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肛肠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肛肠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肛肠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肛肠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1.败毒散: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2.防风通圣散: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

栀子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通里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证。

3.葛根芩连汤: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功效: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4.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晄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5.参苓白术散: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山药甘草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6.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人参当归甘草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症。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7.香砂六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生姜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8.黄芪汤:组成:黄芪陈皮麻仁蜂蜜

功效:润肠益气通便

主治:

9.健脾益气汤:组成:党参炒白术炒谷芽炒山楂炙黄芪炙升麻

炙甘草

功效:功能健脾益气,升举固涩。

主治:

10.四物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11.四物消风汤:组成:生地当归荆芥防风赤勺川芎白藓皮蝉蜕薄荷独活柴胡红枣

功效:养血祛风

主治:

12.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13.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弱,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14.金匮肾气丸: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15.右归饮:组成:熟地山萸肉枸杞山药炙甘草肉桂杜仲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证。气怯神疲,腹痛腰酸,手足不温,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小便频多,舌淡苔薄,脉来虚细者;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16.十全大补丸: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肉桂

功效:温补气血

主治:气气血两虚证。面色萎黄,倦怠食少,头晕目眩,神疲气短,心悸怔忡,自汗盗汗,四肢不温,舌淡,脉细弱;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月经不调等。

17.一贯煎:组成:沙参当归麦冬生地枸杞子川楝子

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一切肝病。亦治疝气瘕聚。

18.六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呃逆等。

19.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20.六一散:组成:滑石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21.二陈汤: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22.真人养脏汤:组成: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甘草白芍药木香诃子罂粟壳

功效: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23.四神丸:组成: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枣肉生姜

功效:温肾补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24.四逆散: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泻痢利下重。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25.逍遥散: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26.柴胡疏肝散:组成:柴胡川芎陈皮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功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27.痛泻药方:组成: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功效: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28.当归芍药汤:组成:当归芍药人参桂心生姜甘草大枣干地黄

功效:

主治:

29.丹栀逍遥丸: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

功效: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证。潮热,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赤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30.良附丸:组成:高良姜香附

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

主治:肝胃气滞寒凝证。胃脘疼痛,胸胁胀闷,畏寒喜温,苔白脉弦,以及妇女痛经等。

31.六磨汤:组成:人参槟榔沉香乌药枳实大黄

功效:顺气行滞

主治:

32.沉香化滞丸:组成:沉香大黄香附(制) 厚朴(制) 莪术(制)

牵牛子(炒) 陈皮枳实(炒) 木香青皮

三棱(制) 砂仁

功效:行气和中,破积导滞,消痞除满

主治:

33.四磨汤:组成:人参槟榔沉香乌药

功效: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证。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苔白脉弦。

34.枳实消痞丸:组成:枳实厚朴生姜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半夏人参黄连

功效: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35.桃核承气汤: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功效: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36.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牛膝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柴胡枳壳甘草桔梗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37.膈下逐瘀汤:组成: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淤血阻滞膈下证。膈下淤血蓄积;或腹中胁下呕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38.槐花散:组成:槐花柏叶荆芥穗枳壳

功效:清肠止泻,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39.十灰散: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40.失笑散:组成:五灵脂蒲黄

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41.地榆丸:组成:地榆茜草根黄连山栀茯苓

功效:活血散瘀

主治:

42.活血祛瘀汤:组成:当归尾赤勺桃仁大黄川芎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槟榔

功效:活血散瘀

主治:

43.黄土汤:组成:灶心土白术附子阿胶黄芩地黄甘草

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44.槐角丸:组成:槐角枳壳当归黄芩防风地榆碳

功效:清热、止血、止血

主治:

45.清营汤:组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

银花连翘

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46.凉血地黄汤:组成:生地当归尾地榆槐角黄连天花粉甘草升麻赤勺枳壳黄芩荆芥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

47.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48.三黄丸:组成:黄连黄芩大黄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

