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5第十五课 蓄电池

15第十五课 蓄电池

15第十五课 蓄电池
15第十五课 蓄电池

教学提要

课目:蓄电池

目的:1.熟悉蓄电池功用构造,了解基本工作情况。

2.掌握蓄电池的正确拆卸、清洁与安装方法。

3.学会蓄电池液面高度的检查与蒸馏水加注。

内容:1.蓄电池的功用

2.蓄电池的构造

3.蓄电池的基本工作情况

4.蓄电池拆卸、清洁与安装

5.蓄电池液面高度检查与蒸馏水的加注

时间安排:4小时

实施方法:讲授、观看课件、自学、答疑辅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课件、视频资料、教学挂图

教学进程

(课前准备)

1.清点人数,整理服装,检查教材、笔记本携带情况,检查工具、实物是否齐全,准备多媒体课件播放;

2.报告;

3.课前提问与复习;

4. 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及重点。

(讲解示范)

第—节蓄电池的功用、构造及工作情况

一、蓄电池的功用

蓄电池是靠其内部的化学反应来储存电能和向外出电能的一种电化学器件,与发电机一起担负着汽车电源的作用。其功用是:

1.发动机起动时,给起动机、点火系和仪表等供电。 2.在发电机不发电或电压较低时向用电设备供电。

3.当发电机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压时,将发电机的部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4.当用电负载过大,超过发电机供电能力时,协助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

5.发电机转速和负载变化时,蓄电池相当于一个大电容,能随时吸收电路中出现的瞬时过电压,保护电子元件不被损坏。

柴油机起动时,所需的电

流大,蓄电池必须在5~10s的

连续时间内供绐起动机200~

600A的强电流(有的可达

1000A),且不应有大的电压降。

为此,柴油车使用24V的电源,

这样需2个12V蓄电池串联使

用。

二、蓄电池的构造

汽车广泛采用铅酸蓄电池,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壳体、联条、极柱和加液孔盖等组成,如图13-1所示。

1.极板:极板是蓄电池的核心。有正极板与负极板两教学提示

课前提问:

1.据你所知蓄电池有什么作用?

简单介绍电磁的基本常识

对照实物进行讲解。

种,正、负极板均由栅架和活性物组成,栅架是极板的骨架,一般由铅锑合金浇铸成。为增大蓄电池的容量,常根据需要把多片正、负极板分别并联焊成极板组。

2.隔板:隔板夹在交错排列的正、负极板之间。目的

是在有限的壳体空间内装入尽可能多的极板片数,并保证正、负极板之间不内部短路。为防止正极板剧烈放电时弯曲变形,造成活性物质脱落,负极板组要比正极板组多一片,保证正极板被夹在负极板中间。

隔板既具有绝缘性,又具有多孔性,以保证正、负极板之间电解液自由通过。隔板装配时有槽的一面应竖直朝向正极板,如图13-2所示。

3.电解液:铅蓄电池的电解液由专用硫酸和蒸馏水配制而成,密度一般为1.24-1.30g/cm 3。电解液纯度是影响蓄电池性能和使用寿

命的重要因素。工业用硫酸、普通用水都不能用于蓄电池。电解液密度大小直接影响着蓄电池的工作性能,使用时应根据季节和地区选择,见下表。

4.壳体:蓄电池的壳体一般为3个单格和6个单格,多用塑料制成。在每个单格内放置一定片数的正负极板、隔板和电解液,组成一个单格电池。壳底有凸起的肋条,用来 放置极板组和隔板。

5.联条:每个单格电池是由联条串联起来的。联条由铅浇铸而成,普通铅蓄电池联条多跨接在蓄电池盖上,现在大多采用穿壁式的结构。

6.极柱:极柱分中间极柱与首尾极柱,中间极柱便于将单格电池连接,首尾极柱则是蓄电池对外的接线柱,它分为正极柱和负极柱。

讲解蓄电池隔板的数量及其上沟槽的作用

启动时,蓄电池没电也可用串联干电池的方法应急代替

介绍串联和并联

识别正、负极柱的方法:

