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导学案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导学案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导学案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导学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知识目标:识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的造纸图,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蔡伦造纸术的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学习难点

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学习过程

课堂导入:

1、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处在上升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同时也开始了对外交往。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课的主题是秦汉文化,而且是昌盛的秦汉文化,所谓“昌盛”,即兴旺、兴盛的意思,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这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今天看来大量生产纸张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写字呢?印度用桦树皮和棕榈树叶写字,欧洲用羊皮做纸写字。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那么,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始于何时?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一)自主学习(我喜欢)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据考证,早期用______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______时期,宦官_______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_______”。

3.“蔡侯纸”的原料_________。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4.成书______时期的______是一部数学名著。这部书总结了__________,涉及到________,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5.东汉时期,科学家_______ 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________ ,能测定_________。

三、华佗和张仲景

6.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______和 ________.

7.华佗的医学成就:发明________ ,他还编了一套体操“_______”。

8.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写了_____,该书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__,后世尊称他为“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我最爱)

1、创设问题情境,发散思维,培养能力。

(1)从原始社会到东汉时期,我国的书写材料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各有何优缺点?(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2、如果把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新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内部铜柱倒向哪个方位?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试分析地动仪的发明有何意义?

(三)课堂小结(思维冲浪)

熟背歌谣:

蔡伦“蔡侯纸”,张衡发明地动仪,

《九章算术》了不起,均在世界创奇迹。

华佗外科是名医,“麻沸散”是好药剂,

世界医学有创举,“五禽戏”来健身体。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

医德高尚医术精,后人尊称为“医圣”。

(四)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训练,学以致用(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选择题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发现于()

A、汉墓

B、秦墓

C、北宋墓

D、唐墓

2、有一个人去读书,买了一捆“蔡侯纸”。这个人最早生活于()

A、西汉

B、东汉

C、春秋战国

D、唐朝

3、科学家张衡制造了地动仪,其作用是()

A、测定地震方向

B、测定地震的级别

C、测定地震位置

D、测定地震日期

4、在东汉制成全身麻醉药到“麻沸散”的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二、简答题

5、秦汉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

课后拓展:自己准备一块木板和旧布上写一句话,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话,谈一谈感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17、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导入: 毛主席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李白曾在黄河壶口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2、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资料链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明代有位诗人《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位于龙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合作探究 1.给加点字注音。 轧.钢()轧.账()倾轧.()迂.回()推推搡搡.() 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噤若寒蝉:弥漫: 【整体感知】 3.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4.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自主质疑】 5.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我还有哪些内容不太理解?请写下你的困惑。 我的发现: 我的疑点: 四、精讲点拨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4.作者在描写雨季和枯水期的壶口瀑布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品味体悟】 6.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②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五、学生小结 六、达标测试 七、布置作业: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示范教案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 2.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基本内容。 3.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宏大气势。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的分析及产生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的了解,学习司马迁发愤著书、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佛道二教的发展。 2.司马迁撰写《史记》。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联系引导法。对佛教的传入,应引导学生联系前面讲过的有关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的客观条件。 2.讲解法。对于佛教的教义和道教的兴起,因为难度较大,可用讲解法帮助学生理解。 3.故事辅助法。对于道教的兴起和宗教里面的一些概念等知识点可以用故事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 4.材料分析法。 5.直观教学法。对于佛教传入的路线、对于秦兵马俑等内容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先让学生观看《西游记》里有关如来佛、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人物的出场片断。然后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剧中人物,如来佛、观音菩萨是佛教的代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是道教的代表,那么,佛教和道教是什么时候在我国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主要教义有哪些?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学完今天这一课后,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书过程中,要找出佛教的地位、起源、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基本教义等。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佛教在世界宗教中的地位如何? [学生回答]佛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教师提问]当今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 [学生回答]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教师提问]佛教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兴起?又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17课导学案(教师)