49.当归龙荟丸:组成: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芦荟青黛木香麝香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

主治:肝胆实火证。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50.普济消毒饮:组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兰根马勃牛旁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51.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甘草车前子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湿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52.芍药汤:组成: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肉桂

功效:清热燥湿,调气活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53.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54.青蒿鳖甲汤:组成: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功效: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55.疏风清热饮:组成:苦参全蝎(土炒)皂刺猪牙皂角防风荆芥穗金银花蝉蜕

功效:

主治:治面上风癣,时作痛痒者

56.玉女煎:组成:石膏熟地麦冬牛膝知母

功效: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烦热干渴,舌红苔黄人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57.香连丸:组成:黄连、木香(吴茱萸)。

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下痢赤白相兼,腹痛,里急后重。

58.黄芩汤:组成:黄芩芍药甘草大枣

功效:清热止利,和中止痛

主治:热泻热痢。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59.乌梅丸: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功效: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60.三仁汤:组成:杏仁白蔻仁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厚扑半夏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61.胃苓汤:组成: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苍术厚扑陈皮炙甘草

功效:行气利水,祛湿和胃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如水,以及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者。

62.除湿胃苓汤:组成:猪苓赤茯苓泽泻白术滑石苍术厚扑陈皮甘草防风木通肉桂甘草灯心

功效:清热燥湿,理气和中

主治:

63、二妙散:组成:黄柏苍术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64、三妙丸:组成:黄柏苍术牛膝

功效:清热燥湿,温补肝肾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两脚麻木或肿痛,或如火烙之热,痿软无力。

65、滋阴除湿汤: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熟地柴胡黄芩陈皮贝母知母地骨皮泽泻甘草干姜

功效:滋阴除湿,化痰通络

主治:

66、化毒除湿汤:组成:归尾泽兰苡仁牡丹皮赤芍金银花枳壳通草。

功效:

主治:湿热下注。

67、理中丸: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68、附子理中丸:组成:炮附子人参炮姜白术炙甘草

功效:温阳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脘腹疼痛,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或霍乱吐利转筋等。

69、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阴阳气血俱虚证。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盗汗。

70、四逆汤: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71、当归四逆汤: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72、赤石脂丸:组成:黄连当归赤石脂干姜(炮)

主治:伤寒热痢。

73、保和丸: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74、木香槟榔丸: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黄柏大黄

香附子牵牛

功效: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主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证。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者。75、人参健脾(丸)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主治:

76、枳实导滞丸:组成: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

功效:消食导滞,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77、凉膈清肠散(汤):组成: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黄芩黄连荆芥防风升麻香附甘草

功效:清热泄热,利湿。

主治:

78、麻子仁丸:组成:麻子仁杏仁芍药厚朴枳实大黄

功效:润肠泄热,利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79、五仁丸:组成:陈皮杏仁柏子仁松子仁桃仁郁李仁

功效: 润肠通便

主治:津枯肠燥证。大便艰难,以及年老和产后血虚便秘,舌燥少津,脉细涩。

80、济川煎:组成:当归升麻泽泻牛膝肉从蓉枳壳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82、增液承气汤:组成:大黄生地麦冬玄参芒硝

功效: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热结阴亏证。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83、大承气汤:组成: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质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证。

84、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芒硝炙甘草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口齿咽喉肿痛等。

85、酸枣仁汤:组成:酸枣仁川芎甘草茯苓知母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湿

86、甘麦大枣汤:组成:甘草小麦大枣

功效:养血安神,和中缓急

87、仙方活命饮:组成:金银花防风当归尾穿山甲贝母甘草天花粉乳香没药白芷皂角刺陈皮赤芍药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

88、五味消素毒饮:组成:野菊花金银花浦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疗疮

主治:

89、托里消毒散:组成: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芷白术茯苓

银花甘草皂角刺桔梗

功效:补中益气,托里透脓

主治:

