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何鲁平)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何鲁平)

大港油田-大港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大港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赵平起刘树明芦凤明刘存林周宗良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大港) 提要:大港油田经过精细油藏描述、调整挖潜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在有效应用叠前反演开发地震技术、储层层次分析及构型研究技术、相控动态随机建模技术、油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技术、储层非均质性与开采非均质的非耦合性形成的剩余油研究方法、注水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注采系统调整技术、裂缝性稠油油藏有效改变开发方式技术、改变注入介质污水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实用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叠前反演储层构型相控动态建模流固耦合剩余油开发对策 一、前言 以陆相沉积储层和复杂断块构造为基本地质特征的大港油田,经过40年的开发,逐步进入了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为基本特点的中后期开发阶段。如何进一步发挥老油田的资源潜能,不断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是油田开发的客观要求和战略需要。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就是开展以重建地质模型为核心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大港油田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已开发油田6亿吨地质储量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见到较好的实施效果,实现了预期的总体目标。 但对油藏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大港油田非常复杂的多类型断块岩性油藏,在经过精细油藏描述、调整挖潜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隐蔽。经统计,目前大港油田剩余油潜力分布类型及所占比例为:注采井网欠完善的油砂体占34.2%,地质储量控制程度低的油砂体占15.8%,受断层遮挡及微构造高点控制的油砂体剩余油占3.2%,油砂体受储层沉积结构影响,存在注入水波及不到滞留区的剩余油占5.3%,注采井网完善的大油砂体中剩余油占41.5%。如何精细描述和刻画这些已高度分散的剩余油分布、采取何种有效开发方式提高开发水平;大港油田进一步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已见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二、多学科一体化油藏描述技术方法 1.有效应用叠前反演等开发地震技术预测识别滚动目标,寻求大的发现 港东油田在2003年完成了10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工作。新成果资料纵向分辨能力明显提高,视主频由25 Hz提高到40 Hz。通过叠前处理等技术的应用达到了提高资料品质、重新认识断裂,重新认识层序结构和分析剩余油分布、发现新油藏的目的。 1作为储层地球物理的一项核心技术,地震反演始终是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传统叠后地震反演可以把界面型的地震资料转换成岩层型的测井剖面,便于进行储层预测。 1作者简介:赵平起,男,1965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现为大港油田公司副总地质师,从事油田管理工作。

_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发展方向

文章编号:1000-0747(2007)06-0691-05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发展方向 贾爱林1,郭建林1,2,何东博1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5CB221306) 摘要:精细油藏描述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以认识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井间储集层分布特征及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和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等。根据对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的分析,指出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储集层沉积学研究、储集层原型地质模型研究、定量地质学研究、层序地层学研究、储集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储集层沉积学研究、开展数字化油藏研究、发展多学科协同研究、大力推广与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参10 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定量研究;原型模型;数字化油藏 中图分类号:T E122 文献标识码:A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in detailed reservoir description JIA Ai-lin1,G UO Jian-lin1,2,H E Do ng-bo1 (1.Research I nstitute o f Petroleum E x ploration&Dev 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100083,China; 2.China University o f Geosciences,Bei jing100083,China) Abstract:Detailed reservo ir de scription is a multidisciplina ry research o f remaining oil,aiming at study ing its distribution and contro l facto rs.T he main contents o f detailed reservo ir desc riptio n include the re ser voir cha racterizatio n and detailed geo lo gical models,the dy namic behavio r of r eser voirs and fluids during the oilfie ld developme nt,and the distributio n o f remaining oil.Based o n the cur rent techno log y situatio n at home and abr oad,this pape r points out tha t its key scientific problem s consist o f reserv oir sedimento log y,reserv oir pro toty pe g eological mo del,quantita tive g eology,sequence stratigr aphy,dy namical pro pe r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 f remaining oil.F inally,the pape r show 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 f detailed reservo ir description which include fine reservo ir sedime nto log y,digitalization rese rvoir,multi-discipline study,and populariza tion and applicatio n o f new techno log ies and theo ries. Key words:detailed reservo ir description;remaining oil;quantitativ e study;proto type mode l;dig italizatio n rese rvoir 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1]。其主要任务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静态和动态资料,研究油藏范围内井间储集层参数和油藏参数的三维分布,以及水驱过程中储集层参数和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建立精细的油藏属性定量模型,并通过对水驱油规律、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为下一步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2]。 1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究现状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是全球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自油藏地质师和工程师们集中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此油藏描述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用“精细化”来形象地概括。“精”就是要定量化和提高精确度;“细”是描述的内容和尺寸愈来愈细,也就是分辨率要求愈来愈高。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动下,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向微观、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历程。 1.1精细油藏描述目标与研究内容 精细油藏描述以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核心,充分发挥以地质为主体、多学科一体化研究的优势,综合应用各种静、动态资料,开展储集层和油藏的定量评价,深入研究井间砂体及储集层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表征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及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驱油效果和采收率的影响;深入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分布规律,最终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 691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7年12月 PET RO L EU M EXP LO RA T IO N A N D DEV ELO PM EN T V o l.34 No.6

