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种类型的逻辑函数

五种类型的逻辑函数

五种类型的逻辑函数
五种类型的逻辑函数

五种类型的逻辑函数

逻辑函数式有五种表达式:与或、或与、与非与非、或非或非、与或非。例如

C A AB F += 与或型

C A AB F ?= 与非与非型

))((C A B A F ++= 或与型

C A B A F +++= 或非或非型

C A B A F += 与或非型

它们的逻辑关系都相等,这很容易用真值表加以证明,也可以将它们的与或标准型写出,它们的最小项都相同。它们的最小项如下

∑=+++=+=)7,6,3,1(m BC A C B A ABC C AB C A AB F

∑=+=?=)7,6,3,1(m C A AB C A AB F

∑=+++=++=)7,6,3,1())((m BC C A AB A A C A B A F

∑=++=+++=)7,6,3,1())((m C A B A C A B A F

∑=++=?=+=)7,6,3,1())((m C A B A C A B A C A B A F

这些逻辑表达式都可以用相应的与门、或门、与非门、或非门以及与或非门来实现,其电路见图17-7-1所示。

C

B

A A F

(a) 与或型 (b) 与非与非型

B A A F

(c) 或与型 (d) 或非或非型

(e) 与或非型

图 17-7-1 同一逻辑关系的五种逻辑表达式

与或型转换为与非与非型

逻辑电路用与或式实现时,需要两种类型的逻辑门,与门和或门。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实现时,要用一片四2输入与门,例如CT74LS08;一片四2输入或门CT74LS32。门的利用率很低,CT74LS08中有四个2输入的与门,只用了二个;CT74LS32中有四个或门,只用了一个。如果变换为与非与非型,需要2输入的与非门三个,这样用一片CT74LS00就可以了。74LS00中有四个2输入与非门,用去三个,只剩一个。

下面就以C A AB F +=为例说明逻辑式的变换问题。

将与或逻辑式转换为与非与非型,方法是对与或式二次求反。

C A AB C A AB C A AB F ?=+=+=

变换中主要利用了摩根定理,具体用与非门实现的电路见图17-7-1(b)。

与或型转换为或与型

将与或式转换为或与型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对偶规则求出与或式的对偶式,将对偶式展开,化简;最后将对偶式进行对偶变换,即可得到或与型逻辑式。这里请注意,与或式进行对偶变换,得到或与式,展开就得到与或式,再一次对偶就得到或与式。

将与或式C A AB F +=转化为最简的或与表达式。

B A A

C BC B A AC C A B A F +=++=++=))(('

))(()'(B A C A F F ++='=

用或门和与门实现的电路见图17-7-1(c)。

与或型转换为或非或非型

基本方法是,将与或式先变换为最简或与式,对或与式进行二次求反,即

得或非或非表达式。

将与或逻辑函数C A AB F +=转化为最简的或非或非表达式。

))((B A C A F ++=

B A

C A B A C A F +++=++=))((

用或非门实现的电路见图17-7-1(d)所示。

与或型转换为与或非型

基本方法是将或非或非逻辑式的第二层反号用摩根定理变换,即可得到与或非型逻辑式。将逻辑函数C A AB F +=转化为最简的与或非表达式。

B A

C A B A C A F +=+++=

同样也可以将与非与非逻辑式中的第二层反号用摩根定理变换,展开化简得到。

C A B A C B C A B A C A B A C A AB F +=++=+?+=?=)()(

第三种方法是,将与或式C A AB F +=填入卡诺图中,从有“0”的小格化简,得到反函数F 。对等号两侧求反即得与或非表达式。反函数卡诺图见图17-7-2。用与或非门实现的电路见图17-7-1(e)。

C A B A F F C A B A F +==+=

图 17-7-2 反函数卡诺图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 合 一、基础知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元素互异性,即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此性质常用于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中.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4)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 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 A B ?????? A ? B ,A ≠B . 既要说明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也要说明B 中存在一个元素不 属于A . (3)集合相等:如果A ?B ,并且B ?A ,则A =B . 两集合相等:A =B ?? ???? A ? B , A ? B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任意一 个元素也符合A 中元素的特性. (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0??,0?{?},0∈{0},??{0}.

