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本科论文(正文)

行政本科论文(正文)

行政本科论文(正文)
行政本科论文(正文)

(不申请学位样本)

【摘要】党的十六大在部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项任务时,多次强调社区工作,深刻阐述了社区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密切关系。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居民社区参与是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内在动力和实现社区自治的关键,并在社区、政治、社会等层面上有着重要功能。因此必须提高我国居民社区参与有效性,通过培养社区意识,发展社区社团组织,主动请居民来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保证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实现。本文从社区自治的解析入手,对社区自治的内涵及其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概括,随后探讨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现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社区参与;社区自治;社区建设

引言

对于我们来说,社区建设不仅是一个崭新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崭新的理论研究课题。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社区建设,才使社区自治这个沉没了多年的研究课题逐步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问题。对于什么是社区自治,居民的社区参与在社区自治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提高居民的参与程度,这是没有解决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区是具有亲密关系和高度归属感的人群共同生活的特定区域。在此意义上,社区建设就是亲密关系和高度归属感的形成。或者说, 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增强社区活力、培育社区归属感等活动, 使居民与社区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和谐有序的平衡关系是社区建设的最高目标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有社区成员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参与。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源。社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发展,帮助居民锻炼、提高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能力与水平。近几年来,大量来自于各地实践中的现象和理论探讨的情况表明,现阶段我国社区自治中的居民参与却不尽人意,居民参与的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社区自治顺利推进的瓶颈。

本文,我们以柳庄社区为例从居民社区参与的现状与问题入手,分析居民社区参与的功能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归纳居民社区参与的对策与建议,以最终实现社区自治的目标。

1 社区自治的基本内涵

城市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成员依照法侓对本社区事务进行自我管理的制度。它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社区建设中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我国城市社

区居民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管理、依法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的一种

具体方式。《居委会组织法》也明确了居民自治要紧紧围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倾向进行,这里本质是“自我” 的体现,是居民群众自治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求的是其他组织和任何人都不能代行职责,自治组织不能成为基层政府的“腿”,要避免和遏止自治组织行政化的趋向。[1]首先,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自主管理社会的自治权,城乡居民通过社区自治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2]在基层社区实行自治完全符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参政行为。

[3]严格意义上的社区自治应该是由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会参与的社会生活方式。应该表现的是居民广泛的参与,因为居民参与是社区居民自治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没有居民真正意义上参与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社区自治就是一句空话,也不可能实现社区自治。

2 社区自治的重要意义

2.1社区民主自治有利于推进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社区自治,是实现政府主导的城市基层政府经济生活形态向社会主导的政治经济生活形态的转化。[4]面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许多事单靠政府解决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适当的放权,调动社区居民力量进行自我管理,组织居民以自助、自治的形式共同参与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从而为整个社区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居民舆论氛围,在自治的实践中,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逐渐培育公共意识、合作精神和契约观念,对整个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2 社区民主自治有利于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社区居民作为参与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自主权,这是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基本方向。从心理动机角度分析,人在最大需求动机的驱动下,会自动以最有效的行为方式参与。为居民提供充分决策的自主性机会,不仅能扩大居民参与人数的范围,而且能激发居民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自治组织的选举权、罢免权和监督权,以及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社区居民自治的核心就是“社区以人为本,民以社区为家”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自身的利益、体现自身的价值,是每个居民参与的内在因素,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参与。

2.3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居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现代社会中,人群高度异居性,邻居的概念日趋淡薄,同住一栋楼同居一个社区互不相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同居一个社区的居民,不可避免地要共同面对一

些公共问题,诸如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社区环境的共同拥有、对治安状况的共同应对等居民权益的维护,为了共同的利益,需要在社区民主自治组织的领导和协调下,社区居民自觉参与民主自治和管理,以满足共同的利益需求。

共同利益是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物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居民自治的物质基础,没有共同利益就没有参与。因此,通过切身感受认识到社区共同体对其生活的意义,感受到社区建设和民主自治的作用和成果,自然就会萌生参与社区事务的动机与期望。

3 社区居民参与自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总体情况上看,我国基层民主化、自治化进程尚处在起步阶段,居民社区参与的层次与水平还很低、参与的意识和行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许多问题还有待改进。近几年柳庄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民主自治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因为柳庄社区是个老住宅小区、地理范围大、人口层次复杂、社区内老年人多、残疾人多、困难人员多,现有居民2109户,人口约5280人,其中流动人口约650人。要了解社区实现基层民主自治的现实状况,首先从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状况着手。柳庄社区对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现状、对社区组织开展活动满意率等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采用入户面访并直接回收有效问卷3720份,其中,老年人1116份(占30%)、残疾人475份(占12.8%)、困难家庭886份(23.8%)、普通家庭1057份(占28.4%)、社区委员、骨干186份(占5%)。参与调查的居民中,55岁以上老年人占50%、中年人占30%、35岁以下占20%。从被调查人口的文化程度来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0%、高中或中专占2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20%。

表3-1 社区居民参与自治人数比例图

调查显示:社区47%以上的居民没有参加过社区组织的各种选举活动、各种文

化、体育、卫生活动;20%居民参加过;17%的居民听说过没参加过;12%的居民不想参加;4%的居民不知道。

居民对社区组织开展活动满意率为81.7%,其中普通家庭满意率最高,残疾人满意率居次,其他依次为社区委员、骨干、困难户和老年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社区组织开展活动主要对象的老年人,其不满意率最高,此中既有其需求日益迫切的因素,也有社区开展的活动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因素。