(1)正极柱上刻有“+”号,一般涂有红色,负极柱刻有“一”,一般不涂颜色。

(2)极柱颜色呈深褐色的为正极柱,淡灰色的为负极柱。

(3)一般蓄电池上正负极柱粗细不同,直径粗的为正极,直径细的为负极。

(4)两极柱从外形不易识别时,可在两极柱上各连接一根导线,将导线插入电解液或盐水中,使两极导线相距10mm,导线头周围产生气泡多的为负极柱。

7.加液孔盖:每个单格电池上均设有加液孔。为防止电解液溅出和尘土杂物落入电池内,加液孔上拧有加液孔盖,盖上有一小通气孔,加液孔内装有氧化铝过滤器和铂铑催化剂,以减少电解液中水的消耗。

三、蓄电池的基本工作情况

蓄电池的工作过程就是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在放电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供用电设备使用;在充电过程中又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如图13-3所示。

1.放电过程:当外电路接通时,由于正、负极板和电解液的化学作用,电流就从正极板流出,经过用电设备流回负极板。电解液中的硫酸逐渐减小,密度降低。

2.充电过程:把放完电的蓄电池接在直流电源上,则电流按照与放电相反的方向通过蓄电池,使电解液中的硫酸增多,密度增大。当极板物质和电解液密度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时,充电过程终了。

其它识别方法:制造厂家规定左上方为负极柱

播放蓄电池的工作情况视频资料。

讲解正负离子的相关知识

第二节蓄电池的保养

一、蓄电池拆卸、清洁与安装

(一)蓄电池的拆卸

1.断开电源总开关,拆除搭铁线。

2.分别拆下正、负极柱上的火线和搭铁线夹头。

3.松开蓄电池的固定架。

4.从车上搬下蓄电池。

(二)蓄电池的安装

向车上安装蓄电池时,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注意蓄电池一定要负极搭铁,不能接错,否则会损坏发电机。

(三)蓄电池的外部清洁与检查

用温水冲洗蓄电池外表面和正、负极柱,冲洗时不得打开加液口盖,以防脏水流进电池内。清洗干净后用布擦干,并疏通加液盖上的通气孔。

检查蓄电池外部,壳体不得有裂纹和渗漏,极柱牢固不松动,加液口盖螺纹应完好,密封垫不得老化破损,通气孔要畅通。封胶有无开裂、极柱有无严重腐蚀,必要时送修。

(四)蓄电池拆装注意事项

1.拆装接线夹头时,应选用合适的扳手旋松或拧紧夹头螺丝。

2.安装前,应先判断清楚正负极,以防搭铁极性接错。 3.蓄电池极柱和接线夹头接触面要清洁,连接必须可靠,装好后应涂一薄层凡士林或润滑脂。

4.在车上安装后必须牢固稳妥,必要时应用木块、毛毡等塞紧。外部应经常保持清洁。如蓄电池盖上洒有电解液或沾有泥灰等脏物,可用清洁的布蘸碱水或热水擦干净。

二、蓄电池液

面高度检查与蒸馏

水的加注

(一)电解液液

面高度的检查

1.旋下加液孔

盖。用直径为3-6mm

的一段玻璃管(不

能用金属棍探试),

从加液口垂直插

入,与滤网接触后,

用大拇指封住玻璃管上端,将玻璃管提出。

2.管内的液面高度,即为电解液液面高度,其值应为

保养实做严格按照步骤,边示范边讲解。

示范、讲解,并让学兵进行操作体会。

10-15mm,如图13-4所示。

3.旋紧加液口螺塞,擦干净蓄电池表面。

(二)蒸馏水的加注

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应高出极板10-15mm,一般一周检查一次,如低于此值,应立即添加蒸馏水给予补充。不允许加自来水或井水、河水、海水等,正常情况下绝不能添加电解液。

(本课小结)

1.重述本课的教学目的、内容、要点;

2.解答学兵普遍提出的问题;

3.讲评课堂情况;

4.布置本课复习重点与下堂课预习内容。(复习思考题)

1.蓄电池的功用有哪些?

2.蓄电池由哪些部分组成?

3. 蓄电池拆装应注意哪些事项?

