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课文全文参考译文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课文全文参考译文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课文全文参考译文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课文全文参考译文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提高级)第三版

课文全文参考译文

第一课漏油经济:低估风险

回想起来,模式似乎很清楚。早在深水地平线钻机自爆前的很多年,BP 作为一家石

油公司为了省钱甘冒安全的风险就已经声名狼藉。2005 年得克萨斯州炼油厂爆炸中有15 名工人丧生。联邦监管机构和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领导的专门小组认为,削减成本是事故的部分原因。第二年,阿拉斯加腐蚀的管道将石油漏入普拉德霍湾。就连乔·巴顿,对全球变暖持怀疑态度,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共和党众议员,都谴责BP 管理人员“对安全和环境问题表现得漠不关心。”

这种冷漠大部分源于对利润的过度追求,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但似乎也还有另一个因

素在起作用,一个更普遍的人性的因素。BP 的管理人员在估计似乎不太可能发生、但一

旦发生却会带来巨大损失的事件真正会发生的机会时,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

也许理解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思考一下BP 高管们如今的想法。显然,考虑到清

理费用和对BP 声誉的影响,高管们真希望可以回到过去,多花些钱让深水地平线更安全。他们没有增加这笔费用就表明他们认为钻机在当时的状态下不会出问题。

尽管针对BP 高管的所有批评可能都是他们应得的,但是他们绝不是唯一艰难应对这

种低概率、高成本事件的人。几乎每个人都会如此。“这些正是我们人类处理时很难做出合理反应的一类事件。”哈佛大学环境经济学家罗伯特·斯塔文说。我们经常犯两种基本且

性质相反的错误。当一件事情是很难想象的,我们往往会低估它的可能性。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黑天鹅(稀有之物)。大多数在深水地平线工作的人可能从未经历过钻井平台爆炸。

因此他们认为这不会发生,至少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同样,不久以前,伯南克和格林斯潘也喜欢称全国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因为以前从

未有过泡沫。华尔街交易员也持同样观点,他们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本不存在房价下降的可能性。许多购房者签订了负担不起的抵押贷款,相信一旦其价格上涨,他们可以再融资或卖掉房子。看起来房价好像是在上涨。

另一方面,当一个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件是很容易想象的,我们经常会走到另一个方向,

高估它的可能性。9 / 11 恐怖袭击后,美国人取消了飞机旅行,转向驾车上路。2002 年在这个国家没有发生恐怖袭击,但更多的驾车出行显然却导致了交通死亡人数的增加。

当风险非常高时,应该由政府负责以帮助避免这些完全人为的错误。如果让市场自行

其是,往往做不到这一点。然而,在深水地平线这件事情上,政府的政策实际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它助长BP 低估了灾难的可能性。

埃克森公司瓦尔迪兹漏油事件发生后,在1990 年一个法案很少引人注意的一项条款

中,美国国会将钻机泄漏清理费用的责任上限定为7 500 万美元。即使对旅游业、渔业等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责任方也仅需要支付7 500 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BP 已同意对它认为合法的索赔,放弃这一上限。)在华盛顿负责汉密尔顿项目的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迈克尔绿·格林斯通说这一法律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司的决策。如果赔偿没有上限,管理人员就会权衡油井可能的收益以及钻井的成本和损害赔偿的风险。而有了这个上限,他们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忽略清理费用之外的潜在损害赔偿。所以在损害可能非常可怕的地方,如靠近海岸线的地方,他们也会钻井。换句话说,人类的弱点使得BP 公司高管低估了低概率、高成本事件的可能性。而联邦法律则使得他们低估了成本。

在深水地平线之后,美国国会和奥巴马政府毫无疑问希望通过相关法律以减少再次出

现深水地平线这样的风险。当然他们可以采取一些明智的做法,如解除责任上限,摆脱石

油业对监管人员的影响。不过,如果认为我们目前仍然低估的只是那些突然间引人注目的

风险,那是非常愚蠢的。

大的金融风险已不再是房地产泡沫。相反,它可能是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保障

的增长在未来将会导致的巨额赤字,以及贷款人可能最终不愿再向华盛顿扩大信贷。诚然,一些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坚持认为国家还不应该考虑如何应对这种可能性,因为贷款人与美

国政府的关系从来没有恶化过,也没有迹象显示现在就是这样。但这是不是让人联想到伯

南克和格林斯潘对住房市场的老调呢?

当然,即使油井正常运转时,油井(除其他事项外)也会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科

学家们说,这些气体的积累已经可能在下个世纪将地球温度提高至少3 度,并导致干旱、风暴和更多的冰层融化。最近,研究人员的预测又提高了,地球温度有可能上涨约12 度。这样的气候变暖可能会在各大城市引起洪灾,并导致南极部分坍塌。

这样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即使想象它都是困难的。更容易做的是希望出现这样结果

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事实上,抱有这样的希望是自然的反应。但是,这并不代表它是明智的。第二课俯首于自然,造谦逊的文化

苏珊娜·琼斯2011 年3 月24 日

3 月11 日日本地震和海啸的巨大规模在深刻地提醒我们,人类是多么渺小。但它也

为日本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传递了希望的消息。

新闻报道中描述的日本北部地区就像是恐怖片的场景。看着事件的电视画面,与朋友

讨论时,头脑中总是出现相同的词语。说到世界末日和噩梦又是老生常谈,但是当事情超

出我们的经验时,我们总会寻找现有的东西作为参照。在英国从未发生过这种巨大规模的

自然灾害,因此当我们看到整个社区被海啸吞没,直升机在绵延数英里的大火上盘旋,世

界末日就是我们唯一能想到的与此相关的事件。华纳兄弟公司已经从电影院撤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电影《来世》,因为其“不合适”的海啸场景。恐怖已成为现实,而且它的规模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理解。

没有人可以为这种规模的地震做好准备,但没有人比日本更有准备。此次地震和海啸

对于了解日本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纵观历史,日本一直在努力开垦陆地和海洋以保证

生存,并使社会蓬勃发展。

日本条件恶劣,国内多山。大自然带来了频繁的地震和台风。而且唯恐你会忘记作为

人类的渺小,标志性的富士山,一眼即能认出但不知何故每次观看又呈现出不同景象,就

是一座死火山。

日本与自然的关系并非都是有关困难和恐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我在这个

国家住了很长时间,发现这里也有对自然的庆祝,伴随着对它的崇敬。我的日语老师在每

个不同的季节会拿出一套不同的盘子,盘子的颜色与季节匹配:秋季使用带有红色和金色

线条的盘子,春季则使用带有粉红色花朵的盘子。一顿饭中不仅包含了当季的风味,还包

含了这个季节特有的氛围和记忆。在城市中,人们等待和庆祝从土地中长出的盛开的樱花

和秋天的红叶,仿佛在提醒我们,混凝土和霓虹灯只不过是表面的装饰物。

日本人一直接受这样的认识,即自然灾害可能会发生在任何时刻,过去几十年也一

直认为地震,“大地震”总会发生。小的震动,大部分是无害的,总在在不断地提醒人们。上课的时候,在银行付账的时候,在床上熟睡的时候,脚下的地面开始震动,就会立刻引

起你的注意,令你出现短暂的凝滞不动。这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使你时刻保持谦恭。即

使你从未没有经历过能把周围建筑物拉倒这样的大地震,地震都会成为你的想象,你的意

识的一部分。

1995 年阪神大地震时我住在日本。在地震和随后的火灾中有6 000 多人丧生。仅仅两

个月后,麻原彰晃领导的一个奇怪的邪教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放置了一个内装沙林毒

气的背包。12 人死于毒气,更多的人因此受伤。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让我吃惊的是毒气

攻击似乎占据了国家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而神户大地震经过了最初几周骇人听闻的电视

报道后,已经退居次位了。日本在逆境中坚忍,也许“什么也做不了”这种态度能够解释

这一点。然而,沙林毒气攻击是一种新的,意料之外的恐怖事件,但它也是可以调查和分

析的,也有人会得到谴责。可以查到姓名和照片。而神户大地震中即使有人批评神户的急

救服务准备不足,反应迟缓,地震本身是无法避免的。

神户大地震是一个恐怖的事件,没有人会愿意再经历一次。在英国,我们能够享受这

样的奢侈,例如,在影院和剧院观看未来世界末日的景象,思考全球变暖的后果,知道我

们在现在和不久的将来都会安好无恙。而在日本,灾难发生在过去、现在,还会发生在将来。所有与地震有关的注意事项——抗震建筑,应急演练——都会以一种超然的效率得到处理,但当灾难发生时,人们却不愿更多提及它。

东北地区恢复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这对日本整体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不能沉浸在恐

怖片和世界末日的语言中,在合适的时间,如果想要了解这一新的领域,我们可以看看日

本最流行的现代小说家的一本书。2002 年村上春树以英文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地震后》,

虽然不是直接与地震有关,写得就是对神户大地震的反应。从痛苦到超现实到自然感人,

小说集描绘了一系列的心理余震。

在“蜂蜜饼”中,一个小女孩看了电视上的灾难镜头后不断做恶梦,她从母亲朋友的

故事中得到安慰,反过来,母亲的朋友也从他自己的故事中获得了安慰。在“熨斗景观”中,一个人花时间收集浮木用于在沙滩上点燃篝火。这会与烧毁神户的火灾有关吗?我们无从

得知,但我们感到,所有事情里面都有地震的影子。

恐惧多是通过梦境探索的,仿佛现实难以承受的或无法帮助。故事结尾留下了希望。

村上作为一个作家本性是乐观的,但这种乐观是有道理的。

现在有人在谈论东京的恐慌局面,但我从朋友们那里——通过电话,电子邮件,facebook——得到的消息描述了一个阴郁但更为平静的画面。他们会担心,但不会歇斯底里。在全市各地的学校,课程还在继续,按照校历本学期即将结束,最后一年的学生们即

将举行毕业典礼。他们知道福岛核电厂爆炸后的辐射水平,也知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健康

风险。他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继续生活。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平静,他们为什么就应该平静呢?但是,我们不应该总想着

成群结对恐慌的人们抢空所有食物,逃离首都,把这些当成是恐怖故事的下一个情节。3

月11 日星期五,地震袭击东京时,一个朋友正在她的公寓组织一些日本女性参加阅读会。当时正值下午时分,得之列车不能运行后,她向那些远路而来的人提供晚上的住宿。几个

小时后,接近午夜时分,她们打来电话说离她的公寓只有10 分钟的路程。火车仍然没有来,所以她们问是否可能留宿?这就是典型的日本风格,邻里互相帮助,在有需要的时候静静

地接受帮助,而不会强加给别人。

看清或理解这些事件对日本文化的长期影响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日本,变化往

往不会戏剧性地急速发生,而是潜移默化悄然显现。在这场重大的灾难还未结束之计,樱

花不久即将开放,似乎会显得格格不入。我们也难以想象重建开始后这些事件对幸存者的

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第三课我们是如何揭开默多克丑闻的

2011 年07 月17 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00

英国《卫报》主编艾伦·拉斯布里杰讲述了他顽强的记者、美国的盟友以及一场最终

得到了回报的赌博。

《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偶尔——或许是每18 个月一次——到我的办公室里来,警

觉地向后看一眼,然后关上门,接着告诉我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早在2009 年,尼克就发现全世界最强大的私人新闻媒体公司的继承人詹姆斯·默多

克在进行一桩秘密交易,花100 多万美元来掩盖公司内部的犯罪行为证据。感兴趣吧?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当然。

现在,人人都知道默多克的故事是如何结束的:其雇员的所作所为引起人们强烈的反

感,议会的投票结果令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并购行动戛然而止。这个投票结果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最一边倒的。一家每周销售数百万份的收益可观的报纸被终结了。英国新闻监管部门一败涂地。

不过,默多克的故事并未完结。它深深地渗透到英美两国公民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包括警方、政治、媒体和监管部门等等,因此这个故事将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人

们预计会有更多的人被捕。已有数人向英国法院提出了民事诉讼。还有两方面的公开质询——质询媒体和警方的行为。一旦新闻集团的股东或美国监管当局了解到更多家族企业在英国的管理情况,谁知道他们还会制造什么麻烦。

倒回到2009 年7 月,想想情况可能会有多么不同。当时,官方的说法是直截了当的。《世界新闻报》采访皇家新闻的记者克莱夫·古德曼被抓到“窃听”王室的电话。或者说,他把这项工作转包给一位私人调查员格伦·马凯尔,后者擅长侵入语音信息以及破解受害者设置的任何安全密码。警方采取了突袭行动。这两人锒铛入狱。国际新闻公司对每个人——媒体、议会、警方和监管部门——都说,古德曼是个害群之马。总编安迪·库尔森辞职了,抗议说他对这些事都一无所知。游戏结束。

