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钢琴教学中的分层模式设计与研究

钢琴教学中的分层模式设计与研究

钢琴教学中的分层模式设计与研究
钢琴教学中的分层模式设计与研究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2)

一、钢琴教学法的发展概括 (3)

二、国内外钢琴教学发展现状 (4)

(一)国外钢琴教学发展现状 (4)

(二)国内钢琴教学发展现状 (5)

三、钢琴教学中分层模式的研究 (6)

(一)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研究 (7)

(二)针对不同钢琴基础的研究 (9)

(三)针对不同音乐素养的研究 (10)

四、钢琴教学中分层模式的设计 (11)

(一)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设计 (12)

(二)针对不同钢琴基础的设计 (12)

(三)针对不同音乐素养的设计 (13)

五、钢琴教学中的分层模式与普通教学模式的区别与优势 (14)

六、钢琴教学分层模式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14)

参考文献 (15)

钢琴教学中的分层模式设计与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全民素质的提高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素质教育。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的气质和耐心。音乐教育在被重视的同时,教育者更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本课题关于钢琴教学中分层模式的设计,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技术水平等方面钢琴学员掌握能力的研究,可以使教育者帮助学生寻找到精准的定位,提供更加完善的因材施教策略,使学生获得更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在音乐领域做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钢琴教学;分层模式;模式研究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layered model in

Piano Teaching

college of art musicology Director:金超颖

(College of Law, 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have more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eople. Parent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Music can cultivate sentiment, cultivate people's temperament and patience. Music education is valued at the same time, educators need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is topic about Piano Teaching in hierarchical model design, study of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technical level piano students master the ability can be to enable educators to help students to find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provide more perfect individualized strategy, causes the student to obtain more efficient and high quality teaching mode, students in the future in the field of music contributio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Key Words:piano pedagogy;hierarchical mode;model research

前言

溯钢琴起源于西方,但是在钢琴文化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确很快。改革开放以来,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已经融入到了我国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了社会音乐教育中学习人数最多的,普及性最广、对中国人生活影响最大的一门乐器,钢琴课程对整个国民音乐以及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钢琴课程在我国音乐教学中,不仅仅是一门乐器的教学,更是一种文化的教学。在中国,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钢琴音乐文化要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播离不开钢琴课程,也就是说,钢琴课程对选择、传承与创新音乐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钢琴教学法不仅是一门研究钢琴教学全过程,还揭示培养多层次的、全面发展的钢琴演奏人才和钢琴教师队伍内在规律的,属于一门综合性、交叉性、概括性、专门性的学科。它主要是包括了哲学、美学、教育学、思维学、音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音乐学、钢琴教学法和教育方法论等诸多学科在内的,打破原有学科界限的横向式发展的边缘学科。

钢琴教学必须在继承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在当前形势下,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显得很有意义.本文将从学员年龄、钢琴基础、音乐素养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设计与研究,钢琴分层次教学的实行可以使钢琴教学从无序过渡到有序,改变钢琴教育中的随意状态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对音乐教学带来的不例影响。希望通过对钢琴分层次教学的构想和研究,改变我国钢琴教学中明确的缺点,从而提高我国钢琴教学质。

写作被骗公布于此!!!!!

一、钢琴教学法的发展概括

1709年意大利的克里斯托福里制造了第一架钢琴,经过300年来的不断发展,学习热潮也迅猛的遍及世界各地。钢琴的普及推动了整个钢琴教学的发展,而“钢琴教学法”作为一门指导钢琴演奏与教学实践的理论课程,得到了国内外专家们的普遍重视。外国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如巴赫、克莱门蒂、车尔尼等人都从自身的演奏与教学实践出发创作了大量针对手指技术训练的练习曲、赋格、乐曲等,直至钢琴教学的今天我们仍然沿用着这些作品。除了相关技术训练的书籍外,各国的钢琴家与教育家也不断总结着行之有效的钢琴教学方法,立足以建设更加完善的钢琴教育体系。写作被骗公布于此!!!!!

钢琴的百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浩如烟海的作品,群星璀璨的演奏,科学严密的教学”,钢琴教学法的发展也可以被看作是由钢琴演奏技术发展而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演奏技术理念以及训练方式。其研究成果甚为丰富,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对提高钢琴演奏技能的研究,2)对提高钢琴教学方法的研究。我国很多从事钢琴教育的教师也发表了相关文章,如《试论高等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兼谈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法》、《浅谈高师钢琴教学法》、《钢琴教学法教学初探》、《也谈钢琴教学法》、《对钢琴教学法的教学初探》、《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钢琴教学法的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等文章从“钢琴教学法”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观点上做出了阐述。

二、国内外钢琴教学发展现状

(一)国外钢琴教学发展现状

1.美国的分层次教学代写作被骗公布于此!!!!!

目前,美国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19世纪后期的欧洲教学方法为基础的,

后来经过逐渐的改革创新,逐渐发展起来。这个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讲演和记诵,这个阶段发生在19世纪中叶,后来随着“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方法”“昆西教学方法”的出现,教育逐渐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第二阶段,主要是同步教学,也就是说,老师是怎么教的,学生就会怎么学,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教学实践,在20世纪中期,美国的教育思想受欧洲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小,教育家们开始尝试其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如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这些出现的教育法是有共同特点的:(1)它们不仅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主要是以个人单位,废除了集体教学,也就是废除了班级制度;(2)学生学习时可以不同步,可以用不同的教材学习,可以有自己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时间段。这样就打破了传统教科书的禁锢;(3)随着社会的进步,同步教学也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步教学不仅教学手段僵硬,而且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环境不适合学生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足以引起教育家对教育方式的思考和改进,所以教育家们又在实践中研究出另外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将个别教学、分类教学和集体教学统一起来,将这三种教学在一个教学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教师教学时,不用要求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年级的教学进程一样,而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速度,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教学方法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又出现了小组协同教学法、个别规定教学法等等,从同步鸡血开始逐步向异步教学发展。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美国的教学方法,而且其他国家对教学方法研究也有很多是在美国这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日本的分层次教学代写作被骗公布于此!!!!!