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且x ∈B }. (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或x ∈B }. (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A ,即?U A ={x |x ∈U ,且x ?A }. 求集合A 的补集的前提是“A 是全集U 的子集”,集合A 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U 中取出集合A 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 A . 二、常用结论 (1)子集的性质:A ?A ,??A ,A ∩B ?A ,A ∩B ?B . (2)交集的性质:A ∩A =A ,A ∩?=?,A ∩B =B ∩A . (3)并集的性质:A ∪B =B ∪A ,A ∪B ?A ,A ∪B ?B ,A ∪A =A ,A ∪?=?∪A =A . (4)补集的性质:A ∪?U A =U ,A ∩?U A =?,?U (?U A )=A ,?A A =?,?A ?=A . (5)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 个子集,其中有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 (6)等价关系:A ∩B =A ?A ?B ;A ∪B =A ?A ?B .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典例] (1)(2017·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 ={(x ,y )|x 2+y 2=1},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2)已知a ,b ∈R ,若? ?? ? ??a ,b a ,1={a 2,a +b,0},则a 2 019+b 2 019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1 [解析] (1)因为A 表示圆x 2+y 2=1上的点的集合,B 表示直线y =x 上的点的集合,直线y =x 与圆x 2+y 2=1有两个交点,所以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 (2)由已知得a ≠0,则b a =0,所以 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 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9+b 2 019=(-1)2 019+02 019=-1. [答案] (1)B (2)C [提醒]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梳理】 一、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 x∈A,则x∈B) A?B (或B?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 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 A?B (或B?A) 集合相等集合A,B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A,B 互为子集 A=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运算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且x∈B}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 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或x∈B} 补集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 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U A={x|x∈U且x?A} 【知识拓展】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 2.A?B?A∩B=A?A∪B=B. 3.A∩(?U A)=?;A∪(?U A)=U;?U(?U A)=A. 二、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如果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如果q ?p ,且p q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知识拓展】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2.若A ={x |p (x )},B ={x |q (x )},则 (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2)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3)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若A B 且A ?B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易错提醒】 1.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lg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lg x }——函数的值域;{(x ,y )|y =lg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易混淆0,?,{0}:0是一个实数;?是一个集合,它含有0个元素;{0}是以0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但是0??,而??{0}. 3.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由条件A ?B ,A ∩B =A ,A ∪B =B 求解集合A 时,务必分析研究A =?的情况. 5.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已知命题为“若p ,则q ”,则该命题的否定为“若p ,则q ?”,其否命题为“若p ?,则q ?”. 6.对充分、必要条件问题,首先要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集合与常用逻辑语句

高考冲刺第1讲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知识要点与基本方法: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元素的三大特征:无序、互异、确定 2.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区间、列举、Venn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元素,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 (二)集合的运算 1.交集 2.并集 3. 补集 4. 集合中所含元素个数及子集个数。 (三)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 1. 量词 2. 基本逻辑连接词 3. 真值表 4. 四种命题 (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二、典型例题: 例1、设A 、B 是两个集合,对于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存在0x A ∈,使0x B ∈ B .B A ?一定不成立 C .B 不可能为空集 D .0x A ∈是0x B ∈的充分条件 例2.设集合{}{} 021x M x x m N y y x R =-≤==-∈,,,若 M N φ=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m >-1 C .m ≤-1 D .m <-1 例3.集合M ={x ││x │=1},N ={ x │ax =1},M ∪N =M ,则实数a 的所有可能值的集合为( ) A .{1,-1} B .{1} C .{0,1} D .{-1,0,1} 例4.设集合}|20{},|11{22N q q B N p p A ∈+=∈+=。若M B A = ,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至少3