英国《卫报》2009 年7 月9 日的报道拨开了迷雾。报道表明,当时受雇于《世界新闻报》的另一名初级记者把留给职业球员协会负责人戈登·泰勒的语音信息转录下来,传给了内维尔——指的是该报长期以来的首席记者内维尔·瑟贝克。那么,又有两名《世界新闻报》的记者是知道内情的。某个主管肯定给那名初级记者下了指令,那么就有三个人了。一位已点出姓名的主管(他可能给那名初级记者下了指令,也可能没有)为马凯尔签署了一份

奖金合约,条件是他能够弄到泰勒的故事。那么,除了古德曼之外,就有三个或者四个人知晓内情了。

当得知这个新案件的时候,詹姆斯·默多克想花钱了事——他现在将这一决定归咎于

当时别人给他的建议。当另一桩涉及窃听名人公关专家马克斯·克利福德的案件发生时,詹姆斯故伎重演。

但是其他机构的反应同样说明问题。警方宣布进行调查——然后,在几个小时之内,

就发表一项简短声明说,没有什么“新”内容值得调查。当然事实并非如此。内容全都在马凯尔长达1.1 万页的笔记中。警方早在2005 年就查获了这些笔记,但是对此几乎没有

采取过任何行动。

国际新闻公司将警方的声明视为对公司的辩白。这家公司发表了一项非常愚蠢的声明

向对全世界表明,《卫报》有意误导英国公众。新闻投诉委员会及时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没有证据表明,“害群之马”的理论不属实。在那个时候,就连国际新闻公司也不再坚持

自己的论调,但是监管部门却像个小狗一样满地打滚来讨好他们。

一个议会委员会竭尽全力挖开最深层的内幕,但国际新闻公司高级主管、前《太阳报》

和《世界新闻报》主编丽贝卡·布鲁克斯没有给这个委员会面子,根本没有到场。该委员会的一两位成员曾经说,他们感觉受到了恐吓,因为有人扬言,如果他们坚持这么做,国际新闻公司的记者就可能会对他们做些什么。因此,他们就没有坚持下去。

绝大多数媒体也好不到哪儿去。令公众感到震惊的是,库尔森当时已经受雇于人人都

知道将会成为下任首相的戴维·卡梅伦,担任其新闻发言人。卡梅伦距离唐宁街10 号的

大门越近,就越少有人有兴趣发表有关库尔森的负面新闻。2009 年11 月就业法庭认定《世界新闻报》一位前记者在库尔森手下遭受了欺凌文化之后判给他超过100 万美元的赔偿。当时我就知道我们所选择的道路将会是多么的孤独。

这是大新闻吗?根本不是。除了《卫报》以外没有任何其它一家报纸在第二天的新

闻版中报道了这一消息。奥美塔(黑手党惯用的对犯罪行动表示沉默和拒绝作证的行为准则)原则似乎在起作用,这意味着其他没有任何一家全国性报纸认为这件事可能值得哪怕一英寸的新闻版面。

《卫报》的生活变得有点寂寞。尼克·戴维斯被告知布鲁克斯曾告诉同事,最终的结

果将会是艾伦·拉斯布里杰跪地求饶。“他们会摧毁我们,”戴维斯上周在播客中说。“如果他们可以的话,他们会停掉《卫报》。

如果舰队街的大多数同仁准备视而不见,我想我最好在别处试试,别让这故事胎死腹

中,现在只有尼克还在孜孜不倦地为我们自己的报纸提供更多的故事。我打电话给《纽约时报》的比尔·凯勒。几天之后,三位来自《纽约时报》的记者就坐到了《卫报》一间毫不起眼的会议室。戴维斯尽他的努力向他们介绍了故事的基本情况,这可是他多年来从众多的记者、律师和警官那里搜集来的。

《纽约时报》的记者花了数月时间,进行了出色细致的工作,确定了尼克所写的真相,

并有了自己的新发现。他们劝说了一个或两个提供信息的人公开情况。故事又迫使警方开

展了不太认真的调查,没有取得进展。但《纽约时报》调查的事实和可靠性却给了其他人勇气。广播节目开始涉足其中。两名受害人之一开始提起诉讼。《名利场》也参与进来。《金融时报》和《独立报》也开始在幕后活动。更多的人开始相信,也许,只是也许,确实有些问题。

引爆点在新年前后出现了。民事法律行动的涓涓细流演变成了滚滚洪流。警方最终认

真参与其中,指派了一个新的由45 人组成的团队来做一些2006 年没有做的事情。警方说,迄今已经调查了近4 000 个目标中的170 个。这个监管部门将过去的报告批得一文不值。然后尼克·戴维斯揭露说,《世界新闻报》窃听了失踪少女米莉·道勒的电话,删掉了她的

语音留言,以便能够听到新的留言。这一行动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在警方证实她已经遭到毒手之前给了米莉的父母希望。这件事使得人们对该报的行为深恶痛绝,而这家报纸发现很难再恢复元气了。

很少看到单单一个报道能够具有如此爆炸性的效果。突然之间,政客、记者、警官以

及监管人员再也躲不开电视镜头。警官们排着队就失察疏忽和判断错误而道歉。议员们突然公开说一些两周前他们只会悄悄说的事情。

有人将其命名为“默多克之春”。人们普遍承认,在一代人或者更长的时间里,英国

公众一直在让自己的生活去适应默多克家族。这家公司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成功(占全国媒体的40%,其广播公司的收入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两倍),越来越咄咄逼人——而且,正

如我们所知,还有一个由犯罪调查人员组成的小团伙受雇于该报,在公众生活中侵入任何人的隐私,人们也随之形成了一个约定的看法,这些人就是让人讨厌的坏人。在英国你

若想当选就需要默多克——大约大多数政客都是这么认为的。并且——向来不言而喻的是——默多克也需要某些东西。这不一定就是腐败的事情,但一定正在引起腐化堕落。如今一篇报道外加下议院完全一致的投票结果,已经把这个符咒给打破了。

第四课比尔·克林顿

希拉里克林顿

1970 年秋天,你想不注意比尔. 克林顿也不容易。他来到耶鲁大学法学院时,看上去

像一个北欧海盗,而不像一个在牛津大学呆了两年后回国的罗兹奖学金获得者。他身材高

大,他那棕红色的胡子和卷曲而浓密的头发使他显得很帅气。他浑身充满了活力。当我第

一次在法学院的学生休息室里见到他时,他正对着一帮全神贯注的同学滔滔不绝地讲着什么。当我经过时,听到他说:“不只那样,我们家乡种了全世界最大的西瓜!”我问朋友:“他是谁啊?”

“哦,他是比尔·克林顿。”朋友说,“从阿肯色州来,他只说过这些。”

我们偶尔会在校园里碰上,不过直到次年春天的某个晚上,两人才在法学院图书馆正

式打招呼。当时我在图书馆学习,他在走廊和另一位同学杰夫·格勒克尔交谈,后者希望他能为《耶鲁法学杂志》撰稿。我注意到他不断回头朝我这边看,事实上他常这么干。于

是我起身走到他面前说:“如果你一直盯着我不放,我也会一直回瞪你,与其这样,不如

相互介绍一下,我是希拉里·罗德姆。”就这么简单。在比尔讲述这段事情的版本中,他

说他当时都想不起来自己叫什么名字了。

直到1971 年春季最后一天上课,我们才有机会再度交谈。上完托马斯·埃莫森的政

治与民权课后,我们同时走出教室。比尔问我要去哪里,我说要到注册办公室确定下学期

的课,他说他也正要去。两人同行时,他赞美我穿的花色长裙,我说这是我母亲亲手缝制的,他便问起我的家庭以及出生地。两人到了注册办公室,排了好久的队才轮到我们,注

册员抬头看了一下,然后说:“比尔,你在这里干吗?你已经注册过了。”他坦言只是想跟

我在一起,我笑了,接着便一块走了很久,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次约会。

我们都想去耶鲁美术馆欣赏马克·罗思科的画展,不过因为劳资纠纷,校园内一些大楼

被迫关闭,美术馆也不例外。比尔和我经过那里时,他说他有办法让我们进去,只要我们提出帮忙收拾美术馆院子里的垃圾。看着他说服人家让我们进去,我第一次发现他的说服力惊人。

整个美术馆就只有我们两人,穿梭在各个展示厅之间,讨论罗思科与20 世纪的画作。

我承认被他的艺术修养与兴趣吓了一跳,毕竟一个从阿肯色来的维京人,乍看之下根

本不像有艺术细胞。我们最后来到美术馆的院内,我坐在亨利·摩尔的雕像作品《穿褶绉服坐着的女人》的腿上,和他一直聊到天黑。我邀比尔到宿舍参加我和室友唐关关(音)

合办的派对,庆祝学期结束。唐关关是华裔缅甸人,到耶鲁留学研读法律,缅甸舞跳得很好,是个活泼可爱的伙伴。她还有她丈夫(也是同学)王·比尔和我们至今仍保持着友谊。比尔参加了我们的派对,不过很少开口。那时我还不怎么了解他,心想他一定是害羞,

或不怎么擅长交际,抑或只是不自在。我并不看好两人会变成一对,况且当时我已有男友,周末还计划和他一起出城度假。周日晚我回到耶鲁时,比尔打电话来,我因为旅游着了凉,干咳不停。

“你听起来真惨。”他说。大约三十分钟后,他带着鸡汤和橘子汁来敲门了。他一进屋

便开始说话,从非洲政治到西部乡村音乐什么都谈。我问他,那天派对他为什么那么安静。“因为我想进一步认识你和你的朋友。”他答道。

我这才开始意识到,这位阿肯色州的年轻人远比第一印象复杂。直到现在我还常为他

敏捷的思维和恰如其份的用词,以及他如何能够将要表达的思想说得那么动听而感到惊讶

不已。我也欣赏他的思考方式与神态。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比尔的手的形状。他的手腕不粗,手指修长而灵巧,就像一双钢琴家或外科医生的手。学生时代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就喜

欢他用手翻书的样子。如今他的手已因成千上万次的握手、打高尔夫球和无数次的签名而

增添了岁月的痕迹。它们和他们的主人一样,虽经历风雨却依然充满表现力、魅力与活力。比尔的鸡汤和橘子汁打动了我,两人旋即变得形影不离。虽然我忙于期末考试以及第

一年对儿童问题的关注,仍想办法抽出几小时,和比尔驾着他那辆1970 年出厂的褐橘色

欧宝房车——那真可算是有史以来最丑的车之一——四处兜风。比尔和室友道格·埃克利、丹·波格、比尔·科莱曼合住在康涅狄格州米尔福德,我们有时也会到那附近的长岛湾散步。

一天晚上,我们在他的住处开派对,我和比尔在厨房讨论毕业后的打算。我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住在哪里和要做什么,因为我在儿童权益促进和民权方面的兴趣尚未为我指明一条明确的道路。比尔则很确定:他将回阿肯色老家竞选公职。许多同学都称他们有意投身公职,不过比尔是惟一一位令你感觉言出必行的。

我告诉比尔,暑假计划到加州奥克兰一家名叫“特里伊哈夫特,沃尔克与伯恩斯坦”

的小律师事务所当助理,他便说要跟我一起去。我诧异不已。我知道他已经登记到乔治·麦戈文参议员的竞选阵营里工作,协助麦戈文参与总统初选。麦戈文的竞选经理格里·哈特要他负责组织南方各州。一想到能够驾车穿梭在南方各州之间来说服民主党人既支持麦克戈文,又反对尼克松的越战政策就使他非常激动。

他曾在阿肯色州帮参议员威廉·富布赖特以及其他人竞选,在康涅狄格州也曾参与过乔·达菲与乔·利伯曼的竞选,不过他从未有机会参与总统竞选。

我努力消化他的意思,颤抖起来。

“为什么?”我问道,“你真想要放弃自己憧憬已久的良机,跟我去加州?”

