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级新闻的采写

高级新闻的采写

高级新闻的采写
高级新闻的采写

高级新闻的采写

襄樊学院文学院

深度报道的采写

社会新闻的采写

经济新闻的采写

深度报道的采写

一、深度报道产生的背景

1、来自电子媒体的挑战

2、来自社会受众的需求

二、深度报道的功能

全面认知功能社会干预功能提升媒介功能

三、深度报道的内涵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教授门彻尔将报道分为三层,第一层报道是指事实直了

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指发掘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是指在事实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层报道为动态新闻第

二、三层报道则属于动态新闻的纵深,而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定义:

●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用客观事实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领

域的一种报道方法,它既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解释新闻事实含义,又要有广度—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实的一切情况。

深度报道是有深度的报道深度报道就是解释性报道深度报道是一种新闻体

四、深度报道的特征

1、内容的深刻性:80后“蚁族”

2、方法的科学性:社会调查方法

3、题材的重大性

4、报道方式的多样性

五、深度报道的报道方式和种类

●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指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所采取的方法、形式、手段。

●新闻工作者以对新闻信息的深刻、全面的开发为主旨的构成方法式。(一)报道方式的作用:

有助于平面媒体扬长避短、有助于受众群体的培养、有助于编辑部报道要求的落实(二)深度报道的形式和种类

1、独立文体:

●(1)解释性报道: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或人物进行解释的报道,通过提供全局性背景,侧

重于分析因果关系。

适用范围:

●《日本渲染“中国威胁论”的背后》《法国选民为什么再选希拉克》●《基因疗法将重塑我们的未来》、《日本列岛为何最近地震频繁》●法律法规政策的解读

●新闻媒介探寻被遮蔽的事实的真相的报道,在西方国家又被称为“揭丑”报道。

调查性报道特点:

●a.所报道的新闻必须是被遮蔽的事实真相

●b.调查性报道应当是新闻媒介和记者独立的调查取证工作。

●c.调查性报道涉及的问题重大,影响广泛,为公众普遍关心。

●d.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费时、费力而且高风险的报道

(3)预测性报道

●是一种根据已知推测未知、根据过去或现在而着眼于未来的新闻报道方式。如预测未来股市

行情和房价行情。如《日本学者预测50年后中国将严重缺水》《中国有能力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美报臆测萨达姆结局》

现代未来研究的主要领域:

●《中国人口条件将巨变应调整人口政策》

●关于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性报道《中国经济将从2007年趋缓全球经济即将逆

转》

●以科学技术发展趋向为内容的预测性报道《未来15年世界科技谁主沉浮?美发布研究报

告》

●关于某国政局发展趋向或选举结果的预测性报道

●《风沙紧逼北京城》《日本学者预测50年后中国将严重缺水》(《日本经

济新闻2002年)

(二)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

●又叫,就是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的一种深度

报道形式。适用于反映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正在进行的事件,或其他重要的题材(包括个人和集体的典型)。

种类:

进行式(跟踪式)连续报道反应式(反馈式)连续报道追溯式连续报道

2.系列报道

●又称专题报道,是对于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现象与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不同层次,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进行的一系列的报道(有时新闻、通讯、评论、来信、图片一起上),逐步展开,逐步深化,扩大影响,给人们以深刻的、突出的印象。

特点:

第一,报道的计划性第二,主题的一致性

第三,体裁,篇幅,风格上的相似性第四,认知的深刻性

3.组合报道:更是一种编排方式

●即围绕同一主题,将不同地点、单位和不同内容的新闻编排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势,使读从

若干新闻事实的联系、对比或隐喻中,得到超越于零星新闻事实的启示和教益。整合报道可细分为两种:

a.加重式组合报道b.对比式组合报道

六、深度报道的采访

(一)深度报道的选题

(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三)采访过程:观察、提问(略)

(一)深度报道的选题

●1、选题的意义

●2、深度报道选题的主要领域

第一,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动向第二,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

第三,社会运行的重大缺陷及弊端第四,重大突发事件

近年深度报道选题主要在两方面:

●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新闻;

●关注普通百姓实际生活的社会民生新闻:

不同媒体在深度报道选题上的侧重

●对于政治、经济、法制、科技、军事等领域的题材比较偏爱,选

题上注重上下兼顾。

●社会新闻领域,则是选择有利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题材,以及近年来对危机、突发事件

报道的逐步重视;

以都市报、晚报为代表的大众化媒体的深度报道选题:

●选着眼于读者很想知道而又应该知道的选题

●偏重于家庭、个人生活、吃穿住、社会伦理等的

●,通俗而不庸俗

●偏重于情节曲折、内容动人的

(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背景资料的收集

●采访对象的确定

1、背景资料的收集

●与采访对象有关的人物、地区、事件的背景资料

●国家、地方有关部门对此类问题的法律、法规、制度;

●专家、学者对此类问题的见解、主张;

●其他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等

2、确定采访对象

●主体新闻事件中涉及的人员、机构与环境因素;

●主体新闻酝酿过程中涉及的人员、机构与环境;

●受到主体新闻影响的人群和环境;

●与主体新闻相关的背景资料集群;

●主体新闻涉及的专业领域的专家。

3、采访过程中的观察提问

七、深度报道的写作

(一)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1、开头手法各异:

开门见山式、悬念式、橱窗式

2、主体和结尾的写作

●通过数据的罗列解释事实

●用相关事实解释事实

(2)利用背景材料,“用昨天说明今天”

●好处: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突出当前新闻事件特点;

●使报道具有历史的积淀感和厚重感,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使受众对于所解释的事件尤其是距离较远的事件有个更形象的认识

