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发展与人类文化

医学发展与人类文化

医学发展与人类文化
医学发展与人类文化

医学发展与人类文化

高鑫

中美合作

学号2015206318010

医学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而成的。在它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原始医学.古代经验医学.近代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过程。古代经验医学持续时间很长,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古代东方国家的医学古代东方是人类文化的摇篮,主要指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这些国家比其他国家较早地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埃及人在尼罗河中游,巴比仑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人在印度河及恒河流域,中国人在黄河流成各自创造了自己的业绩。奴隶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性劳动进一步出现了分工,出现了职业医生。在奴隶制度下,医学只是奴隶主的一种工具,公元前十八世纪,经由巴比仑王哈谈抗被制订的《法典》规定:“奴隶因医生手术而死亡或致百者,须赔偿奴隶主全部或一半的奴隶身比如果百日或死亡的是自由民,则将医生的两手团落作为处罚。”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系,由于古代生产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尚不能认识疾病的真正原因,人类社会出现原始宗放观念以后,则把疾病现象归之为鬼神作祟。这一时期的医学宗放色彩甚浓,宗教与非宗教的经验医学混杂。

古代东方医学也逐渐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治病经验。据可靠资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四此纪,印度就能做断肢、眼科及剖腹产等手术。埃及很早就使用催队下泄、利尿、发汗等治疗法,并已知灌肠法.后者实际上起了治疗、清肠或排出腐败物的作用。中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出现了名医扁鹊,最早用望、闻、问、切

凹诊诊断疾病.《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它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三者结合构成了辩正施治的理论体系。秦汉时期,临床治疗学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药物学《神农本草经》。总之有了人类就有了医药。医药知识的起源是人类集体经验的积累,是在与疾病斗争中产生的。朴素的医药知识以后发展为医学和药学的过程,则与当时当地的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如中国的医学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希腊的医学受四元素思想的影响等。

所以说医学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密切相关。

世界医学发展史

世界医学发展史 2007-04-29 (转载) 医药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经过了漫长复杂的道路,其发展受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制约,更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考古学家发现中国云南出土的距今172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已会使用石器,并会用火。火的使用不仅把人与动物分开,而且对卫生也有重大的意义。人类在依靠植物为生的长期过程中逐渐熟悉植物的营养、毒性和治疗作用。中国古代称药物书为“本草”,英语中称药物为“drug”(即干燥的草木),这都说明药物是起源于植物的。有人认为最先被人认识的药物是镇痛药(茄科植物)和对消化系统有刺激的植物。不同地区,发现的药物也不同,中国人发现大黄有泻下作用,麻黄能止喘;秘鲁人用金鸡纳治疗热病。 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弓箭的发明,人类开始了狩猎及畜牧。随着狩猎和畜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了对损伤的简陋救助法,如创伤、骨折、脱臼的治疗;同时使人类认识了动物的营养价值,动物药(如脂肪、血、骨髓以及各种器官如肝脏)也随着出现。畜牧经济又使牧人观察到植物对动物的作用,从而又促进了对植物药的认识。如根据希腊史家的记载,牧人曾发现了藜芦。 陶器和粘土器的出现,使煮钣和炮炙药物有了可能。总之有了人类就有了医药。医药知识的起源是人类集体经验的积累,是在与疾病斗争中产生的。朴素的医药知识以后发展为医学和药学的过程,则与当时当地的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如中国的医学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希腊的医学受四元素思想的影响等。 古代的医学最初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大河流域的两旁。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巴比伦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人在黄河流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事业。 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比原始社会前进了一大步。奴隶的劳动使劳动分工成了可能,也为文化和科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奴隶社会便有了“职业医生”的出现。在奴隶社会,文化上的卓越成就之一是文字的发明。有了文字,古代奴隶制国家才留下大量医学文献。 随着奴隶社会的发展和巩固,医学中的宗教色彩增多了。中国的《山海经》里记载:“巫彭”、“巫抵”、“巫阳”等都是神医;印度、埃及、巴比伦的医学也笼罩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奴隶社会的医学文献,多半出自僧侣之手。因此,这些文献中含有许多迷信成分。 埃及的医学约公元前4000~3000年左右,埃及已形成奴隶社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文化。他们认为一切归神主宰,因此僧侣兼管为人除灾祛病,宗教与非宗教的经验医 1

