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防水涂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陈立军

防水涂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陈立军

防水涂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陈立军
防水涂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陈立军

防水涂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陈立军,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广州510640)

摘 要:介绍了防水涂料的概念、分类、防水机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防水涂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防水涂料;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屋面;地下室

中图分类号:TQ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12(2004)10-0053-05

建筑防水材料是建筑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功能性材料,建筑物和构筑物之所以要采用防水材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潮、防渗、防漏。我国在建筑工程防水材料方面的投入每年呈递增趋势。2003年,在工程总造价中防水工程造价达到15%以上,特别是地下室的防水造价比例已达工程总造价的25%~30%[1]。我国建筑防水涂料年使用量占防水材料总量的10%左右,有的地区(例如厦门防水涂料使用量)占防水材料总量的50%左右[2]。虽然在防水工程方面的投入很大,但防水效果不理想,新建工程当年渗漏率都在10%左右,国家每年用于防水方面的维修费将近20亿元。建筑防水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防水材料是否具有良好的性能。近年来,我国防水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先后开发了油膏类、卷材类、溶剂型黏稠液、水基型乳液和粉剂型防水材料,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防水涂料的概念及分类[3]

1.1 防水涂料的概念

建筑防水涂料。(简称防水涂料)是一种建筑防水材料。将涂料单独或与胎体增强材料复合,分层涂刷或喷涂在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的基层表面,即可在常温条件下形成一个连续无缝整体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涂膜防水层,从而能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室、卫生间和外墙等部位防水抗渗要求。防水涂料一般是由沥青、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与沥青、合成高分子与水泥或以无机复合材料等为主要成膜物质,掺入适量的颜料、助剂、溶剂等加工制成的溶剂型、水乳型或反应型的,在常温下无固定形状的黏稠状液态或可液化的固体粉末状态的含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复合材料。1.2 防水涂料的分类

1.2.1 按照涂料的基料和分散介质分类

防水涂料按其成膜物可分为沥青类、高聚物改性沥青(亦称橡胶沥青类)、合成高分子类(又可再分为合成树脂类、合成橡胶类)、无机类、聚合物水泥类等5大类。按其状态与形式,大致可分为溶剂型、反应型、乳液型3大类。

(1)溶剂型防水涂料

溶剂型防水涂料其作为主要成膜物质的高分子材料是以溶解于(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有机溶剂中所形成的溶液为基料,加入颜填料、助剂制备而成的。它是依靠溶剂的挥发或涂料组分间化学反应成膜的,因此施工基本上不受气温影响,可在较低温度下施工。涂膜结构紧密、强度高、弹性好;防水性能优于水乳型防水涂料。但在施工和使用中,有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的有机溶剂逸出,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的危害,因此近年来应用逐步受到限制。溶剂型防水涂料的主要品种有溶剂型氯丁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溶剂型氯丁橡胶防水涂料、溶剂型氯磺化聚乙烯防水涂料等。

(2)反应型防水涂料

反应型防水涂料其作为主要成膜物质的高分子材料是以预聚物液态形式存在。反应型防水涂料是通过液态的高分子预聚物与相应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成膜的一类涂料。反应型防水涂料通常也属于溶剂型防水涂料范畴,但由于成膜过程具有特殊性,因此单独列为一类。反应型防水涂料通常为双组分包装,其中一个组分为主要成膜物质,另一组分一般为交联剂。施工时将两种组分混合后即可涂刷。在成膜过程中,成膜物质与固化剂发生反应而交联成膜。反应型防水涂料几乎不含溶剂,其涂膜的耐水性、弹性和耐老化性通常都较好,防水性能也是目前所有防水涂料中最好的。反应型防水涂料的主要品种有聚

第34卷第10期涂料工业Vol.34 No.10 2004年10月PAINT&COATINGS INDUSTRY Oct.2004

氨酯防水涂料与环氧树脂防水涂料两大类。其中环氧树脂防水涂料的防水性能良好,但涂膜较脆,用羧基丁腈橡胶改性后韧性增加,但价格较贵且耐老化性能不如聚氨酯防水涂料。反应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综合性能良好,是目前我国防水涂料中最佳的品种之一。

(3)乳液型防水涂料

乳液型防水涂料为单组分水乳型防水涂料。涂料涂刷在建筑物上以后,随着水分的挥发而成膜。乳液型防水涂料其主要成膜物质高分子材料是以极微小的颗粒稳定悬浮在水中而成为乳液状涂料的。该类涂料施工工艺简单方便,成膜过程靠水分挥发和乳液颗粒融合完成,无有机溶剂逸出,不污染环境,不燃烧,施工安全,其价格也较便宜,防水性能基本上能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是防水涂料发展的方向。乳液型防水涂料的品种繁多,主要有:①水乳型阳离子氯丁橡胶沥青防水涂料;②水乳型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③聚丙烯酸酯乳液防水涂料;④E 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防水涂料;⑤水乳型聚氨酯防水涂料;⑥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酯乳液防水涂料等。

1.2.2 按照涂料的组分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防水涂料的组分不同,一般可分为单组分防水涂料和双组分防水涂料2类。单组分防水涂料按液态不同,一般有溶剂型、水乳型2种。双组分防水涂料则以反应型为主。

1.2.3 按使用部位分类

建筑防水涂料按其在建筑物上的使用部位不同,可分为屋面防水涂料、立面防水涂料、地下工程防水涂料等几类。

2 防水涂料的防水机理[3]

防水涂料品种繁多,但其防水机理可分为2类,其一是涂膜型,其二是疏水型。

2.1 涂膜型防水涂料的防水机理

涂膜型防水涂料是通过形成完整的涂膜来阻挡水的透过或水分子的渗透来进行防水的。许多高分子涂膜的分子与分子之间总是有一些间隙的,其宽度约为几个纳米,按理说单个水分子是完全能够通过的,但自然界的水通常处于缔合状态,几十个水分子之间由于氢键的作用而形成一个很大的分子团,因此实际上是很难通过高分子间隙的,这就是防水涂料涂膜具有防水功能的主要原因。2.2 疏水型防水涂料的防水机理