油藏工程技术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是功不可没的。如今,石 油的开采逐渐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瓶颈,这也给油藏工程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在油藏工程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将众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到了其中。有储层精细描 述技术、储层自动识别技术、多学科油藏描述技术、剩余油综合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描述 技术以及油田开发规划方案优化技术。本文主要以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多学科油藏描述技 术为主,介绍它们的应用和发展。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主要内容  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1 ] 。其主要任务是以剩余油分布 研究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静态和动态资料,研究油藏范围内井间储集层参数和油藏参数的三 维分布,以及水驱过程中储集层参数和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建立精细的油藏属性定 量模型,并通过对水驱油规律、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为下一步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2 ] 。 发展前景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是全球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自油藏地质师和工程师们集中 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此油藏描述 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用“精细化”来形象地概括。“精”就是要定量化和提高精确度;“细”是描述的内容和尺寸愈来愈细,也就是分辨率要求愈来愈高。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 动下,精细 油藏描述研究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向微观、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历程。 现状 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①井间储集层分布及精细储集层地质 模型; ②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③开发过程中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④剩余油分布特征,关键问题是建立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 1. 2 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水平 由于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也各有侧重,故形 成的研究技术也各有特点。 在沉积学方面国内外研究水平大致相当,但由于中国油气田以陆相储集层为主,在湖盆沉积 学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沉积学理论和工作方法,并在石油行业制定了油藏描述沉积学 研究规范,在油田开发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在地质学定量研究方面,国内外水平接近,都建立了几个定量地质学与原型模型研究基地,国 外以美国Gyp sy 剖面为代表,国内以滦平扇三角洲和大同辫状河露头为代表,通过定量地质 知识库的建立,为在更精细的尺度上描述和预测储集层的空间分布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板[3 ] 。 在测井技术方面,国外公司在测井系列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占有领先地位,而国内主要是 引进和开发利用国外测井技术。近几年来,国内在利用常规测井解决裂缝问题、进行水淹层 和低电阻率油层解释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4 ] 。 在开发地震技术上,国外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处于领先水平,但在预 测精度上仍然存在技术瓶颈,特别是对薄层的预测较难。国内仅部分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对6m 以下的薄储集层还难以准确预测。 地质建模中的随机算法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国外已经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算法体系,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性软件,国内则以引进应用为主。

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规范

《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油田开发的高效手段之一,尤其是能实现本地区低渗-超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而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是油田水平井开发技术的基础和前提。 专业技术人员在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过程中,涉及油藏精细描述、开发动态分析、产能预测等多方面专业技术,编制油藏地质专业图件、关键设计参数表格等大量复杂的专业技术图、表。尤其是油藏地质特征认识要求极高,只有正确认识油藏,才能为科学高效开发油藏提供重要依据。水平井开发与常规井开发有所不同,由于是对单油层开发,对油藏描述的准确性要求更高,更注重精细地质研究、井位筛选和整体部署、轨迹要求和参数优化、产能预测和效益评估等。同时,由于水平井单井投资大(超过1000万元)、井段长(水平段达1000米以上)、风险高,在油藏描述、地质模型建立、井位优化、实施规范等方面必须更加严格要求,才能保障水平井实施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科学制定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有利于形成油田开发新技术业务制度、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同时为本地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保障,对于油田开发技术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该标准的制定,在技术规范、安全环保、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 前期调研发现,国内仅有胜利油田《水平井单井地质设计技术要求》(Q/SL1321-1997)有相关企业标准,中国石化集团在其基础上编写了《水平井地质设计技术要求》(Q/SHSLJ1321-2002)和《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规范》(Q/SH 0084-2007)。但是其适应的油藏类型、水平井井网等与鄂尔多斯盆地差异较大,不符合陕西省油田开发需求,无法引用作为陕西省水平井开发的规范。随着低品位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陕西省石油产出量快速增长,不但成为石油能源输出大省,而且产生了国内油气开发的龙头企业,为中国能源供需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省内石油钻井工作量巨大,有必要结合国内石油行业常用设计流程和本地区开发实践认识,通过建议性标准规范每年上千口水平井开发流程,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指导和优化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