分组教学可以是在日本民间的教育团体盛行之后出现的,但日本分组教学的发展路途并不顺利。在1957-1958年期间,系统学习的风头日盛,所以,系统学习和小组学习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到底哪种学习方法能够适应教育的发展,小组学习的方式以及小组学习的内容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到70年代之后,日本开始了第三次的课程改革,日本的教学方式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教学分组再一次被教育学家重视。当然,这一次的教学分组相比较以前的教育分组有了新的要求

和内容。

3.英国的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英国不少教育家研究表明,儿童在理解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提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也有所不同的理念。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教育内容是英国学科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区别主要表现在水平的区别化,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保证了教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并且将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分为课程方面和课后组织活动方面,将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也列入了考核中。英国的别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生按能力分组,教学进程按水平划分,教学内容的弹性与选择性,即使在同一班,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学生按各自进度学习。”这样看来区别化教学与分层次教学是一脉相通的。

4.法国的分层次教学的现状

1975年的阿比改革规定,在初中学习时分为两个阶段,一开始属于最初阶段,所有学生接受的教育一样,不区分专业与学科。初中第三年和第四年的时候,开始对学生进行分科的专业之前教育,当然这种教育是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尽早对职场有所了解,进而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在高中阶段,设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3类。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属于三年学制的长期教育,两者具有相同大的价值,而职业高中为学制二年的短期教育,高中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尽早的将未来规划做好。1989年立法的《教育方向法》规定初中前两年为观察阶段,后两年为方向指导阶段,高中为定向阶段。

5.荷兰的分层次教学的现状

1984年,荷兰建立了开放性远距离大学,简称为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对学生的入学条件、学习时间、学习进度、选课和学习地点都不加以限制。开放大学至少开设7个领域大学课程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课程按层次分3级,对学生的入学指导、专业理论指导、以及实践技能和理论拓展方面的指导大有裨益。

(二)国内钢琴教学发展现状

在中国钢琴曾经是王公贵族才能享受或学习的乐器,而如今,钢琴走入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家里,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钢琴的占有率占世界总数的十分之一,钢琴教育也越发普及。从清朝钢琴传入我国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钢琴的教学基本没有形成体系,从20世纪50年代-80年

代开始,才有相对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被带入中国。当今社会,钢琴的学习者越来越多,但是每个人的自身素质和天资都不同,而且很多人把钢琴当成一种娱乐项目,并没有想在钢琴界有所建树,所以传统的钢琴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思想开始涌现。在我国教育界,很多教育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我国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意见,例如: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张大均就提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结构和个性发展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应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能够主动地得到发展。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体现了这一思想。”

(1)中小学分层次教学

重点在于把通过正常录取和扩招录取来的学生分为层,以教学大纲为最基本的依据,学习好的可以给他更好指导,让他更好的发展,学习不好的,也要保证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内容,对全部科目或部分科目分层次教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注意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力,以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长处最大程度发挥,考人最理想的高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满意,而且可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2)高职分层次教学

高职的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比较差,而且高职对入校学生的条件很低,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可以说差距悬殊,如果同步教学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实行分层次教育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分层教育有利于激发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塑造不同的个性,在发挥每个学生优点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做法是按成绩高低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但是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材,对教师教学质量全面、公正的评价。

(3)大学分层次教学

大学的学生水平相对较高,而且相差不会太大,所以大学的重点在于选拔优秀学生或硕士、博士连读。对于有精力或是有特长的学生,开设第二专业为学生选学第二专业提供便利条件,也可以允许学生提前修够学分,提前进入更高学府或是进入社会职场。以这些方式来进行分层次教学不仅是为选拔英才,更是为了能偶更好地吸引优秀生源,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为国家节省教育资源。

三、钢琴教学中分层模式的设计

(一)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设计

学习钢琴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智发展水平不同,差异很大,16岁以下的孩子们正处于智力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年龄组的儿童有极强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记忆能力,他们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所建立的器官之间的条件反射稳固而持久,是其它年龄组无法比拟的。古今中外,几乎所有著名的钢琴家都是从幼年学起的。然而,他们的不利条件是:注意力经常分散,兴趣不容易集中,稳定性不高。幼儿阶段的钢琴教学大多都是以“示范法”和“练习法”为主。少儿阶段的孩子的教学,主要是用“示范教学法”和“讲解教学法”为主。少年阶段的孩子的教学,主要是用“讲解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为主。16对比上一个年龄组,他们比较懂事。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兴趣容易集中、学习动机更明确、稳定性也增强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比少儿组更强。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记忆能力与少儿组比,已经稍显逊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骨骼已经基本发育成型,上肢各个关节不是特别灵活,就弹钢琴而言,肌肉的弹性、韧带的松紧度已经不太理想,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性、运动神经和肌肉收缩的反应性也不是最佳状态,但唯一不用担心的是弹奏钢琴时的力度。16-19岁这个时期学生的钢琴课教学,以“讲解法”、“欣赏法”为主,辅之以“示范法”、“练习法”。而人20岁以上的成人学生学习受到许多客观因素制约,应结合其他们自身特点,以“讲解法”、“欣赏法”为主,辅之以“示范法”、“练习法”。

(二)针对不同钢琴基础的设计

由于每个人各种学习的客观因素不同,导致出现有着不同钢琴基础的情况,本文根据钢琴学习者的基础,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钢琴基础好的学生、第二是钢琴基础一般的学生、第三是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对于三种不同钢琴基础的学生展开如下研究:

第一层学生有着较好的基础,在对他们进行钢琴教学时,不仅要教他们基础的知识,让他们把基础学扎实,还有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教学,确保学生不仅有扎实扎实的基础,钢琴弹奏水平高,认知和听辨水平的水平也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第二层层学生的钢琴基础较为一