例5.已知+∈∈R y R x ,,集合}1,2 ,{},1,,1{2+--=---++=y y y B x x x x A ,若A=B ,则2 2y x +的值是( ) (A )5 (B )4 (C )25 (D )10 例6.下列4个命题 111:(0,),()()23 x x p x ?∈+∞< 2:(0,1),p x ?∈㏒1/2x>㏒1/3x 31p :(0,),()2x x ?∈+∞>㏒1/2x 411:(0,),()32 x p x ?∈<㏒1/3x 其中的真命题是( ) A 13,p p B 14,p p C 23,p p D 24,p p 例7.设集合101 x A x x -=<+{|},B={x ||x -1|<a },若“a =1”是“A ∩B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8.在整数集Z 中,被5除所得余数为k 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k],即[k]={5n +k|n ∈Z}, k =0,1,2,3,4。给出如下四个结论: ①2011∈[1]; ②-3∈[3]; ③Z =[0]∪[1]∪[2]∪[3]∪[4]; ④“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 -b ∈[0]。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案例分析)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案例分析) 表示一个逻辑函数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真值表、逻辑函数式、逻辑图等3种。它们各有特点,有相互联系,还可以相互转换,现介绍如下: 1.真值表 真值表时根据给定的逻辑问题,把输入逻辑变量各种可能取值的组合和对应的输出函数值排列成的表格。它表示了逻辑函数与逻辑变量各种取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逻辑函数的真值表具有唯一性。若两个逻辑函数具有相同的真值表,则两个逻辑函数必然相等。当逻辑函数有n 个变量时,共有2n 个不同变量取值组合。在列真值表时,为避免遗漏,变脸取值的组合一般按n 位自然二进制数递增顺序列出。用真值表表示逻辑函数的优点是直观、明了,可直接看成逻辑函数值和变量取值的关系。 例: 试列出逻辑函数B A AB Y +=的真值表。 解:该逻辑函数有2个输入变量,就有22=4种取值。把输入变量A 、B 的每种取值情况分别代入B A AB Y += 中,进行逻辑运算,求出逻辑函数值,列入表中,就得到Y 的真值表。 表 1 Y=AB+AB 的真值表 2.逻辑函数式 逻辑函数式时用与、或、非等 逻辑运算来表示输入变量和输出函数间因果关系的逻辑函数式。由真值表直接写出的逻辑式是标准的与-或表达式。写标准与-或表达式的方法是: (1)把任意一组变量取值中的1代以原变量,0代以反变量,由此得到一组变量的与组合,如A 、B 、C 三个变量的取值为001,则代换后得到变量与组合为C B A 。 (2)把逻辑函数值为1所对应的各变量的与组合进行逻辑加,便得到标准的与-或逻辑式。 3.逻辑图 逻辑图是用基本逻辑门和符合逻辑门的逻辑符号组成的对应于某一逻辑功能的电路图。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一、知识清单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常用的集合表示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数轴或图像表示法;④venn 图法 2.集合的特性 3.常用的集合 特 性 理 解 应 用 确定性 要么属于该集合,要么不属于,二者必居其一; 判断涉及的总体是否构成集 合 互异性 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1.判断集合表示是否正确; 2.求集合中的元素 无序性 集合的不同与元素的排列无关; 通常用该性质判断两个集合 的关系 集合 (){}0|=x f x (){}0|>x f x (){}x f y x =| (){}x f y y =| ()(){}x f y y x =|, (){}x f y =

常见数集的记法: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有限集合中子集的个数

【提醒】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5.集合的运算 集),写作C S A。

二、高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 2.集合问题常见题型 (1)元素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2)集合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有限集(数集)间集合的运算; ②无限集间集合的运算:数轴(坐标系)画图、定域、求解; ③用德·摩根公式法求解集合间的运算。 【针对训练】 例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 ∈A ,y ∈A}中元素的个数是( ) A.1 B.3 C.5 D.9 例2.设集合{} {}R x x x P R x x x y y M ∈≤≤-=∈--==,42|,,12|2 ,则集合M 与P 之间的关系式为( )

高一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 1、 能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2、 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一、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简介: 1、解析法 如果函数()()y f x x A =∈中,()f x 是用代数式(或解析式)来表达的,则这种表达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法(公式法)。 例如,s =602t ,A =π2 r ,2S rl π=,2)y x = ≥等等都是用解析式表示函 数关系的。 特别提醒: 解析法的优点:(1)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2)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3)便于利用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 解析法的缺点:(1)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用解析法表示;(2)不能直观地观察到函数的变化规律。 2、列表法: 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例如:初中学习过的平方表、平方根表、三角函数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列表法,如银行里的利息表,列车时刻表,公共汽车上的票价表等等都是用列表法来表示函数关系的. 特别提醒: 列表法的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这种表格