《有趣的生命时钟》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 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第17课_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班级:组别:姓名: 课题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型自学验收课④传播之因: 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2、道教的兴起: 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 ④教义(基本主张):主张,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尊 为教主。 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①评价:________ 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 2、《史记》: ①内容:________ ②体裁:__________ ③地位: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秦兵马俑 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 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位: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么? 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麽启发? 3、课本93、9 4、95页动脑筋。知识超市 1、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们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因此,这俩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2、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如可以通过查找我国古代文化与宗教有关的文字材料、实物图片等途径,重点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来了解。文学: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激发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作热潮,《西游记》就是其中优秀者。艺术: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有佛教艺术特色的塔、像、寺等建筑兴起,石窟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 一、情境导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等基本史实。 2. 能力目标:阅读、查找知识点,提高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培养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学习张骞、班超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培养青年人热爱西部热土,关注西部开发,献身西部建设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学习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 依据导学案进行知识梳理,勾画教材并写上提示语。 3. 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示出来以备上课集体讨论、突破。 4. 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四.学习程序 1. 独学(10分钟)检查点评学习效果,达标率75% 2.对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85%。 3 组学(5分钟)达标率90% 4.展示(15分钟)教师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 预设展示题:综合探究 五、学习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传入: ①发源地: ②时间:__________ ③教义:人死后能够,人的今生如果能,虔诚地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7课壶口瀑布

三、探究文本、体会情感 1.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拓展思考学习完课文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和感悟? 六、课堂小结: 七、实践天地 本课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借助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着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了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请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八、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将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改写为一篇游记。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不少于500字。 2.完成《随堂同步练习》118——122页内容。

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三)文体常识 1.游记 2.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四)壶口瀑布简介: 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chí chěnɡ)漩涡(xuán wō)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 lù)铸就(zhù)出轧(zhá)雾霭(ǎi)潺潺(chán )弥漫(mí)刹那(chà)震耳欲聋(lónɡ)前呼后拥( yōnɡ)怒不可遏(è)挟而不服(xié)3.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寒战。因受冷或受凉而身体颤动。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驰骋:奔跑霎时:极短时间。 迂回:回旋,环绕。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多形容随从多,排场大。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推推搡搡:形容连续不断地推。搡:猛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导学案及答案

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搜集作者及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 ..()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课堂探究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课文的有关介绍,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4、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当堂检测 一、辩论会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克隆人本身没有技术障碍,于是就有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胆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设想,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我们来一场小辩论好不好?注意辩论的要求。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针锋相对。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答案不全)-最新学习文档

第 1 页 【学习目标】 1. 概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掌握尼克松访华 和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 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及代表性的外交成就。 【学习重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全方位外交。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自主导学】(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1)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过程:①1971年7月,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②1972年,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③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全方位外交 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举措:(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 。 (2)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___多个国家建交,参加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3)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中国举办首届“______”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3.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本探讨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提示: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等) 2. 材料一:“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1)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2)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分组讨论: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 (提示:从美国来讲,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从中国来说,1.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2.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3.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概括: 3.通过本课的学习归纳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达标测试】 A 卷 1.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 .中日关系正常化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事件与时间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 ) ①周恩来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日正式建交 A .1971年、1972年、1979年、1955年 B .1955年、1971年、1972年、1979年 C .1955年、1971年、1979年、1972年 D .1955年、1972年、1971年、1979年 B 卷 3. 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 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 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 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拓展提升】 材料一 1971年……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获知……消息的那一瞬,情不自禁地仰天大笑。这是中国人豪迈的笑,也是让全世界震撼的笑。当时西方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报纸,都刊登了乔冠华仰天大笑的这张照片。有报道夸张地说,“乔的笑”把日内瓦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乔冠华这一世纪之笑,仍然散发着强大的感染力。 (1)令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如此开心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共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中美关系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与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的不断发展。 材料三 分歧不应该成为中美合作的绊脚石。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表示,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冲突不断、全球变暖加剧等一系列挑战,中美两个大国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作应对挑战”应该是未来两国关系的关键词。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中国发展壮大,立足于世界舞台等。(言之成理即可)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2011年11月21日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传入: 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 ________ 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 __ ⑤影响统治者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建立佛寺。 2、道教的兴起: 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 ④教义:_____ 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 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 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2、《史记》: ①内容:_______ _ ②体裁:_________ _ ③地位: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秦兵马俑 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 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位: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麽? 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麽启发? 精讲点拨: 1、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们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2、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如可以通过查找我国古代文化与宗教有关的文字材料、实物图片等途径,重点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来了解。文学: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激发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作热潮,《西游记》就是其中优秀者。艺术: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有佛教艺术特色的塔、像、寺等建筑兴起,石窟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佛教的影响。 3、已发掘出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秦朝的强大国势。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谋反,破坏统一。

