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2004年9月在学部组织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成立了校本课题“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小组。分层递进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实施因材施教。下面我就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成效。

(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

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因此分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递进才是目的.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不同层面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判

定条件时(A)会根据判定方法、利用题目所给条件证明全等。(B)会根据判定方法、运用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证明全等。(C)能否根据题意进行条件变换,如删掉(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一个条件证明全等,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形成有利于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

(三)分层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各层次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设定基本题,人人要做,加深题为A层学生的选答题和B、C层学生的必答题,拓展题为B层学生的选答题,C层学生的必答题。同时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本课外的配套资料,自己调配时间进行学习,不懂问题先看答案再和同学讨论最后请教老师,这样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分层评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评价,以达到激励递进的效果。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提问、自学、讨论、练习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A层学生,要采用多表扬、多激励的方式,寻找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克服自卑心理,尝试成功的喜悦,重塑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暗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C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的方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这样,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采用分层递进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克服种种困难把“分层递进”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递进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课堂“递进式”教学法 递进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探究式课堂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有助益。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分散,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吸引,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数学需要学生专心思考,如果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就无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虽然内容丰富有趣,但是知识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思维不够缜密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重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使其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发掘数学学科的乐趣,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一、递进式教学法的设计理念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的思维往往被桎梏,当提问的形式和解题的方法稍有改变时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也不理想。递进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体,在反复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将递进式教学法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递进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巧设疑问。数学问题包罗万象,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层次的数学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比如说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时,书中给出了两种判定游戏公平的方法,即掷骰子和掷硬币,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疑问:“是否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来决定小明和小华谁先行?”教师可以先提出一种方法,比如说制作红白两种颜色的小球,将小球放在盒子里,抽到红球小明先行,抽到白球小华先行,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公平的。所谓公平就是小明和小华先行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50%,而且只能存在两种结果,学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教师也可以根据书中的题目设计新的问题,如;“小红和小明分苹果,一共有5个苹果,最后一个该给谁?”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题目很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会认识到这与书本上的问题有着许多共同点,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如利用比赛胜负、猜数字比大小来决定等等,从而逐渐掌握迁移思维的能力。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辅导,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大纲向各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分别要求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又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同进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恰当调整其要求,符合学生好胜心理,能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2.分层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控制论原理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分成几个相应的教学层次。 在统一授课,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保证低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分层发散学生思维,使上等生“吃得饱”、下等生“吃得了”。实际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食量”(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尽可能达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如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五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分这样三层画线段图教。①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②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还剩多少块?③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修码头用去剩下的1/4修码头用去多少块?先集体授课第一层,布置低层组学生练习适当作业,再分别引导中、高层次组学生学习第二、三层知识(不要求全部掌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然后回过头来检查和指导第一组学生学习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低层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牵着低层次学生“过河”,指导高、中层次学生“过河”,为每个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彼岸,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了条件。 3.分层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利用复习课和练习课按复式班教学形式进行分层辅导。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分这样三层辅导不同层面的学生:①

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xx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课题批准号:xx县教育局文件教研(2008)77号 课题承担人: xx xx 所在单位: xx县四合中学 (一)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这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而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在不改变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目标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吉林松原138000)张玉满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验对照等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结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强迫性学习走向了自主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分层递进数学课堂教学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启动推进会方案

高店乡中心学校“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第一阶段总结 暨第二阶段启动推进会实施方案 一、序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分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也实现“保稳定、求质量、创特色、立品牌”的学校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改实行将近一年,我们认真而充分的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奠基,精心组织了教师学习培训,强力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进行改革。学习、培训、研修、借鉴、讨论、反思,务实的行动让我们收获颇多,我们已有当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崭露头角,有传统课堂模式开始走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呈现彰显特色、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教育教学新景象。我们能够看到参与课改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实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看到多数老师已经能够编写出合乎规范、质量较高、符合我校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体现,教师角色有所转换,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师的舞台,学生不再是听众。我们力争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坐标,并朝着那个目标不断的前行,自由开放、尊重民主的教学氛围得以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既然我们选择了“以课改求质量”的目标,那么就只能树立“只