常常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列表法的缺点:对于自变量的有些取值,从表格中得不到相应的函数值。 3、图象法: 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例如:气象台应用自动记录器描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工厂的生产图象,股市走向图等都是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 特别提醒: 图像法的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这样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 图像法的缺点:不能够精确地求出某一自变量的相应函数值。 二、函数图像: 1、判断一个图像是不是函数图像的方法: 要检验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的图像,其方法为:任作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当该直线保持与x轴垂直并左右任意移动时,若与要检验的图像相交,并且交点始终唯一的,那么这个图像就是函数图像。 2、函数图像的作图方法大致分为两种: (1)描点作图法。步骤分三步:列表,描点,连线成图。 (2)图像变换法。利用我们熟知基本初等函数图像,将其进行平移、对成等变换,从而得到我们所求的函数图像的方法。 三、根据函数图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由函数图像来确定函数的值域的方法是看函数图像在y轴上的正投影所覆盖的区域; 2、由函数图像来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是看函数图像在x轴上的正投影所覆盖的区域; 四、分段函数图像: 有些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中,对于自变量x的不同取值范围,对应法则不同,这样的函数通常称为分段函数。由此可知,作分段函数的图像时,应根据不同定义域上的不同解析式分别作出。

excel中六种逻辑函数的使用.

excel中六种逻辑函数的使用 2008-04-18 09:31 用来判断真假值,或者进行复合检验的Excel函数,我们称为逻辑函数。在Excel中提供了六种逻辑函数。即AND、OR、NOT、FALSE、IF、TRUE函数。 一、AND、OR、NOT函数 这三个函数都用来返回参数逻辑值。详细介绍见下: (一)AND函数 所有参数的逻辑值为真时返回 TRUE;只要一个参数的逻辑值为假即返回 FALSE。简言之,就是当AND的参数全部满足某一条件时,返回结果为TRUE,否则为FALSE。 语法为AND(logical1,logical2, ...),其中Logical1, logical2, ... 表示待检测的 1 到30 个条件值,各条件值可能为TRUE,可能为 FALSE。参数必须是逻辑值,或者包含逻辑值的数组或引用。举例说明: 1、在B2单元格中输入数字50,在C2中写公式=AND(B2>30,B2<60)。由于B2等于50的确大于30、小于60。所以两个条件值(logical)均为真,则返回结果为TRUE。 图1 AND函数示例1 2、如果 B1-B3 单元格中的值为 TRUE、FALSE、TRUE,显然三个参数并不都为真,所以在 B4单元格中的公式=AND(B1:B3) 等于 FALSE 图2 AND函数示例2 (二)OR函数 OR函数指在其参数组中,任何一个参数逻辑值为 TRUE,即返回 TRUE。它与AND函数的区别在于,AND函数要求所有函数逻辑值均为真,结果方为真。而OR函数仅需其中任何一个为真即可为真。比如,上面的示例2,如果在B4单元格中的公式写为=OR(B1:B3)则结果等 于TRUE 图3 OR函数示例 (三)NOT函数 NOT函数用于对参数值求反。当要确保一个值不等于某一特定值时,可以使用 NOT 函数。简言之,就是当参数值为TRUE时,NOT函数返回的结果恰与之相反,结果为FALSE. 比如NOT(2+2=4),由于2+2的结果的确为4,该参数结果为TRUE,由于是NOT函数,因此返回函数结果与之相反,为FALSE。 二、TRUE、FALSE函数 TRUE、FALSE函数用来返回参数的逻辑值,由于可以直接在单元格或公式中键入值TRUE或者FALSE。因此这两个函数通常可以不使用。 三、IF函数 (一)IF函数说明 IF函数用于执行真假值判断后,根据逻辑测试的真假值返回不同的结果,因此If函数也称之为条件函数。它的应用很广泛,可以使用函数 IF 对数值和公式进行条件检测。 它的语法为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其中Logical_test表示计算结果为 TRUE 或 FALSE 的任意值或表达式。本参数可使用任何比较运算符。 Value_if_true显示在logical_test 为 TRUE 时返回的值,Value_if_true 也可以是其他公式。Value_if_false logical_test 为 FALSE 时返回的值。Value_if_false 也可以是其他公式。 简言之,如果第一个参数logical_test返回的结果为真的话,则执行第二个参数