●在对专业领域进行报道时,一定要使用专业知识背景,同时还要具备

识背景的技能。

特点:

●第一,区分客观解释与主观议论的界限;

●第二,解释要恰到好处;

●第三,解释中要有分析。

●第一,展示记者调查的全过程,通过报道调查过程,把各种材料连为一体。

●第二,在报道重写人。(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第三,注意技巧的运用。

●(1)写好开头;《公选“劣迹人”引曝堡子乡黑幕》《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

●(2)使用目击式写法

●第四,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分析,揭示问题的实质。《”罚“要依法》

●第五,要注意段落的处理,巧妙构思,精心安排材料。

调查性报道记者与法律

一、常见的法律风险

侵害名誉权侵害隐私权侵害肖像权

二、法律风险的规避

●1、以合适方式采集新闻

使用真实身份采访录音录像前明示对方使用他人肖像应征求其意见

不可采用对方已经明示不能发表的材料,无论多么重要

不要诱使他人作出不当行为,而后作出报道

不得非法入侵他人住宅、办公室等进行拍摄,除非征得同意

事后补救(已构成侵权)

●主动进行更正或刊登受害者的答辩词

●立即停止侵害行为

●媒体可考虑根据被害者受影响和侵害的程度,赔偿损失

●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重庆时报》的《致中国作家协会的致歉信》

客观公正的立场

●写出来的报道必须有事实依据;

●写作的事项必须与社会公众利益有关;

●报道立场一定要客观公正;

●报道没有恶意,不要出现侮辱性言辞

证据的收集、核实和保存

●保存举报信、举报电话录音等可证明消息源的原始证据;

●每次采访时都请被采访者签字

●保存能说明报道真实的资料

●若无法取得原始证据,也要复制(包括复印、抄写、翻录等)一份,并请原件提供者注明“此

复件与原件无误”,以保证其法律效力。

(三)预测性报道的写作

1、预告性新闻和预测性报道的比较

●预告性新闻是对必定发生的事实的预先通告,是对人为决定的事物的报道,它报道的事情

定会发生,带有必然性;

●而预测性新闻是对客观事物自身发展趋向的一种观测性报道,它所预测的结果有

也可能不会出现,含有不确定的因素。

●在写作中,预告性新闻使用的是,而预测性新闻则是用“可

能态”,在表述上总是留有余地。

2、预测性报道的写作

●把预测建立在对现实的细致分析上《日本手机电子商务今年可能突破5000亿日元》

●尽量展示出事件发展的各种走向和结果《美报臆测萨达姆结局》

●说话要留有余地:“据估计”、“可能”、“会”、“预计”、“将”

●避免炒作:“伪科学预测”

(四)连续报道的写作

●每篇连续性报道都要对新闻事件的发展历程与核心内容有所回顾

●要突出前面报道未曾包括的最新事态和最新进展

●报道要善始善终,不能虎头蛇尾

●注意报道的整体性、节奏性和可读性

(五)系列报道的写作

●第一,选准题材,深挖主题

●题材一要时代感强,能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二要新闻性和指导性强

●第二,合理划分报道角度

●第三,注重典型情节、生动细节的抓取

●第四,形成报道的集聚效应

整合报道

链接新闻:一种整合报道的新形式

●连接新闻是当代纸质媒体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它借用了网络媒体的链接功能,与主

题新闻一起构成了深度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整合报道的新形式。通过链接将相关的人物、事件、背景联系起来,更容易使昨天的新闻背景与今天的事件发生联系,以获得对今天事实的了解,从而大大拓展主题新闻的深度、宽度和厚度。

链接新闻与主体新闻之间的关系

1、解释补充关系

2、佐证关系

3、延伸关系

4、诠释关系

专题二:社会新闻的采写

●一、社会新闻的含义

●二、社会新闻的题材范围

●三、社会新闻的特点

●四、社会新闻采写中存在的问题

●五、社会新闻的采写要求

一、社会新闻的内涵

●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

趣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新闻。

二、社会新闻的题材范围

●(一)及时反映社会生活风尚

1、颂扬社会美好

2、抨击社会丑恶

3、敏锐发现社会生活时尚

●(二)密切关注社会道德问题

●(三)敏感反映社会风土人情

●(四)迅速报道灾祸新闻

三、社会新闻的特点

1、内容广

2、可读性强,满足受众阅读兴趣

3、知识性强,介绍社会常识

4、人情味浓,表达社会的喜怒哀乐

四、社会新闻采写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不注意社会效果,缺乏选择和把关;第二,浮于表面第三,报道失实。

第四,缺乏法制观念第五,追风炒作。第六,内容雷同,缺乏独家新闻

原因:

市场化的结果;版面增多,竞争加剧报社内部的奖惩竞争机制

对社会新闻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网络的发达

五、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

鲜活性服务性故事性

社会新闻写作方法

标题简洁明了;导语出语不凡;主体和结尾耐人寻味

专题三:经济新闻的采写

一、经济新闻的现状堪忧:

●1、缺乏指导性

●最大流弊:对事实的报道语焉不详,似是而非,报道本身缺乏思辨性、动态性和预测性,读

者看了不知所云,毫无所获。

●2、缺乏人本意识

●3、缺乏可读性和必读性

三、经济新闻的采写方法

●(一)挖掘经济新闻的三大突破口

●1、从数字背后寻找新闻。2、从关联信息中去牵引新闻3、从反常现象中发现新闻。(二)增强经济新闻的人情味的方法

●1、让操纵经济之“事”的人在稿件中“亮相”2、让读者走进经济新闻报道中

●3、记者要把感情溶进经济新闻作品中4、学会讲故事

(三)经济新闻的语言风格:像说话一样写作

1、简洁明快

2、通俗易懂

3、生动活泼

4、对数字的处理:少用简单,进位转化:比喻法,换算法

二、政务信息的特点和分类

(一)特点:

