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古三十韵部 诗经的韵部

上古三十韵部 诗经的韵部

上古三十韵部 诗经的韵部

上古三十韻部(《詩經》的韻部)

三大

甲類乙類丙類

十一

小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陰聲

之幽宵候魚支脂微歌〇〇韻尾單元音,無韻尾-i

入聲

職覺藥屋鐸錫質物月緝葉韻尾-k -t -p

陽聲韻蒸(冬

〇東陽耕真文元侵談

韻尾--n -m

主要

元音

u o a e e a a

陰聲韻:韻尾是元音-i或無韻尾的韻部。

入聲韻:以塞音-k、-t、-p爲韻尾的韻部。

陽聲韻:以鼻音-、-n、-m爲韻尾的韻部。

上古音的韵部

通论(四)上古音的韵部 上古,是指先秦两汉时期,主要指先秦时期。韵部是古人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提出的概念。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上古的韵部指主要元音(韵腹)和韵尾,韵头和声调不计。 上古韵部主要是从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中归纳出来的,所以有人也把上古韵部称为《诗经》的韵部。 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为研究对象,采取系联的方法从中归纳出上古的韵部;一是以《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形声字)为研究对象,通过谐声系统去印证《诗经》的分部并扩大每一部的归字。 1、《诗经》用韵的归纳《诗经》每一篇都是押韵的,所以对《诗经》的韵脚字进行系联归纳,就可以大致得到上古韵部的状况。系联方法如下:

絺(chi1 )兮綌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邶风绿衣》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祗搅我心。《诗小雅何人斯》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八、、八、、J 7,I ―I~~/、P z I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詩邶风燕燕》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詩鲁颂泮水》 《绿衣》的韵脚字是“风” “心”,说明二字在上古属

于同一韵部。《何人斯》的韵脚字是 “风”“南”“心”,可以证明“风” “心” 押韵并非偶然,又说明“南”与“风” “心” 在上古同部。《燕燕》的韵脚字是“音”“南” “心”,其中也有“南”,可证“南”与“心” 押韵亦非偶然,又说明“音”“南”“心”“风” 上古同部。以下类推。这种归纳韵脚字的方法就叫系联法,又叫做“丝联绳 引” 。上古的韵部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出来的。具体步骤是,先用系联法将《诗经》韵脚字归纳为若干组,有多少组就说明上古有多少韵部,然后对《楚辞》等先秦韵文进行系联以验证《诗经》分部的正确性并扩大各部的归字。 2、谐声字的归纳通过《诗经》等先秦韵文归纳出来的古韵部是可信的,但是由于没有将韵脚字以外的字归纳进去,而韵脚字又很有限,所以这样的韵部含字太少。形声字的谐声系统能够扩大归字范围,同时对《诗经》归部得正确性还起着印证的作用。 形声字的声符叫主谐字,以主谐字作声符的形声字叫被谐字,被谐字还可以作为主谐字构成新的形声字。这样,以第一主谐字作为声根所形成的整个谐声谱系就叫做谐声系统。如:

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一、《诗经》的韵例 诗歌一般都要讲究格律,而格律由这样几个元素构成:平仄、押韵、对仗等。当然不同的诗体对格律会有不同的要求: (一)几种诗体 1古体诗 就是古风”它产生最早,形式多变,没有规则的限制,比较自由。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2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3诗余 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二)格律要素: 1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以两句诗来做例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句) 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韵 在古代,诗韵跟词韵是不同的,无论在韵字的选择、韵脚的安排,以及对待 押韵的宽容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古韵跟今韵也有较大变化,比如在古代,东”跟冬”是不同韵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压。但我们今天学写近体诗就没必要深究那么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3对仗 对仗是近体诗的重要因素,对于增强诗歌的整齐美和声律美极为重要。 对仗的要求,相对的两句必须句式相同,词性一致,平仄根据体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规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金卫国 -《上古韵部助记歌》

上古韵部助记歌(金卫国著)上古韵部助记歌 目录 绪论. 2 缘起 (2) 三十部简说 (2) 主体:以下为各部之歌诀。. 3 (1)之、职、蒸 (3) (2)幽、觉、冬 (4) (3)宵、药 (5) (4)侯、屋、东 (5)

