦虚—________ 6. (3分)写出反义词

骄傲—________ 自夸—________ 谦虚—________ 7. (8分)形近字组词 哇________杆________植________俊________ 洼________秆________值________峻________ 8. (2分)我是朗读明星 ①“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这句话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来读。 ②“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这句话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来读。 9. (5分)按拼音写词语 yùliào wén háo zì ku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ǎn chùjīng yà ________________ 10. (8分)选字填空 毫豪 ________毛 ________杰自________ 一丝一________ 连联 ________系 ________长关________ 心________心 11. (4分)找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教育(jiào、jiāo)________ 首都(dōu、dū)________ 挨饿(āi、ái)________ 暑假(jiǎ、jià)________

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第四单元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板书:沙如雪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板书:金络脑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情。)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 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那诗人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3.师:李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负盛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贺的生平。(展示幻灯片) 4.师:诗人在这万里平沙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人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人想到自己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10.古诗三首(教案)

10《马诗》《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10 古诗三首【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9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十 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语言和 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习《为人 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 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私奉献的品 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习作 2 1.选择恰当的素材表达你的心愿,再根据心愿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2.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语文园地 2 1.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表达方法及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并积累事物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4个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教案二次设计 课题: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全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准备:有关黄河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播放课件:江水滔滔、奔流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 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到高亢) 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 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 解决疑问。 二、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 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 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同学。 3、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三、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 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 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 道、悬河、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 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 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人口迅速增长 ↓ 无限制的开垦放牧←————农作物大量减产 ↓↑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显著下降 ↓_____水土流失__________↑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可紧扣“数管齐下”归纳 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一)》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一)》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 郎:láng(牛郎、新郎、郎才女貌) 爹:diē(爹娘、亲爹、爹妈) 嫂:sǎo(嫂子、大嫂、嫂嫂) 辆:liàng(一辆、车辆、一辆车) 歹:dǎi(好歹、歹毒、为非作歹) 罕:hǎn(罕见、稀罕、人迹罕至) 纱:shā(纱布、纱巾、纺纱) 妻:qī(妻子、夫妻、妻离子散) 趟:tàng(赶趟、走一趟) 托:tuō(烘托、托举、和盘托出) 泳:yǒng(游泳、蛙泳、自由泳) 婚:hūn(结婚、新婚、未婚) 辈:bèi(前辈、辈分、一辈子) 挨:āi(挨着、挨近、挨家挨户) 二、我会认组词 恳:kěn(诚恳、恳切、恳求) 筛:shāi(筛选、筛米、筛土) 狱:yù(监狱、牢狱、入狱) 酿:niàng(酿造、酿酒、佳酿) 瞌:kē(瞌睡、愣瞌、打瞌睡) 拘:jū(无拘无束、不拘小节) 三、多音字 看:kān(看守)kàn (看见) 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 了:le(吃了)liǎo(了解) 似:shì(似的)sì(相似)

绿:lǜ(绿色)lù(绿林好汉) 四、近义词 亲密——亲近温和——温柔仿佛——好像 照看——照料周到——周全微弱——轻微 爱惜——珍惜商量——商议满意——满足 情形——情况奇怪——古怪爱惜——爱护 眉开眼笑——喜笑颜开恋恋不舍——依依不含 无拘无束一自由自在 五、反义词 亲密——疏远微弱——强烈温和——暴躁 舒服——难受眉开眼笑一愁眉苦脸 无拘无束一束手束脚 六、理解词语 周到:各方面都照顾到;不疏忽。 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稀罕:稀奇,少有。 好歹:好坏。 筛:把东西放在萝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一五一十: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成家立业: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造句: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乐园。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七、句子解析 1.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