“为了我爱的人,就这个。”他说。

比尔说,他已决心与我相守,好不容易找到另一半,不愿让我一个人去加州。

我和比尔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那是1964 年“言论自由运动”的发源地——附

近合租了一间小公寓。我的多数时间为律师事务所的马·恩斯坦律师工作,帮他承接的儿童监护权官司做研究、写诉状与摘要。比尔则在伯克利、奥克兰与旧金山寻幽访胜。周末一到,他会带我去他事先勘察的景点,诸如北滩的餐厅、电报街的复古服饰店等。我则教他打网球,或是两人消磨于厨艺。我帮他烤了一个桃子派,这是我认为和阿肯色有关的,虽然我还没去过那里。我们合力做出美味的咖喱鸡,每次在家里做东,都以此待客。比尔多半靠阅读打发时间,然后和我分享他的读后心得,其中一本是埃德蒙·威尔逊所著的《到芬兰车站》。出外散步时,他往往边走边唱,常哼的是他最爱的一首猫王的歌。

人们常说,我看准比尔迟早会当上总统,还说我到处帮比尔扬名,其实不然,这一想

法是多年后才有的。不过我曾在伯克利一家小餐厅有过一次奇特遭遇:我和比尔约好在餐厅碰面,却因工作迟到,到了餐厅已不见他人。我向服务生描述了一番,问是否看到他。附近一位客人听了,大声说:“他来了好一会儿,一直在看书,于是我和他聊书。我不知

道他的名字,但总有一天他会当上总统。”“是啊,”我说,“不过你知道他去哪儿了吗?”暑假结束,我和比尔返回纽黑文,租下埃奇武德街21 号一楼,月租七十五美元。屋

内的起居室有壁炉,另外有两间房——一间充当卧室,一间是书房兼餐厅,卫生间很小,厨房设备粗陋。地板也凹凸不平,必须在桌脚垫木块,否则桌面倾斜得厉害,连盘子都托不住。如果不用报纸塞住墙缝,风便会灌进来。尽管有这些问题,但我仍然喜爱我们的第一个家。我俩到友好商场和救世军店之类的便宜地方买家具,对于自己布置出来的结果非常自豪。

榆树街餐厅与我们的公寓只有一街之隔,因它通宵营业,所以我们常去光顾。我在埃

奇武德街另一头报名上瑜珈课,比尔答应和我一起去——前提是不得告诉任何人。他也常去“流汗天地健身中心”,疯了似的在跑道上跑。自养成跑步习惯之后,他便保持数十年不变,

我则半途而废。

我们经常在Basel 吃饭,这是我们喜欢的意大利餐馆。我们还喜欢到步行街里面一家

名叫Lincoln 的小电影院看电影。一天晚上在暴风雪终于停下之后,我们决定去看电影。

路面残雪尚未清掉,所以来回都得穿过及踝的积雪,我俩只觉气氛活泼,沉浸于爱情之中。尽管我们都获得了学生贷款,但是我们俩还是不得不打些工来完成法学院的学习,但

仍挤出时间参与政治活动。比尔决定在纽黑文帮麦戈文成立竞选总部,并自掏腰包租了一

间门面。由于纽黑文的民主党首脑阿瑟·巴尔别里不支持麦戈文,比尔只好号召耶鲁的学生与教员当志愿者。比尔在一家意大利餐厅安排了饭局,让我们和巴尔别里见面。比尔告诉巴尔别里,他号召了八百名志愿者,将走上街头帮麦戈文拉票,让民主党的正规宣传机构相形见绌。巴尔别里最终同意支持麦戈文,并邀我们参加民主党在一家意式俱乐部的大会,他将在那里正式宣布支持麦戈文。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开车来到一栋非常普通的建筑物,进了门,走下通往地下室的阶

梯。到了大会现场,巴尔别里起身致辞,要求纽黑文县的民主党委员(多半是男性)注意他的演说。他从越战开始谈起,一一念出纽黑文地区参加越战的青年,并悼念战死的士兵。接着他说:“这场战争不值得我们再为它多牺牲一条人命,我们应该支持麦戈文,因为他

想带我们的孩子回家。”一开始大家反应冷淡,巴尔别里不断劝说施压,最后表决时,麦

戈文获得了一致支持。巴尔别里信守支持麦戈文的承诺,因此总统选举揭晓后,麦戈文在纽黑文的得票率超过尼克松,是全国的少数例外之一。

圣诞节过后,比尔开车从阿肯色州温泉市到帕克里奇,在我家住了几天。我的父母早

在这之前的暑假就见过他,不过我还是有些紧张,因为父亲对我的男友一向是鸡蛋里挑骨头,这次不知父亲又会给这位蓄着和猫王一样的络腮胡的民主党南方佬出什么难题。母亲说过,在父亲眼中,谁都配不上他的女儿。比尔教养好,又肯主动帮忙洗碗,深得母亲赏识,但真正让母亲打心底喜欢他的是:他看到母亲埋首阅读大学课程指定的一本哲学书,于是花了整整一个多小时和母亲讨论其内容。父亲属于慢热型,所幸在玩扑克牌、看电视转播的球赛中,也慢慢热情起来。两个小弟视比尔为大哥,周围朋友也都喜欢他。我带他到贝琪·约翰逊家,离去时,贝琪的母亲把我拉到一角告诉说:“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绝对要留住他,我见过这么多人,他是惟一能让你笑的。”

第五课乔布斯传

可以打电话的iPod

至2005 年,iPod 销量暴涨,当年售出2000 万台,数量惊人,是2004 年销量的4 倍。

该产品对于苹果公司的营收越发重要,占当年收入的45%。同时,iPod 还带动了Mac 系

列的销售,为苹果公司塑造出时髦的企业形象。

而这也是乔布斯担忧的地方。“他总在担心有什么东西会让我们陷入困境。”苹果公司

董事会成员亚瑟·莱文森回忆道。乔布斯得出结论:“能抢我们饭碗的设备是手机。”他向董事会说明,手机都开始配备摄像头,数码相机市场正急剧萎缩。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iPod 身上,如果手机制造商开始在手机中内置音乐播放器,“每个人都隨身带着手机,就没有必要买iPod 了。”

乔布斯曾当着比尔?盖茨的面承认自己天生不善于合作,而此刻,他的第一个策略就

是与另一家公司合作,摩托罗拉公司新任ceo 埃德·赞德和他是朋友,于是,乔布斯开

始商议与摩托罗拉的畅销手机刀锋(raZr)系列合作。该系列手机配有摄像头,双方准

备合作,在其中内置iPod,摩托罗拉roKr 手机就此誔生。

但是,该系列手机既没有iPod 迷人的简约风格,也没有刀锋系列便捷的超薄造型,

它外观丑陋,下载困难,只能容纳近百首歌曲。这是典型的委员会讨论之下形成的产品,与乔布斯喜欢的工作方式相悖。raZr 系列手机的硬件、软件和内容并非由同一家公司控制,而是由摩托罗拉公司、苹果公司及无线运营商辛格勒(cingular)共同拼凑而成。《连线》

杂志在其2005 年11 月号的封面上嘲讽道:“你们管这叫未来的手机?”

乔布斯怒不可遏,在一次iPod 产品评价会上,他对托尼·法德尔及其他人说:“我受

够了跟摩托罗拉这些愚蠢的公司打交道,我们自己来。”他注意到市场上手机的奇怪之处:他们都很烂,就像以前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一样。“我们会坐在一起谈论有多么讨厌自己

的手机,”他回忆说:“他们太复杂,有些功能没人能搞明白,包括通讯簿。简直就像拜占庭一样混乱不堪。”律师乔治·莱利还记得自己当时坐在会议室里检查法律问题,乔布斯觉得厌烦了,于是拿起莱利的手机,历数各类缺陷,指出这完全就是“脑残”设计。乔布斯及其团队十分兴奋,因为他们看到了打造一款自己想用的手机的前景。“这是最好的动力”乔布斯后来说道。

另一个动力是潜在的市场。2005 年,全球手机销量超过8.25 亿部,消费者从小学生

直至上了年纪的老祖母。由于大多数手机都很烂,因此,一款优质时髦的手机是会有市

场空间的,就像之前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市场一样。起初乔布斯把这个项目交给了研发airPort 无线基站的团队,理由是该手机是一款无线产品。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这实际上

是一款消费类电子设备,和iPod 一样,于是他又将该项目重新分配给法德尔及其团队。

他们最初设想在iPod 的基础上制作一款手机,让使用者用滾轮选择手机功能,并且

不用键盘就能输入数字。但这样的设计并不自然。“使用滾轮有很多问题,尤其是拨号的

时候,”法德尔回忆说,“会很麻烦。”用滾轮浏览通讯簿很方便,但是想输入点儿什么就

很不方便。团队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相信,人们的电话主要是打给已经存储在通讯簿里的人,但是他们知道,这样其实是行不通的。

当时,苹果还有一个项目处于进行中,秘密打造一款平板电脑。2005 年,项目组之

间互相交流后,平板电脑的概念融入了手机计划之中。换言之,iPad 的想法实际上先于iPhone 出现,并且帮助塑造了iPhone。

……

iPhone 发布

iPhone 即将发布时,乔布斯决定像往常一样,让某家杂志独家参与发布会预演。他通

过电话联系到时代集团总编约·休伊,开始了自己惯用的夸张言辞,“这是我们做过的最好的东西。”他说道,他本来想把这个独家报道的机会给《时代》杂志,“但是《时代》杂志的人都不够聪明,不配写,于是我打算给别人。”林伊把他介绍给列夫·格罗斯曼(Lev grossman)——《时代》杂志一位悟性高、精通文字的作家。格罗斯曼在独家报道中一针

见血地指出,iPhone 并没有真正发明许多新功能,而只是让这些功能实用了很多。“但这

很重要,如果工具不顺手,我们往往会觉得是自己太傻,没有阅读使用手册,或者手指

太肥……如果工具很糟,我们会觉得自己也很无能。如果有人改进了工具,我们会觉得

自己也完美了点儿。”

2007 年1 月,iPhone 在旧金山Macworld 大会亮相。乔布斯邀请了安迪·赫茨菲尔德、比尔·阿特金鑫、史蒂夫·沃茲尼亚克,以及1984 年首款麦金塔的研发团队,就像之前iMac 发布时一样,在其辉煌的产品演示生涯中,这可能是乔布斯最好的一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能够改变一切的革命性产品。”他开场说道。乔布斯举出了两个较早

的例子:最早的麦金塔,它“改变了整个计算机行业”,以及第一台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接着,经过一番小心翼翼的铺垫,他引出了自己即将推出的新产品,“今天,我们将推出三款这一水准的革命性产品。第一个是宽屏触控式iPod,第二个是一个革命性的手机,第三个是突破性的互联通信设备。”他又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以示强调,然后他问道:“你们明白了吗?这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台设备,我们称它为iPhone。”

5 个月后,即2007 年

6 月底,iPhone 上市销售时,乔布斯和妻子前往位于帕洛奥图

的苹果专买店,感受人们的兴奋。由于乔布斯经常在新产品开始销售的第一天去店里,所以有些粉丝已等在专买店里期待他的到来,他们跟他打招呼,就好像他们能碰到摩西去买《圣经》的情形一样。赫茨菲尔德和阿特金鑫也出现在忠实的粉丝中间。“比尔排了一晚上的队。”赫茨菲尔德说。乔布斯挥了挥手臂,笑了起来,“我送了他一部。”赫茨菲尔德回答:

“他要6 个。”

iPhone 立刻被博客写手们称为“耶穌手机”。但是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强调,售价

500 美元很难成功。“这是世界最贵的手机,”微软公司的史蒂夫·鮑尔默(Steve Ballmer)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nc)的采访时这样说道。“但它确实对商务人员

没有吸引力,因为它没有键盘。”微软又一次低估了乔布斯的产品。至2010 年底,苹果公司已售出9000 万部iPhone,其利润占全球手机市场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

“史蒂夫了解人的欲望。”艾伦·凯说道。凯是施乐Parc 的先驱,他在40 年前就设

想过推出一台dynabook 平板电脑。凯善于作出预言性的评价,于是乔布斯询问他对于iPhone 的看法,“把屏幕做成5 英寸宽,8 英寸长,世界就是你的了。”凯说。而他当时并不知道,iPhone 的设计源自平板电脑的想法,并将用于平板电脑上,而苹果的平板电脑实现了并且实际上超越了凯所设想的dynabook。