现在的柳庄小区由于住宅商品化,社区的老居民搬走,新居民迁入,社区人口频繁变化和流动性增加,新老居民的混合居住结构,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明显下降,新老小区居民之间的生活水准、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差异。“百姓百姓”百条心,居民的利益诉求不尽一致,每个小区的情况、问题千差万别居民想法都不尽相同。邻里关系和居民个人对社区的需求都不一样了,有些事情社区帮助解决后,仍有部分居民有意见,大多数居民所关心的只是社区环境、安全、社区服务等日常生活上的问题、社区经费紧缺等原因带来的治安、卫生较差的问题。社区的一些活动也因为居民意见不统一而开展不起来,许多工作得不到居民的配合(比如高塘一村是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治安、卫生管理费收取的难度大)。居民自治是由社区的居民去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就是以居民的参与这个基本的前提来发展社区居民自治。这意味着通过居民自身的力量来尽量解决自身的问题。但当前部分居民却仍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政府就应该包揽社区的维修、管理事务。老社区整治的确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但更需要居民的参与,只有作为社区主人的居民都来关心、支持社区,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老社区的一系列问题。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现状还远远不能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造成社区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3.1 总体参与率不高且参与程度不深

3.1.1居民参与呈现不平衡现象

目前的社区参与活动的主要是三类人群: 一是离退休老人, 二是寒暑假的学

生, 三是社区内的低保居民。在调查中发现,参与分布不合常态,主要体现在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的社区居民的参与率有悖常理。从年龄上看,离退体的老年人参与率最高;从性别上看,女性比男性参与率高;从收入来看,经济收入高的人参与率比较低;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参与率比较低。总体看来,参与社区事务的人员主要是离退体的老年人、妇女、家庭困难人员及特殊对象群体,占到了73%以上,中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不足20%,可见,相对于强势群体而言,社区对弱势群体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以至于出现“都是一群老头老太在瞎闹”的现象,同时社区也忽视了这些中青年,社区开展活动也主要是针对的老人的老年人文化书法展、针对青少年的暑期青少年趣味活动等。

3.1.2重文化娱乐轻政治,参与程度不深入

对于社区政治事务,对社区居委会的管理、社区建设等参与者很少,非政治性参与多,政治性参与少。(如居委会换届选举,到场的主要是老年人,而社区里的很多在职的中青年居民,由于工作比较忙或没把精力放在社区自治上,而且选举中也不积极,认为自己的工作重心在单位。)在居民的社区参与中,多数居民乐于参与社区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社区建设中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如为迎接上级检查或纪念某个运动、节日、打扫公共卫生、慰问孤寡老人、诗歌大赛、文艺汇演等活动,没有考虑到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从而导致居民的热情普遍不高。

3.1.3居民与社区利益相关程度较低,形成居民参与活动中的“无我心理”

现代经济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获得一定的个人利益是居民进行社区参与的根本动力。居民是否参与以及是积极还是消极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取决于参与行为能否给其自身带来利益。在当前体制下,单位仍然是控制资源的关键部门。个人最主要的东西如收入、权利、威望等都是在单位得到的,参与社会、获得更大发展的欲望也是在单位中得到满足的。单位作为其成员的社会生活场所的意义,日益超过了它作为劳动组织的意义。相比而言,社区没有相对独立的经济资源、权力资源,不能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能帮助他们实现人生追求的目标。社区对居民来讲只不过是生活区,是否参加社区活动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福利,社区发展的好坏与个人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社区只是供其休息的地方,他们没有必要参与社区事务,因而参与意识淡薄和兴趣自然淡薄。

3.2被动参与是当前社区的主要形式

社区目前主要是依靠居委会组织居民参与活动, 而限于自身条件和能力的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往往是临时和少量的, 大多数项目则是社区居委会感到有必要了,就召集全体或部分社区居民开会、布置、传达,或者是政府有关部门提了要

求,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赶紧组织社区居民落实,这种参与方式不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也影响了居民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参与。因为,居委会所动员起来的参与,与完全实行自治条件下的参与相比,还是有差别的,许多居民并没有把这种参与看作是自身权利的实现,而仅仅从义务的角度来认识这种参与,并没有赋予很高的价值。这一点可以从居民对居委会选举的积极性不高的事实中得以一定的说明。过去,我们将调动社区参与的精力主要放在选举上,希望通过民主选举来调动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这个思路也存在一定问题。因为现在许多居民虽然生活在社区中,但与社区没有很直接的联系:工作靠单位,生活靠市场,服务靠城市中更大范围的公共服务部门来提供,跟社区没有太大联系(大多数居民所关心的只是社区环境、安全、社区服务等日常生活上的问题,社区经费紧缺等原因带来的治安、卫生较差的问题)。在这种基础上的选举对居民的意义不大。因此,选举固然重要,但如果把选举(尤其是对形式上的选举)看得过重,老百姓感受不到获得真正的实惠,选举积极性自然就不会很高。被动执行参与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社区成员参与率低、参与的层次较低。由于没有资源,无法形成共同利益,居民难以形成社区归属感,居民更愿意参与“单位”事务,而对社区公共事务态度冷淡的症结就在这里。因此人们在单位意识不断强化的同时,社区意识却相对欠缺,居委会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面对全体居民,实现自治无从谈起。