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们不足的地方,重视他们弹奏的水平,要对作品进行有效的处理逐步提高学生们对音乐认知。第三层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要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激出来,然后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并将学生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三)针对不同音乐素养的设计

到底如何界定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国内有三种声音。(1)从科学的角度看,音乐素养是一门学科,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课,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音乐知识,也就是说音乐素养就是一种针对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2)这种观点被当今社会的音乐研究者广泛采纳,他们认为,音乐素养就是一个人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如:认为,“音乐基本素养指的是‘音乐感知力’等音乐综合能力。音乐感知力包括‘音高感’、‘音长感’、‘音强感’、‘音色感’、‘调性感’、‘多声思维感’,、‘结构感’和‘音乐表现力’。第三种观点认为,音乐素养是人的一种综合素养,不仅包括了音乐能力而且更是一种个体综合能力的表现。如:“所谓音乐素养是指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指的是个体在音乐方面长期积累而成的修养”。

1.音乐审美感知觉能力

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的美,音乐的美无法通过语言来完美表述,正如莫扎特所说“如果言语能表达一切,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创作音乐呢”,音乐也不如视觉艺术那样具有可感知性,音乐是人们的听觉系统对抽象的音响进行感知、分析、评价的过程。音乐是运动在时序中的有逻辑关系的音响作用于人脑的心理过程,对音乐的解读与理解需要听者有与之相匹配的感知能力,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音乐感知能力或音乐感知能力低下的人,能够领略到音乐艺术美之所在。

2.音乐鉴赏的品味

古今中外,人们对音乐都喜爱有加,各类音乐作品更是浩如烟海,现代科技的进步,音响技术的发展,使音乐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都为音乐的大众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所有的音乐都是美的吗?怎样的音乐才是美的,才能触发人对美的想往,强化人们对人生的积极情感,进而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审美活动。

四、钢琴教学中分层模式的研究

(一)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研究

1.幼儿阶段(4岁一6岁)

这个阶段是学习钢琴的启蒙阶段,所以钢琴教师要花费一定的心血。幼儿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幼儿的骨骼发育尚未完善,骨骼软,弹琴时力量不够,所以要注意培养孩子们手指站立的习惯以及手指独立弹钢琴的感觉了;其次是幼儿理解能力差,但是模仿能力却很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语言尽量简单易懂,多示范;最后是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很容易走神,所以,教学内容要增加很多趣味性,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例如,五个手指都弹同一个音“中央C',时,孩子们刚刚开始还能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时间长了就会不耐烦,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将这个声音比喻成火车的“轰轰”声,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就会大增,注意力集中时间也能增长。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练习和示范,但同时也不能放弃对五线谱的教学。要保证每周都有一定量的曲子让同学们练习。因为这个阶段是一个培养兴趣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学不仅要内容易懂,而且语言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钢琴的初步认知。

2.少儿阶段(6-12岁)

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教学,主要是用“示范教学法”和“讲解教学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以下几种特点,(1)骨骼发育相比较幼儿时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锻炼孩子指尖的可以适当增加跑动练习和琶音练习。(2)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接受能力很强,但是记得快也忘记的快,而且容易出现粗心的毛病,所以老师要多重复几次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们有深刻的印象。要将思考的方式和思路教给学生,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要让孩子们弹奏曲子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钢琴曲中。(3)孩子们情绪波动大,容易急躁,所以要注意孩子们的学习过程,要让孩子们知道,音乐是可以使人内心安宁的,避免孩子将急躁的情绪带到钢琴的学习中,培养孩子们的自控能力。同时教师在选曲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提高曲子的难度,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教师与孩子们交流时,语气要平和,给孩子们平易近人的感觉,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很有可能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对这个学科产生厌恶。孩子们在模仿老师的动作时,会看到自己成长的脚步,从而提

高学习兴趣,快速走进音乐世界。

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而孩子的智力等各方面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老师要致力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与终身学习的愿望,同时要关注孩子对音乐的感悟及市美体验。在教中外曲目时,要注意培养孩子传承文化的美好品质,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审美为核心,关注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及兴趣爱好,以求在习琴中发展个性。

3.少年阶段(13-16岁)

这个年纪段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也能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综合使用。在开始练习一首曲子时,教师可以先对这首曲子进行讲解,对里面细节的内容和弹奏的技巧进行说明,让学生们对音符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们对音乐有感性的认识,最后让学生们去亲自动手实践,在学生们联系的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们错误的地方给予指导,在学生们练习完一次之后,可以让同学们说以下自己在弹奏过程的体会以及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之后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统一讲解。在对这个年龄段学生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要想办法带动学生们的情绪,除了注学生们弹奏的动作之外,还可以自己跟着旋律哼唱,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这个年纪段的学生对大型乐曲很感兴趣,但是却不注意基础功的练习,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对基础功的练习不能放松。老师要让学生们明白,打好基础的重要性,类似手指基本功的练习一定不能放松。当学生们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后,可以适当安排即兴配弹的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3)这个年纪段的学生们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根据学生的进程,以及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有音乐性的作品。

总之,少年阶段的学生们接受力强,理解力强,比较好教。

4.青年阶段(16-19岁)

这个时期学生们的文化课明显增加,学习任务繁重,对钢琴的学习没有办法花大把的时间练习,所以这个时候学习钢琴主要以老师的讲解和学生欣赏为主,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学生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练习钢琴曲时,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大型乐曲,但是不能以为求快,要求学生弹的精致。在

选择乐曲时,要全方面考虑,要选择不同的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5.成人阶段(20岁以后)

对于初学钢琴的成年人来说,教学要注意讲课的方式方法,成年人对老师讲解的能容可以很快的理解,但并不是说,他们能够达到老师的要求。在选曲方面,不能选太幼稚的曲子,这样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但也不能选择太难的曲子,这样会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对于长期学习钢琴的成年人来说,他们的目的并不都是成为钢琴演奏家,所以他们练习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大型曲目分段让学生练习,这样既不影响学习,又不会占用学生太长的时间。