尚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总)

一、概况 (一)油田简介 尚店油田地处山东省滨州市的尚店、杜店和里则镇地区,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海拔9~12m。区域构造位于东营凹陷西部边缘区,西部为林樊家突起,南邻里则镇洼陷,东南部以鞍状与平方王油田相邻,东北部以断层和滨南油田三区相隔(附图1-1)。 尚店油田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近东西向、西高东低的鼻状构造。全区被46条断层切割成多个小断块。由于该油田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又处于凹陷与凸起的过渡带,因而具有含油层系多、储层类型多、层间差异大、油藏类型多等特点,属于油藏埋深较浅(1000~1500m),以中渗透为主的复杂断块油田。 该油田自1965年开始勘探,1966年10月第1口探井(滨24井)在沙河街组获得工业油流,自下而上共发现馆陶组、东营组、沙一下亚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上亚段、沙四中亚段等7套含油层系。本次精细油藏描述工区为尚南老区、滨79块及滨255块,工区内含油面积23.4km2,石油地质储量5264×104t。 到目前为止,工区内共完钻各类井450口,其中取心井18口(全部为水基泥浆普通取心),进尺1746.59m,心长1535.59m,油砂长277.88m,收获率87.9%,化验分析8项累计5594块次。 尚店油田自1969年正式投入开发以来,已有30多年开发历史。在工区内已完钻各类井450口中,目前,除去工程报废井,油井281口,水井113口。截止2001年12月,尚店油田(工区)已累计采油841.7×104t,累计产水2651.5×104m3,采出程度16.4%,目前综合含水率85.1%。 (二)立项意义 当前,尚店油田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由于资料的增加,需要对该油田地质重新认识 目前,尚店油田新增一百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完成了三维地震,因此,有必要对地层进行精细划分、构造精细解释、沉积相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等研究,对已经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为油田开发提供坚实的地质基础。 (2)剩余油分布零散,开发现状面临“一高、两低”

油藏描述研究现状

油藏描述研究现状 摘要油藏描述是对油藏的各种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几十年来发展很快,本文针对油藏描述技术进行分析,调研国内外资料,研究了相关技术的发展,指出油藏描述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油藏描述;层序地层;非均质性 油藏描述是伴随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对油藏各项参数进行三维空间定量描述和预测的一项综合性技术,贯穿于油田勘探开发的始终。 1 油藏描述技术发展历程 总体上看,油藏描述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1]:以地质为主体的油藏描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开发地质研究)、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由斯仑贝谢公司最早提出)、以物探(测井、地震)为主体的油藏描述(20世纪80~90年代)、多学科一体化综合油藏描述(现代油藏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 起初,斯仑贝谢公司[2]以测井服务为目的,从单井处理发展到多井对比,从单井数据分析到对储层横向展布进行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斯伦贝谢测井技术的引进,油藏描述被国内引进。 随着油藏开发难度变大,油藏描述不再仅仅局限于测井资料为主,而是逐步转向以地质为核心,出现了新的技术手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层次和分类概念、地质统计学应用、岩石物理流动单元的提出与发展,丰富了油藏描述的研究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藏描述在多学科继续发展基础上,逐步向精细化[3]、数字化、多学科一体化、过程自动化、成果可视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油藏描述强调更精细、准确、定量地预测出揭示剩余油的分布,提高油田采收率。 这一阶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储层建筑结构和定量知识库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油藏描述研究的发展。 2 油藏描述技术特点 现代油藏描述的突出特点是其整体性、综合性、预测性、阶段性、先进性和早入性。 (1)整体性:油藏描述是个系统工程,油藏各属性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油藏描述始于一维井剖面描述,再到二维层的描述,最后三维整体描述。

