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专业代码:080100)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力学方面的教学、科研或相关工程设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力学和数学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创建于1978年。1981年获得固体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校最早的硕士授权点之一;1986年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原重庆大学八个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之一;2003年获得力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力学一级学科被确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重庆大学力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括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基础力学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基础力学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拥有先进的MTS材料实验机和并行计算机系统等一批重要设备,为力学理论、试验和数值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以及大量重点横向合作项目,获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1.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

(1)多场耦合理论与智能材料及结构力学

(2)生物材料力学与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备

(3)材料与结构的强度与破坏

(4)超常环境下材料及其微结构特性的理论与测试

(5)纳米材料特性及其微结构机理、多尺度及跨尺度分析

(6)结构动态特性及失效

(7)结构运动与变形耦合动力学及控制

(8)微重力下晶体生长过程的流体动力学、热张力流和浮力流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9)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的关键力学问题

(10)多孔介质力学及其应用

(11)生物力学

(12)振动测试理论与技术

(13)智能与虚拟仪器的研制与开发

(14)可压缩流体动力学

(15)超音速流和冲击波

(16)线性波和非线性波

2. 主要研究方向:

(1)材料的强度理论与破坏机理

(2)智能材料及结构力学

(3)材料特性的多尺度及跨尺度分析

(4)结构分析与优化

(5)结构振动及控制

(6)复合材料力学

(7)非线性动力学

(8)力学测试技术及仪器

(9)计算流体力学

(10)气体动力学

(11)线性波与非线性波

(12)浅水动力学

(13)多相流体力学

(14)环境流体力学

(15)生物力学

(16)振动、冲击的测试、模拟与控制

(17)冲击动力学

(18)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19)岩石、混凝土强度

(20)复杂力学问题数值计算方法与软件

(21)结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22)结构健康监测

(23)工程流体力学

(24)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稳定性

三、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至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

四、培养方式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

低于15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鼓励跨一级学科选修适量的专业课程),必选开题报告、学术报告和专业实验环节各占1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件一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在修完必要的学分后,学生必须开展相对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包括从文献阅读,选题,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计算机编程和(或)实验,大型商用软件的学习与熟练运用,数值分析方法的掌握运用,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参与科研项目并独立完成和编写一定分量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后撰写符合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系统的研究思路和计划,反映系统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学术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前沿性或相当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应具有较饱满的工作量,有明确而可信的研究结论。论文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的编写规范,具有良好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精炼准确,外文摘要等的编写合乎要求。

七、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主要参考书目

(1)范镜泓,高芝晖著《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 (2)W. 弗留盖,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白铮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3)冯元桢,连续介质力学导论(吴云鹏译),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4)Y. C. Fung, Foundations of Solid Mechanics, Prentice-Hall inc, 1980

(5)黄筑平,连续介质力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黄克智,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王勖成,有限单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Zienkiewicz O C, Taylor R L,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 ol.1 The Basis, 5th Ed. 2000.

(9)Zienkiewicz O C, Taylor R L,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 ol.2 Solid Mechanics, 5th Ed. 2000.

(10)李人宪,有限何体积法基础(第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11)H. K. Versteeg and W. Malalase Kera,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Englamd: Longman Group Ltd., 1995

(12)J. H. Ferzjger and M. Peric,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Fluid Dynamics, Springer 1999

(13)陶文铨,数值传热学(第2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4) D. A. Andersen J. C. Tannehill R. H. Pretcher,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and Heat Transfer, 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4 (15) C. Hirsch.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s, John Wiley & Sons, 1992

(16)P.G. Drazin and W. H. Reid, Hydrodynamics Stability

(17)Sauro Succi, The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 for Fluid Dynamics and Beyond, 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

(18)殷有泉,非线性有限元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19)何蕴增,杨丽红,非线性固体力学及其有限元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20)刘延柱,陈立群,非线性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1)陈立群,非线性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2)陈树辉,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定量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年。(23)闻邦椿,非线性振动中的解析方法及工程应用,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

(24)王仁,黄文彬,黄筑平,塑性力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5)黄克智,黄永刚,固体材料本构关系,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6)卓家寿,黄丹,工程材料的本构演绎,科学出版社,2009.