(二)针对不同钢琴基础的研究

第一层:教学内容应为作品稍长、技术难度稍大、作品风格广、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这时期的教学目的是精练及背奏大量的作品,掌握作品的精髓,并学会作品分析,作品创作等。对于刚开始接触钢琴的人来说,我们侧重基本功的练习,例如手指技能的练习,同时要学习一些弹奏的技巧,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曲的理解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高级阶段的重点应当是在音乐的理解和表现上,从乐曲中学技术,用技术表现音乐。

第二层:教学内容应为技术难度和柞品风格适中的,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个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灵活性,使手指活动快速、均匀、有力;学习弹奏不同的音色,增强手指的灵敏度;将手指、手腕与手臂三者的动作相互配合,掌握更多的弹奏技巧,而且随着自己演奏的技术提高,要尝试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将作品的内容用自己的演奏表达出来。

第三层:教学内容应为:可完成短小简单的钢琴作品,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方法及基本视奏能力。

进入《车尔尼》之前这段时间称为“入门时期”,大约需要半年左右。相当于考级的1—2级。入门时期的教学目的是调动兴趣,学会识谱,掌握基本的弹奏方法,身心放松地进行演奏,养成正确的读谱与练琴习惯。

(三)针对不同音乐素养的研究

1.对于缺乏音乐审美感知觉能力的学生,应注重弹奏方式、方法、弹奏内容、技巧定位等多方面的培养,在钢琴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调性的基础训练,钢琴技术训练从原来要求演奏乐曲的熟练程度及数量的角度,偏向对学生键盘运用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运用键盘的能力首先要进行手指练习,手指练习是最基础的钢琴练习,没有灵活的手指,就不可能演奏出好的作品。在练习手指时,要对选择的作品做适当的分析,就比如学生们最常用的练习曲《哈农》,它里面包含了很多钢琴的基本技术,很适合手指灵活度的练习,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足,最明显的就是缺少变化。所以我们要将作品的优点看到,加以变化,才能充分体现练习的价值。其次,练习曲,练习曲的教材包罗万象,一般正规钢琴学习从《拜尔》入手,车尔尼作品(599. 819. 718. 718. 299. 710)等一系列练习后,弹奏技术得到一定的提高,可以弹奏《莫什利一夫斯基练习曲》《肖邦练习曲》等难度系数较高的作品。当然对于左手、八度等特殊的奏法这些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于不足的地方要多选择适合的练习曲练习,例如《八度练习曲》《克拉莫》等可以很好的练习左手、八度等特殊的奏法。

2.对于缺乏音乐鉴赏品味的学生,首先要注意聆听,最简单的就是纯粹为了乐趣而听,没有任何目的性,或者可以一方面做自己手头的工作,另一方面任由音乐带你驰骋,要知道,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大的,它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当聆听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之后,就要有意识的去感受音乐的真谛。其次是对音乐的理解,对于钢琴来说,要注重对乐谱的理解。理解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理解钢琴在音乐中的地位和价值、钢琴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作曲加在钢琴曲中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表达感情的手法。其二是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力度、节奏、力度、音色、踏板等组成钢琴曲的各种元素,这需要学生们长期的学习与研究。理解音乐作品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内容以及作者当时的境遇,因为了解了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者的境遇之后,才能将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的大方向把握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将作品中的感情表达出来,才能弹奏出好的作品。(2)乐谱内的知识。认真的研究乐谱。通常的谱面问题分为以下几种:a)表情术语记号是研究乐谱的首要课题。例如广板、慢板、‘行板等,决不只有速度的含义,它们同时还具有解释乐曲性质的意义。所以,理解表情术语对于培养钢琴素养是极为重要的。b)曲式结构是整个作品的框架,

了解清楚框架,才能在框架中增加东西,也就是说,想要弄清楚作品的创作来源,首先要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把组成钢琴作品的元素,有逻辑性的组织在一个整体框架中,才能将作品的内容充分的表达出来,塑造出丰满的形象。c)名清楚作品的风格,在演奏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能太夸张,否则与作品的风格不符合,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演奏时要注意作品的风格,正确的抒发感情。d)选择正确的版本,在读谱上要有好的版本只有好的版本才是有助于我们真实理解作曲家作品的有力依据。

五、钢琴教学中的分层模式与普通教学模式的区别与优势

钢琴分层次教学相比较普通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从学习效果上来看,钢琴分层次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提高就快,而且钢琴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钢琴的信念。随着时代的进步,钢琴分层次教学终将代替普通的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钢琴水平的全面提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应学生认知的发展,同时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更科学合理的准备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因材施教,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可以防止底子差的学生学习更差,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学到了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学业上的成就,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保证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素质、能力方面符合社会的要求。

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区域施展艺术潜能,增强自信心。

学生通过钢琴学习,对个体在《钢琴》课程学习力一而所具备的能力会进行理性的分析,逐渐明确个体未来发展方向,为今后选择适合的发展区域做好心理准备。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展区域内学习,可以使学习更有针对性,便于施展潜在才能。在以前的钢琴教学中,技术弱的因为没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技术水平不过关,经常被老师和学习好的学生看不起,产生自卑心理,或者因为自己技术水平低而对钢琴产生厌恶。分层教学实施后,这种现象就相对较少了,因为跟自己同一层的学生,技

术水平相差不大,不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和厌学的心理,而且,因为大家水平差别不大,可以相互之间更好的沟通,共同进步。因为各层次培养目标明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有的放矢,“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各层次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都能体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师生双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成果。

2)钢琴分层教学有利于全而提升钢琴教师音乐综合素质。

钢琴分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一以“钢琴弹奏”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它将“伴奏”“演奏”等课程结合在一起,因而需要教师胜任与钢琴相关课程的教学。教师既对教材、方法有科学、合理制定,又具备对一般钢琴教学的组织调控、熟谙现代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备的使用;不仅对作品的曲式、伴奏等有深刻的体会,而且熟知钢琴的各种风格流派以及中外音乐史的发展;既具备全面、扎实、熟练的钢琴演奏技术又具备如何教学生当好钢琴教师的能力。每位教师只有具备以上的艺术综合能力,才能跟上目前钢琴教学的需求,同时,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每位钢琴教师都应具备创新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来迎接钢琴分层教学这一新的挑战。