(5)鱼、铎、阳 (6) (6)支、锡、耕 (6) (7)歌、月、元 (7) (8)脂、质、真 (8) (9)微、物、文 (9) (10)缉、侵 (10) (11)叶、谈 (10) 尾声. 11 说明. 11

韵部歌白文. 12 上古韵部助记歌

(金卫国) 绪论 缘起 这个《上古韵部歌》是受冯桂芬《说文部首歌》的触发而编的,依据的材料是何九盈先生《上古音》一书中的谐声字,也参考了他的《音韵丛稿》。这个歌诀只是想起到一个便于联想记忆的作用,收字方面,凡编有歌诀者,一部之谐声偏旁,大致皆有反映,亦兼收散字。为不增加记忆负担,歌诀之中不采用衬字,各字皆实有其事。此文一定会有许多不严密的地方,所以敢不揣浅陋,笔之于书者,乃料想观此文者,多是师友中人,必当以其宽大之心恕我无知矣。作者亦不敢望其流传,唯博师友一笑可也。 有关该歌诀的编纂经过,如下情形仰共知悉: a)本歌诀为一时兴至之作,最初的工作乃是从最简单的开始,也即是从谐声字数最少的冬部字开始(亦有随兴所至,而先作字较多者,如侵部字)。随着工作的继续,各部谐声字数渐繁,工作难度加大。读者诸君一览歌诀,自知其文脉顺畅不

同。而最后之技经肯綮,劳心费神,遂取变通之法,如真、文、元三部是。但是现在的排列顺序,则非据写成之序,而是按照三十部排列之序。 b)言谓文如其人,本歌诀与作者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很多句子在外人看来殊不可解,为求易解,作者在每个歌诀下都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解读,读者可以参考。然作者亦恐此种做法有强加于人之嫌,心甚不安。读者若能自为解读,则甚好;若是不可解,亦不妨各取变通之法。若读者能有所匡正或重新编过,并惠告鄙人,则不胜感激之至。 三十部简说 阅览口诀之前,不妨简单的把三十部之名称略述如下: 之、职、蒸;幽、觉、冬;宵、药;侯、屋、东;鱼、铎、阳;支、锡、耕;歌、月、元;脂、质、真;微、物、文;缉、侵;叶、谈。 只要记住之、幽、宵、侯、鱼、支、歌、脂、微、缉、叶几字即可,通过之、职、蒸阴阳对转便可推知职、蒸,其它类此。具体记忆之法,不妨如下:之幽宵侯鱼、支歌脂微、缉叶。以上的由之到叶的排列顺序,部分的体现了韵部之间的远近关