谈怎么改,不谈改不改”的态度,坚持“学习——探索——实践——再学习——在探索……”的姿态,消除等待观望的心理,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把高店乡中心学校课改全面推进到第二阶段。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比如班级学生数太多,不适宜组织分组活动;教师办公条件相对落后,几人供用一台电脑,电子白板没有配到位;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编写等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面对问题我们要探索,有效解决。因此全乡教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迎难而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停歇,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破制约中心校发展的瓶颈,提升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而不懈努力。 我们坚信,高店乡中心学校的课改工作会在不断尝试、探索下走向完善,高店乡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在课改的推动下不断攀升。 我们在行动 ——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泰伦底乌斯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我们现在的不少学校,班级人数多,学生接受能力层次不一,极易造成英语学习的分化,因此英语教学中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采取分层教学就非常必要。 到底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熟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目标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如教形容词和副词和最高级时,我就问一个学生:“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这个学生在班里边找边说:Zhang Peng is,这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张鹏的外号就是“白马王子”。这一问之后,学生个个争着举手,人人情绪高涨,抢着回答另外的问题,e.g.:Who is younger than you?等等。这样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坚持不懈。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之具有趣味性;应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学者。 二、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入题海的深渊,其结果可能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导致“溺死”其中。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地摧毁了他们想建立的“自我成功意识”,让其过多地体验“失败”、“低劣”、“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思想的再学习

“分层递进”教学思想的再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个高效率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由于目前我们学校教学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其主要依据是作为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大体上是相同的),于是,大多数教师关心的是按照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参加考试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这样,我们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活动,质量的评价等以教师中心,书本核心,课堂中心为最基本特征是非常自然的了。应试教育下课堂就有可能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而着眼于一部分的学得好的学生,让学得不好的学生不断淘汰,即使不留级考上了一个学校,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也是被判定为失败者,心灵上被淘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过程中,为一切适龄学生创设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的较好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考虑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执行的教学任务应作如何的变革,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什么有效的教学策略。洵阳中学从98年开始,进入了“分层递进教学”的课题研究,逐渐形成了在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的思路是“分层递进,互动育人,探究发展”,并继续作再学习,再认识,再实践。 一、对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的认识 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我们过去较多侧重于研究学生的共同性,对学生的差异研究不够重视,重视学生认知发展,忽视个性发展,按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埋没学生天赋才能和兴趣爱好。 学生差异为性格差异、兴趣差异、能力差异。其中之一是个体内的差异,指个人素质结构不一。如某人偏好于文科,但数学学习能力差;有人善于思考,但记忆力不好等。二是个体间的差异,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 1