90、意苡附子败酱散:组成:意苡仁附子败酱草

91、五神汤:组成:茯苓金银花牛膝车前子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利湿

92、止痛如神方:组成:秦艽苍术桃仁防风黄柏大黄泽泻槟榔当归尾皂角刺

功效:清热、祛风、利湿

主治:

93、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牡丹芒硝冬瓜仁桃仁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94、四妙勇安汤: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主治:

95、阳和汤:组成: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96、透脓散:组成: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黄芪

功效:托里透脓

主治:

97、当归饮子: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

功效:驱风活血

主治:

98、消风散: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石膏知母当归麻子仁生地木通甘草

功效: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

99、增液汤:组成:玄参麦冬生地

功效:增液润燥

主治:

100、百合固金汤:组成:玄参熟地生地麦冬甘草白芍桔梗当归贝母百合

功效: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常见病例的中医药方(实用简单)

1. 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2.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3.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 4.脸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5.脚汗. 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6.脚气: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7.神经衰弱: 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8.立治牙疼: 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9.根治牙疼: 马蜂窝、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10.口腔炎症: 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11.烂嘴: 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12.咽炎: 海带洗净,烫一下取出,用白糖腌二日后吃,每日三次,每次30克,一付。轻,两付好,三付除根(一斤海带,一斤白糖)。

13.中耳炎: 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入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14.耳鸣耳聋: 雄乌鸡一只,甜酒四斤,煮熟后趁热吃,连吃五只,特效。 15.感冒: 香菜一把,葱白连须5根,生姜10片,水煎,加红糖一两,趁热服,一天两次,一天治愈。 16.偏头疼: 生萝卜汁适量,用法:仰卧注入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神效,如加冰片少许更妙。 17.治头痛: 白芷4克,冰片2克,细辛2克,研成粉卷入纸筒放药粉燃着,用鼻吸入烟气(神经头痛) 18.头晕头痛: 黄芪、天麻各一两,炖黄母鸡一只吃下,连吃三只治愈。 19.痔疮: 皮硝一两,槐米半斤。熬水熏洗,每日两次,七天治愈。 20.阴痒肛痒: 醋500克,盐5克加热洗,一天三次。 21.鼻出血: (1)左鼻出血从右耳吹气,右鼻出血从左耳吹气,可立即止血。 (2)用头发烧成灰吹入鼻孔立止(男用母发,女用父发)可根除。 22.鼻炎: 苍耳子30克,轻轻捣烂放入小勺内,加香油50克火煎,将苍耳子碎渣捞出,用油滴鼻子,一天3至5次。 23.青光眼: 向日葵盘(去籽)3朵,斩碎水煎一半内服另一半熏洗眼部半月治愈。 24.眼流泪 . 角膜炎: 鱼苦胆点眼,一天三次,半月治愈。 25.快速美容: 鸡蛋三个,用酒泡,密封4至7天,每天以蛋清涂面,七天面如白雪。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和扩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发生在肛门内外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大多数病人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有关痔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是“血管性肛管垫”,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只有合并出血、肛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 症状与体征: ①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便血多因粪便擦破黏膜或排粪用力过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轻者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便

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诱因。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②痔块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以至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状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有少数病人诉述脱垂是首发症状。 ③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④瘙痒: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

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不适。 临床分期或分度:根据内痔病变程度可分为: Ⅰ度:齿状线上仅可见有半球状以下隆起(早期内痔)。 Ⅱ度:齿状线上有半球状内痔结节,但无痔脱出(初期内痔)。 Ⅲ度:内痔呈球状膨胀,大便时内痔脱出肛外,可以自然还纳(中期内痔)。 Ⅳ度:内痔扩张到齿状线以下的肛管部分,大便时内痔脱出,需手法复法(后期内痔)。 检查方法: 1.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