小结及布置复习思考题

微课脚本设计范例

微课脚本设计范例 录制时间:2013年5月24 日微课时间:5分钟 本微课名称美妙的数学模型——一道提高探究能力的三视图好习题 知识点来源学科:数学年级:高一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设计,适合各版本教材章节:必修2第一章第3节(三视图) 基础知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由三视图还原实物图教学类型探究答疑型 设计思路 在学完组合体的三视图后,教材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将这两节内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学生认图,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如何利用三视图和实物图解决问题,同学们还是感到困难,因此我们制作了本微课. 教学过程 内容画面时间 一、片头(20秒以内)内容:您好,本节微课是“美 妙的数学模型---一道提高探 究能力的三视图好习题” 第 1 张PPT2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4分20秒左 右)1.分析:在学完三视图后,我 们已具备一定的认图与识图 的能力,但是对于仅给出一些 几何体的信息探讨其三视图 和实物图的问题,还感到困 难,下面我们进行具体分析. 第 2 张PPT 30 秒以内 2.点拨: (1).由题中的信息,三个面, 我们可以理解成从三个角度 看的投影. (2).通过这三个投影的信息 大致绘出几何体的图形. 第 3 张PPT 2分10 秒以内

3.展示:利用flash动画展示 几何体第 4 张PPT 1分以内 4.分析:(1)由三视图还原实 物图时要注意观察,想象图形 与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一般来 说,采用以下思路:①先选择 两个图形想象出一个大概的 几何体②将这个几何体进行 改造以满足第三个图形的要 求. (2)由简单几何体画三视图时 要注意三个图形的位置以及 实线和虚线的用法. 第 5 张PPT 1分以内 三、结尾(20秒以内)点评:这道题曾经在教材中出 现过,是一道好题,既能将对 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又可以提 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探究 的能力. 第 6 张PPT20秒以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学生学到三视图这一节时,学习内容已经有深度与难度了,对于那些不喜欢三视图的学生,我觉得关键要解除他们畏难的情绪,本节课设计了美妙的几何模型,精彩的动画展示,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下轻松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完整版)15.《枣儿》导学案含答案

15.《枣儿》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 2、品味剧本的主题,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3、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 学习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自主预习案: 1、为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竹匾掸去囫囵咀嚼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 踌躇:犹豫不决 蹑手蹑脚: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 3、词语积累。 喃喃自语蹑手蹑脚蓦然踌躇雕塑 4、本文的作者是孙鸿,体裁是戏剧。 课内探究案: 一、理解探究我能行 1、老人为什么留着这些“枣儿”? 老人留着这些枣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吃。 2、孩子为什么怀揣这一个“枣儿”? 孩子怀揣枣是为了给自己的爸爸吃。 3、.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善良和蔼饱经沧桑、孤单无助 孩子:天真可爱又可怜 4、“枣儿”除了指真实的“枣儿”,还有其它含义吗?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 二、合作释疑我展示 1、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老人有三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老人对男孩始终是十分疼爱的。老人的回忆,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想念,反映了他对儿子的至爱亲情。他对男孩的态度,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了他对儿子的亲情。 2、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微课制作脚本案例

微课制作脚本案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案例: 表一: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微课的录制脚本设计