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在“刑事案件侦查”课程中的应用

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在“刑事案件侦查”课程中的应用[摘要]递进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此种教学法, 其教学过程顺应案件侦查工作逐层推进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并且注重和强调开放式思维训练,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系统全面地梳理理论知识。文章从选择案例、切割整理、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修正微调五个环节探讨了递进式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关键词]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刑事案件侦查 案例教学法是我国公安院校“刑事案件侦查”课程专业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因为案例繁杂冗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或者侦查工作分布于案例陈述之中,学生思维过程受到“答案”影响而训练效果不好;以及案例教学法本身不适合理论知识传授,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局限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经过多年案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一种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并且适应“刑事案件侦查”课程特点的递进式案例教学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 一、递进式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将教学案例按照侦查过程,划分为受案、立案、侦查、重点、破案侦查终结等五个层次(部分),其中二至五部分在教学初始阶段进行屏蔽,只给予第一部分案情介绍及设计问题,当完成本阶段课堂讨论、点评、理论讲授、侦查工作评析等教学环节后,进入案例教学第二层次,给予此层次案情介绍及设计问题,逐层依次推进直至五部分案例全部讨论结束,完成案例整体教学。 使用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在逐层推进的教学中深化巩固,其应用能力也能得以提高。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刑事案件侦查的基本理论,巩固侦查办案的程序意识,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逻辑思维习惯。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比以往更容易把握讨论进程,控制讨论节奏和方向。由浅入深的案件侦查模块,使得学生可以很快上手,自觉参与度高,且能保持探究热情,很少出现冷场、僵局,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10-10T12:29:26.3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7期作者:张风芹[导读] 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264500 现阶段,小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成效极为显著,将该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本文主要就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做了简要的分析。随着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深入度不断提升,经研究发现,该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要实现因材施教,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难度有规律的提升。 一、对课程进行分层 对课程进行分层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工作环节。课程分层的精准度会直接影响到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课程的分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分析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本学期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将数学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时,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减法、折线统计图。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不依照教材中的顺序进行讲解,可先讲解简单的图形知识,之后再讲解因数分数类知识点。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期间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层,而该项分层工作同样也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成效的必要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实际分层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从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数学基础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划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细致地划分为A组,B组以及C组。A组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较高,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B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可以设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C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可以设置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实际讲解折线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A组学生设置“自行寻找素材,并依照素材画出与之相匹配的折线统计图”;对于B组学生,教师设置具体的素材,并引导学生依照该素材进行折线统计图的编制;对于C组学生,教师首先要鼓励其进行折线统计图知识的学习,并告知其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设置出具体的题目,并将折线统计图设置一半,让C组学生完成未完成的图形绘制任务。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小学数学当中有效的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该种教学模式对于数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措施,进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浅谈分层教学的利与弊

浅谈分层教学的利与弊 对当今的学生来说,“分层教学”可谓是一个不陌生的词语。 “分层教学”即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在当下的学校里,在入学前进行一场入学考试之后按照成绩来分班级已经非常常见,从最初的中学里按照成绩排名将靠前的学生分为“清北班”“火箭班”,将成绩靠后的学生分为“普通班”“平行班”。然后根据不同水平的班级来安排不同的教学方式,作业布置以及考试等等。 这样的分层教学模式自然是有一定的益处。首先,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分层教学正好适应了这样一个“面向全体”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同时在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而采取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实行“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选择最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地实现人的发展。其次,采取分层教学,能够提升课堂的课堂的效率,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能够迅速吸收基础知识同时再深化拓展,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则能将基础知识慢慢落实,使课堂的有效时间大大增加。 但同时分层教学也有许多的不足。最为明显的就是,按照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从某个方面来说本就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学校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之中也有着些许自负自傲的学生存在,他们对普通班的学生出现看不起甚至歧视等心理的出现;而被分在普通班的学生,有的则会出现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出现“人生无望”这样消极的思想。甚至有的学校给优秀班配备较普通班来说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若有如此,即使在学业成绩上因材施教,总体来说也是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生踏入校园,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不同基础的学生需要教师来引导。分层教学虽有着一些弊端,但也不能因此就放弃这一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科目采取分层教学,在不断的实践中发扬其优势,消除其不利的方面。推动我们的教育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文海实验学校汪小莲 [摘要]本文主要阐明如何运用分层递进法进行教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特别是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互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分层教学递进教学 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小学经过6年的学习之后,个体间的程度高低不一。进入初中以后,其差距呈继续拉大之势,致使部分程度低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继而厌学。教学要做到真正面向全体,让学生获得均衡的发展,必须因材施教,设法使所有学生学有信心,学有所获。数学学科,初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如不及时加以改变,差距会越来越大,班级教学将难以顺利进行,新课标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将成一句空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的设想,并进行了实践。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 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奏效。 (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学,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 这一教学模式关键是着眼差异、分层制定目标,制定目标既要根据新浙教版原有教材结构,又要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科学合理的补充和调整,以形成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分级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每个章节教学目标分成A、B、C 这样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确定层次目标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2004年9月在学部组织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成立了校本课题“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小组。分层递进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实施因材施教。下面我就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成效。 (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 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因此分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递进才是目的.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不同层面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判