由于有些聚合物分子上含有亲水基团,故聚合物所形成的完整连续的涂膜并不能保证所有的聚合物涂膜均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如果聚合物本身具有疏水特性,使水分子与涂膜之间根本不相容,则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分子的透过问题,聚硅氧烷防水涂料就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

3 防水涂料的研究现状

3.1 国际研究现状

采用防水涂料来防止建筑物的渗水和漏水是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开始使用的一种防水方法。

20世纪60年代,欧、美、日等国家或地区发展起来一种新型高分子的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其中美国最早使用聚氨酯涂膜防水,后来又推广到加拿大、中东以及东南亚各国。日本1964年从美国杜邦公司引进聚氨酯防水涂料专利技术,发展迅速,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3.5%。日本在1969年颁布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工业标准,目前日本每年用量高达3万t左右[4]。

目前,美、德、法、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防水涂料在整个建筑防水材料中都占有相当的份额。他们在积极发展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的同时,又开发了无机渗透结晶型的粉状防水涂料等品种,而且正向着环保型防水涂料方向发展。Jasperson等[5]开发出了丙烯酸聚合物与乙烯基聚合物水乳型防水涂料,其中该乳液至少含有40%的丙烯酸和乙烯基聚合物,二氧化钛的体积浓度不超过10%。该防水涂料主要用于屋面和外墙的防水,涂膜具有很高的弹性,该防水涂料是一种耐久性防水涂料,一般至少可以使用10年。Meddaugh等[6]研制出了水乳型有机硅防水涂料,其中有机硅乳液主要是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稳定的羟基封端的聚二有机硅氧烷(100份)、无定型二氧化硅(1份)、有机锡盐等组成。乳液的pH值>9,固含量>35%。该有机硅防水涂料在涂膜干燥后,能够提供弹性涂膜,该弹性涂膜粘附在砌筑墙的表面,能够提供很大的力以抵抗来自外表面任何水的压力,防水效果良好。Rodgers等[7]开发的聚合物水泥型防水涂料主要用于混凝土的防水。其中水泥的含量为5.0%~8.0%、200目的碳酸钙含量为20%~50%、聚醋酸乙烯的含量为0.5%~6%、50目的碳酸钙与30%~60%醋酸乙烯酯-乙烯

共聚物乳液相混合,剩余部分为水。该防水涂料具有很好的阻燃性、隔热性以及耐化学腐蚀性。Kyminas 等[8]制造出了坚固耐用的屋面防水涂料,主要用于长期受风雨侵蚀屋面的防水。基料为含有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和泡沫塑料、丙烯酸聚合物的水乳型分散体,颜填料为二氧化钛、碳酸钙、二氧化硅、云母、高岭土,颜料的平均粒径小于200μm,颜料在分散体系中的体积浓度>20%。该防水涂料的涂膜与基层的附着力强、阻燃性好、能够反射大量的太阳光和热,因此延缓了顶板的热老化,并降低了室内温度。Roberts 等[9]研制的墙面防水涂料是通过对含有4~6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烯烃或脂肪族二烯烃进行聚合而得的烃类树脂与弹性共聚物(由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为基料,溶剂为混合溶剂(含有约80%~95%的脂肪烃,5%~20%的芳香烃,其中脂肪烃中含有至少1%的正庚烷)。该防水涂料的配方为: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22份,烃类树脂25份,绿色颜料1份,乳酸20份,庚烷30份,Shellflex2份。该防水涂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抗拉强度高、延伸率高等优点,主要用于地下室的防水。施工时,主要采用高压无空气喷涂。近年来,美国亨瑞公司在过去开发和应用乳液沥青防水涂料的基础上,又成功开发了一种以改性的优质氧化沥青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的化学助剂、填充剂、石油溶剂和乳化剂等,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制成了一种高固含量(73%以上),能在潮湿基层或雨中进行施工,并容易涂抹的厚质防水涂料。由于这种涂料既有疏水功能,又有一定的亲水性,即具有“两性”功能,故可在下雨时,对屋面进行防水堵漏的施工作业,能发挥救急的作用,很受用户欢迎[10]。美国创高公司生产的一种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创高60,该涂料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能够控制涂膜厚度的锯齿形特制刮板直接涂刷在基层表面,经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固化形成足够厚度的涂膜防水层[10]。来自美国的最新专利产品阻热防水涂料,当它在金属物体上使用时,极具柔性和封闭性,能堵漏、隔热、防锈;用于沥青屋面作防水涂料时,可反射90%的太阳能,能够防止沥青降解,延长防水寿命;用于刚性防水屋面时,因其具有极佳的粘附性和延伸性[1],能够封闭因混凝土膨胀造成的细裂纹和缝隙,从而防止水分渗透。美国和法国的铝粉乳液屋面反射涂料和白色聚丙烯酸酯屋面反射涂料的用量也很多,它本身既具有防水功能,又能对原有防水层起到保护作用,并能反射紫外线和太阳光,不但可以降低顶层房屋的室内温度,节省空调费用,而且可以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年限,目前已成为房屋建筑业主乐意选用的功能型防水涂料之一[10]。3.2 我国研究现状