3.3社区社团组织比较薄弱

培育社区各种组织是推进社区民主自治的基本取向。[6]对于居民来讲,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区社团组织是一种很好的再社会化途径。通过社团组织活动,居民不仅能够培养平等主义的精神,而且能够形成相互合作的契约主义原则,增强居民自主治理的能力。由于现在社区各类组织数量少而且发育不良,居民还缺乏以组织的身份、背景和形式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由于个人的参与形式缺乏组织性,不仅降低了参与率,也使得居民参与社区各项事务决策的机会与能力大大降低。其实广大居民还是有潜在参与的热情和心理期待,也希望参与社区的管理,但都苦于没有很好的途径发挥各自的特长。如果社区公共活动组织得当,内容和形式多样化,有各种各样的适合不同人群的社团组织,以贴近满足居民的需求为立足点,就可以使更多潜在的参与者转化为现实的参与者。另外,社区内公共活动场所太少也是影响居民参与的一个原因。社区现有室内活动场所很小、只有一张乒乓桌,环境差,没有相应的设施相配套;图书陈旧、老化、利用率低是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的问题;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春节团拜会都没有场所,只能租借场地(例如为了参加街道举办的各种文艺、体育比赛,需要练习的场所也没有)。由于社区条件太差、缺乏活动的场所,造成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人们对社

区的归属感与其对社区的满意度有很强的关系,社区公共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居民社区满意度的降低,也影响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意识。

4 解决社区自治建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社区参与就是社区居民和组织以各种方式或手段直接或间接介入社区治理或社区发展的行为和过程,也就意味着社区居民对于社区责任的分担和成果的共享,它使每个居民都有机会为谋取社区共同利益而施展和贡献自己的才能。因此,根据以上所述,提出几点粗浅对策与建议:

4.1培育社区意识是提高居民社区参与的根本

社区意识,就是社区居民对所在的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培育社区意识,重点是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以往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政策导向主要面对单位,个人的一切都和单位联系在一起,淡化了个人的社区意识。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居民的政治、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企业倒闭、破产、转制,使居民失去单位依靠,回到了社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进一步延长,社区老龄人口比例增加;住房商品化使居民的住房从单位所有向个人所有转变,拥有住房所有权这一现实促使居民重新审视自己在社区中的地位,从利益主体的角度来看待社区的卫生、绿化、管理,对自治有了更多的要求;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给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变化表明,城市居民正经历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人们的社区归属感进一步加强,人们的利益和社区自身的治理越来越密切。社区的绿化美化、垃圾清理、居民有否安全感、房屋水电的维护等等,都是每一个居民非常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仅仅是政府和物业管理的事,有赖于居民的积极参与。因此,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把解决居民生活特别是基本生活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为突破口,如社区环境的“亮、绿、净、美”、通过讨论小区公共事务、社区治安等。引导社区居民围绕着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去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只有当社区成员感到社区与其利益息息相关,参与能够有效维护其利益时,他们才会萌生参与社区事务的动机与期望,并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所以,社区可以从关心居民切身利益、居民深切关注的事务入手,针对社区老龄人、残疾人口多、下岗人员多的特点,经常与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与就业体系,开展多样化助老助残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送温暖、定期定时去看望、送些生活必需品等),把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比如现在的就业问题、养老问题、治安防范等问题。特别是社区最近就自行车、电瓶车失窃和入室盗窃问题严重,社区可以把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自行车、电瓶车失窃和入室盗窃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开展议事园活动,让居民大家来议一议,谈谈自己是如何防范的。社区通过

收集、整理居民的建议,出宣传板报和标语,号召大家做好自防工作,不要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发动退休人员成立义务巡逻队,加强小区内的治安巡防工作。因为这些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只有围绕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提出适当的议题为引导,才能够吸引居民的关注和参与,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就取决于他们在社区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7]社区意识增强了,才会有“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社区氛围。

4.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当家作主意识

在目前居民异质化程度高,参与意识高低不同的情况下,社区要正确引导居民树立自治观念,让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利,提高居民当家作主意识。可以借助社区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采取进门入户宣传、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等方式,向居民宣传《居委会组织法》等法律知识,宣传社区的基本理念,融合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来往,创造条件,引导居民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参与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它不仅仅是参与公益性或有组织的活动与事务。社区可以改变其工作方式,即以政治性或行政性的手段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如号召居民参与“建文明城市,创文明小区,当文明家庭,作文明市民”的活动,向居民提出“爱我小区,从我做起”、“清洁我家庭,清洁我楼组,清洁我小区”等要求,并组织了各种类型的自愿者队伍,可以聘请以党员、居民志愿者担任社区监督员(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治安、和谐促进员等)负责监督辖区内的卫生、计划生育、治安隐患等。全面推行居民工作日制度,实行社区居民、社区成员代表、社区理事会成员自愿报名参加,同社区干部一起参加社区事务处理,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建设重大事项、公开公示,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排忧解难。全面实行墙门民情信息员制度,聘请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居民为社区信息员,由他们和楼组长共同收集、了解墙门住户信息,及时向社区自治组织反馈,使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社区活动有居民自主参加,形式灵活,联系广泛,影响力大,使居民个人的特性、特长得到发展,不仅调动了积极性又让居民体验到社区参与的喜悦,还进一步认识了自己居住的社区,认同自己生活的社区,即提高了居民当家作主意识,又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积极性。

4.3建立和完善居民参与机制

从长远来看,要使居民保持参与社区自治建设的积极性,就必须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推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依据有关法规、政策,通过民主程序和法定程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参与机制。一要不断完善“三推一选”(即由社区居民、社区党员、社区单位代表推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两委”班子