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 时间:2016-05-25 07:35:51来源:作者:信息管理员 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 肥城市老城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学校马静静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和修辞手法——排比。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解读排比的概念,了解排比的分类,认识排比的作用,并且知道使用排比需要注意的原则和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排比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接二连三地说明同范围、同性质的相关事物、意象,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手法。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样结构相似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强调青春易逝的同一意象,表达岁月流逝的感怀,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并列的句子用三个起来了描述了春天景物的变化过程,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脚步的到来。 了解了排比的特点和概念,我们再来看看排比的分类。排比可分为成分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成分排比,即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的意象的短语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这个单句中,主语是延安的歌声,宾语是三个比喻组成的一组排比,把歌声比作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和大旱的甘霖,三个短语都在表现给人带来希望的意象,在这个句子中就是宾语构成的成分排比。再如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短语表达教师的为师之道。 单句排比是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意象的单句。例如: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都是完整的单句,用来铺排出人间仙境的意象,属于单句排比。再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几个单句从几个方面不同人的不同表现,阐明了大丈夫应有的品格。 复句排比,即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意象的复句。例如: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用三个复句描述夏夜的星光,群山的诗意,原野的纯朴等意象,属于复句排比。古诗中也有许多复句排比句,如《木兰诗》中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也是一组并列的复句,描绘了木兰归来时亲人迎接烈而喜悦的场景。 最后,我们来看排比的作用。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排比,可以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说理周密,论证有方。 我的微课脚本设计 文/海燕 作品题目:仿写《咏鹅》 作品摘要:让学生通过快乐吟诗,轻松品诗,开心展示,快乐改诗等几个环节引领学生明白仿写诗歌并不难,做到观察事物按一定顺序,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就能创作出自己的诗歌,最后总结仿写规律。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枣儿同步练习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枣儿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运用 (共8题;共24分) 1. (4分) (2017八下·柯桥月考) 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 语文学习总让我们获得丰富的感悟: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péng________勃奋飞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hún________;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chù________,一切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艺术品,我们都应敬畏。 2. (3分)读《<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本文中的“套语烂调”一词与现在常用的________一词意思相同;“描画”即________的意思;“前无古人”的意思是________。 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B .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C . 他完全陶醉在这优美的大自然中了。 D . 老师很敬畏王兰的学习精神。 4. (4分)文学常识填空。 ①《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都是《________》中的文章,该书是南南朝宋的________组织编写的。 ②《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别)的泰戈尔,在他的影响下________(人名)开始创作哲理小诗,后集结成《繁星》《春水》。 5.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B . 戏剧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划分,可分为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 C . 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是《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 D . 《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的音乐故事片的杰作。 6. (2分)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飘出教堂。 B .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协女声。 C . 我就捡了一棵,我没有吃,给你。 D . 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源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7. (5分)这首诗清新活泼,积极有生气,结构上也非常严密完整。全诗以雨为中心意象,开合发展,并注意到了前后呼应。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呼应的地方,体会全诗严密而井然的结构。 8.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历史八上第15课-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设计人】:马晨胡方正 【学习重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学习难点】通过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险恶用心 【学习方法】 1.整合教材,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理清线索,形成认知历史的方法。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危害,从而更能体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A级)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桌前后桌探讨交流达成共识。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 时间: 地点: 影响:1、标志着从此爆发。 一、七七事变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泸沟桥事变)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 为、,奔赴抗日前线。 时间: 地点: 二、南京大屠杀屠杀对象及人数: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狠残暴的侵略本质: (1)应有的认识:历史不能忘记,不容否认和篡改; (2)现实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二、合作探究(C级)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交流,达成共识。重要问题整理记录在课本上。 1. 看一看“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2. 说说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相比,它们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 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事件? 4、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逆流,其根源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做? 三、归纳巩固(B 级):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知识要点。(也就是把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以提纲、示意图或表格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本课中心问题)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七事变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大屠杀 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考链接: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一、选择题 1.[2011·宿迁]“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百团大战 2.[2011·福州]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百团大战 [2011·茂名]下边的材料说明( ) A .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B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C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D .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3.[2011·鸡西]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隆隆炮声 唤醒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开始了全民族 的抗战。其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一·二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宁为战死,不做亡国奴鬼,