(27)王振发,分析力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

(28)叶敏,肖龙翔,分析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29)许庆余,分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30)Whittake,A Treatise on the Analyt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and Rigid Bodie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ree Bodies。

(31)周星德, 姜冬菊著,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科学出版社发行部,2009年11月。

(32)顾仲权,振动主动控制,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年。

(33)普朗特, 流体力学概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34)吴望一, 流体力学(上,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5)朱克勤,许春晓, 粘性流体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36)章梓雄, 董曾南, 粘性流体力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7)陈传尧,疲劳与断裂,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38)吴鸿遥,损伤力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39)伍颖,断裂与疲劳,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40)林吉忠,刘淑华,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

(41)王忠光译,S. Suresh(美)著,材料的疲劳,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42)Thompson P. A.,Compressible Fluid Dynamics,McGraw Hill, 1972 (43)Zucrow M.J.,Hoffman J.D., Gas Dynamics Vol.1&2,J. Wiley & Sons, 1977

(44)Courant R.,Friedrichs K.O., Supersonic flow and Shock Waves, Springer-Verlag,1976

(45)Whitham G. B., Linear and nonlinear waves, J. Wiley & Sons, 1974 (46)周毓麟, 一维非定常流体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7)陈景秋,王宗笠,多维双曲波问题的双特征方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48)Lee Davison, Fundamentals of shock wave propagation in solids, Springer-Verlag, 2008

2、重要学术期刊

(1)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Solids and Structures

(3)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4)Mechanics of Materials

(5)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6)Computational Mechanics

(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8)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9)Fracture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10)Mechanics of Materials

(11)Composite Structures

(12)Acta Mechanica Sinica

(13)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15)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1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17)Composites Science & Technology

(18)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19)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

(21)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22)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3)Physics of Fluids

(2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5)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6)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27)Numerical Heat Transfer

(28)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29)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30)Computers & Fluids

(31)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32)Shock waves

(33)力学学报

(34)固体力学学报

(35)应用数学和力学

(36)力学进展

(37)空气动力学报

(38)计算力学学报

(39)工程力学

(40)振动工程学报

(41)振动与冲击

(42)实验力学

(43)应用力学学报

(44)医用生物力学

(4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八、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

1、对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考试成绩如实记载。

2、课程名称

本校工程力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振动力学、结构力学、实验力学。

九、论文评审与答辩

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按照《重庆大学研究生手册》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讨论后方可授予硕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

学院分委员会或主管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2011年4月25日

重庆大学---2008-2009-06级高电压技术_A答案

重庆大学 高电压技术 课程试卷 2008 ~2009 学年 第 2 学期 开课学院: 电气学院 课程号: 6000490 考试日期:16/5/2009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1分/每小题,共10分) 1. 下列各项中与电晕放电无关的是 A 。 A .均匀电场 B .自持放电 C .进线段保护 D .电能损耗 2.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与极性效应无关的是 B 。 A .空间电荷 B .非自持放电 C .电晕放电 D .正负50%放电电压 3. 直流电压分别作用于以下四种距离均为10 cm 的气体间隙时击穿电压最低的是 A 。 A.针(+)—板(–) B.针(–)—板(+) C.针—针 D.球—球 (球径50cm) 4. 均匀电场中的同一间隙, 当介质为 B 时其沿面工频闪络电压为最高。 A .空气 B .石蜡 C .玻璃 D .陶瓷 5. 通过绝缘电阻的测量可发现电气设备绝缘的缺陷是 D 。 A .气泡 B .杂质 C .分层脱开 D .瓷质绝缘表面污秽 6. 工程上直流高电压电压值的测量不能采用 C 。 A .球隙 B .电阻分压器 C .电容分压器 D .静电电压表 7. 电力工程中电气设备最常见的耐压试验是 B 耐压试验。 A .直流 B .工频交流 C .雷电冲击 D .操作冲击 8. 雷直击110kV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时的耐雷水平大约是 D 。 A .3.5kV B .3.5kA C .7kV D. 7kA 9. 变电站中变压器到避雷器的最大允许电气距离与 D 。 A.侵入波的幅值成反比 B.避雷器残压成正比 C.变压器的冲击耐压值成反比 D.侵入波陡度成反比 10. 不带高压并联电抗器的空载长线路沿线工频电压的分布按 B 。 A.直线规律 B.余弦规律 C.正弦规律 D.指数规律 二、 填空题(1分/每小题,共30分) 1.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途径主要来自气体(空间游离)和 电极(表面游离)。 2. 解释气体放电机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是 汤逊理论 和 流注理论 。 3. 非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应该进行 温度、湿度 及气压(海拔高度) 的校正。 4. SF 6气体具有优异的 绝缘 性能和 灭弧 性能而被广泛用于高压电器中。 5. 电压作用下介质的基本电气性能有 极化 、 电导 和 介质损耗 。 6. 电气设备中固体介质不仅电气上要起 绝缘 作用而且往往还要起 机械 作用,固体介质的击穿除了 电 击穿和 热 击穿外主要是 电化学 击穿引起 的。 7. 可用 球隙 、 静电电压表 和 分压器+低压表 对交流高电压进行测量。 8. 多级冲击高电压的产生原理是先对电容器 并联 充电, 然后利用点火球隙 的 放电再通过电容器 串联 放电来实现的。 命 题人:刘渝根 组题人:刘渝根 审题人:司马文霞 命题 时间 : 2009.5 教 务处制 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细则