我国防水涂料的开发和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多以石油沥青或各种废旧材料(如废胶粉等)和化工厂的下脚料(如苯乙烯焦油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乳化沥青防水涂料或废胶粉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苯乙烯焦油防水涂料等。由于这些防水涂料的质量不够稳定,施工方法不规范、涂膜厚薄不均匀、防水层使用年限较短等原因,故未能在新建的防水工程中大面积推广应用[10]。20世纪70年代,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开始研制聚氨酯防水涂料,该类涂料发展非常迅速,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长,1994年产量为1万t,其中主要是煤焦油作活性填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4]。据调查,1999年聚氨酯防水涂料销量中,焦油型约占66%,非焦油型占34%。焦油型防水涂料在防水涂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1]。但煤焦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它含有蒽、菲、咔唑、吡啶等数百种组分,众多的挥发组分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近年来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已相继发文禁止使用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在此背景下,1998年建设部将非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列为全国住宅推荐产品13种防水涂料之一,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聚氨酯防水涂料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12]。上海汇丽化学建材厂、天津大学化工实验厂、苏州非金属矿业研究院防水材料研究所等单位生产双组分聚醚型聚氨酯防水涂料[13]。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出环保型水性沥青聚氨酯防水涂料[14]。北京三原建筑粘合材料厂成功研制出无溶剂聚氨酯防水涂料,该产品固含量高,摒弃了煤焦油成分,是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理想替代产品之一[15]。上海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研制的丙烯酸酯防水涂料于1991年应用于深圳火车新客站篷面的防水工程,1992年应用于复旦大学微分析中心楼的屋面上,1994年以后陆续应用于复旦大学材料二楼、李达三楼、新化学楼、上海长兴岛特技城锥形体屋面、北京中国长城电脑大厦、上海华富大厦、上海筛网厂新办公楼、上海浦东西门子公司等建筑的屋面防水工程上[16]。武汉现代工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水泥基防水涂料———W GB长效复合彩色防水涂料,并通过了武汉

市科委组织的专家会议鉴定。W GB长效复合彩色防水涂料是由一种硅丙树脂与VAE乳液经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新型防水涂料。兼有VAE防水涂料的高耐渗性和丙烯酸乳液的耐候性、耐久性和有机硅防水剂的强基体渗透性等各种防水材料的优点。具有高弹性、高抗拉强度,与基层结合牢固,并能克服基层开裂、变形所产生的渗漏问题。可达到长期防水效果。试验表明,有效防水期可长达30年。同时该涂料为水性涂料,无毒、无污染,可调制成各种颜色,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该涂料还具有应用面广、施工方便、综合成本低的优势,适用于屋面、卫生间、地下室、内外墙、水池、桥涵、水下、地下建筑物的防水;可刷涂、滚涂、刮涂,也可掺加到水泥中制成防水水泥砂浆;综合成本相当于沥青基防水材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建筑物防水问题,还解决了现有的一些高分子防水材料成本过高、施工难度大、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17]。2003年2月成都健生化工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出高性能新型绿色环保丙烯酸酯防水涂料,据悉,该产品已获得国家建设部和四川省建设厅的批准,目前已经正式批量生产,全面投放市场。该产品无毒、无味,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粘附性、耐冷热、耐碱性、耐低温性等特点,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的相关标准,它能够广泛应用于新旧建筑地下室、屋面及墙体、厨卫间、仓库、游泳池等场所的防水和防潮[18]。硅橡胶防水涂料是治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新型防水涂料。硅橡胶防水涂料可掺入无机填料及各种特殊助剂,是乳液型防水涂料。涂料吸收了涂膜防水和渗透性防水材料两者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渗透、高弹性、耐湿热性、耐候性等综合性能。因此建设部将其列为“八五”科技成果向全国建筑业推广[19]。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化学建材工业的发展,防水涂料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关于防水涂料的发明专利有120项之多,主要是双组分[20-21]和单组分[22-23]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改性)聚丙烯酸酯防水涂料[24-25]、废旧材料改性防水涂料[26-27]、氯丁胶防水涂料[28-2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30-3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33-34]以及无机防水涂料[35-36]等,形成了化学反应固化型和溶剂(包含水)挥发干燥型等性能不同、形态不一的多类型、多品种的格局。到目前为止,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防水涂料生产厂共有200家左右,每年生产总量已超过15万t。主要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卫生间防水,部分用于屋面、地下室和外墙等工程防水,均取得了较理想的防水效果。为此,在国家化学建材推广应用“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明确列为“适当发展防水涂料”的目标要求。

4 发展趋势

4.1 产品功能多样化

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防水涂料的功能比较单一,即防水抗渗。而且施工必须在无明水的基材表面和非下雨天进行。未来的防水涂料将集防水、装饰、保温、隔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且能在潮湿的基材上进行施工。

4.2 产品对环境友好

当前的防水涂料大多为溶剂型。防水涂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挥发物,在配漆和施工过程中,大量VOC排向大气,造成污染。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吸入部分VOC。VOC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它们不但对皮肤具有侵蚀作用,而且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呼吸系统有刺激和破坏作用,可引起头疼、恶心、胸闷、乏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世界上主要的涂料生产国纷纷出台了限制VOC排放的法规。生产低VOC对环境友好的防水涂料已是大势所趋。通常实现低VOC的途径有3种:①用水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②提高固含量;③发展粉末涂料。

4.3 产品性能更加优异

由于技术、施工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防水涂料产品性能相对较差:拉伸强度较低,延伸率较小,耐候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未来的防水涂料将向着各项性能较高、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适应性较强的方向发展。

4.4 发展纳米复合防水涂料

像防水涂料这样的外用涂料,对涂料的耐老化、耐洗刷、抗紫外线等性能要求很高。在涂料中加入纳米材料,可以提高涂料的耐老化、防渗漏、耐洗刷等性能,从而提高涂料的档次,延长涂膜的使用寿命。经纳米材料改性后的防水涂料产品外观显得更加饱满、匀和,涂膜光洁细腻,触感优良,防水性好,与基层的粘接力大大提高,尤其明显的是改性后的涂料抗紫外线、耐洗刷性能非常优越。武汉理工大学的余剑英[37]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改性聚合物基屋面防水涂

料,它包括作为基料的聚合物乳液,作为填料的碳酸钙、滑石粉或云母粉,其特征在于加入了作为改性剂的无机纳米粒子和钠基蒙脱土,涂料的基本配方为:聚合物乳液38.9%~65%、无机纳米粒子0.1%~5%、钠基蒙脱土1%~6%、填料30%~60%。其制造方法为:将无机纳米粒子改性剂加入基料中,在超声波作用下进行分散,然后加入钠基蒙脱土高速搅拌进行插层复合,最后加入填料再经搅拌、研磨、过滤而制得。该涂料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防水性能,又具优良的抗紫外线能力,能够显著延长屋面防水工程的使用寿命。

4 结 语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住宅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大型建筑工程的发展,为防水涂料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防水涂料产品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施工技术的机械化亦为建筑工程的防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广厦.浅议我国建筑防水涂料.建材工业信息,2003,(8):8-9

[2] 林春升.防水涂料在厦门地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厦门科技,

1999,(4):99

[3] 沈春林,苏立荣,李芳,等.建筑防水涂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3:16-23

[4] 王耀平,李庆华,谷建华.聚氨酯防水涂料概况.山东化工,1999,

(5):33-34

[5] Jas pers on F Bon.Waterproof Coating Composition.美国专利,4256804.