精细油藏描述规范

3 工作流程 以油田钻井资料、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点地层精细对比、井断点的落实及地震精细解释,建立三维构造精细模型;通过储层精细划分、井点夹层描述、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及取心井资料研究,建立三维储层精细模型(包括沉积相模型);开展模型合理粗化方法研究,把精细地质模型不失真的输入到数值模拟软件,并通过快速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验证,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地质模型。最终实现油藏的高精度拟合,并把数值模拟成果输出,进行各种剩余油指标的定量计算、统计分析,寻找剩余油潜力,结合油田开发状况分析及开发效果评价,制定合理、高效的油田开发调整及挖潜方案。同时实现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的资源共享,初步建立“数字油藏”。油藏描述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流程 4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4.1 基础地质资料 4.1.1 地震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 4.1.2 钻井资料:工区内所有的探井、开发井、取心井,包括井别、井位坐标、

补心高、补心海拔、完钻井深、完钻层位、靶点坐标等信息。 4.1.3 测井资料:用于地层对比划分的常规测井曲线及相应的测井曲线数字带,特殊测井(核磁测井、成像测井等)曲线及数字带。 4.1.4 井斜资料:包括斜井、侧钻井、水平井的数字化井轨迹数据。 4.2 开发动态资料 4.2.1 开发数据:油田、开发单元及单井的开发数据,包括油水井月数据、油田开发月综合数据;井史资料(射孔、封堵、措施等数据)。 4.2.2 动态监测资料:包括动静液面、压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C/O测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监测资料。 4.3 开发实验资料 4.3.1 取心井资料:常规岩心分析、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润湿性、敏感性、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等资料。 4.3.2 高压物性资料:包括油、气、水的高压物性数据(溶解油气比、地下原油密度、粘度、原油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天然气组份、体积系数等)。 4.3.3 原油性质数据:地面原油密度、粘度,不同含水时期、不同深度、平面不同部位原油性质变化数据。 4.3.4 油田水性质数据:主要包括矿化度和水型,不同含水时期的水型及水质变化数据。 4.3.5 天然气性质:气的类型(溶解气、气顶气和纯天然气)、气的主要成份、气密度等数据。 4.4 已有成果资料 以前开展研究的成果:包括文字报告、图件、表格及数据库等。 4.5 资料核实与修正 数据存在常规性错误,或数据之间存在着逻辑错误在所难免,为使研究成果更加准确、可靠,必须对数据进行检查与修正,减少数据的出错率,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据校验: ◆数据的唯一性和一致性检查; ◆同一层的顶底面关系,顶面深度应小于或等于底面深度; ◆上下层之间的顶底面关系,上一层的底面深度应小于或等于下一层顶面深度;