…………………

六、钢琴教学分层模式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1.了解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作品的内涵

钢琴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严格的加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创造过程。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授课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能否站在历史的纵深角度和高度去理解与讲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无论是技术的学习、作品的处理,还是正确的理解与合理的应用,都贯串着音乐文化发展的轨迹。教师授课之前,要对教材进行全而分析与理解,如:钢琴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具体技术的训练方法与根据、音乐风格与音乐语言特点、科学严谨的论证与准确无误的阐述等等。这些都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拙与能力和广泛全面的文化修养

钢琴教学虽然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然而对于钢琴分层式教育来说,教师只具备钢琴弹奏技术与表演才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钢琴音乐中不仅包裹音乐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理论,而且还包括音乐风格与音乐发展历史,这些都是钢琴教师所必须了

解和掌握的重要教学工具与基础。这其中如:作品分析、和声学、配器、作曲以及音乐史、欣赏等基础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钢琴基础的训练、钢琴作品的处理、钢琴伴奏的编配与即兴弹奏电这些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3.掌握钢琴教学本身的规律与方法和现代化教学工具

钢琴教学本身是十分科学严谨的,如果完全照搬老模式显然培养不出好的学生。对于目前钢琴教师来说,首先应跳出以往钢琴教学复制自己的老框框,从音乐专业的培养口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做到既教授科学有效的弹奏方法,又结合实际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同步,实现学与用的高度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还要具备相应的指导实践的能力。如果说前者需要从转变观念入手进行调整,那么后者则要进行认真学习与充实。如:对作曲理论的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编配原理的学习等。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一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张楚廷.教学细则一百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周士林,李嘉瑶.教材建设浅论[M].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6.

[4]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郑日昌,伍新春.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王耀华等.高师音乐教育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7]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9]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草药社,2000.

[10]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外国音乐词典[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3]施良方.课程理论一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4]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15]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完整的钢琴基础教案汇总

第一章钢琴电子琴弹奏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琴电子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包括认识五线谱、弹奏钢琴电子琴的坐姿、 手型、钢琴键盘的分组,弹琴时力的方向以及钢 琴踏板的运用。 教学重点:1、五线谱基本知识的掌握 2、五线谱知识的实际应用 3、钢琴键盘的分组 4、键盘分组法和乐谱分组法的区别 5、弹琴时力的方向 6、钢琴踏板功能及使用 7、钢琴弹奏时的基本姿势 教学难点:1、力度记号的掌握及实际演奏中的效果 2、钢琴键盘的分组 3、弹奏过程中手型的控制 4、钢琴踏板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时安排:10学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认识五线谱 一、五线谱 五线谱是由线和间组成的,其每一条横线与以此形成的每一个间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包括加线与加间)。 1.线与间 (1)五线谱上的线从下向上依次可分为五条线。

(2)从下往上又可依次分为四个间。 2.加线与加间 由于记谱需要,经常在乐谱上或下出现加线现象,于是又分别形成了下加线,下加间;上加线,上加间。如图: 二、力度记号 (1)强 f 中强mf 特强sf <渐强(Cresando) 突强sfz 强音标记“f”越多音越强。如:f、ff、fff、ffff等。 <渐强(Cresando) (2)弱p 中弱mp 强后即弱fp >渐弱(dim)等等 突强即弱sfp 弱音标记“p”越多音越弱。如p、pp、PPP、PPPP等。 三、重音、保持音和跳音记号

(1)“>”重音记号(强音记号) 表示演奏、演唱时加重音(在有些情况下,如用某些乐器演奏时往往被处理成小渐弱)。 (2)“一”保持音记号 表示演奏、演唱时尽量饱满充分。 (3)“·”跳音记号 表示演奏、演唱时必须跳奏。 四、反复记号 表示乐曲反复。然而该记号又有多种形式。 (1) 局部反复,在两个记号之间反复。 (2)D.C.(da copo)从头再奏。 D.S.(da segno)从记号起再奏一遍。 另:D.C.e.1a.Fine从头再奏至“Fine"为止或D.S.e.la coda从头再奏至“”处,然后跳到Coda(结尾)。 (3)“”无定次反复记号 “”延长记号。表示乐曲在此处停顿或延长。 “”换气记号。表示乐曲必要的呼吸。 另:“,”分句记号,也被称为小换气记号。 五、谱表 1、高音谱号和高音谱号上的音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 s in biosphere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18章第1节。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微生物的种类; 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生活。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 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 成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 生并 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 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 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 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 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

神奇的微生物的教学设计

神奇的微生物的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吉维一邮编163316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第9单元第2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明病毒、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的结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学情分析:初二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建立了系统的生物知识体系。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病也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基本常识,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条件分析:我校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展台,投影屏幕等,所以有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出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关注微生物与人类关系,树立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 以《超级细菌》这一个学生感性趣的话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 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和生活中的常识为切如点,教师适当巧妙引 导各个环节。 3 让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本节教学结束时为下一节 课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的方法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和特征,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也是一个重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 1.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 2.教材分析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新版苏教版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新版 苏教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秩序。 三、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演示、讨论 四、学时安排 1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很早以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发现,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进入了人类的视野。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学科,微生物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有许多你想探索的奥秘,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微生物辽阔神奇的世界里,揭开微生物神秘的面纱。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微生物的哪些知识呢? 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思想:富有激励、启发性的语言,很容易激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归纳大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来学习,更加激发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创设了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新课教学 (一)病毒和细菌 师:微生物王国的成员很多,我们先认识第一位成员——病毒。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病毒? 学生活动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写出自己所知道的病毒,比比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多、最准确,评为优胜组。(流感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等) 师:随时点拨、师生互动,展示优胜组的学习成果,点评并表示祝贺! 设计构想:小组合作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这是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 师:同学们,这些病毒有哪些特征呢?请观看视频课件《病毒》。 请大家边观看边思考: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各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二:交流表达:根据课文,结合视频总结老师提出的问题: 1.病毒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寄主不久就会死亡。 师:点评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只能寄生生活的特殊生物。 神奇的病毒先学习到这里。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下面我们来认识下一位成员——细菌:请大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屏幕展示: 1.细菌形态、大小有什么特点?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吗? 3.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4.细菌是如何生殖的? 学生活动三:自学、生疑、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解疑导拨、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生:小组内讨论后,每小组推荐一人回答问题。