上古汉语韵部研究简史

上古汉语韵部研究简史 对上古音的研究开始于宋代。南宋吴棫作《韵补》分古韵为九部(东、支、鱼、真、先、萧、歌、阳、尤)。 其后郑庠作《诗古音辨》,就《广韵》求古音之通合,把二百零六部归并成六部(东、支、鱼、真,萧、侵),这些就是系统的古韵分部的开始。 至明代中叶,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首次提出了今音不同于古音的历史观点,他的观点成了其后古音研究指导思想。 如果说陈第是古音学的开路先锋,那么顾炎武则是古音学的奠基者。 顾炎武作《音学五书》,把古韵分为十部。他的原著只称第一部,第二部等等。为了便于比较、说明,一般音韵著作称为东、阳、庚、蒸、支、鱼、歌、真、萧、侵,共十部。如果拿这十部和郑庠的六部相比较,粗略地说,是从郑氏东部中分出阳、庚、蒸三部,又从鱼部中分出一个歌部,这样多了四部。 ·顾氏分古韵为10部,初步确定了古韵分部的规模。顾氏对古韵研究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点: 其一,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古音学的有关问题,初步建立了古音学理论。 其二,运用离析唐韵的方法归纳古韵,不再把《广韵》的每一个韵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按《诗经》押韵的实际情况仔细地审定每一个韵字的归部,从而使古韵分部符合当时的语音实际。顾氏所做的离析工作,直到今天仍然被音韵学者所称道。 其三,入声配阴声。顾氏认为中古音以入声配阳声是配错了,人声应该配阴声。后代学者并不认为中古人声配阳声是配错了,但却同意他的上古韵人声配阴声见解,因为在《诗经》中常常有入声与阴声通押的事实。直到今天,人们仍然认为上古入声配阴声是合理的。 江永作《古韵标准》分古韵为十三部,平、上、去各为一卷,又有入声八部。他是修正顾氏的分部的。江氏古韵分部的特点,是注重审音。他认为顾氏的真部应该再分出个元部,真部口敛(比较闭口)而声细,元部口侈(比较开口)而声大。顾氏的萧部应该再分出个尤部,萧部口开而声大,尤部口弇而声细。顾氏的侵部应该再分出一个覃部,覃部之声侈,侵部之声弇。这样,江氏的古韵分部就比顾氏多出三部。此外,江氏还从顾氏的第三部鱼部中分出侯部字,归入尤、幽部。因为没有另立侯部的名称,不影响十三部的数目。顾氏的入声韵部没有独立,实际上是四部,江氏的入声韵,则分八部。他主张数韵共一入,大部分阴声、阳声韵都有入声配合。 段玉裁作《六书音均表》分古韵为十七部。段氏分部的特点有三:(1)支、脂、之分部。 (2)真、文分部。(3)侯部独立。段氏十七部分为六类,第一部是之部,第二部是萧部,打破了《唐韵》“始东终乏”的传统次序。他说,“十七部次序出于自然,非有穿凿。”分为六类,是按音的远近排列的。但他没有分出独立的入声韵部,如果把入声独立出来单立为一个韵部的话,则是26部,比现代学者王力29部仅仅少3部。段氏同时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同时应用这个理论对《诗经》韵字之外的所有汉字做古韵分部工作。 戴震作《声类表》,分古韵为二十五部,其中有阳声九部,阴声七部,入声九部(戴氏当时尚未立“阴”、“阳”之名)。其阳、阴、入相关者为一类,二十五部共合为九类,自此古韵各部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关系才清楚明白起来。戴氏是段氏的老师,但古韵分部晚于段氏。戴氏古韵分部的特点有二: (1)把段氏的脂部再加剖析,使祭、泰、央、废四部独立为霭部。 (2)明确承认上古音有入声,使它独立。 孔广森作《诗声类》,分古韵为十八部。与段氏十七部比较,孔氏从东部中分出冬部,从侵部中分出合部,而把真,文(谆)又并为一部。他还主张段氏第三部(尤部)中从屋从谷从

诗经用韵

诗经韵例 一、定义:即关于用韵的格律。就是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诗经》用韵的特点: 韵式多种多样。 韵密。 二、《诗经》的韵例 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 a.句尾韵。 b.句中韵。 富韵:句尾是虚字,韵就常常落在倒数第二个字上,这样就构成富韵,因为句尾虚字本已可以押韵了,但同字押韵不好,所以在虚字前加上押韵的字,实际构成两个韵脚,故称:富韵。 句尾虚字被称为“虚字脚” 如:之字脚、兮、矣、也、止、思、只、焉、哉、与、乎、我、汝 2.从一章中所用韵数来看。 a.一韵到底。从韵脚之间相互的距离来看: 偶句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鱼)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真)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质)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誓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鱼) 首句入韵:也是偶句韵,不过第一句加上韵脚,与一般偶句稍有不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幽)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脂) 句句用韵: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屋)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鱼) b.两韵以上的诗章。 一般换韵: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元部)彤管有炜,悦怿女美。(微脂合韵)。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铎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侵部)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月部)。 交韵:两韵交叉进行,单句与单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野有死麕,(文)白茅包之,(幽)有女怀春,(文)吉士诱之。(幽) 自牧归荑,(脂)洵美且异(职)匪汝之为美,(脂)美人之贻。(之) 抱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古漢語通論-詩經的用韻 一、《詩經》的韻例 詩歌一般都要講究格律,而格律由這樣幾個元素構成:平仄、押韻、對仗等。當然不同的詩體對格律會有不同的要求: (一)幾種詩體 1古體詩 就是“古風”。它產生最早,形式多變,沒有規則的限制,比較自由。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用韻自由,句式句數不拘,每句則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古體詩,七言者較多),唐人因而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 2舊體詩、近體詩、今體詩 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 3詩餘 指“詞”而言,有長調、小令、慢、

