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 7 of Lesson 7 of "Life and Philosophy" Tutorial ca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

联系的》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

(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

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1)

(2)

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

(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

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

(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

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而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所以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事物的

具体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2)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答案见书55页)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1】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合作探究2】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

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稍往国内外。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全球都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中。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这一事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

3.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4、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了()

a.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c.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建立任何联系

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不.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

①任何事物的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

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

3. 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b.不可捉摸的c.因人而异的d.固定不变的

4.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b.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5.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②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③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④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西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藏戏、藏纸、唐卡绘画、藏医藏药、卡垫藏毯制造等,都承载着藏民族延续千年的文化和智慧。随着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投资潮和旅游热,西藏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商业开发中焕发新生,藏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地传承和

发展,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比如,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目前在藏纸方面已研制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兽皮纸、彩绸纸、印花纸等十几种藏纸新品种,并根据各种纸的性能制作出壁画、雨伞、灯笼、贺卡、日历等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欢迎,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西藏地区在发展和保护藏文化进程中如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合作探究2】(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

第四课_安东诺卡夫苹果教师版导学案

第四课安东诺夫卡苹果 【学习目标】 1、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思考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概括每个部分场景的主要内容。 3、分析本文场景描写特点和作用 4、把握文章的主题 【学习重点、难点】 1、思考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概括每个部分场景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场景描写特点和作用 3、把握文章的主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勾画重要字词及疑难语句。 2、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场景知识,掌握场景功能 分析《炮兽》的三个场景,能说出场景的描写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文学常识:(划出重点内容,将在黑板上脱稿展示) 1、作者简介 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道中落,他15岁就辍学,19岁外出谋生。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浦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早期作品主要描写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唱挽歌,如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的苹果》(1900)、《田间》(1892)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浦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33年蒲宁因为“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获诺贝尔文学奖。 蒲宁的创作风格: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查字典正音并积累成语(第一次见到的词语注音解释,所有成语做出解释,脱稿展示自己的重难点) 黑黪黪()鸫鸟()狺狺()雨霁()篇什() 倏忽()詈骂()荣膺()揄扬()(称赞) 倾圮()Array 拾掇()湛蓝()伛偻()深邃()无垠() 入殓()缅怀()谛听()媲美()湿漉漉() 静谧()萦绕()犄角()粗糙()馥郁() 惬意()黑魆魆()绚烂()寥阔()暮霭() 坐落()林阴道()料峭() 纡尊降贵 卷帙浩繁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试讲人:刘燕 一、教学理念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文化的讲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框是在接着上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后,接着叙述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试讲时间为10分钟,所以基本只能讲完这一目题中的文学艺术。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上的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识记文学艺术作用和特点; ②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能力:结合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 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文化赤字现象。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难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六、学法和教法分析 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 八、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FLASH 动画《中国文化宣传片》,将学生分组(1、2排为第一组,3、4排为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看完视频以后找出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每组接龙游戏。 其中的中国元素:贾宝玉、毛笔字、算盘、大熊猫、象棋、太极八卦图、松树、毛笔、中华砚、脸谱、中国结、三国演义、莲花、茶、《西游记》……师:短短的两分钟视频中就包含了如此多的中国元素,可见我们的中华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的太极八卦图是属于哲学内容,中国人赋予了松树和莲花的道德内容,除了哲学和道德,中华文化还包括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由此我们便可窥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书上66页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文学艺术 1、文学艺术的作用 展示吴承恩《西游记》的图片: 师:视频最后是一只猴子去取定海神针,这出自哪部小说呢?