第六课美丽心灵

希尔维亚纳萨尔

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数学天才、理性行为理论创立者、预见会思考的机器出现的

预言者,已经和他的同样是数学家的来访者一起坐了差不多半个小时。那是1959 年春季

一个工作日的傍晚时分,虽然才是5 月,天气却很热,令人不太舒服。纳什颓然坐在医院会客室一角的椅子上,身上随意穿着的那件尼龙衬衫,松松垮垮地盖在他的没有系皮带的长裤上。他的魁梧身躯现在就像一个布娃娃一样缺乏活力,他的线条优美细致的五官没有任何表情。他一直目光呆滞地盯着哈佛教授乔治·麦克恩左脚前方不远的地方,除了一次次重复着将垂在前额的略长的黑发拨开的动作,他几乎一动不动。麦克恩正襟危坐,被沉默压得透不过气来,并且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会客室的所有门都锁上了。麦克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尽量使语气温和,但听上去仍有些愠怒,“你,一个数学家,”他开始说道,“一个致力研究理性和逻辑证明的人,怎么能相信外星人正在给你发送消息呢,怎么能相信你被来自太空的外星人选中,要来拯救世界呢,怎么能……”

纳什终于抬起头,用类似某种鸟类或者蛇一样冰冷而不动声色的目光,紧紧盯着麦克

恩。“因为,”他慢慢地回答,带着温和适度的南方人特有的慢条斯理的语气,好像自言自语一般,“我的有关超自然生物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的方式,是和我的数学思想一样的,所以我会认真对待。”

这个来自西弗吉尼亚州布卢菲尔德的年轻天才,英俊,傲慢,而且非常古怪。他在

1948 年闯入数学界,在未来十年,在那既以对人类理性抱有无尚信念而著称,又以对人

类生存怀有无尽忧虑而闻名的十年,纳什,用知名几何学家米克哈尔·格罗莫夫的话说,证明了自己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最杰出的数学家”。策略博弈、经济竞争、计算机建筑学、宇宙的形状、虚构空间的几何学、素数的神秘,都是他广阔的想象力涉猎的领域。他的想法属于那种非常深奥而又完全出人意料的类型,无疑会推动科学思考进入新的方向。

数学家保罗·哈莫斯写道,天才“分为两种:一种就像我们大家一样,只是更为出色;

另一种则是那些明显具备超凡人类灵感的人。我们都能跑步,有些人还能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无论如何也无法与谱写出G小调赋格曲相提并论。”纳什的天分就属于那种常与音乐和艺术而非与最古老的科学紧密相连的神奇异禀。”这不仅仅是

指他的头脑运转更加灵敏,记忆力更加出众,或是他更能集中精力。事实上,直觉的火花稍纵即逝,不能用常理解释。就像伟大的数学直觉大师黎曼、庞加莱、拉马努金一样,纳什先看到一个结论,然后才开始构筑耗费心力的证明过程。不过,即便在他尝试解释某个令人震惊的结论之后,对于那些企图跟随他的逻辑的人而言,他所选择的真正途径却始终是一个谜。20 世纪50 年代就在麻省理工学院认识纳什的纽曼曾经这样描述他:“其他人

通常会在山上寻找攀登顶峰的道路。纳什却干脆爬上另外一座山,再反过来从那个遥远的

山峰用探照灯照射这座山。”

没有人比纳什更对原创力着迷、更蔑视权威,更珍惜自己的独立性。早在青年时代,

他的身边就不乏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权威,比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维纳,但是他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学派,不是任何人的门徒,基本上是在既没有引导者,也没有跟随者的状况下前进。在他所做的从博弈论到几何学等多个学科的几乎所有工作之中,他对广为接受的知识、公认的方式以及根深蒂固的规律都抱怀疑态度。他差不多一直是独立工作。通常他一边散步,不时用口哨吹出巴赫的作品,一边进行思考。纳什掌握的数学知识,主要并非来源于学习其他数学家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自己重新发现这些成果中蕴藏的真理。

他迫切希望取得一鸣惊人的成就,因此随时准备捕捉真正重大的问题。当他全神贯注地思考某个新的难题时,会留意到那些精通这个领域的人(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精通某个领域)最初认为是幼稚或错误的角度。。即便是在学生时代,他对旁人的怀疑、疑虑和嘲笑

的漠视就已经到了令人畏惧的地步。

纳什对理性以及纯粹思维的力量抱有旁人难以理解的绝对信念,即使是对一个非常年

轻的数学家,即使是在计算机、空间旅行和核武器的新时代,都是如此。爱因斯坦就曾经责备他居然想不学物理学就修正相对论。他的偶像是牛顿和尼采这样的孤独的思想者和超人。计算机和科幻小说使他着迷。他把计算机称做“会思考的机器”,认为它在某些地方

比人类优越。他一度被药物可能提高体力和智力水平的主意所蛊惑。他也曾沉迷于由超理性生物组成的外星人能够教会自已将所有感情置之度外的想法。他具有一种强迫性的理性,希望将生活中的决定——是搭乘第一部电梯还是等待下一部,到哪里存钱,接受什么样的

工作,是否结婚——都转化为利弊得失的计算,转化为完全脱离感情、习俗和传统的算法

法则或数学规则。即便是别人在走廊里随口和他打声招呼这样的小事情,也会引起他愤怒

地发问:“你究竟为什么要向我打招呼?”

他的同辈人基本上认为他实在不可理喻。他们说他“孤僻”、“傲慢”、“无情”、“孤立”、“幽灵一般”、“隔绝”和“古怪”。他和同辈人只是混合在一起,却没有真正融合。他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操心的世俗事务。他的举止稍微有些冷淡,有些高高在上,还有一点秘而不宣的样子,暗示了某种神秘而非自然的东西。他一贯冷漠,但一时兴起也会喋喋不休地谈论外太空和地缘政治趋势,或做出孩子般的恶作剧,或者毫无征兆的勃然大怒。这些情感的迸发总是和他的沉默一样神秘莫测。“他和我们不一样。”是人

们常说的一句话。一位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的数学家这样描述他在普林斯顿拥挤的学生舞会上第一次遇见纳什的情景.

我从那里的一大群人当中一下子就注意到他。当时他坐在地上,身边围了半个圆圈的

学生,正在讨论什么问题。他使我感到不安,给我一种奇怪的感觉。我觉察到一种特别陌生的东西,他在某些地方与众不同。我并不了解他究竟有多大本事,也根本想不到后来他会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但是他确实做出了贡献,而且非同凡响。而让人感到矛盾的是,他的许多想法本身并

不晦涩。1958 年,由于纳什在博弈论、代数几何学和非线性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财富》杂志推举他为同时活跃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领域的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纳什对于人类竞争动态变化的洞察——他的理性竞争与合作理论——将会成为二十

世纪最具影响的思想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改变着新兴的经济学,其作用无异于孟德尔的基因遗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模式和牛顿的天体力学再造了当时的生物学和物理学。

第七课圣诞和平祈福

小马丁路德金

(1) 今年圣诞时节,人们困惑惶恐,内心无法宁静,外部没有和平。无论身置何处,

恐慌昼夜萦绕于胸,无论走到哪里,战争的阴霾时时笼罩天空。我们这个世界已烟卷了战争,

无论何处都危机四伏。各位教友, 即便如此, 我们不能把祈求和平、善待众人的基督圣训

视作不切实际的虔诚美梦。如果不能友善待人, 我们所有和所能必将由于使用不当而使我

们走向自我毁灭。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战争早已过时。曾几何时, 战争或有以毒攻毒之效, 可以遏制邪恶势力的蔓延与发展, 然而正是现代战争利器的巨大破坏力, 使它再不能被视

作匡扶邪恶的正义之举。因此,如果我们认为人生值得一过,如果我们认为人类有权生存,那么我们就必须抛弃战争,另寻他径。正因为如此,今天上午让我们探讨怎样才能和平,

重新思考“世界和平,人人友爱”的圣诞梦想的含义。说到何以有和平,我认为生活于现代的人们确实要好好研究非暴力主义的意义,它的哲学和战略。

(2) 关于非暴力主义的含义,我们在美国争取种族正义的斗争中,已经有所尝试。现

在是把非暴力主义运用到人类的各种冲突中去的时候了,也就是说要在国际范围内推行非暴力主义。

(3) 现在,我首先要说的是,要想世界和平,我们就必须忠于芸芸,而不是忠于一隅。

我们的忠心必须超越我们的种族和部落,超越我们的阶层和国家;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放

眼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生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孤立存在。我们越想独立,世上越有战争的可能。上帝的审判就在眼前,我们要么学会象兄弟一样和平共处,要么象一群傻瓜统统消失。

(4) 的确,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我们都要相互依存。我以前和你们说过,若干年前

我去过印度。那次经历美妙无比,但是我现在要告诉你们,其中也有不少令人沮丧的时刻。眼见数百万人饿着肚子上床睡觉,怎能不让人沮丧?目睹成千上万的人晚上睡在马路边,如何不让人沮丧?每天晚上有一百多万人睡在孟买的街道旁,有五十多万人睡在加尔各答的道路边。他们无家可归。他们没床可睡。此情此景,我的心中不禁要问:“身在美国的

我们能袖手旁观、不闻不问吗?”有个声音答道,“不能!”我突然想到就在美国,就在这儿,我们每天要花费数百万美元储藏过剩的食物。我对自己说,“我知道有个地方,可以免费

储存那些食物,就在数百万上帝的子民干瘪的肚子里。他们有的在亚洲,非洲,有的在拉丁美洲,有的甚至来自我们自己的国度,饥饿与他们的睡眠相伴。”

(5) 归结起来,就是一点:一切生命休戚相关。我们大家都身不由己,置身在一个相

互关联的网络之中,我们共穿同一件命运的外衣。不管是什么,只要直接影响到一个人,

就会间接影响到所有人。我们生来就得共处,因为世界是相互关联的。你是否偶尔想到过,如果不依靠世上的大部分人,你早上连班都上不了呢?你起了床,去洗手间,伸手要拿海绵,那是经过太平洋上的某个岛民之手你才有的。你要拿块肥皂,那是经过某个法国人之手才有的,然后,你走进厨房用早餐,你的咖啡是经过某个南美人之手才有的。也许你想喝茶,那是经过某个中国人之手才有的,或许你很想喝一杯可可茶,那是经过某个西非人之手才有的。你伸手去拿烤面包,那是经过某个会说英语的农夫之手才有的,更不必说面包师傅了。你的早餐还没吃完,就和大半个世界的人产生关联了。这就是我们的宇宙的构

造方式,这就是宇宙相互关联的属性。一切事物相互联系,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基本事实,世界才有和平。

(6) 其次, 我呼吁, 要实现世界和平, 所有众人、所有国家必须坚守非暴力信念, 坚信

目的、手段必须互渗互连。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一直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重大哲学问题。总有人认为只要目的正确, 可以不择手段, 重要的是要达到目的。

(7) 因此他们说,假如你正寻求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重要的是建立与否,而手段如

何实在无关紧要。只要能让这样的社会建立起来,任何手段都行,包括暴力手段,欺诈手段,甚至于可以通过非正义的手段达到正义的目的。纵观历史,总有些人是这样认为的。然而,世上永远不会出现和平,除非人们普遍认识到手段与目的并非毫无关系,因为手段让理想体现在行动中,让目的体现在过程中。通过邪恶的手段终归达不到好的结果,因为手段相

当于树苗,而目的就象是长出的树。

(8) 世上所有伟大的军事天才都谈论过和平,这是最让人感到奇怪的事情之一。古时

的征服者们为了所谓的和平一路杀来,亚历山大大帝,裘力斯·凯撒,查理大帝,还有拿破仑,他们寻求和平的世界秩序的作法都一样。要是你真的好好读了《我的奋斗》一书,

你就会发现希特勒曾经声称,他在德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平。今日世界的领导者们谈

起和平来头头是道。每次美军在北越投下炸弹,约翰逊总统都会就和平夸夸其谈一番。问

题出在哪里?他们是把和平当作一个遥远的目标,当作我们所追求的一个目的来谈的,可

是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看到,和平不仅仅是我们追求的一个遥远的目标,而且是我们达到

这一目标的一个途径。我们必须运用和平的途径达到和平的目的。归根结底一句话,手段

和目的是一致的,因为目的先存于手段之中,破坏性的手段终究不能带来建设性的目的。(9) 再之, 我要说,若想世界和平、世人和睦,必须以非暴力申明所有人的生命都是

神圣的。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上帝之子,因此,我们说”勿杀生”,是指人的

生命是神圣的,不应在战场上被轻易夺走。人的生命远非旋转电子构成的奇妙之物, 也不

是无尽燃烧的焖火中升起的一缕轻烟。人类是上帝的子民,是上帝按自身的样子造出来的,因此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除非天下的人们懂得这一点,世界的各国看到这一点,否则我

们就会争战不断。总有一天有人会提醒我们,即使我们之间可能存在政见的不同,存在意

识形态的不同,但是,越南人是我们的兄弟,俄国人是我们的兄弟,中国人也是我们的兄弟,终有一天我们会坐在一起,共享手足之情。在基督里不分犹太人和异教徒,不分男人和女人,不分共产主义者和资本主义者。在基督里,无论如何,不分自由的和不自由的。在耶

稣基督里,我们同为一体。一旦我们真的相信人格的神圣性,我们就不会压榨别人,就不

会用压迫的铁蹄践踏别人,就不会伤人性命。

第八课放弃意味着死亡

诺玛哈钦森

(1)结束了一天的加班,萨利顿觉浑身轻松。特罗伊·萨利锁上了音像店的门,融入

夏日黄昏的街头人流中。时值1988 年7 月11 日晚8 点,印地安那州贝德福德市萨利音像

店附近的购物中心已渐趋安静,只有那家几个店面之遥的药店依然开着门。

(2)那天下午,因当班的职员生病,萨利并不介意来顶班。随后他也没叫其他职员来

值夜班,而是自己一直干到商店打佯。

(3)打开车门,他并没有注意到一辆银色轿车已停在他的商店门口。车上四人中的一

个朝他喊了一声:“还能租一台录像机吗?”