函数及其表示 函数的表示法

题型一 求函数值 【例1】若函数()f x 满足(21)1f x x -=+,则(1)f = . 【例2】(2006年安徽高考) 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1 (2)() f x f x += ,若(1)5f =-,则((5))f f = . 【例3】若函数2(21)2f x x x +=-,则(3)f = . 【例4】已知函数2 2(),1x f x x R x = ∈+. (1)求1()()f x f x +的值;(2)计算:111 (1)(2)(3)(4)()()()234 f f f f f f f ++++++. 【例5】已知,a b 为常数,若22()43,()1024,f x x x f ax b x x =+++=++求5a b -的值. 典例分析 板块二.函数的表示法

【例6】若函数2()f x x =,则对任意实数12,x x ,下列不等式总成立的是( ) A .12()2x x f +≤12()()2f x f x + B .12()2x x f +<12()() 2f x f x + C .12( )2x x f +≥12()()2f x f x + D .12()2x x f +>12()() 2 f x f x + 【例7】(2006.台湾) 将正整数18分解成两个正整数的乘积有:118?,29?,36?三种,又36?是这三种分解中两数的差最小的,我们称36?为18的最佳分解.当p q ?()p q ≤ 是正整数n 的最佳分解时,我们规定函数()p F n q = ,例如31 (18)62 F ==,下列有关函数()F n 的叙述,正确的序号为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写上) ⑴(4)1F =;⑵3(24)8F =;⑶1 (27)3 F =; ⑷若n 是一个质数,则()F n 1 n = ;⑸若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1F n = 【例8】设函数3 (100)(),(89).[(5)](100)x x f x f f f x x -≥?=? +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论文:浅谈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论文:浅谈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 互转换 逻辑函数是数字电路(一种开关电路)的特点及描述工具,输入、输出量是高、低电平,可以用二元常量(0,1)来表示,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仿效普通函数的概念,数字电路可以用逻辑函数的的数学工具来描述。学好逻辑函数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必要的工具和基础,对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又是如何相互转换呢? 下面就谈一谈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一、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逻辑函数 在数字系统的逻辑电路中,如果某一输出变量与一组输入变量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当输入变量取任意一组确定的值,输出变量的值也就唯一地被确定,则称这种关系为逻辑函数关系。即用有限个与、或、非逻辑运算符,按某种逻辑关系将逻辑变量a、b、c、...连接起来,所得的表达式 f=f(a、b、c、...)称为逻辑函数。逻辑函数自身的特点:(1)逻辑变量和逻辑函数的取值只有0和1两种可能。(2)逻辑函数和逻辑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由“或”、“与”、“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决定的。

2、描述逻辑函数的常用方法有5种表示形式:真值表、逻辑表达式、卡诺图、逻辑图和波形图。 (1)真值表 真值表定义为:输入变量不同取值组合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列成表格。真值表具有唯一性。其优点是:直观明了,便于将实际逻辑问题抽象成数学表达式。缺点是:难以用公式和定理进行运算和变换;量较多时,列函数真值表较繁琐。真值表列写方法:每一个变量均有0、1两种取值,n个变量共有2i种不同的取值,将这2i种不同的取值按顺序(一般按二进制递增规律)排列起来,同时在相应位置上填入函数的值,便可得到逻辑函数的真值表。 例如:y=ab+bc+ca其真值表为表1所示。 (2)逻辑函数表达式 逻辑表达式:是由逻辑变量和与、或、非3种运算符连接起来所构成的式子。逻辑函数表达形式不是唯一的。其优点是:书写简洁方便,易用公式和定理进行运算、变换。缺点是:逻辑函数较复杂时,难以直接从变量取值看出函数的值。 表达式列写方法:取f=1的组合,输入变量值为1的表示成原变量,值为0的表示成反变量,然后将各变量相乘,最后将各乘积项相加,即得到函数的与或表达式。例如: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U和集合A,B如图所示,则(?)∩B( ) A.{5,6} B.{3,5,6} C.{3} D.{0,4,5,6,7,8} 解析:选 A.由题意知:A={1,2,3},B={3,5,6},?={0,4,7,8,5,6},∴(?)∩B={5,6},故选A. 2.设集合A={(x,y)+=1},B={(x,y)=3x},则A∩B的子集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解析:选A.集合A中的元素是椭圆+=1上的点,集合B中的元素是函数y=3x的图象上的点.由数形结合,可知A∩B中有2个元素,因此A∩B的子集的个数为4. 3.已知M={-a=0},N={-1=0},若M∩N=N,则实数a的值为( ) A.1 B.-1 C.1或-1 D.0或1或-1 解析:选D.由M∩N=N得N?M.当a=0时,N=?,满足N ?M;当a≠0时,M={a},N={},由N?M得=a,解得a=±1,故选D. 4.设集合A={-<1,x∈R},B={1