成员候选人,由社区居民和党员分别差额直选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选聘分离、议行分设”办法,实行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成员由社区党员、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推行社区党组织成员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二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我国城市社区普遍改变了传统居委会议事层和执事层合为一体的做法,而实行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居委会执事的做法。居民代表会议被赋予审议各类规章制度、居委会工作报告以及讨论、决定社区的重要公共事务等职能,这一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居民群众对社区居委会的监督,也有利于民主决策。此外,还可实行走访居民制度、临时扩大会议制度及居民报名列席旁听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等。三要建立社区重大事项听证制度票决制度,推行居委会工作公开制度,实行社区居民评议社区工作者制度,鼓励社区成员监督居委会的活动。四要拓宽居民参与管理路子,逐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规定有参与能力的居民每年应为社区义务贡献若干时间,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奖惩及替代办法,以推动居民参与向制度化发展。

4.4注重培育社区活力,发展现有的社会团体

培育社区活力的重点是开展社区服务,充实和丰富居民的文化活动,把居民自治这个方向,具体化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社区在培育社区活力中,要努力培育和发展现有的社会团体(社区现有文化团体6支,分别是老年合唱团、舞蹈队、柔力球队、健身球队、乒乓球队、甬剧团,但是参与的人数不多),要加大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群众走出封闭的小家庭,参与社区文化的创建和分享,在创建中丰富精神生活,在活动中增进邻里间的感情,

在体验中愉悦身心。社区既要满足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也要吸引青年群体、白领阶层、社会精英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要重视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分子、注重发挥离退休党员骨干带头作用、文明楼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积极鼓励、扶持各类社区民间文化团队,在社区这一平台上开展公益性或情趣性文化活动,既自娱自乐,也为社区群众提供雅俗共赏的表演和服务。社区要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使居民群众从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从观众变为演员,一些互益性的社区文化活动项目还可尝试自筹资金,自我管理。在社区文化活动中交流感情,缔结友谊,密切邻里关系、人际关系,引导和激发更多居民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4.5完善社区自治的相关法律

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在继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实践的基础上尽快修订现行宪法和相关法律,尽早出台《城市社区自治法》,明确、具体地规定社区的载体、社区自治的性质和地位、社区居民的权利与义务、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利与义务、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等项内容。通过法律使社区载体明晰;社区组织与政府职能

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都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与职能,防止政府职能部门或街道将其职责转嫁给社区,减轻社区工作负担,保障社区各项自治权利的真正落实;使社区居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法律的保障下行使其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社区自治有法可依。

结束语

推进城市社区自治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全心协力,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以追求“社区善治”为目标,以法律为保障,积极培育社区自治组织,提高居民的参与率,增强社区凝聚力、亲和力,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走“共建美好家园、共创文明社区、共管社区事务、共享各种资源”路子,让更多的人来共同参与和谐社区的各项建设。

【注释】

[1] 张三.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第3期,第15卷总第62期.53--59

[2] 李四.公共权力腐败形成的机理急遏制思路.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4期.106-110

[3] 王五.试论现阶段权力腐败的社会原因及治理对策.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

第5期第3卷( 总第14期).45-47

[4] 许义平、何晓玲.现代社区制度实证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1月.198-201

【参考文献】

[1] 丁金城.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5年第3期,第15卷总第62期

[2] 董晓宇.公共权力腐败形成的机理急遏制思路.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4期

[3] 张传玺.试论现阶段权力腐败的社会原因及治理对策.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年第5期第3卷( 总第14期)

[4] 许义平、何晓玲.现代社区制度实证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1月

[5] 李四.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第3期,第15卷总第62期

[6] 张三.公共权力腐败形成的机理急遏制思路.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3524451.html,/?source=w-90001539

行政管理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范文格式

论团队精神的培育 ××× 学号 专业行政管理本科 班级2012秋 学校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2014年12 月8日

目录 一、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3) 二、团队精神的定义和特点 (4) 三、注重团队精神培育的意义 (5) 四、培育团队精神的途径 (5) 1、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团队精神力量 (6) 2、通过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与体制的最佳组合 (6) 3、不断赋予团队精神新的涵 (6) 4、实现企业创新和培育团队精神有机结合 (6) 5、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 (7) 6、提升团队凝聚力 (7) 五、培育团队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8)

论团队精神的培育 【容摘要】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团队精神则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是成功团队身上难以琢磨的特质。本文旨在界定团队及团队精神的概念,探讨团队精神培育的途径,以促进团队建设,弘扬团队精神,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团队;团队精神;培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出新,竞争日趋紧激烈,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企业管理层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而团队的建立和团队精神的培育正是旨在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保持组织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一、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作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此外,工作团体常常是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 高效出色的团队具有如下的特点: 1、目标一致。这一共同的目标是一种意境。团队成员应花费充分的时间、精力来讨论、制定他们共同的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深刻地理解团队的目标。以后不论遇到任何困难,这一共同目标都会为团队成员指明方向和方针。 2、目标具体。将团队共同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衡量的行动目标。这一行动目标既能使个人不断开拓自己,又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具体的目标使得彼此间的沟通更畅通,并能督促团队始终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努力。 3、承担责任。建立一种环境,使每位团队成员在这个环境中都感到自己应对团队的绩效负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一) 摘要:党的xxxx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农村乡(镇)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由过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改变为“政社分设”的乡、村、组的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的状况.自治权力在基层政权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国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乡镇体制改革乡镇自治基层政府建设村民自治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一、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行政管理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需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二、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 2、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有力,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3、毕业论文应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包括注解字数不得少于4500字。 4、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统一封面,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 三、成绩评定 l、考核内容:(I)论点是否鲜明;(2)论据是否充足:(3)论证是否充分;(4)语言是否流畅:(5)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2、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凡成绩在及格以上者,给予5学分。 (1)优秀: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述深刻,论证严谨,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杨,书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 (2)良好: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理论性,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书写较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淮确。 (3) 中:观点明确,材料较为具体,充分,能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构较为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齐,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 及格:观点正确,论点与论据相符合,材料较充分,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答辩中回答问题无原则性错误。 (5)不及格:观点有错误,论点不能成立,材料空泛,逻辑性较差,语句不通顺,确认为抄袭或请他人代笔,字数不符合要求。 3、凡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试点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四、审核、检查 1、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结束后,由电大分校和试点教学点进行汇总和审核。 2、省电大不定期进行检查。 五、论文格式要求

