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技巧

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技巧

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技巧
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技巧

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技巧

摘要: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单位,既有词的性质,也有短语的性质。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离合词从结构上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动宾型如“散步”、“聊天”和动补型如“推翻”、“提高”。动宾型离合词数量大。扩展形式多样,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在动宾型离合词的各类偏误中。重叠式偏误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将动宾型离合词重叠式偏误作为考察对象,对偏误类型、偏误成因进行归纳与分析,探讨减少偏误的教学策略,并重视对离合词重叠式的讲解与强化练习,为对外汉语离合词重叠式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离合词;偏误类型;偏误成因;教学技巧

1偏误类型

从形式语法的角度来考察,鲁健骥把偏误可归结为四类:“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综合各方面对离合词偏误进行分析。

1.1离合词没有离的用法偏误

在离合词的使用中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等的影响,离合词该离的未离的现象很多。

1.1.1人称代词放在了离合词之后

如:①误:请不要生气我,我以后不再伤心你。正:请不要生我的气,我以后不再伤你的心。

上述两个句子出现偏误的原因是把人称代词放在了离合词之后。当离合词表示的动作涉及了人称代词时,应该把人称代词放在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一般人称代词后要加“的”,即离合词动词语素+人称代词(的)+离合词名词语素;或是用介词引出对象,把离合词放在介宾短语之后。如:帮忙:帮他(的)忙/给他帮忙;伤心:伤我(的)心/让我伤心。

1.1.2了、着、过等助词顺序错误

②误: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正:我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③误:孩子们鼓掌着欢迎我们。正:孩子们鼓着掌欢迎我们。

④误:我已经理发过了。正:我已经理过发了。

此类偏误的成因是不了解助词“了”“着”“过”的用法。由于很多语言中没有助词有时态标记这种用法,因而留学生常常对它们在句中的顺序感到迷惑。在母语负迁移的过程中,留学生常常对这些词手足无措。了、着、过等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如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在离合词中插入“了”。如例句:我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情。表示动作的持续,正在发生时,离合词中间插入“着”,如例句:孩子们鼓着掌欢迎我们。如表示动作的完成,在离合词中间加入“过”,如:我吃过饭了。

1.1.3时量补语和数量补语放在了离合词之后

⑤误:我今天洗澡两次了。正:我今天洗了两次澡。

⑥误:她刚散步半小时了。正:她刚散了半小时步。

时量补语和数量补语应插入离合词中,和了/过同时用,放在了/过之后,即离合词动词语素+了/过+时量补语/数量补语+离合词名词语素。时量补语、数量补语用来补充说明动作持续的时间的长短、数量的多少。如例句应改为“洗了两次澡”,“散了半小时步”。也可使用离合词“合”的形式,即离合词+离合词动词语素+了/过+时量补语/数量补语,如:她游泳游了半小时。这周跳舞跳了两次。

1.2插入成分的语序偏误。

⑦误:我今天跑了步两个小时。正:我跑了两小时步。

⑧误:她结过婚两次。正:她结过两次婚。

由于离合词的插入成分过于复杂,对于留学生来说,难以掌握插入成分的语序,所以出现了上述错误。如上两个例句,留学生不明白时量补语和数量补语应该放在离合词中间,而不是之后。

1.3离合词重叠的偏误

离合词重叠式而言,泛化引起的偏误容易导致将双音节动词重叠泛化到离合词重叠上。由于双音节动词、离合词在语音形式、书写形式上并无区别。留学生会想当然地将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泛化到离合词重叠上。另外一种情况是将一部分可重叠的离合词类推到全部的离合词上,把可重叠性认定为全部离合词的共性而加以类推地产生偏误。

1.3.1重叠基本形式的偏误

⑨误:晚饭以后我想去散步散步。正:晚饭以后我想去散散步。

⑩误:我们昨天去游泳了游泳。正:我们昨天去游了游泳。

离合词的重叠形式主要包括“AAB”和“A了AB”。前者用于还未发生。如“我要去图书馆看看书”,“周末我在图书馆看了看书”。后者用于已经发生,像“我们握了握手”、“他对我点了点头”。留学生容易把双音节动词重叠主要有“ABAB”和“AB了AB”,如“休息休息”、“准备了准备”,在时体范畴方面的要求与离合词重叠是一致的。离合词习得时很容易出现偏误。例如⑨表未发生的,“散步”应重叠为“散散步”。而不是“散步了散步”在例如⑽表已经发生了的,“游泳”的重叠形式是“游了游泳”而不是“游泳了游泳”。两例中的偏误都是由于对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的随意套用而产生的。

1.3.2重叠缺失

指应使用离合词重叠式而没有使用所产生的偏误。根据缺失成因大致可分为语义性缺失、句法性缺失和语用性缺失等。

例?误:周末你做什么?——我常常聊天、上网。正:周末你做什么?——我常常聊聊天、上上网。

离合词重叠式除具有表“时短量少”的核心意义外,还兼具“随意”、“列举”、“不确定”等派生意义。例句?的“聊天”、“上网”作为“周末你做什么”的应答,表示“列举”,并且伴有“随意”、“不确定”的意义,同基式相比,重叠式“聊聊天”、“上上网”与语义的要求更为契合。

?误:你去哪儿了?——我跑了步。正:你去哪儿了?——我跑了跑步。

?误:我看见老师了,我挥了手。正:我看见老师了,我挥了挥手。

在现代汉语中,要使句子连贯成句需借助一些能够表达离散化的、个体化的手段去补足具体语境下的信息缺位。例??的“跑了步”、“挥了挥手”改为重叠式“跑了跑步”、“挥了挥手”就能达到补充信息的缺位,达到成句要求。

?误:我的中国朋友说:“我们去打球。”正:我的中国朋友说:“我们去打打球。”

?误:请你帮忙,好吗? 正:请你帮帮忙,好吗?