宏观性真实性权威性

写作特点

格式上与公文写作的区别

结构上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开头、主体和结尾

内容上较新闻报道面要窄,但比一般公文更广泛

(二)分类

反映上级重要会议、上级领导重要批示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

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中的新现象

反映社情民意反映取得的成绩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

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

三、政务信息的采集

(一)政务信息采集的要领

1、追踪2、超前3、优选4、求实5、综合6、全面7、连续

(二)信息采集的主要渠道

文件和材料中、老百姓生活中、新闻媒体中

(三)政务信息采集的方法

专题采集法:围绕某一个专题进行深入、有效地采集

特约采集法:就某一情况或某一问题,约请某一地方、部门或单位,提供比较详实的信息

现场采集法:就是信息工作者直接深入到某一情况发生的现场,采集领导所需要的信息

动态采集法:就是对正在发展的事物进行跟踪采集,不断获取最新信息。

隐性采集法:在采集有关信息时,不公开采集者的身份和真实意图。原因

侧面采集法:又称间接采集,主要是针对有关情况和问题,不直接找当事人或单位,而从周围或侧面采集有关信息

电话传真采集法:比较普遍,其特点是速度快,筒便易行,并随时能对信息内容进行补充、核实

书面采集法:指通过信函等方式获得所需信息。

会议采集法:就是通过会议采集领导需求的信息。信息重大、目的明确、内容全面、时间集中文件文稿采集法:就是通过收集阅读有关文件、文稿采集信息。文件采集信息有权威性、准确可靠的特点。文稿采集信息是获取高质量信息的重要渠道

调研采集法:就是对初级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发掘信息价值的一种基本方法。

谈心采集法: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有利于拓宽决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四、政务信息的编写要求与方法

㈠编写要求

精、新、准、快、实、深

(二)政务信息的写作过程

1、精心提炼主题

2、巧妙设计结构

3、精心制作标题

4、写好主体部分

(三)精心制作标题

标题作用:

一是指引读者的阅读方向。二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三是有助于信息资料的储存和检索。

标题的制作要求

一要传神题文一致:二要具体避免抽象模糊:三要简练单句实题:

标题制作的类型

数字型词汇型杂和型短语型

(四)写好主体部分

主体是信息稿中叙述和展开主要内容的部分,也是发挥主题的决定部分。它是任何信息文稿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每一则信息的编写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主体将信息内容的全貌呈现于读者。

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

1、事实交代清楚

2、层次要清楚。

3、观点要明确。

4、运用好材料。

5、安排好材料的结构顺序。

6、使用精准语言:量化;分寸;规范

五、写作政务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

一是防止失效信息和重复信息。二是防止内容空洞、没有特色。

三是防止大事记式的信息。四是防止与其它文件混淆。

新闻采写

举例说明采访的主要方式 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材料的直接途径,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在业界甚至有这样一句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在新闻作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作品真实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不建立在采访上的新闻写作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常规下,采访的主要方式包括当面采访、书面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常规方式,即隐性采访。这些采访方式的选取是针对不同的采访情况而说的,可以说极大地保证了采访活动的灵活性。下面笔者将就以上的采访方式做一些举例说明。 一、当面采访 顾名思义,当面采访即记者与受访者面对面的采访活动。当然受访者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这种采访方式比较常见,许多电视访谈节目,比如央视的《面对面》就是典型的当面采访。这类采访往往可以最直接地解读受访者的态度,包括受访者的语言、表情、动作都可以最细致地被记者捕捉到,从而直接得呈现在观众和读者的面前。 二、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以书面形式将问题写下来,递交受访者,待被访问者看后进行面谈。这种采访方式使受访者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问题的答案,以便记者能够获得详实和期望的答案。另外一种是以书面通信的形式,将报道采访意图以及要问的问题写下来寄给被采访者,由对方作出回复。一般情况下,在对一些政要和重要人物的采访中通常会采取书面采访方式。比如“胡锦涛主席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并且从网络上我们可以知道,外交部部长经常会接受一些书面采访。 三、体验采访 体验采访是记者直接投入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体验采访能够为采访者获得最深切的感觉。体验采访的经典案例是夏衍在采写报告文学《包身工》时,为了了解包身工的真实生活,深入到上海纺织厂,当时资本家监察很严,他只能化装成包身工体验其的生活,历时三个月才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此外,诸如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重走长征路》也是体验采访的一种。体验采访让采访者的身份具有了双重性,这也很大得局限了记者的视野。 四、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指通过电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话采访是一种比较便捷的采访方式。可以跨越时空。通常在无法直接采访到受访者的情况下使用。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民生类新闻节目都会采取这种方式。像《小强热线》、《1818黄金眼》这些节目,在试图联系某某负责人时经常使用电话采访。 五、网络采访 网络采访是通过互联网实行的采访,通常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室,QQ聊天博客等方法对远距离,全球性对象进行采访。以网络论坛为例,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先后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问题。至于聊天室,一些公众人物比如演艺明星通常会出现于某些网站聊天室接受采访与影迷互动。 六、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又叫暗访,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或公开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暗访在一些揭露社会阴暗面的采访活动中比较常见。央视的三一五晚会期间播放的内容就大量地采取了暗访手段。通过一系列的隐蔽拍摄手段,使暗访活动对揭露和批判损害人名群众利益的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学生记者新闻写作技巧