全球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随着当代全球化浪潮的逐步推进,视全球化为美国化或帝国主义化,主张对其全面拒斥的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冷落。但不少人思想的钟摆又偏向了另一个极端,简单地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全球化自然会到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模式是全球化的自然结果。陷入这一认识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对全球化进程给予科学的定位分析,未能明晰全球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文明模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模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使命。对此,本文试做初步分析。 一、“世界历史”与初级阶段全球化 盛行于当代的全球化,自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便拉开了序幕。对于全球化的发端,马克思在思想史上首次以“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论断给予了阐述,马克思认为,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自身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引起广泛的社会分工,这种分工又会扩大商品交换,商品交换扩展到世界范围又形成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则使各个国家、民族连为一体,形成“世界历史”即全球化。所以,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必然性,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但是,全球化也并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历史过程。全球化既是其主体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的进程,又是其主体满足自身的需要、利益,实现其价值选择的过程。全球化进程常常受到其主体主观因素的作用与影响,由此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启全球化进程至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处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因此,当代全球化深深地打上了资本主义文明模式的烙印。基于此,当代全球化可称为初级阶段的全球化。 初级阶段的全球化,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效应:其一,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推动经济市场化,发展高科技,倡导民主与法治观念等,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二,全球化也加速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畸形发展,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以享受为特征的腐朽、颓废的文化价值观念;产生了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不平衡发展问题、移民难民问题、跨国犯罪问题和地区冲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具体而言,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本主义文明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在物质文明方面,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直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信息化、市场化、自由化,促进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 同时,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中,又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这是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资本的本性是尽快地增值,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二战”以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核心确立了旨在保护其利益、非公正的经济体系,使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进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管理方法、市场机制和运作手段方面的优势,直接表现为强大的经济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两极分化。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和众多贫困人口的存在,也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现象,是资本积累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 第二,在制度文明方面,作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动,资产阶级对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制度体系中的社会体制是最活跃的部分,既为基本制度服务,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凝聚着人类制度建设的共同智慧和经验,是全人类共同贡献、共同分享的文明成果。随着全球化的拓展,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超越其欧洲的起源,席卷整个世界;民主与法治日益成为各国共同的政治追求,对人的尊重,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已经成为普遍的政治价值,而专制政治越来越不得人心。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制度实行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生

