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1总固体量:把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小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

2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3凯氏氮(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凯氏氮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污水在进行生物法处理时,氮营养是否充足的依据。

4油脂在污水中存在的物理形态有5种:①漂浮油,静水时能上浮至液面,形成油膜,约占油脂总量的60%~80%;②机械分散态油,油粒直径大于5μm,较稳定地分散在污水中,油-水界面间不存在表面活性剂;③乳化油,油粒直径也大干5μm,但在油-水界曲间存在表面活性剂,因此更为稳定;④附着油,即附着在悬浮团体表面的油;⑤溶解油,包括溶解于水及油粒直径小于5μm的油珠。①、②、③、④类油脂—般可用隔油、气浮或沉淀等物理方法去除,⑤类油主要可用生物法或气浮法去除。

10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是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

1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12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最大允许的污染负荷量,又称水体纳污能力。

13污水处理的基本力法:就是采用各种技术与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14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15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也属于污水自然处理范畴,就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16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投放到土壤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而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17深度处理:当污水处理的出流标准是某些特定的污染物时,则处理工艺常称为深度处理。18活性污泥(两种表述)

概念一: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形成一种呈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这种絮凝体就是称为“活性污泥”的生物污泥。

概念二: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微生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只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活力,故此称之为“活性污泥”。

19活性污泥的能含量:有机物量(F)与微生物量(M)的比值(F/M).

20微生物的代谢:存活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断地从其周围的环境中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加以摄取、吸收。

21活性污泥处理技术,是通过采取—系列人工强化、控制的技术措施,使活性污泥微生物所具有的.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主体的生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污水净化目的的生物工程技术。

2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

23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液体浓度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24污泥容积指数SVI 简称“污泥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 静沉后,每g 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 计。

25污泥沉降比SV :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 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26污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

平均停留时间,因之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间”,即: 27 BOD —污泥负荷(Ns):所表示的是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1d)内能

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BOD)。

28容积负荷(Nv)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1天)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BOD)物量。

29活性污泥法:是采取人工措施,创造适宜条件,强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加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30生物膜法的实质: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

31生物膜:附着生长在固体状材料表面的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膜状生物聚集体。 32生物滤池:是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法。

33脱氮新理论基本原理:先将氨氮部分氧化成亚硝酸盐氮,控制NH 4+与NO 2-比例为1:1,然

后通过厌氧氨氧化作为反硝化实现脱氮的目的 。

污水的分类

1生活污水:日常生活中被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2 工业废水 ①生产污水:污染重,生产中被原料污染的废水②生产废水:污染轻,未被直接污染的废水。3 初降雨水:被空气地面污染物污染的废水。

氧垂曲线:污水排水水体后,DO 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当耗氧速率 >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下降趋势;

当耗氧速率 = 复氧速率时,为溶解氧曲线最低点,即临界亏氧点或氧垂点;

当耗氧速率 <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上升趋势

氧垂曲线方程的工程意义:(1)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以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的最大限量。(2)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氧垂点位置以及到达时间,以此制定河流水体防护措施。

水处理技术的分类: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悬浮状态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能完成一级处理要求。BOD 一般可以去除30%左右。(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即BOD 、COD 物质),去除率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生化处理)

三级处理: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磷和氮等可溶性无机物。 几种沉淀池的比较:

1平流式沉淀池:体积大,水流均匀分布,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适用于有足够空间的处理厂,也可作二次沉淀池;

2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的过水管设在池中心,流出槽设在池子四周,。因中心导流筒内的流速较大,可达到100mm/s ,当作为二次沉淀池用时,活性污泥在中心导流筒内难以絮凝,并且这股水流向下流动时的动能较大,易冲击池底沉泥,池的容积利用系数也较小(约48%)。

3向心辐流式沉淀池:流入区设在池周边,流出槽设在沉淀池中心部位或设在沉淀池的周边,由于进、出水的这—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普通辐流式沉淀他的缺点。沉淀区,向心()c VX d X θ=?

辐流式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可高于普通辐流式的2倍,则其体积要比普通辐流沉淀池小得多。 4竖流式沉淀池:池径较小,一般采用4~7m ,不大于10m ,比较平流与辐流式池,去除率

少 ,但若颗粒具有絮凝性能,则由于水流向上,带着微颗粒在上升的过程中,互

相碰撞,促进絮凝,颗粒变大,沉速随之增大,又有被去除的可能,故竖流式沉淀池作为二次沉淀池是可行的。竖流式沉淀池的池深较深.故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5斜板(管)沉淀池:具有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放常用于①已有的污水处理厂挖潜或扩大处理能力时采用; ②当受到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的限制时,作为初次沉淀池用。

6斜板(管)沉淀池不宜于作为二次沉淀池,原因是:活性污泥的粘度较大,容易粘附在斜板(管)上,影响沉淀效果甚至可能堵塞斜板(管)。同时,在厌氧的情况下,经厌氧消化产生的气体上升时会干扰污泥的沉淀,并把从板(管)上脱落下来的污泥带至水面结成污泥层。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活性污泥:污水通气一段时间后,形成一种由大量微生物群体构成的易于沉淀的絮凝体。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某些兼性或厌氧微生物以及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胶体等交织在一起的呈黄褐色絮体。

2基本流程:污水→格栅→泵站→沉砂池→初沉池→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消毒

(1)曝气池: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反应场所。(2)二沉池:泥水分离。(3)污泥回流:确保曝气池内生物量稳定。(4)曝气: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同时起到搅拌混合作用。 试述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反应或净化:指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是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作用的综合,其机理如下:(1)初期吸附:活性污泥有着很大的表面积,午睡中呈悬浮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即被活性污泥所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这一过程进行较快,能够在30min 内完成,污水BOD 的去除率可达70%,一般处于饥饿状态的内源呼吸期的微生物,其“活性最强”,吸附能力也强。被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的有机物,在经过数小时的曝气后,才能后相继地摄入微生物体内,因此,被初期吸附去除的有机物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2)微生物的代谢:存活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断地从其周围环境中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加以摄取吸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被吸附在有大量微生物气息的活性污泥表面,并与微生物细胞表面接触,微生物透膜酶的催化作用下,透过细胞壁进入生物体细胞内,小分子的有机物能够直接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而如淀粉、蛋白质的大分子有机物,则必须在细胞外酶——水解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小分子后再为微生物摄入细胞内。摄入细胞内的物质一部分被氧化成无机物质并为自身合成作用提供能量,另一部分被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即合成代谢,合成的自身物质在内源呼吸期一部分被分解还有一部分作为内源呼吸期残留物。

4 各种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特点和不足

1、传统活性污泥法 a 、经历了起端的吸附和不断的代谢过程。b 、微生物经历了由对数期至内源呼吸期。c 、有机物,迅速降低,但之后变化不大,总去除率90%左右。d 、需氧量 由大逐步越少。