第四部分第三单元第十课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课时训练明晰题型提升能力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全球首条碳氢制冷剂R290分式空调示范生产线在珠海格力电器竣工,备受业界 关注的R290冷媒空调正式批量生产,这是中国企业在新冷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首次走在国际前列,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这说明进行技术创新应该()①坚持发展观点,瞄准世界领先的先进技术②坚持辩证的否定,在吸收外国先进 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③坚持联系的观点,紧紧地依靠外国的先进技术④坚持全面的观点,从各个领域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A. 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发展和辩证的否定。我国在新冷媒技术研究和应用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结果,①②符合题意;③错在“依靠”;④错在“各个领域”。 2. (2014滨州模拟)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表明,中国改革要啃“硬骨头”。下面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②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 ②④说法正确;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说法错误。 3.2012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认为, 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 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 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拓展想象空间, 摆脱已有观念 C. 坚持辩证否定观, 树立创新意识 D.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解析:C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等知识。设问指向的是哲学启示,故A项不合设问角度。创作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的影响, 这是肯定;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否定、是创新,故C项符合题意。B项“摆脱”说法错误,D项观点偏离题意指向, 故排除。 4. (2013 郑州二模)中国每年制作高达26万分钟的动画作品, 真正优秀的却凤毛麟角。上海今日动画公司跳出“拿着作品找市场”的思维定式, 凭着先卖创意, 再卖产品的理念, 通过制作《中华小子》的两分半钟动画样片, “俘获”全球片商的眼球, 并收获了数千万元的预售合同。该公司成功的经验是( ) ①在与传统营销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②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③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路④在先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古诗三首》

10《古诗三首》 10《古诗三首》教材分析: 《七步诗》作者曹植。“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长歌行》出自汉乐府,“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而人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从小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出塞》作者王昌龄。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这首诗歌颂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诗中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出塞》。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步诗》 1、范读课文。 2、解题: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3、自学这首诗。 (1)自读课文。 (2)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煮豆持作羹:煮豆用来作羹。 (2)漉菽以为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3)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锅下燃烧。 (4)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中哭泣。 (5)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6)相煎何太急: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这

预习:部编版三(上)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知识点)

周围一一四周 急忙一一慌忙 仔细一一细心 贮藏一一储藏 悲哀一一伤心 知觉一一感觉 光亮一一光明 旅行一一旅游 五、反义词 可怜一一幸运 急忙一一从容 悲哀一一快乐 勇敢一一胆小 细嚼慢咽一一狼吞虎咽 六、理解词语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退粗大,善于跳跃。中国又称促织、蛐蛐儿、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是农业害虫。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贮藏:储存收藏以供需要时使用本课指牛把吃进去的草暂时保存在胃里。 急忙:急速匆忙。 仔细:细心。 悲哀:伤心。 勇敢: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 蹭来蹭去:摩擦,擦过来又擦过去。 笑眯眯:形容微笑时眼皮微微合拢的样子。 七、句子解析 1.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这句话里的 “非常要好” 点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明它们之间的感情很深厚。 2. 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默不作声地躲在草堆里,不易被发现,为下文红头被大黄牛卷进嘴里埋下了伏笔。 3.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大黄牛嘴里了。 从 “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 等词句中,可以知道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红头根本来及躲开, 4.“我被牛吃了…… 正在它的嘴里…… 救命啊!救命啊!” 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写出红头在牛嘴里的紧张。两个 “救命啊” 表现出了红头的焦急和害怕。