大数据与软件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细则

每篇论文成果得分=录用缴费得分+刊出得分+检索得分,其中: ●录用缴费得分:需提供议论文录用通知和缴费凭证。论文的录用缴费得分 为对应级别论文及著作分值的20%; ●刊出得分:期刊论文需提供对应的期刊(含电子版),CCF论文需提供会议 的proceeding。刊出得分为对应级别论文及著作分值的40%; ●检索得分:需提供论文检索报告,检索得分的权重为对应级别论文及著作 分值的40%。 学生可对一篇论文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计分。一旦某个阶段得分已经使用,则后续不再计算、也不予补差计分。 3)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类:参评的科研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参评科研项目在上一学年度内在学院有经费到账(以重庆大学科研管理系统业绩统计为依据),且科研项目总分=实际到账经费/5万元×项目的级别系数; ●每个申请者参评计分的科研项目限1项; ●申请者参评的科研项目需由导师(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和导师(导

师为项目组成员)进行项目分值的分配并签字。 ●每个项目总分值可向多人分解,但须在同一《分解表》中实施; ●学生提交科研项目分值分配超过应计总分值时,学院将平均分配。 队名义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并立项的科研项目(以教师名义立项的科研项目不在此列)。申请者需提供项目立项原件等证明材料。 ●参评科研项目应为申请者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获得,署名为重庆大学。以团队立项的科研项目,排名第一者占50%;排名第二及以后者,由项目负责人分配(其和不超过50%项目分)。

人分配(其和不超过50%计分);个人成果类和竞赛类,按50%计分。 ④综合表现评价标准 综合表现考核方式分为加分奖励和扣分处理两部分。计算后得分为负数的,则按0分计算;超过100分,则按100分计算。 1)活动加分(加分以考勤数据为准) ●积极参加学院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加3分/次) ●义务献血(需有无偿献血证明)(加5分,一学期限1次) ●其他公益活动(有效活动证明材料,学院认可的)(加5分/次)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学术思路、提高创新能力、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每年学校都邀请很多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报告。在研一研二两年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老师的学术报告或讲座,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等多个专业领域。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介绍了相关研究方向的理论与应用,专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同时重点介绍了本专业所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内容,指出目前本专业的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学术活动为我呈现了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激发了我的学术热情,同时也为我在学术、生活上的困惑提供了解决思路,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总结和心得体会。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术报告包括:Qi Tian教授关于图像检索和分类的报告、David Suter 教授在图像、视频和三维数据的匹配、分割和配准领域的介绍、顾乃杰教授关于软件脆弱性检测与大数据环境下的算法优化的学术分享等。这些学术报告与我本人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十分相关,通过听取他们的学术综述、聆听他们的学术心得,我对这些具体的研究方向有了宏观上的了解,包括目前图像检索领域的经典算法、所使用的鲁棒的特征、三维数据配准的基本流程、三维数据分割的难点及解决方案等,这使得我在阅读文献时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总体发展和各分支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此外,我也从他们分享的实验过程中的小故事里得到了启发,知道了科研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所有的数据、实验、创新性都并非几天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在我后来的科研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做到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地静下心来投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学者们带给我的正面影响。 李硕彦教授的“数学与工程的对话”系列讲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教授享有“网络编码之父”的美誉,是代数交换理论创立者,也是martingales of patterns的发明人,同时在随机过程领域也卓有建树。我至今仍记得李教授报告的时候对自己学术领域的热爱和充分理解,他对自己领域的知识点信手拈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那些平时看起来晦涩又高深的定理和公式也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在我后来阅读文献和专著的时候,每当遇到难懂的公式推导或定理证明,总会想起李教授的系列讲座。他让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尝试着去热爱它解决它,而不是逃避。这样的学习态度将让我建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定会让我受益终生。 此外,辅导员韩海雄老师关于简历制作培训的讲座、心理咨询中心赖丹凤老师关于恋爱心理的分享、钱晓伟医师关于女性健康知识的讲座等,也带给我许多收获。几位老师从学生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办法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件 重大网院[2009] 34号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中极其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得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综合实践的基本训练。 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计划中作为独立的一个环节进行实施。学生须按教学计划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后,才能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在及格以上(含及格)方可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申请学士学位者,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应在良好以上(含良好)。为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 每年毕业设计(论文)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批次,每批次工作从申请选题到成绩发布共约120天,具体时间安排以学院发布的通知为准。 二、毕业设计(论文)申请条件 根据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规定,凡属我院在籍学生,