最新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及答案

21.《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1 一、积累与运用 2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 趱.行( ) 嗔.怒( ) 面面厮觑.( ) 这陋.( ) 朴.刀( ) 4 凭.地( ) 5 省.得( ) 兀的 6 ..( ) 聒.噪( ) 怄.( ) 2 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7 酷热端的干系寻思逞辨勾当吹嘘怨怅劈头劈恼 8 (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2)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9 3 辨析近义词,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0 (1)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___________( 走行跑挨)。 11 (2)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_______(走行赶跑)过去, 12 谁敢五更半夜走? 13 (3)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_________(直下通)流,都叹气吹嘘…… 14 (4)却才见你们________(看探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15 4 试品评下列人物的语言。 16 (1)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 17 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18 19 20 21 (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 22

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23 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24 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思考领悟 3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33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 34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35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36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37 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38 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39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40 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41 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42 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43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44 没气力的话来!” 45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46 “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47 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48

七年级历史第十七课导学案

第十七课君主集权的强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括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等史实。 2、说出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说出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认识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 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自主学习: (一)、满洲的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学生阅读99-100页“导入框”及本目课文、插图等,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 1、努尔哈赤在历史上起了哪些作用? 2、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作“后金”? 3、除了阿骨打之外,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4、皇太极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5、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6、清朝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生阅读100-101页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 1、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怎么设立?雍正帝和乾隆帝怎样调整中央政权机构? 2、联系102页“自由阅读卡·沈阳故宫”和100页插图(乾清宫、军机处),说说中央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清政府怎样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4、根据101页“动脑筋”:“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描绘的情境有什么问题吗? 5、文字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6、温故知新:列举秦、汉、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三)、组内讨论: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的措施有哪些利弊?(提示:从正反方面分析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措施的利弊;君主集权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利,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初中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初中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 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的危害,培养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王充的著作《论衡》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他积极战斗 的精神。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 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批判迷信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 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有《论衡》。在书中他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 西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宣传追求来 世幸福,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道教是中国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适应封建统治 阶级麻痹人民的需要得以传播,对后世文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点分析: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兴起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艺 术所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应重点掌握。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2.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王充在反对当时盛行的董仲舒所提“天降灾祸”论的战斗中,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 义传统。其著作《论衡》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人们对唯物主义思想的 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当时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唯物主义思想家能坚持科 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此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极其有益的。 难点分析: 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预习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 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 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 ⑴时间:1405—1433年; ⑵次数:先后次; 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 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 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 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 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 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 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 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 ③荡平境内的倭寇; 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 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二、展现提升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四、梳理巩固:『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达标检测 1.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皇帝是()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__历史__学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七年级上册03-17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彭真课型: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记住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文,做好标记。 【知识链接】 我们的语言文字,从日常用语到常用典故,不少来自佛经,大家知道吗? 天龙八部、天女散花、现身说法、井中捞月、一切皆空、拖泥带水、五体投地、大慈大悲、六根清净、功德圆满、心猿意马、快马一鞭、立地成佛、冷暖自知、唯我独尊、隔靴搔痒、骑驴觅驴等都与佛教有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传入: 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________ 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2、道教的兴起: 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 ④教义:_____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 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2、《史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 2.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史实,知道满洲的兴起和入主中原。 【重点难点】 重点:明朝的灭亡。 难点:明朝灭亡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1.讨论明末农民起义顺利进军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 2.李自成起义军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如何评价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当堂达标】 1.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他是() A.铁木真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3.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兵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A.李自成 B.吴三桂 C.多尔衮 D.吴应熊 4.决定李自成成败的关键性战役是() A.山海关战役 B.台州战役 C.澶州之战 D.郾城大捷 5.建立清朝的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 D.乾隆帝 6.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 A.崇祯帝 B.明神宗 C.朱元璋 D.朱棣 7.阅读材料: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中的“闯王”是谁?他有什么功绩? (2)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什么口号?起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略。 【合作探究】 1.顺利进军的原因: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优越性,起义军时分时合,神出鬼没,使明军疲于奔命。明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因为军政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且分兵作战,常常失败,起义军军纪严明,战斗力较强,与明军形成鲜明对比。 失败原因: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明末农民起义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进入北京后,军事首领滋长了腐化思想,政治上处理不当,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下降,在明清军队进攻下功败垂成。 2.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评价: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起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遏制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发展,起义中提出均田口号,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当堂达标】 1.A 2.C 3.B 4.A 5.B 6.A 7.(1)李自成;1643年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 (2)均田免赋;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与清军夹击李自成起义军。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三单元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见学生用书P57] 一、造纸术 1.发明 (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__最早__发明纸的国家。__西汉__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在发明和大量使用纸以前,我国通常用__竹木简__或__丝帛__作书写材料。但竹木简太笨重,帛价格昂贵。纸造价低廉,携带方便。 (2)意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__书写__。 2.改进 (1)概况:东汉时,__蔡伦__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在__105__年,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十分便宜。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逐渐普遍起来。4世纪以后,__纸__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影响: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__保存和传播__,这是中国对__世界文明__的巨大贡献。