(4)萨利迟疑了片刻,但仅仅是片刻。年仅27 岁的萨利已拥有三家音像店,是个成

功的商人。他经常为了顾客而推迟关店门。这次同样也没有理由不满足顾客的需求。

(5)回到音像店,那人在挑选,萨利则在一旁耐心等待。5 分钟后,车上另外两人下了车,加入了他们的同伴。随后他们叫萨利到货架前,询问其中展示的一款,萨利流利地做出了

回答。

(6)“这是抢劫,”其中一人粗声粗气地说,另一人则掏出了手枪。“如果你配合,我

们不会伤害你。不然,就要你的脑袋。”

(7)萨利按他们说的做。他把现金出纳机清空,把里面的钱全倒出来给了他们。

(8)消财免灾,他想。

(9)黑暗中摸索。三个劫匪抢走了他的钱包和钥匙。其中一人把前门锁上,另外两人

则命令萨利到后面去。

(10)到了后店,三个劫匪把他的双手绑在身后,双脚捆了起来,双眼也蒙上了。想

到他们的威胁,萨利顺从着,没有反抗。他们把他推到商店货仓的储藏柜里,甚至当他们

要他歪着点脑袋时,他也服从了。

(11)突然,萨利感到有尖尖的东西压迫他的喉部,还来回重复了两三次。他心想,

这只不过是吓唬吓唬我罢了。但随后他惊恐地意识到从脖子上流到到胸前的热乎乎的液体

是血,是鲜血!

(12)惊恐地意识到眼前所发生的事实,萨利用力挣脱绑在手脚上的绳子,试图躲开

寒光逼人的匕首。三名劫匪恼羞成怒地把他从狭窄的储藏室推了出来。萨利用力地、不停

地拉扯着他的双手,直到捆绑的绳子断开。

(13)他在黑暗中摸索着,想摸到刀,但却抓到了锋利的刀刃,割破了三个手指,差

点割断了一根手指头。此时,从颈部以下他已逐渐失去知觉,他意识到他的体力在快速减弱。(14)在挣扎中,萨利的蒙眼布掉了下来,但毫无益处。劫匪被他们的猎物的顽强抵

抗震惊了,他们诅骂着萨利,其中一人一拳打在萨利的脑袋上,把他击倒在地,另一人则

穷凶极恶地朝他脸上踢。

(15)萨利挣扎着想起来,但手里握着刀的家伙把他按倒在地,并轮流用刀割他的脖子,

坎他的背部和胸部。

(16)阵阵目眩,阵阵痛楚,萨利已极其虚弱。他想假如他不再挣扎,这帮劫匪知道

他活不了,兴许会弃他而去。

(17)他猜对了。劫匪们看着他们的猎物毫无反抗地躺在地上,相信直到他流血至死

也不会有人发现。他们抱着其他战利品——一台录像机和一部电话机-从后门出口扬长

而去。

(18)生命在渐渐消失。萨利等待着,大气不敢出。他怕动,他怕有劫匪留下监视他。

但他也清楚,如果不马上得到救援,他会马上死掉。他匍匐着爬到后门,门在劫匪离开时

已自动关上。他使出浑身力气,慢慢地站了起来,把门推开。

(19)小巷空无一人。劫匪已经走了,但萨利却不敢爬到小巷喊救援,很可能等有人

发现时已太晚了。萨利意识到他惟一的希望就是前面那家商店了-仅隔60 英尺。

(20)萨利无力地靠在一面墙上,试图查看他的伤势。他犹豫着,把手慢慢地抬到嗓

子部位。随后,又慢慢地把手拿开,他双眼模糊,似乎看到了许多只手的叠现,它们全都

沾满了血。生命渐渐地离他而去,但他却一动也不能动。他想父母也许会看到他这副样子,那该多伤心啊。

(21)“你能行。”想到此,心里突然涌起了一股力量,取代了刚才的麻木和痛苦。他

竟然能站起来,能走路。萨利知道他已身受重伤,靠他自己是站不起来的。瞬间,他意识

到冥冥中奇迹发生了。

(22)他听到有人在说话。声音很轻但语气很坚定,那声音说:“一步一步走,特罗伊。

来吧,你能行。”起初,他想这只是脑子中的幻像,是一种回音。但后来,这声音越来越清楚,

就在耳畔回响。那声音在为他加油,就像特罗伊小时候刚开始学走路时父亲为他加油一样:“来吧,宝贝,你能行。”

(23)他真能行!慢慢地萨利走到他的办公室——离商店的后门有45 英尺——一步一

步挪,身后留下了一路斑斑血迹。

(24)店里的灯还亮着,但这店里的灯光却不能解释他脸上所泛出的光明。萨利自己

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他只知道每走一步他都变得更坚强了。

(25)萨利跌跌撞撞地走到他的办公室,踉踉跄跄地穿过门廊,寻找能砸开前门玻璃

的东西。

(26)很遗憾没找到,萨利又回到商品展示区。最后,目光停留在现金出纳机上,他

清楚出纳机重达35 英磅。失了这么多血之后他是怎样把它提起来的,至今仍是个谜,但

他确实把它提起来了- 而且把它扔出去了- 他做到了!

(27)门上的玻璃只是裂开了一条缝。

(28)特罗伊并没有气馁。他跪着爬回办公室,寻摸着电话线,他知道电话线在桌子

上垂挂着。

(29)找到了电话线,他把电话机拽到地上,开始拨打911,但头两次都拨错了。最后,

他终于拨通了求救电话。

(30)受害者的镇静。很快,萨利就听到警车和救护车呼啸而至,停在他商店的门口。

爬到商品展示区,萨利费力地站了起来,朝警察挥手,示意他仍活着。随即就倒了下去。(31)很显然,警察如果按部就班地进入上了锁的商店的话,萨利就没命了。肯贝尔

警官毫不迟疑地跳回警车,加大马力,朝商店的前门冲了过去。

(32)警车上的救护人员随即为萨利套上充压的裤子,拉上拉锁,迫使血液往心脏回流,并采用各种办法使他醒着,直到把萨利送进贝德福德医疗急救中心。

(33)在医生抢救的过程中,萨利向贝尔警官仔细地描述了劫匪的长相。他记得车上

还有第四个人,甚至记得车的模样,包括后车窗上贴的纸车牌。

(34)萨利一直保持着镇静,只是当他被医护人员从急救室推到手术室时,看到站在

楼道里泪流满面的父母和姐姐时,他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

(35)“假如手术失败,”他哽咽着对亲人说,“记住,我永远爱你们!”

(36)大夫们花了几乎一整夜的时间,为他缝合被劫匪捅破的25 处伤口,其中一处伤

口又长又宽,且紧挨着心脏,十分危险。大夫们都很惊讶,受了这么重的伤,萨利居然能活下来,真是奇迹!萨利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伤口也渐渐愈合,只是伤疤将永远留在身上。(37)多亏了萨利仔细的描述,只用了一个多小时,警察就抓获了凶手,他们躲藏在

距离音像店不到25 英里的地方。现在4 个劫匪全都关押在监狱里。拿刀的家伙,迈克尔·g·齐

格勒被判了120 年监禁;用脚朝萨利脸上踢的家伙,大保罗·r ·米勒, 被判了90 年;拿

枪的家伙,克里斯托弗·c ·米勒, 获刑40 年;在车里蹲守的家伙,小保罗·r ·米勒,被

判了15 年监禁。

(38)他被离弃等死的漫长的几分钟内所发生的事,仍然使萨利心有余悸。“以前经常

听说这类奇迹,自己也读了不少这种奇迹般的故事”,特罗伊·萨利说,“但现在我明白了这种奇迹真的会发生。”

第九课月亮升起来

彼得·斯坦哈特

我家附近有座小山。晚上,我常爬上山去。

此时,城市的喧嚣成了遥远的低语。在这黑夜的静谧中,我可以尽情分享蟋蟀的欢乐,

感受猫头鹰的自信。可我上山是来看月出的,因为这可以让我重新得到在城市中失去的宁静与清新。

在这座山上,我已欣赏过许多次月亮升起的景象。每一次月的姿容脾性都有所不同。

秋天,满月如轮,充满自信;春天,月亮灰蒙蒙,羞羞答答;冬天,银白的月亮挂在漆黑的、悄无声息的夜空中,显得那般孤寂;夏天,橘黄的月似被烟尘笼罩,俯瞰干燥的田野。每一种月亮,都像美妙的音乐,震动我的心灵,令我的灵魂平静。

观月自古有之。在远古的猎人眼里,月亮如同心跳一样准确无误。他们知道每29 天,

月亮都要变得明亮饱满,然后萎缩、消失,然后又再复活;他们知道,月盈期间,每经一次日落,头顶的月亮就会显得更高更大;他们还知道月亏期间,月亮每晚都要迟迟升起,

待到日出才落。他们竟能从经验中了解到月亮的行踪变化,真可谓心深意广。

但我们这些人却因深居室内,与月亮失去了联系。城市炫目的街灯、污浊的烟尘掩盖

了夜晚的天空。虽然人类已在月亮上行走过,但月亮对于我们却更加陌生了。有几人能说得出今晚月亮会几时升起。

但无论怎样,月亮依旧牵动我们的心灵。倘若我们偶尔遇见一轮黄灿灿的满月高悬中

天,谁都会禁不住停下来凝神仰望她尊贵的姿容。而月亮也向注视她的人赐予厚礼。

我了解到她的馈赠是在山间七月的一个夜晚。我的车突然熄火,将我孤身一人困在山

中。太阳已经西沉,我看见东边山头涌出一团橘红色的明光,好像森林起火一般,俄而山头自己也似乎迸出火焰,一会儿,大大的月亮涨红着脸,从密林中鬼魅似地钻了出来,夏天空气中弥漫的尘雾与汗气把它变得丑陋不堪。

大地灼热的呼吸扭曲了它,它变得格外暴噪,不再完美。附近农舍的狗紧张地狂吠起

来,以为这团奇怪的光亮叫醒了野草中的魔鬼。

然而当月亮缓缓升起,离开山头,它变得坚定、威严;它的面孔也由红变成了橘红,

又变成金色,最后是平静的明黄色。它似乎从渐暗的大地中吸取了光明,因为随着它的升起,下面的丘陵山谷愈来愈黯淡朦胧。待到皓月当空,满月如盘,闪烁着象牙般乳白的清辉,山谷便成了风景中一片片幽深的阴影。那些狗明白了那团光原是它们熟悉的月亮,也安定下来,停止了吼叫。霎时间,我也觉得信心倍增,心情舒畅,近乎笑了起来。

这奇特的景观持续了一个小时。月出是缓慢的,充满神奇。观看月出,我们得回到过

去那种对时间的耐心中去。观看月亮不可阻挡地升到空中就能让我们内心安宁,我们的神思能让我们看到宇宙的广漠和大地的宽阔,能让我们忘掉自己。我们觉得自身渺小,却又深感大自然的厚待。