={0,1},B={2,3},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0 B.6 C.12 D.18 解析:选D.当x=0时,z=0;当x=1,y=2时,z=6;当x=1,y=3时,z=12. 故集合A⊙B中的元素有如下3个:0,6,12. 所有元素之和为18. 6.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命题“若x>y,则x>”的逆命题 B.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 C.命题“若x=1,则x2+x-2=0”的否命题 D.命题“若x2>0,则x>1”的逆否命题 解析:选A.命题“若x>y,则x>”的逆命题是“若x>,则x>y”,无论y是正数、负数、0都成立,所以选A. 7.设全集U={x∈N*≤a},集合P={1,2,3},Q={4,5,6},则“a∈[6,7)”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C.若a∈[6,7),则U={1,2,3,4,5,6},则?=Q;若?=Q,则U={1,2,3,4,5,6},结合数轴可得6≤a<7,故选C 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m∈R,使函数f(x)=x2+(x∈R)是偶函数 B.?m∈R,使函数f(x)=x2+(x∈R)是奇函数 C.?m∈R,函数f(x)=x2+(x∈R)都是偶函数 D.?m∈R,函数f(x)=x2+(x∈R)都是奇函数 解析:选A.对于选项A,?m∈R,即当m=0时,f(x)=x2+=x2是偶函数.故A正确. 9.已知命题p:?x∈R,x>,则p的否定形式为( ) A.?x0∈R,x0<0B.?x∈R,x≤ C.?x0∈R,x0≤0D.?x∈R,x< 解析:选C.命题中“?”与“?”相对,则?p:?x0∈R,x0≤0,故选C.

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

D C B A 1.2.2 函数的表示方法 第一课时 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3.会画简单函数的图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的图象的定义是什么? 2.在中学数学中,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怎样避免描点前盲目列表计算?怎样做到描最少的点却能显示出图象的主要特征? 二、讲解新课: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三种. ⑴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 例如,s=602 t ,A=π2 r ,S=2rl π,y=a 2 x +bx+c(a ≠0),y= 2-x (x ≥2)等等都是用解析 式表示函数关系的. 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 ⑵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身高 125 135 140 156 138 172 167 158 169 用列表法来表示函数关系的.公共汽车上的票价表 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 ⑶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气象台应用自动记录器描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课本 中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的曲线,工厂的生产图象,股市走向图等都是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 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这样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 三、例题讲解 例1某种笔记本每个5元,买 x ∈{1,2,3,4}个笔记本的钱数记为y (元),试写出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y 的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集合是{1,2,3,4},函数的解析式为 y=5x ,x ∈{1,2,3,4}.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结构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结构 【知识概要】 一、集合的概念、关系与运算 ●1.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图示法表示,常用的集合符号,如 ,,,,,,N N N Z R Q φ*+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若元素x 是集合A 的元素,则x A ∈,否则x A ?。 ●4.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子集:若x A ∈,则x B ∈,此时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 ②真子集:若A B ?,且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③相等:若A B ?,且A B ?,则称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交集:{}A B x x A x B =∈∈I 且 ②并集:{}A B x x A x B =∈∈U 或 ③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其中U 为全集,A U ?。 ●6. 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①,,A A A A A B B A φφ===I I I I ,A B A A B =??I 。 ②,,A A A A A A B B A φ===U U U U ,A B A B A =??U 。 ③()U A C A U =U ,()U C A A ?=I , ()()(U U U C A B C A C B =I U ,()()()U U U C A B C A C B =U I 。 ④由n 个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其子集个数为2n 个。真子集个数为2n -1,非空 真子集个数为2n -2 ⑤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U ={1,2,3,4,5,6,7,8},M ={1,3,5,7},N ={5,6,7},则?U (M ∪N )=( ) A .{5,7} B .{2,4} C .{2,4,8} D .{1,3,5,6,7} ? ≠