临床十一个科室常用方剂汇总资料

临床十一个科室常用方剂汇总 左金丸 左归饮 左归丸 紫雪丹 滋阴退翳汤 滋阴地黄丸 滋阴除湿汤 资生健脾丸 壮筋养血汤 壮筋续骨丹 驻车丸 助阳活血汤 竹叶石膏汤 竹叶黄芪汤 猪苓汤 朱砂安神丸 舟车丸 炙甘草汤 枳术丸枳实薤白汤 枳实消痞丸 枳实导滞丸 指迷茯苓丸 止痛如神方 止嗽散 止带方 栀子胜奇散 栀子金花丸 栀子豉汤 栀子柏皮汤 知柏地黄汤 正容汤 正骨紫金丹 镇肝息风汤 真武汤 真人养脏汤 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 增液汤 增液承气汤 越鞠丸 越婢汤 毓麟珠 玉液汤 玉屏风散 玉女煎 玉女煎 玉露油膏 禹功散 右归丸 银翘散 银花解毒汤 银花甘草汤 茵陈五苓散 茵陈四逆汤 茵陈术附汤 茵陈蒿汤 薏苡仁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 益元散 益胃汤 益气聪明汤 抑阳酒连散 异功散 一贯煎 养阴清肺汤 养血润肤饮 养心汤 养精种玉汤 阳和汤 阳和解凝膏 阳毒内消散 眼珠灌脓方 血府逐瘀汤 旋覆代赭汤 宣痹汤 芎芷石膏汤 杏苏散 星蒌承气汤 新制柴连汤 新加香薷饮 辛夷清肺饮 泻心汤 泻黄散

泻肝汤 泻肝散 泻肺饮 泻白散(泻肺散)小续命汤 小馅胸汤 小青龙汤 小金丹 小建中汤 小蓟饮子 小活络丹 小承气汤 小柴胡汤 小半夏汤 逍遥散 逍遥蒌贝散 消乳丸 消疬丸 消风散 象皮膏 香苏散 香薷散香连丸 香棱丸 香槟榔丸 香贝养荣汤 先天大造丸 仙方活命饮 犀角散 犀角地黄汤 犀黄丸 五真散 五味消毒饮 五痿汤 五神汤 五仁丸 五皮饮 五皮散 五苓散 五淋散 五加皮汤 吴茱萸汤 无比山药丸 乌药汤 乌药散 乌头汤 乌梅汤 乌龙膏 温脾汤 温经汤 温肺止流丹 温胆汤 胃苓汤 苇茎汤 王氏清暑益气汤 万灵膏 完带汤 陀僧膏 托里消毒散 菟丝子散 透脓散 痛泻药方 通幽汤 通窍活血汤 通气散 通脉四逆汤 通关散 葶苈大枣泻肺汤 天王补心丹 天台乌药散 天麻丸 天麻钩藤饮 桃仁承气汤 太乙膏 胎元饮 缩泉丸 酸枣仁汤 苏子降气汤 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 搜风解毒汤 四物消风饮 四物五子汤 四物汤 四乌贼骨一茹丸 四味回阳饮 四顺清凉饮子 四生丸 四生散 四神丸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脾胃病100个方剂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1.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瞿麦木通扁蓄车前子滑石山栀大黄炙甘草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3.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利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5.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7.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消食理气。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10教材编写--肛肠科题目

