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陶渊明与岑参的仕宦经历_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

陶渊明与岑参的仕宦经历_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

陶渊明与岑参的仕宦经历_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
陶渊明与岑参的仕宦经历_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

第10卷 第4期2008年12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 π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Vol 110 No 14

Dec .2008

收稿日期:2008209226

作者简介:马得禹(19752),男,甘肃靖远人,讲师。

陶渊明与岑参的仕宦经历、山水

田园诗风格比较

马得禹

(甘肃联合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诗文创作对唐宋两代文人的影响深远,尤其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更为显著。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岑参的山水田园诗也深受他的影响,尤其在岑参早期的生活与创作受其影响最大。陶渊明与岑参在家庭出身与仕宦经历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性,二人的仕宦经历都体现了仕与隐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都是通过山水田园诗表现出来的。对二人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岑参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不但深受陶诗之影响,而且在艺术表现上较陶诗更为成熟,二人的山水田园诗分别体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陶渊明;岑参;山水田园诗;仕与隐

中图分类号:I 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248(2008)0420094206

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大多与他们的仕宦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宦海沉浮的独特感受寄托于他们的诗文创作。随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多的作家用诗文展现他们在仕途上的各种坎坷经历。钟嵘在《诗品》中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

宗”[1]

的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近代著名学者王国

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

千古”[2]。王国维认为,古代诗人中对后世产生最

大影响的是这四位诗人,陶渊明位居其二。当然王国维评价的标准侧重于人格,文学与人格的结合也非四人莫属。陶渊明的诗文在当时并未产生足够的影响,只有到了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才开始重点关注他。后来他的影响逐渐扩大,受其影响最深的是唐宋两代的诗人。他的影响不仅在于田园诗方面,更多的在于他的处世态度和人格魅力。在唐代诗人中,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受其影响较多,历来研究者

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被称为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岑参也深受他的影响,关于这一点研究者关注较少。通过阅读陶渊明与岑参的诗文创作,可以发现二人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陶渊明一生在思想和仕宦经历中充满了仕与隐的矛盾,而这一矛盾也体现在岑参的思想与仕途之中,因此二人在思想与仕宦经历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比较二人的诗文创作,可以明显看出岑参早年隐居时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受到陶诗的影响较深,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与岑参在仕与隐之矛盾中的相似性、陶诗对岑参创作的影响以及二人山水田园诗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

一、陶渊明、岑参仕与隐

矛盾比较

陶渊明与岑参在家庭出身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相

似性。有关陶渊明家世,史书记载较多。《宋书?隐逸传》:“陶潜,字渊明。……曾祖侃,晋大司马”[3]。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曾祖侃,晋大司马”[4]。《晋书?隐逸传》:“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5]。《南史?隐逸传》:“陶潜,字渊明,……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6]。尽管清代以来对陶侃是否是陶渊明曾祖父的问题怀疑的人很多,但后来大多数学者认为陶侃的确是其曾祖父。据《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官至荆江二州刺史,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追赠大司马,谥曰桓[7]。陶渊明《命子诗》:“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8]。根据《晋书》本传,陶侃(259-334)生活在魏末至两晋之际,在长期征战中建立很高功勋,位至三公。关于陶渊明祖父是谁,也有很多争议。这个争议主要因为史书未有明确记载。《晋书?陶侃传》中说,陶侃有十七子,史书有传的有九子。而《晋书?隐逸传》中说,陶渊明的祖父是陶茂,曾做过武昌太守。陶渊明《命子诗》:“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8]。从诗中可以看出,陶茂的确做过太守一类的官,但《晋书》无传,这就引发了很大争议。后来很多学者从各种版本的陶氏族谱寻求证据,但最终未有定论。现在一般以《晋书》为依据,毕竟正史的可信度较高。不管怎样,陶渊明的祖父辈也是官至一方行政长官了。至于陶渊明父亲史书中没有记载,各种陶史族谱也无定论,有说陶逸的(陶茂麟《家谱》),有说陶敏的(《定山陶氏宗谱》)。陶渊明《命子诗》:“于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8]。诗中流露出,陶渊明的父亲大概是亦官亦隐,至于具体做什么官不得而知。由此看出,到陶渊明的父辈已经有归隐之念了,最终到陶渊明这一代彻底隐居。一个家族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尤其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更是波澜沉浮、变化多端。家族的兴衰往往影响着文人的创作及其风格。

岑参,两唐书无传,但杜确在《岑嘉州诗集序》写道:“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大父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9]。岑参《感旧赋》:“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9]。辛文房《唐才子传》:“参,南阳人,文本之后”[10]。岑参所说的三相是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岑文本相太宗,《旧唐书》本传:“文本性沈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时年十四,诣司隶称冤,辞情慨切,召对明辩,众颇异之。试令作《莲花赋》,下笔便成,属意甚佳,合台莫不叹赏。其父冤雪,由是知名”[11]。岑文本性格沉稳、博学多才且文笔出众,这对他的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他曾上《藉田赋》、《三元赋》,被擢为中书舍人,在颜师古免中书侍郎后,太宗亲荐他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贞观十七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官至中书令。岑长倩是岑文本兄长岑文叔的儿子,由于文叔早卒,长倩“少为文本所鞠,同于己子。永淳中,累转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垂拱初,自夏官尚书迁内史,知夏官事,俄拜文昌右相,封邓国公”[11]。岑羲为长倩之子,武后时,加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即位,出为陕州刺史。复历刑部、户部二尚书,门下三品,封南阳郡公。后参与太平公主谋废立,被满门抄斩。在三相中,对岑参影响最大的是曾祖父岑文本。岑参祖父岑景倩做过麟台少监、卫州刺史和昭文馆学士。父亲岑植官至仙州、晋州刺史,但在岑参年少时就去世了,因而到岑参时家道中衰。