校园新闻采访与写作指导 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1. 丰富的创造力. 善于发现问题,发现素材,发现现象 2.强健的记忆力. 在没有速记工具的情况下要准确迅速地记下有用的信息 3.高度的预见力.突发事件在发生前都会有征兆,需要认真分析这些蛛丝马迹,就会产生预感,从而认真准备,即使捕捉精彩瞬间。 4.敏锐的观察力. 作品的思想深度,取决于作者和思想高度,其间的桥梁就是观察力。细致的、敏锐的观察和形象的选择,就是一个摄影记者的思想深度和摄影表现技巧的有机结合 5.准确的判断力.敏锐地发现新闻,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快速地报道新闻 6.文字表达能力 7.顽强的意志力 二.新闻及如何选择新闻 1.新闻价值 A.真实: who when why where what how 要素准确,背景材料准确,细节准确 B.新鲜: 时间新――09年春节央视大楼起火,时间21点,日本媒体在晚间节目结束前播出,引起很大的反响 内容新――厂长:减人增效是我厂改革的唯一出路 工人:换厂长是增强经济效益的唯一出路 角度新――《手表获奖――放在库里一年没有坏》 C.重要:新闻事实和报道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关于南湖新校区,关于矿大改名 D.显著: 新闻事件参与者及业绩知名程度,教授委员会,院士打假,舒淇与黎明 E.接近:与群众的接近程度.伊拉克人质事件,其家属最关心 F.趣味:《他们在与"坏蛋"做斗争》――记南京市鸡蛋检测组 《他什么话都没有说》――记法国哑剧大师John 2.新闻敏感度: 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值得报道 A、接触实际,熟悉情况,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明天感冒吃什么药》《新新人类,昨天你E过了吗》 B、善于比较,去伪存真,沙里淘金,去粗取精《实行双休日,关键在5天》《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1、简要介绍新闻采访的历史。 2、何谓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就是指新闻记者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而开展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的直接目的是为新闻写作提供素材,间接目的是为新闻报道打下基础。新闻采访成功与否决定着新闻写作的质量和新闻报道的水平与真假。 3、新闻采访权及其法理依据有哪些? 新闻采访权是指新闻记者向大众传播新闻为主要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采访对象和采访方式进行自主调查,获取新闻事实材料的权利。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 首先,采访权的合法性在于由《宪法》衍生的知情权。 其次,采访权的合法性在于宪法确立的(新闻)出版自由的原则。 其三,采访权的合法性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中也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4、谈谈网络新闻采访权的问题。 根据2005年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都只能转载时政类新闻信息,网络媒体没有新闻采访权,不能进行直接的新闻原创。 2009年新闻出版署指出,商业网站不能申请记者证。 5、如何看待“付费采访”和“有偿新闻”? 一、“付费采访”:作为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经济行为,付费采访是在市场经济下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必然方式。在西方,商业化运作模式下的新闻媒体大多是有私人老板投资设立的,新闻等媒介产品是其赢利的手段,商业化运作渗透到新闻的采制过程之中,因此付费采访在西方社会是普遍现象。在我国,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媒体的经营运作模式和媒介生态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化,市场化运营和激烈的媒体竞争,使得付费采访现象逐渐增多起来。 1、“付费采访”行为将会严重危害社会氛围,使公益性原则遭到破坏,简单地把商业性原则推及所有关系,会使社会形成一切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收买的观念,并给腐败提供丰富的土壤。 2、媒体向采访对象支付报酬主要是出于同行竞争的需要,带有很强烈的商业气息。新闻毕竟不是普通的商品,它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公众获取社会信息主要是依赖大中国媒体,记者的采访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新闻采访既是媒体记者的权利,也是大众知情权的实现途径,泛滥而不受限制的付费采访有悖于新闻的公共属性。 二、“有偿新闻”:传媒和记者手中具有一定垄断意味的“软权力”,同样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会被“购买”。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寻租现象”“灰色收入”。坚决反对“有偿新闻”已

新闻写作技巧汇总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 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具体写作方法: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

新闻采写复习资料41857学习资料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如何评价新闻主题:1、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足以成为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2、主题是否具有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3、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新闻主题的选择提炼三原则: 1、对全局或整体有影响的问题。 2、群众议论纷纷、共追关注的问题,即所谓“热门话题”。3、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惫义的问题。 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分为以下几类:1、第一手资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所获得的材料,无需任何中转环节;2、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3、第三手材料:作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 记者对新闻材料的选择态度:辩证。 新闻角度:指新闻事件(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1.全局高度找角度;2.关注民生选角度;3.人情味中选角度;4.时空近处选角度;5.抓住特点选角度;6.切中要害选角度;7.推陈出新找角度;8.以小见大找角度9.求异思维选角度;10.分析比较选角度;11.侧面切入选角度;12.虚中觅实找角度: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可以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对改进会议报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选择新闻角度时应避免的两种倾向:1、是没有角度2、是强扭角度 论新闻角度的选择:1、从“新”中选择最新闻角度;2、从“焦点、热点”中选择新闻角度;3、从“以小见大”中选择新闻角度;4、从“分析比较”中选取新闻角度 新闻语言: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要求:一、准确、二、通俗(1、多动词,少形容词2、多细节,少议论3、多比喻,少笼统4、多解释、少晦涩5、多白话,少文言6、多具体,少抽象)三、简洁 新闻结构:指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设计方式。结构:1、倒金字塔顺序(特点:打破常规、呈头重脚轻之势)2、时间顺序结构3、悬念式4、并列式5、对比式6、散文式7、提要式8、问答式 新闻导语:指消息的开头段落,即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类型:1、叙述型2、描写型3、议论型 新闻主体,指消息结构中在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部的解释、补充与叙述,是发挥与表现新闻主体的关键部分,它位于导语之后、结尾之前,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主体的写作: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在消息中常见的位置:1、开头2、导语后3、消息的最后 新闻结尾: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标题写作的基本要求:1、准确2、凝炼3、生动4、有“新闻眼” 新闻稿结尾:1紧扣事实2首尾呼应3增添信息4简短精练5多姿多彩不落俗套 结尾写作遵循原则:1紧扣主题2增添信息3顺势而行4遒劲有力 消息头: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某某社(记者)某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 答案