于本专业规定的最快毕业年限提前半年,且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二并取得相应学分<除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外>,可申请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三、毕业设计(论文)流程 (一)准备阶段 a)学生应按教学计划的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符合毕业设计(论文)资格申请条件的相应学分数,方可申请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b)为帮助学生顺利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学院专门制作了财经类、计算机类及土木工程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讲座。学生可在网站首页的下载专区中“毕业设计”专栏下载学习,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及写作方法。 c)学生应仔细阅读相关要求,了解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流程及各阶段时间期限。 (二)申请及选题阶段 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具备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资格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毕业设计(论文)平台。符合申请资格的学生由系统自动认证,并开通选题平台。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质量,学院所有专业的选题均有人数限制,当选择同一题目的人数达到限制人数时,学生需选择另外的题目或自拟题目。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题,超过时间后,学院将不再受理任何形式的申请或选题。 (三)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阶段(教师完成) 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并按

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

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 徐士高 高电压技术专家。山东黄县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1943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著作有《变压器油问题》、《变压器油的混合问题》、《链条炉排锅炉的燃烧与改装》、《先令电桥和介质损失与电气设备的检验》等。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郑健超 郑健超(1939.10.6-)高电压技术专家。广东省中山市人。1963年2月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1965年9月该校研究生毕业。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高电压外绝缘、防雷和高电压测试技术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系统阐明了温度、压力、湿度对外绝缘强度的联合作用,为改进放电电压的气象修正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主持了我国航天工程的防雷试验研究,为保障运载火箭和发射场的防雷安全提出了重要改进措施。曾负责一系列有关绝缘子机电性能的研究课题,为超高压交直流线路绝缘子的国产化和质量改进做出了贡献。是我国第一台6000千伏户外式冲击电压发生器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近年来曾主持或参与了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电力系统故障电流限制技术和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成果。参与了我国能源、核电发展战略的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雷清泉 雷清泉(1938.7.23 -) 绝缘技术专家。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地区。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曾任哈尔滨电工学院教授。现任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它科研课题12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利用热激电流技术研究绝缘高聚物中的电子运动规律、评定其耐电老化特性和指导材料的改性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且达到了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发明了共缩聚制备新型省醌黑高聚物粉末材料的新方法,发现了新的导电规律,制成了原始创新的压力温度双参数传感器,解决了国际上半导电高分子粉末材料在传感器领域长期未获应用的多项技术难题,成为此领域的开拓者,为推进其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型传感器与大庆的采油电泵机组配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重庆大学研究生《软件过程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重庆大学软件学院

重庆大学研究生《软件过程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软件过程与项目管理 课程编码:(在MIS系统中的课程编号) 2、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3、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 4、先修课程: 《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需求分析》 5、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朱少民、左智,软件过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韩万江等,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3)任永昌著,软件项目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 6、课程简介及主要内容(500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全过程,深刻理解软件过程的框架、标准和内涵,能够将软件过程模型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之中,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中不断改进软件过程、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基本能力,并将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应用于软件项目的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过程规范、软件过程成熟度、软件过程的组织管理、需求管理和技术管理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以及软件项目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配置管理、文档管理、风险管理和集成管理等流程、方法和实践。7、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8、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作业及出勤30% + 期末闭卷考试70% 编制人签字:柳玲学院主管院长签字:符云清编制时间:2015.12.18