《肛肠科》习题 一、单选题 1、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常后遗() A 内痔 B 肛瘘 C 直肠息肉 D 肛裂 E 血栓性外痔 2、《外科大成》记载:“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蛰,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匾,时流臭水”。描述的是下列哪种疾病() A 肛裂 B 肛瘘 C 内痔 D 肛管直肠癌 E 直肠息肉 3、痔出血的特点是:() A 大便时排出大量紫色血块 B 便血呈柏油样 C 便血伴脓液 D 血便相混合 E 便血滴出或射出,色鲜红 4、内痔主要根据什么症状进行分期:() A 便血 B 脱出 C 疼痛 D 流脓 E 瘙痒 5、便血、色鲜红,下血暴急呈喷射状,属于() A 气不摄血 B 湿热下注 C 肠风下血 D 瘀血阻络 E 燥热内结 6、肛瘘的主要症状是() A 便血、脱出、流分泌物 B 便血、疼痛、便秘 C 肛周流脓、疼痛、瘙痒 D 肛门肿痛、坠胀、异物感 E 便血、脱出、排便不畅 7、按全国肛瘘统一标准分类法,划分高低位的标志是() A 外括约肌皮下部 B 外括约肌浅部 C 外括约肌深部 D 耻骨直肠肌 E 内括约肌 8、下列哪种疾病最易转变为肛管直肠癌() A 内痔 B 外痔 C 肛瘘 D 直肠息肉 E 肛裂 9、直肠癌确诊的检查方法是() A 纤维肠镜+组织病理检查 B 肛门指检 C 大便隐血试验 D CT 10、某肛瘘患者,瘘管外口凹陷,周围颜色晦暗,脓出稀薄如米泔样,无硬索状物;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内治法可选方() A 二妙丸、萆薢渗湿汤加减 B托里消毒散加减 C青蒿鳖甲汤加减 D龙胆泻肝汤加减 11、某患者痔切除术后3日,大便干结难解,以下哪种处理措施不当() A使用开塞露 B服用缓泻剂 C灌肠 D增加食物中纤维素摄入 12、痔外静脉丛血管破裂,所形成的肛周圆形或椭圆形瘀血肿块,患者突感肛门部剧烈疼痛,肛缘皮下可扪及一触痛性肿物,呈暗紫色。称为() A 血栓性外痔 B 结缔组织性外痔 C 静脉曲张性外痔 D 炎性外痔 13、某锁肛痔患者,证见:肛门坠胀,便次增多,大便带血,色泽暗红,夹有粘液,便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内治法可选方() A槐角地榆丸加减 B桃花四物汤和失笑散加减 C四君子汤和增液汤加减 D托里消毒散加减 14、某患者,痔术后2天,发生肛缘水肿,以下哪种处理方法不当() A 50%硫酸镁液或10%氯化钠液湿敷 B延长坐浴熏洗时间 C内服清热解毒利湿剂 D 外敷黄芩油膏 15、内痔患者,证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收缩,坠胀疼痛,甚至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内治法可选方()A止痛如神汤加减 B脏连丸槐角丸加减 C凉血地黄汤加减 D补中益气汤加减16、以下哪项不是肛瘘的常见症状()

中医三基(常用方剂100首组成)

常用方剂 100 首 一、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 二、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瓜子、芒硝) 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 三、和解剂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大柴胡汤(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四、清热剂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清营汤(水牛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 清胃散(生地、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六一散(滑石、甘草) 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重点]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 重点]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正名: 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 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 写红参付红参西洋参: 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 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三七: 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 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干姜: 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 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 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大黄: 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 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山豆根: 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山茨菇: 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千年健: 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 写生川乌付生川乌; 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川芎: 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川牛膝: 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 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天麻: 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 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 : 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 写南星、天南 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 : 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 天葵子。 太子参 : 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 写木香、广木香、云木 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 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 ; 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 : 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 : 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 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 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 戟天。 甘草: 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 : 写炙甘草、 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 : 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 : 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龙胆 : 写龙胆、苦龙胆、龙胆草均付龙胆。 玉竹: 写玉竹、肥玉竹、萎蕤均 付玉竹。 石菖蒲 : 写石菖蒲、菖蒲、干菖蒲均付石菖蒲。 北沙参 : 写北沙参、莱 夏付生半夏 写法夏、法半夏均付法半夏 仙茅: 写仙茅、仙茅根付仙茅。 白及: 写白及付白及 ; 写白及粉付白及粉。 白术: 写白术、于术、焦白术付麸 炒白术。 白芍 : 写白芍、杭白芍、亳芍、白芍药、炒白芍均付炒白芍,写白芍炭 付白芍炭。 白芷 : 写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阳参、北条参、细条参、珊瑚菜均 付北沙参 皮。 生姜皮 : 写生姜皮、姜皮均付生姜 片姜黄 : 写片姜黄、片子姜均付片姜黄 半夏 ; 写姜半夏付姜半夏。写生半