2018最新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框架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价值尺度的含义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流通手段的含义 商品流通的含义(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区别)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 外汇 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及原因、优点、含义 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 爱护人民币 电子货币(产生原因、具体表现)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 货币产生的原因 货币的含义、本质:一般等价物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 神 奇 的 货 币 货 币 的 职 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主体:发展 贮藏手段:含义、要求(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世界货币:前提(国际市场)、表现(三个方面)、要求(金银、某种纸币) 支付手段:产生原因、表现 货 币 的 发 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信用卡:含义、银行卡的发放、作用、使用要求 支票:含义、使用要求、种类 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意义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商品 含义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 者缺一不可。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 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 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 顺利实现。 起源 本质 职能 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用之有益: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有利于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 用之有度:花钱要有节制,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 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 币,货币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货币与财富的关系) 注意:外汇除了外币以外,还包括用于外币支 付的支票股票、债券等。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说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其根本观点来说是正确的,但它把具体的物质当成世界的本质,则是错误的。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基础梳理 和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后有, 决定。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详见互动探究)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依赖于,不是决定,而是决定。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详见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12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问题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2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3、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你知道是哪三种形态吗? 4、上述材料中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5、阅读教材第12页最后三自然段,完成下表。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3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王守仁认为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你认为他的观点对吗? 2、王守仁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王守仁的观点“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导学案

《尊重他人》导学案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 实例:有一位女士带着孩子去公司,孩子一直流鼻涕,她就拿出纸巾给他擦鼻涕。擦完鼻涕随手便把纸巾丢在了干净的地上。这时在旁边打扫卫生的老人走过来把纸巾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什么也没有说。女士又把一张纸丢在地上,老人还是静静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当女士再次把纸巾丢在地上时,老人依然没有说什么就把它放进垃圾桶里面。可这位女士瞥了一眼老人后对儿子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的话,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像那个人一样,要干这些肮脏的活,被人瞧不起!”老人这时候走过来,说:“这里是某某公司,只有公司职工才可以进来,请问您是怎么进来的?”妇女很自豪地说:“我就是公司营销部的经理!”老人听了,拿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随后便出来一位青年,老人说:“我建议你重新考虑一下营销部经理的人选是否合适。”青年尊敬地回答:“好的,我会慎重考虑您的建议。”原来,那清洁工是公司的总裁!最后老人蹲下来,微笑着对小孩说:“孩子,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很容易去尊重上司,尊重那些名门望族,尊重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可是,却往往会忽视身边的某些人,比如那些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勤杂工,觉得他们衣着简陋,面容沧桑,根本就懒得拿正眼瞧他们,更不用说去尊重他们了;甚至觉得和他们打招呼、说话简直都有失身份。但是,总有一天,

这些势利行为会付出代价的。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的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的。 实例:反面例子: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极具风度的外交家。在一次会见中,周总理接待了一位从一个国力比中国要强盛得多的国家而来的领导人。在见面时,那位领导人竟然待着手套,主动要求与周总理握手。总理并没有回避,也没有多言,而是应客人的要求,与对方握了手。正当那位领导人得意洋洋地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功地侮辱了中国的领导人时,周总理则不慌不忙地向身边的随从要了一条洁白的手帕,轻轻地擦拭着刚才握手的那只手,然后,当着那位领导人的面,将手帕丢进了垃圾箱。周围的人,无不为总理这得体而又强有力的回击叫好。 分析:人际交往中尊重是前提,任何人都不愿意和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去交往,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与道德品质,我们的和谐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去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例:澳大利亚一位74岁的老人贝克尔,将一张状纸送到昆士兰一家地方法院,状告当时任总理的霍克,说霍克在一家商场内就养老金问题与他争论时骂他是“愚蠢的老家伙”。地方法院把传票下到总理府,一时舆论为之哗然。霍克总理专门就此事举行记者招待会,对自己说出这句粗野的话向这位老人公开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的确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贝克尔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分析:尊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无论任何人,我们都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和谐。 如何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文化生活第7课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60 257 就是备受欢迎的电视剧《亮剑》所弘扬的亮剑精神。对亮剑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亮剑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是本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D.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百色精神 8.2013年国庆节即将到来,在举国欢庆之际,当人们回首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 9.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有人认为,抗震救灾精神、世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我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理解。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No.1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9.9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深刻理解体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能够结合当今国际形式和我国实际,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知识自主探究】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6-78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阅读本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即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___________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及重要性是什么?(从课本找出,标明,熟读成诵。)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1、78-80页,整理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 ② ③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经济生活第七课 第二框

