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预实验

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预实验

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预实验

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预实验

一、试验目的

1)探索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的“冷休克”条件参数,为后续试验奠定基础;

2)以兴国红鲤(或白鲫、红鲫)与普通银鲫为对象,采用异精授精的手段杂交试验,验证杂交组合可行性和“冷休克”条件的诱导率;

二、试验方法

1)试验对象及来源:父本取自丹灶场生产部(研发部,花坛);母本普通银鲫,取自丹灶场生产部。

2)杂交组合:以父本红鲫、白鲫与母本普通银鲫进行杂交,共2个杂交组合。

3)冷休克条件:授精后,受精卵所在网片置入0度冰水, 20分钟。具体实验分组如下:组别授精时间冰水温度处理时间

1 2 0-1.5 20

2 4 0-1.5 20

3 6 0-1.5 20

4 8 0-1.

5 20

三、试验流程及负责人

事项负责人

遗传学名词解释

小木虫 遗传学名词解释!!! A 腺嘌呤(adenine) abortive transduction 流产转导:转导的DNA片段末端掺入到受体的染色体中,在 后代中丢失。 acentric chromosome 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在最末端。Achondroplasia 软骨发育不全:人类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型为四肢粗短,鞍鼻,腰椎前凸。 acrocetric chromosome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末端附近。 active site 活性位点:蛋白质结构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域。 adapation 适应:在进化中一些生物的可遗传性状发生改变,使其在一定的环境能 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adenine 腺嘌呤:在DNA中和胸腺嘧啶配对的碱基。 albino 白化体: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动物或人的皮肤及毛发呈白色,主 要因为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allele 等位基因:一个座位上的基因所具有的几种不同形式之一。 allelic frequencies (one frequencies) 在群体中存在于所有个体中某一个座位上等位 基因的频率。 allelic exclusion 等位排斥:杂合状态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位中,只有一个基因因 重排而得以表达,其等位基因不再重排而无活性。 allopolyploicly 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生物中有一套或多套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Ames test 埃姆斯测验法: Bruce Ames 于1970年人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大鼠)肝 微粒体法来检测某些物质是否有诱变作用。

遗传学自测习题4及答案

《遗传学》课程模拟试卷《四》[关闭窗口]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15分): 1.变异: 2.异源染色体: 3.数量性状: 4.等位基因: 5.染色体结构变异: 6.基因工程: 7.前定作用: 8.同形异位现象: 9.杂种优势: 10. 基因型频率: 二、填充题(20分): 1.在细胞有丝分裂期间,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是________。 2.孟德尔在遗传试验中采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其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1866年发表________________论文,孟德 尔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说,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遗传基本规律。 3.染色质根据染色反应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 4.以白粒玉米aa 作母本,与黄粒玉米AA 杂交,则F1种子各部分的基因型为:种皮______,胚______,胚乳______。 5.基因定位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__________,主要是确定基因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个共同遗传效应为________________。 7.同源三倍体形成的三价体交叉较少、联会松驰,有可能发生_____;此外,如二个染色体已联会成二价体,第三个染色 体就成为单价体,这种现象称________________。 8.细菌转化DNA时的摄取和整合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或×): 1.不完全显性的表现属于非等位基因间互作………………………………………………() 2.限性遗传与伴性遗传一样只局限于一种性别上表现……………………………………() 3.在染色体易位杂合体中,交替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部可育……………………………() 4.顺反子相当于一个功能单位………………………………………………………………() 5.F1的平均表现值不等于双亲的中间值时,说明存在非加性效应…………………… () 6.AAGCTT是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 () 7.利用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可以进行数量基因的定位,因此分子标记就是基因……() 8.配子体不育的Rr基因型植株产生的花粉全部可育………………………………………() 9.决定噬菌体感染细菌能力的是其遗传物质核酸…………………………………………() 10. 在果蝇实验中,性梳是位于雌果蝇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6.1拓展资料:人工培育异源多倍体