中医医院肛肠科方剂

中医医院肛肠科方剂 1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薄荷。益气解表,散寒祛湿。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荆防入去姜参薄,能消疮疡肿痛红。 2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防风、荆芥、连翘、麻黄、簿荷、川芎、当归、白芍(炒)、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疏风解表,泻热通便。风热雍盛,表里俱实证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编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3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解表清里、协热下利证。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4 四君子汤《局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获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却。 5 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虚湿盛证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6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7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益气健脾,行气化痰。脾胃气虚,痰湿阻滞证。 8 黄芪汤《千金要方》黄芪、麻仁、白蜜、陈皮。补脾益气,润肠通便。气虚性便秘证黄芪汤,骂陈秘黄芪汤出金匮翼,麻仁白蜜加陈皮,补脾益气润肠道,气虚便秘最相宜。 9 健脾益气汤《局方》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制半夏、赤芍、麦冬、五味子、丹参。健脾益气,活血化痰。脾虚痰阻血瘀证健脾益气,六君单吃麦子健脾益气用六君,冬味赤芍与丹参,活血化痰散瘀结,祛邪扶正健脾神。 10 四物汤《仙授理方续断秘方》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补血调血、营血虚滞证。四物归地芍药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圣愈汤出东垣方,参芪加入四物汤,气虚血弱均能补,经期量多力能匡。 11 四物消风汤《医宗金鉴》生地、当归、川芎、赤芍、荆芥、防风、白藓皮、蝉蜕、薄荷、独活、柴胡、红枣。养血祛风、血虚风燥证。四物消风饮调荣,血滋风减赤色平,白鲜蝉蜕荆薄荷,独活柴枣与防风。 12 八珍汤《丹溪心法》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甘草。益气补血气血两虚证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 13.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萸丹泽地苓专,再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 14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补肾助阳肾阳不足证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山药及山萸, 15 右归饮《景岳全书》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甘草、肉桂、杜仲、炙附子。温补肾阳,填精补血。肾阳不足证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减去鹿胶与归菟,加入甘草做汤服,方名改为右归饮,扶阳更把阴寒祛。 16 十全大补丸《太局方》) 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甘草、黄芪、肉桂。温补气血。气血两虚证 1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北沙参、当归身、生地黄、麦冬、枸杞子、川楝子。滋阴疏肝,肝肾阴虚。肝

儿科常用方歌100首资料讲解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说明: 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如有错漏请指正、谅解!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 【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 9、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 【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 【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 13、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4、五虎汤《证治汇补》 【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桑皮细辛生姜 【方歌】五虎汤清热定喘,细茶入麻杏石甘。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方歌】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堪灵. 16、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藿香平胃散) 【组成】苍术橘皮半夏曲厚朴(姜制)藿香炙甘草生姜红枣 【方歌】平胃散: 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17、牛黄清心丸《豆疹世医心法》 【组成】牛黄当归川芎甘草山药黄芩苦杏仁(炒)大豆黄卷大枣白术(炒)茯苓桔梗防风柴胡阿胶干姜白芍人参六神曲(炒)肉桂麦冬白蔹蒲黄(炒)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羚