存在不足:曝气池首端有机负荷大,需氧量大,而实际供氧难于满足此要求。使首端供氧不足,末端供氧出现富裕,需采用渐减试供氧。

2、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a 、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使负荷及需氧趋于均衡,利于生物讲解,降低能耗。B 、混合液中污泥浓度逐步降低,减轻二次沉淀池负荷,利于固废分离。C 、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增强了系统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3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 a 、提高污泥活性,使其充分代谢。B 、再生池不另行设置,而是讲0P t 00

100u dP u

曝气池的一部分再生池。C、处理效果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近,BOD去除率90%以上。

4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a、将吸附与代谢过程分2个池或2段 b、由于再生池只对活性污泥曝气,减少了池容 c、由于吸附段池容较小,泥水接触时间短,出水BOD去除率一般小于90%。

5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特点:负荷低曝气时间长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少且稳定,污泥不需要消化处理,工艺也不需要设初沉池。不足:池容大负荷小曝气量大投资与运行费用高。

6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工艺特点:构筑物与普通活性污泥法以及吸附再生工艺相同,但其停留时间短,BOD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不足:BOD去除率不高出水水质不达标。

7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a、污泥进入曝气池后迅速被稀释混匀,水质水量变化对系统影响小。B、由于水质在各处相同,因而各处微生物群体与组成相同,讲解工况相同。C、需氧速度均衡,动力消耗略省。不足:池内未有污染物浓度、微生物浓度与种群的梯度或链群,导致微生物的有机物降解动力低下,易出现污泥膨胀

8.多级活性污泥法:当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很高时采用此工艺。优点:a污水处理单元串联,b负荷高,且抗冲击负荷,二级负荷低。C各种污泥Qc不同,微生物种群各异。不足:投资运行费用高,管理麻烦

论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与推流式曝气池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1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工艺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因为曝气池的污水很快被池内存在的混合液所稀释、均化,使原污水对活性污泥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2完全混合时曝气池负荷率高于高于推流式曝气池。因为前者污水在曝气池内均匀分布,F/M 值在池内各个部分相等,各个部分有机物降解状况相同。所以通过对F/M值得调整,将整个曝气池的工况控制在最佳条件是活性污泥的净化性能得到良好发挥。

3由于混合液需氧速度均衡,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动力消耗小于推流式曝气池

4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不存在梯度,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降解动力低,活性污泥易膨胀。而推流曝气池中,后一段面上的有机物浓度,微生物的量均高于前一段面,存在降解动力,污泥不易发生膨胀。

5完全混合式处理水质低于推流式

氧化沟有哪些特点

在构造方面的特征:①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②进水装置简单。

在水流混合方面的特征: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和推流之间,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聚凝作用,将其分为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进行硝化反硝化,取得脱氮效应。

在工艺方面的特征:①可考虑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达到较好的好氧稳定程度;②可考虑使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省去回流装置;③BOD负荷低,对水温水质水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龄高,污泥产率低

阐述SBR工艺的运行工序与功能及工艺特点

此工艺又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和待机五个工序组成。功能分别是:1流入工序起到调节池作用,是反应器水质水量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2反应工序进行曝气,是反应器连续进行BOD去除,硝化,反硝化。3沉淀工序停止曝气,相当于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静止沉淀使泥水分离,沉淀效果良好。4排放工序排放处理后的上清液,残留一部分活性污泥作为种泥。5待机工序反应器处于停滞状态,等待下一个操作周期。

工艺特点:工艺简单,反应推动力大,效率高,沉淀效果好,污泥不膨胀,可以在单一反应器内实现脱氮除磷,易于实现自动化,应用于中小型企业水厂

8活性污泥系统处理运行状况中的异常情况

1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泥沉降性发生变化,不易沉降的现象。污泥变质时,不易

沉淀,污泥结构松散,体积膨胀

危害:a污泥不易沉降,污泥流失,反应器中处理的污泥浓度不够。b污泥的浓度不足,处理效率下降。c排入水体造成生物污染。

分类 a丝状菌膨胀 b结合水膨胀

原因丝状菌膨胀:a、C/N过高,缺少营养物质b、DO不足c、水温高 d、pH过低

结合水膨胀:排泥不通畅,高负荷运转

2污泥解体:出现的絮凝体细小,沉淀水浑浊等污泥絮凝体解体现象

原因:曝气过量。紊动过分剧烈,使絮状体破裂。中毒:微生物活性抑制或死亡

3污泥腐化:二沉池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产生H2S CH4 等气体而上升。

4 污泥上浮:缺氧状态下,污泥反消化产生的气体促使污泥上浮。

5泡沫:表面活性物质造成,处理方法有消泡剂、消泡水管。

9.论述活性污泥微生物增长点四个阶段,及各阶段污泥的除污染效率和聚集特征。

适应期,又称为延迟期或调整期,这是微生物培养的最初阶段,是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对新培养基环境的适应过程,在本阶段初期微生物不裂殖,数量不增加,但在质的方面却开始出现变化,如个体增大,酶系统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对数增殖期,又称增值旺盛期。本期内一项必备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非常充分,不成为微生物增值的控制因素。微生物以最高速度摄取营养物质,也以最高速度增殖。微生物细胞数量按照几何级数增加。

减速增殖期,又称稳定期和平衡期。经对数增殖期,微生物大量繁衍,增殖,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也被大量耗用,营养物质逐步成为微生物增值的控制因素,微生物增值速度减慢,微生物活体数量达到最高水平,趋于稳定。

内源呼吸期,又称衰亡期。污水中的营养物质继续下降,并达到近乎耗尽的程度。由于微生物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开始利用自身体内储存的物质或者衰死菌体,进行内源代谢以营生理活动。大部分细菌逐步衰亡,只有少数继续裂殖。活体数量大大下降,往往产生芽孢。

1.生物膜法的净化机理

1.生物膜由好氧和厌氧两层组成,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好氧层内进行。

2.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流动水层中,从哪里通过附着水层传递给生物膜,供微生物用于呼吸,污水中的有机物则由流动水层传递给附着水层,然后进入生物膜,并通过细菌的代谢活动而被降解,使污水在其流动过程中逐步得到净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水等则通过附着水层进入流动水层,并随其排走而二氧化碳及厌氧层分解产物如H2S,NH3,以及CH4等气态代谢产物则从水层逸出进入空气中。

3.当厌氧层还不厚时,它与好氧层保持着一定的平衡与稳定关系,好氧层能够维持正常的净化功能,但厌氧层逐渐加厚,并达到一定程度后,代谢产物逐渐增多,在其外逸的过程中使好氧层的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减弱净化功能。

2.生物膜处理法的主要特征

1.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1)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2)生物的食物链长(3)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4)分段运行于优占种属

2.处理工艺方面:(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2)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离(3)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4)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3曝气池生物滤池流程和特点