1981

[6] Meddaugh Michael D.Method of Providing Waterproof Coating for Ma-

s onry Walls.美国专利,4273813.1981

[7] Rodgers J ack L.Protective Coa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Blend of

Polyvinyl Acetate,Hydraul ic Cement,EVA,and Limest one.美国专利,

4614755.1986

[8] K yminas Stanley C Phillips,et al.Coating for R oof Surfaces,美国专利,

4859723.1989

[9] Roberts Mic hel G.Pol ymeric Composition for Waterproofing Walls.美国

专利,5804635.1998

[10]叶林标.建筑防水涂料.现代涂料与涂装,2001,(5):16-19

[11]牛光全,董玲.1999年新型建筑防水材料调研.中国建筑防水,

2001,(1):25-27

[12]李自明,周恩华,许爱东.发展聚氨酯防水涂料之我见.中国建筑

防水,2000,(2):5-6

[13]赵守佳.浅谈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现状和趋势.聚氨酯工业,

2000,15(3):9-12

[14]王芳芳.环保型水性沥青聚氨酯防水涂料.化学建材,2002,(2):

43-44

[15]赵守佳.无溶剂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研制.中国建筑防水,2000,

(2):11-12

[16]金曼娜.丙烯酸酯防水涂料.上海化工,1997,22(3):16-17

[17]廖建平.新型防水涂料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化工科技,2000,8

(4):4

[18]付静.国产水性环保防水涂料投放市场.齐鲁石油化工,2003,31

(3):224

[19]许德麟.硅橡胶防水涂料的应用探讨.工程质量,1999,(2):32-

33

[20]李根宝.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生产工艺.中国专利,1088949.1994

-07-06

[21]朱万章,张锡,刘晓东,等.建筑防水涂料.中国专利,1072435.

1993-05-26

[22]龚开胜.聚酯单组份防水涂料及其生产工艺.中国专利,1235994.

1999-11-24

[23]郭青,吴蓁.单组份聚氨酯彩色防水涂料及其制备工艺.中国专

利,1302835.2001-07-11

[24]吴振杰.建筑用防水涂料.中国专利,1047873.1990-12-19

[25]刘仁义.防水涂料.中国专利,1083084.1994-03-02

[26]曲俊杰,苏素贞,曲文雷.聚苯乙烯改性防水涂料的制造方法.中

国专利,86106496.1987-03-25

[27]温瑞远.废旧树脂生产乳化防水涂料方法.中国专利,1065670.

1992-10-28

[28]袁大伟.氯丁胶水性防水涂料.中国专利,1125748.1996-07-03

[29]王化岐.厚浆氯丁胶乳防水涂料及生产工艺.中国专利,1083506.

1994-03-09

[30]蒋正武,孙振平.建筑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

法.中国专利,1472259.2004-02-04

[31]张友新.一种弹性复合防水涂料.中国专利,1480497.2004-03-

10

[32]李应权,韩立林,何丹,等.低聚灰比、高性能聚合物水泥防水涂

料及其生产工艺.中国专利,1386809.2002-12-25

[33]余盛机.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1080306.1994-01-

05

[34]周万成.聚合物沥青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中国专利,

1269389.2000-10-11

[35]陈鹰,侯培宁,杨桂荣.一种无机防水涂料.中国专利,1034013.

1989-07-19

[36]屠国祥.高效无机防水涂料及制备方法.中国专利,1197822.1998

-11-04

[37]余剑英.一种纳米改性聚合物基屋面防水涂料及其制造方法.

1441015.2003-09-10

收稿日期 2004-04-28

作者简历 陈立军(1975-),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学工程。

通信地址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联系电话 (020)87110949;87112047

电子邮箱 chenlijun1975@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4234858.html,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briefly describ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l y used fillers,and discussed the selection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fillers in coatings production.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illers in coatings industry is analyzed.

Key Wo rds:filler,emulsion coatings,functionality,nano material,critical pigment volume concentration

Non-Yellowing UV Curing Plastic Top Finish/CHEN Shun-liang,HUANG Rui-cun,XUE Yong-fu∥TULIA O G ONG YE.-2004,34 (10).25~30

 The title finish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proper mixture of oligomer and monomers and incorporation of non-yellowing photoinitiator.The formulations are designed for various plastics.The non-yellowing,gloss,hardness,scribe res istance are tested.

Key Wo rds:UV light,curing,plastic coatings,non-yellowing resistance,study

Influence of Reactive Emulsifiers on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MA/BA/GUO Lin-hui,MA Cheng-yin∥TU LIAO G ONG YE.-2004, 34(10).30~32

 Through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reactive emulsifiers in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MA/BA,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 ymerization process, 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latex and performance of emulsion are discussed.It is found that different reactive emulsifiers play different influ-ence on s 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Key Wo rds: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reactive emulsifier,methyl methacrylate(MMA),butyl acrylate(B A),performance

Application of C hemical Fiber Waste Residue in Coatings Industry/HOU Hui-yu,H OU Jie,TU Wei-ping∥TULIA O G O NG YE.-2004, 34(10).33~35

 An alkyd resin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chemical fiber waste residue as raw material in replacing of phthalic anhydride at the presence of a new catalyst.It has shown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alkyd resin primer produced by use of chemical fiber waste residue is similar to the conventional alkyd resin primers with lower cost and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

Key Wo rds:alkyd res in,chemical fiber waste res idue,primer,property,cost

Prelim inary Discussion on the Disparity of Finishing Materials for Clean Production Home and Abroad/LE Hui-ming∥T ULIA O G ONG YE.-2004,34(10).36~38

 This article as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of waterborne coatings,powder coatings,high solid coatings,UV curing coatin gs in clean production and their develop ment trend.