(文章)函数及其表示法要点归纳

函数及其表示法要点归纳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概念,明确函数的三个要素,会求简单的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和熟悉映射的表示方法; 3.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能利用这些方法表示函数。 二、重难点归纳 1.学习函数概念一定要注意理解其实质. ⑴由于函数实质上是非空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函数定义,可以是“一对一”的,即不同的自变量的值,有不同的函数值与之对应,例如“y = 2x +1 ”,“y = x 3-3”等;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即多个自变量的值,有同一个函数值与它们对应,例如“y = x 2,x ∈R ”,“y = 5,x ∈R ”等等.但决不允许有“一对多”的情况出现,即不允许一个自变量的值与多个函数值相对应,例如“y =±x ,x >0”就不是函数关系式,因为它不满足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实数x ,在函数值的集合中都有唯一.. 确定的数()f x 与之对应,比如,当x = 4时,(4)f =2或(4)f =-2. ⑵函数的实质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函数的核心是对应关系.在函数符号y =()f x 中,f 是表示函数的对应关系,等式y =()f x 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 ,在“对应法则f ”的作用下,即可得到y .因此,f 是使“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区分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一个重要因素。()f x 可以是解析式,也可以是图象或数表.符号()f x 与()f a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f a 表示当自变量x = a 时函数f (x)的值,是一个常量;而()f x 是自变量x 的函数,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变量.()f a 是()f x 的一个特殊值. ⑶等式y =()f x 还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 ,在对应关系f 的作用下,可得到y .因此,f 是使“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所以,给定一个函数,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讲义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丁梁整理 1 元素与集合 (1) 概念: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1 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必须是确定的 2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 3 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 ?(不属于)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的数集及其表示符号 (6)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Venn 图) 2 集合间的关系 (1)集合间的运算关系 1 子集:如果集合A 中所有的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 名称 非负整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 + N * Z Q R

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2 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a∈B,但元素a?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3 等集: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相同,那么就说集合A与集合B相等 4 并集:对于两个给定集合A、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5 交集: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6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所有属于集合U但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成为A在全集U中的补集,记作C U A (2)集合间的逻辑关系 交集:A B?A A B?B A A=A A Φ=Φ 并集:A B?A A B?B A A=A A Φ =A 补集:C U(C U A)=A C U U= ΦC UΦ= U A (C U A)=Φ A (C U A)=U 3 设有限集合A,card(A)=n(n∈N+),则(1)A的子集的个数是:n2 (2)A的真子集的个数是:n2-1 (3)A的非空子集个数是:n2-1 (4)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n2-2

知识讲解-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础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编稿:丁会敏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求简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了解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要点诠释: (1)A、B集合的非空性;(2)对应关系的存在性、唯一性、确定性;(3)A中元素的无剩余性;(4)B中元素的可剩余性。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区间表示: <<= {x|a≤x≤b}=[a,b]; x a x b a b {|}(,); (] x a x b a b ≤<=; {|}, x a x b a b {|}, <≤=;[) (][) x x b b x a x a ≤=∞≤=+∞. {|}-,; {|}, 要点二、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 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函数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要点三、映射与函数 1.映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记为f:A→B. 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

