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特论文-中国特设社会主义-

中特论文-中国特设社会主义-

浅谈中国模式

(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北京10083)

摘要:近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在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的屹立不倒。“中国奇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关于中国的发展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的争论也热络起来。事实上,中国模式已经形成,只是这种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理论工作者们继续给予发展丰富完善。本文将从中国模式之于世界现代化道路贡献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模式,即从中国模式的普遍意义上来探究中国模式对世界的意义和对人类不断实现现代化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模式;现代化;发展模式;普遍意义

1.引言

我国在经过全国人民 60 多年的艰苦不懈的奋斗与努力,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吸引了世界广泛的目光。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基于几个缘由:第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就成了西方各国预测和猜想的对象,他们期望中国也像苏联和东欧各国瞬间轰然倒塌,世界重归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然而,中国却逐渐发展起来;她没有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构成威胁,反而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强大的活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定力量。第二、源于美国在 2008 年波及于世界各国的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日益疲软,而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出台了包括

4 万亿债券刺激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措施后,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同样,在国内,改革开放后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使我国保持了近 30 年的经济的高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急剧扩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展现新活力,科学技术和国防实力不断增强。这引发研究学者的反思:中国为什么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中国怎样取得这样的成功?中国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是什么?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出路在哪里?我国有哪些经验可供他国借鉴?中国模式的提出,正是西方学者对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的尝试解释的一种判断和解答。面对此种情况,认真研究与判断有关“中国模式”的系列概念,尤其是中国模式特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及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研究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中国模式的产生及探索过程

历史和实践证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和形式不是唯一的,多元现代化才是正确的选择。虽然现代化最早源于西方,但是现代化不等于西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只有在充分认清国情的基础上走适合本国的现代化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探究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在随后中华民族漫长而曲折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尤其是近代以来,革命先驱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先后对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模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面对中国社会从未有过的大变动局面,孙中山先生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作了如下探索。一是创建性的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思想——三民主义,二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实现了中国政体的现代化。三是绘制并践行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蓝图。军事上,他主张以俄为师,利用俄国顾问开办军校。在经济上,他主张向日本学习,“置产兴业”、“文明开化”。但孙中山的现代化实践最终没能在中国取得成功。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十月革命送来了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先进理论的引导。鉴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毛泽东在充分分析认识当时中国和世界的实际状况下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探索。1959 年底到 1960 年初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思想,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已经踏上了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苏联的全新道路。但 1957 年开始,毛泽东便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作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总结经验教训后,毛泽东于 1963 年 9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建立一套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中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两步走”发展战略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期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而后爆

发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面对“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百废待兴的局面,邓小平从实际出发,首先发起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这十几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从发展到成熟的时期,也是以改革开放为特点的中国模式从探索到成型的时期,因此,中国模式的发展与邓小平理论是密不可分的。

邓小平理论提出之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社会主义观与中国模式的拓展和深化,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推动了“中国模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关键点,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成为新社会主义观和中国模式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不断深化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而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用三个“必须”勾画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指明了在目前国内形式和社会条件下,我们不仅需要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市场经济,而且需要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如果说“中国模式”是对中国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总结和归纳,那么“中国梦”就是对中国未来直至2050年的规划和展望。“中国模式”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道路,而“中国梦”则扩充了“中国模式”的内涵。

3.“中国模式”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贡献及其普遍意义

“中国模式”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从“苏联模式”到“中国模式”,正是在一次次的比较中我们才清晰了“中国模式”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我们才明确了它区别于其他模式的创新性之所在;正是在一次次的鉴别中我们才理解了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对于发达国家的意义和对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世界本源就是多样性,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宗教、制度等都是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经过世代传承才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当今世界又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这又必然要求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与之相适应。在世界语境下,中国模式既有本国的传统发展特色,又兼有国际主流模式的特点。首先,“中国模式”实现了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的结合,这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自由放任以是不同的。其次,“中国模式”不采用大规模的干预经济的做法,更加突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这与“东亚模式”也是不同的。而其他发展模式的许多优点又是“中国模式”本身所具备的。中国模式的不断向前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世界上走不同发展道路、选择不同发展模式的各国如何和平共存、共同繁荣给出了“中国答案”,指出了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深化了世界人民对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认识,丰富了人类发展文明的思想宝库。

4.总结

中国模式是在充分借鉴人类现代化的有益成果基础上实现的再创新与发展,同时中国模式又反过来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并推动着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个方面对中国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既对“中国模式”的巨大成功给予了全面分析和高度赞扬,又对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指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关于中国模式对世界现代化道路的贡献及其普遍意义,笔者认为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摆脱

贫困、进行有效的全球治理、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脱贫致富的实践和经验,是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的。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模式将会对重构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带来巨大的冲击,并产生越来越积极的影响。最后,中国模式应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纵观世界上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的历史,大都是在对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继承和扬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处理好发展模式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关系到“中国模式”的未来走向。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条件,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模式研究》,刘卫民,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2 年 1 月版。

[2]《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郑永年,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年 1 月版。

[3]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讲话

[4]徐蓉.在多样性条件下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J].思想理论研究,2010,

(8):14.

[5] 《中国模式》,郭凡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 1 月版。

[6] 《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托马斯·海贝勒,《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 年第 5 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