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试题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环境
2、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团结友爱
B、诚实守信
C、爱国守法
D、敬业奉献
3、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A、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
C、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D、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
A、生活理想的内容
B、职业理想的内容
C、道德理想的内容
D、社会理想的内容
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人道主义
C、科学主义
D、革命英雄主义
6、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道德风尚
C、对外开放程度
D、传统文化积淀
7、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思想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8、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生命和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调整和控制等所达到的总体精神状态和修养程度,称为()
A、人生实践
B、人生信念
C、人生理想
D、人生境界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 )
A、科学研究自由
B、出版自由
C、文艺创作自由
D、欣赏自由
10、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为()
A 法系
B 法律体系
C 法学体系
D 法的历史类型
11、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爱情观是属于()
A、误把友谊当爱情
B、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C、片面、功利化的对待爱情
D、错置爱情的地位
12、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是()。
A、人际关系
B、平等互助
C、人际交往
D、公共生活
13、下列处罚方式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A 罚款
B 罚金
C 拘役
D 剥夺政治权利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监督权利的是()
A 通信自由
B 批评建议权
C 受教育权利
D 宗教信仰自由
15、在我国,有权对诉讼活动实行专门法律监督的机关是()
A 人民法院
B 公安机关
C 人民检察院
D 仲裁委员会
16、王某在某服装店挑选风衣,店员向王某推荐了一款。王某试穿后觉得不合适,便脱下来要走,店主却强迫王某买下了这件风衣。店主的这一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A 财产安全权
B 损害求偿权
C 维护尊严权
D 选择商品自主权
17、12岁男孩小明的父亲作为小明的代理人为小明买了一架钢琴。这在民法上称为()
A 法定代理
B 委托代理
C 指定代理
D 授权代理
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权利中,属于人格权的是()
A 债权
B 亲权
C 所有权
D 生命权
19、关于法律的溯及力问题,我国刑法采取()
A 从旧原则
B 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D 从轻原则
20、管制作为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一种刑罚方法,其执行机关是()
A 司法局
B 人民法院
C 人民检察院
D 公安机关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的法定年龄为()
A、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B、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C、男不得早于18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D、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22周岁
22、我国的立法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政协
C、省人民政府
D、司法机关
23、甲的邻居出门在外。正值暴雨倾盆,甲见其盆花放置在外,将会被暴雨淋坏,遂将盆花搬进自己家里。甲的行为是()
A、不当得利
B、非法占有
C、侵权行为
D、无因管理
24、17周岁的公民刘某在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打工,所得收入足以维持个人的日常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刘某()
A、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5、甲乙二人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约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5000元,由于甲擅自毁约,造成乙8000元损失。按照法律规定,甲应向乙支付()
A、违约金5000元,并赔偿损失8000元
B、违约金5000元,不再赔偿损失
C、违约金8000元,再赔偿损失3000元
D、违约金5000元,再赔偿损失3000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
A、法律
B、习惯
C、风俗
D、道德
E、信仰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E、爱自已
3、大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应该是()
A、人生需认真
B、人生当务实
C、人生应乐观
D、人生要进取
E、人生要享乐
4、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5、下列对理想表达正确的是()
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B、理想渊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C、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D、理想就是实现个人的一切愿望
E、理想等于现实
6、杨某与刘某在日常生活中有矛盾。杨某为了泄私愤,造谣说刘某生活作风有问题,致使刘某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很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刘某可以要求杨某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A 停止侵害
B 返还财产
C 消除影响
D 恢复名誉
E 赔礼道歉
7、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缓刑是一种主刑
B 缓刑是一种附加刑
C 对于累犯不得宣告缓刑
D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都可宣告缓刑
E 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自身的表现,暂缓执行原判刑
8、在下列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属于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权利的有()
A、财产权
B、继承权
C、劳动权
D、言论自由权
E、物质帮助权
9、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有()
A、行政处罚法
B、教育行政法
C、行政复议法
D、公安行政法
E、行政程序法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的权利有()
A、公平交易权;获得有关知识权
B、损害求偿权;对经营者的监督权
C、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D、人身与财产安全权;选择商品和服务自主权
E、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结社权;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知悉权
三、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判断是非,并说明理由。)
1、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有充足的睡眠,失眠意味着心理有问题。
2、“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3、重视友谊就要搞好关系,保持一团和气。
4、2000年4月底,甲某与乙某多次密谋共同实施抢劫,并为此准备了凶器。2000年5月上旬,甲某、乙某携带凶器多次于夜间在偏僻小路旁守候,欲抢劫行人财物,但均未遇见行人。2000年6月,甲某和乙某在公安机关例行检查中被查获。甲、乙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5、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债权人甲与债务人乙约定,乙将自己家的电脑移交甲占有,在乙不能履行债务时,甲有权就该电脑的财产价值优先受偿自己的债权。这种担保方式即为抵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八荣八辱”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2、简述大学生如何成为忠诚的爱国者。