离合词由基式变为重叠式后,音节相对绵延舒缓,语气也相应委婉和缓,能够表达“愿望”、“商量”等情貌义。留学生这方面的语感尚未建立,因而习得偏误就很难避免。例?的“打球”是“我的中国朋友”提出的建议。蕴含“愿望”、“商量”等意味,重叠式“打打球”与句子的语义要求是相一致的。基式“打球”固然合乎句法。但接受度较低。例?表“请求”义,与基式“帮忙”相比,重叠式与语境要更为适切。

2偏误成因

离合词重叠式偏误有多方面的成因,本文仅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及离合词重叠式固有的特点来考察。

2.1母语负迁移

留学生习得汉语时常以母语去比附汉语,产生母语向汉语的迁移,这在习得汉语的初级阶段尤为明显。迁移有正负之分,对汉语习得起干扰作用的即为母语负迁移。离合词习得偏误很多就是源于母语的负迁移。对欧美留学生而言,由于离合词概念意义上大多相当于印欧语系语言中的单个动词。比如说,“游泳”、“见面”、“跳舞”因而学生很自然会将离合词认定为母语中的单个动词,出现“游泳游泳”、“见面见面”、“跳舞跳舞”等偏误。

2.2目的语泛化

指学习者将有限的目的语知识,以类推方式不恰当地套用到目的语新的语言知识上而产生偏误。留学生他们通常具备较强的语言归纳、总结能力。但学生的汉语知识毕竟有限,归纳、总结时很容易就会将某些语言现象过度类推,出现目的语泛化。他们会把之前学的类推到后学的知识上,就如离合词重叠上,会把双音节词的重叠等同于离合词的重叠,把可重叠性认定为全部离合词的共性而加以类推地产生偏误。

2.3离合词固有的特点

离合词在语义、句法、语用上的复杂性也是引发偏误的重要原因。汉语缺乏发达的形态,在语法方面,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问题。离合词就是一种兼具词的特点和短语的特征。加大了留学生区分双音节动词、动宾型离合词和动宾短语的难度,习得时容易产生偏误。在语义方面。离合词不仅具有

“时短量少”的时(动)量义,还兼具“委婉”、“尝试”、等情貌义;在语用方面,离合词重叠式语体较低,与句式关系较复杂。离合词的偏误类型都是与这种复杂性密切关联的。

3教学策略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减少离合词的使用偏误我们已经分析了离合词的使用出现偏误的类型和原因。这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离合词提供了几点思考。

3.1选用合适的教材

在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中“增加离合词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应对离合词给出明晰的概念,不能模糊化处理,关于离合词的特点,使用规则应更加详备。如:“散步散步”可能是汉语规则泛化造成的,如果教材引入了与之相应的离合词重叠的规则,把普通动词和离合词的异同作出对比分析,交代明确,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3.2重视讲解顺序

先“形式”后“内容”的顺序。“形式”指离合词的重叠形式(“AAB”和“A了AB”)。“内容”指离合词重叠在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的特点。教学中首先要把离合词的重叠形式讲解清楚,然后针对离台词重叠的语义、句法和语用特点逐次进行讲解。这种顺序对留学生,尤其是初等水平的留学生掌握离合词重叠式,是行之有效的。

可以将偏误类型分为强制性偏误和选择性偏误。强制性偏误指不合句法的偏误,基本无交际价值可言。选择性偏误合乎句法,尚存有一定的交际价值,只是通解度偏低。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如何避免强

制性的偏误讲解清楚,待学生掌握了离合词重叠式成立的必要条件后,再适时引入语境、句式内在语义契合性方面的要求。这种注重先交际性后准确性的顺序是与第二语言教学重视交际的旨归相一致的。

3.3注重强化性的训练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专项练习的补充。老师在给留学生讲解离合词的时候不能泛泛地一带而过,应按由易到难的原则,系统地讲述,把离合词的实质从抽象化的概念中抽离出来,化抽象为具象,使留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教师可以对离合词采取诸如替换词语、变换句子、扩展等方式反复进行操练,这样就能达到强化识记的目的。交际性练习同样可以借助课后练习来进行。比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一课或几课中的离合词归并到一起,设置出相应的语境,让学生使用指定的离合词进行会话。还可使用指定词语编写对话或故事等。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2】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1997,1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一遗漏偏误 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 [也] ? 另如: 结构: 除了?以外, [ 都]? 除了?以外, [也] 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至于“ beside ”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 除了?以外, 也?” ,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 “也”等对应的成分。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 (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离合词的教学

离合词 常见的离合词: 1.洗澡、刷牙、洗脸、睡觉、起床、见面、聊天、帮忙、上课、开会 2.道歉、生气、认错、操心、吵架、撑腰、争气、吹牛 3.生病、看病、发烧、住院、受伤、养伤 4.跳舞、唱歌、游泳、骑马、跑步、散步、打球、打拳、跳绳 5.照相、录音、保密、打工、当兵 6.招手、鼓掌、理发、点头、抬头、喘气 7.请假、考试、放假、毕业、出国、结婚、离婚、做寿、成家、打仗、办事 8.下雨、下雪、让座、谈话、带头、超车、带路、过瘾、出力、争光、 常用介词搭配:(离合词后面有宾语) 1.注:加黑:常用。 下划线:有重复。 2.(比较)生气:生他的气 对他生气

使用特点: 例1:帮忙 例2:游泳

练习:改错 (留学生常见错误) (1)误带宾语:如: *作为班长,他经常帮忙我们。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们谈话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放错。如: *我们都鼓掌着欢迎他们。/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我们下课了就去操场踢球。/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过。/我从来没有撒谎过。 (3)重叠形式有误。如: *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 *他对点头了点头了。 (4)结果补语位置有误。如: *上课完,我们去看电影吧。 *理发完我去洗澡。 (5)时量补语位置有误。如: *我们洗澡了一个小时。 *她生病了三个星期。 (6)带情态补语时有误。如: *她唱歌得非常好。 *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7)趋向补语“起来”位置有误。如: *他突然鼓掌起来。 *我同屋一感冒,就发烧起来。 (8)动量补语位置有误。如: *他结婚过两次。 *我抽烟过几回。