储层精细划分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挖掘剩余油潜力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 进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工作。建立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基础之上的高分辨 率层序地层学1995 年引入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后,其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在油田开发 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 世纪60 年代,我国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依据陆相 盆地多级次震荡运动学说和湖平面变化原理,在大庆油田会战中创造出了适用于湖相 沉积储层精细描述的“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组为基础”的小层对比技术,80 年代 中期,在小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又将这一方法进一步发展为“旋回对比、分级控 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技术[56-58],使之更加适用于湖盆中的河 流-三角洲沉积,这项技术以其精细性和实用性,成为我国陆相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的 技术基础,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大庆油田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 技术,一种理论性强,一种实用性强,均属于地层学中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技术, 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各有其优缺点。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 原理和大庆油田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技术,然后对这两种方法的作了比较,最后综合 应用两种方法,对商河油田南部沙二段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沙二段 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层序地层学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各个阶段。层序地 层学已发展成三个不同的学派,即Exxon 沉积层序、Galloway 成因层序及Cross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它们已成为层序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其共性是都与事件地层学相 关联,并且都是基于岩石地层旋回性以及相对地层格架的测定。主要差别在于旋回之 间界面的确定。Galloway 成因地层学使用了最大海(湖)泛面,Exxon 沉积层序使用 了不整合面,而Cross 的高分辨率测序地层则采用地层基准面原理。Cross 的高分辨 率层序地层与Galloway 成因地层和Exxon 沉积层序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采用二分时 间单元(地层基准面旋回),而后者采用的是三分时间单元。这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 点,只要弄清楚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或是在同一研究中使用几种方法都是可以的[59] 。由美国科罗拉多区矿业学院Cross 教授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是近年 来新掘起的层序地层学新学派[33]。该理论经邓宏文、徐怀大等传入我国后,在我国 第三章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24 陆相盆地储层预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2,60],极大地提高了陆相盆地的储层预 测精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在现代层序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所依据的 仍然是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它与盆地或区域规模的层序分析不同在于,它以露头、 岩心、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建 立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骨架。这里所谓的“高分辨率”是指“对不同 级次地层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和等时对比的高精度时间分辨率,也即高分辨率的时间 -地层单元既可应用于油气田勘探阶段长时间尺度的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比,也适 合开发阶段短时间尺度的砂层组、砂层和单砂体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比”[24]。 以郑荣才、邓宏文两位教授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专家将高分辨层序地层的 理论运用于我国含油气盆地储层预测的实践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 层学理论。高分辨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 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20-26]。郑荣才教授根据他在辽河、胜利、长庆、大庆及滇黔桂等油田的实践,将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 中的控制因素进行分类,根据界面成因特征提出了“巨旋回,超长周期旋回、长周期 旋回、中期旋回、短期旋回、超短期旋回”的划分方案,建立了各级次旋回的划分标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 夏朝晖余国清石宁冯英吴淑华 (中原石油勘探局) 摘要 现代油藏描述的突出特点是其整体性、综合性、预测性、阶段性、先进性和早入性。而精细描述和预测是油田不断深入开发的必然要求,与早中期的油藏描述相比,它不仅表现在精细程度高、基本单元小(流动单元)、预测性强等特点,而且正在形成一套油藏精细描述的技术地质知识库建立和应用,地质统计学尤其随机模拟技术、动态、集成化的油藏模型建立技术,开发地震技术中的地震反演(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与可视化技术、四维地震、井间地震等技术,多功能综合性一体化三维油藏描述软件等技术方法最具代表性,并使油藏精细描述成为可能。 关键词油藏描述油藏精细描述层次界面分析法流动单元地质知识库地质统计学尤其随机摸拟技术动态集成化的油藏模型建立技术开发地震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末世界各国的油田开发尤其是我国的油田开发正面临着从易开发区向难开发区和边远区、从部分高含水向全面进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从储采基本平衡向严重不平衡过渡、开采难度迅速增大等严峻形势,加之中国陆相储层的复杂性,使我们对油藏的开发和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而这时仅靠传统的油藏描述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油田开发的要求,人们迫切需要更加精细、有效的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因此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实践的需要,油藏描述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与以前的油藏描述或开发地质研究相比,现代油藏描述表现出了六大特点:整体性、综合性、预测性、阶段性、先进性、早入性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是现代油藏描述发展的必然,是进一步开发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含水老油田的特点从地质角度介绍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一些特点、主要技术和方法及发展方向。1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含义和特点1.1油藏精细描述的含义油藏精细描述是指油田开发进入高成熟期后(如进入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和三次采油)主要针对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所在进行的油藏描述。为了与早期的油藏描述作比较,表1总结了各开发阶段的主要特点及相应的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1.2油藏精细描述的主要特点和精度要求总结国内外油藏描述的经验和教训,寻找其共同规律和基本作法,结合我国老油田特点和该阶段拥有的资料及现代油藏描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我们认为现代油藏精细描述应达到以下要求或应具有的特点:(1)精细程度高;(2)基本单元小;(3)与动态结合紧;(4)预测性强;(5)计算机和可视化程度高。表2同时对比列出了三类或三大阶段油藏描述的研究重点和精度要求,可以看出精细油藏描述的重点和精度与另两个阶段的油藏描述有明显区别。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试行)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2003年9月

目录 一、总则 (1) (一)精细油藏描述的定义 (1)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 (1) (三)精细油藏描述的目的和意义 (1) (四)精细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及主要任务 (1) (五)精细油藏描述成果要求 (2) 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2) (一)基础资料基本要求 (2) (二)基础资料 (2) 三、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3)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3) 1.油层划分与对比 (3) 2.储层构造及断裂特征描述 (3) 3.储层描述 (3) 4.储层流体分布及性质 (5) 5.渗滤物理特征 (6) 6.油藏的温度、压力系统 (6) 7.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6) 8.静态三维地质模型 (7) 9.油藏数值模拟 (7) 10.预测地质模型 (7) (二)各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特殊(精度)要求 (7) 1.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 (8) 2.开发中期精细油藏描述 (8) 3.开发后期精细油藏描述 (8) 四、精细油藏描述部分可参考的行业标准 (10) — 1 —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一、总则 (一)精细油藏描述的定义 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油藏开采程度的加深和生产动态资料的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剩余油分布描述,并不断完善储层的地质模型和量化剩余油分布,称为精细油藏描述。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主要以“注水开发碎屑岩油藏”为主,重点是高含水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对于其它不同类型、不同开发方式油藏的精细油藏描述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或已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 (三)精细油藏描述的目的和意义 油藏描述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精细油藏描述是针对已开发油田的不同开发阶段,充分利用各阶段所取得的油藏静、动态资料,对油藏构造、储层、流体等开发地质特征做出现阶段的认识和评价,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即动态资料来验证或修正,最终量化剩余油分布并形成可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下一步油田开发调整和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四)精细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及主要任务 1、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是在油田正式开发方案实施后,开发基础井网全部完钻的新增资料基础上进行的精细油藏描述。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的任务是油藏地质再认识,落实构造、断层、油层分布状况及砂体连通、油气水界面、储层参数等,检查开发方案设计的符合性,完善地质模型,为储量复算、射孔、井别调整等提供地质依据。描述成果是建立开发初期的地质模型。 — 1 —