引等不同格式,用“詞牌”作為格式的標誌。 (二)格律要素: 1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對聲調的區分,以今天的普通話來說,“平”就是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仄”就是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以兩句詩來做例子: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句) 這兩句詩中“無邊”、“蕭蕭”、“長江”、“來”是平聲,“落木”、“下”、“不盡”、“滾滾”則屬仄聲,由此,構成七言律詩的其中一個標準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韻 在古代,詩韻跟詞韻是不同的,無論在韻字的選擇、韻腳的安排,以及對待押韻的寬容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古韻跟今韻也有較大變化,比如在古代,

“東”跟“冬”是不同韻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壓。但我們今天學寫近體詩就沒必要深究那麼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話的韻腳來使用就可以了。 3對仗 對仗是近體詩的重要因素,對於增強詩歌的整齊美和聲律美極為重要。 對仗的要求,相對的兩句必須句式相同,詞性一致,平仄根據體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規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 第一句,“明月”對“清泉”,“松間”對“石上”,“照”對“流”,句式一致; 第二句,“花”對“蓬”屬名詞植物對,“徑”對“門”名詞屬器物對,“不曾”對“今始”,“緣”對“為”,“客”對“君”,“掃”對“開”;

《古代汉语》附录上古声韵常用字表

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 本表除收录本书文选《诗经》《楚辞》中的全部入韵字外,还收录先秦古籍中的一般常用字。本表收在同一韵部的字,按今音的韵母次序排列,韵母的次序是: a ia ua e o uo ie üe i() er u ü ai uai ei uei ao iao ou iu an ian uan üan en in uan ün angiang uang eng ing ong,uengiong韵母相同,再按声母、声调为序。少数不规则变化的字,排在最后。 一、之部 兹滋孳孜淄辎缁锱菑子秄梓滓字牸慈鹚词祠辞伺司丝思缌偲笥似祀姒耜寺嗣饲俟涘俟之芝止趾址沚芷祉痔歭庤畤治志志痣笞痴蚩媸嗤持耻齿诗时埘莳鲥史使驶始士仕事恃市侍而胹耳饵珥刵鄙坯丕伾駓邳嚭否痞圮拟厘狸李里理里俚鲤悝吏姬箕基期己纪记跽忌欺其棋期旗萁淇祺骐麒琪綦起屺芑熙嘻僖熹徙屣蓰喜禧枲医疑嶷怡诒贻饴颐矣已以苢部不菩母拇亩畮芣罘负妇侮郁埋薶霾殆迨怠绐待胎苔台台骀抬态乃奶耐来莱徕赉睐灾哉栽宰载再在才材财裁采采彩菜鳃腮豺茝该垓赅改咍咳孩骸海亥骇挨埃埃唉碍杯倍蓓胚醅培陪赔佩媒煤禖梅莓每龟悝灰恢诙悔贿晦诲洧鲔剖掊谋某否阄久玖灸疚旧柩丘邱蚯裘邮尤訧疣有友羑又右佑祐宥囿侑敏能 二、职部 德得特慝忒勒则侧厕恻测塞色穑啬革克克刻劾核踣墨默国馘帼或惑戒诫械织职直值殖植置帜陟騭炽饬敕食蚀饰识式轼试弑拭奭逼逼匿昵力亟殛棘极稷冀骥息熄媳异翼意薏忆臆噫弋翊翌牧服鵩伏茯福辐蝠幅葍匐副富域蜮緎昱煜麥麦代袋岱贷赛北背备邶贼黑 三、蒸部 崩绷朋鹏棚梦冯登蹬等嶝镫凳磴隥邓瞪腾滕縢螣藤誊鰧棱增憎曾矰罾缯鄫甑赠层蹭僧征症烝蒸拯证称偁澄澄惩乘塍承丞橙升昇升胜绳渑乘剩賸仍礽亘恒冰掤凭凝陵绫菱凌兢兴膺鹰应蝇媵肱弓躬薨弘宏紘闳竑翃鈜泓穹芎熊雄朕肯孕 四、幽部 笛廸涤牡郛莩稃俘孚浮蜉桴阜戮铸倏鯈戊务鹜鹜雾婺旭轨晷簋褒包苞胞枹雹宝保堡葆褓緥饱报抱菢鲍刨泡袍炮庖咆匏砲茅矛蟊卯昴茆冒帽瞀楙懋袤茂岛祷捣导道稻蹈帱绦滔韬縚謟慆焘涛陶匋綯匋騊讨牢醪老嫪糟遭枣早蚤皂造糙曹槽漕嘈草骚搔慅扫考考烤好晧浩翱彪雕雕雕凋雕调莜陶舀窈牟侔眸缪缶搜蒐馊廋溲叟州洲周周舟肘帚纣宙胄酎抽瘳惆稠绸俦筹畴酬踌愁仇雠酬鯈丑丑臭收手守首瘦狩受绶授售寿柔揉輮蹂谬狃扭纽钮蟉流硫旒刘浏懰留骝瘤镏柳绺溜馏溜鸠纠赳酒九韭就鹫究救厩臼舅咎秋楸湫秋鳅酋蝤遒囚泅求球逑赇虬羞修脩休朽秀袖岫忧优麀悠攸幽呦由油游遊輶犹猷鯈酉莠黝诱柚鼬幼 五、觉部 寂戚慼目睦穆苜腹复覆蝮复复鳆馥督毒笃陆戮稑蹙踧肃夙宿缩妯轴竹竺筑築逐祝俶叔菽淑孰塾梏酷鹄匊菊鞫鞠趜畜蓄旭鬻育毓逵燠薁澳灶告诰靠奥隩窖粥肉六学 六、冬部 降洚绛芃风枫丰酆沣讽凤冬彤佟统农脓侬浓襛穠醲隆窿宗鬃踪粽综琮淙嵩宋中忠衷终螽潨仲众忡充冲虫种崇铳戎绒狨融躬宫穷 七、宵部 猫毛芼旄髦耄眊刀舠倒到菿盗叨桃逃捞劳痨唠涝澡藻躁燥操召招昭沼兆照诏超抄钞弨巢嘲朝潮晁炒吵梢捎筲稍韶少绍邵劭高膏羔糕缟稿犒蒿豪毫号壕濠耗昊镐号熬敖嗷獒骜鳌傲镳表苗描眇秒渺庙妙貂吊挑佻祧迢苕窕跳眺潦燎僚辽缭鹩疗交郊蛟茭鲛焦蕉鹪骄娇狡绞姣矫皎缴皦教校较醮噍轿敲蹻谯樵憔乔桥侨荞翘悄俏峭诮鞘宵消销霄硝逍枭骁鴞肴淆淆小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三)