【2020年整理】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各种“组学”、“工程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从原始的“经验化治疗”、“同类疾病统一治疗”发展成为“个体化治疗”的分子病因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1]。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是在体准确识别病因靶[2]。因此,多种影像技术(设备)融合的分子影像技术,已经成为并将在未来20-30年内继续成为医学影像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根据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10年普查结果,参考近期文献和与国外专家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重点介绍PET/CT 和PET/MR的技术进展。 关键词:核医学,PET/CT;PET/MR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第一章融合影像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 (3) 第二章 PET/CT设备的发展 (3) 第三章 PET/MR融合技术 (4) 3.1 PET/MR与PET/CT的比较 (4) 3.2 PET/MR的临床价值 (4) 3.3 PET/MR的技术难点与要求 (5) 五、关于融合设备未来的预测 (5)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融合影像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 1.以PET/CT为代表的融合影像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材料、制造、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不断为PET/CT技术发展注入活力;生物技术、药学、医学的进步,使PET/CT的科学和临床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分子影像显示体内疾病靶分子的能力,源于所选用的分子探针。各种“组学”、“工程学”发现的病因靶,经过处理、筛选,与信号源连接形成分子探针,能够在体内与病因靶动态结合,同时能释放信号用于测定和成像。多种物质可作为信号源(如纳米粒子、微泡、发光物质与磁物质等),但以放射性核素,特别是正电子类核素标记技术最成熟。其发展快、应用广、效果肯定,是PET/CT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重要条件。分子探针是融合影像技术今后的主要发展重点之一。 3.PET/CT的价格较高,必须严格适应证,充分考虑价格益比。大量数据证明,通过PET/CT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和及时监测疗效,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为国家和社会节省卫生资源。多项大样本(数万例)研究证实,PET/CT对各种肿瘤的临床决策影响率均超过30%。目前国内PET/CT服务价格偏高,无医疗保险覆盖,阻碍PET/CT推广。组织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循证医学证据,适当降低收费,争取医疗保险支持,对中国PET/CT事业发展十分重要。 4.知识结构和人员素质是保证融合影像诊断准确性的基本条件。PET和CT的融合产生了影像判断的革命性转变。根据图像模式的转变,拓宽相关影像专业知识,重视使用、操作、判断的规范,特别是对所有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临床路径,结合医疗保险是确保PET/CT技术健康发展、正确使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PET/CT设备的发展 提高采集速度,最大程度利用分子探针的信息,减少处理的复杂性,改进同步采集能力,制造最大程度发挥PET/CT技术潜能的设备,并通过融合、多探针方式满足临床不同需要,是PET/CT在今后15-20年内的主要发展方向。 1.改善探测元器件。探测器负责捕捉正电子湮灭光子、能量转换及光电转换,并输出电脉冲,是PET的“眼球”。 晶体:将高能光子转变为可探测的低能光子。理想的晶体性能包括:入射光子阻滞率高、初级闪烁光子量大、光衰减快、光子输出量高、能量合适、光衰减小等。早期的碘化钠、锗酸铋等,均未满足上述需求。 光电元件:将晶体输出的低能光子转化成电信号。光电倍增管的型号增益达106-107倍。线性好,技术成熟。近年来还有位置敏感型、多道型等上市,在3-5年内,PMT任可以保持主力地位,但PMT存在工作电压高、体积大、速递慢、易受磁场干扰等缺点。 理论上讲,光电元件与晶体块最好是1:1配置,因工艺和价格显示,PMT无法达到这一配比,所有才有组块式,anger式和四分式等设计。 2.获得更多测量信息。探测器输出的幸好,经过分析、甄别、校正、最后通过图像重建实现成像。这一过程中电路、程序可以加以改进,以提高整机性能。 TOF技术:是通过测定湮灭光子到达对向放置探测器的时间差别判定湮灭事件位置的技术。根据光速(2.9*108m/S)可以换算出:光子到达时间差1ns=29.9cm空间差。 作业深度:与晶体不垂直的高能射线可能斜穿透数个晶体后才能被吸收,其吸收点与实际入射点位置信息偏离,成为作用深度。利用入射光自在晶体不同深度作用产生的点扩展函数,可以确定作用深度。

艺术设计与人类文化发展的关系

艺术设计与人类文化发展的关系 作者姓名:杨阳 班级学号:1156120120 太阳照常升起,世界又开始了新的一天,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生长在这个星球的人们依然像昨天一样尽情享受着我们所拥有的美好,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很少会有人因为生活缺少艺术而困惑或者忧虑,但如果有一天我们认为的艺术和文化真的消失不见,我们将何去何从?在我们人累的文化发展中,艺术设计究尽扮演了什么角色,艺术设计又是怎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一、艺术设计伴随者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 艺术设计最早的服务是为人类的生产创造出适合生产的工具,是一种人类为满足生活所需的造物活动,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造物行为。人类的文化是从农耕文明开始的,那时的人们将石头和骨头打磨成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和日常的装饰时,早起的艺术设计就开始了。这是为适应生活所需所创造的物品就是最早的设计产品。工具的制造是人类自我革命的开始,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族类的根本。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艺术品,差不多都是与人类的生活最紧密相联系的工具和食用器。这些就是我们人类早期的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的科学文明水平的提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其技术性也越来越高,艺术设计逐步成为了一种有目的的造物活动,成为了协调人和环境,个人和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手段。 二、文化属性贯穿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始终 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形成风格的外在和内在因素。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艺术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及混合型风格等。其中传统风格的艺术设计很好的体现了文化在艺术设计发展的过程中的影响。 传统风格:室内的传统风格,是指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室内风格。一般相对