3、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4、简述刑罚的概念及其特征。
五、论述题(共1题,8分)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论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必要性。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张华是第四军医大学七九级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他说:“一个人为着一个伟大理想而活着、战斗着,他就会成为一个崇高的人,就会从庸人的鼠目寸光中,从苟且偷安和贪生怕死中解放出来。”1982年,他为救一位落入粪池的69岁老农而献身。张华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在第四军医大学以及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第四军医大学迅速掀起了学习张华的热潮,并使这项活动持续至今。张华所在的二大队改成了“张华大队”。十多年来,张华大队拥有三个百分之百:英语四级通过率百分之百;服从分配,自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百分之百;毕业生成才率百分之百。张华的生命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延续。在学习张华的活动中,有位大学生投书报刊,提出“张华救老农值不值得”的疑问。他认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舍身救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农,等于拿金子去换石子,是毫不值得的。”
问:张华为救老农而献身值不值得?请根据人生价值理论予以评说。
2、被告人章某某,男,30岁,农民,住浙江兰西市墩头乡溪滩村。被告人章某某于1992年麦收时,曾为晒场之事与本村村民祝某(被害人)发生争吵,遭到祝的辱骂,对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5月14日早上,章某身藏铁棍,到祝家见祝挑粪外出,举棍朝祝头颅部猛击数下,致祝当场死亡,尔后将尸体扔入水缸中,并在水缸中洗净铁棍和手,用水冲洗地上的血迹,然后逃离现场。回家后立即将溅有血迹的衣,裤及布鞋烧毁,继尔将未烧完的布鞋底和灰埋于其父稻田中,将铁棍藏于其父家中,然后骑车外出理发。
请回答: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并就本案分析构成该罪的四个主客观方面要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
ABCDA BCDDB BCABC DADCD AADDD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AD
2、ABCD
3、ABCD
4、ABCDE
5、ABC
6、ACDE
7、CE
8、ACE 9、ACE10、ABCDE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答:错(1分)。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心理疾病。(2分)
2、答:错。(1分)分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合理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它以个人为目的,以他人和社会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虽在实现个人目的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也为社会做了一定贡献,但其实质是利己主义的,自身不能解决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冲突。(2分)
3、答:错;(1分)重视友谊既要搞好关系,保持一团和气,又要坚持原则(2分)
4、答:错;(1分)甲、乙的抢劫行为属于犯罪未遂,甲、乙因未遇见行人,并未抢到任何财物,而抢劫犯是典型的结果犯,故二人的抢劫行为属于犯罪未遂。(2分)
5、答:错;(1分)此为质押。作为担保物权,质押必须转移担保物归债权人占有,而抵押是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的。(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八荣八辱”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1分)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1分)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0。5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0。5分),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0。5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0。5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0。5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0。5分)
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1分)促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分)增强国防观念,(1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2分)
3、答: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对受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1分)其构成要件有:
(1)损害事实的发生。(1分)
(2)致害行为的违法性。(1分)
(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侵害人有过错。(1分)
4、答: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裁措施。(1分)
(1)只能适用于犯罪分子;(1分)
(2)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1分)
(3)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1分)
(4)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1分)
五、论述题(8分)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论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2分) (2)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
容和中心环节。(2分)
(3)人是要有道德的。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要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2分)
(4)要能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就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而且,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也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2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值得。(2分)张华舍身救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他的行为创造了宝贵的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对社会对他人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精神价值比物质价值更具有深远的意义。(4分)
2、答案要点: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2分)
A、犯罪客体是使我国刑法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本案的犯罪客体即祝某的生命权利。(1分)
B、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只犯罪所采取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由此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本案中章某蓄意行凶,用铁棍击打祝某头部,致其死亡。(1分)
C、犯罪的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本案
中的犯罪主体为章某,为一般主体。(1分)
D、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社会的行为及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祝某在主观上是犯罪的直接故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