精细油藏描述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一)基础资料基本要求1、必须重视各开发阶段静、动态资料的录取;2、要求按各开发阶段有关有关资料录取要求和技术标准录取资料;3、录取的资料必须满足不同开发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的需要;4、已有的资料必须建立相... 全文↓ 作者:一笑而过| 来自:李明金 (一)基础资料基本要求 1、必须重视各开发阶段静、动态资料的录取; 2、要求按各开发阶段有关有关资料录取要求和技术标准录取资料; 3、录取的资料必须满足不同开发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的需要; 4、已有的资料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二)基础资料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是指在油藏现阶段以前可以获取到的所有静、动态资料。包括: 1、地震:与地质条件相适应的满足精细油藏描述的地震资料; 2、地质:所有井的地质,岩心等资料以及分阶段的密闭取心井资料等(开发中后期还应包括水淹,水洗效率,剩余油饱和度的测定等资料)。 3、测井:按描述要求,测全各种曲线。在开发中后期,要求有水淹层测井系列和层内细分测井等系列; 4、动态资料:油田所有井动态资料,包括油产量、产水量、压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等动态监测资料。 三、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以下内容为各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内容。 1.油层划分与对比 按照储层细分和对比的原则及方法,划分出合理的细分和对比单元。并结合新增的油藏静、动态资料检验对比单元划分的准确性。 2.储层构造及断裂特征描述 结合以前对储层构造形态、倾角,断层分布及其密封性和裂缝发育程度的认识完善下列描述。 1)构造描述 在新增资料(特别是钻井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以前对储层构造的认识,分级描述构