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1.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安神定志朱龙齿,人参二茯远菖蒲,服药蜜调能益气,心虚痰扰皆能除。 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耆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3.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用。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5.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6.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7.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 菖蒲郁金紫金片,栀翘翘通竹沥灯丹,湿热酿痰心包蔽,送服苏合至宝丹。 8.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荆芥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头痛风攻上,正偏头痛皆能除 9.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益精方,人参草药培脾安,归地山萸滋真水,杜仲枸杞冲任藏。 10.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 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1.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麻芍牡草方,龟板鳖甲胶五味,滋阴熄风最相当。 12.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13.导痰汤(《妇人良方》) (《济生方》)组成及用法:半夏四两(12g),天南星、橘红、枳实、茯苓各一两(各 6g),甘草半两(3g)。加生姜5片,水煎服。

常用中草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肛肠科健康教育处方

痔病(痔疮)健康教育处方 (一)饮食原则 1、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肥腻、生冷食物,禁烟酒。 2、辩证施膳: (1)湿热下注者宜食清热利湿之品,如西瓜、绿豆、赤小豆等,多饮水及清凉饮料。 (2)风伤肠络者宜食清热凉血润肠之品,可食生地黄粥、茅根粥、黑芝麻糊、菊花茶等。 (3)气滞血瘀者宜食活血理气之品,可食核桃仁、杏仁、松仁等。(4)脾虚气焰者宜食补中益气升阳之品,可食鲫鱼汤、甲鱼汤、海参、鸡肉、大枣、牛奶等。 (二)用药指导 1、中药煎服汤剂宜饭后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排便后遵医嘱每日用消炎止痛洗剂或痔瘘洗剂250毫升加温开水2000毫升坐浴肛门,先熏后洗,每次10--15分钟。 3、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作用的黄连紫草膏用消毒纱布外敷肛门,用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痔瘘栓纳肛。 (三)心理情志指导 1.保证良好的睡眠,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2.疼痛患者可运用耳穴埋豆或中药熏洗减轻疼痛。 (四)生活起居指导 1、保持肛门清洁,坚持每晚热水或中药液坐浴。

2、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 3、忌久坐、久立或久蹲,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劳倦,最好选用软坐垫。 4、每日做提肛运动2--3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肛裂的健康教育处方 1.饮食调理 (1)血热肠燥者宜食用含丰富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韭菜、竹笋、苹果、桃、梨、香蕉等。 (2)阴虚津亏者宜食滋阴增液之品,如:芝麻、蜂蜜、胡桃仁、植物油等。 (3)气滞血瘀者宜食清淡利湿活血理气之品,如:雪梨、苦瓜、番茄、松仁、核桃仁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白酒、辣椒、生姜、蒜、葱等。常用食疗方法可用田七炖乌鸡汤、山楂枸杞子兔肉汤等。 2.用药指导 (1)排便后用中药消炎止痛洗剂或痔瘘洗剂250毫升加温开水2000毫升坐浴肛门,先熏后洗,每次10--15分钟或用黄连紫草膏涂于裂伤处。 (2)中药汤剂宜温热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的归纳

龙胆泻肝汤:(共7处) 1.十、自汗、盗汗―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2.十一、血证(1)鼻衄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十一、血证⑷吐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十四、不寐⑴实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5.十八、痫证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6.二十九、胁痛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7.四十五、耳鸣、耳聋-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温胆汤:(共2处)1.十四、不寐⑴实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四十五、耳鸣、耳聋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共5处) 1.十六、郁证⑴实证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2.十九、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3.二十六、腹痛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4.二十九、胁痛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5.三十二、鼓胀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归脾汤(共9处)1.十一:血证⑴鼻衄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十一:血证⑷吐血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3.十一:血证⑹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十一:血证⑺紫斑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5.十二、心悸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6.十四、不寐⑵虚证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7.十六、郁证⑵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8.三十一、眩晕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9.四十八、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金匮肾气丸(共4处)1.五、哮证⑵缓解期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六、喘证⑵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九、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4.四十三、消渴⑶下消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共3处) 1.三十二、鼓胀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2.三十九、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四十一、癃闭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失笑散(共2处)1.十九、胃痛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2.三十一、积聚⑵积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藿香正气散(共3处)1.二十一、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3.二十五、霍乱⑴寒霍乱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葛根芩连汤(共1处)1.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肛肠科健康教育处方