月色下,我们看不到生活中坚硬的棱角。山坡在月光下如同笼上了柔和的轻纱,一片

银白;海水在月光下碧蓝而静谧;我们在月光下也不再像白日那般精于算计,而是沉醉于自然的情感中。

这个时候,奇特的事发生了。在那个七月的夜晚,我看了一两个小时的月景后,回到

车中,转动钥匙点火,发动机居然响了起来,就像几个小时前熄火那般突然而神秘。我驱车沿着山路回家,肩上披着明月,心灵一片宁静。

后来我常回到山上观月,尤其是在接踵而来的事使我身心疲惫、头晕眼花时。这种境

况经常发生在秋天,这时我就登上那座小山,守候猎人的月亮出现,等着那金色的圆月俯照大地,为黑夜带来光明。

一只猫头鹰自山头俯冲下来,静悄悄地如一团火焰闪过,一只蟋蟀在草丛长鸣。我想

起了诗人和音乐家,想起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莎士比亚笔下《威尼斯商人》中洛伦佐的话:“月光沉睡在这岸边多么轻柔!/ 我们要坐在这里让音乐之声/ 潜入我们的耳内。”我不知道他们的诗篇与音乐,连同蟋蟀的歌声,是否都可算作月的声音。想到这些,我那些城市化的昏乱心绪也融化在了夜的幽静之中。

恋人和诗人在夜里能找到生活更深刻的意义。其实我们都爱问一些深刻的问题——我

们的祖先是什么?我们的命运在哪里?我们不喜欢那些统治着白天世界的刻板的几何教科书,都愿意沉溺于永远找不到答案的谜团中。在夜里,我们都成了哲人和神秘主义者。

月出之时,当我们放慢自己的思想,让它跟随天国的脚步,一种心醉神迷的感觉就会

流遍全身。我们会打开情感的窗口,会让白天被理智锁住的那部分思绪尽情奔涌。我们有越过遥远的时空,听见远古猎人的低语,再次看到很久以前的恋人与诗人眼中的世界。

第十课宇宙的图像

史蒂文霍金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有人说是贝特兰·罗素〕曾经作过一次有关天文学的演讲。他描

述了地球如何围绕太阳运转,以及太阳如何进而围绕大量星群的中心运转,这些星群即所谓的银河系。演讲结束之时,一位坐在房间后排的矮个老妇人站起来说道:“你讲得一派

胡言。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驮在一只大乌龟背上的平板。”这位科学家不为所动,微笑着答道:“那么这只乌龟是站在什么上面的呢? ”“你很聪明,年轻人,的确很聪明,”老妇人说,“不过,这是一只驮着一只一直驮下去的乌龟塔啊!”

大部分人会觉得、把我们的宇宙喻为一个无限的乌龟塔相当荒谬,可是我们凭什么自

以为知道得更多一些呢? 对于宇宙,我们了解多少,又是怎样知道的呢? 宇宙从何而来,

又将向何处去? 宇宙有开端吗? 如果有的话,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它会有一个终结吗? 我们能回到过去的时间吗?奇妙新技术的出现引发了物理学上的一些最新突破,为回答这些长期以来悬而未决问题提供了建议。也许有一天这些答案会像我们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显而易见——当然也可能像乌龟塔那般荒唐可笑。唯有时间(不管其含义如何)才能判断。

依据一些早期的宇宙论的观点和犹太/ 基督/ 穆斯林教派传统的观点,宇宙起源于一

个有限的、并且不太遥远的过去的时间。对这样一个起源,有一种观点是感到必须有“第一原因”来解释宇宙的存在。( 在宇宙中,你总可以将一个事件解释为由另一个更早的事

件所引起,但是宇宙本身的存在只有当宇宙具有一个开端时才能被解释。) 另一种观点是圣·奥古斯丁在他的《上帝之城》中提出的。他指出,文明在进步,我们将记住创造业绩和发展技术的人们。因此,人,也许宇宙,不可能已经存在了太长的时间。圣·奥古斯丁根据《创世纪》一书,将公元前5000 年作为宇宙诞生的时间。( 有趣的是,这和上一次的冰河时期结束的时间,大约公元前1 万年相距不远。考古学家告诉我们,文明实际是从那时开始的。)

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和大多数其他希腊哲学家不喜欢创生的思想,因为它带有太多

神学干涉的味道。他们相信,人类及其周围的世界已经并将继续永远存在。古代的人们已经考虑到上述文明进步的论点,并用周期性洪水或其他灾难的重复出现使人类回到文明的起点,来回答上述问题。

1781 年,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发表了里程碑般的( 也是非常晦涩的) 著作——《纯

粹理性批判》。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考察了关于宇宙在时间上是否有开端、空间上是否

有限的问题。他称这些问题为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也就是矛盾)。因为他感到存在同样

令人信服的论据,来证明宇宙有开端的正命题,以及宇宙已经存在无限久的反命题。他对正命题的论证是:如果宇宙没有一个开端,则任何事件之前必有无限的时间。他认为这是荒谬的。他对反命题的论证是:如果宇宙有一开端,在它之前必有无限的时间,为何宇宙必须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开始呢? 事实上,他对正命题和反命题用了同样的论证。它们都是基于他的未言明的假设,即不管宇宙是否存在了无限久,时间均可无限地倒溯回去。我们会看到,在宇宙开端之前时间概念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是圣·奥古斯丁首先指出的。当他被问及:“上帝在创造宇宙之前在做什么?”奥古斯丁并没有回答说:“它正为问这类问

题的人准备地狱。”而是说:“时间是上帝所创造的宇宙的一种产物,在宇宙开端之前不存在。”

在多数人都认为宇宙基本上是静态的而且是不变的情况下,探讨宇宙是否有一个起源

确实是一个属于玄学或神学范畴的问题。人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理论解释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一种理论是宇宙永存;而另外一种理论是宇宙在某一个有限的时间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被启动,而这种方式又使得宇宙看上去曾经永远存在。但在1929 年,埃德温·哈勃作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观测,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膨胀。这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事实上,在过去的某一时刻,大约100 亿至200 亿年之前,所有星体都存在于同一地点,而那时候宇宙

的密度是无限大。这个发现最终将宇宙起源的问题带进了科学的王国。

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的尺度无穷小,而且无限紧密。

在这种条件下,所有科学定律,所有预见将来的能力都失效了。如果在此时刻之前有过些事件,它们也不可能影响现在所发生的一切。所在我们可以不理它们,因为它们并没有可观测的结果。由于更早的时间根本没有定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可以说,时间在大爆炸时有一个开端。必须强调的是,这个时间的开端和早先考虑的非常不同。在一个不变的宇宙中,时间的起点必须由宇宙之外的存在物所赋予; 宇宙的开端并没有物理的必要性。人们可以想象上帝创造宇宙发生在过去的任何时间。另一方面,如果宇宙在膨胀,宇宙的起源似乎就有了物理的原因。人们仍然可以想象,上帝是在大爆炸的瞬间创造宇宙,或者在晚些时候,以使它看起来就像发生过大爆炸似的方式创造,但是设想在大爆炸之前创造宇宙是没有意义的。膨胀的宇宙并没有排斥造物主,但却对它何时从事这工作加上了时间限制!

为了探讨宇宙的本质以及关于宇宙是否有始终等问题,你必须清楚什么是科学理论。

我将采用一个简单的观点,即理论只不过是宇宙的模型或它的受限制的部分模型,是一组联结这模型的量和我们所做的观察的规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具有任何的现实性(不管在任何意义上)。一个好的理论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它必须能够用少数几个固定要素的模型来准确地描述人们所观察到的大量现象。二是它还必须能够对人们未来所能观察到的现象的结果加以明确的预测。例如亚里士多德相信恩培多克勒的理论,即任何东西都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土、空气、火和水。这一理论足够简单,但它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预测。另一方面,牛顿的引力理论是基于甚至更为简单的模型,即两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被称为质量的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它能够以很高的精确性预言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

任何物理理论都只是假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理论总是暂时的,永远不可能被证明。

不管多少回实验的结果和某一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可能断定下一次结果不会和它矛盾。另一方面,那怕你只找到一个和理论预言不一致的观测事实,即可证明它的错误。正如科学哲学家卡尔·波帕所强调的,一个好的理论的特征是,它能给出许多原则上可以被观测所否定或证明有误的预言。如果新的实验中观测的结果与这预言相符,则这理论就幸存,我们对它的信心也随之增加。但是如果有一个新的观测与之不符,我们就只得抛弃或修正这理论。

至少人们认为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你总是可以对做出观测的人的能力表示怀疑。

实际上经常发生的是,创建的新理论是原先理论的推广。例如:对水星的非常精确的

观测揭示出它的运动和牛顿理论预言之间存在很小差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运动则和牛顿理论的预言略有不同。爱因斯坦的预言和观测相符,而牛顿的预言与观测不相符,这一事实是这个新理论的一个关键证据。然而我们在大部分实际情况下仍用牛顿理论,因为在我们通常处理的情形下,两者差别非常小。(牛顿理论的另一个巨大优势在于,它比爱因斯坦理论容易得多!)

科学的终极目标在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理论去描述整个宇宙。然而,大部分科学家实际

采用的方法是把问题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一些告诉我们宇宙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定律。(如果我们知道在任意时刻宇宙是什么样子,那么这些定律就能告诉我们在以后的任一时刻宇宙的样子。)第二,关于宇宙初始状态的问题。有些人认为科学只应过问第一部分,他们认为初始状态的问题应是玄学或宗教的范畴。他们会说,全能的上帝可以随心所欲地启动宇宙。也许是这样的。但是,倘若那样,它也可以使宇宙以完全任意的方式演化。可是,看起来它却选择让宇宙以一种非常规则的、按照一定规律的方式演化。所以,看起来可以同样合理地假定,也存在着影响初始状态的的定律。

事实上,要想创立一个能够描述一切宇宙现象的理论是十分困难的。取代的办法是,

我们可以把问题分割开来,进而创建一些局部理论。每个局部理论对特定有限范围的观测进行描述和预言,而忽略其他量的效应,或仅用简单的一组数字来代表它们。可能这种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都非常依赖于其他的任何一个事物,就不可能通过隔离法研究问题的部分去找到完整的答案。尽管如此,这确实是我们在过去取得进展所用的方法。牛顿引力理论又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它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只取决于与每个物体相关的一个数字——它的质量,而与物体由何物组成无关。这样,人们不需要太阳和行星结构及成份的理论就可以计算它们的轨道。

因为除了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目前所掌握的局部理论已经足够进行精确的预测,

因此很难找到现实的理由去探索宇宙的终极理论。( 但是值得指出,类似的论点也可以用来攻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这些理论已给我们带来了核能和微电子学革命!) 一套完整的统一理论的发现可能无法帮助我们种族的存活,甚至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自从文明开始,人们就不甘于将事件看作是互不关联的,不可理解的。他们渴求理解世界的根本秩序。今天我们仍然渴望知道,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人类求知的最深切的愿望足以为我们不断的探索提供正当的理由。而我们的目标恰恰正是对于我们生存其中的宇宙做出完整的描述。

第十一课用思维操作机器

卡尔兹莫

杜克大学实验室里一项猕猴试验表明,我们不久就能仅用我们的思维就能活动人造假

肢,控制机器人战士,并和数千英里外的人通讯。

(1)在杜克大学神经工程中心的实验室里,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不过,开始很难

看明白是什么东西。一个机器手臂从这边到那边不停地摆动,活像真的,非常怪异,好像它试图从空中抓取看不见的苍蝇。机器手臂伸出机械手时绕枢轴转动并伸直。手钳合拢,夹紧几秒钟,然后松开并缩回来,再朝新的方向伸出去。不错,这里没有什么特别惊人的东西——机器手臂毕竟能做从制造汽车到给dna 排序的每样事情。但是,那些机器手臂

是用软件操纵的;而杜克大学的机器手臂接受的是一种不同的指令。要察看这些指令来自何方,你得沿着从实验室出来的一长串乱糟糟的电缆走进大厅,再到另一个小房间。(2)这个房间里坐着一个不动的猕猴。

(3)猕猴被捆在椅子上,眼睛盯着计算机显示屏。显示屏上有个小黑点,从这边跑到

那边;黑点停住时,围绕它的圆圈就扩大。只观看,你不会知道那黑点是表明另一个房间里机器手臂的活动情况。圆圈表示机器人的手钳夹紧;夹力增加,圆圈扩大。换句话说,黑点和圆圈随机器手臂的活动作出反应。机器手臂呢? 它是由猕猴操纵的。

(4)我刚才不是提到猕猴是不动的吗?