核医学重点归纳

核医学 第一到第四章 绪论 1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2核医学的内容出来显像外还有器官功能测定体外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一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 Tc、99Tc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6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7 α衰变 α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α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 α射线射程短能量单一对开展体内恶性组织的放射性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 8 β衰变发生原因——母核中子或质子过多 β射线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Β粒子穿透力弱,射程仅为厘米水平,可用于治疗如I 131治疗甲状腺疾病。 9电子俘获 原子核俘获核外的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 10 γ衰变发生由于原子核能量态高,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在这个过程中发射γ射线,原子核能态降低。 γ射线是高能量的电磁辐射——γ光子 1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放射性核素衰变是随机的、自发的按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自己特有的衰变速度。放射性核素原子随时间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其表达式为:N=N0e-λt 指数衰减规律 N = N0e-λt N0: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12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13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Bq=1次×S-1 1Ci=3.7×1010 Bq 1Ci=1000mCi 14比放射性活度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中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单位:Bq/kg; Bq/m3; Bq/l 15电离当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是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原子轨

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

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 摘要:文明是指通过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文明不断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正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需要,构成文明发展的三个基本内容: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关键词:文明涵义动力结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地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序言中也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和国家根本大法中把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了如此明确的肯定,反映了党和人民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成熟和完善,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为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有必要对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进行认真的研究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一、文明的涵义关于文明的涵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德国学者诺贝特?埃利亚斯在

其《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指出:“‘文明’这一概念所涉及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它既可以指居住状况或男女共同生活的方式,也可以指法律惩处或食品烹调;仔细观察的话,几乎每一件事都是以‘文明’或‘不文明’的方式进行的。所以,要用几句话囊括‘文明’所有的含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就西方国家来说,“这一概念表现了西方国家的自我意识,或者也可以说成是民族的自我意识。它包括了西方社会自认为在最近两三百年内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由于这些成就,他们超越了前人或同时还尚处‘原始’阶段的人们。西方社会正是通过这样的概念来表达他们自身的特点以及那些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他们的技术水准,他们的礼仪规范,他们的科学知识和世界观的发展等等。”在中国,文明概念出现的非常早。早在《易经?乾卦》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说法。《尚书?舜典》中也有“浚哲文明”的说法,孔颖达将之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在人类未出现之前,自然界本来就是有文也有明的:地上高山大川就是经天纬地之文,天上红日皓月就是照临四方之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固然不是指的自然文明,但是人类的文明一词显然是受到自然文明的启发借鉴而来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明概念也有多种表述,而通常是在三种意义上加以使用的。第一种是在时间界限意义上的文明,它指人类社