从实例中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设计

从实例中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9-01-10T15:22:23.1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0期作者:黎德红 [导读] 英语属于初中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学科,需要教师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400021 摘要:随着世界各地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学校在进行学科教学时重视英语教学,优化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实现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效果、质量较差,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缺乏兴趣,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应用分层教学设计法进行英语教学。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分层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设计 英语属于初中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学科,需要教师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但是目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师仍然沿用过去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模式,师生之间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差异较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需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教学,使得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均可以通过分层次教学设计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一、课堂导入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涉及的单词、语法较多,教师上课时直接由这些内容引入教学主题中,学生多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长时间集中精神学习英语,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无法完全教授给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寻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在上课开始前的几分钟播放,以此吸引学生目光,待到所有学生沉浸到多媒体资料中时,教师可以切入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得学习能力强、一般的学生在把握视频、图片资料基础上,均能够对教学内容有着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授初中英语(仁爱版)Unit1《Playing Sports》一文时,可以在上课前播放一段我国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的精彩瞬间(中英文字幕)视频,以此使得部分对于英语缺乏兴趣的学生可以被视频吸引,学习兴趣浓厚且成绩优异学生可以在视频观看中记录有关于运动的英语表达方式,观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此时所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均会对体育运动有着较强的兴趣,对于文中涉及的关于体育的单词、句子均可以快速理解和掌握。因此该种分层英语教学设计方法,使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兴趣提高的基础上,对于课本内容理解起来更容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课本知识,还可以对视频资料中的延伸内容有着充足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助于学生不断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提问设计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初次学习英语,对于陌生的英语单词、语法、文章多会感到恐惧,不愿意主动开口向教师请教学习时的疑难问题,导致累积的学习难题越来越多,逐渐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同时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方式使得部分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无法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可以从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设计相对应的教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Unit8《weather》(仁爱版)一文时,可以在初步学习后向学生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对于学习存在困难学生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某市)?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回答难度小,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使用“你很棒!”、“回答的不错!”等语言充分鼓励学生,使得学生的学习信心大增,促使中等生、后进生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同时对于英语学习好的学生提出用英语介绍我市当天天气的问题?这个问题考察了学生词汇量、句子语法结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综合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词汇、语法使用错误的正确指导。 三、知识运用设计 课本上的英语内容学习完毕后,学生掌握了基本词汇、句子结构,此时需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活动实现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但是常规教学中多是以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作文等题型进行试卷考核的,导致大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应试能力,但是无法将英语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英语话剧表演,以此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所有英语知识。例如在教授Unit 5 《Our school life》(仁爱版)时,教师划分小组,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确定每个小组表述的关于校园生活的具体事例后,按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由组长和教师为成员安排不同的角色,之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话剧对白,再进行剧本练习和表演,以此使得各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综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也使得师生、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构建轻松的英语课堂环境,调动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投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 分层次教学设计在初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均能感受到自己被教师所重视,从而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以此提高英语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谭亚萍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英语教师,2016,16,(01),140-141。 [2]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368-369。

高中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高中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

钢琴教案(小汤3)