流程:池内底部设有承托层,上部是作为滤料的填料,在承托层设置曝气用的空气管及空气扩散装置,处理水集水管兼作反冲洗水管也设置在承托层内。被处理的原污水,从池上部进入池体,并通过由填料层组成的滤层,在填料表面形成由微生物栖息形成的生物膜。在污水滤过滤层多的同时,由池下部通过空气管向滤层进行曝气,空气由填料的间隙上升,与下流

的污水相接触,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污水中,向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和丰富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有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到处理。

特点;(1)气液固三相接触,有机物容积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基建投资少、O2的转移效率高,动力抵销低(2)可截留SS,脱落的生物膜,勿需沉淀池,占地少(3)滤料3-5mm,比表面积大,微生物吸着能力强(4)抗冲击能力强(5)勿需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如反冲洗全部自动化,则维护管理也方便。(6)池内生物量大,再由于截留作用,污水处理效果良好。

4什么是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答:生物膜法就是利用有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生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而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来处理污水的一种生物处理技术。

优点:由于生物膜上微生物种类较多,形成的生态系统比活性污泥系统稳定。生物膜上的食物链要长于活性污泥,污泥量少于活性污泥系统,减少了污泥后续处理的费用。由于污泥龄较长,生物膜上能够存活像硝化细菌和亚硝化菌之类世代时间长的微生物,从而具有一定的消化功能。他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即使一段时间中断进水,对生物膜也不会有致命影响,通水后易恢复,而活性污泥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由于生物膜的无机成分高,比重较大,他的污泥沉淀性良好。易于固液分离。生物膜法能够处理低浓度废水,而活性污泥则不适合处理低浓度的污水,若BOD长期低于50-60mg/L,会影响污泥絮体的形成。相比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易于维护运动,节能,动力费用低。若运行得当,生物膜法还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

1稳定塘特点及优缺点。

特点:(1)一般不人工强化(2)与水体自净过程相似(3)停留时间长(4)通过微生物+水生生物的多种生物的综合作用,使有机物降解,进而净化污水(5)净化过程包括——好氧,兼氧,厌氧三种状态(6)DO来源于光合作用(7)适用各种污水(8)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9)可以实现从一级到二级到深度处理技术的全过程,一般相当于二级

优点:(1)投资省,工程简单(2)能够污水资源化,农业灌溉(3)能耗低

缺点:(1)占地面积大(2)净化效果受自然因素控制(3)对地下水的影响(4)卫生状

态差。

3.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1)稀释作用:风力、水流及污染物扩散的作用__物理过程(2)沉淀和絮凝作用:SS自然沉降,小SS,微生物絮凝作用(3)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异养型好氧菌和兼性菌(4)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兼性塘的塘底+厌氧塘内 DO=0 水解阶段、产氢产乙酸、产甲烷阶段(5)浮游生物的作用:藻类的主要作用。。。。供氧;浮游生物的主要功能。。。。吞食游离细菌,使水澄清。分泌产生生物絮凝的粘液;底栖生物------摇蚊摄取污泥层的藻类或细菌。使污泥层数量减少;鱼类------捕食微型水生动物及污物。(6)水中维管束植物的作用;a 吸收N、P。b 富集重金属;c 向塘水供氧;d、根茎为细胞提供了生长介质。

6、塘水的PH值有变化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CO2+H2O----H2CO3------HCO3-+H+ CO3-+H2O-------------HCO3-+OH- 白天光和作用强烈,CO2被消耗,一式平衡左移,二式平衡右移,所以PH上升,夜晚光和作用停止,CO2右行积累,一式右移二式左移 PH降低。

7、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作用机理:

1、物理过滤---土壤颗粒间的孔隙具有截留滤除水中的SS的功能。

2、物理吸附与物理化学吸附范德华力金属离子(分交换、吸附和螯合作用)

3、化学反应与化学沉淀------金属离子与土壤中的某些组分

4、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1 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和工艺

在未经处理的新鲜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是有机氮和铵态氮,一般以有机氮为主,氨化反应是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换为氨态氮的过程。反应时为:RCHNH2COOH+O2--------------RCOOH+CO2+NH3 硝化反应是在硝化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氧化,形成硝酸氮的过程,反应式为 NH4+2O2------NO3-+H2O+2H+-△F(△F=351kj)硝化时应保持好氧条件,混合液有机物不应过高。反硝化反应时硝化氨和亚硝酸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在反硝化过程中,硝酸氮通过反硝化菌的代谢活动,可能有两种转化途径,即同化反硝化,最终形成有机氮化物,成为菌体的组成部分,另一为异化反硝化,最终产物是气态氮。

工艺: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污水进图第一级曝气池去除BOD,COD,使有机氮转化形成NH3 NH4 ,完成氨化过程。经过沉淀后,污水进入第二级硝化曝气池,进行硝化反应,使NO3- -----N,硝化需要消耗碱度,所以要投碱,以防PH下降。第三极为反硝化反应器,这里在缺氧条件下,NO3- --------N 还原为气态N2,并逸往大气,在这一级应采取厌氧----缺氧交替的运行方式,碳源即可投加甲醇也可引入原污水充作碳源。

2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脱氮除磷系统:硝化反应器内的已进行充分反应的消化液的一部分回流反硝化反应器,而反硝化反应器内的脱氮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以回流液中硝酸盐的氧作为受电体,进行呼吸和生命活动,将硝态氮还原为气态氮,不需要外加碳源。生物除磷的原理和工艺生物除磷就是利用除磷菌一类的微生物,能够过量的,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从外都摄取磷,并将磷以聚合形式贮藏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除系统外,道道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的基本过程是 1 聚磷菌对磷的过剩摄取,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有氧呼吸,不断氧化分解其体内的有机物和摄取外界有机物,由于氧化分解,又不断放出热量,即ADP+H3PO4+能量——ATP+H2O H3PO4除了一小部分是细菌分解体内聚磷酸盐二取得外,大部分是利用能量在偷膜酶的催化下,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外部环境摄入体内,摄入的磷酸一部分合成ATP,另一部分用于合成聚磷酸盐,这种现象是磷的过剩摄取。2 聚磷菌的放磷:厌氧条件下(DO=0,NO3=O),ATP+H2O——ADP+H3PO4+能量

工艺:1 福斯特利普除磷工艺:1)含磷废水进入曝气池同步进入的还有聚磷菌污泥,聚磷菌过量的摄取磷,去除有机物,还能出现硝化作用;2)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在这里进行泥水分离,含磷污泥沉淀,上清液排放;3)含磷污泥进入除磷池,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并投加冲洗水,使磷充分释放,以释放的污泥沉于池底,回流曝气池,再次利用,4)含磷上清液进入混合池,铜价石灰,形成磷酸钙,化学除磷;5)二级沉淀池为絮凝沉淀池,经过混凝反应形成磷酸钙固体物质与上清液分离,上清液回流曝气池,磷酸钙污泥排出。