车用蓄电池的型号识别

车用蓄电池的型号识别 中国汽车网时间:2012-1-9 9:48:00 原文作者:综合报道编辑:金梦蓄电池作为汽车的电源,主要用于启动时给汽车启动机以及各个用电设备供 电,所以汽车用蓄电池又称启动型蓄电池。目前,汽车上采用的基本都是铅酸蓄电池,即采用稀硫酸作为电解液,极板上参加电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和铅。 为满足车辆启动和其他用电设备的需要,更换新蓄电池时,新蓄电池的容量和额定值一定不能比原来使用的蓄电池低,而且所更换蓄电池尺寸大小也必须合适。这就要求大家能对蓄电池型号的含义掌握清楚。目前市场上蓄电池的品牌很多,主要有瓦尔塔(原德尔福)、ACDELCO、Panasonic、风帆、统一、GS、原装进口韩国火箭、汤浅等。各厂家生产的蓄电池也有不同的标号,在蓄电池维护或更换时,很多维修人员甚至销售商对各种蓄电池标号的含义都不是很清楚,这给蓄电池的维修、保养、更换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在此,笔者总结了汽车用蓄电池型号的识别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汽车用铅蓄电池的型号都是按照一定标准来命名的,在国内市场上使用的蓄电池型号主要是按照国家标准以及日本标准、德国标准和美国标准等命名的。 一、国家标准蓄电池 以型号为6-QAW-54a的蓄电池为例,说明如下: 1. 6表示由6个单格电池组成,每个单格电池电压为2V,即额定电压为12V; 2. Q表示蓄电池的用途,Q为汽车启动用蓄电池、M为摩托车用蓄电池、JC 为船舶用蓄电池、HK为航空用蓄电池、D表示电动车用蓄电池、F表示阀控型蓄电池; 3. A和W表示蓄电池的类型,A表示干荷型蓄电池,W表示免维护型蓄电池,若不标表示普通型蓄电池; 4. 54表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为54Ah(充足电的蓄电池,在常温以20h率放电电流放电20h蓄电池对外输出的电量); 5. 角标a表示对原产品的第一次改进,名称后加角标b表示第二次改进,依次类推。 注:①型号后加D表示低温启动性能好,如6-QA-110D。 ②型号后加HD表示高抗振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枣儿》教案4

《枣儿》教案4 从容说课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它是新时期戏剧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小花。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的象征性。因此,教读这个话剧小品,重在领悟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能力目标 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学方法 1.演读法 2.讨论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分角色演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剧情;引读提高,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层探究,合作研讨。领悟作品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延伸拓展,联系现实,关注身边孤独的人群。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教师播放自行制作的动漫flash,一颗枣,两颗枣,一筐枣,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作呼喊状,一个小男孩双手作喇叭状呼喊…… 教师画外音: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

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了蓄电池标准

QC/T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了蓄电池 QC/T 743-2006(2006-03-07发布,2006-08-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北方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锋、汪继强、王子冬、肖成伟、毛立彩、赵淑红、李丽、陈人杰等。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标称电压单体3.6V和模块n×3.6V(n为蓄电池数量)的锂离子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 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 GB/T 2900.11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eqv IEC 60050(482):2003]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能量型蓄电池 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y 以高能量密度为特点,主要用于高能量输出的蓄电池。 3.1.2 功率型蓄电池 high power density battery 以高功率密度为特点,主要用于瞬间高功率输出、输人的蓄电池。 3.1.3 容量恢复能力 charge recovery 蓄电池在一定温度下,储存一定时间后再行充电,其后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 3.1.4 充电终止电流 end-of-charge current 在指定恒压充电时,蓄电池终止充电时的电流。 3.1.5 爆炸 explosion 蓄电池外壳破裂,内部有固体物质从蓄电池中冲出,并发出声音。 3.1.6 起火 fire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枣儿同步训练[新人教版]1