县中医医院肛肠疾病知识宣教 尊敬的患者;您好,如果你换了肛肠疾病,请接受肛肠科的健康指导: 一、饮食 1、术前可进普食,但不宜过饱,戒烟酒,忌辛辣、香燥之物。 2、术后三天进半流质,如肉末稀饭、面条等。忌食牛奶、豆类等产气多的食物。第四天可进普食、蛋类、猪瘦肉、牛奶等。粗细粮搭配。 3、多吃蔬菜水果,以滋阴润燥、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的冬瓜、茄子、苦瓜、白菜为好。 二、主要用药及注意事项 1、术后控制排便24小时,之后每天上午换药一次,换药前排空大便,用七叶硝矾洗剂熏洗、坐浴、初步清洗伤口,如有伤口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坐浴时取下外层辅料,以1:8的比例配坐浴水。 3、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5—7天,输液时不能随意调整速度。 4、口服中药每日三次,以饭后半小时为宜,若服后大便次数增多,可适当减量或停服。 三、生活起居 1、按时作息,起居有常。 2、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后

坐浴。 四、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气血平和有利于疾病康复。 五、活动及功能锻炼 1、手术当天应卧床休息。 2、术后抗病力下降,防止外感风寒。 3、术后一周内只能在病区内活动,一周后可根据病情到院内散步、但时间不宜过长。痔疮病人术后7—15天是痔核脱落期,不能活动过多,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继发出血。 4、不久坐久蹲,不坐太热、太冷,潮湿物体及地面。 5、手术后7天每日坐2次提肛运动,每次2分钟。十天后可做肛肠腔内治疗,有扩肛止痛、软化疤痕的作用。 6、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疲劳。 六、复查指征 一有异常,及时就诊。如;肛门疼痛,便后出血。肛门处有分泌物流出或瘙痒不适等。 祝您早日康复!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100首(歌诀与趣记)(一类特选)

脾胃病科常用方剂 剂名组成配伍功用主治歌诀与速记 解表剂 辛温解表 01麻黄汤《伤寒论》【君】麻黄去节,(9g) 【臣】桂枝去皮,(6g) 【佐】杏仁去皮尖, (6g) 【使】甘草炙,(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 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 苔薄白,脉浮紧。 【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速记】干妈贵姓。 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02桂枝汤《伤寒论》【君】桂枝去皮,(9g) 【臣】芍药(9g) 【佐】生姜切’(9g) 大枣擘,(3g) 【佐使】甘草炙,(6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 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 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歌诀】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速记】大嫂炒姜汁。 大枣、白芍、炙甘草、生姜、桂枝 03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君】紫苏叶( 12g) 【臣】香附子炒香, 去毛, ( 12g) 【佐】陈皮不去白, (6g) 【佐使】甘草炙,(3g)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 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歌诀】香苏散内陈皮草,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速记】扶苏劈草。 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辛凉解表 04银翘散《温病条辨》【君】银花(30g) 连 翘(30g) 【臣】薄荷( 18g) 牛 蒡子(18g)芥穗 (12g)淡豆豉(15g) 【佐】苦桔梗六钱 (18g)竹叶(12g) 【佐使】生甘草 (15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 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 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 或薄黄,脉浮数。 【歌诀】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速记】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 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 淡豆豉、生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0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君】麻黄去节,(9g) 石膏碎,绵裹,(18g) 【臣】杏仁去皮尖, (9g) 【佐使】甘草炙,(6g)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 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 黄,脉浮而数。 【歌诀】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速记】干妈姓石。 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 泻下剂寒下 06大承气汤《伤寒论》【君】大黄酒洗, (12g) 【臣】芒硝(9g) 【佐】厚朴去皮,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 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 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 【歌诀】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速记】小黄识谱。 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