由上述可知,陶渊明和岑参二人的家庭出身有很大的相似性。陶渊明和岑参的一生都充满了仕与隐的矛盾。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战乱时代,仕宦之艰难可想而知。高贵的出身并没有给陶渊明带来多少有利条件,因为当时士族着掌握时局。《宋书?隐逸传》:“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3]。这段话在萧统《陶渊明传》中也有叙述,且又说:“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4]。陶渊明最早在二十七八岁时做江州祭酒,这对于出身官僚家庭的人来说,步入仕途是较迟的。他为何此时才做官,并且又“不堪吏职”呢?根据檀道济的话,可以推测陶渊明在为官之前已有归隐想法。关于陶渊明归隐思想产生之原因和彻底归隐之原因,龚斌先生在《陶渊明传论》中作了详细论述。其一,“在思想传统上受到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仕隐观的影响,直接原

59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10卷 第4期

因则是身处凶险莫测的政局,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去危以图安’的归隐念头”[12]。其二,魏晋时期盛行隐逸之风,“陶渊明生活在隐逸之风大盛的时代,自然免不了受其影响”[12]。其三,“陶渊明的隐逸思想,也可能与家族中的某些人物有关系”[12]。其四,“陶渊明喜好自然,刚直绝俗的个性,是其归隐的另一重要原因”[12]。这几种观点基本成为定论。陶渊明的一生隐是主要因素,那么他为何要出仕呢?龚斌先生认为:“他出仕的原因大致有三条:一是为贫而仕,二是年青时有远志,三是时势所会”[12]。这些观点基本没有异议,有陶渊明诗文为证。

岑参的隐居经历比较特别。岑参在《感旧赋?序》中写道:“参,相门子,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9]。岑参未仕先隐,多半是为了读书,但读书的途径很多,他为何选择隐居呢?原因之一是与父亲的死有关。王勋成先生在《岑参入仕年月及生年考》中考证,岑参出生于开元七年(719)[13];廖立先生考证,岑参父亲岑植在开元八年(720)由仙州刺史迁为晋州刺史,由此而知岑参的出生地为仙州。仙州名称因汉时王乔在此得仙而来[14]。虽然仙州流行神仙思想,但在仙州出生的岑参当时还不到一岁,这时接受神仙思想似乎不大可能。根据王考和廖谱,岑参在一岁到十五岁之间主要生活在晋州。他也是在晋州受的启蒙教育,由于父亲是晋州刺史,启蒙教育大概主要由父亲来完成了。学业未成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去世也就意味着曾经有过辉煌家族史的岑氏家族从此衰落,大厦已倾,无处荫蔽。但为重振家风,还得继续读书,于是选择了嵩阳隐居读书。原因之二是当时隐逸之风盛行。当然盛唐时期的隐逸之风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逸之风有所不同,因为唐代士子步入仕途主要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获得为官资格,但有一部分不愿意考试的人就要走另外一条途径,即终南捷径。《新唐书?卢藏用传》(卷123):“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15]。唐代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天宝年间正是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百姓安乐之时,并非无道之时,而此时隐逸之风依然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隐居成为仕宦之捷径了。在唐代,一部分人想通过此途径步入仕途,如孟浩然、王维、卢藏用、李白等。这时的风气和陶渊明时代的风气已有很大的差别,陶渊明时代的隐逸主要由于高尚情操所致,而唐代如《新唐书?隐逸传》(卷196)所说:“然放利之徒,假隐自名,以诡禄仕,肩相摩于道,至号终南、嵩少为仕途捷径,高尚之节丧焉”[15]。即便是高尚之节丧失,但唐代知识分子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仕宦是唯一的途径。这样便可以解释岑参为何在年少之时就选择隐居了。原因之三就是岑参个性中本来就有道隐的思想。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得到答案,如《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9]。此诗中所体现的是爱好神仙的思想。再如《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运用一系列神仙故事对张山人进行夸赞并表现出企羡之情。也有诗歌表现了他对隐居的向往热情,如《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9]。《还东山洛上作》:“莫道东山远,衡门在梦思”[9]。《春寻河阳闻处士别业》:“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9]?在他初授官后,有两首诗体现出对仕途的失望与对田园的向往。《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只缘五斗米,孤负一钓竿”[9]。《因假归白阁草堂》:“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9]。《终南双峰草堂作》:“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9]!岑参从军边塞后依然不忘曾经隐居过的地方,往往流露出无限留恋之情。他不仅羡慕处士、山人、僧人等,自己也企图炼丹求仙。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敝庐终南下,久与真侣别。道书难更开,药灶烟遂灭”[9]。《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9]。原因之四是仕途失意之时将道、佛作为自我安慰的一种思想。岑参在后来做官过程中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实现理想,重振家声,而是充满了坎坷与艰辛,最终也未能超过父亲。所以,岑参一生为官的过程是郁闷的,结果也是失望的,在这个过程中失意多于得意,失意之时本来就有的道隐思想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安慰剂。如《初至西虢馆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9]。此诗是他被贬虢州长史时所作,本来他有江湖之志,但由于早年迷进退,才遭到仕途的不快,所以到了晚年才醒悟,应