离合词及其教学

离合词及其教学 (一)什么是离合词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 (二)常用离合词 为了便于大家熟悉离合词,我们把常用离合词列举如下: 帮忙、过瘾、成家、出力、喘气、道歉、见面、做寿、招手、唱歌、照相、谈话、让座、争光、受伤、带路、抬头、打工、带头、开会、操心、点头、请假、跑步、做操、打拳、洗澡、散步、聊天、跳舞、离婚、生病、撑腰、睡觉、争气、打球、看病、骑马、认错、刷牙、跳绳、洗脸、起床、录音、游泳、住院、超车、打仗、当兵、坏事、理发、吹牛、考试、鼓掌、毕业、发烧、生气、吵架、放假、养伤、办事、出国、下雨、下雪、上课、保密。 (三)留学生离合词偏误 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而且所出现的偏误也有一定的共性。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留学生在离合词方面所出现的偏误: (1)误带宾语:如: *作为班长,他经常帮忙我们。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们谈话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放错。如: *我们都鼓掌着欢迎他们。/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我们下课了就去操场踢球。/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过。/我从来没有撒谎过。 (3)重叠形式有误。如: *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指一种集词法与句法于一体的,其内部语素可离可合的,中间可插入某些成分进行扩展的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汉语学习者在进行离合词的学习时往往困难重重,然而汉语教学界目前尚未提出科学、系统的离合词教学法。针对这一点,笔者从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离合词的教学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善方法。 标签:离合词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离合词是指一种集词法与句法于一体的,其内部语素可离可合的,中间可插入某些成分进行扩展的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有一定的数量,据赵金铭先生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2500多条[1],而且还在增加。有相当数量的离合词是高频词,而且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就必须进行教学的,再加之其自身的特殊性,使离合词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从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离合词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離合词。 一、教材编写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在“离合词”教学方面做得较好的却寥寥无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汉语教材的编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离合词在生词表中应有所标注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汉语教材对离合词不标注词性,只以拼音分写的形式加以提示,这种做法常常使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时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应当在生词表中对离合词有所标注,可采用《现代汉语词典》里标注离合词的方法,将离合词标注为“/”,或者在离合词后面直接加“离合词”字样,如“懂/事”“狠心(离合词)”等。另外,高书贵、任雪梅认为应同时兼顾离合词的“相对固定”和“可分离”两种特性,除整体标注外,对组成成分中的自由语素应单独标注。“将单纯动词‘游’‘唱’等做主要词条处理,而动宾结构离合词附着其后,也便有了在生词表中存在的理由。”[2]相信这一方法也会行之有效。 (二)离合词扩展式及其搭配要着重安排 截至目前,笔者所看到的教材中,大部分在离合词的扩展形式方面做得较少,即便是有所体现,也比较凌乱,没有规律性可言,只有陈灼老师主编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一书在“词语搭配与扩展”一项内容中,收入了离合词搭配与扩展的变式。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应当着重安排离合词的扩展式及其搭配,确保离合词及其扩展式在教材中能够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如第14课出现的生词“握手”,在第15和第25课课文中便应再次出现了其重叠形式“握握手”。这样就能巧妙地

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技巧

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技巧 摘要: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单位,既有词的性质,也有短语的性质。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离合词从结构上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动宾型如“散步”、“聊天”和动补型如“推翻”、“提高”。动宾型离合词数量大。扩展形式多样,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在动宾型离合词的各类偏误中。重叠式偏误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将动宾型离合词重叠式偏误作为考察对象,对偏误类型、偏误成因进行归纳与分析,探讨减少偏误的教学策略,并重视对离合词重叠式的讲解与强化练习,为对外汉语离合词重叠式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离合词;偏误类型;偏误成因;教学技巧 1偏误类型 从形式语法的角度来考察,鲁健骥把偏误可归结为四类:“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综合各方面对离合词偏误进行分析。 1.1离合词没有离的用法偏误 在离合词的使用中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等的影响,离合词该离的未离的现象很多。

1.1.1人称代词放在了离合词之后 如:①误:请不要生气我,我以后不再伤心你。正:请不要生我的气,我以后不再伤你的心。 上述两个句子出现偏误的原因是把人称代词放在了离合词之后。当离合词表示的动作涉及了人称代词时,应该把人称代词放在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一般人称代词后要加“的”,即离合词动词语素+人称代词(的)+离合词名词语素;或是用介词引出对象,把离合词放在介宾短语之后。如:帮忙:帮他(的)忙/给他帮忙;伤心:伤我(的)心/让我伤心。 1.1.2了、着、过等助词顺序错误 ②误: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正:我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③误:孩子们鼓掌着欢迎我们。正:孩子们鼓着掌欢迎我们。 ④误:我已经理发过了。正:我已经理过发了。 此类偏误的成因是不了解助词“了”“着”“过”的用法。由于很多语言中没有助词有时态标记这种用法,因而留学生常常对它们在句中的顺序感到迷惑。在母语负迁移的过程中,留学生常常对这些词手足无措。了、着、过等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如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在离合词中插入“了”。如例句:我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情。表示动作的持续,正在发生时,离合词中间插入“着”,如例句:孩子们鼓着掌欢迎我们。如表示动作的完成,在离合词中间加入“过”,如:我吃过饭了。