本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目录 一、引言 (1) 二、绩效工资的意涵与特征...................................................2三、绩效工资的优缺点 (3) (一)优点 (3) (二)缺点 (3) 四、企业决策层在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时应该包括五个内容 (4) (一)明确公司战略 (3) (二)建立绩效管理系统,落实责任机制。 (3) (三)是保持组织协同。 (3) (四)是培育支持绩效管理的企业文化 (3) 五、企业在利用绩效工资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4) 六、企业在利用绩效工资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6) (一)、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提高发展质量。 (6) (二)、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做强主业,调整优化结构。 (6) (三)、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6)

(四)、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6) 七、结论 (8) 谈谈企业在管理中绩效工资的战略意义及注意事项 【摘要】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增长。全球化的市场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机遇与挑战。这些机遇与挑战要求中国企业的经营者们更加关注战略的落地,也就是战略执行的有效实施。其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用人激励机制——绩效工资作为一种新型激励创新制度,为许多理论者和实践者所推崇。绩效工资是指依据个人或组织工作绩效,在对个人或组织工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而发放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在绩效工资制下,整个组织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对员工实绩的奖励上。人力资源与绩效工资的有机结合势必将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企业在运用绩效工资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围绕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绩效工资在企业管理中是如何取长补短。 【关键词】企业,业绩考核,科学发展观,风险防控,考核工作,资本成本,考核制度,价值创造,国资委,四项重点 一、引言 绩效工资这个概念并不是新东西。20世纪初期,上海滩的码头搬运工人是根据他们搬运的数量而领薪水的。在十八世纪的美国,农场中采摘橄榄的工人的收入是根据其采摘的橄榄的数量发放的。在现在社会里,绩效工资/奖金这个词是广义的,提成,奖金通常也包括在内。 大量的管理实践表明: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并非在于战略规划的优劣,多数归结于糟糕的战略执行。当今流行的战略执行工具生于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欧美国家,实践证明也能够帮助企业取得突破性的业绩。由于中国企业有着不同于西方企业的文化背景,对于西方管理工具的运用,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企业独特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很多的中国企业的战略执行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有的公司其战略无法落地,公司仅罗列了各种目标,却并没有任何措施、行动方案及预算的支持;有的企业在实施战略绩效管理时,仅由人力资源部门来推动实施,公司高层没有参与,导致推行过程举步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篇一: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格式 论团队精神的培育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学校 指导教师×××行政管理本科20XX秋合肥广播电视大学 20XX年12月8日 目录 一、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3) 二、团队精神的定义和特点 (4) 三、注重团队精神培育的意

义 (5) 四、培育团队精神的途径 (5) 1、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团队精神力量 (6) 2、通过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与体制的最佳组合 (6) 3、不断赋予团队精神新的内涵 (6) 4、实现企业创新和培育团队精神有机结合 (6) 5、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 (7) 6、提升团队凝聚力 (7) 五、培育团队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8) 论团队精神的培育 【内容摘要】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团队精神则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是成功团队身上难以琢磨的特质。本文旨在界定团队及团队精神的概念,探讨团队精神培育的途径,以促进团队建设,弘扬团队精神,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团队;团队精神;培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企业管理层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采取切实高 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而团队的建立和团队精神的培育正是旨在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保持组织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一、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作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

本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目录 一、引言 二、绩效工资的涵义与特征 三、绩效工资的优缺点 (一)优点 (二)缺点 四、企业决策层在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时应该包括四个容(一)明确公司战略 (三)保持组织协同。 (四)培育支持绩效管理的企业文化 (二)建立绩效管理系统,落实责任机制。 五、企业在利用绩效工资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做强主业,调整优化结构。(二)、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提高发展质量。(三、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四)、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六、结论