69

马得禹:陶渊明与岑参的仕宦经历、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

该归藏才对。又《春兴思南山旧庐招柳建正字》:“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9]。他在虢州时就没有好的心情,老想着早年的隐居生活。又如《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公事常不闲,道书日生尘。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安得还旧山,东溪垂钓纶”[9]。他在虢州的好多诗表达了同样的心情,在嘉州时期仍体现出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依然留恋着隐居生活。如《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嵋隐者兼寄幕中诸公》:“且欲寻方士,无心恋使君。异乡何可住,况复久离群”[9]。岑参一生的隐逸思想及隐逸活动大概就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时代风气和个性特征,这是和陶渊明的共同之处。

关于岑参出仕的原因,大概也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为了重振家声。他在《感旧赋?序》中说:“参,相门子。……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今王道休明,噫世业沦替;犹钦若前德,将施于后人。参年三十,未及一命,昔一何荣矣,今一何悴矣”[9]!昔日祖上的荣耀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居嵩阳,二十献书阙下,这些努力都是为重振家声而为。他在赋中写到:“尽世业之陵替,念平昔之淹留。嗟予生之不造,常恐堕其嘉猷”。他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恢复其先荣。二是因贫而仕。他在《初授官题高冠草堂》中写到:“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只缘五斗米,孤负一钓竿”[9]。又《衙郡守还》:“所嗟无产业,妻子嫌不调。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9]。《郡斋闲坐》:“负郭无良田,屈身徇微禄”。岑参祖上曾经显赫,但并没有留下多少产业,因为他的曾祖父岑文本本来就不置产业,父辈们严格遵守先祖的美好风范。到岑参父亲岑植时只做了州刺史,况且在岑参不到二十岁就去世了,家境由此变得贫寒,所以他只能靠做官拿俸禄来养家糊口了。三是自己一生的志向。《左传》所记录“三不朽”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很自然地拥有了强烈的功名心。岑参也不例外,在他的好多诗歌里都体现了从小就树立的伟大志向。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9]。《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9]!《行军二首》其二:“未能匡吾君,虚作一丈夫。抚剑伤世路,哀歌泣良图。功业今已迟,览镜悲白鬓。平生抱忠义,不敢私微躯”[9]。《题虢州西楼》:“错料一生事,蹉跎今白头。纵横皆失计,妻子也堪羞。明主虽然弃,丹心亦未休。愁来无去处,只上郡西楼”[9]。《送王著赴淮西幕府作》:“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9]。《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9]。岑参一生都不忘功业,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好的时机建功立业,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四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愿望。岑参虽然出生在统一的大唐王朝,他生活的年代却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及其严重后果影响了他的仕途。社会矛盾的加剧直接导致了他在仕宦经历中所产生的矛盾。岑参虽然经历过安史之乱,但是李唐王朝努力挽回了大厦将倾的局面,使岑参在仕途上又重新看到了希望,这也是他最终没能彻底归隐的原因。

二、陶渊明对岑参诗歌

创作的影响

历来读者和学者关注更多的是岑参的边塞诗,因为他被公认为唐代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诗也在诗集中占有很大比重。他少年时就开始隐居,同时又在仕途中,在隐居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早年隐居在嵩阳所写的山水田园诗受到陶渊明诗的影响较大。岑参早期诗歌作品的主要题材是隐逸,大多数描写的是他隐居之地的山水田园和与隐士的交往。这些诗歌除流露出隐逸思想之外就是明显的模仿陶诗痕迹了。《缑山西峰草堂作》:“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9]?此诗是岑参早年隐居少室山时一度移居缑山时所作。诗的起句写“结庐对中岳”来自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8]。《南溪别业》中有类似的诗句“结宇依清嶂,开轩对翠畴”都属直接取其词句,“开径招王孙”诗意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8]而来,主要取其辞义,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与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中“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8]词意相同。“此意谁与论”中的“此意”从《饮酒》(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8]而来。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达了隐居

79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10卷 第4期

之中所获道家之真意,在此诗中岑参不仅在句式上引用了陶渊明诗,而且取其诗意而用之。又《丘中春卧寄王子》:“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卷迹人方处,无心云自闲。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9]。这首诗是诗人十五至二十岁之间隐居在嵩阳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初次归隐的感受,这种美妙的感受要等着朋友来了之后向其诉说。诗中“无心云自闲”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8]。又《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久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心淡水木会,兴幽鱼鸟通。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9]。此诗仍是隐居嵩阳时所作,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与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诗意相通,并且“久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句式和诗意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8]相同。又《还东山洛上作》:“莫道东山远,衡门在梦思”[9]与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8]诗意相同。又《春寻河阳闻处士别业》:“……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9]?其中“柳暗陶公门”陶公指陶渊明,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这样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8]。“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诗意出自陶渊明诗《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8]。岑参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创作于出仕前的隐居时期,但后来在出仕过程中也有出色的作品,如《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池色净天碧,水凉雨凄凄。快风从东南,荷叶翻向西。性本爱鱼鸟,未能返岩溪”[9]。其中“性本爱鱼鸟”与陶渊明“性本爱丘山”[8]诗意相同。通过以上诗文看出,岑参在创作山水田园诗的过程中不但接受了很多的陶渊明的隐逸思想,而且有意识地模仿陶渊明的创作手法,或模仿诗意或模仿诗句。