离合词

第一章汉语部分词类及其教学 三.离合词及其教学 (一)什么是离合词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 (二)常用离合词 为了便于大家熟悉离合词,我们把常用离合词列举如下: 帮忙、过瘾、成家、出力、喘气、道歉、见面、做寿、招手、唱歌、照相、谈话、让座、争光、受伤、带路、抬头、打工、带头、开会、操心、点头、请假、跑步、做操、打拳、洗澡、散步、聊天、跳舞、离婚、生病、撑腰、睡觉、争气、打球、看病、骑马、认错、刷牙、跳绳、洗脸、起床、录音、游泳、住院、超车、打仗、当兵、坏事、理发、吹牛、考试、鼓掌、毕业、发烧、生气、吵架、放假、养伤、办事、出国、下雨、下雪、上课、保密。 (三)留学生离合词偏误 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而且所出现的偏误也有一定的共性。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留学生在离合词方面所出现的偏误: (1)误带宾语:如: *作为班长,他经常帮忙我们。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们谈话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放错。如: *我们都鼓掌着欢迎他们。/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我们下课了就去操场踢球。/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过。/我从来没有撒谎过。 (3)重叠形式有误。如: *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 *他对点头了点头了。 (4)结果补语位置有误。如: *上课完,我们去看电影吧。 *理发完我去洗澡。 (5)时量补语位置有误。如: *我们洗澡了一个小时。 *她生病了三个星期。 (6)带情态补语时有误。如: *她唱歌得非常好。 *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7)趋向补语“起来”位置有误。如: *他突然鼓掌起来。 *我同屋一感冒,就发烧起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使用汉语时因语言能力的不足而出现的语病,它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当事人一般不能改正,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而它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并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难以取得成效,本文就简要阐述了偏误是什么,偏误分析对汉语教学的意义,偏误主要表现在汉语教学中哪些方面,偏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待偏误。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意义方面原因策略 一、偏误是什么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要清楚理解“偏误”的含义,就必须与“失误”相区分。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第二语言学习者和使用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例如: ①这周是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 ②这周是7月份的第一个星期。 这里的两个例子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③我每天吃饭在食堂。 ④我上课在教室。 这里句子明显就是偏误。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而这里是把地点状语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由于学习者没有把句子的语序问题弄清楚,造成一系列的错误,这就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 二、偏误分析对汉语教学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及其所达到的阶段;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助于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还便于大纲、教材和词典的编撰。使得其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情况,从而促使教学有意义的进行。 对学习者而言,通过偏误分析,可以验证自己对汉语语言规则的理解正确与否,好改正自己的错误,完善目的语,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对研究者而言,通过偏误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学习者是如何习得目标语的,有助于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步骤;研究者还会发现学习者的偏误是不可避免的,出错可以看成学习的手段,用于检验关于正在学习的语言规则的假设。 三、偏误主要表现在汉语教学中哪些方面 偏误主要表现在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 语音方面:主要是音节偏误、声母偏误、辅音偏误、声调偏误、语流音变偏误。 汉字方面:主要是笔顺偏误、笔画偏误、部件偏误、结构偏误。

离合词整理(完成)

离合词整理 甲级词 动宾式 发烧 他发了一天的烧。 放假 我们国庆节放了七天假。 今年我们公司放了三次长假。 见面 我只见过他一面。 请你告诉他,我想在他有时间的时候和他见个面。 看病 他从没去医院看过病。 现在,看一次病要花很多钱。 劳驾 劳您的架帮我一下。 留念 这件礼物送给老师,留个念。 录音 你说的话已经录了音。 录一次音。 跑步 跑了一会儿步,我就累了。 起床 起了床,他就看电视。 请假 他病了,请了三天假。 这个月我都请了5次假了。 散步 我想去散会儿步。 今天天气好,我们去散个步怎么样? 上课我喜欢上英语课。 上学 他病得很重,上不了学了。 睡觉 我刚刚睡了一觉。 跳舞 刚才他们跳了一个民族舞。 我上次和他跳过一次舞。 听说 听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大雨。 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应该去看看这个电影。 问好 代我问你妈妈好。 握手点头拍手张嘴 他只跟我握了握手。 洗澡 我喜欢洗冷水澡。 有的人喜欢一天洗三次澡。 下课 下了课,我就回宿舍了。 游泳 每天下午他都要游两个小时泳。 有意思 这件事有点儿意思。 照相 我们在天安门广场照了一张相。 动补式 变成 我永远也变不成他那样的人。 得到 这次我得不到奖学金。 看见

你看得见我吗? 离开 这孩子离不开妈妈。 听见 你听得见我说话吗? 遇到/碰到 你在学校门口遇得到他吗? 乙级词 动宾式 安心 他总是安不下心来学习。 办公 放假的时候,我们还要办两天公。 办事 我今天办了不少事。 帮忙 请帮一下忙好吗? 报名 我妹妹去学校报了个名。 毕业 你是什么时候毕的业? 补课 这个星期我们补了一次课。 吃惊 在这儿看到他,我吃了一惊。 出口 两国关系恶化,这些大米出不了口了。 出席 今天的会议经理出不了席了。出院 前天她就出了院了。 打针 医生给他打了一针,他就好了。 担心 你担什么心,这是他的事。 道歉 你得赶快向他道一个歉。 动身 事情太多,他也许动不了身了。 动手 家里的事我从来都没动过手。 警察刚走,他们俩就动起手来了。 读书 家里穷,读不起书了。 发言 开会的时候,每人都要发一次言。 放心 我对你还是放不下心。 干杯 我们一起来干了这杯吧。 鼓掌 他演讲过程中,大家鼓了三次掌。 挂号 一到医院,我马上就挂了个号。 过年 过了年,我就开始上班了。 滑冰 我每天只能滑一小时的冰。 回信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结构偏误分析-最新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结构偏误分析 一、前言 目前学界对于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研究以整字为主,汉字结构偏误例外于大凡的整字偏误。根据汉字中部件之间的方位关系,合体字可分为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等七种结构。所以汉字结构偏误分析主要是从部件间的方位关系对合体字的书写偏误进行分析。 二、偏误类型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种类有很多,在结构上的偏误主要分为部件的增加与减损以及部件的变形与变位两大类。 (一)部件的增加和减损 1.增加部件 学习者在书写汉字时,会根据其对形声字的意符表意作用的笼统了解,主观臆断或受上下文影响给独体字加上意符。如: ①(桌)子、(害)怕、讨(厌) 此外,汉字圈内的留学生,其母语中有繁体字;同台湾教师学过汉字书写的学生则很自然地使用繁体字。这些都会导致书写时部件的增加。如:?(关)灯、苹?(果)、什?(么) 2.减损部件 这类偏误主要是由于所书写汉字的字形太过繁复而选择记忆其中部分部件所致。其中,学习者在学习了一些形声字之后,由于声符与汉字的读音联系严紧,所以掌握牢靠。一些结构繁复的汉字只能记忆其中声符而忽视型符。如:(癌)症、晚?(餐)、票(漂)亮(二)部件的变形与变位 1.部件的变形 (1)母语迁移变形