Syllabus for Graduate Course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1、Course Name:Software proces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Code: 2、Credits and hours:32 hours/2 credits 3、Degree Level: Academic Degree (Doctor/Master) Software Engineering 4、Prerequisite Courses: Software Engineering、Software requirement analysis 5、Textbooks and reference books: (1)朱少民、左智,软件过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韩万江等,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3)任永昌著,软件项目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 6、Course descrip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and deeply understand the framework, standards and contents of the software process, and can apply the software process model into the practic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familiar with methods, processes and tools of the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course trains the basic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software process specification, software process maturity,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 management, technology management, etc., and the process, method and practice of software project plan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ocumen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大类培养概述 本专业目前按照电气信息类进行大类招生与培养,以“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的电气工程人才”为目标,以“需求主导、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能力为重”为建设思路,建立了“校内分类培养+国际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形成了电气平行班、弘深电气班、卓越电气班、辛辛那提电气班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培养和分流方式:前两年按大类统一培养,第5学期,所有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志向与专业师资队伍,提前选择毕业设计方向与指导老师,高年级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二、专业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唯一的本科专业,本专业的发展史也就是学院的发展史。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曾用名电机系)创建于1935年,学院创立之初,将学生分为电机组和机械组培养,而电机组的学生又分为电力组(也称强电专业)和电信组(也称弱电专业)。1941年,电机系正式分为电机和机械两系。1952年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电机系设有“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电报电话通信”两个专业。1955年电信专业全体学生和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合并组建了北京邮电学院后,电机系除了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外,增设了电机及电器专业。 改革开放后,电机系先后更名为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增设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电磁测量、工业外贸等专业。2000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原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合并组建成为新的电气工程学院,按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招收和培养学生,下设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5个专业方向。从2013年开始,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的调整,我院按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601)招收和培养学生。 本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5年成为全国六星级顶尖本科专业。目前拥有“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电压输配电装备安全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11”国家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路原理”和“高电压技术”国家精品课程等。为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三、标准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研究生学术报告

河北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题目悬挂系统减震效果分析 姓名 学号 学科名称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2013 年9 月10 日

河北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 1.悬挂结构的研究背景 悬挂建筑是伴随人类需求而产生的,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悬挂建筑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内涵丰富。但由于结构理论研究不成熟和材料技术发展的缓慢,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悬挂建筑各种类型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对悬挂结构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更属陌生[1]。 悬挂建筑是应用悬挂结构原理的建筑形态类别,是悬挂结构力学性能、悬挂结构形态和建筑学三个方面的统一。悬挂建筑既创造了一种企图克服重力的建筑视觉形态“悬挂”,又通过悬挂的方式实现了建筑自身的存在状态。可以说,悬挂建筑是通过悬挂表现“悬挂”的,是结构与建筑有机结合的一个切入点。 悬挂结构早期多用于大跨度、大空间的单层建筑结构中,如展览馆、悬索桥等。1938年Williams提出了用悬挂方式建筑超高层结构的想法,并拟采用巨型框架悬挂楼层。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的应用、结构设计理论的进步以及高强材料和先进设备技术的采用为建筑师创造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新颖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已建成的较为著名的悬挂建筑有1985年建成的香港汇丰银行(地下四层,地上四十五层)(图3)、德国慕尼黑BMW公司办公楼(二十层)(图2)、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十一层)、和南非约翰内斯堡标准银行(三十七层)。2004年12月12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珠江新城正式破土动工,新馆设计采用混凝土剪力墙——钢桁架悬挂结构体系。建成后的博物馆将是内地第一座采用悬挂式结构的大型公共建筑。与低层和多层建筑相比,如何在高层建筑中较好地解决采光、通风、人际交往、户外活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是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面临的紧迫任务。巨型桁架悬挂钢结构高层建筑,不仅可以满足建筑师自由设计的要求,而且能够激发建筑师大胆创新的潜能[3]。由于该结构用悬挂体系构成内部楼段,可以在空间的不同位置设置大型孔洞,通过调整孔洞的位置、形状、大小,可显著减小结构的风荷载和风振效应,同时创造出多变的建筑空间形态。这个论文便是想通过概念解析、发展历程综述、案例分析以及实际工程应用等方法对高层悬挂式结构抗震等特性进行系统的阐述,归纳总结出该结构体系的优势和局限性,对该结构体系的布置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同时对该结构形式高层在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4]。 2.国内外悬挂结构研究概况 国内对高层悬挂式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该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分析上,对该结构体系的实际操作施工也有比较丰富的研究。主要成果集中在期刊论文及会议报告中。刘郁鑫在1998年在核筒悬挂建筑结构控制体系优化参数分析及避震一文中,首先从悬挂结构的自然、社会及工程属性,讨论其发展历程及特点[6]。其次,对单段核筒悬挂建筑结构给出了设计要点[11]。另外,进行了悬挂建筑结构的反应谱和直接积分分析,针对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分析模型并编制出计算程序。同时,对单段核筒悬挂建筑结构进行了试验,检验结构体系的动力性质。最后,给出了预应力悬挂大梁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讨论了预应力筋的形状、梁的截面形式,得出了内力计算公式[8]。周坚在高层建筑悬挂结构体系动力分析一文中对高层建筑悬挂结构体系进行了动力分析,分别推导了芯筒刚度按线性及几何非线性考虑、吊杆采用弹性杆和柔索、悬挂楼层与芯筒分离和铰接等几种力学模型的相应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了算例。对各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我国现代房屋悬挂结构的发展起步也不晚,20世纪50年代末已经开始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并在60年代相继建成了北京工人体育馆和浙江省人民体育馆。北京工人体育馆屋盖便采用了圆形轮辐式悬索体系,其直径达96m;浙江省人民体育馆采用了椭圆平面的预应力鞍形索网,长、短轴分别为80m与60m。之后直到80年代以后悬挂建筑结构体系的研究才又开始进入较好的发展状态。