【拓展案】 1.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右图所示,经济效率和社会 公平之间的组合模式有多种多样,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该在 A.AA′区间之内B.BB′区间之内 C.A′或B′点上D.AB区间之内 3.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减少、 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 定得多。我国的分配结构正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效率的提高B.促进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的发展D.促进内需的扩大 4.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 配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公平”有助于 ①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②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④实现整个社会的同步富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材料二:2007年不同行业的几位职工工资情况 ⑴沈阳市居民刘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价补贴。⑵某国企员工:基础工资880元,奖励工资120元。房租补贴80元,岗位工资1725元,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所得税,一个月实发2020元。⑶某金融业人士: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5070元,住房津贴97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150元。⑷深圳某公司长住海外员工:底薪12000元,补助7000元,年终奖金根据市场情况好坏10万至15万左右,平均年薪35万左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怎样看待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8分) (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10分)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No.14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编写:赵长荣时间:2012.11.25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措施。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知识自主探究】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60页两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了解公平的含义,明确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什么意义? 〖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62页最后三段和63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什么是效率? 2.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一致性: 对立性: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怎样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54 55

导学案必修4-12.1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导学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预习内容 (一)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一事物对主体的________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_____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_______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______和_______,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______.人既是价值的______者,又是价值的_________者.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_____,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_______,得到了社会对自己______的承认,从而实现了______的满足. 3.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________.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要看他为_______,为________贡献了什么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_____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______看法和______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作为一种__________,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___________,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______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为 (1)价值观对人们______世界和_______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_____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价值观对______道路的选择具有重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_____,选择什么样的生活______,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我们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主张______利益与______利益在______利益基础上的辩证统一.(1)它强调集体利益即__________的共同利益_____个人利益 (2)它不排斥_____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_____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_____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七课专项训练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经济生活第七课 一、选择题 1.某市村民老王算了一笔账:自家有40亩地,以前以种玉米为主,遇到顶好的年景,纯收入也就3万多元;2014年,以土地入股一家农业合作社后,自己除了不用再费劲种地、可以坐享股金外,还能分红4万多元。下列对此经济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老王入股前后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②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③农业合作社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经营水平④农业合作社模式能促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这一做法 A.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B.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C.通过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促进财富创造D.体现通过再分配为提高效率创造动力 3.某地农村新集体经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各类生产要素产权归属问题。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办农业、办企业、办物业、搞资本运作四个阶段,形成了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联合发展型等四种发展模式,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实现了强村富民。这表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 ①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为农村集体经济释放活力 ②变革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③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题文)2017年9月,国务院出台改革举措,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S层次或紧缺人才。这一举措 A.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B.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D 改变了我国高校性质5.2017年8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实施范围、放宽实施条件,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相关所得税政策。上述举措 ①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坚持和完善②旨在增加科技人才的财产性收入 ③体现了对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尊重④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全面理解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点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政解读: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根本因素:生产力 直接因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探究活动二:认识按劳分配 情境一: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请假,月工资2000元。 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5000元。 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3200元。 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地球起源与演变的探索 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 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 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 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岀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岀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一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岀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

高二政治下册文化生活第七课课时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文化生活第七课课时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文化生活第七课检测题一、选择题 1.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水》写到,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D.③ 2.大连市市长夏德仁表示,如果大连承办2009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这一盛会,将把中国航海日办成航海、海洋、造船、渔业、海防等涉海行业共同的节日,办成宣传普及海洋航海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全民族文化盛会,推动我国航海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④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灾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十万子弟兵从四面八方以最快的速度汇集到灾区,立即奔赴第一线。汶川大地震后,最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以坚强不屈的品格谱写了一曲曲壮歌。这一精神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 A.团结统一精神 B.爱好和平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4.2008年7月1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天水第三届女娲文化论坛在秦安秦融宾馆召开。女娲文化作为华夏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其所代表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和和合精神,也激励和感染着一代代娲皇子孙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下列能反映这一名言的是()①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②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⑤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5.2008年7月19日,由两岸青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文化的概念 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 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三、学习方法 综合采用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个体独学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 ①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②从形式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2.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的产物。 ②文化史人们享有的一种。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 二.文化的力量

1.本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3.表现:文化队社会发展生产深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的历史中。 五、独学困惑 六、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 探究活动一: (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文化:喜欢的文艺节目有哪些?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进行归类? (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活动二: 1、文化是什么?