油藏精细描述关键技术及前景_刘东

油藏精细描述关键技术及前景 刘 东1,方雪莲2,胡廷惠3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昌平 102249 2.新疆油田分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油田研究所,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昌平 102249) 摘 要:国内大部分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大量剩余油滞留于地下,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建立储集层预测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意义深远。本文从精细油藏描述的描述目标、描述内容出发,对地层细分对比、储层流动单元、建立储层预测模型、裂缝识别和预测等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精细油藏描述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描述目标描述内容 根据资料信息类别及拥有程度可将油藏描述分为开发准备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主体开发阶段的中期油藏描述和提高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三大类[1~3]。不同油藏描述阶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均不相同。由于国内大批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和晚期,面临的地质体越来越复杂和难于认识,粗放的开发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必须在更加精细的尺度上认识和研究储集层,开展以重建地质模型为核心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4],才能找出进一步挖潜的对象,实现油田的稳产。本文针对提高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描述目标、描述内容,讨论了精细油藏描述的4项关键技术。 1 描述目标 精细油藏描述以研究剩余油分布为核心,以认识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具体为[5]: 1.1 高精细度 应描述出幅度≤5m的构造;断距≤5m,长度< 100m的断层;微构造图的等高线≤5m;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的网格精度应在100m×100m×(0.2~1.0)m以内。 1.2 基本单元小 研究的基本单元为流动单元[6],即为一个油砂体及其内部因受边界限制、不连续薄隔挡层、各种沉积微界面、小断层及渗透率差异等造成的渗流特征相同、水淹特征一致的储层单元。 1.3 与动态结合紧密 需与油田生产动态资料结合,用动态的历史拟合修正静态的地质模型。 1.4 预测性强 不仅能准确预测井间砂体和物性的空间分布,而且能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1.5 计算机化程度高 有完整的油藏描述数据库;油藏描述和地质建模软件应用广泛,大多数(>80%)图件由计算机制作完成。 2 描述内容 精细藏描述的主要内容为[7]: 储层微构造和沉积微相研究; 流动单元划分与对比; 隔层和夹层预测; 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和油气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建立储层预测模型; 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 3 关键技术 本文主要讨论的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有4项: 地层细分对比技术;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技术; 储层预测模型建立技术; 裂缝识别和预测技术。 3.1 地层细分对比技术 3.1.1 主要目的。建立地层格架。在地层研究工作中,确定一个地区地层层序主要涉及对这一地区的地层的正确划分,而确定一个地区与相邻地区地层层序的相互关系,将涉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地层对比问题。 3.1.2 细分单元的基本原则。 以现代河湖沉积学理论指导,以一期沉积的砂层作为岩相细分的最基本单位; 单砂层旋回特征明显,易于划分对比; 细分单元间泥岩隔层分布稳定; 细分单砂层应具有一定的地层厚度,可作为调整挖潜的基本储层单元; 细分单层的总层数与单井平均钻遇的自然砂层数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为1:1到1:1.5; 细分后的单元有利于沉积微相、流动单元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细分单元应与目前经济技术和采油工艺相结合。 3.1.3 对比方法。 岩石学方法,以岩石和岩性特性作为对比标志,建立的是岩石地层单元,常用的是沉积旋回法。沉积旋回是指剖面中相似岩石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的现象。 古生物学方法,以某种动植物化石或某些生物群落作为对比标志,建立的是生物地层单元。 地震物理方法,以岩石的电性、磁性、地震波传播特征及所含流体的物理特征作为对比标志。利用地震资料的对比方法: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方法;利用测井资料的对比方法:常用的测井资料是自然电位、微电极、自然伽马、视电阻率、声波时差以及地层倾角等;利用热释光进行对比:碎屑矿物受热激发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的聚集的部分能量特征作为对比标志,沉积岩的发光性质与地质年代、形成环境、岩石和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3.2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技术 84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年第5期  收稿日期:2008-10-12 作者简介:刘东(1986—),男,2007年大学毕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研究工作。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 一名词解释 1.储层表征: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 2.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是油气藏类型、几何形态、规模、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体分布的高度概括。 3.储层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 4.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 5.确定性建模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 6.胶结率胶结率= 胶结物的含量/原始空隙体积乘以100% 从上式可以看出,胶结率反映了胶结作用降低砂体原始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亦即反映了胶结作用的强度。 7.油层组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和物性、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亚相”沉积复合体。 8. 储能参数储能参数(he、φ、So) 9.油藏描述:油藏描述(Reservoir Description),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度空间特征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体系。 10.储层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的储层地质模型,它具有对控制点间及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能作一定精度的内插和外推预测的功能。 11.有效厚度夹层是指在工业油流的储层中达不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各类岩层。

12.流体单元模型流体单元模型是由许多流动单元块体(指根据影响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储层中进一步划分的纵横向连续的储集带,在该带中,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各处都相似,并且岩层特点在各处也相似)镶嵌组合而成的模型,属于离散模型的范畴。 13.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一组等概率储层模型的方法。 14.颗粒填集密度测量一般是在岩石薄片中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薄片下统计填集密度的公式为:填集密度= 显然,填集密度越大,压实强度也越大。 颗粒截距总长度?100%测量长度15.砂层组砂层组为油层组内的“等时同亚相”沉积复合体。在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亚相带,相当 于一个岩性旋回,而在前三角洲地区则相当于一个斜反射层——叶体。 16. 视标准层是指在缺乏稳定的砂泥岩剖面中,分布稳定,相同的沉积环境,不包括油页岩、火山岩、膏岩、泥灰岩等特殊岩性的非渗透岩层的集合。 17.地质储量:指不同勘探阶段后计算得到的具有不同程度地质保证,在储集地质体中处于原始状态的各种级别的油气储量的通称。 18.预测储量:指在地震详查及其它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对有利地区估算的储量以及其它情况下所估算的在性质(等级)上与之相当的储量。 19.控制储量:指经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并钻了少数评价井后,在查明了圈闭形态,初步掌握产油层位、岩性、物性、油(气)藏类型、油层压力,大体控制了含油面积和储层厚度的变化趋势等条件下计算的地质储量。 20.探明储量:指经过详探,含油范围、质量和数量已为评价钻探证实,并为地质与综合研究评价所确定的工业油气量。 21.可采储量: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开采出来的石油、天然气的数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