Key Wo rds:clean production,finishing material,development trend,waterborne coatings powder coating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Finishing Techno logy for10,000units/a Engineering Machinery/DONG Jun,XU Hong-zhou∥T ULIA O G ONG YE.-2004,34(10).39~42

 The technology design of finishing line for10,000units/a engineering machinery,structural features of equipment are described.Examples of finishing lines are also given.

Key Wo rds:engineering machinery,finishing,structural feature,example of finishing line

Prelim inary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Fireproof Coatings/QIN Wen-qin g,LI Fen g∥TULIA O G O NG YE.-2004,34(10).43~46

 This paper has describe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concerned during application of fireproof coatings,the surface treat ment of substrates,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conditions.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study 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eems same important as the design of formulation of fireproof coatings.

Key Wo rds:buildings,fireproof coatin gs,protection,limit of fire resistance,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of Modification Technolog y for Waterbo rne Polyurethane/LI Zhi-hua,MENG Yue-hui∥TULIA O G O NG YE.-2004,34(10). 47~50

 The modification of waterborne is focused on crosslinking,compoundin g and—NCO blocking technologies.This article has described the basic principles,practical approaches,and influencing factors,and also reviewed the breakthrough and progress of modification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for each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are also indicated.The relations of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with physical properties,mechanical properties,water res istance,solvent and chemical resistance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in term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Key Wo rds:waterborne polyurethane,modification technology,structure design,property,relations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Waterproof C oatings/CHEN Li-ji,CHE N Huan-qin∥TULIA O G ONG YE.-2004,34(10).53~57

 The waterproof coatings ha been widely used for roofing,underground structures,kitchen and toilet and exterior walls.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waterproof coatings 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development are described;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 also predicted.

Key Wo rds:waterproof coatin gs,present status of develop ment,development trend,roofing,underground structure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JS防水涂料施工做法

一. 二. 三.工程概况: 该住宅楼室内房间(除卧室及更衣室外),因该住宅地面需铺设采暖热水管,所以需施工防水工程,本公司推荐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S)作为主要防水材料。该材料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施工安全简单,在立面、斜面和顶面上施工不流淌;能与基面及水泥砂浆等各种外层材料牢固粘结和耐高温可达140℃的特点,且耐水性、耐侯性及耐久性都很优异,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四.防水施工准备 1.在该工程开工前,由甲方组织设计、监理、总包等有关方面人员进行工程的施工交底,特别对工程施工的关键节点部位,做到交底清楚,按图施工。 2.工程所需材料运输至工地现场,按规定进库、保管。3.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人必须持证上岗,开始施工前,管理人员需对施工工人进行安全、消防教育,并进行施工操作的工序交底,操作工必须按工序进行操作。 4.运输至现场的防水材料等,必须具有产品出厂证明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严禁无证产品进入现场,且必须送检测试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5.防水施工前,会同甲方、监理工程师及总包施工单位共同对基层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五.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S)主要性能指标: 六.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S)施工操作方法: 1.先将要进行防水作业的基层表面清除平整、干净、干燥、 无尖锐突起或孔隙,用硬刷清除表面尘土和污物。 2.将液料:粉料按说明的比例配料,先加入液料,用搅拌 器边搅拌边徐徐加入粉料,之后充分搅拌均匀直至料中不含团粒,用橡皮刮板或刷子涂刷2-3遍,先刮涂阴、阳角、管道周边等加强部位,大面积刮涂两遍,。在涂第二遍时应待第一遍基本成膜后涂刷。 3.搅拌后的涂料,在环境温度20℃露天条件下必须2小时 用完。 4.每层涂层要进行均匀的涂刮,涂刮时要求厚薄均匀,不 流淌、不起鼓、无堆积、无气泡,粘结严实。 5.各层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前一层涂膜干固不粘为准(一般 需3-6小时)。 6.涂刷JS涂料从平面至立面的翻起高度为:厨房间:500mm;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聚氨酯防水涂膜做法

一、材料要求 1.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双组份),应有出厂合格证,应经复试合格后使用。 甲组份是以聚醚树脂和二异氰酸酯等原料,经过聚合及反应制成的含有端异氰酸酯基的聚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外观为浅黄粘稠状,桶装,每桶20kg。 乙组份是由固化剂、促进剂、增韧剂、防霉剂、填充剂和稀剂等混合加工制成,外观有红、黑、白、黄及咖啡色等,膏状物,桶装,每桶40kg。 二、主要机具 1.一般应备有电动搅拌器(功率0.3-0.5KW,200-500r/min)、搅拌桶(容积10L),油漆桶(3L)、塑料或橡胶刮板、滚动刷、油漆刷、弹簧秤、干粉灭火器等。 三、作业条件 1.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必须将尘土、杂物等清扫干净,表面残留的灰浆硬块和突出部分应铲平、扫净,抹灰、压实,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或钝角。 2.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保持干燥,并要平整、牢固,不得有空鼓、开裂及起砂等缺陷。 3.在找平层接地漏、管根、出水口、卫生洁具根部(边沿),要收头圆滑。坡度符合设计要求,部件必须安装牢固,嵌封严密。经过验收。 4.突出地面的管根、地漏、排水口、阴阳角等细部,应先做好附加层增补处理,刷完聚氨酯底胶后,经检查并办完隐蔽工程验收。 5.防水层所用的各类材料,基层处理剂、二甲苯等均属易燃物品,储存和保管要远离火源,施工操作时,应严禁烟火。 6.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雨天、大风天进行,冬期施工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 四、操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表面→细部处理→配制底胶→涂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 →细部附中层施工→第一遍涂膜→第二遍涂膜→第三遍涂膜防水层施工→防水层 一次试水→保护层饰面层施工→防水层二次试水→防水层验收 2.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等杂物清除干净,并用干净的湿布擦一次。 3.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不得有凸凹不平、松动、空鼓、起砂、开裂等缺陷,含水率一般不大于9%。 4.涂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 1)配制底胶,先将聚氨酯甲料、乙料加入二甲苯,比例为1:1.5:2(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配制量应视具体情况定,不宜过多。 2)涂刷底胶,将按上法配制好的底胶混合料,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刷量为0.15-0.2kg/m2,涂后常温季节4h以后,手感不粘时,即可做下道工序。 5.涂膜防水层施工:聚氨酯防水材料为聚氨酯甲料,聚氨酯乙料和二甲苯,配比为 1:1.5:0.2(重量比). 1)在施工中涂膜防水材料,其配合比计量要准确,并必须用电动搅拌机进行强力搅拌。 2)附加层施工:地面的地漏、管根、出水口,卫生洁具等根部(边沿),阴、阳角等部位,应在大面积涂刷前,先做一布二油防水附加层,两侧各压交界缝200mm。涂刷仿水材料,具体要求是,常温4h表干后,再刷第二道涂膜防水材料,24h实干后,即可进行大面积涂膜防水层施工。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JS单双组份防水涂料配方指导 (1)