(5)再看看那些电缆。电缆弯弯曲曲地进入计算机后盖,然后又出来,最后到达猕猴

头上的帽子里。电缆从埋在猕猴大脑里的数百个电极接收信号,猕猴用思维向机器手臂发出指令。

(6)几十年来,科学家就一直在思索、推测大脑和机器直接联系的可能性,但都认为

这不切实际。只是到了20 世纪90 年代末,科学家才开始充分地了解大脑与信号处理的有关知识,从而出现了使科幻小说的幻象变成现实的希望的曙光。自那以后,人们开始以惊人速度积累对大脑活动的深刻认识——大脑怎样给人体编码指令及大脑随后怎样学会改进那些指令。杜克大学从事猕猴和机器手臂研究的人员处在该项技术的前沿。该大学的神经学家、神经工程中心主任米格尔·尼科莱利斯说:“这大大超出我们以前所做的。”的确,该中心猕猴的表现说明,人类的思维与机器结合很快就会变为现实。

(7)尼科莱利斯及其小组深信,5 年内他们就能制造出由脑内植入电极的人来控制的

机器手臂。他们首要关注的是医疗领域——其目的是给肢体瘫痪的人提供使他们日常生活更方便的新工具。但是,他们和其他科学家小组取得的成就在公营和私营部门激起了更为广泛的兴趣。国防高级研究规划局已拨款2 400 万美元,支持美国全国各种脑-机研究活动,其中包括杜克大学的研究小组。该局希望开发的重点项目是: 由思维操纵的作战机器人和

能完全用思维控制飞行的飞机。你想要与家庭生活关系密切一些的东西吗? 那就试试只要通过大脑想就能交谈的智能电话吧。

(8)解码大脑指令的想法乍看起来可能像是十足的狂妄自大。计算机怎么能窃听日常

生活每时每刻发生在大脑里的全部活动呢?

(9)然而,经过一个世纪神经病学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后,科学家不再那么畏惧大脑,缩手缩脚了;他们只把大脑看作另一个信息处理器,尽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处理器。神经工程中心与尼科莱利斯同为主任的克雷格·亨利克斯说:“我们不把大脑看作神秘的器官。我们把大脑中迸发出来的信息看成是1 与o,我们正在解码大脑。”

(10)当然,所有这些1 与o 都来自大脑几十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一端受到进来的刺

激物时——例如,光子击中视网膜,视网膜就将视觉信息传递给临近的神经元——电脉冲便经过神经元全长传递。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神经元每秒钟可爆发出数以百计的这种脉冲。当每个脉冲到达神经元的远端时,便刺激这神经细胞发出神经传递素,这些神经传递素能在邻接的神经元中激发出新的电脉冲。用这种方法,信号就像赛跑中的接力棒一样,传递到大脑各处。最终,这种连珠炮似的代码引起沿神经传播的电脉冲,因为这些神经从大脑发端,遍布全身,就会引起肌肉各种不同形式的收缩、张弛,使我们眨眼、说话、行走或吹大号。

(11)20 世纪30 年代,神经学家开始用可植入体内的电极记录这些脉冲。尽管每个

神经元都包有绝缘鞘,但脉冲仍然在神经细胞外产生微弱的电场。研究大鼠与猴子大脑的人员发现,将电极的敏感尖端放在一神经元附近,他们能检测到信号迅速穿过神经元时电场发生的突然变化。

(12)科学家越深人研究这种神经密码,他们就越意识到这种神经密码与计算机的开、

关数码并非完全不同。如果科学家能破解这种密码——将一个信号转变为“抬手”而另一个信号转变为“向左看”——那么,他们就能用这信息操纵机器。与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合作的研究者、纽约州立大学州南部地区布鲁克林卫生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约翰·查平说:“这种想法并不新鲜。人们自20 世纪60 年代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

(13)但是,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每种类型的运动都是靠大脑几十亿神经元中一些

少数特定的神经元来控制的——为了找到那些少数神经元而需要监测整个大脑则会使成功的解码变为实际办不到的事。查平说:“如果你想要机器手臂向左动,你就得找携带向左

运动指令的那小撮神经元。但是,你事先并不知道那些神经元在什么地方。”

(14)因此,那时知道的一切表明,使脑-机联系是徒劳无益之举。结果证明,那一

切都是错误的。

第十二课生死之间的二英寸

罗伯特理霍兹

(1)在以18 倍于声速的速度飞行时,在航天飞机上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只有2 英寸。(2)这是航天飞机大多数陶瓷防热瓦的尺寸。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调查员正在努力搞清,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在星期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时失事坠毁。这一事故使7 名航天员殒命,并使飞机的残骸碎片散布在美国西南部大地上。而在事故调查中,人们正在对航天飞机上由26 000 片陶瓷瓦构成的保护层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

(3)在以那样高的速度飞行时——温度几乎是航天飞机铝合金机身熔点的两倍——几

乎任何灾难最终都会涉及防热罩的破裂而使航天飞机崩溃。这奇特的二氧化硅瓦片——由

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及答案

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及答案 英语阅读关于考研的在历年的真题中,有不少的精华等着大家去发掘。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及答案,供大家参阅! 1991年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Section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Each of the passages below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For each question four answers are given. Read the passage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of the questions. Put your choice in the ANSWER SHEET. (30 points) Text 1 A wise man once said that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So, as a police officer, I have some urgent things to say to good people. Day after day my men and I struggle to hold back a tidal wave of crime. Something has gone terribly wrong with our once-proud American way of life. It has happened in the area of values. A key ingredient is disappearing, and I think I know what it is: accountability. Accountability isn t hard to define. It means that every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全文翻译

Text1 Habits are a funny thing. We reach for them mindlessly, setting our brains on auto-pilot and relaxing into the unconscious comfort of familiar routine. “Not ch In but habit rules the unreflecting herd,” William Wordsworth said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ever-changing 21st century, even the word “habit” carries a negative connotation. So it seems antithetical to talk about habits in the same context a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习惯是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无意识间养成了一些习惯,我们的大脑是自动运 转的,轻松进入熟知套路所带来的不自觉舒适状态。“这并非选择,而是习惯控 制了那些没有思想的人”,这是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9世纪时 说的话。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21世纪,甚至习惯这个词本身也带有负面涵义。 因此,在创造和革新的背景下来谈论习惯,似乎显得有点矛盾。 But brain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at when we consciously develop new habits, we create parallel synaptic paths, and even entirely new brain cells, that can jump our trains of thought onto new, innovative tracks. But don’t bother trying to kil off old habits; once those ruts of procedure are worn into the hippocampus, they there to stay. Instead, the new habits we deliberately ingrain into ourselves create parallel pathways that can bypass those old roads. 但大脑研究人员发现,当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新的习惯的时候,我们创建了平 行路径,甚至是全新的脑细胞,可以让我们的思路跳转到新的创新轨道上来。但 是,不必费心试图摈弃各种旧习惯;一旦这些程序惯例融进大脑,它们就会留在 那里。相反,我们刻意培养的新习惯会创建平行路径能避开原来那些老路。 “The first thing needed for innovation is a fascination with wonder,” says D Markova, author of “The Open Mind” and an executive change consultant for Professional Thinking Partners. “But we are taught instead to ‘decide,’ just as decide is to kill off president calls himself ‘the Decider.’” She adds, however, that “to all possibilities but one. A good innovational thinker is always exploring the many other possibilities.”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阅读教程2答案

《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 (通用本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册 UNIT ONE The Pleasure of Learning Key to the Exercises I. 1. C 2. A 3. C 4. B 5. B II. 1. F 2. T 3. T 4. T. 5. F. 6. T III. 1.对于太多的人来说,学习似乎是自己的意愿屈服于外界的指引,是一种奴役. 2.然而,只要幸运,有决心,指导得法,人的精神不仅经得起贫穷而且经得起富裕的考验. 3.对一个人来说,形成完整和协调的人格与保持自身的卫生,健康以及经济上的自立是同样必要的,那些从来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已经吃尽苦头. IV. 1. First of all , the writer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a mistake about learning. Some young people dislike learning simply because they are educated in the wrong way. Learning is a natural pleasure that should be enjoyed. Then he develops this idea by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aspects: learning from books, by travel and trough practice. Learning can expand one’s knowled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2. The chief danger of learning is laziness, sloth, routine, stupidity. It sneaks into people’s mind like wind through the shutters, causing people to slowly give up learning. We should realize that learning is a life-long endeavor, and only b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one gain a meaningful and rewarding life. Key to the reading—skill Exercises 1. Students have improved SAT scores. 2. Teenagers planned patrols 3. TV programs are less thorough than newspapers. 4. Welcome to Our City is about the South and its people 5. Some films show little children fascinated at the world. 6. One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writer as one reads a book. with Santa Claus Key to the Exercises I . 1. A 2. D 3. C 4. A 5. C 6. B II. . 1. 朱莉让我们如此为难,我的确感到生气.难道圣诞老人不存在的事实不是从同学那里得知的吗 2.我给她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尽量使它听起来滑稽有趣,希望她不要注意到我和杰里在处理我开始认为的"圣诞老人问题"上是如此拙劣. 3.我可以看出,他正努力在想一种办法,用来解释我们的行为,使其听起来不太像事实那样具有欺骗性,那样错误和愚蠢. 4.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对圣诞老人不存在的事实悲伤了片刻只后,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III. 1. Santa Claus is an imaginary old man with a long white beard and a red coat.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提高级 课后习题

Lesson 2 The story about the Brothers Grimm may evoke warm memories of story time in the comforting arms of a parent.(关于格林兄弟的故事可以唤起父母在安慰的怀抱中对故事时间的温暖回忆。) A.recall B. create C. release D. collect 1.One of the secrets of successful travel lies in always turning adversity to your advantage.(成功旅行的秘诀之一就是总是把逆境变成你的优势。) A.unfamiliarity B. exploration C. pleasure D.difficulties. 2.The claws of bears may be used to climb trees , rip open nests and beehives, or catch prey.(熊的爪子可以用来爬树,撕开巢蜂房,或捕捉猎物。) A.clear B. tear C. throw D. dig 3.The analysts are dissecting intrusions and other attacks that have breached their computer systems.分析人员正在剖析侵入他们电脑系统的入侵和其他攻击。 A.intercepting B. fighting C. analyzing D. discussing 4.He spent whole days in his room, headphones on lest he disturb anyone. 他整天呆在房间里,戴着耳机以免打扰任何人。 A.unless B. when C. so that D. in case 5.As the unemployment lines lengthened and factories closed, there was talk of apocalypse.随着失业线的延长和工厂的关闭,人们谈论着天启?。 A.emergency B. uncertainty C. disaster D. reduction 6.The odor of the hospital was so unforgiving that every so often she would bring the cloud of white flowers to her nose.(医院的气味是如此的无情,以至于她常常会把白花的云彩带到她的鼻子上) A.unexpected B. unique C. impressive D. terrible 7.Critics argue that the lavish park itself is incongruous in a country where around half the population lives below the poverty line.7、批评家认为,在一个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国家里,奢侈的公园本身是不协调的。 A.inappropriate B. creative C. unnecessary D. enjoyable 8.Many believed optimistically the news would soothe markets, but it seems to have had the opposite effect.许多人乐观地认为,这一消息将安抚市场,但它似乎起了相反的作用。 A.push B. mislead C. calm D. discourage 9. A stoical person tends to show admirable patience and endura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without getting upset.一个坚忍的人在面对逆境时往往表现出令人钦佩的耐心和忍耐力,而不会感到不安 A.confident B. uncomplaining C. unconventional D. reliable ADBCD CDACB Lesson 4 1.During the lecture all the audience listened to China’s first astronaut with rapt admiration.演讲过程中,所有听众都听了中国第一位宇航员的讲话 A.obscure B. obvious C. obliged D. obsessed 2.Most of her colleagues didn’t like her because she was adept at the fine art of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基础级3版)课文答案翻译