重庆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修订)(重大校[2007]65号)

重庆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重大校[2007]65号) (修订稿)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校教育教学与社会 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综合所学 知识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载体。为了进一 步加强我校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管理,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特制 定本办法。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 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综 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所选定的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规定的工作任务,撰写出符合要求的科研、学术论文和设计说明书并绘制出相应 的图纸,并力求有所创新;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树立正确的设计(研究)思想,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选题原则 (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综合训练目的,难度和分量适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努力后能够完成。 (2)一人一题。由几名学生共同参加的题目,应在题目和任务上加以区别,必须明确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其比例应不低于60%。 (3)应尽可能结合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和社会的实际,其比例应不低于80%。(4)内容重复课题一般不应超过两届且内容要有所改动,保留课题每次应有所创新。(5)下列课题不宜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 ①偏离本专业所学基本知识,达不到综合训练目的; ②课件类; ③学院教学委员会认为不适宜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其他题目。 2.选题一经审定,一般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变更,须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变更原因,并对新选题进行论证,经系(教研室)同意,主管教学院长批准后,由学院备案。 三、指导教师 1.资格 (1)指导教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治学严谨、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2)初级职称人员不得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院可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2.职责 (1)按规定提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供学院审查和学生选择。 (2)编制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并及时下发给学生。 (3)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外文资料翻译,并做好评阅工作。 (4)全过程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每周对每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少于4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v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电气设备安装、绝缘试验、检修、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所需的高电压技术知识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学到高压电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可以满足企业提出的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本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系统分析》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电力设备绝缘性能、试验方法和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缘这一对矛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高压电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压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使学生具备成为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从而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高电压下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绝缘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掌握绝缘电阻、吸收比的测量原理,接线、测量方法以及测量 结果的分析判断; ●掌握泄露电流试验的原理,接线、微安表的保护、实验结果的 分析判断; ●掌握高压西林电桥测量介质损失角正切的原理,消除干扰因素 影响的措施,注意事项及分析判断的方法; ●了解局部放电测试原理; ●掌握交流耐压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接线及试验方法; ●掌握直流耐压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接线及试验方法; ●了解冲击耐压试验; ●掌握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产生原因;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doc

专业代码:110209W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等多种知识和电子商务综合技能,能从事网络环境中企业、事业和社会的商贸购销、商务管理和商务技术支持等现代化商务实践和研究工作,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信息科学技术、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3.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从事电子商务运作的能力; 5.熟悉我国电子商务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电子商务的惯例与规则; 6.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7.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学制 实行四年基本学制。学生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可延长在校学习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两年延长期。 四、课程设置一览(见附表) 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军事教育训练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学前3周;教学实践包括专业技能训练、参与科学研究、学术活动、课程设计、中期(专业)实习、撰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

论文(设计)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社会实践包括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环节。 六、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及拟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活动,积极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尤其是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 七、第二课堂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灵活性,开辟多方面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途径。每学期至少听3次学术报告,至少读5本有意义的书(至少2本专业学术著作)。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院社团活动。 八、成绩考核 学生成绩考核按《西安财经学院考试管理规定》、《西安财经学院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九、毕业与学位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院的有关规定,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发给学位证书。 十、专业必修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概论 课程代码:0500012 学分:3 学时:54 内容简介:本课程讲述电子商务知识体系基础、电子商务支撑环境、电子商务应用模型、电子商务技术标准与规范、电子商务管理标准与规范、电子 商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管理、电子商务服务信与信誉等知识, 以外本课程还讲述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有:电子商务 网络基础,电子支付,网络营销,网络安全、物流等知识。通过本门 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子商务课程,明确专业方向打下良好