2 厌氧—好氧除磷工艺:先厌氧条件释放磷,再通过曝气池去出BOD,好氧吸收磷,然后在沉淀池内沉淀,部分污泥回流,上清液排出。

3 AAO 法同步脱氮除磷

1)厌氧反应器,原污水和含磷回流污泥同步进入,在反应器内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2)污水进入缺氧反应器脱氮3)混合液进入好氧反应器,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4)在沉淀池内泥水分离,污泥一部分回流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掉。

1厌氧消化机理

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酸性发酵阶段,有机物在产酸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脂肪酸和其他产物,并合成新细胞;第二阶段是甲烷发酵阶段,脂肪酸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转化成CO2和CH4,现在公认理论模式为三阶段1 碳水化合物在水解发酵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糖类和脂肪酸,氨基酸水和二氧化碳;2 脂肪酸在产氢产乙酸菌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为H2,CO2,乙酸;3 两组生理不同的的产甲烷菌作用,把产物转化为甲烷。

2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1温度 2 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3 搅拌与混合 4 营养物与C,N比,C/N高,细胞的氮不足,缓冲能力下降,PH下降;C/N低,氮量上升,铵盐积累,抑制消化5 氮的守恒与转化6 有毒物质 7 酸碱度,pH值对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4.两级厌氧硝化

若把硝化池设计成两级,第一级硝化有加温搅拌设备,并有集气罩收集沼气,然后把排出的污泥送入第二级硝化池。第二级硝化池没有加温搅拌设备,依靠余热继续硝化,硝化温度20~26°C,产气量在20%。由于不搅拌,所以有浓缩功能。

工业废水

污水中乳化油粗粒化附聚法

自然上浮只能去除可浮油,而仍有许多乳化油也要去除,需用其他方法。

乳化油的产生

油水强烈搅拌产生机械剪切力,油珠变小,粘附一些亲水物质,形成双电层稳定态。

乳化油性质(1)微小性,乳化油粒径微小,具有布朗运动,静电斥力,微粒表面水化作用。

(2)亲水性,乳化油属于疏水物质,但表面粘附亲水物质而呈现亲水性,稳定存在于污水中。

(3)带电性,乳化油直径1~10微米,电位40~100毫伏,带负电,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在静电斥力作用下不会聚合,稳定存在污水.

乳化油的去除方法

隔油池。2)粗粒化法附聚法——使污水流经滤床,乳化油被粘附在滤料表面并逐渐形成大油珠上浮。粗粒化法材料:以石英砂为例,石英砂在锐角处,分子间力较强,先吸附小油珠,小油珠持续吸附,逐渐形成一层油膜,不满石英砂表面,形成大油珠上浮。3)气浮。

气浮处理的理由基础:将空气通入水中,并以微小气泡析出,使水中固体杂质粘附气泡一同上浮至水面分离。

1.气浮流程:气+污水—气粒吸附—泡沫—分解

含油污水中的油可以通过1 隔油池2粗粒化3气浮来去除

2.气浮条件:去除比重近于1,直径<=60u悬浮物

1)气粒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吸附放热,低温吸附效果较好,极性相同,吸附效果较好(气泡是疏水性物质,即非极性)物理性质相同,吸附效果较好。2)吸附对象---吸附疏水性物质:疏水性物质---难为水润湿的物质,可以直接吸附。亲水性物质---容易被水润湿的物质,需要转为疏水性物质。3)表面活性剂---可以疏水---亲水相互转移。

表面活性剂由极性-非极性分子组成,分子一端呈亲水性,另一端呈疏水性,也叫二亲分子。

a.表面活性剂对于亲水性物质有利,亲水性物质转为疏水性。

b.表面活性剂对于疏水性物

质不利,疏水性物质转为亲水性。

三、气浮的方法

将产生气泡的方法分成三类:布气气浮法,溶气气浮,电气浮

1布气气浮—利用机械剪切力,将混于于水中的空气粉碎成细小的气泡。(1)水泵吸水管吸入气浮:设备简单,但会破坏水泵工作特性。吸入空气不能过多,不大于吸水量的10%。(2)射流气浮:采采用细水带气的射流器,向污水中吸入空气进行气浮。(3)扩散板气浮:压缩空气通过具有细微空隙的扩散板,使空隙以细小气泡形式逸出,进行气浮。(4)叶轮气浮:电动机带孔叶轮高速旋转,空气将进水中被叶轮打碎成小气泡。

2溶气气浮法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解于水中,并达到过饱和状态,然后突然减压,溶解于水中的空气以微小形状从水中折出,进行气浮。(1)加压溶气气浮①工作特征:污水有水泵加压3—4压力,在压力管上进入压缩空气,水气混合体在容器罐内停留一定时间进行溶

气,然后经减压阀进入气浮池气浮②工艺流程:常用的加压容器有:全加压溶气,部分加压溶气和部分会回流加压溶气(2)溶气真空气浮:气浮池在负压下工作,空气在常压下和加压下溶于水,溶于水的空气在负压下过饱和,大量空气会析出形成气泡上浮。

吸附: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计或浓集的现象称为吸附。

产生吸附的原因:1物理吸附: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间通过分子力产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物理吸附可形成单分子层祸端分子吸附层。被吸附的物质由于热运动还会离开吸附剂表面,这种现象称为解析,它是吸附的逆过程。

2化学吸附是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由于化学键引起的化学作用,一种吸附剂只能对某几种吸附质发生化学吸附,因此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不可逆性。

3离子吸附:互相交换离子吸附,依靠静电力牢固吸附。

影响吸附的因素:1、吸附剂的性质;一般是极性分子吸附剂易吸附极性分子吸附质,非极性分子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吸附质;2、吸附质的性质,吸附质的溶解度,表面自由能,极性,吸附质分子的大小,吸附质的浓度有关;3、废水的pH值,废水的ph值影响吸附剂与吸附质的性质;4、共存物质,物理吸附式吸附剂可吸附多种吸附质,一般共存多种吸附质时吸附剂对某种吸附质的吸附能力比只含该种吸附质时的吸附能力差;5、温度,因为物理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反之吸附量增加;6、接触时间,在进行吸附时,应保证吸附质与吸附剂有一定的接触时间,使吸附接近平衡,充分利用吸附能力。

工业废水厌氧处理概述:厌氧生物处理最早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污泥,后来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常用的新型厌氧生物处理有艳阳接触法,厌氧生物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厌氧当班时反应器等。工业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后面常常要接好氧生物处理。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及生物反应与沉淀一体的厌氧反应器1、进水配水系统,将进入反应器的废水均匀的分配到反应器的整个横断面,起到水力搅拌并均匀上升。2、反应区,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具有良好凝聚和沉淀性能的污泥,在池底部形成颗粒污泥层,在颗粒污泥层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小的悬浮污泥层。3、三相分离器,气功能是将气体、固体和液体三项进行分离。4、集气室,其功能是收集产生的沼气,并将其导出气室送往沼气柜。5、处理水排除系统,均匀收集处理水并将其排出反应器。