JS单双组份防水涂料配方指导 一.配合比:名称重量(kg) AT-3000 200 分散剂DA-30 2.5 润湿剂OP-10 1 成膜助剂(texanol) 2,2,4-三甲基-1,3- 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0.6 消泡剂 4 重钙(400目) 100 重钙(800目) 100 DBP 20 二、物理性能(检测方法依据JC/T894-2001) 序号试验项目Ⅰ类标准要求实测指标1 固体含量,% ≥6570 2 干燥时间表干时间(h) ≤4 3.6 实干时间(h) ≤87.1 3 拉伸强度,无处理(MPa) ≥1.0 1.1 4 断裂伸长率,无处理(%) ≥300320 5 低温柔性,Φ10棒-10℃,无裂纹无裂纹 6 不透水性,0.3Mpa,30min 不透水不透水JSⅠ型1:1.2建议配方 一.配合比:名称重量 1.液料:AT-3875M 100 消泡剂 1 DBP 4 2.粉料: 白水泥425# 41 重钙(800目) 82 石英粉(800目) 2.5 减水剂0.5 二、物理性能(检测方法依据JC/T894-2001)

序号试验项目Ⅰ类标准要求实测指标1 固体含量,% ≥6576 2 干燥时间表干时间(h) ≤4 3. 3 实干时间(h) ≤87 3 拉伸强度,无处理(MPa) ≥1.2 1.74 4 断裂伸长率,无处理(%) ≥200245 5 低温柔性,Φ10棒-10℃,无裂纹无裂纹 6 不透水性,0.3Mpa,30min 不透水不透水 JSⅡ型1:1.5建议配方 一.配合比:名称重量 1.液料:AT-3875M 100 消泡剂 1 DBP 4 2.粉料: 白水泥425# 50 重钙(400目) 51 重钙(800目)52 石英粉(400目) 4 减水剂UNF 0.5 二、物理性能(检测方法依据JC/T894-2001) 序号试验项目Ⅰ类标准要求实测指标1 固体含量,% ≥6579 2 干燥时间表干时间(h) ≤4 3 实干时间(h) ≤8 6.8 3 拉伸强度,无处理(MPa) ≥1.8 2.35 4 断裂伸长率,无处理(%) ≥80135.4 5 低温柔性,Φ10棒-10℃,无裂纹无裂纹 6 不透水性,0.3Mpa,30min 不透水不透水

JS复合防水涂料配方指导

JS复合防水涂料配方指导 原材料用量(质量份) 乳液 100 分散剂 0.1-2 增塑剂 2-10 成膜助剂 2-10 pH调节剂适量 消泡剂适量 水泥 80-100 填料 20-40 性能: 配方指南: 一、各组分的作用 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由液料和粉料(固体)两部分组成。液料部分由高分子乳液、增塑剂、助剂组成。常用的乳液有VAE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丁苯胶乳、氯丁胶乳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粉料部分则由水泥、石英粉、粉煤灰、石灰、填料及助剂等构成。 我们选择乳液不仅要考虑到乳液本身的性能,还要充分考虑到乳液与固体组分的界面性能、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及施工稳定性。例如丙烯酸酯乳液有塑性体与弹性体之分,二者玻璃化温度悬殊,钙离子稳定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用途来选择不同的乳液。 粉料部分最常选用的是32.5-42.5级硅酸盐水泥、白水泥等水泥品种。采用白水泥可制造彩色聚合物水泥,也可掺人的胶凝物质有粉煤灰、石灰等。水泥应经磨细处理,细度越高,其分散及水化作用越剧烈,形成凝聚结构的接触点越多,越有利于产品性能的提高。填料主要是砂子,但因CaCO3和水泥水化产物之间的微界面区结构更加紧密,因此采用方解石粉作填料比用石英砂作填料的强度高,故究竟采用何种填料,可依据用途要求而选择。 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常用助剂主要有分散剂、增塑剂、消泡剂及水泥外加剂。分散剂的加入可使双组分混合时粉料较易分散。水泥的分散度越大,