5.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曾来蹭去。 “爬到牛鼻子上”“蹭来蹭去”,想方设法让半打喷定青头真机智啊!但是,这个动作也是很危险的,可是为了救朋友,青头毫不犹豫地这样做了,可见它们之间感情深厚! 八、问题归纳 1.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蟋蟀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它的朋友青头鼓励它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出来。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坚持不放弃,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 2. 自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事情的起因: 红头在和青头捉迷藏时被大黄牛吞进肚子里,再写事情的经过: 青头一边鼓励安慰好朋友一边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利用牛反刍的机会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 3. 红头是怎样跑到牛肚子里的? 青头和红头正在草堆里捉迷藏,红头躲进草堆里,一头大黄牛低下头吃草,红头没来得及跳开意外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 4. 青头是怎样帮助朋友脱险的? 青头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先是让红头躲开大黄牛的牙齿,然后告诉红头牛有四个胃,让红头利用牛反刍的机会再一次回到牛的嘴里,最后它在牛的鼻孔里蹭来蹭去,让牛打喷嚏,这样把红头喷出来。这样红头就得救了。 5. 红头从被大黄牛吃草时卷到嘴里到被救出来,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红头刚被卷进牛嘴里时,非常着急、害怕;被吞进牛肚子里后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感到悲哀;最后在青头的鼓励下变得坚强起来,按照青头的嘱咐努力保持清醒;从牛嘴里逃出来以后,非常高兴、激动,十分感激青头。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7)红头与青头玩捉迷藏游戏,红头悄悄地躲进草堆里,却被一头大黄牛吃草是卷进了嘴里。第二部分(8-18):写红头在青头的鼓励和帮助下,经过艰难历程,终于从牛肚子里逃了出来。 第三部分(19-20):写红头感激青头,青头笑着安慰红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6、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7、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8、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9、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10、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 1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教材分析 《老王》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通过介绍三轮车夫老王的身世遭遇、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交往以及老王死后作者心里的愧作,成功地刻画了老王的形象,高度赞扬了老王的善良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境界。这一单元的第二课便是《老王》,展示特殊年代中闪光的人性之美,讴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谊之情,也表达了对不幸者的悲悯以及对自身的反省。 2、教学重点:反复品读并揣摩老王这一人物形象。 3、教学难点: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体会作者的善良。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有余而方法不足,需要加强阅读指导;有同情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打动他们。对社会缺乏了解,对他人缺乏关注和体贴,学习本文就是要给孩子们的心灵点亮一盏明灯。 1、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学生已经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感知了文章大意,能基本把握文本。 2、对于这节课要学习的感知人物具体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优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得到答案。对于学困生,掌握理解作者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10.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 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 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 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讲义(含解析)(必修1)

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考纲明细]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课前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在色素的提取实验中,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P97—实验)(×) 2.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P99—学科交叉)(√) 3.大棚种植蔬菜时,选择蓝色的塑料膜比红色的好。(P99—与社会的联系)(×) 4.即使温度、CO2浓度合适,紫外线照射植物也不会发生光合作用。(P99—学科交叉)(√) 5.同位素标记也可应用于光合作用的三羧酸循环。(P102—正文)(√) 6.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不能直接被还原。(P104—正文)(√) 7.没有叶绿素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P98—正文)(×) 8.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H2O光解,二是ATP合成。(P103—正文)(√) 9.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除存在于叶片的一些细胞中外,还存在于幼嫩的茎和果实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中。(P100—拓展题)(√) 10.叶肉细胞中,捕获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P99—正文)(√) 11.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就不是自养型的。(P105—正文)(×) 12.恩格尔曼通过研究植物叶片的曝光和遮光证明了光合的产物含有淀粉。(P102—正文)(×) 13.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不仅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P100—正文)(√) 14.没有光照,暗反应仍可以继续进行。(P104—正文)(×) 15.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合成作用叫化能合成作用。(P105—正文)(×) 16.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大量好氧细菌聚集在受光区。(P100—资料分析)(√) (2016·全国卷Ⅱ)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 C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可溶于无水乙醇中,A正确;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C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第10课-吃饭有讲究-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第10课-吃饭有讲究-教案