学习者在书写汉字时会以母语字体的笔画为原型,进行类推同化。非汉字圈留学生受拼音文字书写习惯的影响,会用一些字母来替代汉字中的部件。这种源于母语迁移的偏误多发生在初学者身上。如:(队)伍、(笑)容、(哭)泣 (2)结构松散变形 学习者对于汉字的框架结构掌握不佳会导致写出的汉字比例不当、结构松散或字形歪邪。这种偏误中,整字的各部件间没有易位,但偏离了合理的位置,如: 不(对)、(爱)情 2.部件的变位 (1)部件镜像变位 部件镜像变位即汉字字形以横像或纵向的中轴为对称轴作对称性位置改换②。发生镜像错位的汉字,其部件在左右或上下方位上发生了位移,但每个详尽构字部件本身没有发生镜像变位。变位后的合体字大多不成字,只有少数可以构成另一字(异体字③),如: 错位后成字:足?(够)、山?(峰)、?(群)众 错位后不成字:合手(拿)东西、很(多)、(努)力(2)部件错位 部件错位即对部件结构的不规则改换。发生部件错位的汉字是有三个及以上部件的合体字,其结构的繁复性往往令留学生摸不着头脑。有时,书写者集中精力去记住汉字的详尽部件,但往往不能掌握其组合关系,在产生镜像变位时打破了原有的层次关系,致使部件错位。 这些汉字的三个部件之间并非一次性组合而成,他们大多是将其中两个部件先组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再与另一个部件组合成整字。如: 吃(药)、(逛)街、是(谁) 三、产生原因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

一离合词及其构成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陆志韦首先提到了“离合词”这 个概念,之后吕叔湘、赵元任等语言学家也都对此作出过讨论。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构成与短语的构成方式基本一致。有些组合形式,如“理发、散步、洗澡、睡觉”等,介于复合词和短语之间。它不分开时是词,分开(扩展)时是短语,但不分开时较多,拆分要受到条件的限制,跟自由组合的短语也有所不同。我们把这部分语法形式叫“离合词”。 我们认为,所有的离合词都要符合一个条件,即构成成分中必须有一个具有表述功能(即谓词性成分)。 (一)从构成离合词的语素来看,分为带有粘着语素和无粘着语素(构成成分都为自由语素)两类。 1有粘着语素朱德熙先生(1982)指出组成成分里有粘着语素的都是复合词,不是句法结构。如“吃亏、吵架、理发、散步、上当、睡觉、跳舞、洗澡”等,后一个成分都是粘着语素;而像“鞠躬”两个语素都是粘着语素的比较少。 2无粘着语素朱德熙先生(1982)认为:组合成分都是自由语素整个结构可能是句法结构,也可能是复合词。而现代汉语中这种情况大量存在,除了明显的词组之外,有的则是介乎词与词组之间。因此学者们对词与词组区分的看法不一致,所以对离合词范围和数量的确定也不一致。 离合词和一般词组的区别在于:一般词组可以无限扩展,而离合词只能有限扩展;一般词组的意义是它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综合,而离合词的意义却不一定能从组成成分的意义看出来。如:“操心、关心、忘掉、拼命、谈心”等。(二)从构成方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谓式前一部分为名词性成分,后一部分为动词、形容词成分。如:“嘴硬、眼红、手软”等,这类词合时为一个形容词,拆开使用时为主谓结构的短语。(中间能加入程度副词“真”、“很”,否定副词“不”等),如: (11)他还真嘴硬(合)———他嘴还真硬(分) (12)别看别人有什么就眼红(合)——别看别人有什么眼就红(分)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离合词语义的一致性。如果拆开时的语义和未拆开时不一致,我们不把它们看成是同一个语言形式。例如: (13)这件事真让人头疼(合)——今天我头很疼(分) 这里我们不能说“头疼”是离合词,因为拆开时的意义不是原来的意义。前一个我们认为是主谓结构的形容词,后一个我们认为是主谓结构的短语。 2动补式前一部分的构成成分为动词性,后以购成成分为动词性或形容词性。如:“躲开、搬动、降低、叫醒、看见”等等。动补结构中的补语又分为表示趋向的和表示结果的。 (14)他想挽回我的感情(合)——他再也挽不回这些损失(分) (15)你能搬动那台冰箱吗(合)——这个箱子搬得动(分) (16)叫醒她,我们出发了(合)——叫不醒她怎么办(分) 这里我们把例(14)中的“挽回”看成表示趋向的动补式离合词,(15)(16)看成是表示结果的动补式离合词。