第十五课《枣儿》同步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 A.脑髓.(suí)僭.谈(jiàn)悄.然无声(qiǎo) B.蓦.然(mò)砭.骨(biān)喃喃 ..自语(nán) C.教诲.(huì)恁.地(rèn)公正不阿.(ē) D.哭丧.(sāng)莞.尔(wǎn)一舸.无迹(kě)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中“脑髓”中“髓”读suǐ;C项中“恁地”中“恁”读nè n;D项中“哭丧”中“丧”读sang,“一舸无迹”中“舸”读gě。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蜷.(quán)伏簇.(zú)新断壁残垣.(gèn)吹毛求疵.(cí) B.阴霾.(mái)诘.(jí)难呱.(guā)呱坠地味同嚼.(jué)蜡C.看.(kān)护号.(háo)啕浑身解.(xiè)数不可限量.(liáng)D.凫.(fú)水趱.(zǎn)行文采藻.(zǎo)饰销声匿.(nì)迹 答案:D 解析:分析:A断壁残垣(yuán),B味同嚼(jiáo)蜡,C不可限量的“量”是第四声。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翘.____首踌躇 ..____吞枣 ..____咀嚼 ..____囫囵 答案:qiáo|chóu chú|jǔ jué|hú lún 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翘”不读三声,“嚼”不读“jiáo”。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树下坐着位形如diāo sù____的老人。 男孩wēn shùn____地搀老人坐下。 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nínɡ shì____。 (男孩)踌躇欲下,又chuí tóu sànɡ qì____站住。 答案:雕塑|温顺|凝视|垂头丧气 解析:分析:这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字。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尤其是“塑”和“凝”。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 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教师出四张中国人民邮票,这些邮票(1985年)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生:郑和下西洋。见第2张PPT。 过渡:那么郑和下西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个板块: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第一篇章:郑和下西洋 师:介绍郑和(1371—1435)明代杰出的航海家。——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见第6张PPT。 课件展示:学生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见第7张PPT。 师提问: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现在文莱以西各地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教师提问:郑和的船队会遇到哪些困难?见第8张PPT。 学生活动:1、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2、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3、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思考讨论: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见第9张PPT。 学生活动:1、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3、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 5、统治者的支持。 教师:点评学生的讲述。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1、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见第10张PPT。 2、起止时间:1405——1433年。 3、次数:先后七次。 4、主要人物:明成祖、郑和。 5、出发地点:刘家港 6、到达地区: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7、意义: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精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枣儿练习题新人教版

《枣儿》练习题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脑髓(suí)僭谈(jiàn)悄然无声(qiǎo) B、蓦然(mò)砭骨(biān)喃喃自语(nán) C、教诲(huì)恁地(rèn)公正不阿(ē) D、哭丧(sāng)莞尔(wǎn)一舸无迹(k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训诫寥阔掣天撼地 B、雾霭伫蓄月明风清 C、瓦愣籍贯尽态极妍 D、咀嚼踌躇津津有味 3.文学常识填空。 《枣儿》是一个_________小品,它是新时期戏剧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小花。反映了我国在现代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在剧中,“枣儿”是________的象征,是____的象征,也是_________的象征和__________的象征。 4、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A、许云峰——到沙坪书店检查工作,发现了郑克昌的可疑之处。(《红岩》) B、枣儿——上树摘枣(《枣儿》) C、孙悟空——大战流沙河(《西游记》) D、周瑜——箭疮崩裂而亡(《三国演义》) 5、给下面的选项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B、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C、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 D、二人翘首远望,壮如雕塑。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的,又。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门前经过,就给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 A、顺口好听打算 B、好听顺口算打 C、好听打顺口算 D、好听顺口打算

7、全班同学围绕“中国梦”即兴创作对联,孙春明同学口占上联,他邀请你对出下联,你能对出下联吗? 上联:长城内外中国梦 下联: 8、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反映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从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二、语言表达能力。 9、《枣儿》一文发出了对亲情的深切呼唤,歌曲《常回家看看》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亲情回归的渴望,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中那位做好了饭菜等儿女回家的老妈妈孤独的身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亲情的企盼。那么,请你也围绕“亲情”这一主题拟一句公益广告词。 10、对话题。 《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地区畅销书排位第一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小叶很想读这本书,就请好朋友小燕周末陪她一起到书店去买一本。小燕想到目前网络购书非常方便,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而且还比较实惠。于是向小叶建议:“。”小叶听完后说:“好主意,就这么办!”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中“脑髓”中“髓”读suǐ;C项中“恁地”中“恁”读nè n ;D

微课制作脚本案例

案例: 表一: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 时间:2016-05-25 07:35:51来源:肥城教育局作者:信息管理员 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 肥城市老城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学校马静静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和修辞手法——排比。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解读排比的概念,了解排比的分类,认识排比的作用,并且知道使用排比需要注意的原则和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排比?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接二连三地说明同范围、同性质的相关事物、意象,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手法。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样结构相似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强调青春易逝的同一意象,表达岁月流逝的感怀,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并列的句子用三个起来了描述了春天景物的变化过程,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脚步的到来。 了解了排比的特点和概念,我们再来看看排比的分类。排比可分为成分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成分排比,即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的意象的短语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这个单句中,主语是延安的歌声,宾语是三个比喻组成的一组排比,把歌声比作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和大旱的甘霖,三个短语都在表现给人带来希望的意象,在这个句子中就是宾语构成的成分排比。再如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短语表达教师的为师之道。 单句排比是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意象的单句。例如: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