水化反应速度越快。液料与粉料比例确定后,若水分太少,就不足以在固相表面形成吸附水层,水泥粒子就无法依靠热运动作用下的相互碰撞而凝聚,从而造成和易性差及乳液很快破乳;如采用外加水的方法则会使涂料制品的性能变得很不稳定,故宜在粉料中加入减水剂。 二、配方设计的机理 从表可以看出,JS复合防水涂料的配方设计机理是基于有机聚合物乳液失水而成为具有黏结性和连续性的弹性膜层,水泥吸收乳液中的水而硬化,从而使柔性的聚合物膜层与水泥硬化体相互贯穿而牢固地黏结成一个坚固而有弹性的防水层。柔性的聚合物填充在水泥硬化体的空隙中,使水泥硬化体更加致密而又富有弹性,涂膜具有较好的延伸率;水泥硬化体又填充在聚合物相中,使聚合物具有更好的户外耐久性和更好的基层适应性。因此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是一种高强、坚韧、耐久的弹性涂膜防水层。 三、决定JS防水涂料性能的因素 决定JS防水涂料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液料与粉料的配比通常在2:1至1:2之间。 ②粉料中,碳酸钙用较细的目数(如600目),并增加乳液用量,做成的膜其断裂伸长率、黏结性、耐水性更好。 ③提高粉料的比例,可以提高拉伸强度。若在干粉混合物中提高水泥组分的浓度,则拉伸强度提高,但涂料的柔韧性降低,且涂膜变硬。 从上述3点可知,JS防水涂料通过调节液料和粉料的配比或调节粉料中不同组分的用量,可生产出不同强度和伸长率的产品。根据防水工程应用部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来设计防水涂料自身的性能,既可有针对性地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防水工程的造价。 技术文章: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应用及其乳液选择 摘要:介绍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防水工程上的应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是由有机聚合物乳液和无机粉料组成的双包装防水涂料。乳液的品种、性能及用量对防水涂料涂膜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选择合适的乳液品种,对防水涂料的配制非常重要。详细探讨选择乳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为正确、合理地选择乳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乳液;防水涂料 前言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以下简称JS防水涂料),作为新型防水涂料适用范围较广,可在潮湿或干燥的砖石、砂浆、混凝土、金属、木材、硬塑料、玻璃、石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用信息系统同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医用信息系统有大量的CT、MRI等的图象,B超、内窥镜等的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CT、MRI、B超、PET、电子内窥镜等的医用检查设备。医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如HIS,RIS,PACS,MODALITY,CPR等部门级的系统之间有大量需要交流和共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的交流,如何减少重复手工劳动,减少数据冗余.以提供给医生、护士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或者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平滑高效的交流以及医用信息的整合集成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医用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话题。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和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提出了IHE框架试图解决这些信息的交流和集成问题。

IHE规范遵循DICOM标准和HL7标准.DICOM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不仅支持医学放射图象,而且面向所有的医学图象,只要简单的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可扩展到心电图,内窥镜图象,牙医图象,病理学图象等。HL7主要为面向健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临床、金融、管理信息的电子交换标准.IHE规范还提供了HL7到DICOM的互操作. 国内随着医疗行业改革,医疗服务行业开始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的战略来提高医患的满意度以提到很多医院的议事日程.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系统来及时的获取各种临床信息变的非常迫 切.目前国内有许多厂商拥有遵循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然而将

JS防水涂料配方(建筑助手)

A 组液体 弹性乳液 水 消泡剂 增稠剂 B 组粉体 减水剂 水泥 200目石英粉 50 50 0.5 具体 0.5 60 40 JS 防水涂料配方(Ⅰ型) 高铝水泥 42.5普硅 石英砂40-70目 碳酸钙300目 HPMC 碳酸锂 减水剂 400 60 430 100 0.5 5 3 苯丙乳液 水 防腐剂 减水剂 消泡剂 增稠剂MC 水泥 渗透结晶母料 200目石英粉 16 9 1 0.3 0.5 0.1 34 5 40 苯丙乳液 水 防腐剂 减水剂 消泡剂 增稠剂MC 水泥 渗透结晶母料 200目石英粉 24 8 1 0.3 0.5 0.1 40 5 30 渗透结晶防水涂料 苯丙乳液 水 防腐剂 减水剂 消泡剂 增稠剂 水泥 200目石英粉 80 15 1 0.6 0.5 0.1 45 60

水泥60-100目砂活性母料快硬硫铝水 泥重钙300目滑石粉600 目 45 37 5 6 5 2 聚合物防水砂浆(单组分) 42.5普硅40-70目 石英砂 70-140目 石英砂 粉煤 灰 防水胶 粉 渗透 剂 减水 剂 HPMC (7.5 万) 350 300 220 100 20 6.5 1.2 1.5 聚合物防水砂浆(双组分) A组分 防水乳液水防腐剂消泡剂 90 110 1 0.5 B组分 425普硅40-70目 砂70-140目 砂 粉煤灰渗透剂SM减水 剂 293 250 150 100 6.5 1.3

防腐砂浆A组分 铁铝水泥40-70目 砂70-140目 砂 硅灰亚硝酸钠缓凝剂 300 320 150 30 (2)待定 B组分 氯丁胶乳/丙烯 酸乳液 水(分散稳定剂)消泡剂90 110 1 0.5

CRM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I 课 程 考 试 论 文 题目 CRM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 三月

摘要 客户关系管理是目前国际上管理界和信息技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也成为近年来国际管理界和信息技术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作为一项管理工程,CRM 自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尤其是在中国企业的具体应用中,更夹杂了部分“中国特色”。在CRM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CRM的起源和内涵,再从国内外展开分析CRM现状,最后提出CRM的发展趋势,说明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CRM;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II

目录 摘要 .......................................................................................................... II 目录 ......................................................................................................... I II 第1章 CRM理论及其研究 . (1) 1.1 CRM的概念 (1) 1.2 CRM的内涵 (2) 第2章相关理论 (3) 2.1 国外研究现状 (3) 2.2 国内研究现状 (4)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第3章CRM的发展趋势 (7) 3.1 社交型CRM势不可挡 (7) 3.2 基于云的CRM服务将继续获得进一步发展 (8) 3.3 根据客户反馈及时调整流程改进顺序 (8) 3.4 CRM将与其它关键业务系统整合在一起 (8) 3.5 CRM将成为信息的汇聚地 (9) 参考文献 (10) III

(最新整理)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全部内容。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中心、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名称: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论文题目: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授课教师(职称): 曹峰() 研究生姓名: 刘杰飞 年级: 2014级 学号: 201422403003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5年 6 月 17日