1.广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狭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方面的各种体裁的写作)。 2.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知识。 3.新闻文体的功能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舆论引导),以及(传播知识)和(监督社会)。 4.新闻事业的功能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5.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信息性)、(知识性)、(可读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等。 6.新闻报道的基本写作程序有(发现)、(采集)、(制作)以及(传播)四个阶段。 7.新闻语言要求新闻记者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要有(时代感),而(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8.新闻导语的类型有(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以及(橱窗式导语)四种类型。 9.新闻背景的两个层面有(宏观)以及(狭义)。 10.通讯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围绕主题选材)以及(选材忌重复)。 1.简要谈谈新闻写作有哪些重要性。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要谈谈采写人物通讯因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在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该就事论事,而要“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的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到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的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俩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关系。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 3.简要叙述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1)政治修养。 表现在俩方面:一是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二是强烈的正义感。 (2)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所以一个记者处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3)思想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4.简要谈谈新闻写作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第二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1、新闻采访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目突发性、需要广泛性、知识全面性、活动艰辛性 活动方式:①从形式:个别访问(一对一)、开座谈会、现场观察(用眼睛采访)、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 及时)、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 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②从性质:常驻、突击、交叉、巡回、隐性、易地 2、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 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般有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组成。俗称为新闻写 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消息(狭义的新闻):以叙述为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以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 分类:①动态:迅速简洁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通常一事一报 ②综合:对某事物或同类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通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 主题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风貌、工作、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 消息与通讯异同: 区别:①表现对象:消息是事,通讯是人 ②表现手法:消息以叙述为主;通讯以叙述为主基础上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③人称:消息第三人称,通讯第三和第一人称兼用 ④结构布局:消息“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灵活自由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⑤篇幅长短:消息短,通讯长 相同:新闻属性(新闻报道基本要求、表现手法共同遵循) 3、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角度看,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 ①程序:先采访后写作 ②内在联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写作,二者媒介是采访 ③性质:采访是认识实际,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决定写作,是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④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新闻工作时间长,经验教训多,就能为采访积累经验 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 作用:①三个“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②两个“标志”: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新闻报道方式和记 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③三个“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促进记者采访作风的深入;新闻导向 的正确 分类:①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狭义:价值显露的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搞、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 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关广告等活动过程的谋划)