微课制作脚本案例

案例: 微课拍摄/录制脚本 教师姓名 讲授内容(年级)(学科)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版本) (微课名称:科目/知识点/主题等) 教学类型□知识讲授□解题演算□问题答疑 □创意实验□学习活动□其他 摄录模式□拍摄式□录屏式□软件合成式 □混合制作式□其他 课程简介 主要教学环节 (参见表一) 讲授配套课件 PPT为主,还可以是其他学科工具软件(几何画板、Flash动画等)(另行提供PPT文 件) 微练习 (另纸附)3—5道典型练习或试题,有区分度,最好为在线交互练习题。 微反思 表一: 教学活动环节与微课视频的时间分配表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视频时间开场白介绍微课标题内容5秒 引入工作案例情况描述与通常的解决办法演示2分 功能讲解邮件合并的功能和适用情境1分 方法说明邮件合并的准备工作和操作步骤1分30秒操作演示“准考证”案例的邮件合并操作过程演示3分 问题处理发现问题,以及进一步的调整处理3分30秒小结获得的经验50秒 练习说明微练习的说明1分30秒结束语结束与致谢5秒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优课结构 教学环节 展示内容和教学过程 制作工具和方法 一、片头 (5秒) 呈现基本信息 (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作品名称、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 信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蓝底白字字幕;字体为四号和二 号。用CS 软件标 题功能后期添加 和编辑。 二、导入 (1分钟内) 提出问题、激趣导入 提出问题: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将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形的内角和。这就是咱们这节课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思考,激发求知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让 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1分钟) 使用DV 录制,教师出镜头。教 师讲解的声音在 片头字幕中出 现。 二、讲解 (8分钟内) 围绕提出的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一层层,一步步,逐步引导,逐层剖析, 先探究,再验证。最后是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智慧得到启迪。 1、从最常用的两种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入手,提出一般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搭建帮助学生思考的脚 手架)(30秒) Smart notebook 课件与录屏软件 2、利用测量的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建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的知识。(4分钟) 使用Smart notebook 的量角 器工具与录屏软 件 3、利用撕拼的方法操作和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的认 知。(3分钟) 插入预先制作的 动画片断 4、知识应用:解决“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的问题。(20秒) Smart notebook 课件与录屏软件 5、知识拓展:解释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一个三角形的原因?(10秒) Smart notebook 课件与录屏软件 三、小结 (1分钟) 教学回顾与小结,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考。 1、本课回故:五个探究步骤。(40秒) 教师出镜头,使用DV 录制 2、提出新设问: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钝角呢?(20秒)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网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为引导和规范我国电动客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水平,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符合电动客车特点的整车、电池、电机、高压线束等系统的安全条件及测试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8月启动了本强标的立项和编制工作。 2、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有关部门对电动客车安全标准制定工作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系统开展电动客车安全要求标准的制定工作。 (1)GB《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于2016年底完成立项(计划号20160968-Q-339),2016年12月29日在南充电动汽车整车标准工作组会议上组建了标准制定的核心工作组,启动了强标制定工作,并由起草组代表介绍了标准的背景、编制思路、以及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关系。 (2) 2017年2月-3月,基于已开始执行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工信部装[2016]377号,以下简称《条件》)的工作基础,工作组向电动客车行业主要企业、检测机构等16家单位征求《条件》的实施情况反馈与强制性国标制定建议。 (3) 2017年4月18日,工作组在重庆组织召开标准制定讨论会,会议对《条件》制定情况进行了回顾,对收集到的《条件》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讨论结果,针对共性问题形成了专项征求意见表。 (4) 2017年5月-6月,工作组根据重庆会议讨论结果向行业进行强标制定专项意见征求意见。 (5) 2017年6月6日,在株洲召开工作组会议,会议对专项征求意见期间收集的反馈意见进行研究讨论。 (6)2017年6月-10月,工作组依据意见反馈情况和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标