2、归纳文化的特点。 七、学以致用 当堂检测 1.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从学校有校园文化,社区有社区文化,到打开电脑,可以领略网络文化......这说明()①文化现象无时不有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③文化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④所有社会现象都是文化现象。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这说明()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3.蒙古族黑车白帐,逐水草而居;献哈达是藏族最庄重的待客礼仪;回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苗族服饰反映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壮族刚劲豪放的舞蹈体现了其民族性格。这表现出文化() A.一种精神力量B.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人类特有的现象D.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回答4~6题。 4.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 B.长江和黄河 C.泰山和黄山 D.长城和故宫

2019年第四课第一框走进青春导学案.doc

第四课第一框《走进青春》导学案 卢钊维 一、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 1、什么是青春? 2、进入青春期我们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青春期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如何看待青春期我们身体的变化? 4、青春期心理的特点有哪些? 5、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心理矛盾?(调控青春期的心理矛盾的方法有哪些?) 二、课前小测: 1、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 2、写出自己的生命箴言(最少写两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延伸呢?( 3 分) 三、学习过程:(合作探究) (一)青春悄悄来 活动一:“我长大后”发生哪些生理变化? 让同学们填写下面的表格: 角色生理变化男生 女生 问: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将发生显著的变化。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辨析题:我们身体的成长都是同时开始,全班同学都是一样的,否则就是不正常。 (二)成长不烦恼 阅读课本37 页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自己的心理自画像吧,看看我们内心存在着哪些心理矛盾呢?这些内心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心理现象吗? 活动二:“我长大后”发生哪些心理变化? 让同学们填写下面的表格: 角色心理变化男生 女生 活动三:《小小少年》

是否说明我们遇到的烦心事都是不好的?有哪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或途径可以让我们的青 春期“无忧无虑乐陶陶” 四、知识框架: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 的。(1)、 青春悄悄来 2 、青春期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 (3)、 3、正确认识青春期我们身体的变化: 走进青春 (1)、 1、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有:(2)、 (3)、 (4)、 成长不烦恼 (1)、 2、青春期心里充满矛盾, (2)、 我们要学会调控: (方法) 五、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它的字母填 在题后括号内。) 2008 年 9 月份,山东滨州实验中学将正式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并规定每周不得少于 2 课时,任课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方面的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 青春期方面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 ⒈下列对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特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矛盾②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 程中的正常现象③青少年属于未成年人,对于他们青春期的特点可以不必在意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会出现一定的心理波动,家长、老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⒉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 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使其快乐成长②可以消除学生的一切心 理烦恼③可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排解烦恼,使其正常学习④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不偿失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④

经济生活第5课第一框

高密五中高一政治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高密五中高一政治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40 37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下列企业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①甲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②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有奖销售,最高奖励现金1万元 ③丙企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 ④丁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联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达成价格协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企业( ) A .产品价格的降低 B .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C .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D .发展方式的转变 7.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户”的服务网。目前,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已占到了43%的市场份额。海尔集团能取得上述业绩主要在于( ) A .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B .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C .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D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8.判断一个股份制公司是不是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关键是看它( ) A.是否有利于扩大公有资产的支配范围 B.是否壮大了国有经济的力量 C.是否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地位 D.是否由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和集体掌握控股权 9.肯德基通过多年的探索,有效地运用本土化战略避免了水土不服和文化差异,确立了以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营销战略。将中国的均衡膳食健康理念运用到产品的开发上,在烹制上突破油炸,推出“烤”、“煮”、“凉拌”等制法,改进产品营养成份,推出了16种不同的植物类产品及多种中式新产品。肯德基管理体系划分科学,标准化体系保障可靠。 这一切都使肯德基的食品品质和服务质量被我国消费者广泛熟知,成为“顾客最常惠顾的”知名品牌。 结合材料,说说肯德基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No.10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公司的经营 编写:赵长荣 时间:2012.10.23使用时间: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了解企业的含义及其社会作用、地位。了解公司的基本含义以及设立公司的要求。 懂得公司经营必须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及承担社会责任。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公司制的优点。理解、运用公司成功经营的基本因素,初步掌握创办、经营公司的基本技能。增强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科学管理的理念。 【知识自主探究】 一、公司的类型 1.〖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36页,回答以下问题: (1) 企业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的含义是什么? (2) 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组织形式是什么? (3) 什么是公司?公司和企业的关系是什么?设立公司的要求有哪些?公司从事经营活动 必须遵守的规范有哪些? 2.〖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37-39页前三段,完成以下问题: (1)了解法人的概念。 (2)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比较。明确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3)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 (4)公司制的优点有哪些?(背过) 3.〖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39-40页相关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 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2) 影响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有哪些?(背过)