二、数学成就 1.《__周髀算经__》:记载了西周初年数学家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对话,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 2.《__九章算术__》:成书于东汉时期。 (1)内容: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2)意义:这本书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__计算__为中心的特点。 三、医学 1.《黄帝内经》 (1)内容:西汉时期编定,最早记述了__人体解剖知识__和__血液循环情况__,并系统论述了__养生__的基本原则。 (2)地位:这部书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2.张仲景 (1)时期: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2)代表作:著有《__伤寒杂病论__》,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3)美誉:后世尊称他为“__医圣__”。 3.华佗 (1)时期: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2)贡献:华佗擅长__针灸__和__外科__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__麻沸散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发明了一套__医疗体操__,名为“__五禽戏__”,即模仿五

第17课 干戈不息导学案

第17课干戈不息导学案 课型:新课执笔:九年历史组审核:历史组时间:2013-3-21、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掌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危机和科索沃战争及其影响,。 重点:科索沃战争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 (一)和平路漫漫: 1、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 _____ 民族和______ 民族矛盾尖锐。民族问 题、宗教问题也是阿以矛盾的重要根源。____ 、____ 、____ 等国的干预,使巴以问题更加错综复杂。1948年至1982年,阿以双方进行了五次战争。 2、____ 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________ 的原则基础上举行,1993年,以色列和 巴勒斯坦在美国的_____ 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然而,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表明,人们所希望看到了和平出现于中东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二)海湾战争:1991年1月,在安理会的支持下,以_____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 (三)非接触性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发动了空中打击。战争爆发了。 (四)伊拉克战争:发生于年,是联合对伊拉克宣战。 二、展示与质疑: 三、点拨与归纳: 和平路漫漫 海湾战争 非接触性战争 伊拉克战争 教学反思: 四、巩固与检测: 1.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这件事充分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C、国际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D、和平和经济不可兼得 2.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这两段材料说明:() A、世界局势呈现多样化趋势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 C、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 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这一次所打出的幌子是() A、种族清洗和人权问题 B、人道主义干涉 C、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 D、清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未摆脱战争的阴影,特别是中东地区,政局更是动荡不安,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为了争夺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曾经几次将战火在此地区点燃?()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5、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矛盾尖锐、冲突不断,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A巴勒斯坦主权问题B民族问题 C 宗教问题D西方大国干预 6\1999年,美国凭借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发动的一场非接触性战争是? 下一节课展示活动: 学习后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