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热电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讲座心得体会 2011年11月,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主办了学术讲座,由曲秀荣老师主讲。曲老师结合当前热电材料制备与性能的实际情况,饱含深情地向同学们分析了当前热电材料制备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并介绍热电材料制备的发展历史以及热电材料制备前景的相关问题。曲老师的报告受到了全体同学的热烈欢迎,通过此报告,使每位同学对当前的会计工作环境有了清醒的认识。 报告主要是围绕热电材料的研究背景热电材料的应用展开,就热电材料研究现状,曲老师即将开展的研究内容等问题展开了介绍。 一、热电材料的研究背景 1.热电材料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2.能源问题推动了热电材料的研究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 二、热电材料的应用 绿色能源: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无需运动部件,无磨损,无噪音,无污染。 1. 什么是热电材料 热电材料(也称温差电材料,thermoelectric materials)是一种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什么是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是电流引起的可逆热效应和温差引起的电效应的总称,包括Seebeck效应、Peltier效应和Thomson效应。 Seebeck效应 1823年,德国人Seebeck首先发现当两种不同导体构成闭合回路时,如果两个接点的温度不同,则两接点间有电动势产生,且在回路中有电流通过,即温差电现象或Seebeck效应。 (2)Peltier效应 1834年,法国钟表匠Pletier发现了Seebeck效应的逆效应,即电流通过两个不同导体形成的接点时,接点处会发生放热或吸热现象,称为Peltier效应。

重大学术期刊分类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文件 重大校研[2013] 13号 关于印发《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 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学部、学院: 为充分调动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加快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学校根据《重庆大学科技奖励办法(试行)》(重大校〔2013〕40号)和《重庆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奖励办法(试行)》(重大校〔2013〕57号)文件精神,制定了《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实施细则 (试行)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2013年4月23日

附件 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实施细则 (试行) 依据重大校〔2013〕40号及〔2013〕57号文件要求,教师与研究生合作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由研究生院负责核定和发放奖励比例的40%。为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实施细则如下: 一、奖励条件 1.我校研究生(含博士、硕士)自2012年6月1日起正式发表或检索的期刊论文(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论文须被相应数据库检索,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论文须正式发表)。 2.教师与研究生合作发表的论文,作者排序学生第一或学生第二教师第一,教师是通信作者,署名单位重庆大学排名第一,按照不低于40%的比例进行奖励,研究生单独发表的论文按40%比例奖励。 3.《SCIENCE》、《NATURE》及姊妹刊物(研究性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署名单位重庆大学排名第二的按排名第一标准40%奖励,排名第三及以后的按排名第一标准20%奖励。论文认定按SCIE最新分区标准(中科院版)。 二、奖励标准 1.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论文奖励标准 教师与研究生合作发表的论文,按照一定比例(学生比例不低于40%,)进行奖励,研究生院负责奖励比例40%的发放。

重庆大学2008_2009数据库系统试题A-20081129

重庆大学 数据库系统 课程试卷 2008 ~2009 学年 第一学期 开课学院: 计算机学院 考试日期: 2008-12-22 考试方式 :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1.大标题用四号宋体、小标题及正文用小四号宋体;2.按A4纸缩小打印 NOTES:The exam is closed book and closed notes. Please write your solutions in the spaces provided on the exam. Make sure your solutions are neat and clearly marked. You may use the blank areas and backs of the exam pages for scratch work. Please do not use any additional scratch paper. Problem 1: (10 points) As is well known, A DBMS suppots concurrent access to data. It can be accessed simultaneously by many distinct processes which are called transactions. Please descript the four properties (ACID) of Transaction Problem 2: (10 points) One way to represent students and the grades they get in courses is to use the entity sets corresponding to students, to courses, and to “enrollments.”(注册) Enrollments entities form a “connecting ” entity set between students and courses and can be used to represent not only the fact that a student is taking a certain course, but the grade of the student in the course. Every student has a different id, and there is a unique number for each course. Draw an E/R diagram for this situation, indicating weak entity sets and the keys for the entity sets. Is the grade part of the key for enrollments? 命 题人: 曾令秋 杨广超 组题人: 朱征宇 审题人: 罗军 命题时间: 2008-11-27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封 线 密

《重庆大学生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稿)》(2005)

重大校[2005]40号 关于印发《重庆大学生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稿)》的通知 各学院及有关单位: 为了在研究生中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重庆大学生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稿)》。该规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六届十九次会议最后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学院应将本《规定》通知全体导师和研究生。 重庆大学 二00五年一月二十日 重庆大学 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试行稿) 为了在研究生中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申请学位者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成果,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六届十九次会议审定,对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新标准: 一、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正式出版的相关学科学术刊物或正