谈谈企业管理绩效工资的战略意义及注意事项 【摘要】1978年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增长。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了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机遇与挑战。这些机遇与挑战要求企业的经营者们更加关注战略执行的有效实施。其中绩效工资作为一种新型激励创新制度,被许多理论者和实践者所推崇。绩效工资是指依据个人或组织工作绩效,在对个人或组织工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而发放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在绩效工资制下,整个组织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对员工实绩的奖励上。人力资源与绩效工资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企业在运用绩效工资应该注意绩效工资在企业管理中是如何取长补短,以及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业绩考核,,资本成本风险防控,考核工作,价值创造,国资委,考核制度,科学发展观,四项重点 一、引言 绩效工资并不是新概念。在十八世纪的美国,农场中采摘橄榄的工人的收入是根据其采摘的橄榄的数量发放的。20世纪初期,滩的码头搬运工人是根据他们搬运的数量而领薪水的。绩效工资/奖金这个词是广义的,通常也包括提成,奖金。 大量的管理实践表明: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并非战略规划的优劣,多数归结于糟糕的战略执行。当今流行的战略执行工具产生于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实践也证明这个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取得突破性的业绩。由于我国企业有着不同于西方的企业文化背景,对于西方管理工具的运用,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企业独特的部和外部经营环境。我国很多企业的战略执行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55

路就在你脚下,只要走,就能到达远方。 (电大行政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样本) 目录(目录要单独一页打印) 一、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1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 1 (二)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 2 (三)行政相对人监督的作用 3 二、我国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及其落实情况 3 (一)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 4 (二)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在实践中落实的情况 6 三、加强和完善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的对策与措施9(一)更新观念 树立积极监督意识9 (二)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立法 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10 (三)完善行政诉讼法 扩大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权11 四、参考文献13 试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 【内容摘要】目前 行政机关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有增强的现象 "民告官"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为了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有必要加强对行政法制监督的研究 提出合理措施来加强对行政权行使的监督 但国内外学者都注重国家机关监督 很少去重视行政相对人的监督 本文运用行政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原理 首先探讨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指出它可以弥补其他主体监督的不足 进而分析了我国有关行政相对人监督的立法现状以及落实情况 在此基础上 尝试性的提出了要加强行政相对人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行政程序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时指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监督 要深化改革 完善监督体制 建立建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 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江总书记的报告为发展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指明了方向 但目前行政法学界多注重国家机关对行政权行使监督 忽视群众监督尤其是行政相对人的法制监督作用 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督机关及人民群众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专门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的监督 以监督主体为标准 可以分为国家机关的监督和非国家机关的监督 前者为权力性监督 后者为权利性监督 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属于权利性监督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某权益的个人、组织 所谓权利性监督是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对行政主体实施的监督 这种监督运用的是具有请求性、主张性的权利 因而一般只具有程序意义而不具有实质意义 即不能就实质问题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但它又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行政法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它包括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监督等 由于他们与行政主体关系不同 所以他们在动机和效果等方面有所不同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1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关于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研究 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关于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研究 内容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制胜成为行政管理的时代主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与政府职能转换,行政改革已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在改革进程中,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些原有行政文化要素所起的消极作用,感觉到外来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领域的冲击,逐渐认识到行政文化的重塑对中国行政改革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长期的行政实践中所形成的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系统性行政文化,在维护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调节行政官员行为、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等方面曾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积弊,对重塑行政文化的路径选择提出些看法。 关键词: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积弊重塑路径选择 所谓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行政体系及其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和行政习惯。其内容包括行政意识、行政观念、行政理想、行政思想、行政道德、行政原则、行政传统、行政习惯等。行政文化是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以及其他行政行为时时、事事、处处都碰到的最深层而又最现实的问题,是公共行政之魂。行政文化在行政组织的形成和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包括: 第一,目标导向功能。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和组织内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趋于一致。 第二,凝聚功能。指当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一旦被组织成员认同接受,达到共识,则会形成一股黏合力量,从各方面把组织成员团结起来,使组织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三,激励功能。以组织文化为组织的精神目标和支柱,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信自强,团结进取。 第四,约束功能。行政文化通过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模范或共同的价值准则对组织成员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第五,整合功能。行政人员坚守的价值观和信念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当一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定稿)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巨大成就 容摘要:2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巨大,已经基本摆脱了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形成。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行政管理的化迈出重大步伐,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取得很大进步,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正在逐步推行。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 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了政府职能,特别是转变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在动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现出了极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⑴变革的深刻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的革命性变革,对政府职能的简化、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政府行为方式的改革乃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的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⑵改革与发展相互依存度高;⑶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互交织。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深入持久地进行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并且其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基点,以重塑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推动力,全面履行行政职责,提高政府的行政意识和能力。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己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了,甚至成为其阻力和障碍。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所以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姓名: 学号: 学校: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1)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的背景 (2) (一)农村税费改革 (2)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2) (一)职能界定不够明晰 (3) (二)法定职权缺失 (3) (三)职能行使偏差 (4) (四)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4) (五)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5)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7) (一)更新乡镇政府管理理念 (7) (二)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责 (7) (三)整合乡镇范围内的公共资源 (7) (四)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事权 (8) (五)理顺乡镇财税管理体制 (8) (六)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 (9) 参考文献 (11)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农业税全面取消,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本文通过对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然后纵观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演变,针对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基本的经验和教训,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设置中最低层次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与其它地方政府相比,更多地行使管理基层地方公共事务的职能,但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广泛、直接、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联系和沟通群众与国家政权机关的纽带和桥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它对乡镇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作为我国最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身处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它将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这一主体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而目前党和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决策是在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后这一背景下做出的,取消农业税使乡镇政府财政更加困难,以致一些乡镇政府几乎不能正常运转,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乡镇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具有执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及范例