模拟之风盛行于西晋,那么在诗歌发展成熟的盛唐时期,岑参为何模仿陶渊明诗歌呢?从岑参的这些山水田园诗来看,大多数是岑参早期的作品,也就是在出仕之前创作。前面分析到岑参出仕之前过着隐居生活,而且十五岁就隐居了,他隐居的很特别,这是和陶渊明不同的地方。其实这也是和大多数有过隐居经历的文人所不同的一点。大多数文人隐居都在人生后期,而岑参如此早地隐居,这就必须找到一个隐居的借口来掩盖他内心的隐情。陶渊明历来以隐逸诗人著称,后代要隐居的文人往往效仿陶渊明,把陶渊明当作前代的一位知己。经过南朝的过渡,直接效仿陶渊明的文人最早就属唐代了。在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中,主要效仿陶渊明田园诗的表现方法和风格,其中王维、孟浩然表现比较突出。岑参虽然后来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他早期选择了隐居,这就是以陶渊明为效仿对象,在早期诗歌创作之中就很自然地模仿陶渊明了。岑参对陶渊明的隐逸思想领会较为深刻,并且熟练地掌握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方法,这样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就保留了明显的痕迹。

三、陶渊明与岑参的诗风比较

陶渊明因其独特的山水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地位,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在他之后的文人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岑参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其边塞诗,但这并不掩盖他出色的山水田园诗。在前文已经论述岑参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带有明显的陶渊明的痕迹,但岑参在效仿陶渊明的同时,也体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时代和个性的不同,他们的山水田园诗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远远大于岑参,所以对陶渊明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了。关于他的山水田园诗的特征在本文中主要引用前贤的定论。本文主要通过比照陶岑二人的山水田园诗风格,从而重点介绍岑参的山水田园诗风格。

陶渊明关注山水、倾心田园,主要原因是他的归隐之路,他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大自然之中,细细地品味自然的纯真与田园的静谧。他田园诗的总体风格是平淡自然而又醇厚有味。这个特征千百年来一直是公认的,关于这一点宋代苏轼对他的评价最为恰当:“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轼《与苏辙书》)这一风格的形成源于他的个性与禀赋。陶渊明本来就具有任真自然的秉性,如他在《归园田居》(其一)所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8]。又如他在《归去来兮辞序》中所说的“质性自然”。在这一点上,岑参和他是相同的。岑参一开始也流露出对于自然的崇尚,如他在《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中所写:“……久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心淡水木会,兴幽鱼鸟通。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

89

马得禹:陶渊明与岑参的仕宦经历、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

同。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9]。这完全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一片热爱,还有好多类似的诗歌,如《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丘中春卧寄王子》、《南溪别业》,也足以说明岑参也是“质性自然”的。陶岑二人的山水田园诗所表现的这一共同点都体现了他们的隐逸思想。不管是真隐还是为了终南捷径,从岑参的这些山水田园诗可以看出,他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个隐士看待了。而且他和很多隐士都有来往,如《寻巩县南李处士别居》、《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宿东溪怀王屋李隐者》、《晚过磐石寺礼郑和尚》、《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等多首诗歌,都写到他们的交往。陶渊明和岑参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以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描写为基础,他们在此基础上寄托了各自的隐逸情怀。又由于二人所处的时代和各自的经历不同,他们此类诗歌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他经过短暂的仕宦体验最终选择彻底归隐,从中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并将这些人生哲理蕴含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最终达到情、景、理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今人在阅读陶诗之后依然受到极大的启发和感染。当然也不能忽视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玄言诗盛行的时代,他的田园诗脱胎于玄言诗,即带有明显的玄言痕迹。这种现象在岑参的山水田园诗中就看不到了。因为在陶渊明与岑参之间有大小谢的过渡,唐代山水田园诗已经完全走向成熟,那么岑参的山水田园诗又呈现什么样的新特征呢?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这样说:“岑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璠《河岳英灵集》所选为天宝十二载以前诗人的作品,也没有选录岑参的边塞诗,看来殷璠主要评论是岑参早期的诗歌作品。的确如此,岑参早期的山水田园诗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征就是“奇”,这一点殷璠的认识相当准确,毕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在殷璠开创这个评论以来,后来有好多文人、学者充分肯定了这一评价。杜甫在其《渼陂行》中写道:“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16]。《唐音癸签》(卷五):“岑嘉州以风骨为主,故体裁峻整,语多造奇”。那么这个“奇”究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这主要是指岑参善于刻画描摹自然景物,他的这一特长也体现在后来的边塞诗创作之中。《唐音癸签》(卷五)引陈绎曾《吟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笔者下面略举诗例来看其山水田园诗的这一特征。《暮秋山行》:“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7]。《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7]。《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7]。《因假归白阁西草堂》:“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7]。这些诗句非常奇特地刻画出他所领略的自然景色,并且具有奇特的境界,读之耐人寻味。还有《高冠谷口招郑鄠》:“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7]。此二句中的“然”和“暖”经过了精心的锤炼,既对仗精工又创意出奇。《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7]。“孤灯”和“寒杵”两个意象蕴含了游子的无限思乡之情。《初授官题高冠草堂》:“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7]。《缑山西峰草堂作》:“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7]。其中“吞”、“醉”、“下”、“出”字拟人化手法再显奇特。综观岑参山水田园诗,其风格主要表现为造意奇特、语言奇峭、富有意境。

四、结 语

陶渊明和岑参的山水田园诗分别体现了两个不同时代的隐逸思想。他们二人隐居的不同在于动机,即两个时代都盛行隐逸之风,但魏晋南北朝主要在玄学的影响下隐者以体现高尚节操作为隐居之目的,而在盛唐正如司马承祯所说的终南捷径为目的。不管是何动机,从岑参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来看还是有着明显的陶渊明的影子,这也是陶渊明的影响在唐代一个突出体现。当然,在诗歌艺术上岑参又显得非常成熟,这也是盛唐这一时代特征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钟 嵘.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王国维.王国维遗书[M].上海:上海书店,1983.