第15课《枣儿》课文简介

第15课《枣儿》课文简介 导读:人物老人、男孩[幕启。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童谣:“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老人(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老人(大声)过来!男孩爷爷……老人(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男孩(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老人(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男孩(喜出望外)谢谢爷爷!(津津乐道)枣儿真大。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老人(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男孩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老人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在空中比划“木”)所以他叫枣儿![男孩并未听,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老人(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蓦然温和)爷爷帮你擦干净。[男孩摸出枣儿,交给老人。老人(将枣儿擦干净)给,尝尝。[男孩默默地接过。老人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男孩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爷爷老人能。[男孩兴冲冲爬树,跌倒在地。老人疼吗?(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来![老人趴在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屁股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

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老人嘿嘿嘿。男孩笑啥?老人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男孩呀,脏死了。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男孩(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老人喂,过来!男孩我要尿尿。老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男孩溜回树下尿尿。老人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老人枣儿到了口袋里凡想回家了。男孩(低声地)……我在等我爹。老人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男孩不,我爹他——老人他怎么?男孩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老人那你急啥?来——(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颗枣儿给他)男孩(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老人和我一样?男孩和你的脸一样,皱巴巴的。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男孩(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男孩我要。(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转身欲走)老人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急不得。[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老人(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又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男孩(怀疑)爷爷有故事吗?老人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点菜技巧》微课教学设计录制时间:2016年9月 20日微课时间:10分钟左右 本微课名称点菜技巧 所属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 适用对象酒店管理大二学生 教学背景 点菜服务技巧是《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菜单设计环节的基础上,学生来掌握利用菜单帮助客人点菜的基本技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都有较多的就餐经历,了解服务员点菜的一般过程,为本课程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体验。本课的重点在于点菜服务流程的掌握,熟悉点菜的基本要求以及在整个流程中应掌握的基本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比较之前生活实际中遇到的点菜环节的不足,将点菜的基本技巧应用于日后的实习及生活实践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点菜的流程,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点菜的基本技巧 【情感目标】通过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情感,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点菜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对点菜的注意事项有基本了解; 2. 视频教学:通过观看点菜的微视频,让学生对于点菜的技巧加深印象; 3. 现场教学:通过创造餐厅点菜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能深刻全面的了解点菜的流程;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对点菜要求及基本技巧灵活掌握。 设计思路 在回顾上节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本次课程内容,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示出点菜的流程、基本要求、技巧,在展示点菜环节的过程中,一边展示主要的知识点,一边让学生自行模拟各个要点,视频教学与模拟教学同步进行,最后进行总结。

场地要求酒店中餐厅 教学过程 视频展示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辅助资源时间 一、导入(1分钟以 内) 首先,教师进行导入,说明本次课程 的主要内容,并通过PPT显示导入案例, 启发学生思考:点菜前的准备工作? 案例讨论 PPT1-8 页,显示 本节课的 教学内 容,重难 点,案例 说明的问 题:点菜 前的准备 工作 1分钟 二、点菜技巧展示(7分钟左 右)1.客人入场,服务员迎宾引座。给客 人倒茶水,一边观察客人的穿着以 及言谈举止,判定客人的身份,(弹 幕:箭头指向服务人员的眼神,并 打出字幕“观察”) 2.教师入镜介绍:首先要注意观察, 在交流中用眼神不留痕迹的观察客 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大概判 定客人的身份,掌握点菜的价格区 间。 模拟眼神 观察 PPT第9 页,显示 点菜前的 准备工作 流程环 节,第12 页三个关 键词 1分钟 以内 3.上茶水后,服务人员询问客人是否 点菜,客人同意,拿菜单给客人, 站在主人身后做好点菜准备,正式 点菜之前,首先询问客人是否有饮 食禁忌,客人告知没有。(弹幕:箭 头指向服务人员嘴巴,打出字幕“询 问”), 4.教师入镜介绍:点菜之前必须要询 问客人在饮食方面的禁忌。 5.首先开始点冷菜(弹幕:冷菜要求: 荤素搭配,色彩搭配) 模拟询问 内容 PPT显示 第12-15 页 1分钟 以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