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拓展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蜂窝通信、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和激增的Intranet及Internet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为了符合当今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和企业组织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解决整个信息资产被分裂所成的信息孤岛,为孤岛联系在一起提供桥梁.本文主要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发展趋势;现状及问题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十年来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也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据库在各个行业中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也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量也急剧增加,同时有关大数据分析的讨论正在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的趋势,一方面是由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发展,数据信息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造成数据量庞大;同时,数据种类呈多样性,文本、图片、视频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共存;另一方面也要求实时交互性强;最重要的是大数据蕴含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相应的对于管理这些数据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各行业部门或企业所使用的软硬件之间的差异,这给开发企业管理数据库管理软件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同一模块管理操作不同的数据表格,对不同的数据表格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也即对企业简单的应用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那么就能大大地减少软件开发的维护和更新费用,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开发,降低了企业开发的成本,提高了软件使用的回报率。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上。如何更有

(完整版)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要研究一种用于铁路动车轮对滚动轴承外圈的涡流探伤机械装置。该装置采用涡流技术实施对动车轴承外圈表面质量的检测,从而将一改轴承外圈传统的人工磁粉探伤方法所带来的探伤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及很难实现探伤自动化等缺点。采用该装置对轴承外圈进行有效探伤的同时,能极大地提高无损探伤评价的客观性,而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配以合适的上、下料机构就能接入轴承生产和在线检测流水线)、探伤效率高及探伤检测质量好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铁路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各种型式的轨道交通工具层出不穷,如高速列车、动车、地铁、城轨加上传统的铁路列车,都无一例外在其轮对上使用滚动轴承。因而滚动轴承的性能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为此滚动轴承及其主要零件(包括内外圈、滚动体)的质量及其检测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及日本的轴承生产厂家,尤其是世界十大著名轴承生产商,为了抢占世界铁路轴承市场,都对铁路轴承的开发、检测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如世界最大的轴承生产商瑞士的SKF,在全球拥有90个独资生产厂家,2008年销售额为50亿美元,在国际轴承市场的产品占有率达20%。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动车轮对进口滚动轴承均使用SKF轴承;此外日本的NSK、NTN等轴承株式会社生产的轴承,国际市场产品占有率也达20%左右。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列车(时速≥200公里)所采用的滚动轴承,在列车高速运行时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更严重,为达到同样的使用寿命,对轴承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对新制出厂的轴承及其主要零件进行较为严格的探伤检测,以确保轴承品质优良。同时轴承在运行时由于受列车交变应力的作用也易产生疲劳缺陷,甚至发展成裂纹。这对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运行将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滚动轴承缺陷的检测也就成了是一项非常必要而又关键的工作。 长期以来,随着探伤检测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轴承及其主要零件的探伤检测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无论对于新制出厂的轴承还是在役使用的轴承(所产生的疲劳缺陷主要表现为表面缺陷),对其表面质量的检测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磁粉探伤,不仅检测方法简单、磁痕显示直观,而且检测灵敏度高,能非常高效地检出轴承零件如外圈的表面缺陷。尤其是在役使用的轴承零件,由于大多为表面疲劳缺陷,因而采用磁粉探伤的方法更是优势凸现,所以一直以来磁粉探伤都作为检测表面缺陷的首选方法。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直至目前,几乎所有的磁粉探伤均采用人工探伤,该方法的关键工序之一———观察磁痕,由于采用肉眼观察法,从而导致难以实现探伤检测的自动化,使探伤评价的客观性大大降低。如何实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产品市场容量分析 《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10月11日 早在1970和1980年代,日本和韩国就率先开展研究,并批准将甜叶菊的萃取物甜菊糖作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使用。随后中国等其他亚洲国家也都批准使用。但当时由于技术限制,甜菊糖苷不仅产量低,而且口感不佳,始终未能成为主流,通常你只能在配料表的末尾找到这个名字。 200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率先通过甜菊糖中的主要成分莱鲍迪苷A(以下简称“Reb A”)“一般认为安全”(GRAS)的决议,可作为美国通用甜味剂使用。2011年11月,向来以严苛的食品安全标准著称的欧盟委员会也宣布允许使用甜菊糖。 欧美两大市场的相继开放,让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南美植物一跃成为未来最有可能和甘蔗以及甜菜比肩的世界第三大糖源。 2008年,就在FDA认可Reb A的安全性之后,可口可乐和农产品(8.76, 0.53, 6.44%)巨头Cargill集团,迅速联手成立了以Reb A为主要原料的甜菊糖品牌Truvia。紧接着, 百事可乐和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甜味剂制造商Merrisant合资,成立甜菊糖品牌Pure Via。 与甘草、罗汉果这些已经普遍使用的天然甜味剂类似,甜叶菊最初也面临产量小、提取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代的甜菊糖因为纯度低,含有很多杂质,因此口感并不好,也只能降低10%至15%左右的含糖量。”谱赛科的亚太区技术应用经理滕建锋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以高纯度Reb A提取物为代表的第二代甜菊糖,则在口感和甜度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和砂糖比较接近,是目前能实现量产、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甜菊糖产品,降糖水平能达到30%至50%。 从2012年起,谱赛科开始推出第三代产品,它不再仰赖单一的甜菊糖苷,而是多种提取物混合,让口感提升,同时能满足50%以上的降糖目标。 从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糖苷的过程有点类似泡茶。叶子收割之后,需要在40℃至50℃的水里浸泡很长时间。得到的液体其实已经具有甜味,但含有的多种杂质仍会影响最终提取出来的糖苷的品质。这些原始提取物需要用不同的试剂进行除杂、除色,然后进一步提取不同的高纯度糖苷。 糖苷种类不一样,甜味特征也各不相同。截至目前的研究结果统计,甜叶菊的叶子中共含有11种能产生甜味的糖苷,而其中Reb A含量最多,高达60%,而且甜度最高,口感比较纯净,因此高纯度Reb A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甜叶菊产品。提取糖苷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让它们混合之后的品质,成为各甜菊糖技术公司之间竞争的关键。 如果能让糖尿病人毫无顾忌的吃糖、让其它正常人能更放心的享受甜味,这个世界或许多多少少都会更美好一点。 甜叶菊市场调查及分析报告(20110426) 甜叶菊提取物产品与蔗糖效用对比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