[3]沈 约.宋书:隐逸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上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房玄龄.晋书:隐逸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李大师,李延寿.南史:隐逸传[M].北京:中华书

局,1975.

[7]房玄龄.晋书:陶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龚 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6.

[9]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1.

[10]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

(下转第104页)

99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10卷 第4期

当之无愧也。

参考文献:

[1] 唐顺之.精选批点史记[O].明万历五年浙人双泉童子

刻本.

[2]李景星.史记评议[M].民国2年济南精艺印刷公司铅

印本.

[3]郭嵩焘.史记札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4]罗大经.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凌稚隆.史记评林[O].明万历间李黻堂刊本.

[6]吴汝纶.吴贽甫先生点勘史记[O].清光绪甲辰吴氏家

刻本.

[7]姚苎田.史记菁华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8.

[8]吴见思.史记论文[O].民国25年上海中华书局排

印本.

Bi ography writi n g of H istorica l Records

L IU Jun2hua

(School of Chinese L iterature,Shaanxi Nor mal University,Xiπan710062,Shaanxi,China)

Abstract:I n the bi ography writing of H istorical R ecords,SI M A Q ian creates three classic bi ography writing of compound bi ography,successive bi ography and interl ock bi ography,combining the main characterπs life,status and achieve ments and adop ting vari ous ni m ble article structure.Based on the p r o2 f ound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artistic writing of the three classic bi ography writing,the paper ex2 p l ores ingeni ous art concep ti on and excellent art gi m m ick of SI M A Q ian and concludes that ingeni ous con2 cep ti on,rich and vari ous art gi m m ick,and visual pers onage i m age are the i m portant accomp lish ment of the bi ography writing of H istorical R ecords.

Key words:H istorical R ecords;bi ography writing;art concep ti on;art gi m m ick

(上接第99页)

[11]欧阳修,宋 祁.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2]龚 斌.陶渊明传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13]王勋成.岑参入仕年月及生年考[J].文学遗产,2003,

24(4):33239.

[14]廖 立.岑嘉州诗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5]欧阳修,宋 祁.新唐书:卢藏用传[M].北京:中华书

局,1975.

[16]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Co mparati ve study of TAO Yuan2m i n g and CEN Shen for thei r experi ence i n offi ci a ldo m and style of pastoral poe m s

MA De2yu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Gansu L ianhe University,Lanzhou730000,Gansu,China)

Abstract:T AO Yuan2m ing and his poe m s deep ly influenced the writer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The writer who wr ote peom s of landscap and fr ontier f ortress of Tang dynasty were als o influenced by T AO Yuan2m ing.CEN Shen who wr ote fr ontier f ortress poe m s deep ly was als o influenced by T AO Yuan2m ing. They had si m ilar origins and experiences in officialdom and p rivacy.T AO Yuan2m ingπs poe m s influenced CE N Shenπs activity in writing poe m s of landscap,but their past oral poe m s show a different style charac2 teristics.

Key words:T AO Yuan2m ing;CEN Shen;past oral poe m;officialdom and p rivacy

401

刘军华:《史记》合传艺术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3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4 结束语11 注释、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详细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主要风格及其影响因素,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陶渊明诗的特色是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质朴冲淡意境之美理趣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前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领域,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永垂不朽的地位。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世号靖节先生。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但到他这一代,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专制,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家族遭到排挤,家道中落。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陶渊明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着“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尽管到了二十九岁,陶渊明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心力憔悴。理想的破灭,仕途的尔虞我诈令他最后狠下决心,在四十一岁那年决计弃官归隐。本着此生虽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但也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陶渊明过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朴实而又有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生活,也就有了他纯洁、幽美的田园诗作。他的田园诗,描绘了乡村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他高深圣洁的思想情操。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的,是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内容摘要: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简要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恬淡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简练丰富,不相重复,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陶渊明的田园诗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诗歌内容丰富、充实,意蕴深厚,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恬淡自然;意境悠远;朴实无华 陶渊明(365-427),出生于东晋末年,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桪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现从艺术特点、意境特点、语言特点、笔法特点四方面浅析陶渊

明田园诗风格。 (一)艺术的特点: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未及“人”字却有“人”在诗中之实感,读来颇有闲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一个“贮”字,情景交融,平生绮丽;“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其三),读来但觉春意四溢、草木满堂,自然中显神奇。 (二)意境的特点: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陶诗常常取发“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田园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文复习过程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正文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隐、闲适、飘逸的情怀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身居田园的他,饱览了大自然淳朴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感悟到了农村山水田园的清新与恬静。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这类诗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闲适的心境,同时,体现了作者淳朴的思想和深邃的人生意趣。当然,归田后,他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作中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怒。他的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的幻想完全破灭之后所选的一条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些思想均在其诗作中有体现。陶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可以说,陶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这首先是由于其高妙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对中国诗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假若没有这些田园诗,中国诗歌将大为逊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自然、闲适、友爱、情趣、理想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经过长期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恨和彻底决裂;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情。他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另外,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田园诗中表现了他全身心的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一走进田园,亲近百姓,感受生活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做到了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四十一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而且,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接近了农民,对农村生活体验颇深,所以这类作品显得内容真实,感情深厚,形象明朗,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传诵。 (一)描写田园自然风光,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自己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粗看像是在写景状物,内里却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五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取向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取向 江夏二中任志英 内容摘要:陶渊明田园诗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本文对陶渊明田园诗所蕴含的美学内涵以及造成这一内涵原因的分析,旨在说明陶渊明田园诗何以成为古典田园诗的典范。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的本质究竟体现在哪里,为何能对后来的田园诗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审美价值取向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具有丰富内涵。他的田园诗表面看来虽然写的多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家生活,以及他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但正是在这样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切而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即对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热爱,而且这两种美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和谐统一亦即田园之美,也只有这种宁静质朴的田园美才能表达其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在陶渊明眼里,乡村生活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反之亦然: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就是一种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诗歌就是田园,就是生活,都是真、善、美的体现。因而文学也就是人学,诗品即人品。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他的人生境界:对真、善、美的热爱和无限向往,充分体现了他那光明峻伟的胸襟,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以及执著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这正是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的本质所在。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抒发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意义即在于: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采用了前代诗人从未采用的题材,从田园生活这独特的