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内充填细小的固体颗粒填料,如石英砂、无烟煤、活性炭、陶粒和沸粒等,填料粒径一般为0.2~1mm。废水从床底部流入,为使填料层膨胀,需将部分出水用循环泵进行回流,提高床内水流的上升速度。一般膨胀率为10%~20%称膨胀床,颗粒呈膨胀状态,担仍保持相互接触;膨胀率为20%~70%时,称流化床,颗粒在床中做无规则运动。

特点1)细颗粒的填料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床内具有很高的微生物度,水力停留时间短,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2)载体处于膨胀状态,能防止载体堵塞。3)生物固体停留时间长,运行稳定,剩余污泥量少

工程电磁场复习提纲及考点

第一部分:电磁场的数学工具和物理模型 来源:工程电磁场原理教师手册 场的概念;场的数学概念;矢量分析; 数学工具: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描述方法;巩固标量场梯度的概念和数学描述方法;掌握散度在直角坐标系下的表达形式;掌握旋度在直角坐标系下的表达形式;强调几个矢量分析的恒等式:0=???V (任何标量函数梯度的旋度恒等于零);0)(=????A (任意矢量函数旋度的散度恒等于零);() A A A 2?-???=????;?????+??=??A A A )(; V V 2?=???。 亥姆霍兹定理推导出:无旋场(场中旋度处处为零),但散度不为零;无散场(无源场):场中散度处处为零,但其旋度不为零;一般矢量场:场中散度和旋度均不为零。无限空间中的电磁场作为矢量场)(r F 按定理所述,其特性取决于它的散度和旋度特性,而用公式可以表示为:)()()(r A r r F ??+-?=?,其中标量函数?-??= V dV r r r F r '') '('41)(π?,矢量函数?-??= V dV r r r F r A '' ) '('41)(π,由此可见,无限空间中的电磁场)(r F 唯一地取决于其散度和旋度的分布。 散度定理——高斯定理;旋度定理——stokes 定理 第二部分:静态电磁场——静电场 掌握电场基本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电场强度E 与电位?的定义以及物理含义;理解静电场的无旋性,及电场强度的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性质,以及电场强度与电位之间的联关系。 掌握叠加原理,对自由空间中的静电场,会应用矢量分析公式计算简单电荷分布产生的电场强度与电位;对于呈对称性分布的特征的场,能熟练地运用高斯定理求解器电场强度与电位分布。 了解媒介(电介质)的线性、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含义;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及其电场分布的特点。了解极化电荷、极化强度P 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连接通过极化电荷求极化电场分布的积分形式。 理解电位移矢量D 的定义,以及D 、E 和P 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电介质中的静电场,会求解其相应对称的场的分布。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水环境容量:一定的天然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最大负荷 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单位是kg(BOD5)/kg(MLSS).d 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总需氧量:在9000C的高温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和浓度降低。 活性污泥法: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的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生成新的污染物,其往往会给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和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 水污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或纳污能力,使水体丧失规定的使用价值时,称为水体污染或水污染 亏氧量: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和实际浓度之差 自由沉降:一种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降,又称离散沉降 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带电组分的盐类与非带电组分的水分离的技术 污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水体生化自净:由于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水体自净过程 水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要素及各自的含量所决定的特性及其组成状况。 絮凝沉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因絮凝而导致沉降的现象叫做絮凝沉降 表面负荷:单位时间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常用q表示,q=Q/A(即流量与表面积的比值)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用微生物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好氧生物处理:在充分溶解氧的条件下,主要依赖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 厌氧生物处理: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主要依赖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 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的量,单位是kg(BOD5)/m3.d 水力表面负荷:单位面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M3(废水)/m2(滤池).d 水力容积负荷:单位体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M3(废水)/m3(滤池).d BOD负荷:单位时间给单位体积滤料的BOD量,以N表示。Kg(BOD5)/m3(滤样) 氧垂曲线:表示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状曲线。在排污口下有河水中,溶解氧含量因有机物生物氧化的脱氧作用而显著下降,又由于下游大气复氧和生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题总结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基本原理: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基本规律: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降(或上浮)时,会受到重力、浮力、摩擦力的作用。刚开始沉降(或上浮)时,因受重力作用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重力与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 颗粒即等速下沉。 影响因素:颗粒密度,水流速度,池的表面积。 4.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特点? 答: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解,常压下使过饱和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基本流程及特点:全加压溶气流程,特点是将全部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部分加压溶气流程:将部分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其它部分直接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将部分清液进行回流加压,入流水则直接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 5.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与沉淀法相比,各有何优缺点? 答:气浮法:能够分离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者小于水的细小颗粒,适用于活性污泥絮体不易沉淀或易于产生膨胀的情况,但是产生微细气泡需要能量,经济成本较高。沉淀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有机物指标:①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 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②化学需氧量(COD或OC):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COD Mn或OC——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地 下水;COD Cr或COD——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地表水 ③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④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C全部变为二氧化碳, H 、N及S怎被氧化成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 总需氧量 COD>BOD TOD>TOC 2、水体自净:①物理净化: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 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②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③生物净化: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3、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五类水体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 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污水排放标准:①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其单位一般 为mg/L ②总量控制标准:是以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相适应的水体环境容量为依据而 设定的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5、格栅:①分为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人工格栅倾角30°~60°,机械格栅(每日栅渣量> 0.2m3)倾角60°~90° ②设计参数:渠道宽度适当,过渠道水流速度一般0.4~0.9m/s,过栅流速 0.6~1.0m/s;格栅工作平台应高出设计水位0.5m 6、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运动,达到固液分离 的效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污水池里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②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③生物处理后 的固液分离(二沉池)④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池) 7、沉淀类型:①自由沉淀: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的一种沉淀类型,直线下沉, 且颗粒物理性质不变(沉砂池) ②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 用,曲线下沉,且颗粒物速度质量性状等变(二沉池中间段) ③区域沉淀(成层沉淀、拥挤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5000mg/L 以上)有明显泥水分离(二沉池下部和污泥重力浓缩池开始) ④压缩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二沉池污泥斗中、污泥重力浓 缩池)

工程电磁场期末知识点总结

工程电磁场课程总结大作业 1. 静电场 本章研究的对象是静电场,静电场是相对于观察者静止且量值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静电场中最主要的场量是电场强度E 和标量电位?。首先是从库伦定律 1212 21204πq q R ε= ?e F 2112 =-F F 出发,注意此式适用条件:两个可视为点电荷的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且在真空中成立,真空中的介电常数 12 08.8510ε-=?F/m 。进而引入电场强度: 000 =lim q f E q → 根据此式不难推出真空中单个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的一般表达式: 3 0()(')4π' p q ε= --E r r r r r n 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 ( 矢量叠加原理 ): 3 10() 1()4πN k k k k q ε='-='-∑r r E r r r 连续分布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 体电荷分布: 2 01 d 4πR V V R ρε' ' = ? E e 面电荷分布: 2 01d 4πR S S R σε' ' = ? E e 线电荷分布: 2 1d 4πR l l R τε' ' = ? E e 由上面公式可以看出,当电荷分布不具有规律时,此时求电场的分布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寻求一种新的求解电场的方法,根据亥姆霍兹定理可以知道,从旋度和散度的角度去求电场可以使得问题变得简单。