第五单元古书的注解、标点和翻译 一、十三经的书名及其注疏者。 二、解释:传、笺、疏、章句、衍文。 三、古书注释术语“曰”、“谓”、“犹”、“貌”、“之言”、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1、《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籍()也。” 2、《魏风马牛不相及?伐檀》:“实之河之侧兮。”毛传:“侧,()时也。” 3、《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商()。 4、《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晏集解:“同门()朋。” 四、问答题: 1、古书注解中的“谓”和“谓之”有何不同? 2、古书注解中的“读为”、“读曰”同“读若、读如”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五、下面的四段古文各有三种不同的标点,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的标点后打√。 1、《世说新语?雅量》: ○1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3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荀子?修身》 ○1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2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吕氏春秋?别类》: ○1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2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3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4、王充《论衡?问孔》: ○1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2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3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六、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译文。 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文]远方的人不服,就搞好德政教化而把他们招来;他们既来到这里,就会安心地住在这里。 2、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许行》) [译文]在这个时候,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却没有进去,他虽然想亲自耕种,能得到吗? 3、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谋政》)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屈服于人家的兵力,就不能战斗了。 4、事智者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韩非子?五蠹》) [译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多,法制就要败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少,国家就要贫弱。 七、标点翻译下列古文。 1、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战之曰胡兄之国也子方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乐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什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皆当也厚者为战薄者见疑则非知也难也处之则难也(《韩非?说难》) 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书荣乐之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离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西伯幽而演易周旦类而制礼不以隐约