角度抒写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从那白描般的画面中,从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陶渊明归隐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现实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层》第一首: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乡村生活是那么恬美、宁静:桃李榆柳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轻烟袅袅;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入喧嚣终日,尔虞我诈的官场是多么不同。难怪诗人象“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深深地被其中悠悠自得的情趣所陶醉。 类似的赞美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很多。在这些诗篇中,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陶渊明扫复地歌咏田园风光的纯洁和田园生活的淳朴:“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第五)“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第二)。陶渊明是一个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实际生活的痛切体验和老庄崇尚自然思想的深刻影响,使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理想:主张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视官场、仕途为“尘网”、“樊笼”;反对欺诈和虚伪,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目录 目录 (1) 摘要与关键词 (1)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1)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3)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生活和思想 (4)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分析 (8) 参考文献 (12)

[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新自然说意象意境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的《诗品》)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 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怀有“猛志逸四海”(《杂诗十二首》)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陶渊明生于东晋兴宁3年(公元365年),他28岁以前的经历已经难以考证,只从《五柳先生传》的自述中推想其于贫苦生活中读书不辍。太元18年(393年),于29岁时初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②”其后“躬耕自资”闲居五六年。隆安3年(399年),35岁,任刺吏桓玄属吏,两年后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桓玄篡晋后,刘裕出兵讨伐,陶渊明曾任刘裕幕下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年),41岁,为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建威参军,同年8月改任彭泽令,但于11月,为官80余天即弃职返里,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词》及《归园田居五首》。自此以后,直至终老,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 ①颜延元.《陶微士谏》.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1. ②沈约.《宋书隐逸传》.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3.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是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田园诗成就最大。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田园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田园诗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平淡自然”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正文: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大的文学家之一,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就是其“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个性倾向于自然,不喜拘束,于是在与现实官场不合后,便转而求本性的发挥,转向自然。加上自汉、魏后,儒家经学渐衰,老庄思想兴起,正配合了他爱好自然的本性,道家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余外物,顺乎自然。觉察到了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摧残,希望能超越世俗的人际关系网,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自在。或院于山林,或隐于阡陌,有明显的出世倾向。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他不慕名利、喜爱山水,其《归园田居》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青山。”通过《桃花源记》可以看出他对美好淳朴社会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理想世界。那里土地平阔,屋舍俨然;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这和老子笔下“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图景何其相似?于是在他41岁时辞去了仅任职83天的县令一职,并欣喜地认为“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隐柴桑,真正回归了他理想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生活。道家思想宏通开阔,可以说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 在玄言诗盛行的时代,他的出现,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他的田园诗独具田园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园地。“古今尊陶,统归平淡”,和同时的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截然不同,包含了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格修养,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因而在陶诗渊明中出现的经常是一些日常常见的事物,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丽句。诗人的清闲感受,真切的体验,化俗为雅,化平凡为神奇,也是陶渊明田园诗隽永的原因。 他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用白描的手法创造出高远超俗的意境 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而描写景物。文学创作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白描是陶渊明田园诗的基本创作手法,诗人要在诗歌中表现自己的人格,审美理想;反应田园风光的文学特质,就必须采用与之相符的写作手法---白描,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在不经意中勾画出来事物的形态,显得十分逼真,他的诗歌笔态清逸,意态丰满,田园的景象形象自然,真切,蕴味无穷。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是用白描的手法,但是诗却并不因此而显得肤浅,没有文学欣赏价值,田园风光景物的白描式,使陶诗读起来就像一幅写生画,所画景物的色彩、线条都宛如实物实景。陶渊明的诗风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他的语言很朴素、简洁,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如:《归园田居》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和田园景色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将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以田园题材创作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所推崇。若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相反,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作者陶渊明以他的田园诗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虽说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他的田园诗出现改变了中国诗歌的审美对象发生了由内向外的转变,从本质上影响了诗歌的题材。他的诗歌由于受到道家影响,使得中国诗歌出现了哲理化这一特点。 他生活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的诗人。倘若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