人工培育异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是指不同的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多倍体植物中大多数是异源多倍体。常见的异源多倍体有小麦、燕麦、棉、烟草、苹果、梨、樱桃、菊、水仙、郁金香等。异源多倍体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培育。例如,萝卜和甘蓝是十字花科中不同属的植物,它们的染色体都是18条(2n=18),但是二者的染色体间没有对应关系。将它们杂交,得到杂种F1。F1在产生配子时,由于萝卜和甘蓝的染色体之间不能配对,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而F1是高度不育的。但是如果由F1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减半的配子受精,或者用秋水仙素处理,人工诱导F1的染色体加倍,就可以得到异源四倍体。在异源四倍体中,由于两个种的染色体各具有两套,因而又叫做双二倍体。这种双二倍体既不是萝卜,也不是甘蓝,它是一个新种,叫做萝卜甘蓝。很可惜,萝卜甘蓝的根像甘蓝,叶像萝卜,没有经济价值。但是,这却提供了种间或属间杂交在短期内(只需两代)创造新种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已经培育出越来越多的异源多倍体新种。 我国已故遗传育种学家鲍文奎经过30多年的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用普通小麦(六倍体)与黑麦(二倍体)杂交,成功地培育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新物种。普通小麦和黑麦分别属于不同的属,两个属的物种一般是难以杂交的。但是也有少数的普通小麦品种含有可杂交基因,称为“桥梁品种”。桥梁品种之间的杂交一代及其后代都很容易与黑麦杂交。非桥梁品种也可以先与桥梁品种杂交,将可杂交基因传给后代,这样就可以广泛利用小麦资源与黑麦杂交了。用普通小麦作母本,雌配子中有3个染色体组(ABD),共21条染色体,用黑麦作父本,雄配子中有1个染色体组(R),7条染色体,杂交后的子一代包括4个染色体组(ABDR)。这4个染色体组来自不同属的种,因此,子一代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需要用人工的方法将子一代的染色体加倍,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才能受精、结实,繁殖后代。由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杂种子一代染色体加倍产生的小黑麦具有56(42+14)条染色体,是7的八倍,这些染色体组又来自不同属的物种,因此,把这种小黑麦称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小黑麦具有穗大、粒重、抗病性强、耐瘠性强、抗逆性强和营养品质好等优点,已经在我国西北、西南高寒地区试种

异源多倍体

1.(2014?雅安模拟)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相关信息,请分析并回答: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_.池塘中的植物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导致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该兴趣小组用标志重捕法对池塘内的青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池塘中的某些鱼以蚕粪为食实现了蚕和鱼之间的能量流动,该观点正确吗?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要调查该区域群落的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池塘周围有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植物,科研人员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 A.甲占优势 B.乙占优势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 (4)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人们将荒地开垦为农田,这样的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垂直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阳光. 解答:解:(1)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物群落,池塘中的植物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阳光.进行标志重捕法时,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N) 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 (2)蚕粪中的能量没有被蚕固定,这部分能量属于植物的同化量,所以不能实现蚕与鱼的能量流动. (3)调查植物丰富度时,对不认识的植物需要记录它们物形态特征;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乙的种植比率越高,收获种子比率(甲/乙)也越高,所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收获种子比率(甲/乙)为0.37,再按照0.37的种植比率种植,收获种子比率(甲/乙)增大,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最终甲种植物占优势,故选A.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食物偏高(大) (2)不正确蚕粪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或蚕粪中的能量属于植物的同化量) (3)(形态)特征 A (4)速度和方向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植株是显性AA纯合体,用隐性aa纯合体的花粉给它授粉杂交,在500株F1中,有2株表现为aa。如何证明和解释这个杂交结果? 答:这有可能是显性AA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A 基因的染色体发生断裂,丢失了具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断,与带有a基因的花粉授粉后,F1缺失杂合体植株会表现出a基因性状的假显性现象。可用以下方法加以证明: ⑴.细胞学方法鉴定:①.缺失圈;②. 非姐妹染色单体不等长。 ⑵.育性:花粉对缺失敏感,故该植株的花粉常常高度不育。 ⑶.杂交法:用该隐性性状植株与显性纯合株回交,回交植株的自交后代6显性:1隐性。 2.玉米植株是第9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C在缺失染色体上,与C等位的无色基因c在正常染色体上。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cc 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10%的杂交子粒是有色的。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这可能是Cc缺失杂合体在产生配子时,带有C基因的缺失染色体与正常的带有c基因的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其交换值为10%,从而产生带有10%C基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它与带有c基因的雌配子授粉后,其杂交子粒是有色的。

3.某个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有所不同,一个是12·34567,另一个是12·36547("· "代表着丝粒)。试解释以下三个问题: ⑴.这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 ⑵.倘若在减数分裂时,5与6之间发生一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图解说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产生的孢子的育性。 ⑶.倘若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粒与3之间和5与6之间各发生一次交换,但两次交换涉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试图解说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产生的孢子的育性。 4.某生物有3个不同的变种,各变种的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分别为:ABCDEFGHIJ、ABCHGFIDEJ、ABCHGFEDIJ。试论述这3个变种的进化关系。答:这3个变种的进化关系为:以变种ABCDEFGHIJ为基础,通过DEFGH 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形成ABCHGFEDIJ,然后以通过EDI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形成ABCHGFIDEJ。