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2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推广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随即全面铺开。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示范校,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摸索出一套适合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教学模式――双循环递进式(课堂与车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理解、巩固理论,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习质量。戴尔的“经验之塔”说明了做的经验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知识能力递进式提升,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实施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 1.环境要求。学习环境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为保证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在理实一体化车间或现代化技能教室进行。课堂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这种

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作为课堂的场所既要有教室的功能,如桌椅、黑板、多媒体设备等,又要有足够的工位、实验实训器材。 2.师资要求。双循环递进式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还要熟悉企业管理文化,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化的教学环境,克服就业恐慌,实现学生到工人的无缝对接。 3.备课要求。备课要包括授课计划与教学考核。教学计划要求融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为一体,以任务为中心编制授课计划;教学考核是指在对学生的学业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考核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 4.学生要求。为保证课堂任务顺利完成,提高学生参与、合作能力,课前需要对学生按照性格、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其符合社会相互依赖理论,即各个小组或任务相互联系和依赖、小组成员的搭配优势互补依赖、任务的分配内容上的依赖、小组成员角色的依赖、交流激励,等等。 二、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1、任务描述。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4-01T17:05:10.340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上旬供稿作者:黎绍琼 [导读]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 黎绍琼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笔者立足于班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客观差异,由教学目标入手,从小组划分、教学目标层次化、分层次授课及课堂练习分层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递进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150-02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指依照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并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并依据教学效果予以调整的教学模式。课改前,初中数学教学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限制和约束下,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环节中很难顾及到学生智能水平的差异,难以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实现较理想的能力发展或潜力发掘。为此,笔者尝试性地将“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颇佳。以下仅介绍一些自身的教学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 “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递进 “分层递进”教学可划分为两部分:“分层”即协调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手段;“递进”则代指教学任务的基本目的,即促进智能层次不一的学生立足于固有知识建构,实现整体进步。与新课标所强调的“面向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样,分层递进教学着眼于班级学生整体的发展进步,而不仅是针对于部分优生,不以牺牲部分人素质发展的机会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分层递进”教学强调、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视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学习小组互动的方式,促进班级竞争、学习与共同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把“差异”转化为教育资源,缩短学生间的智能差异。 二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定期动态升降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可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和成绩的差异,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按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三层次的能力要求,将学生由低至高分为A、B、C三个层次。教师可通过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在座位编排时,将前后四人(A、C层各1人,B层2人)编为学习小组,便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讨论、辅导、交流、竞赛,实现班级群体的“优势互补”。为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在阶段性的单元学习或期中测试后,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进行必要的层次间调整,鼓励学生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并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备课是教师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及课程指导的前提。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况下,教师应对教学内容作共同目标、层次目标的区分。尤其是要注意转变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做法,如在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安排上可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的渐进办法,允许学困生在有梯度的连贯的分目标练习中逐步达到课标要求;学优生则可适当超课标、超进度学习。应注意的是,各层次教学要求拟订力求准确地把握各层次学生认知建构的“最近发展区”,妥善解决学生间“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在“因式分解”的课堂教学目标可定为两部分:(1)共同目标: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并可应用其初步解决简单问题。(2)层次目标:A层,因式分解简单的整式;B层,理解概念并熟练地分解因式;C层,在B层的基础上可熟练运用其概念去解决有一定难度和灵活性的综合问题。 3.分层次授课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分层递进”教学应采用多层次、立体化、低起点、缓坡度的弹性化教学。注意要让班级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提问可根据问题难度的高低,分别将简单、适中、有思维难度的问题交给A、B、C三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保证各层次学生均等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譬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熟悉与掌握程度,给出以下方程:(1)x2+y2=4;(2)x2+2x-y=x2;(3)xy-y=6;(4)x2+y+z=6。要求A、B层次的学生判断方程是否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并讨论是或不是的理由。同时安排C层次的学生判断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所列的x、y的一对值,是否为方程组解? 在学生探究、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习小组间的成员互动,并就其疑难问题予以适当引导。尤其是对A、B层的学生,教师须深入了解其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解答疑难,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强烈的求知欲。在C层学生的指导上,则应以课后指导为主,做到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避免占用大多数同学的课堂学习时间。 4.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教师考查分层递进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在于巩固与强化各层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堂讲授获取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加以反馈、矫正,将所学知识点由点而面地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由此,教师设计编排课堂练习,应根据班级整体的层次分布科学重组或选编习题,遵循基本标准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地讲,就是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由低至高将课堂练习分为基本标准、习题综合与技巧归纳三个层次。 以“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可设计如下基础练习:(1)参考教材图例,重新证明勾股定理。(2)已知矩形的周长为34,且长为14,试求矩形的对角线长。(3)若三角形△AOB处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已知O为原点,点A(5,0)、点B(0,12),试求 △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规定时间内,A层次同学要完成(1)、(2)两题;B层次同学在完成前两题的基础上对(3)进行思考;C层次同学则需全部完成。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对层次不一的学生展开补偿评价与发展训练,逐层落实教学目标。同样的,分层教学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外,