式出版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或录用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含一篇),硕士生应为第一、二作者(第一作者应为导师),且以重庆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二、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 各学科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按下表相关要求发表学术论文。 各学科(理工科学科、经济管理学科、建筑学学科、法学学科、人文社科学科) 理工科学科 经济管理学科 建筑学学科

人文社科学科 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高水平期刊是指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学科分类的各学科中,按引用频次和影响因子综合考虑,从排名靠前的期刊中确定的学术刊物。具体刊物见附录。 1、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如被SCI、EI收录(由校科研处认定),视为发表了“标淮二”要求的学术论文一篇。 2、在境外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在境内国际会议上发表且被SCI、EI收录(由校科研处认定)的学术论文视为CSCD、CSSCI刊源期刊论文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重要期刊目录所列期刊论文。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但在正式出版的同一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至多按一篇计。 3、发表的学术论文应是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一篇代表性论文应与学位论文相关。博士生应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应为导师),但至少有一篇是第一作者,且以重庆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4、在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鼓励学科交叉与互补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按交叉学科进行培养的博士生,其论文发表的要求可按交叉学科的要求认可。 5、发表在符合上述规定中我校学报或校内主办的刊物上的学术论文,至多按一篇计。 6、在各种期刊的“增刊”上发表的论文,按低一个级别的期刊认可。 三、科研成果奖励和专利 1、硕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科研奖(持证人)或获发明专利公布(持证人)或参研的项目通过鉴定(排名在前七位)且署名重庆大学,可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 2、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若获得科技成果奖励或发明专利且署名重庆大学,其发表论文的要求如下: (1)若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持证人)或获发明专利授权(持证人),应在CSCD(核心版)刊源期刊上发表不少于一篇学术论文。 (2)若获得省部级一等科研成果奖励(持证人,排名前五位)或省部级二等科研成果奖励(持证人,排名前三位),应在“标准二”要求的期刊上发表不少于一篇学术论文。若获发明专利公布(持证人,排名在前三位),应在SCIE、EI (核心版)刊源期刊上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

重庆大学、清华大学高电压技术习题

高电压技术课程习题 第一章气体的绝缘强度 1-1 空气主要由氧和氮组成,其中氧分子(O2)的电离电位较低,为12.5V。(1)若由电子碰撞使其电离,求电子的最小速度; (2)若由光子碰撞使其电离,求光子的最大波长,它属于哪种性质的射线;(3)若由气体分子自身的平均动能产生热电离,求气体的最低温度。 1-2 气体放电的汤森德机理与流注机理主要的区别在哪里?它们各自的使用范围如何? 1-3 长气隙火花放电与短气隙火花放电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形成先导过程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长气隙击穿的平均场强远小于短气隙的? 1-4 正先导过程与负先导过程的发展机理有何区别? 1-5 雷电的破坏性是由哪几种效应造成的?各种效应与雷电的哪些参数有关?雷电的后续分量与第一分量在发展机理上和参数上有哪些不同? 1-6 为什么SF6气体绝缘大多只在较均匀的电场下应用?最经济适宜的压强范围是多少? 1-7 盘形悬式绝缘子在使用中的优缺点是什么? 1-8 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上的保护金具有哪些功用?设计保护金具时应考虑什么问题? 第二章液体、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 2-1 试比较电介质中各种极化的性质和特点? 2-2 极性液体和极性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电压频率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2-3 电介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为什么? 2-4 正弦交变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等效电路是什么?为什么测量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时,需要按标准规范的时间下录取,并同时记录温度? 2-5 某些电容量较大的设备经直流高电压试验后,其接地放电时间要求长达5~10min,为什么? 2-6 试了解各国标准试油杯的结构,并比较和评价。 2-7 高压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绝缘破坏,从而引起跳闸或爆炸事故是很多的,请注意观察和分析原因。 第三章电气设备绝缘实验技术 3-1 总结比较各种检查性试验方法的功效(包括能检测出绝缘缺陷的种类、检测灵敏度、抗干扰能力等)。 3-2 总结进行各种检查性试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3-3 对绝缘的检查性试验方法,除本章外,还有哪些可能的方向值得进行探索研究,请举例说明其适用的电气设备和探测的缺陷等。 3-4 现行的绝缘子离线检查性试验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试说明。 3-5 某试验变压器额定功率为10KV A,额定电压为100000/380V,额定电流为0.1/263A,阻抗电压为9%(其中高压绕组占2/3,低压绕组占1/3)。输出端外接保护电阻值为10KΩ。附设测压绕组的变压比(对高压绕组而言)为1/1000。被试品为容性,电容量为2000pF,要求实施试验电压为75Kv,求此时测压绕组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