多倍体分子机制综述 翻译

多倍体和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 摘要 像玉米(玉蜀黍)或者家狗(犬属)这样的杂交种,与他们的祖先相比,身材更高大、体格更健壮。对于像包含来自不同物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套染色体的小麦(小麦属)或青蛙(即非洲爪蟾和Silurana)等异源多倍体来说也是一样。这种由查尔斯.达尔文系统定义的现象叫做杂种优势。一个世纪前,玉米杂种优势的再发现,给动植物的育种和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虽然杂种优势的遗传模式都经过了严格检测,但其分子基础还是个谜团。最近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非加性基因的表达,小分子RNA和表观遗传调控,包括昼夜介导的代谢途径在杂种优势中的作用,对于用作食物、种子和生物燃料的杂交种和异源多倍体来说,增加生物量和产量可能带来更好的开发和应用。 多倍体和杂种优势--综述 杂交和多倍体(全基因组重复)在植物和动物中很普遍。杂交形成于不同品系、品种或种之间。虽然杂种优势的进化学定义是指杂合体比自交体在种群内有更高的适应性。但其一般指在生物量、体形、生长速度和/或生育杂交后代方面优于亲代。笔者更认同后一种定义。多倍体是指一个组织或者细胞内含有两套或者更多染色体组。同源多倍体是同一物种内一个基因组的重复,例如马铃薯(马铃薯属)、苜蓿(紫花苜蓿)甦、甘蔗(甘蔗属)。然而,异源多倍体来源于不同物种间的杂交然后染色体加倍,或者物种间配子融合。异源多倍体是“双倍种间杂交”,形成杂合性和杂种优势的永久性固定。一些农作物,例如玉米、水稻,主要是以杂交种生长的。还有一些农作物,例如面包麦、陆地棉、油菜则是异源多倍体。尽管多倍体有很高的进化学意义,杂种优势在农业中作用很大,但是其机制人们现在还是知之甚少。本文对杂种、异源多倍体、杂种优势做了一个历史展望,并且对在涉及到非加性基因表达、等位基因表达、杂种优势与不兼容性中小RNAs 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杂种优势的遗传模型进行了再评估。改变主要调节子(例如控制生理学和代谢途径的生物钟基因)基因调控的实验数据显示,单基因座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的地位很突出,可以导致杂交种和异源多倍体生活力提高和生物量的增多。更好的了解多倍体和杂种活力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操作杂种植物和多倍体农作物的基因表达和杂种优势,这直接关系到人们对食物、饲料和能源的植物材料的需求。 杂交体、异源多倍体和杂种活力----历史回顾 “我在两块地里种植Lnaria vulgaris(柳穿鱼),一块地里是自交苗,另一块是杂交苗。令我吃惊

作物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重大项目指南

“作物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重大项目指南 在自然界中,多倍化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学现象,是物种演化的重要驱动力,多倍体形成过程在植物进化和物种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倍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农作物都是多倍体,如小麦为异源六倍体、棉花和油菜为异源四倍体、甘薯为同源六倍体,而水稻和玉米为二倍体化的古多倍体。作物在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性状变异,产生新的表型,使其更适合自身或农业生产的需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生物量和适应性的变化。例如,芸薹属的生物量优势和棉花的纤维优势;小麦在形成六倍体后适应性大大增强,在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因此开展作物多倍体形成过程研究,不仅对揭示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还将为培育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一、科学目标 选择一种典型的多倍体作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农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手段,从基因组变异、基因表达变化与功能改变和表观遗传变异三个层面,深入研究多倍体作物形成过程中与生产力(生物量)、适应性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变异,阐明异源多倍体作物特有新性状变异产生的分子机制,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育种技术。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二、研究内容 (一)多倍体作物形成过程中基因组变异及其机制。 (二)多倍体作物重要性状变异的分子基础和基因表达调控。 (三)多倍体作物新性状产生的表观遗传调控。 三、资助期限 5年(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 四、资助经费 1500万元 五、申请注意事项 1. 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通告,不符合项目指南和通告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作物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3. 本项目要求项目申请人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按三个研究内容设置3个课题,3个课题要紧紧围绕“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课题间要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