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

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 语言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规则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在从猿变成人的过程中随思维的产生而产生的。古人类学等学科的许多研究表明,猿从直立行走后,脑和声带就发达起来,因协作劳动摄取食物和防种长短不一的声音。对于这个过程,恩格斯曾指出:“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 需要产生了自己的器官: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加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随着人类的进化,语音就不断丰富,从音节到分节语,又从分节语到彼此约同为按一定语法结构形成的民族语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语言中的词汇,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纽结,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代表一定的事物特征或关系的,它可以几百年或几千年固定下来而不改变它的基本含义,为人们所共同使用。 各种语言的语音成分及其结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系统性。各种语言的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是人们思维长期抽象化的工作成果,是思维的巨大成就的标志。每一种语言的语法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和相当的稳定性。由此可见,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对人类的思维能力的增进,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概念、范畴和表述各种知识的文字,促使人类的思想成果不断地积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如果没有语言来巩固、存储和传达思维的成果,那么,人类的文明将是不可能的。 一般说来,具有丰富而发达的语言的民族,象征着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发展程度;但是,由于语言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这种文明主要是说明过去而不能说明现在。我国汉语非常丰富发达,是中华民族长期文明发展的结果。但是,近几百年来,我们在科学技术和其他一些文化方面与其他先进民族相比,相由于语言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是人们之间共同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共同的语汇和语法,所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一视同仁地为各种人服务。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说,语言不是某一个阶级所制造的,而是整个社会、社会各阶级世世代代的努力所创造的。语言创造出来不是为了满足某一个阶级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满足社会各阶级的需要。因此,它并不随一种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消亡而消亡。 所以说,语言是为人类生存而产生而发展的。人类生存一刻也不能离开语言,语言对人类生存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表现在对人类思维的发展上。 语言是以思维为基础的。 语言(包括书面语)中的词,是音、形与义的统一,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固有属性,是思维对某一类具体的、个别的事物的抽象。某个词的含义就是排除了该类事物一些偶然的、次要

浅谈医学发展影响因素

浅谈医学发展影响因素 103322 王津强 人,作为灵魂的载体存在于这个世上,离不开苦痛折磨,离不开生老病死,而医学也因此应运而生。自远古的茹毛饮血时期至如今的高端科技时代,医学也经过了漫长、曲折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它的发展。 而这些因素可以简要概括成以下几方面: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学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它们的影响分别如下: 社会因素: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着一个相同的主题——生老病死。在狩猎社会,人类以野果和鱼兽肉为食,常因食物不足而挨饿,死亡原因多为饥饿、意外伤害、传染病和溺婴等;在农业社会,人类靠根茎、蔬菜和谷物充饥,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死亡原因多为传染病、地方病和营养不良;到工业社会,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增,动物性食物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紧张刺激频繁,死亡主要原因转为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这三类病在20世纪开始日渐增加。伴随而来的则是医学事业的必要发展,只有这样,人类的健康才能够得到保障。相关资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减少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烈性传染病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速度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快,这就是搞社会大卫生的结果。总而言之,国内外经验证明,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速,社会因素对医学发展的影响愈益明显,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政治因素:在远古时代,还没有明确的政治概念,而宗教则对早期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原始宗教在疾病观念和医疗方法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如:地中海沿岸的各古老民族所采用的“颅骨开窗术”;古巴比伦的人们对诸神的崇拜,对占星的重视,及他们的与祭司相关的解剖知识……各种宗教对医学的影响不胜枚举.而现在,政治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力亦不容小觑。试想,如果当年的非典病毒在我国肆虐蔓延、横行无阻,而政府不出台任何的整治措施,那么结果不堪设想;如果政府不鼓励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创新,那么我国的医学发展将会一成不变,哪会有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可见政治因素对医学发展的影响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济因素: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因而医学的发展更加离不开经济这块基石了。正因为有经济的支持,才能有各种研究成果的出炉,有那一种药物是只经过一次的实验就研究出来的呢?没有经济的投入,所有的幻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不会化作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药物和医疗设备,也就更不会使人们拜托病痛的折磨。相关资料表明,全球人类健康指标的改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经济因素优势限制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过快的医疗费用又反过来对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科学因素:可以说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的发达亦离不开科学,而医学就在两者的相互融合中日益发展壮大起来。古今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标志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标志。同时,也是文化繁荣的结晶。现代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发达的文明。创建文明城市,是体现城市社会经济指标和城市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格尔木的工业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成绩较为显著,经济逐年呈现递增趋势,人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位居百强县市第16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进一步提升格尔木城市品牌和加快格尔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十月,格尔木“国家级卫生城市”正式揭牌。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为之奋斗、拼搏五年的“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终于喜获丰收,这一荣誉的获得,使我市成为青藏高原上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是对我市创卫工作的有力推动和鞭策,同时也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格尔木城市的繁荣,我们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建设任务。 通过创卫工作,格尔木变得更加美丽,道路宽了,绿地多了,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的健康卫生和居民生活区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市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格尔木城市的巨大变化。我市的城市新面貌更是赢得了外来宾朋的交口称赞!城市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辛勤劳动汗水的结晶。我们在珍惜今天取得的成绩时,更要保持好荣誉,并以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这一平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和总目标,以其它各项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以文明城市创建带动各项城市创建的深入开展,更好