《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程标准的描述】“健康、安全地生活”的第2 条“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一、学习目标 1.懂得饭前要把手洗干净的科学道理,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 2.明白吃饭时要讲究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乐于做力作能及的事情,懂得餐桌上的基本礼仪,学会文明礼让。 二、学习重点 明白吃饭时要讲究个人卫生,学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学习难点 懂得餐桌上的基本礼仪,学会文明礼让,培养公德意识。 评价活动方案 四、学习评价方案 1.通过记儿歌、演一演等方式落实学习目标1 2.通过提问和交流,落实学习目标2 3.通过当小评委,自由评议等方式落实学习目标3。 五、学习过程 活动一:小小观察员“我们的手干净吗” 1.提问:同学们,请伸出自己的手,看一看:你的手干净吗? 2.观察:看似很干净的手,真的干净吗?让我们来看一看。 播放科学视频:手上的细菌 3.全班交流:大家有什么发现?现在再看看你的手,有什么感受? 4.思考: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5.小结:生活中,我们需要用手做很多事情。这样看起来很干净的手,由于到处触摸,手上就会有很多细菌呢。 6.出示教科书上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儿歌,记住它的嘱咐吧。 活动二:做一做“我会把手洗干净” 1.过渡:如果现在要吃饭,我们该怎么办呢? 2.组织实践活动:请几个学生演示自己平时洗手的情景。 3.组织全班交流:他们这样洗手,会把手洗干净吗? 4.学一学:怎样才能把手洗干净呢?请大家边看边学:看教材图示,学习正确洗手方法。 5.做一做:教师示范,让学生再次跟着学习洗手方法。 6.演一演,评一评:请几个同学演示把手洗干净的方法。 大家评议:这几个做的怎样?如果有问题,该怎样纠正? 活动三:卫生习惯我知道 1.提问:同学们,吃饭时,除了要把手洗干净以外,还要注意哪些卫生习惯呢? 2.引导学生交流。 3.总结:吃饭时,除了洗干净手,还要注意个人的餐具、水杯要干净卫生;餐桌擦干净;饭后要擦嘴、漱口等。这样才能真正干干净净来吃饭。 活动四:餐桌上的榜样 1.过渡:这里有一个跟我们一样已经把手不洗干净的同学。现在她要去吃饭了。请大家认真看,这个小朋友在餐桌上有什么表现? (播放教科书上四幅图) 2.分组讨论:餐桌上,她都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3.全班交流: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吃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活动五:“辨别对与错,我来当评委” 1.过渡: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些同学在餐桌上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大家来当评委,评一评:你认为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10.古诗三首 优秀教案

1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 2.走近作者: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络:各字首撇要短,第二笔横撇是一笔、撇要长、与捺交叉舒展,口字要窄小。 四、品读释疑 1.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意: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2.课文整体感知 (1)诗的前两句:“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2)诗的后两句:后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

第三单元 第十课 第1课时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替代。虽然珠算申遗成功对于缓解珠算在传承中遇到的困境会起到重要作用,但还应该不断挖掘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价值。关于珠算的发展,下列看法中最恰当的是() A.坚持辩证的否定,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B.对珠算的真理性认识因人因时而异 C.坚持全面的观点,全盘继承 D.坚持联系的观点,海纳百川 答案 A 解析珠算的发展涉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这要求我们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故A当选。 2.清代诗人袁枚说:“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似古人,何处着我?”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事物的否定是对新事物的保留 C.辩证的否定就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D.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答案 A 解析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B、D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C错误。答案选A。 3.对于有极式汽车自动变速器,一般说来,档位越多,变速器换挡越平顺,也越节油。如今不少中高端汽车已经配备了八速变速器,这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技术瓶颈。但全球知名厂商采埃孚在原有基础上生产出了更先进的九速变速器。这一变化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部分保留 C.辩证的否定实质上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答案 D

解析在原有基础上生产出了更先进的九速变速器,这是对旧事物的辩证的否定,是在联系基础上的发展,D正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A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B、C错误。 4.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人主张“绝对否定”,认为任何肯定都是对辩证法的“背叛”,经过否定,一切对立面都将消灭,剩下的仅仅是“衰落和虚无”。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①把否定看作全盘抛弃②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对立起来③把否定看作发展的环节④把否定看作联系的环节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现,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是辩证否定观的特点。 5.山东省教育厅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 A.辩证否定的实质在于“扬弃” B.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C.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坚持创新精神 D.辩证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符合材料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仅仅符合材料中的“去其糟粕”;C与材料无关;D中“否定一切”的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6.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又不断得到的过程。放弃不是逃避,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在发现了对与错、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之后作出的一种选择。这启示我们要() A.把握人生的智慧,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