钢琴教案(小汤3) 2011-11-22 15:10:36| 分类:家有琴童|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课 曲目:《旋律》、《蜜蜂》、《无事生非》。 基础知识:连奏(高抬指、连线、手腕呼吸),乐句的划分。 (1)连奏:从小汤3开始,我们的弹奏方式将由断奏改为连奏。 所谓“连奏”, 就是将需要弹奏的每一个音进行连续地、不间断地弹奏,使乐曲听上去更流畅、音与音之间衔接更紧密的演奏方法。 A、高抬指:在进行正常的连奏之前,要先进行高抬指练习。所谓“连奏”就像我们正常、快速跑动,“高抬指”就是做高抬腿运动,目的是为今后手指能快速、连贯、清晰地弹奏做准备,是很必要的前期练习。针对每个音来说就是保持好正确的手型,弹哪一个音抬哪个手指头,不弹的手指要轻搭在键盘上,不要翘、也不要把键盘压下去,每个手指都要抬到极限。要注意每个手指都要向正上方抬起,1指抬起时不要向外翘指,2、3、4、5指抬起时指尖始终向下、不要向前伸出去,掌心要握圆、抬指的同时手腕要保持平稳不要上下晃动。刚开始做比较困难,经过反复练习就很容易掌握了。 B、连线:在连奏弹奏的过程中,音符的正上方会出现一条半圆形的弧线,它将几个音符连接起来,这个弧线就叫做“连线”。我们平时说话都要断句,这样听者就能够根据我们划分的句子,明白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弹琴也是如此,一首曲子不能从头到尾不间断的弹奏,就像我们说话不可能不喘气。连线的作用就是将我们弹奏的乐曲区分出长短乐句,让我们的弹奏更具有话语感和层次性。 我们今天学习的三首乐曲,都是标记有连线的弹奏。在进行有连线的乐曲弹奏时,连线下面包括的音要不间断地弹奏(只抬指头不抬手),就像我们走路左右脚要交替、连续进行,每一音之间也要连续弹奏,即后一个音落下去的同时前一个音抬起来,中间不能同时松掉琴键。连线与连线之间中断的地方要抬手(手腕呼吸)。 C、手腕呼吸(第一阶段):连线中断的地方要进行抬手呼吸,这时我们的手腕呼吸就起到重要作用,每一次抬手都像我们要吸气呼气,每一次抬手都是对乐句、乐段的划分。很多人觉得手腕呼吸只要把手抬起来就可以了,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掌握手腕呼吸方式,我们可以将抬手呼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练习: ‘断奏式’呼吸:因为孩子刚开始进行连奏练习,又要加上抬手呼吸,如果直接就进行手腕呼吸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先进行断奏式的抬手呼吸方式。也就是在需要抬手呼吸的地方将整只小臂抬起,手腕保持不动,这种呼吸方式和断奏弹奏的抬手方法是一样的。这样做既可以将乐句进行清楚地划分,又可以降低孩子在连奏时还要进行手腕呼吸的难度。 (2)乐句的划分:“乐句”是构成一首乐曲的一个具有特性的基本结构单位,相当于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就好像我们看到的文章中的一句话,它既能表达出相对完整一个意思,但是还需要后面的文字内容进行补充。这节课的三首乐曲书谱上,都对每一首曲目的乐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因为乐曲的乐句划分虽然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又不是绝对没有变化的,所以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所学过的乐句划分方法,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总结规律。 第二课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而言影响十分的大,那么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到底应该怎么开展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 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关于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同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通过自己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四两拨千斤” (两位大力气男同学分别用双手拉住绳子两端,一位女生在绳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修订稿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吴圩中学陈晓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看日本侵华细菌战影片 《细菌战》讲述了抗战末期,日军生化部队抓捕大批中国人进行疯狂的“细菌活体实验”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和揭秘了731部队许多鲜为人知的恶行,可谓中国版“生化危机”剧中很多细节都有着真实的历史依据,生化武器、活体实验、病毒攻击等众多历史谜团都将在剧中被一一揭秘,我们对于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图片展示〕 生: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细菌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学生还经历过脚气病,知道用什么药等等。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它们有热爱国家的情怀同时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新课新授,相互学习 ﹙一﹚细菌 师: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 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 生1: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生2:2细菌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生物 生3:3细菌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等功能 师:板书—1细菌的结构,同时评价学生总结,给予表扬 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全员参与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师:细菌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有人谈“菌”色变。这些简单的微生物它们是怎么生 活的,它们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害还是有利呢? 生1:细菌让我们生病,它们是有害的。 生2:我们看不见它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生活。 师: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不能片面的看问题,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事 物,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生3:我们周围都有细菌对我们没有造成伤害,所以不能说它们是有害的。 生4:我们喝的酸酸乳,酸酸甜甜很好喝。它们有的是有益的,但是有的会让我们生 病比如肺结核、肺炎分别是有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对,细菌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既有害又有利的。但是 作为大地的“清洁工”,细菌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把动植物 的尸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归还给大自然。 生5:原来它们作用这么重要,否则地球上都是尸体太恐怖的。 师:板书—2细菌生活的方式腐生和寄生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通过班班通和多媒体资料学生掌握起来还算可以,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敢于去想,去做,别 害怕胆怯,勇敢面对一切,相信自己什么知识都能驾驭。学 有所获,大胆设想——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真菌 师:电视广告—猴头菇饼干养胃的,里面有猴头菇以及我们吃的香菇、木耳、银耳、

钢琴基础教学教案

钢琴基础教学教案 课时:1 课时 课型:集体课 执课教师:陈仕进 【教学内容】 1、基本技术:(1)熟练掌握《孩子们的哈农第2条》。 (2)熟练掌握双手弹奏C大调、a小调音阶。 2、练习曲:贝伦斯作品70之35。 3、乐曲:学习《天真烂漫》 【教学目标】 1、基本技术:(1)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各个手指,做到保持松弛的肩膀,完好的手型来弹奏。 (2)熟练掌握双手弹奏C大调、a小调音阶,熟练大、小调指法,能够积极主动挥动掌关节连接双手,使手指有力均衡发展。 2、练习曲:熟练掌握双音和跳音的演奏技巧,左手掌握好用正确的指法弹奏和弦的技巧,注意力度的对比变化。 3、乐曲:熟练掌握移位动作,做好手指转换练习,注意连跳结合,在十六分音符跑动时注意要均匀,注意乐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和小连线。

【教学重点】学习手指转换的技巧。 【教学难点】十六分音符的音阶跑动时注意手指弹奏的均匀和独立性。 【教学过程】 1、强调弹奏的基本要求: 正确的坐姿:(1)重心稳定、靠前、身体放松,腰部要直,上身略向前倾;(2)座位的高低与座位离琴的远近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决定;(3)养成弹奏前调整座位的习惯; 正确的手型:最符合自然状态的手型就是好的手型手的状态是手指略向里自然弯曲,手呈半圆形,指尖和手腕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手型既舒服自然、支撑力也最强。 利用以上要求来弹奏《孩子们的哈农》。 2、师:在琴上弹出《少女的祈祷》的音乐片段,并请学生注意乐曲中快速跑动乐句的特点。 生:思考乐句的规律是上行还是下行的?什么是音阶? 师: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音阶。 生:回答问题。 师:讲解C大调、a小调音阶的指法(圈起来的地方手指需要转换),即拇指应在3指下穿过,讲完后示范演奏一遍音阶,并请学生演奏一遍。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校年级八学科生物

圈中的作用,纷纷发言。老师最后点出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尤 其是碳循环和单循环的重要性。 六、当堂达标检测 一、(2015 年临沂中考)2.右图为几种生物示意图,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A ) 前三题学生独立完成,进 0 ①②③④⑤ 1 行抢答;最后一题小组内A.①②可用来制面包和酒讨论完成 B.③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C.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的是①④ D.①与⑤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 细胞核 二、(2017 年德州中考)2.制作泡菜时坛口必须密封,主要 是为了(B ) A.防止灰尘污染 B.使乳酸菌在缺氧条件下发酵 C.隔绝空气,防止其他菌进入