地落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任务。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为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全市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格尔木创建文明城市势在必行。 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及深远影响 格尔木创建文明城市,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有利于”上: 一是有利于提高格尔木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引导人们努力成为“四有”新人。人的文明与城市文明息息相关,市民的一言一行折射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的一举一动展示着城市的形象风采。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品质。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中,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格尔木市民文明公约》、《格尔木市市民守则》,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抵制不文明行为,为创建文明城市做贡献。 二是有利于动员广大市民参与改造环境、移风易俗的实践,创建优美环境和优良秩序,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动员市民参与环境改造,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方努力,提高市民文明意识,使文明行为形成行为规范,使之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上,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是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整和改善社会人际关系,形成健康向上、

核医学及技术发展史

核医学: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也可定义为利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进行医学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核医学最重要的特点是能提供身体内各组织功能性的变化,而功能性的变化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能够更早地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核医学以其应用和研究的范围侧重点不同,可大致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两部分。 实验核医学:主要是发展、创立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利用射线示踪技术进行医学研究,包括核医学自身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以及基础医学理论与临床医学的研究,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临床核医学:利用核医学的各种原理、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机体的病理生理、生物化学和功能结构的变化,达到诊治疾病的目的,提供病情、疗效及预后的信息,分为诊断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两大部分。 核医学的特点: 1、方法灵敏、简便、安全、‘无创伤’ 2、反映体内的生化与生理过程 3、同时反映组织和脏器的形态与功能 4、提供动态的资料 5、提供定量的、准确的资料 6、高特异性 核医学影像设备是向人体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俗称同位素药物),使带有放射性核的示踪原子进入要成像的组织,然后测量放射性核在人体脏器内的分布成像,以诊断脏器是否存在病变和确定病变所在的位置;X射线和超声成像设备则是从外部向人体发射某种形式的能量,根据能量的衰减或反射情况来成像,表征组织情况。 核医学影像检查ECT与CT、MRI等相比,能够更早地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核医学显像属于功能性的显像,即放射性核素显像。

2、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简史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矿时发现,铀矿能使包在黑纸内的感光胶片感光,这是人类第一次认识到放射现象,也是后来人们建立放射自显影的基础。科学界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将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定名为“贝克勒尔射线”。 1898年,马丽·居里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镭,此后又发现了钚和钍等许多天然放射性元素。