首先从静电场的环路定律,在静电场沿任何一条闭合路径做功为零,即:0 l Edl =?这样由Stokes’定理,静电场在任一闭合环路的环量: d ()d 0l s ?=???≡??E l E S 0??=E 此式说明了静电场中电场强度的旋度等于0,即电场力作功与路径无关,静电场是保守场,是无旋场。又根据数学知识知,标量函数的梯度的旋度等于0, φ=-?E 因此可以用一个标量函数的负梯度来表示电场强度,即静电场的标量电位或简称电位,E 就是φ的最大减小率,负号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又由上面推导不难看出,φ与 E 的积分关系---电位差,设P0为电位参考点,即0 P φ=,则P 点电位 为: d P P P φ=??E l d d ()()Q Q P P E l P Q φφφ?=-=-? ? 由上式可以看出,P 、Q 两点间的电位差等于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P 点移至Q 点所做的功,电场力使单位正电荷由高电位处移到低电位处。电位参考点是非常重要的,工程上一般取大地为参考点,理论上取无穷远为参考点。另外,也可以根据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到点电荷周围的电位为: 0()4π' q C φε= +-r r r 接下来是静电场中的高斯定律,真空中的高斯定律为: 1 1 d n i S i q ε=?= ∑? E S (') ()ρε??= r E r 由于实际生活中,总存在某种介质,故为了计算当有介质存在时,对已有电场的影响,引入了电极化强度P 和D ,这样只需考虑电介质中的高斯定律即可:

水污染控制工程,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总结 第九章 1.污染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或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反应水中有机物含量。植物营养元素无机物。细菌总数生物性质。 2.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水中污染物质在水流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随河水往下游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河口指河流进入海洋前的感潮河段。河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潮汐、平潮是的水位,流向和流速的影响。污染物进入感潮河流后,随水流不断回荡,在河流中停留时间较长,对排放口上游的河水也会产生影响。湖泊、水库的贮水量大,但水流一般比较慢,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海洋虽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海湾属于半封闭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地下水埋藏在地质介质中,其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地下水一旦污染要恢复原状非常困难。 第十章 1.污水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沉淀的类型:①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

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②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③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 以上);颗粒的沉将受到周围其它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④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3.沉砂池的类型:①平流式沉砂池(优点: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构造较简单;缺点:流速不易控制、沉砂中有机性颗粒含量比较高、排砂常需要洗砂处理)②曝气沉砂池(特点: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②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等作用)③旋流沉砂池 4.曝气沉砂池与平流式沉砂池的区别:曝气沉砂池污水在池中存在着两种运动形式,其一为水平流动,同时由于在池的一侧有曝气作用,因而在池的横断面上产生旋转运动,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方式,由于旋流主要有鼓入的空气所形成,不是依赖水流的作用,因而曝气沉砂池比其他形式的沉砂池对流量的适应程度要高很多。沉砂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污染指标中, 体物质的分类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 +固定性固体(FS); 600°C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最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2BOD COD BOD5 TOC TOD 生化需氧量(BOD):水屮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5日生花需氧量(BODJ: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最的标准时间 (BOD5=70?BOD2O)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星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用高猛酸钾作氧化剂测COD Mn/OC,用重珞酸钾作氧化剂测得 COD cι∕COD)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 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I i l然降低的现象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 (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4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m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 U≡ _ 一河染带—斗-恢环 2 1 O 12 3456789 需水河流流卜时何/d m 1 -1 氣垂曲线示恵图 污染带:EOD5、DO均下降显苦阶段

工程电磁场基本知识点讲课教案

工程电磁场基本知识 点

第一章矢量分析与场论 1 源点是指。 2 场点是指。 3 距离矢量是,表示其方向的单位矢量用表示。 4 标量场的等值面方程表示为,矢量线方程可表示成坐标形式,也可表示成矢量形式。 5 梯度是研究标量场的工具,梯度的模表示,梯度的方向表示。 6 方向导数与梯度的关系为。 7 梯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为u?=。 8 矢量A在曲面S上的通量表示为Φ=。 9 散度的物理含义是。 10 散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为??= A。 11 高斯散度定理。 12 矢量A沿一闭合路径l的环量表示为。 13 旋度的物理含义是。 14 旋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为??= A。 15 矢量场A在一点沿 e方向的环量面密度与该点处的旋度之间的关 l 系为。 16 斯托克斯定理。

17 柱坐标系中沿三坐标方向,,r z αe e e 的线元分别为 , , 。 18 柱坐标系中沿三坐标方向,,r θαe e e 的线元分别为 , , 。 19 221111''R R R R R R ?=-?=-=e e 20 0(0)11''4()(0)R R R R R πδ≠???????=??=? ? ?-=?????g g 第二章 静电场 1 点电荷q 在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为 。 2 点电荷q 在空间产生的电位计算公式为 。 3 已知空间电位分布?,则空间电场强度E = 。 4 已知空间电场强度分布E ,电位参考点取在无穷远处,则空间一点 P 处的电位P ?= 。 5 一球面半径为R ,球心在坐标原点处,电量Q 均匀分布在球面上,则点,,222R R R ?? ???处的电位等于 。 6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导体表面电场强度的方向沿 。 7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导体内部电场强度等于 。 8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内部电位和外部电位关系为 。 9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内部电荷体密度为 。 10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分布在导体的 。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知识点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物理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异臭:S和N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氯气、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 3、有机物指标:BOD、COD、TOC、TOD (燃烧化学氧化反应) 4、无机物指标:PH (6-9)、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5、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数、病毒 6、自净作用:物理、化学、生物 7、混合过程: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POP下降) 8、根据BOD5与DO曲线,可以把该河划分为清洁水区、污染恶化区、恢复区、清洁水区 9、污水排放标准:浓度标准、总量控制标准、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10、一级处理:主要去除 SS 、 COD 、 BOD 11、二级处理:去除有机物(90%) 12、三级处理:去除 N 、 P ,色度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主要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格栅作用: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 3、格栅设计的主要参数:确定栅条间隙宽度 4、按格栅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曲面格栅 5、曲面格栅:固定曲面格栅、旋转鼓式格栅 6、清渣方式:人工清渣(过水面积不小于灌渠有效面积的2倍)机械清渣(1.2倍) 7、工业废水根据水质确定是否有沉砂池 8、水流适当流速:0.4-0.9 污水通过格栅:0.6-1 最大 1.2-1.4 9、在典型的污水处理厂中沉淀法可用于下列几个方面: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污水的初级处理、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 10、沉淀类型:自由沉淀(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活性污泥二沉池中间)、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高,二沉池下部、重力浓缩开始) 、压缩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污泥浓缩、重力浓缩) 11、斯托克斯公式u=(P 固-P gd2/18μ 12、水温上升,黏度减小、沉速增大 13、理想沉淀池:进口区、沉淀区、出口区、缓冲区、污泥区 14、沉淀池工作原理: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