新闻采写复习资料

新闻采写 1.新闻是既强调事实,又强调报道。认为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报纸得职能:1》刊登新闻,提供消息。2》评论社会生活引导公众舆论3》反映经 济活动,服务社会实践4》传播各种知识丰富文化生活 3.报纸具有较强的存储性和可记录性对受众依赖大 4.新闻的本源是指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实以及事实的变动,包括真实存在的事件 社会现象问题和社会意见等 5.时效性理念要求(1)必须快速反应(2)讲究整体配合(3)实现全天候报道 6.“时效性”的多维理解I时效性与时代感II时效性与时机性III时效性与“化旧为新” (其他原则一、引导社会舆论二、实行舆论监督三、彰显人文精神) 7.I.新闻采访:记者为了报道新闻而进行得各种采集和挖掘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全 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II.特殊性:1新闻性2公共性3时间性4可感性5公开性 8.I消息源既有有关政府机构的新闻发言人和权威部门提供的新闻源也指新闻事件的 当事人,知情人或目击者提供的新闻源 9.采访关系的特性(1)繁杂性(2)双向性(3)对等性 10.(1)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辨别能力 (2)四种能力I判断某个事件能否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II判断诸多事实中哪个最为重要III判断已经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被线索和信息被遗漏了IV判断看似无关紧要的线索(3)新闻联想思维法季节政策事件灾难链接活动热线显著性人物 (4)答疑超常逆向求异 11.拟定采访计划:1.选题评价(主题理解)2.调查理由(由头)3.历史背景4.主干事实5.基本调查样式(对象兴趣点)6.主要调查结构7.兴趣点8.建议9.采访对象 12.隐形采访的主要特征1.隐瞒身份2.隐藏目的3.隐蔽手段 13.新闻主题,也称新闻报道的主旨或中心思想,是指记者通过报道某些事实所赋予的思想、态度或观念。 14.新闻素材:是指记者从社会生活中采集到的尚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15.新闻笔法I简笔II粗笔III跳笔IV变笔V衬笔 粗笔一般着眼于宏观把看似不相干的“事实”焊接起来呈现出思维上的高度跨越性。 I粗笔产生于概括性的叙述II要善于选取概括性细节III粗笔还可以将概括性的议论结合起来 变笔I粗细笔的交替变换II观点、引述、阐述的转换和变化III叙述和描写的切换 衬笔是指在叙述某一事实或人物时用相似相反的事物展开叙述或描写。从侧面,反面来其映衬造成众心捧月的感觉 三种方式次要人物衬托主要环境景物气氛描写来衬托事或人以虚衬实即用报道的主观感觉来衬托所报道的对象 16.标题的类型多行标题双行标题单行标题 A引题又称眉题介绍背景渲染气氛 B正题是新闻标题的主题,又称主标题主标主题 C副题又称子题辅题它对整体起补充说明印证注释的作用 D提要题又称提示题纲要题 双行标题一虚一实(引正) 17.第一代导语“全型导语”——倒金字塔结构 第二代导语“部分要素”根据每则新闻的特点从新闻要素挑重点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 采访技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是做好新闻工作基础。本文首先对采访对象、采访方式、采访目的三个要点进行分析,然后从判断采访对象、营造认同效应、善于引导主题、全力投入采访四个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教育引导新闻工作者要熟练掌握采访技巧,不断提高新闻采访成功率,圆满完成新闻采访任务。 标签:新闻采访技巧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采访技巧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在进行众多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善于运用高超的采访技巧,就能获得更多宝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因此,锻炼自身的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牢记新闻采访三个要点 采访,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通过某种交流方式获取自身所需的新闻价值。这里面包含了三个要点:一是采访对象,二是采访方式,三是采访目的。 首先,从采访对象来看,新闻采访对象的范围广泛。大家都说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可以采访社会不同的人群和阶级,从国家领导到平民百姓,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员工,都可能成为采访的对象。针对这些不同知识水平和社会层次的人群,新闻采访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采访语言和技巧,适应被采访对象的心理与接受能力。 其次,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情况采取合适的采访方式。例如,当采访一名小学生时,记者可能就要采用诱导式的采访形式,通过亲切的问话消除小学生的陌生感与紧张感,拉进彼此间的距离,从而在近似于闲聊的问话中提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而当采访一名专家学者时,记者就可能采用与之相反的严肃谨慎的提问方式。这是因为小学生与学者的知识水平决然不同,同时年龄身份也必然决定了采访方式的不同。 第三,采访的目的就是寻找新闻线索,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目的决定行动的方向,既然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采访时就必须紧紧围绕你所想要获取的新闻这一中心来进行。既不能漫无目的的随便进行采访,更不能毫无逻辑的进行提问,否则被采访对象将会感到迷惑不解,采访效果适得其反。 以上三点,是新闻采访中最基本的技巧。具体来说,采访技巧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二、熟练掌握运用采访技巧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刘海贵著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填空题(1*20) 1.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时任《大公报》主编的胡政之以 唯一的中国记者身份采访了和会,这是我国记者采访国际会议之始。 2.1920年10月外派俄采访的三人(瞿秋白、俞颂华、李崇武)是我国最早采访十 月革命后的苏俄社会的首批新闻记者。 3.瞿秋白的《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通讯如实的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初期状况,增进了国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 4.《大公报》精心营造获取独家新闻的三条途径:一是关系网,二是靠信誉,三是 靠记者的新闻敏感。 5.1920年,上海《时事新报》第一次派人采访会审公廨的公开法庭,开了上海报 界派任外勤记者采访社会新闻之先河,其他各报纷纷效法,打破“老枪访员” 垄断社会新闻采访活动的局面。 6.1937年4月9日,《申报》派出记者俞颂华、孙恩霖假报道西安抵延安采访,这 是继外国记者斯诺、《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之后,上海报纸首次派记者前往延安采访。 7.1944年6月,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萧乾接受胡政之的劝告,放弃攻读学位,在 伦敦舰队街设立《大公报》办事处,并领导盟军的随军记者证,成为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 8.1936年12月12日凌晨,当天通过路透社,记者赵敏恒第一个将“西安事变” 的特大消息向全世界报道。 9.第一个采访奥运会的中国记者是冯有真。

10.《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在国内首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的真相,《陕北之行》 则打破了国民党的长期新闻封锁,向读者热情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与中共领导人的一些情况,“中国新闻界之正是派遣记者俞中国共产党领袖在苏区公开会见者,尚以大公报为第一次”,范长江也成了当时自由进入延安采访的第一个中国记者。 11.1950年3月29日之4月15日,国家新闻行政管理机构新闻总署主持召开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改进报纸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 成为本次会议的首要议题。 12.新华通讯社仍然担任了对开国大典的重要新闻采访任务,该社记者李普采写 的消息《开国大典》与《大公报》名记者杨刚采写的通讯《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等,成为报道开国盛典的一批优秀新闻作品。 13.《人民日报》记者李庄采写的通讯《复仇的火焰》、《被人们欢呼“万岁”的 部队》是报道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的代表作。 14.1954年4月至七月,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印度支那会 议,这是新中国首次参加重大国际会议,也是新中国新闻界第一次采访报道的重大国际活动。 15.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 期,此际的新闻事业既积极报道改革开放这一新生事物,为改革鼓与呼,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改革。 16. 二、名词解释(5*4) 1.新闻报道策划: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及最佳效益的谋划。即这是