浅谈对人类文化学的认识

浅谈对人类文化学的认识 摘要: 1501年德国洪德最早使用人类学一词时,将研究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书成为人类学。1831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的学会——法国巴黎民族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的诞生。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角度科学地研究人类由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是整个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基因技术可以由于民族识别,确定古尸种族,澄清历史事实。 关键词:人类文化学起源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研究方法应用个人看法 人类文化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两大分科之一。1901年,美国考古学家W.H.霍姆斯创用这一专称,旨在研究人类的文化史,以区别于研究人类自然史的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在英国称为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目前西方有把二者合并为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的趋势。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相当或相近。在欧洲大陆,人类学一词专指体质人类学,民族学一词指社会文方面的研究。 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于1980年建立人类学系,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的教学研究。学者们认为,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群体的文化起源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要探讨人类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各方面的问题,主要借助于有关的学科开展综合研究。运用考古学材料,不停留在物质文化遗存的器物类型对比分析上,见物又见人。结合民族学和语言人类学有关材料,有助于正确地复原各该地区人类群体的生产活动、社会结构以及精神生活的全貌。民族学提供民族社会的实地调查材料,与考古文物、历史文献相印证,更能了解当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较准确地勾画出某一特定性质的社会图景。在确定历史上某一人类群体,特别是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善、不通用的群体的迁徙、混合的历史时,也可以在语言人类学有关各种语言的分布、亲缘关系和相互作用中找到这种或那种反映。 对于人类文化学,我们得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一、文化人类学的一般问题。 1、人类文化学的起源。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所的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1501年德国洪德最早使用人类学一词时,将研究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书成为人类学。1831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的学会——法国巴黎民族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的诞生。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角度科学地研究人类由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是整个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基因技术可以由于民族识别,确定古尸种族,澄清历史事实。 2、人类文化学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中国人类学是在20世纪初期才开始形成的。我国人类学的形成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翻译原著。第二阶段:留学取经。第三阶段:学科初建。第四阶段:调查研究与实践创造:第五阶段:受挫和复兴阶段。 3、对人类文化学的解释。广义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或四层,即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还有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民间文化或

医学发展与人类文化

医学发展与人类文化 高鑫 中美合作 学号2015206318010 医学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而成的。在它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原始医学.古代经验医学.近代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过程。古代经验医学持续时间很长,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古代东方国家的医学古代东方是人类文化的摇篮,主要指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这些国家比其他国家较早地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埃及人在尼罗河中游,巴比仑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人在印度河及恒河流域,中国人在黄河流成各自创造了自己的业绩。奴隶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性劳动进一步出现了分工,出现了职业医生。在奴隶制度下,医学只是奴隶主的一种工具,公元前十八世纪,经由巴比仑王哈谈抗被制订的《法典》规定:“奴隶因医生手术而死亡或致百者,须赔偿奴隶主全部或一半的奴隶身比如果百日或死亡的是自由民,则将医生的两手团落作为处罚。”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系,由于古代生产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尚不能认识疾病的真正原因,人类社会出现原始宗放观念以后,则把疾病现象归之为鬼神作祟。这一时期的医学宗放色彩甚浓,宗教与非宗教的经验医学混杂。 古代东方医学也逐渐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治病经验。据可靠资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四此纪,印度就能做断肢、眼科及剖腹产等手术。埃及很早就使用催队下泄、利尿、发汗等治疗法,并已知灌肠法.后者实际上起了治疗、清肠或排出腐败物的作用。中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出现了名医扁鹊,最早用望、闻、问、切

凹诊诊断疾病.《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它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三者结合构成了辩正施治的理论体系。秦汉时期,临床治疗学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药物学《神农本草经》。总之有了人类就有了医药。医药知识的起源是人类集体经验的积累,是在与疾病斗争中产生的。朴素的医药知识以后发展为医学和药学的过程,则与当时当地的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如中国的医学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希腊的医学受四元素思想的影响等。 所以说医学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密切相关。