逻辑函数卡诺图表示方法

逻辑函数卡诺图表示方法 从前面可知,代数化简法有其优点,但是代数化简法也不易判断所化简的逻辑函数式是否已经达到最简式。 一、最小项的定义 1.最小项 如果一个具有n 个变量的逻辑函数的“与项”包含全部n 个变量,每个变量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且仅出现一次,则这种“与项”被称为最小项。 对两个变量A 、B 来说,可以构成4个最小项:AB B A B A AB 、、、;对3个变量A 、B 、C 来说,可构成8个最小项:C AB C B A C B A BC A C B A C B A C B A 、、、、、、和 ABC ;同理,对n 个变量来说,可以构成2n 个最小项。 2.最小项的编号 最小项通常用符号m i 表示,i 是最小项的编号,是一个十进制数。确定i 的方法是:首先将最小项中的变量按顺序A 、B 、C 、D … 排列好,然后将最小项中的原变量用1表示,反变量用0表示,这时最小项表示的二进制数对应的十进制数就是该最小项的编号。例如,对三变量的最小项来说,ABC 的编号是7符号用m 7表示,C B A 的编号是5符号用m 5表示。下表为3变量最小项对应表。 3变量全部最小项的真值表 3.最小项表达式 如果一个逻辑函数表达式是由最小项构成的与或式,则这种表达式称为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也叫标准与或式。例如:ABCD D ABC D BC A F ++=是一个四变量的最小项表达式。对一个最小项表达式可以采用简写的方式,例如

()()∑=++=++=7,5,2,,752m m m m ABC C B A C B A C B A F 要写出一个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可以有多种方法,但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给出逻辑函数的真值表,将真值表中能使逻辑函数取值为 1的各个最小项相或就可以了。 例:已知三变量逻辑函数:F =AB +BC +AC ,写出F 的最小项表达式。 解:首先画出F 的真值表,将表中能使F 为1的最小项相或可得下式 ABC C AB C B A BC A F +++=()∑=7,6,5,3m 4.最小项的性质: ①任意一个最小项,只有一组变量取值使其值为1,而其余各项的取值均使它的值为0。 ②不同的最小项,使它的值为1 的那组变量取值也不同。 ③对于变量的任一且取值,任意两个不同的最小项的乘积必为0。 ④全部最小项的和必为1。二、表示最小项的卡诺图 逻辑函数的图形化简法是将逻辑函数用卡诺图来表示,利用卡诺图来化简逻辑函数。 1.相邻最小项 定义:如果两个最小项中只有一个变量为互反变量,其余变量均相同,则这样的两个最小项为逻辑相邻,并把它们称为相邻最小项,简称相邻项。 2.最小项的卡诺图表示 卡诺图的构成:将逻辑函数真值表中的最小项重新排列成矩阵形式,并且使矩阵的横方向和纵方向的逻辑变量的取值按照格雷码的顺序排列,这样构成的图形就是卡诺图。下图为各不同变量的卡诺图。 图6.33二变量卡诺图 00011110m AB m AB 1m 03m AB AB 4A (a) B 1 3 2 AB (b) 0m ABC m ABC 1m 3m ABC ABC 265m ABC 74ABC m m m ABC ABC 0(a) (b) 1324 5 7 6 10 01 11 00 BC A 01 B C A

集合与常用逻辑(总结)

集合与常用逻辑部分 一、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表示.(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区间法. (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 集Q;实数集R. (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 限集、空集.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 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若A?B,且在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B,但x?A,则 _ (或 ).?A;A A;A?B,B?C?A C. 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A的非空子集有个, A的非空真子集有个.

2、集合相等 若A ? B,B ?A 则A=B 三、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 ∪B ={x |x ∈A ,或x ∈B }; 交集:A ∩B = ; 补集:?U A = . U 为全集,?U A 表示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 例1、(安徽2004年)设集合U={1,2,3,4,5},A={1,2,3},B={2,5},则A ∩( U B )=______. 例2、(安徽2005年)(1)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 S S S =??3 21,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 (A )Φ=?? )(321S S S C I (B )123I I S C S C S ??() (C )Φ=??)321S C S C S C I I I (D )123I I S C S C S ??() 例3、(安徽2006年)(1)设全集{1,2,3,4,5,6,7,8}U =,集合{1,3,5}S =,{3,6}T =, 则()U C S T ?等于( ) A .? B .{2,4,7,8} C .{1,3,5,6} D .{2,4,6,8} 2、集合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性质: A ∪?=A ;A ∪A =A ;A ∪ B =B ∪A ;A ∪B =A ?B ?A . 交集的性质: A ∩?=?;A ∩A =A ;A ∩ B =B ∩A ;A ∩B =A ?A ?B . 补集的性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