浅析分层教学法的推广和实施

浅析分层教学法的推广和实施 赤水源中学陈孝顺 摘要: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全国推广,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强势智慧,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想平台。本文针对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校推广分层教学模式,分析程推广过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困难,并提出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推广和实施 由于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和项目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几种有效教学模式中,以上海建平中学的“分层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很多困难。现就分层教学法在我校推广和实施过程情况,如何在一个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学校推广和实施分层教学法提出以下看法。 一、现状分析 1、当前教学模式:目前的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基本体制,每个班的学生分班原则不外乎种,一是按本年级学生个人总成绩排名,按总成绩的高低平均分配到每个班;另一种是,按学生总成绩的高低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优化班和普通班)。前一种分班方式,基础好的和差的总分可以相差4、5百分,高一分班时,高分达到600多分,低分只有200来分,在这种班级里面上课,老师不能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后出现优秀的“吃不饱”,拖成了一般的了,基础差的“吃不了”就更差了。后一种分班方式好像是实施了“因材施教”,但它的分层的依据是学生的总分,学生总体情况相当,但不表示学生在各科上的发展都是一样的,真正各科都均衡发展的学生也不多,更多的是有个别科目较差。相应的在这些班级上课的老师就都以优秀生的标准来教学,导致勒势科目的学生跟不上,时间一久这些优生也就逐渐变成了差生,所以,每个重点班,进班的成绩都差不多,但最后还是出现了很差的学生。另外,这种分班制度,将会严重打击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在差班的学生和老师都会失去自信,认为别人都认为我是差的,我教不好、学不好是正常,从而导致老师和学生破罐破摔。 2、教师结构: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牌学校,其师资队伍的老年化(平均年龄在35以上)、思想意识的陈旧华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教师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教法中走过来的,思想意识非常保守念旧。 3、教学状况:在近10年来,盐津一中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向时间要质量,用大量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现以跃居全市同类学校榜首,连续两年全市综合评比第一。很多老师甚至领导形成了时间加汗水才是质量保障的意识。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各地各校高中都在扩招,高中优秀生源的争夺非常激烈,为了适应这种无序的竞争,各地各校都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其中分班教学(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是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的一个手段。很多优秀学生和家长就读哪个学校也就基本是冲着重点班去的。我校在近年的竞争中也免不了分班教学的模式。优化班固然是各方面都给予最优化的配置,配置最好的班主任,最好的任课教师,享受最优化的教学资源。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几乎全落在了班主任的头上,学生的思想工作、人格品质和人生价值观都是班主任在教育。任课教师多数只是完成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违纪就把违纪学生提交给班主任,甚至有的学生不交作业,任课教师也把这些学生转交给班主任去处理。更有甚者把学生在他的课堂上的违纪认为是班主任工作不到位,责备班主任没管理好班级。 4、班额情况:由于近年高中教育的普及,各校招生人数大大超过学校现有条件,导致很多学校都是大班化教学。我校现有班级人数都在70人以上,教室内别说开展什么活动,就连教师上课要到教室下面巡查学生情况也很成困难。有的班级达到80多人,上课学生站起来都成困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