七、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 《诗经》常见的韵例,韵脚,如韵、韵脚、韵部、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 韵转、叶韵等等,《诗经》三十韵部的排列原则及各韵部之间的关系,先秦古 韵的三十部表。 【重点及难点】:韵和韵母、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韵转 汉语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诗经》属于古风,[1[1]]不讲究平仄对仗,句式句数自由,但有押韵。《诗经》305篇,除了《周颂》有8篇诗无韵以外,[2[2]]其余297篇篇篇有韵。要想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要了解它是怎样用韵的。[3[3]]本节主要探讨《诗经》的韵例及其韵部。 一、基本概念 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一)韵母:指一个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 韵头:指韵腹之前的高元音或半元音,因常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故又称介音或介母。现代汉语的韵头有[i][u][y]三个,中古汉语的韵头只有[i][u]两个,[y]韵头直到在明代才开始出现。 韵腹:指韵母的主要元音。中古汉语的韵腹比现代汉语复杂,有些韵腹的差别很小,例如[a]与[ɑ]等。中古汉语的韵母比现代汉语多得多,韵腹复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韵尾:韵腹后面的收尾音叫做韵尾,包括母音韵尾和辅音韵尾(鼻辅音或口辅音)两类。中古汉语的韵尾也比现代汉语复杂,主要表现在辅音韵尾上。除了[n][?]外,还有[m][p][t][k]四个。 如liang中之iang为韵母,i为韵头,a为韵腹,ng为韵尾。 (二)韵:即韵母中的韵腹和韵尾。押韵时,有无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不论。如《氓》的“怨、岸、宴”等字,韵母分别为üan、an、ian,并不一样,但韵是相同的。又如《伐檀》中的檀tán、干gān、涟 lián、廛chán、貆huán、餐cān,韵头不同,也是可以互相押韵的。互相押韵的字多放在同样的位置上,这就构成了诗韵。 韵脚: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所以习惯上叫做韵脚。韵脚有实字脚和虚字脚两种。《诗经》里有些诗句以语气词或代词收尾,韵脚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称作虚字脚。这类虚字主要包括“之”“兮”“矣”“也”“止”“思”“忌”“只”“焉”“哉”“与”“乎而”“猗”“我”“女(汝)”等。 (三)韵部:即押韵字的归类。凡属同一韵部的字,其韵腹、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相同。中古时期的韵以声调为纲,不同声调的字不同韵。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才同韵。[4[4]]在韵书里,把同韵的字(腹尾调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形成的也是一个韵部。 韵目:每一个韵部选一个字代表,这个代表字就是韵目(比如:东董送屋)。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汉族人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至於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当然也就要了解它怎样用韵。 在本节里,我们主要谈两点。第一是《诗经》的韵例,第二是《诗经》的韵部。 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韵母是指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韵头不同的字如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餐cān是可以互相押韵的。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习惯上叫做韵脚。(一)《诗经》的韵例 韵例就是关於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我们举几首诗作例子来说明《诗经》的韵例。字的下面加△号、○号、*号的都是韵脚。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第九章 上古音的韵部