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X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本文就是从探索他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着手。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X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文题目: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诗恬淡自然,醇厚隽永;将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他的诗作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新的、美的类型。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但他同时也受老庄思想和当时盛行的隐逸风气的影响,具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已然结束了十余年任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洁身守志的归田的道路,归田以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反映了广大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试探的情况下,他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为我国创作了第一流的诗歌。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纯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写于归田之后,故田园诗占了很大的比例。他的田园诗风格恬淡自然,淳朴隽永;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这些特色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清人东方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1四个“真”字,可见他的田园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从整体来看,他所作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来自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常见。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的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同时他又能与读者相见,不虚夸,不掩饰。自己的生活苦难、思想矛盾,都能坦率地和盘托出不避丑拙,毫无矫揉做作之态,诗中处处有诗人在,有真情在,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确实是“情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文试T61 钱思宇2161106002 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伟大诗人。他出身名门,才华超群。19岁时就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闲情赋》。他身世坎坷,出生时家道衰落,同年丧父,尝尽生活的酸苦;中年丧妻,遭遇了人生的不幸。他五次出仕,五次辞官,直至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田园。他热爱生活,能放下士大夫的架子,和农民一样在田间耕种劳动。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耕作的体验写到诗文词赋中,在宁静的乡居生活中完成了由士大夫向伟大诗人的转变,被后人赞誉为“田园诗人”,并开创了田园诗派。他的思想上升到了空想社会主义高度,对中国文化具有积极的进步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思想形态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渐渐没落。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还因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时生活在农村,家乡田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铺垫。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村庄中,接触的多是农耕村民,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生活。闲暇的务农生活让陶渊明有了自在惬意的写作环境,使得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流传最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归田园居五首》。他在其一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绪论 翻看中国的文学史,其中不乏写田园诗歌的著名诗人,但陶渊明是这众多田园诗人的第一人,是第一个将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作为诗歌的题材。在陶渊明的笔下,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农村自然美景和愉悦的劳作生活的赞美,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欣喜之情。在陶渊明一生中,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仕这两种思想对他影响颇深,前者强调对有序社会理想的建设和个人人格情操的坚守,后者则追求个人自由。综合这两者,他创造出了清新淡然的田园诗。诗人将菊花、鸟、酒等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寄托了诗人无限高尚的情操,是诗人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也是反对社会黑暗的重要创作之举。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后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借鉴的源泉。也为当今田园诗的创新提供方向。 第一章陶渊明田园诗的渊源及形成 第一节《诗经》中的农事诗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诗歌总集,记录了从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各种类型的诗歌。其中对田园的赞美就有不少篇章。 经相关资料了解,农事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农事诗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这些诗歌带有农业社会的性质,反映了农业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1]狭义上的农事诗是指那些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的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2]我们一般研究《诗经》的农事诗是狭义上的。 《诗经》中的《齐风?甫田》《小雅?大田》等诗歌大多反映的是大规模奴隶劳动的情景,基本是对现实的再现和反映,田园景物很少在诗中出现,但是诗中偶尔也会有写景的句子,如《桃夭》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农事诗都有田园诗的性质,虽然诗中所写景物并不是诗歌的主要题材,但都写的非常出色,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兴、渲染、衬托。 农业虽然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但由于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盛行以及“贱农”思想的束缚,在陶渊明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对田园生活的描绘的作品从来没有得到重视。《诗经》中的农事诗虽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田园诗,但也颇有雏形,而且《诗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分校: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导言 (2)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 (3) (一)、用白描的手法创造出高远超俗的意境 (3) (二)、语言平淡自然而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4) (三)、情、景、事、理的浑融 (6) 二、结论 (7) 参考文献 (8)

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是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田园诗成就最大。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田园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田园诗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平淡自然”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导言: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大的文学家之一,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就是其“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个性倾向于自然,不喜拘束,于是在与现实官场不合后,便转而求本性的发挥,转向自然。加上自汉、魏后,儒家经学渐衰,老庄思想兴起,正配合了他爱好自然的本性,道家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余外物,顺乎自然。觉察到了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摧残,希望能超越世俗的人际关系网,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自在。或院于山林,或隐于阡陌,有明显的出世倾向。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他不慕名利、喜爱山水,其《归园田居》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青山。”通过《桃花源记》可以看出他对美好淳朴社会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理想世界。那里土地平阔,屋舍俨然;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这和老子笔下“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图景何其相似,于是在他 41 岁时辞去了仅任职 83 天的县令一职,并欣喜地认为“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隐柴桑,真正回归了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寺,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他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月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正文: 一、陶渊明的生平介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的东晋后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后又一个大动乱时期,同时又是一个多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和重新组合的新时期。陶渊明在青少年时期就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他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所推崇。[1]他的高洁恬淡、质朴率真的个性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使他的田园诗显于后世,真正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并不是特别多,其中现存的诗作有120多首,除少数四言诗外,大多为五言。基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另一类则是自创新意,描绘讴歌天生活景象的田园诗,因其影响深远,也最具有文学价值,所以后人称陶渊明为田园诗人。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思想 陶渊明早年寄身仕途,受尽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垄亩,饱经风霜雨露,到了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从他的田园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所谓“田园诗”,简单地讲,就是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是以田舍园林风光、农村耕作生活为题材,抒写隐居田园的生活和恬淡心境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普遍认为陶渊明是“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开创者,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种来。他写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2]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争相传诵的一首田园诗,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①颜延元.《陶微士谏》.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1.