提高新闻写作技巧

提高新闻写作技巧,切实搞好教育宣传 现就写新闻报道的一些体会,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讲得不到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主要讲四点体会: 一、关于撰写教育新闻稿件的意义 做好教育新闻工作很重要,对于学校而言,从大一点来讲,是在推销学校,把学校的教育成绩推出来,把学校的社会影响打出去,从个人讲,也是在推销自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所以,说到意义,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在推销学校,不花钱做好广告。做好新闻报道工作,能够真实、及时、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干工作,确实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些成绩如果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反映出来,让大家都知道,效果会更很理想。所以,做好教育新闻报道,就等于不花钱在做最好的广告。我们的学校都很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五中的教师喜欢和六中对比,我们知道六中现在在市里评价是比较高的。六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做的比较好,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现在,我也逐渐在一些报道中感受到了五中的变化,比如,市五中一个学生获得江西省中小学生“我爱祖国”才艺电视大赛新余赛区中学组一等奖。 第二,是提高自己,全面增强自身素质。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对我们个人的成长进步,形成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撰写新闻稿件对作者的综合素质是有一定体现的。我不是说能写新闻稿件的都是比别人能力强的,而是说写新闻稿件,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等等。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座的做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出现这方面的人才,一定会得到重用。 所以,虽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于公于私,还是值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写新闻稿件。因为这件工作确确实实很有意义。并且,搞教育新闻,我们比起记者,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我们对教育工作的熟悉程度,对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把握得更准。我们在座的各位,可以说都是教育工作专家,对什么是工作重点、难点,什么事情是一段时间内上级抓得紧的,都是了如指掌。这一点对于搞好新闻报道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关于新闻稿件的几个基本要求 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情的报道。写新闻稿件有几个基本要求: 第一,新闻事件要具有创新性。大家都听过关于新闻的一句话,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这句话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充分说明了新闻选题的侧重点,就是应该在“新”这个字上下功夫。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理解成工作中的创新性,即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让大家感到眼前一亮的。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亮点,有很多创新的工作,值得我们去总结、去报道。 第二,新闻事件具有典型性。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得好,谁就是典型。谁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没做好的事情,谁就是典型。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要真正做好却是十分地不容易,因此,谁做到了,谁就有可能就是典型。还有一个就是把握新闻报道主题,与当前政治有着密切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成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典型。比如,市六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提高新闻采访技巧的几点建议

摘要:优秀的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懂得并掌握一定的新闻采访技巧,本文在深化新闻技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新闻采访技巧的几点建议”,并以“巧妙地进行采访”为中心做了重点论述。 在信息社会里,新闻铺天盖地,充斥着人们的感官。同样的新闻事件,经不同的记者采访报道出来的效果可能不一样,那些能够娴熟驾驭新闻采访技巧的记者报道出来的新闻,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建立融洽和谐的采访氛围,获得优质的新闻素材,需要记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提高采访技巧是新闻采访者提升业务素质中必修的一门功课。掌握相当数量的新闻采访技巧,不仅报道出来的新闻更真实,让观众更受用,而且也能让采访者的采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 提高新闻采访技巧的方法 新闻采访的技巧,不能简单地望名思义,把它看成是记者采访时的随机应变本领,而是应该深层次理解它的涵义。新闻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搜寻、获知新闻事件后,经过充分准备和精心策划,针对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本身,运用灵活多变的采访方法获得新闻事件真相。由此可见,新闻采访技巧概括起来说就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进行采访、整理记录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由头至尾连贯起来的链条。缺少任一环节,都将使得新闻采访殊归于平淡无奇,甚至于乏味。 因此,提高新闻技巧就必须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 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是目的性很强的舆论传播活动,采访前,要制定出周密的采访计划,明确采访主题、采访对象、受采访者的身份、性格、阅历等,根据受采访者的资料制定出采访策略。实践证明,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获得的新闻价值就高。像一些知名记者,《高端访谈》的水均益,《焦点访谈》的白岩松等无不是在采访前做了充分准备,因此,他们采访总是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2.巧妙地进行采访 尊重受访者,建立信任的采访关系。人人都渴望被尊重,受访者也是如此。采访者在面对名流政要时不卑不亢,面对普通百姓时不趾高气扬,一视同仁。尊重受访者,还要尊重他的人格、民族、宗教信仰、生活习性以及法律赋予他的各项权益。只有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采访者和受访者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受访者才能真心实意地回答采访者的问题,采访者方能获得真实可靠的新闻材料。 人文关怀,建立融洽的采访关系。采访者有时会遇到一些处于困难状态的群体,受访者因身处于困境,有些窘,不想接受采访。一般的采访者会按照固有的或是习惯性的“套路出牌”,必然吃闭门羹,然而聪明的采访者会身临其境,发出发自内心的关怀。敬一丹在《新闻调查》中说过这样几句“你们很辛苦,但却彼此惦记着对方”,“面对这样贫困的生活,你们希望在社会上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样的关怀,谁又能抗拒呢,采访工作圆满完成。 开好头儿,把握住第一个问题,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第一个问题提问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采访。因此,第一个问题非常关键。第一个问题宜提问得简单一些,便于受访者回答,让受访者有轻松的感觉,受访者也就乐于回答你接下来的问题。 善于从受访者的兴趣着手,打破采访僵局。采访过程一般要持续几十分钟,甚至是几个钟头,采访者所提的问题也不止一个,受访者会因为一些棘手的问题而分心,或是有抵触情绪。采访者可以换一个话题,把受访者的兴趣爱好做为切入点,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打破僵局。

新闻采访策划稿范例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自主创业 采写编:XXX 拍摄:XXX 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即将走入社会迈向成熟 面对未来 他们是选择跟随大众的脚步 还是选择去独自开辟新的蓝图 关注大学生创业倾听不同的声音 东方午新闻,即将为您呈现!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东方午新闻》。新学期新气象,在桂林某大学的校园里,新开了一家咖啡厅。环境优雅舒适的咖啡厅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惊喜和便利,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家咖啡厅的老板也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这已经是他在这个学校开设的第二家餐饮店了。而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这也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记者的脚步去了解一下这位小老板的创业经历! 【解说】 走进这家咖啡厅,首先就被它浓浓的艺术氛围所吸引,优雅清净的环境,扑鼻而来的香味,都让我们沉醉其中,也让我们更加迫不及待的想见到这家咖啡厅的主人-小唐。在经过了早高峰的忙碌后,小唐也终于可以歇口气儿坐下来和我们谈谈他的创业经验了! 记者:1.您当初怎么会想到自己创业,在创业中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时哪些,您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小唐:因为想锻炼自己嘛?困难遇到很多,因为我们学校离市里面比较远,很多事情比如说原料,机器和请师傅还有装修各方面都是很麻烦的! 记者:2.您现在已经拥有两家店面了,而且都生意兴隆。这创业之路可谓是很成功的,那您可以不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成功的经验呢? 小唐: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失利要有一个认识。只要自己用心去做,然后采取大量的行动,然后行动方面走得不对的就是平时检讨自己,要修正自己的行动和计划,坚持到底吧!