工程电磁场复习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 矢量分析与场论 1 源点是指 。 2 场点是指 。 3 距离矢量是 ,表示其方向的单位矢量用 表示。 4 标量场的等值面方程表示为 ,矢量线方程可表示成坐标形 式 ,也可表示成矢量形式 。 5 梯度是研究标量场的工具,梯度的模表示 ,梯度的方向表 示 。 6 方向导数与梯度的关系为 。 7 梯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为u ?= 。 8 矢量A 在曲面S 上的通量表示为Φ= 。 9 散度的物理含义是 。 10 散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为??=A 。 11 高斯散度定理 。 12 矢量A 沿一闭合路径l 的环量表示为 。 13 旋度的物理含义是 。 14 旋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为??=A 。 15 矢量场A 在一点沿l e 方向的环量面密度与该点处的旋度之间的关系 为 。 16 斯托克斯定理 。 17 柱坐标系中沿三坐标方向,,r z αe e e 的线元分别为 , , 。 18 柱坐标系中沿三坐标方向,,r θαe e e 的线元分别为 , , 。 19 221111''R R R R R R ?=-?=-=e e

20 0(0)11''4() (0)R R R R R πδ≠???????=??=? ? ?-=????? 第二章 静电场 1 点电荷q 在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为 。 2 点电荷q 在空间产生的电位计算公式为 。 3 已知空间电位分布?,则空间电场强度E = 。 4 已知空间电场强度分布E ,电位参考点取在无穷远处,则空间一点P 处的电位P ?= 。 5 一球面半径为R ,球心在坐标原点处,电量Q 均匀分布在球面上,则点,,222R R R ?? ??? 处的电位等于 。 6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导体表面电场强度的方向沿 。 7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导体部电场强度等于 。 8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部电位和外部电位关系为 。 9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部电荷体密度为 。 10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分布在导体的 。 11 无限长直导线,电荷线密度为τ,则空间电场E = 。 12 无限大导电平面,电荷面密度为σ,则空间电场E = 。 13 静电场中电场强度线与等位面 。 14 两等量异号电荷q ,相距一小距离d ,形成一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 p = 。 15 极化强度矢量P 的物理含义是 。 16 电位移矢量D ,电场强度矢量E ,极化强度矢量P 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 。 17 介质中极化电荷的体密度P ρ= 。 18介质表面极化电荷的面密度P σ= 。

水污染控制工程总结

第九章 1.污染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或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反应水中有机物含量。植物营养元素无机物。细菌总数生物性质。 2.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水中污染物质在水流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随河水往下游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河口指河流进入海洋前的感潮河段。河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潮汐、平潮是的水位,流向和流速的影响。污染物进入感潮河流后,随水流不断回荡,在河流中停留时间较长,对排放口上游的河水也会产生影响。湖泊、水库的贮水量大,但水流一般比较慢,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海洋虽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海湾属于半封闭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地下水埋藏在地质介质中,其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地下水一旦污染要恢复原状非常困难。 第十章 1.污水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沉淀的类型:①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②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③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将受到周围其它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④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3.沉砂池的类型:①平流式沉砂池(优点: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构造较简单;缺点:流速不易控制、沉砂中有机性颗粒含量比较高、排砂常需要洗砂处理)②曝气沉砂池(特点: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②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等作用)③旋流沉砂池 4.曝气沉砂池与平流式沉砂池的区别:曝气沉砂池污水在池中存在着两种运动形式,其一为水平流动,同时由于在池的一侧有曝气作用,因而在池的横断面上产生旋转运动,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方式,由于旋流主要有鼓入的空气所形成,不是依赖水流的作用,因而曝气沉砂池比其他形式的沉砂池对流量的适应程度要高很多。沉砂效果稳定可靠,由于曝气以及水流的旋流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摩擦去除,而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 5.沉淀池的类型:按使用功能分: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①平流式:呈长方形,污水从池的一端流入,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他部位池底设有坡度,坡向贮泥斗,也有整个池底都设置成多斗排泥的形式。②竖流式:多为圆形,亦有呈方形或多角形的,污水从设在池中央的中心管进入,从中心管的下端进过反射板后均匀缓慢的分布在池的横断面上,由于出水口设置在池面或池壁四周,故水的流向基本由下而上。污泥贮积在底部的污泥斗中。③辐流式:亦称辐射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 污水污染指标中,固体物质的分类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600℃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2 BOD COD BOD5 TOC TOD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5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BOD5=70%BOD20)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Mn/OC,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Cr/COD)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3 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 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 (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4 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D5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

电磁兼容知识点总结

填空题 1、电磁干扰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电气、电子设备的相互影响;b.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2、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a.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先研制设备,然后针对调试中出现的电磁干扰的问题,采用各种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加以解决。 b.规范法。规范法是按颁布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进行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制造。 c.系统法。系统法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一特定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和预测。 3、电磁干扰的三要素 1、形成电磁干扰的三个基本条件:骚扰源,对骚扰敏感的接收单元,把能量从骚扰源耦合到接收单元的传输通道,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 骚扰源——耦合通道——敏感单元 2、电路受干扰的程度可用公式描述I WC S S 为电路受干扰的程度;W 为骚扰源的强度;C 为骚扰源通过某种路径到达被干扰处的耦合因素;I 为被干扰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4、 屏蔽技术是利用屏蔽体阻断或减少电磁能量在空间传播的一种技术,是减少电磁发射和实现电磁骚扰防护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采用屏蔽有两个目的,一是限制内部产生的辐射超出某一个区域,二是防止外来的辐射进入某一区域。 5、常用的电磁密封衬垫有1.金属丝网衬垫2.导电布衬垫3.导电橡胶

4.指形簧片 6、电源线滤波器:作用主要是抑制设备的传导发射或提高对电网中骚扰的抗扰度,虽然同为抑制骚扰,但两者的方向不同,前者是防止骚扰从设备流入电网(称为电源EMI滤波器),后者是防止电网中的骚扰进入设备(称为电源滤波器) 6、干扰控制接地:1.浮地2.单点接地3.多点接地4.混合接地 8、电磁兼容性GB的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9、电磁骚扰: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电磁骚扰可以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有用信号,也可以是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 10、电磁干扰:由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系统或传播通道的性能下降。电磁骚扰是指电磁能量的发射过程,后者则强调电磁骚扰造成的后果。 11、谐波电流的抑制方法 1、电流侧设置LC滤波器 2、采取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3、采用PWM整流器 4、多绕组变压器的多脉整流 简答题 1】、电磁兼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电磁干扰特性及其传播机理。因此研究电磁干扰特性及其传播耦