D.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繁殖 三、(2015 年德州中考)3.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 出如下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 前三题学生独立完成,进 行抢答;最后一题小组内 讨论完成 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B.类群3 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类群1、2、3 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 有机物 D.类群1 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 能生活和繁殖 四、(2017 年德州中考)26.(5 分)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 问题: 材料一:2014 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感染人数超过2.6 万人,死亡人数1.1 万人。西非埃博拉疫 情发生后,我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出ft,对西非实行人道主 义救助。据有关专家研究,埃博拉病毒(见下图)是引起人 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症 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血、体外 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自 己的收获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模板}

第4.3节摩擦力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初中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初中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篇一:《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吴圩中学陈晓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看日本侵华细菌战影片 《细菌战》讲述了抗战末期,日军生化部队抓捕大批中国人进行疯 狂的“细菌活体实验”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和揭秘了731部队许多鲜为 人知的恶行,可谓中国版“生化危机”剧中很多细节都有着真实的历 史依据,生化武器、活体实验、病毒攻击等众多历史谜团都将在剧 中被一一揭秘,我们对于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图片展示〕 生: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细菌的问题。甚 至有一些学生还经历过脚气病,知道用什么药等等。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它们有热爱国家的 情怀同时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新课新授,相互学习 ﹙一﹚细菌 师: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 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 生1: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 有核膜包被。 生2:2细菌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生物 生3:3细菌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等功能 师:板书—1细菌的结构,同时评价学生总结,给予表扬 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全员参与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 学生去观察,分析, 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激发学习的热情。 师:细菌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有人谈“菌”色变。这些简单的微生 物它们是怎么生 活的,它们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害还是有利呢? 生1:细菌让我们生病,它们是有害的。 生2:我们看不见它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生活。 师: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不能片面的看问题,要以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点看事 物,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生3:我们周围都有细菌对我们没有造成伤害,所以不能说它们是 有害的。 生4:我们喝的酸酸乳,酸酸甜甜很好喝。它们有的是有益的,但 是有的会让我们生 病比如肺结核、肺炎分别是有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对,细菌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既有害 又有利的。但是 作为大地的“清洁工”,细菌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它 们把动植物的尸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归还给大自然。 生5:原来它们作用这么重要,否则地球上都是尸体太恐怖的。 师:板书—2细菌生活的方式腐生和寄生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最新钢琴基础教案-完整

第一章、钢琴教案(徐飞音乐舞蹈学校钢琴教研组编写)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琴电子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包括认识五线谱、弹奏钢琴电子琴的坐姿、手型、钢琴键盘 的分组,弹琴时力的方向以及钢琴踏板的运用。 教学重点:1、五线谱基本知识的掌握 2、五线谱知识的实际应用 3、钢琴键盘的分组 4、键盘分组法和乐谱分组法的区别 5、弹琴时力的方向 6、钢琴踏板功能及使用 7、钢琴弹奏时的基本姿势 教学难点:1、力度记号的掌握及实际演奏中的效果 2、钢琴键盘的分组 3、弹奏过程中手型的控制 4、钢琴踏板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时安排:10学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认识五线谱 一、五线谱 五线谱是由线和间组成的,其每一条横线与以此形成的每一个

间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包括加线与加间)。 1.线与间 (1)五线谱上的线从下向上依次可分为五条线。 (2)从下往上又可依次分为四个间。 2.加线与加间 由于记谱需要,经常在乐谱上或下出现加线现象,于是又分别形成了下加线,下加间;上加线,上加间。如图: 二、力度记号 (1)强 f 中强 mf 特强 sf <渐强(Cresando) 突强 sfz 强音标记“f”越多音越强。如:f、ff、fff、ffff等。 <渐强(Cresando) (2)弱 p 中弱 mp 强后即弱 fp >渐弱(dim)等等

突强即弱 sfp 弱音标记“p”越多音越弱。如p、pp、PPP、PPPP等。 三、重音、保持音和跳音记号 (1)“>”重音记号(强音记号) 表示演奏、演唱时加重音(在有些情况下,如用某些乐器演奏时往往被处理成小渐弱)。 (2)“一”保持音记号 表示演奏、演唱时尽量饱满充分。 (3)“·”跳音记号 表示演奏、演唱时必须跳奏。 四、反复记号 表示乐曲反复。然而该记号又有多种形式。 (1) 局部反复,在两个记号之间反复。 (2)D.C.(da copo)从头再奏。 D.S.(da segno)从记号起再奏一遍。 另:D.C.e.1a.Fine从头再奏至“Fine"为止或D.S.e. la coda从头再奏至“”处,然后跳到Coda(结尾)。 (3)“”无定次反复记号 “”延长记号。表示乐曲在此处停顿或延长。 “”换气记号。表示乐曲必要的呼吸。 另:“,”分句记号,也被称为小换气记号。 五、谱表 1、高音谱号和高音谱号上的音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 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科学知识 知道微生物的存在。 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重、难点】 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并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微生物的存在,并对食物变质现象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材料准备】 一些变质食物的图片或实物、三只透明的杯子、米饭、适量新鲜食物、放大镜。 一次性塑料手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些情况。(PPT出示:龋齿、水华、发霉的食物、发酵的面团等图片)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情况?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怎么解释? 学生完成p41图表

这些现象真有意思,同学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从最常见的食品变质开始研究吧。 二、新授 ㈠、观察变质食物 1. 分小组观察变质食物。(变霉的橘子皮、发臭的小鱼等)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放了一组变质食物,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 分组讨论后交流 补充强调:闻气味的方法(扇)用手套不能尝 分组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 2. 交流观察结果。 食物变质后都有哪些变化?(颜色、形状、气味、软硬……) 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3. 作出我们的猜想 是啊!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先整理自己的想法,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 食物变质可能是……可能是…… 教师简要板书学生的猜想: 温度、湿度、阳光、空气、微生物……(除明显错误外,不做评判) ㈡、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 大家对食物变质的原因做出了种种猜想,到底对不对,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 怎样进行验证才比较严谨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