2015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及范例 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不同于一般的作业,撰写论文是在专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文体风格不是记叙论文或说明文,而是学术性的文章。毕业论文从文体上看,归属于议论文中学术论文的种类。所谓议论文,它是一种证明白已观点正确的文章。它包括政论、文论、杂论在内的一切证明事理的文章,或说理、或评论、或辩驳、或疏证,以达到明辨是非,解除疑惑、驳斥谬误等等目的。毕业论文就其内容来讲,一种是解决学科中某一问题的,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回答;一种是只提出学科中某一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指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再一种是对所提出的学科中某一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予部分的回答。毕业论文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桥,指出其本质,提出个人的学术见解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和意见。毕业论文就其形式来讲,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一般属性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是文章构成的三大要素。文章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二、论文的组成 (毕业论文格式打印要求:见附录一) 论文一般由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一)题目

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 1.准确得体。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若题名语意未尽,可以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二)署名 作者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三)摘要 1.摘要规范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就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浓缩。摘要一般在论文完稿后再撰写。学位论文还应有英文摘要。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办公室管理) 题目:如何让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 专业层次:专科 级别: 13秋行政管理 学号: 姓名:张清超 分校(工作站):沁阳电大 指导教师:李新胜

如何让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也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为,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键词:分析招聘使用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本质区别。 首先,资源是先天自然形成,而资本却经过后天精心的开发和筹划、经营,从而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 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方式、立足点上完全不同,仅是资源的话,所有人都想要最好的,最多的。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性价比是关键。 人力资本具有以下特点:(1)时变性。人力资本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可以使知识老化而使人力资本贬值,也可以通过知识更新使人力资本增值。(2)结构性。人力资本有组合效应,组合不同获取的利润也不同,1+1可能小于2,也可能大于 2.(3)能动性。人是有思想的,工作积极还是消极,都对人力资本投入所产生的利润大小有着重要影响。人力重要管理是人力资源转换为人力资本的桥梁。

提到资源人们第一反应是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增值生利,资源就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本则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 1、人才的招募:很多企业的招聘广告都十分近似:xx岁以下,xx以上学历,x年以上相关经验等等,千篇一律,似乎这些话已经是固定格式。难道有这么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吗? 还有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为此,很多人被这个门槛挡住。而通过面试并且工作之后的那些人发现,可能你在此工作十年,连一句“Hao do you do”都用不上。 这种招聘就是一味的追求高素质,不管自身需求与否,随波逐流,别人要求本科,我也要求本科,别人要求会几门外语,我就要求会几门外语……本质上是将人作为资源。而这种招聘理念,免不了会增加企业人力成本,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可以这样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发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当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因此其不稳定性也高于他人。同时,成为高素质的较为稀缺的人才,本身会投入大量成本,因此社会提供给他的报酬水平也会较高,企业如果想招募并留住这样的人才,只能按社会标准付给他较高的薪酬,这就意味着我们增加了成本。如果,我们将人力看作资本,我们就会考虑:我们多付的成本能否给我

本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提纲及范文

附件四:提纲范例 对私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 (提纲) 一、人才流失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一)人才流失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人才流失会造成企业凝聚力和士气的低落 二、私营企业人才流失成因的分析 (一)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三、解决私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用人制度 (二)企业要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培训 (三)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薪酬福利制度(五)科学合理的使用人才 (六)改善人才的生产、生活、学习环境 (七)企业决策者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格式范文 对私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 庄明欢 内容提要:当前私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还比较严峻,私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找出适合自己企业特色的留住人才对策。本文针对人才流失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分析了私营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提出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用人制度;加强对企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和实施有效地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地绩效考评制度和薪酬福利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企业决策者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几方面对策。 关键词:私营企业人才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特别是近几年,私营经济已逐步成为整个我国经济发展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生力军。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加上人才市场的日益完善和健全,使得现代的私营企业在吸引和利用人才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同时在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上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整个社会人才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私营企业人才频繁跳槽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已成为私营企业家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12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12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你是不是在为这个问题而烦恼?不要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范文模板,有需要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标题】《试论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深化,经济政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家对于我国的经济政策有了更多的关注。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引导国家的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也实施了相关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方针策略,也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 本文主要是通过借鉴相关文献和资料来具体分析我国经济政策的含义、特点、重要性、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及作用等,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经济政策,其对于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

动意义。如今,经济政策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通过对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对于我国未来的国家建设也至关重要。经济政策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策实施中,其优势有很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开始对经济政策在实施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 1 经济政策的概述。 1. 1 经济政策的含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形成了全新的经济体制,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将市场作为无形的手,放置于主导地位,同时政府也通过一些经济政策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需要通过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的经济政策等来达到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要求。我国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有效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等。 1. 2 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 经济政策是国家和政府为了确保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收支平衡的一种措施,其实施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弹性。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会常常出现变动,而相应的经济政策也要做出调整,国家和政府所指定的经济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到我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新)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一、以下题目提供的仅是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各位同学还需要在这些范围内,进一步将论文所要探索的问题尽可能地确定至某一个点上; 二、这些选题仅仅是提供参考,各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该范围之外的其他选题,但要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一、政治学理论与中国政治发展 1.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 2.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3.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公民教育的关系研究 4.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 5.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6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态度研究 7.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8.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 9.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研究 10.进一步完善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研究 11.村民自治制度研究 12.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研究 13.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4.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的关系研究 15.建立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研究 二、行政学理论与比较行政 16.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17.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理论价值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18.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研究 19.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20.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21.威尔逊行政思想研究 22.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研究 2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研究 2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研究