水污染控制工程总结4

水污染控制工程总结(带有的为个人创作而非课本内容,谨慎采用)一.名词解释 水环境容量:一定的天然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最大负荷 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kg(MLSS).d 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单位是kg(BOD 5 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总需氧量:在9000C的高温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和浓度降低。 活性污泥法: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的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生成新的污染物,其往往会给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和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 水污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或纳污能力,使水体丧失规定的使用价值时,称为水体污染或水污染 亏氧量: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和实际浓度之差 自由沉降:一种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降,又称离散沉降 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带电组分的盐类与非带电组分的水分离的技术 污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水体生化自净:由于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水体自净过程 水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要素及各自的含量所决定的特性及其组成状况。 絮凝沉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因絮凝而导致沉降的现象叫做絮凝沉降 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常用q表示,q=Q/A (即流量与表面积的比值)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用微生物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 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好氧生物处理:在充分溶解氧的条件下,主要依赖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 厌氧生物处理: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主要依赖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 )/m3.d 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的量,单位是kg(BOD 5 水力表面负荷:单位面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M3(废水)/m2(滤池).d 水力容积负荷:单位体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M3(废水)/m3(滤池).d )/m3(滤样) BOD负荷:单位时间给单位体积滤料的BOD量,以N表示。Kg(BOD 5 氧垂曲线:表示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状曲线。在排污口下有河水中,溶解氧含量因有机物生物氧化的脱氧作用而显著下降,又由于下游大气复氧和生物光合作用等而使溶解氧含量增加,下垂曲线的临界点其溶解氧含量最小 总需氧量: 气浮法: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随着旗袍浮升并分离的水处理方法 ○吸附等温线:一定温度下,活性炭与被处理的水接触并达到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活性炭

工程电磁场的作业总结

个人总结 工程电磁场计算是电气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对于我们电气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今年的下学期在由邹玲老师教授的这门课程中,通过老师细心的讲解和独具一格的授课方式,我个人的收获匪浅并获得了巨大的理论知识飞跃和能力提升。 首先,我重新梳理了个人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以往对于工程电磁场这门课程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在电工理论的小圈子里面,对于电磁场的概念简单的认为是对于电路的一个微观视角。其中所了解的知识点也不过是静电场中的库伦定律、高斯定律已经安培环路定律,以及在高中物理学中所涉及到的电磁感应定律和洛伦兹力。总之以前的认识都是一些辅助于电路知识中的如何微观的算电流、电压,或者辅助于力学问题中的如何算受力的应用。而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我清醒的认识到电磁场不仅仅是用于辅助研究宏观的电路和力学问题,而是更加严谨的解释这些问题。我的理论知识从简单的静电场过度到了整个电场强度及分布问题的分析上来。通过数学的工具:积分和旋度。我了解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式,以及欧拉变换。进而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结合计算机知识来解决遇到的电场分布的问题。 其次,通过课堂授课和课下作业报告的方式,我进一步了解到了完成一件即使是非常普通的工程中也必不可少的艰辛。在我这一组的自动剖分的作业中,我担任了手算对比的工作,对于个人而言,计算的数据虽然不大,但是要计算好每个数值和顺序却是比较繁琐的。同样,我的同组成员中,其中2名同学进行基础理论的讲解,余下4名同学自己或者通过借鉴或者自创程序来运行完成要求任务,他们的工作量也都非常巨大,充满挑战。在上台演讲期间我们多次商定如何安排每一步工作流程,期间合作中每个人的交流能力和协作水平都有极大的提升。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工作中能细致安排每个人的任务细节,流程上能做到衔接得当毫无违和感,表达上能做到通俗易懂,这些都是我们在不断锻炼和磨砺中成长的表现。 最后,不得不感谢邹玲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其他组同学的热心支持,我们在完成任务期间向各位的问题求教和咨询中,各位能够在百忙中抽出空闲对我们进行帮忙斧正和指导,这就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1总固体量:把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小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 2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3凯氏氮(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凯氏氮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污水在进行生物法处理时,氮营养是否充足的依据。 4油脂在污水中存在的物理形态有5种:①漂浮油,静水时能上浮至液面,形成油膜,约占油脂总量的60%~80%;②机械分散态油,油粒直径大于5μm,较稳定地分散在污水中,油-水界面间不存在表面活性剂;③乳化油,油粒直径也大干5μm,但在油-水界曲间存在表面活性剂,因此更为稳定;④附着油,即附着在悬浮团体表面的油;⑤溶解油,包括溶解于水及油粒直径小于5μm的油珠。①、②、③、④类油脂—般可用隔油、气浮或沉淀等物理方法去除,⑤类油主要可用生物法或气浮法去除。 10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是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 1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12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最大允许的污染负荷量,又称水体纳污能力。 13污水处理的基本力法:就是采用各种技术与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14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15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也属于污水自然处理范畴,就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16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投放到土壤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而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17深度处理:当污水处理的出流标准是某些特定的污染物时,则处理工艺常称为深度处理。18活性污泥(两种表述) 概念一: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形成一种呈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这种絮凝体就是称为“活性污泥”的生物污泥。 概念二: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微生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只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活力,故此称之为“活性污泥”。 19活性污泥的能含量:有机物量(F)与微生物量(M)的比值(F/M). 20微生物的代谢:存活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断地从其周围的环境中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加以摄取、吸收。 21活性污泥处理技术,是通过采取—系列人工强化、控制的技术措施,使活性污泥微生物所具有的.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主体的生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污水净化目的的生物工程技术。 2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 23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液体浓度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表面水力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用q表示,单位(量纲)是:m3/(m2?s)或m3/(m2?h),反映的是沉淀池的效率。 浅池理论:池长为L,池深为H,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的沉淀池中,在理想状态下,L/H=v/u0。 L与v值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被沉淀去除的悬浮物颗粒u0也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为3等层,每层深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则只需L/3,就可将沉速为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小到1/3。如果池长L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增加到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沉淀掉,也即处理能力可提高3倍。把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这就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出的浅池沉淀理论 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厌氧生物处理: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莫诺特方程: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之间的关系; μ=μmax.ρS/(KS+ρS)----ρS:底物浓度、μ:微生物的比增长速率,单位生物量的增长速度、μmax:最大比增长速率、KS:饱和常数 表观产率系数:微生物的净增长速率比总底物利用速率。PS:在活性污泥法中为:指单位时间内,实际测定的污泥产量与基质降解量的比值。 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泥污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SVI) 污泥负荷:基质的量(F)与微生物总量(M)的比,F/M 污泥龄:在处理系统(曝气池)中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常用θc表示。 同步硝化反硝化:在没有明显独立设置缺氧区的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内总氮被大量去除的过程。SNdN (机理解释:(1)反应器DO分布不均理论,(2)缺氧微环境理论,(3)微生物学解释)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UASB: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