_在_处所_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在+处所”的偏误分析 及对外汉语教学 李金静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024) [摘要]留学生使用“在+处所”作定语、状语和补语三种成分时易产生偏误。偏误的产生主要是受到所学的其他语法项目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留学生在掌握一种语法项目的同时,还应考虑所学的其他语法项目。 [关键词]“在+处所”;偏误分析;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在任何语言里,虚词都比实词少得多,但它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而且使用频率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其重要性大大超过实词。在汉语里,虚词则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从汉语本身来看,由于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因此常用虚词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据不完全统计,留学生所出现的语法偏误,跟虚词相关的要超过60%。而且虚词的“个性”很强,同一类的虚词用法上可以很不一样。因此,虚词的学习与掌握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介词是汉语虚词中数量不多、却比较重要的一类词,其中“在”是留学生最早接触的介词之一,但是汉语中级水平的留学生在具体使用时仍然会出现不同的偏误。本文将从“在+处所”的偏误入手,分析“在+处所”的句法功能,并对留学生偏误进行难点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在+处所”的句法功能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些汉语中级水平的留学生使用介词短语“在+处所”时出现的偏误。 (1)3在那儿的蔬菜的炒菜很好吃。 (2)3我想读在中国最有名的畅销书。(3)3我要上在中国大学的本科。(4)3而且我上在大阪的大学,住三年在大阪。(5)3护士发现还在伤口里有一块纱布。 (6)3然后把碗放在冰箱里一天。 前3个句子是介词短语作定语时,介词“在”多余或者遗漏;后3个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和补语时,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首先来分析一下介词短语“在+处所”的句法功能。对此,语法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在句子中作修饰成分,即作定语、状语和补语;一种意见认为介词短语是全功能短语,即不但能作句子的修饰成分,而且能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和宾语。本文采取第一种意见,认为介词短语的主要功能是作修饰成分,即作定语、状语和补语。 11“在+处所”作定语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介词短语可以充当定语,主要有由以下介词与名词性词语的组合:关于、对于、于、为(了)、对、向、朝、在等。比如:关于祥林嫂的消息Π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Π对巡警的态度。总的来说,介词短语充当定语一般要带“的”,只有那些“单+单”的介词短语作定语才可以不加“的”,比如:美国对华政策Π向心引力。其实,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很少用介词短语“在+NP ”作定语,更多的是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笔者从陈建 功的小说《飘逝的花头巾》《前科》(共约5万字,网络版)中进行检索,也仅发现了几例,即:“却从来也没有找到 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每个人都显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眼前蓦然闪亮在暮色中的路灯”。 2005年 9月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2005September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2-06-06T08:28:06.15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下)供稿作者:李继娜 [导读] 离合词到底是词,是短语,还是词和短语的中间状态,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的焦点。至今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继娜(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12-01 摘要:离合词的教学研究早就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随着对外汉语的发展,离合词的研究也愈加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本文针对常见的离合词的偏误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对离合词进行训练,要把研究成果有效地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去,使留学生真正地掌握离合词。 关键词:离合词;词;短语;对外汉语教学 一、关于离合词成因以及定性研究 1.离合词的成因。 曹保平、冯桂华说:“离合词的形式,归根到底是与古代汉语单音节特点密不可分的,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语长时间连用,慢慢定型,成为今天的双音节合成词,今天人们又会利用各种合成词各成分内部联系还不太紧密的特点,拆开来使用,表达更复杂更丰富的内容。”这主要是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来分析离合词的成因的。李宗江把离合词的产生称为“去词汇化”,他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韵律作用和句法作用竞争的结果”,韵律作用导致了汉语双音节短语词化。但是,现代汉语常用动词单音节这一因素,又导致了双音节动词去词汇化的发生。这两种观点是从历史的层面解释离合词成因的,其实,离合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各类词在汉语中产生的时间不同,原因也是不同的。 2.离合词的定性问题。 离合词到底是词,是短语,还是词和短语的中间状态,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的焦点。至今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主要是与汉语的词与短语的特点相关联的。对于离合词的界定问题,各语言学者有不同的界定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词说”,林汉达在《动词连写问题》中将这一组命名为“结合动词”,认为“凡是动词跟附加语合成,中间可以插入某些音节的动词称为结合动词,动词跟自身受词连写为结合动词”;张宝林和赵淑华则把离合词看作是有一定特殊性的词。 第二种说法是“短语说”。王力在提到词和仂语的界限时,认为“打仗”“睡觉”之类应属于仂语,不能作为词来看待,判断方法是“插入法”。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里指出“睡觉”“打仗”之类最好还是归入短语,张静早在其所著的《汉语语法问题》中指出“任何一个合成成分都不能扩张”这些词应算作短语。 第三种说法就是“离为短语合为词”。陆志韦在《汉语构词法》中正式论述了“离合词”的含义:“合起来是一个词,在同形式的结构里,两段分开就是两个词”。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认为“理发”是一个词,而把扩展后的格式看做词组。胡裕树编著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中指出:“这类词合则为一,离则为二,即合的时候是词,分开的时是短语。 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的偏误原因分析 由于离合词的性质尚无定论,扩展形式也不尽相同,使离合词成为预科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与其他偏误相比,离合词的问题更为普遍,因为外国人没有或者很少有语感。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离合词的教学,合的方面并不难,重点和难点都在离的方面。离合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学生受母语影响和知识负迁移的干扰。 由于汉语是语素文字,语素是构词的基本单位,语素与语素组合成词,又由于汉语是孤立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且词与短语的界限本来就模糊不清,也无法通过语音及形态变化来区分词与短语,更无法看出哪些词是离合词,而是把他们当作普通动词来使用,以至于在组词造句的过程中出现偏误。外国留学生受本族语的语言习惯的影响,总是力图用已经掌握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来描写和分析第二语言,那么在有丰富形态的语言中,词与短语有着明确的界限,留学生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离合词看作是一个普通的词,而不善于把词分开来使用。 2.已有汉语知识不足以及教师讲解的不全面也可能造成偏误。 这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很少有汉语的语感,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会求助于老师或者求助于工具书,这个时候我们就对工具书提出了要求,但是离合词始终都是语言教学的一个盲点,许多教材和词典都采取了回避的政策,再加上字典生词表中翻译的一些缺陷,如无法在英文翻译中区别“帮忙”和“帮助”,常常使学生对这类词不够注意,经常将其视为一般的复合词,在运用中出现偏误,再者,离合词的特性是其他语言的词汇所没有的,是汉族人使用的一种习惯,这种错误是汉族人不能犯的错误,因此教师在给留学生讲解离合词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甚至会造成对汉语的错误理解。 3.过度泛化造成离合词的误用。 这种偏误,实际上与汉语教材的有意回避有很大关系,比如前面说的“散步散步”,像这类偏误是因为有些动词可以重叠,重叠以后表示容易、时间短较轻松之意,由于这条规则的过度泛化,造成了离合词的偏误,其实里面深层原因是新规则——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只能是“AAB”到“A-AB”和“A了AB”的格式,学生不知道“散步”是一个特殊类型的动词——动宾式离合词,它的重叠只能是“散散步”,最终造成偏误。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离合词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始终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而使得对外语教学体系也一直无法确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们对于离合词的用法并没有完全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偏误。 三、对外汉语中离合词教学的对策 鉴于离合词的教学难点,要使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离合词的用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正确掌握离合词的各种离析方式。因此教学中要注重“离”的研究。 1.首先在生词表中标注离合词。 当离合词在生词表中与一般的复合词相区别时,就会引起留学生对它的高度重视,同时通过词组、以及列举它的扩展形式来明析每一个离合词的用法,这样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加深对离合词的印象,如对“睡觉”“吃饭”进行标注。通过这样的组合来培养对离合词的语感,在教