25.行政成本的有效控制途径研究 26.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 27.行政民主与行政公开研究 28.建设学习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9.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影响研究 30.有限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政府管理与行政改革 31.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 32.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问题研究 33.行政改革动力系统研究 34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35.电子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6.管理信息系统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37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 38.我国政府大部制改革研究 39.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研究 40.新时期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表现及治理研究 41.我国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研究 42.政府形象管理研究 43.政府诚信问题研究 44.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45.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研究 46.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研究 47.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研究 48.当前我国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四、行政监督与行政法治 49.行政自由裁量权研究 50.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 51.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 52.行政授权立法研究 53.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是从利益法学的理念出发来研究法的利益基础的。从利益法学角度出发,法律的任务是维护特定利益的。历史上公法在利益选择方面是维护公共利益。但伴随着时代的呼唤,现代公法也必须维护好私人利益,其利益基础应当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并立与整合。 一、传统理论认为公法的利益基础是公共利益 一般认为,公法的概念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创的,本文是从利益说出发的。利益说认为,凡是以维护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属于公法,而以维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属于私法。最早进行公法与私法划分的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乌尔比安指出:公法“有关罗马国家的稳定”,私法“涉及个人福利”,“公法见之于宗教事务、宗教机构和国家管理机构之中”。 (一)公法的产生。 公法是如何产生的?笔者认为公法是在与私法的分立后才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法律学科,这就要追溯到公私法划分之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产生之初是以公权力的出现为标志的。国家产生之初,属于自然经济占主导的时代,公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它无所不管,各种社会关系混同在一起并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权力性,反映到法律上自然是“诸法合一”并体现国家法的性质, 它必然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的。后来,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开始出现了公权力少干预或不干预、私人自主进行商品交换活动的“私域”,即开始产生了商品交换的“私域”与政治管理的“公域”的分野。伴随“私域”与“公域”的分野,分别以调整二者所处领域纠

纷为己任的公法与私法也从“诸法合一”中分立出来。而“私域”里充斥着私人利益,“公域”里充斥着公共利益,进而可以推出公法产生之初的利益基础是公共利益。 (二)公共利益的界定。 何为公共利益?历史上庞德曾对利益分类做过细致的研究,构筑起了一个社会利益体系。庞德将利益分为三大类: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个人利益是直接从个人生活本身出发,以个人生活名义所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它包括人格利益、家庭关系利益和物质利益三类。公共利益是从政治组织社会生活角度出发,以政治组织社会名义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它包括国家作为法人的利益和国家作为社会利益扞卫者的利益两类。所以,这一体系基本上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二元划分,但同时突出了国家自身的利益主体地位,不将国 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等同。据此我们认为,公共利益是指从政治组织生活或社会生活角度出发,以政治组织或社会的名义提出的主张、要求与愿望,它是与个人利益相对的,包括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在传统公法学说中,权力主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可以采取一切措施甚至包括可能侵害个人利益的措施来实现,为公的利益永远优先于为私的利益。这时期的公法较之私法发达,公权力较之私权利更强。例如在我国《物权法》等民事私法立法之前,国家公权力机关为了所谓的“公共利益”,可以采取任何措施来限制甚至是剥夺个****利的行使以达到所谓的维护公共利益之目的,私人利益在公共利益面前始终是第二位的。当前我们正在建设公平合理的和谐社会,故上述传统公法学说越来越难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二、现代公法的利益基础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统一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围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围 2008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黄岩: 1、高薪养廉的矛与盾 2、阳光工资能否普照全体公务人员 3、中外公关部门公务员培训制度异同的比较 4、人力资源规划理论与现实探析 5、关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概念、提出的背景、内容结构与实施步骤 6、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7、公关部门薪酬的特点及如何确保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8、试述我国公关部门人力资源激励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9、公关部门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0、试述公关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 11、试述“高薪养廉”与公共政策功能的关系 12、关于市场、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3、试述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4、论述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的影响 15、公共政策与法 16、反对政治腐败应应用和发挥公共政策的哪些功能作用,结合实例说明 17、怎样理解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8、试述构建“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意义 19、试述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监控中的作用 20、结合全球化趋势论述政策环境的重要性

21、试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和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22、比较中西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决策角色及发挥作用方式的异同 23、简述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经验 24、论述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25、分析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大众传媒与公共舆论的关系 26、论述两党制、多党制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27、论述精英统治理论的基本含义 28、政治管理与善治的含义 29、试述影响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 30、试述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关系 指导教师邱环: 1、试论组织公民行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试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及其构建 3、浅析转型期我国学习型政府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4、试论知识经济特征下的我国行政组织职能转变 5、论我国行政组织变革中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6、现代管理中心理契约问题探析 7、浅析知识经济背景下管理者健全人格的构建 8、我国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存在的问题分析 9、浅析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10、论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 11、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12、试论我国行政组织知识管理的路径分析 13、试比较政府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管理的异同 14、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分析 15、试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的政府角色 16、浅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印象管理 17、基于印象管理动机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18、试论人际交往中的印象管理 19、浅析官僚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20、浅析我国行政组织变革的困境与出路 21、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路径选择

南京大学自考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 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 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8、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10、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11、危机管理中政府职能重塑 12、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13、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和内容研究 14、腐败治理过程中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 15、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16、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18、体制转型与腐败滋长的相关性分析 19、论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 20、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 2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2、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23、完善中国公共权力的路径分析 2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 25、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 26、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7、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8、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29、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方式转换探析 3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讨 31、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 32、我国当前权力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33、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34、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 35、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36、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37、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38、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39、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 40、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4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2、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3、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4、论述行政法制化 45、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6、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