浅谈陶渊明的隐居及其田园诗

汉语言文学 1134001262489 吴卫华目录 一、陶渊明为何而隐居、 1、家庭因素的影响 2、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 3、经济因素的影响 4、性格与思想因素的影响 5、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陶渊明的隐居以及对他作品的影响 三、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四、简评陶渊明

【摘要】: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游离失所,朝不保夕。统治阶级赋税徭役十分沉重。百姓为了逃避战乱和剥削,逃往山林,以此保身。部分读书人,他们厌恶官场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也过起了归隐自耕的生活,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然。当然最具典型性的人物是陶渊明,他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了。他在归隐后写了很多杰出的诗歌和散文,赞美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的优美。他安贫乐道,不追求荣华富贵,过着恬静闲适的隐居生活,充分表现了他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愿望。他在当时追名逐利的时风下,能够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这种品质的确难能可贵,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土大夫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陶渊明弃官归隐不慕荣利隐居田园诗

东晋时期涌现了许多诗人,他们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借写诗或抒情,或言志,而最具有特色,最吸引人的就是我国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之一。他的人格操守,修养品质,历来受到许多文人士子们追捧、倾心仰慕。在古代高贤雅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最值得推崇的人生。陶渊明算得上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重要性,陶渊明为何有这样大的影响?本文试从陶渊明的隐居背景、陶渊明的隐居以及他作品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简要评价陶渊明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揭示陶渊明为何有这样大的人格魅力。 一、陶渊明为何而隐居 1.家庭因素的影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渊明是他的字,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大约生活在晋宋之际,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凤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到了陶渊明时,霉运早已降临。家道中落,导致了他的生活很早就潦倒艰苦,贫困不堪。他八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独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溫之容。好酗酒,逾多不乱;置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租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造就了他的个性。 2、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 他在他外祖父家生活期间看了很多书,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当时,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3、经济因素的影响 命运的不幸一直延续了他的一生(就是所谓的“老至更长饥”)。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乐观的人,贫困饥寒似乎更能磨炼他的意志。面对“饥者欢初饱”、“悲风爱夜静”的长年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生活能够逆来顺受,坦然固穷,展现出性格里豁达而寡欲的一面。以至于我们后来还可以再《五柳先生传》里,看到他自己来调侃自己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最后还用黔娄之妻的话来勉励,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志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性格与思想因素的影响 陶渊明的命运就是受着他的性格左右,而他这种性格的形成,又跟他的人生哲学密切相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姓名:李洁报名号:1152 【内容摘要】 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田园生活是他创作诗歌的主要题材,论文结合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对其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分析,认为他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内容以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为主,反映的是他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他的艺术风格冲淡自然,在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在诗歌的形象中融入深刻的哲理,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因此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从而对后世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影响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他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120多首,另有文、赋等10余篇,田园生活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陶诗以质朴自然的语言、高远超凡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所谓“田园诗”就是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是以田园风光、农村生活为题材,抒写隐居乡里生活和恬淡心境的诗歌。陶渊明生活的年代,诗坛上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歌创作大多以谈禅悟道、模山范水为主。陶渊明却有与一般诗人未曾有过的农耕生活经历,是生活给予他崭新的创作灵感,并别开生面地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田园诗派,给当时沉闷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春风。陶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他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赞美田园风光 陶渊明的田园诗重点是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客观描绘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情趣,他把那些最能够引起自己思想共鸣的事物引入诗中加以表现,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感亲切。诗人很善于捕捉那些极具特征的事物来描写朴素的田园风光,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一经诗人引用,便充满了无限的情趣。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清代邱嘉穗评这首诗曰:“田家真语,令人悠然”[1]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三年的仕途生活,使诗人感到困倦;归田后的美好风光,使他感到欣慰。诗中展现出一卷生机盎然的农村画卷,通过对生活中赏心悦目的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目录目录 (1) 摘要与关键词 (1)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1)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3)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生活和思想 (4)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分析 (8) 参考文献 (12) [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新自然说意象意境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

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的《诗品》)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 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怀有“猛志逸四海”(《杂诗十二首》)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陶渊明生于东晋兴宁3年(公元365年),他28岁以前的经历已经难以考证,只从《五柳先生传》的自述中推想其于贫苦生活中读书不辍。太元18年(393年),于29岁时初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②”其后“躬耕自资”闲居五六年。隆安3年(399年),35岁,任刺吏桓玄属吏,两年后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桓玄篡晋后,刘裕出兵讨伐,陶渊明曾任刘裕幕下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年),41岁,为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建威参军,同年8月改任彭泽令,但于11月,为官80余天即弃职返里,并写下了着名的《归 ①颜延元.《陶微士谏》.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1. ②沈约.《宋书隐逸传》.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3.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征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征 摘要: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成功地将田园生活题材引入诗歌创作中,成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本文将从风格,语言,形式,意境,意象五方面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征风格语言形式意境意象 陶渊明田园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成为诗歌中的精品,在其众多作品中成就最高,奠定了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征。 一、平淡自然的独特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和他的诗歌内容和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他的诗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通过朴素的语言,率真自然的表现出来。将日常生活诗化,叙平常之事,写平常之景,用平常之语,没有任何雕饰,显得平淡无奇,但淡的有味,平淡中见醇美,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元好问在《诗论》绝句中评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曦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语言十分平淡,完全是跟读者聊家常似的平白话语,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淳朴清新的田园生活图景。 又如《归园田居》中所描写的那种纯洁、宁静、幽远、素淡的田园风光,堪称恬淡而富有生气的代表作。在“少无适俗韵”一诗中,诗人绘出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村居图:十多亩宽敞的住宅地,耸立着八九间草屋,后檐榆柳垂荫,堂前桃李成排,绿叶华滋,相映成趣。远处隐隐约约,村落不断,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之声相闻,于幽静中呈现出一派动态,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画。在这首诗中,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视为“尘网”,把置身其中看成是作了“羁鸟”、“池鱼”,把退守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诗人憎恶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