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

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 学号:21201031019 姓名:李意茹 一、对外汉语教学在初级和中级阶段教学中的离合词: 根据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甲级、乙级词汇为初级。初级阶段的离合词的词汇数量97个,分别是: 唱歌、发烧、放假、关门、换钱、见面、开车、开学、看病、考试、劳驾、录音、努力、跑步、起床、请假、散步、上课、上学、睡觉、跳舞、问好、握手、洗澡、下课、有名、游泳、着急、照相、注意、安心、办事、帮忙、报到、报名、补课、吃惊、出口、出席、出院、打针、担心、到底、道歉、动身、动手、发言、放心、干杯、干活儿、告别、革命、鼓掌、挂号、过年、害怕、滑冰、会客、回信、减肥、讲话、结婚、进口、敬礼、开会、开课、离婚、聊天、录像、落后、拼命、请客、上班、上当、伤心、生气、施工、失业、随便、谈话、讨厌、听讲、下班、用功、用力、造句、住院、坐班、做客、做梦、作文、操心、吃亏、犯罪、拜年、出差、鞠躬 根据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丙级词汇为中级。中级阶段的离合词的词汇数量91个,分别是:发烧、见面、考试、跑步、起床、散步、上学、睡觉、跳舞、握手、洗澡、下课、游泳、着急、照相、报到、报名、毕业、补课、吃惊、出口、出席、出院、打针、挂号、过年、害怕、结婚、敬礼、开会、离婚、聊天、落后、伤心、做梦、罢工、报仇、保密、闭幕、吵架、吃苦、出门、出事、打架、打仗、带头、当家、当面、倒霉、得意、订婚、懂事、翻身、放手、放学、费力、分工、拐弯、害羞、滑雪、汇款、灰心、加油、讲课、尽力、敬酒、决口、开饭、开口、开幕、露面、破产、识面、算数、叹气、提醒、通信、退步、退休、消毒、用心、增产、着凉、整风、拐弯、吵嘴、抽空、丢人、发财、排队、免费 二、离合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关于动宾式离合词(AB)语义分析的论文不是很多,而且现有的论文多集中于探讨离合词内部动语素和宾语素的语义关系及动宾式离合词和后面宾语的语义关系。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1998)通过对动宾式动词宾语素的语义指向的分析,对宾语的语义类型进行了分析,主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随着全球化发展,全世界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各国留学生蜂拥而至来到中国,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带来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而在汉语学习中产生一些错误和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对偏误和错误认识不清,从而引发一些学习困难。本文主要对偏误的类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及学习者有所帮助。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鲁健骥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从整体上说,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正字法的、语音的、语法的、词汇的、篇章的、语用的。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偏误’。”“偏误则是学习外语的人才会有的,是多发的、有规律的。学习外语的人只有经过反复纠正偏误,他所使用的外语才能逐步实现该语言的标准形式。”[1]偏误分析指的是针对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误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归纳二语习得时偏误产生的规律,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及其类型,进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有很多研究者对偏误进行研究分析,一般分析偏误的理论有语言的对比分析论以及偏误分析论。语言的对比分析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刺激—反应”为基础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来总结在语言学习时母语干扰目的语的规律,解释和预见学习者可能发生的错误与难点。但对比分析论一般不区分偏误与错误,提倡学习者机械操练,这只能用在课堂训练上,不能解释和预见全部的偏误,具有局限性。而偏误分析论的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该理论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创造了新的语言系统,语言习得者下意识地对目的语的形式先作出一定假设,而后再去验证这个假设,验证过程中发现偏误,然后重新修改假设,再验证,再发现偏误,再修改。如此反复验证,才能使语言习得者设置的假设更加接近目的语的标准形式。 偏误分析最早的倡导者科德提出,偏误分为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显性偏误是指那些明显带有结构形式错误的句子,隐性偏误是指语法虽然正确,但在一定的语境或交际情景中显得不恰当的句子。[2]一般学生在刚刚学习汉语的阶段,会常常出现语法和词汇使用等显性偏误。词汇方面,如熟语与成语的误用,多义词、惯用语的误用等;语法方面,如“着”“了”“过”和“把”字句、“被”字句的误用。然而在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就会出现一些隐性偏误,这些主要表现在语用知识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上面。如“死”的委婉语的用法。 接下来我们以一篇日本留学生给中国朋友的来信中所出现的语法偏误为例,分析语法偏误的几种主要类型。第一种:遗漏,又叫缺失,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某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例如“都是有了‘言语的力量’才可能的”应该改为“才可能实现的”,学习者在对某一语法形式没有把握时,就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方法通常是以简单的句式代替复杂的句式,代替的结果不仅不能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5-03T14:36:25.37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月作者:周瑛杰 [导读] 长期以来,离合词的本体研究还不够完善。有关离合词的语法性质、特点、分类等许多理论性的东西仍然没有定论。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 本文高频使用的离合词,提出相关动宾式离合词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离合词句法语用教学策略 离合词在日常生活交际,尤其是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要真正学好汉语能够自然流利地运用汉语,离合词的教学是不可避免的。而离合词也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一个难点。这也就要求我们从“教”和“学”的角度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离合词教学和学习策略。 一、教师、教材、本体研究方面造成离合词“难教”的原因 长期以来,离合词的本体研究还不够完善。有关离合词的语法性质、特点、分类等许多理论性的东西仍然没有定论,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新《HSK水平大纲》对离合词的标注以及各类教材的处理上并没有通过注释或者改变颜色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重视,而我们作为汉语教师中对离合词的语用功能也不够重视。不同的离合词用法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变换。且离合词的数量较多,扩展使用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因此,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一 个离合词的每种用法都进行详尽的讲解。以上种种都使得离合词的教学受到束缚。 二、学生在习得或学习离合词时产生偏误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会受到学生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如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经常说“我生一天气”“我结婚一个中国女的”这样的句子都是因为在英文中“I am angry the whole day”“I marry a Chinese girl”。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留学生对目的语的相关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进行二语习得,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样的目的语规则泛化,一般出现在初级和中级水平的留学生身上。