第九章上古音的韵部 上古韵部主要是从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中归纳出来的,所以有些书中也把上古韵部称作《诗经》的韵部。 第一节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 先秦两汉时代,既无反切又无韵书,所以要想知道上古韵部有多少,无反切、韵书可利用。前人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为研究对象,采取系联的方法从中归纳出上古的韵部;一个是以《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为研究对象,通过谐声系统去印证《诗经》的分部并扩大每一部的归字。 一、《诗经》用韵的归纳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305篇,其形成的时代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共约五百余年。因为诗歌在古代是歌唱的,每一篇都要押韵以求其和谐上口,所以只要对《诗经》的韵脚字进行系联归纳,就可以大致弄清上古韵部的状况。其系联方法如下: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邶风·绿衣》四章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祇搅我心。 《诗·小雅·何人斯》四章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诗·邶风·燕燕》三章 翩彼飞鴞,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诗·鲁颂·泮水》八章 《绿衣》的韵脚字是“风、心”,说明“风、心”在上古同部。《何人斯》的韵脚字是“风、南、心”,可证“风”与“心”押韵并非偶然。又说明“南”与“心、风”在上古同部。《燕燕》的韵脚字是“音、南、心”,其中也有“南”,可证“南”与“心”押韵亦非偶然,又说明“音”、“南”、“心”、“风”上古同部。《泮水》的韵脚字是“林、音、琛、金”,其中也有“音”,说明“林、音、琛、金、南、心、风”等字上古同部。这种归纳韵脚字的方法就叫做系联法,又叫做“丝联绳引”。上古的韵部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出来的。具体步骤是先用系联法将《诗经》韵脚字归纳为若干组,有多少组就说明上古有多少韵部,然后对《楚辞》、《易经》等其它先秦韵文进行系联以验证《诗经》分部的正确性并扩大各部的归字。下面我们将清人段玉裁《诗经》十七部中第六部(平声)的系联情况用线条表示出来,旨在观察一部的系联全貌。 段氏古韵第六部系联图① ①根据连线的需要,本图对段氏第六部各章的次序作了调整。图中“烝”与“蒸”、“赠”与“增”虽非同字,但声符相同,故系联在一起。

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一、《诗经》的韵例 诗歌一般都要讲究格律,而格律由这样几个元素构成:平仄、押韵、对仗等。当然不同的诗体对格律会有不同的要求: (一)几种诗体 1古体诗 就是“古风”。它产生最早,形式多变,没有规则的限制,比较自由。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2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3诗余 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二)格律要素: 1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以两句诗来做例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句) 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韵 在古代,诗韵跟词韵是不同的,无论在韵字的选择、韵脚的安排,以及对待押韵的宽容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古韵跟今韵也有较大变化,比如在古代,“东”跟“冬”是不同韵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压。但我们今天学写近体诗就没必要深究那么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3对仗 对仗是近体诗的重要因素,对于增强诗歌的整齐美和声律美极为重要。 对仗的要求,相对的两句必须句式相同,词性一致,平仄根据体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规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一、《诗经》的韵例 诗歌一般都要讲究格律,而格律由这样几个元素构成:平仄、押韵、对仗等。当然不同的诗体对格律会有不同的要求: (一)几种诗体 1古体诗 就是“古风”。它产生最早,形式多变,没有规则的限制,比较自由。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後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

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2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3诗余 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二)格律要素: 1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

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以两句诗来做例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句) 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韵 在古代,诗韵跟词韵是不同的,无论在韵字的选择、韵脚的安排,以及对待押韵的宽容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古

韵跟今韵也有较大变化,比如在古代,“东”跟“冬”是不同韵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压。但我们今天学写近体诗就没必要深究那麽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3对仗 对仗是近体诗的重要因素,对於增强诗歌的整齐美和声律美极为重要。 对仗的要求,相对的两句必须句式相同,词性一致,平仄根据体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规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清代以后对上古韵部的研究

清代以后对上古韵部的研究 第四节清代以后对上古韵部的研究 上古韵部经过清人的辛勤研究,虽然大局已定,但是清代以后对上古韵部的探讨工作仍然没停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章炳麟、黄侃、王力、罗常培、周祖谟等人的研究概况。 一、章太炎的古韵分部 章太炎(1869~1936年) 名炳麟,又名绛,字枚叔,号太炎,近代浙江余杭人,俞樾的学生,曾问学于黄以周。博通经史,尤精小学,为清代朴学殿军,在语言研究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作有《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等。研究古音,继承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等人的学说。初定古韵为二十二部, 即在王念孙二十一部的基础上吸收了孔广森的冬部,后来又 证明脂部的去声及相配的入声韵不与平上声韵同押,故将它 们独立出来成立队部,这样即成了二十三部[①]: 章太炎古韵二十三部韵目表 歌队 寒谆真—至 泰脂 青—支阳—鱼东—侯 侵谈