《文化生活》第七课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案

《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学案 【预习质疑案】 1.阅读教材,整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通读教材,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根据预习,质疑判断: A.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 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C.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课堂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 1、哪些抗疫人物让你印象深刻?说说你的理由。 二、合作探究 总议题: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抗疫合力 分议题一:抗疫,践行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2)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3)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4)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2、中华民族精神在抗疫过程中是怎么体现的? 补充材料 材料一: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医护人员前赴后继地奔赴抗疫第一线,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7500多名工人、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众多企业更是星夜驰援,与时间赛跑,最终创造了10天就建成一座火神山医院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大胆创新,发挥中医优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在阿联酋开展Ⅲ期临床研究。深受疫情影响的各行各业也开动脑筋,利用创新媒介平台,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比如,老师变“主播”,线上上网课,学生“云签到”,“钉钉”来打卡;上班族变“宅家族”,“云办公”不接触;央视主持人变身“网红”直播带货,帮助湖北商家销售滞销产品等。 材料三:历史上,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依然拥抱梦想,选择希望,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5月份以来,我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继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积极变化累积增多,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下七年级政治(下)第四课第一框(学案)

课堂同步学案七年级思想品德编辑: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学案) 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知识目标) 2、了解自强精神的重要表现。(知识目标) 3、能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能力目标) 4、逐步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能力目标) 5、预习提纲: (1)什么是自强? (2)自强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有哪些? (3)自强精神的表现有哪些? (4)自强不息精神对我们民族有什么影响? (5)什么是自弃?自弃的人为什么会一事无成? 二、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学指导·( 5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第一目,找出以下知识点并在书上画出。 1、自强含义 2、自强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强的作用。 2、认真阅读课本47页活动内容并回答问题 ·深化认识1·(4分钟) 1、下列关于自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②自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强大动务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④自强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强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小强是个13岁的农村男孩,在半年之内,父亲因车锅去世,母亲承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也相继去世。在邻居的帮助下,他自己耕种农田,自己做饭、收拾屋子,他还坚持上学,并且学习成绩优异。这说明() ①任何人都能做到不怕困难②他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③这是自强的表现④这是自弃的表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流程二:·自学指导2·(5分钟) 1、认真阅读课本49页材料并讨论自强与成功的关系? 2、阅读课本50页材料并指出这则寓言说明什么? ·深化认识2·(4分钟) 1、有一名学生这样说:“我的初中生活可以说是在艰辛、‘转战’中度过。从家里到乡下中学要经过一条长达8公里的沟,由于道路条件差,只能步行。我每周至少回家一次。背上满满的一口袋粮食,到学校作为下一周的口粮。遇到下雨下雪,不知要摔多少次跟头,到了学校满身是泥。然而,我没有被压倒,我坚强地走了过来。在学校里,我刻苦用功,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一、二名。我想,客观条件虽然艰苦,但只要不畏艰辛去努力,目标就一定会实现。我就在这样的信念下读完了初中。进入高中的时候,当学习效果不佳时,我的方法就是坚持中寻找更佳的途径。一旦在摸索中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那进步是惊人的。”自觉地努力学习使他不但成了大学生、研究生、还成了一名博士生。这说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 A、个人的能力,告别是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