有的留学生学习了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就认为所有的动词重叠形式都是 ABAB 型,没有考虑到动宾式离合词的特殊性。 例如:周末有空的时候他喜欢和朋友跳舞跳舞。(正确句子:周末有空的时候他喜欢和朋友跳跳舞。)当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语言点时,很多留学生会采取回避的态度。离合词“离”的情况很复杂,尤其是中间插入复杂形式时,很难掌握,这时留学生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换个简单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当要表达“洗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时,很多留学生会把这个复杂形式拆成小句“用热水洗澡,很舒服”,虽然要表达的意义大致一致,但是留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一味地采取回避的态度,不仅很难掌握离合词的用法,在以后的使用中还会继续出现偏误,而且也不利于留学生习得地道的汉语表达方式。 三、教学策略 3.1加强离合词本体研究,完善教材编写 首先,区分离合词教学和离合词本体研究。汉语教师在工作之余应该对离合词的本体进行跟深入的研究,在本体研究更加清晰的情况下,改进完善教材和《大纲》中离合词的编写方式对常用动宾式离合词的标识、注解、专项练习都需要进一步地完善。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就是言语交际能力。在离合词教学中,不要过于纠缠那些尚无定论的理论问题,但要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离合词的特殊性,理解离合词并会使用离合词 3.2加强汉语与学生母语间的语际分析,汉语中的语内分析 母语的负迁移对留学生学习离合词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很多偏误都是来自母语的负迁移。因此,在离合词的教学中加强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对比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加强母语跟目的语中形式相似或相同的语法点,这可以帮助留学生很快掌握离合词的相关语言点。对于不同的语言点要详细区别,比如英语的很多及物动词跟汉语的一些离合词虽然对应,但很多离合词不能像英语里那样带上宾语。还有英语里动词作为一个单词是不能扩展的,比如“meet、help、quarrel”等,而它们的汉语对应形式“见面、帮忙、吵架”等却有着复杂的扩展方式,这些差异正是留学生使用离合词时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所在。另一方面目的语的负迁移也是离合词使用时出现偏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目的语与母语的对比,还要注意目的语内部不同语法层级的对比。比如离合词和一般双音动词的区别,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分别对待,离合词在“合”的时候跟一般动词差别不大,但是在“离”的时候跟一般双音动词差别很大,比如重叠方式的差异,普通双音节动词重叠方式为“ABAB”,如“讨论讨论”,而离合词的重叠有三种方式:AAB、A 了 AB、A 一 AB,如“散散步、散了散步、散一散步”。再比如一般双音动词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比如“商量”,不能在中间插入其他成分而说成“商了\过\着量”等,但是离合词却有着丰富的扩展方式,比如“见面”,中间可以插入助词、量词、代词等八种成分。 3.3加强语境教学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能达到正确的使用,离合词教学也一样。留学生如果掌握了离合词的相关规则和使用方法,却不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就没有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离合词教学中要加强语境教学和实际交际情景对话的训练。在离合词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适当的语境,引导留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所学的离合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体会离合词的各种用法,并反复强化,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加强语境训练重点是为了让留学生掌握离合词“离”的用法,因此教师在设计语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离合词“离”的各种形式,以及不同离合词在离析方式上存在的差异,让留学生在体会语境差异的基础上,了解不同离合词的用法,从而在使用中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饶勤. 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 汉语学习,1997(2)丁勇. 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 语言研究(特刊),2002 华玉山.关于离合词的语用问题[N].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对外汉语 偏误分析例析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 1.我书包里词典有。 2.我买了新书两本。 3.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我要练习跟你。 5.我想见面你。 6.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7.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我们千佛山了。 12.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我们运动会了。 14.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 18.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今天比昨天很冷。 20.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1到例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8、例9、例10来自留学生

办的教室板报,例11到例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19、例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 1、母语负迁移。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 错误。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被修饰语”,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出现像这样的语法偏误。如: 例1 我书包里词典有。 例2 我买了新书两本。 例3 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留学生的语序意识增强,偏误发生的机率变得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非英语母语的留学生,除了受母语的影响,由于先接触和学习了英语、有时课堂也以英语为中介语,因此,也常发生因受英语影响的偏误。如: 例4 我要练习跟你。(英语为I want to practice with you 。) 例5 我想见面你。(I want to meet you. Meet在英语中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做不及物动词,但是汉语 “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加宾语“我”。) 例19 今天比昨天很冷。(在英语的比较句中表示差别的形容词要变成比较级,而不能以词语的原型出 现。如“这个比那个大很多”翻译成“This one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other”, 受此类影响出现了例句中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 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如: 例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学习者在最初的学习中,会了解到“是”用来表示判断、 说明陈述对象的情况。但是如果判读、说明部分含有“不”、 “没”则不需要用“是”。) 例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们”的基本用法是“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但是, 如果代词或是名词前有具体的数词修饰限制时,则不能再用“们”。 此处属于“们”的泛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