缉—幽蒸—之宵 冬盍 二、黄侃的古韵分部 黄侃(1886——1935年) 字季刚,晚年自号量守居士。近代湖北蕲春县人,章炳麟的学生,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为清代三百年古音学研究的殿后人。音韵学著作有《音略》、《声韵略说》、《声韵通例》、《广韵声势及对转表》、《谈添盍帖分四部说》等,后人辑收在《黄侃论学杂著》中,又有《集韵声类表》一部。他在《音略》中定古韵为二十八部。此二十八部是在章氏二十三部的基础上吸收戴氏的一些部而成的,他说二十八部的确立“皆本昔人,未曾以臆见加入。 ”下面是黄氏的二十八部: 黄侃古韵二十八部表[②] 阴声八部 阳声十部 入声十部 说明 歌(歌) 顾氏

诗经韵例分析精选版

诗经韵例分析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诗经韵例分析 参考资料:《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韵部:鸠、洲、逑,幽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韵部:流、求,幽部。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韵部:得、服、侧,职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韵部:采、友,之部。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韵部:芼,宵部;乐,药部。句中韵,换韵,宵药合韵,隔句押韵。) 参差,双声联绵词;窈窕,叠韵连绵词;辗转,双声叠韵连绵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韵部:筐、行,阳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韵部:嵬、隤、罍、怀,微部。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韵部:冈、黄、觥、伤,阳部。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韵部:砠、瘏、痡,鱼部。句中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崔嵬、虺隤,叠韵连绵词;玄黄,双声连绵词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韵部:华、家,鱼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韵部:实,室,质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韵部:蓁、人,真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芣苢》 采采芣苢,采之。采采芣苢,薄言之。(韵部:采、友,之部。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采采芣苢,薄言之。采采芣苢,薄言之。(韵部:、,月部。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采采芣苢,薄言之。采采芣苢,薄言之。(韵部:、,质部。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韵部:门、殷、贫、艰,文部;为、何,歌部。前四句句尾韵,之后换句中韵,换韵,句句押韵)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

上古韵部

上古韵部 叶音 古代一些人缺乏语音演变观念,在读《诗经》等上古韵文时,临时改读某些韵脚字,以求押韵和谐,这种做法叫叶音,也称叶韵。《今文尚书》十三卷,开元十四年,玄宗以《洪范》“无偏无颇”声不协,诏改为“无偏无陂”。天宝三载,又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新唐书·艺文志》) 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尚书·洪范) 故鸿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吕氏春秋·贵公) 陈第《毛诗古音考自序》 夫诗,以声教也,取其可歌,可咏,可长言嗟叹,……斯其所以为诗也。若其意深长而于韵不谐,则文而已矣。故士人篇章,必有音节;田野俚曲,亦各谐声,岂以古人之诗

而独无韵乎? 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入,于是悉委之叶。夫其果出于叶也?作之非一人,采之非一国,何母必读米?……盖为今之诗,古韵可不用也;读古之诗,古韵可不察乎? 韵母、韵部:韵母必须分别有没有韵头以及韵头是否相同,韵腹、韵尾相同而韵头不同,便属不同的韵母。韵部的范围比韵母要宽,韵腹、韵尾相同的字都属一个韵部,一个韵部往往可以几个韵母。 1、入声韵:以塞辅音〔-P、-t、-k〕收尾的韵部叫入声韵。 2、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部叫阴声韵。 3、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部叫阳声韵。上古三十韵部

同韵部者为叠韵。 同类同横行者为对转,这是指元音相同而韵尾的发音部位也相同。无韵尾的韵部和韵尾为舌根音-k、-ng的韵部相对应,韵尾为舌面元音-i的韵部和韵尾为舌尖音-t、-n的韵部相对应,韵尾为唇音-p和韵尾为唇音-m 的韵部相对应。 同类同直行者为旁转。这是指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或无韵尾)。 旁转而后对转者为旁对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