Lesson 1 II. Translation Put the following passages into Chinese. 1. For English is a killer. It is English that has killed off Cumbric, Cornish, Norn and Manx. There are still parts of these islands where sizeable communities speak languages that were there before English. Yet English is everywhere in everyday use and understood by all or virtually all, constituting such a threat to the three remaining Celtic languages, Irish, Scottish Gaelic, and Welsh... that their long-term future must be considered... very greatly at risk. 因为英语是个杀手。正是英语造成了凯尔特语、康沃尔语、诺恩语和马恩语等语言的消亡。这些岛上的分地区依然还有很多社区的人使用在英语到来之前就已存在的语言。然而,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所有的人或几乎所有的人都懂英语。英语对仅存的三种凯尔特语——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及威尔士语的威胁是如此之大,人们一定认为它们遥远的未来是岌岌可危的。 2. He also associated such policies with a prejudice which he calls linguisticism (a condition parallel to racism and sexism). As Phillipson sees it, leading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within the predominantly "white" English-speaking world, have (by design or default) encouraged or at least tolerated—and certainly have not opposed—the hegemonic spread of English, a spread which began some three centuries ago as economic and colonial expansion. 同时,他认为这些政策和他称之为语言歧视(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类似)的偏见密切相关。在菲利普森看来,在以白人英语为主导的世界里,主要的机构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鼓励或者至少是容忍了(肯定没有反对)英语霸权主义式的传播,这种传播始于三个世纪之前的经济及殖民扩张。 3.By and large, we now view them as more or less benign, and often talk with admiration and appreciation about the cul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m and what they have given to the world. And it is fairly safe to do this, because none of them now poses much of a threat.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或多或少地把这些语言看作有利的语言。在谈到与之相关的文化及其为世界所做的贡献时,我们常怀有崇敬与赞赏,而且这样做是很安全的,因为这些语言现在已不会构成什么大的威胁。 4. Yet many people see English as a blessing. Let me leave aside here the obvious advantages possessed by any world language, such as a large communicative network, a strong literary and media complex, and a powerfu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pparatus. 然而,许多人把英语看成是一件幸事。在此,我暂且不谈世界语言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例如庞大的交流网络、发达的文字与传媒体系以及强大的文化教育设施。 5. English-speaking South Africans of British descent were not particularly strong in opposing the apartheid regime, and the black opposition, whose members had many languages, was at first weak and disorganized. 讲英语的南非英国后裔并不强烈反对种族隔离政权,而黑人反对力量,其成员讲多种语言,在初期软弱无力且缺乏组织。 6. Such symbolism suggests that the users of the world's lingua franca should seek to benefit as fully as possible from the blessing and as far as possible avoid invoking the curse. 这一象征表明这种世界通用语的使用者应充分发掘这一幸事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尽能避免招来灾难。

研究生科技英语阅读课文翻译(1-10)

Unit 1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 Feed the World? If you want to spark a heated debate at a dinner party, bring up the topic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For many people, the concept of genetically altered, high-tech crop production raises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afety and ethical questions. Particularly in countries with long agrarian traditions -- and vocal green lobbies -- the idea seems against nature. 如果你想在某次晚宴上挑起一场激烈的争论,那就提出转基因食品的话题吧。对许多人来说,高科技的转基因作物生产的概念会带来诸如环境、健康、安全和伦理等方面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有悠久的农业生产传统和主张环保的游说集团的国家里,转基因食品的主意似乎有悖自然。 In fac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re already very much a part of our lives. A third of the corn and more than half the soybeans and cotton grown in the US last year were the product of bio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More than 65 million acr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will be planted in the US this year. The genetic is out of the bottle.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农业部的统计,美国去年所种植玉米的1/3,大豆和棉花的一半以上都是生物技术的产物。今年,美国将种植6500多万英亩的转基因作物。基因妖怪已经从瓶子里跑出来了。 Yet there are clearly some very real issues that need to be resolved. Like any new product entering the food chai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must be subjected to rigorous testing. In wealthy countries, the debate about biotech is tempered by the fact that we have a rich array of foods to choose from -- and a supply that far exceeds our nee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esperate to feed fast-growing and underfed populations; the issue is simpler and much more urgent: Do the benefits of biotech outweigh the risks? 但是,显然还有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就像任何一种要进入食物链的新食品一样,转基因食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在富裕的国家里,由于有大量丰富的食品可供选择,而且供应远远超过需求,所以关于生物技术的争论相对缓和一些。在迫切想要养活其迅速增长而又吃不饱的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问题比较简单,也更加紧迫:生物技术的好处是否大于风险呢? The statistics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hunger are disturbing. Last year the world's population reached 6 billion. And by 2050, the UN estimates, it will probably near 9 billion. Almost all that growth will occu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world's available cultivable land per person is declining. Arable land has

大学英语阅读教程1答案

Unit 1 part one Angel at Work Ⅰ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1.C 2.D 3.B 4.A 5.C 6.A Ⅲ Summary 1.to transcribe his Sunday speeches /too much to handle 2.out of the blue/ share the inspiration 3.deliver the tape personally/the mystery of the arrangement 4.personal contact/spastic 5.asked for reward/full and dedicated Unit 2 part one My Miraculous Life Ⅰ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1.A 2.D 3.B 4.C 5.A 6 C Unit 3 part one A Thief Ⅰ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1.D 2.B 3.D 4.C.A 5.B 6 C Ⅲ Summary 1.the ticket counter/a leather coat 2.a cocktail bar/catches sight of a blonde girl/a Travellers Aid counter 3. a magazine/becomes aware of/jostling/blushes

4. lifted/back pocket 5. a front window/hand her over 6. wrong/bolts 7. has stolen Unit 4 part one Escape Artists Ⅰ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1.B 2.C 3.A 4.D 5.B 6.C Ⅲ Summary 1.publishing/overseen 2.procrastinator/affecte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4710115.html,ziness/desire/consistently/delay 4.funishes/reinforcing/subscribe 5.mismatch/sophisticated 6.solution/deploying/management Unit 5 part one For Big Bruno, a Man We Can Look Up to Ⅰ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1.B 2.D 3.B 4.C 5.A 6.C Ⅲ Summary 1.hard work/pay off 2.Big Bruno/strong in stature/a gentle spirit 3.most patient/slow to get angry/a heart of gold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提高版)课后翻译(带原文)

Lesson 1 1. Yesterday’s terrorism darkened, marked and forever altered the way Americans live their lives. 昨日发生的恐怖主义活动使美国人的生活暗淡无光,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印迹,并永远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2. “We are going to have to learn what a lot of other countries have gone through: to manage fear at a cultural and national level,” said Charles Figley, a professor of trauma psychology a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We’re getting a lesson in the way fear works.”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创伤心理学教授查尔斯?费格里说:“我们得学一学其它许多国家曾经经历过的东西,那就是从文化上和在全国范围内来应对恐惧。”他还说:“我们正在体验恐惧是怎样起作用的。” 3. In a country long proud and even boastful of its openness—a country where an ordinary citizen can stroll through the U.S. Capitol unescorted—the terrorist attacks are likely to force Americans to a lot of that. Metal detectors now mark the front door of many government buildings, and security guards are a fixture in the lobby of most large office buildings. 美国是一个一向以开放自豪甚至洋洋得意的国家,在这里,人们可以独自在美国国会大楼中闲庭信步,而现在,恐怖袭击很有可能迫使美国人处处小心,惶惶不可终日。其实我们很大程度上已经是这样了。许多政府大楼的前门装设的金属探测器已然成为一道风景线,大部分的办公大楼里也必备保安。 4. But retaliation carries the risk of setting off a tightening spiral of violence and counterviolence not unlike the Middle East or Northern Ireland. Unlike countries that have had to learn to live with violence,”We are new at this,” said Florida’s Dr. Figley, who heads a project that has trained trauma teams in Yugoslavia.”My fear is we will overreach and make things worse rather than better by retribution, revenge, racism and marginalizing ethnic groups.” 报复有很大的危险,会引发和在中东及北爱尔兰一样的紧张的暴力和反暴力的恶性攀升。与那些不得不在暴力中学习如何生存的国家不同,“我们是新手,”曾在南斯拉夫训练过创伤急救队的项目负责人费格里博士说,“我所担心的是惩罚、报复、种族主义和排斥少数民族的举动会过于偏激,适得其反。” 5. Fear of terrorism is likely to lead Americans to tolerate more government surveillance—such as overhead video cameras at sporting events—than they have to date. “It’s very likely in the wake of today’s events that we’re going to see a greater acceptance on the public’s part—and on the court’s part—to approve certain kinds of police tactics,” said William Stuntz, a Harvard Low School professor. 对于恐怖主义的恐惧会使美国人接受比现在更多的来自政府的监控,例如在运动竞赛场上高架的摄象机。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威廉姆斯?斯汤资说,“经过目前前这些事件,我们将发现,无论是公众,还是法庭,都会在更大程度上接受某些警察的策略。” Lesson 5 戴维先到一步,事后他气愤地向我发难说当他告诉领班准备和谁一起吃饭时,领班的语气骤然逆转。一瞬间就从“这是个什么人?”变成“这边有请,先生。”当我们赶到时,拍照的人已经在饭店外忙个不停了。戴维开始嘲笑我是伦敦这家高级饭店里的知名人物。这时,我俩向屋内望去并同时看到了我们的偶像。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翻译8-11

Lesson 8 IV. Translation Put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1. Every war has had its songs that whipped up patriotic fervor or, in the case of the Vietnam War that encouraged protest against it. 每场战争都有自己的歌曲来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或者如在越南战争中鼓励人们反战。 2. The idea is to take a song that people like or that has particular meaning or emo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m and use it with new words, hoping that some of the liking, meaning, or emotional associations will transfer to the new ideas being communicated. And it often works. 改词是把一首人们喜爱或者对他们具有特殊意义或感情色彩的歌曲填上新词,希望把这种喜爱、意义或感情色彩带到正在传播的新观念中。通常这种方法很奏效。 3 As a result, a number of community and national groups have applied pressure on stations to keep these songs and performers off the air. These charges also stimulated investigations by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the regulatory agency charged with overseeing broadcast practices. 结果一些社团和全国性团体向电台或电视台施加压力让他们禁播这些演员的节目。这些指控也促使负责广播业的监管机构联邦通讯委员会开始进行调查。 4. Does it mean a station should permit no language or ideas in a song that it would not permit on the news or in a sports program? Or does it mean the station should recognize that different forms of communication or entertainment, or programs designed for different kinds of audiences, should have different standards concerning language and ideas? 这是否意味着在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的歌曲中不允许出现那些在新闻或体育节目中禁止出现的语言和观念?或者这是否意味着电台或电视台应该承认不同的交流或娱乐形式,或是为不同听众设计的节目,在语言和观念上应该具有不同的标准? 5. One author has suggested that popular music also serves a "rite of passage" function for young girls. The teenage singing idols may serve as non-threatening substitutes for actual boys until boys' maturation catches up with that of girls and some semblance of easy boy-girl relationships can be established. 一位作者指出流行音乐也成了女孩子们成熟的标志。在同龄男孩子成长为像女孩子那样成熟并能较容易地与女孩子建立朋友关系之前,少年歌星可能会成为不会对女孩子形成威胁的男友的替身。 V. Oral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1. How was music used during World War II and during the Vietnam War? 2. Describe peacetime uses of music. 3. List the major effects and functions of music. 4. Identify the basic issues in the FCC regulatory position. 5. What problems do you forese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cord labeling plans? 6. Adaptation of popular or favorite songs is a persuasive tactic. Where is this technique used today? Cite several examples. (Hint: Advertising commercials) 7. If music shapes our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hen, should we be forced to listen to music in public places such as restaurants and shopping malls? 8. Are there other effects of music not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

研究生英语阅读答案

Unit 1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Feed the World? (2)Finding it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climate there (3)to have no access to the health service (4)an important role in prospering and developing (5)a depression in yield and a reduction in quality (6)could have made a good salary (7)We cannot estimate the valu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o much. (8)The insurance company will recoup the farmers for the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9)During the SARS outbreak, the lack of hygiene in poor countries had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to all people of the world. (10)T his University Library is one of the largest Libraries in China, with a stack of over 2.3 million volumes. It supports the University’s research and teaching across a full range of subjects, and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brary’s collections and services in each subject area. (11)T he recession has hit middle-income and poor families hardest, widening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the richest and poorest Americans as job layoffs ravaged household budgets. (12)C hina's government declared two strain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safe to produce and consume, taking a major step toward endorsing the use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staple food crop of billions of people in Asia. China is the world's top producer and consumer of rice, so its use of modified varieties has the potential to alter the grain's global supply patterns. China's officials have been less constrained by public pressure over the sometimes-controversial use of biotechnology in food than officials in other countries. The government has long supported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part of a drive to ensure the nation remains self-sufficient in staple crops. IV. Cloze 1. species 2. predictable 3. unrelated 4. different 5. into 6. produce 7. seeing 8. also 9. obvious 10. inserted 11. nobody 12. approved 13. apparently 14. humans 15. risks Unit 2 The Biology of Skin Color: Black and White (2)He was not severely punished for his crime (3)advance our knowledge of the HIV virus. (4)when take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 (5)to have no access to the health service (6)He has some vague ideas about what to d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