【解说】告别了小唐,我们在校园里随机采访了一些即将毕业离校的大学生,邀请他们来谈谈自己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看法。 记者:1.同学您好,可以请您谈谈对未来工作的打算吗?您对自主创业有哪些看法呢,想过自主创业吗? 甲:找一家好点的实习单位先工作几年。有想过自主创业,大一的时候比较想,但是后面懂的东西多了一点之后。想能在一些企业特别是好企业工作几年之后多学点东西再出来创业! 乙:我们也上过创业的课,老师也建议我们自己去创业。但是这个方面创业肯定比较难。这需要很多方面资金还要找一个团队。想是想过,但是也得自己有能力才能去完成! 【解说】对于自主创业,同学们都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个话题,我们请来了广西师大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们来谈谈他们的看法。 记者:1.您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样的看法? 李老师:我觉得在大学生创业这一块是很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我们是招生就业处。在我们就业这一方面也有一个创业的一些政策和推广,我们也是比较鼓励我们的学生进行自己的创业。但是就是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在经验不足或者是在资金方面有些问题,那么在创业这一块的话我们学院的同学还不是太多。但是这方面的话我们还是鼓励大家这么做的! 记者:可以给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们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吗? 李老师:大学生创业的话在国家这方面有很多相关扶持的政策,我希望他们能够多了解这些政策,然后能够从国家这方面呢找到一些帮助自己创业的好的途径和办法,然后如果他们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也可以咨询我们,然后我们这边也会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 记者:好的,谢谢老师的采访! 【解说】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也在大学生创业之时尽可能的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减轻国家就业压力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充实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获。不过,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条件,不要盲目的去随波逐流,应

财经新闻写作技巧

当前财经新闻逐渐成为我国各种媒体报道的重点。财经新闻有着抽象性、涉及范围广、有较强提示作用等特点,而从我国当前的财经报道来看,在媒体、记者、读者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什么是财经新闻呢?在以前,人们对于财经的认识比较狭窄,提到财经,认为它就是财政、金融两个方面的东西,是理论+数字+政策的东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经范围的认识也越来越广,从内容上看,它不仅仅是财政、金融方面的东西,还包括证券、投资理财、工商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一种泛财经观点认为,凡是与经济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归到财经里去。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财经新闻的定义也必将在实践中动态地发展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不同类型的媒体在处理财经报道的方式上各有不同,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报纸类财经新闻的创新写作之道。 财经报道的创新之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财经报道来说,读者感不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是不是发生在读者身边,新闻事实和读者有无关联,读者是不是真正关心。而要改变当前财经报道“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状况,使财经新闻像社会新闻一样大众化,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受众所接受,就要使财经报道实现题材创新、角度创新、思维创新和手法创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创新意识。 财经新闻的创新首先应在以下几种意识上加强: 1、要有全球意识,引导人们面向世界。做到“全球化视野,中国化思考,区域化报道”。新闻是事意契合的传播符号,不仅仅是告人以事,更要迪人以意。同样是说一件事,要告诉别人什么样的意义,则取决于记者的认知结构、洞察能力和思维高度,一个有使命感的记者,一份有使命感的报纸,应该目光远大,站在时代的高端,胸怀全球,把要报道的新闻同国家前途、世界大势联系起来,因事论理,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加深报道的思想深度。区域问题要放在全球化和国家民族的背景下思考,每一个新闻的背后都有一些结构要素,媒体必

新闻基础采写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是引导记者进入采访的尚待证实和挖掘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表面性和有待证实的特点。) 2.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3.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客观报道,即坚持客观、公正、全面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要求在采写时精心选择事实,善于用事实说话。客观主义是貌似客观报道来宣传主观意见和主张,虚伪地掩盖其阶级立场或政治倾向。我们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划清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主张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反对所谓“纯客观”的、歪曲事实的虚假报道。 4. “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5.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6.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7.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8. 报道的适宜性——是指新闻要适合时势的需要。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报道时机,争取获得更大的宣传效益;再一种是出于宣传策略上的考虑,即如何使新闻报道对自己有利的问题。 9. 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0. 新闻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1.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12.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13. 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14. 交*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15.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

新闻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培训 新闻采访,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采访前的准备 一、明确采访任务,获取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 →如何获取所需资料? 求助学校官网、百度、你认为可能对此有了解的同学、老师、还有你的师父。 二、紧扣采访目的,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 →如何列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访计划,二是调查纲目。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访时长等。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一般来说,记者更多的是列出调查纲目,即在本子上列出自己所要提的问题,而采访计划心中是有数的,没必要一一写出来。 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调查纲目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上只是一些启发性、基础性的问题。 一个技巧: 将自己想象成受访者:如果我是他,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可能会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在想象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需要了解哪些细节,将其转化为问题。 注意事项: 1. 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2. 注意问题提出的顺序,这与所提问题的形式有关系,在接下来我们会讲到。 3. 所提的问题和采访时间要相配,如果预计采访时间不够,就必须将精华问题留下,删去不那么重要的问题。 4. 问题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提的问题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采访过程中的提问 提问的类型 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