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

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 什么是材料?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材料就是人们用来制成各种机器、器件、结构等具有某种特性的物质实体。材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导致时代的变迁,推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历史上,材料被视为人类社会进化的里程碑。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历史学家也把材料及其器具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 在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材料与能源和信息并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其作用和意义尤为重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材料是一个带有时代和文明标志的基础。人类和材料的关系非常广泛、非常密切。也非常重要,在这点上很少能有其他领域与之相比。其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习利用材料、制造材料、创新材料的历史。材料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历来是生产力的标志,被看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所以人类从来没有中断过追求更好的材料,让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质或者的所未有的功能来满足人类世世代代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的需要和追求。 所以,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称之为世界材料发展史。每一种新材料的发现,每一项新材料技术的应用,都会结社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对材料的应用一直是社会文明进程的里程碑。古代的石器、青铜器、铁器等的兴起和广泛利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这些具体的材料(石器、青铜器、铁器)被历史学家作为划分某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 一、天然材料 在人类发展史的早期阶段,直接获取的自然财富被用于满足最简单的需要。自然财富、原料、材料、产品阶段几乎是协调一致的。由于没有分工,并且只不过是满足自身的直接需要,所以精加工的劳动比重很小。随着分工程度的深化,对在自然界寻觅到的原始材料进行加工的兴趣提高了。此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不断提供新的途径来更多地生产消费品和改善居住条件。如果人类想要改善生活条件,那么无论在哪个社会阶段,都必须发展技术及与此相联系的材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 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文化现象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 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 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 每一次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和科教的进步,都会派生和衍生出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 基本介绍 编辑 人类的文化现象,从很早以前就有了。比如人们的饮食习惯、穿着习惯、表达方式等等,都可称之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多种多样,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某段时期的智力程度、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于近代的文化现象,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的经济情况、以及政治局势。 2文化研究 编辑 青少年文化研究是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各青少年研究的专业刊物都刊发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同时,一些青少年文化现象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作为我国青少年研究领域的重镇,对青少年文化方面的话题也多有关注。2002年,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课题组,进行了以“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与对策研究”为题的调研,并于2003年出版了课题成果——《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报告》,对近些年的青少年流行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200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成立了“青年文化现象与热点问题监测研究”课题组,对一些重要的青少年文化现象给以归类分析,对一些青少年热点问题做了描述与解读。课题组在集纳整理2004年期间对此所做的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这份“青少年文化现象报告(2004)”。本报告在纷纭复杂、变幻多姿的青少年文化现象中采撷几种,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评析。从这些评析中,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文化发展所呈现出的三个明显特征: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文化酝酿、兴起、传播的最重要的媒介及其展示场所。报告中所列举分析的“网络日记”、“极客”、“青年闪文化”、“快闪暴走”现象等青少年文化,无不是在网络上酝酿兴起、迅速传播和充分展示的。另外一些并非兴起于网络的青少年文化现象,在当前也都在依靠网络迅速传播,如“嘻哈”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得益

核医学重要概念、技术及重要原理

1核医学的概念、内容、发展史 概念: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内容: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临床核医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发展史:1934年Enrico Fermi发明核反应堆,生产第一个碘的放射性同位素。1936年John Lawrence 首先用32P治疗白血病,这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疾病的开始。1937年Herz首先在兔进行碘[128I] 的甲状腺试验,1942年Joseph Hamilton首先应用131I测定甲状腺功能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943年至1946年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转移。1946年7月14日,美国宣布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进行临床应用,开创了核医学的新纪元。1951年Benedict Cassen 发明线性扫描机。1958年Hal O.Anger 发明Anger照相机。1959年Solomon A.Berson 和Rosalyn S. Yalow创建放射免疫分析。50年代,钼[99Mo]-锝[99mTc]发生器的出现。70年代单光子断层仪的应用和80年代后期正电子断层仪进入临床应用,使影像核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我国核医学发展简况:1956年王世真从苏联回来担任教师,培养了首批核医学的专业人才。后来,国家决定苏州医学院和吉林医科大学开设放射医学和核医学本科专业培养人才。1980年前后,全国大型医院才陆续设置核医学科,1982年全国较大医院(地市以上)均设核医学科,本学科才发展起来。1980年全国成立核医学会,1981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华核医学杂志》,现在全国有核医学近100个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多个。 2核物理基本概念: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稳定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放射性强度、半衰期 核素(Nuclid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位素(Isotope):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稳定性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放射性强度(radioactivity):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数。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3放射性核素来源。放射性药物的定义、分类、特点、要求 来源: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加速器生产、反应堆生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和放射性核素发生器(generator)淋洗获得:1、反应堆裂变产物、分离纯化131Te(n, γ) 131I; 2、加速器15O(α, d)18F; 3、回旋加速器; 4、发生器(“母牛”)99mMo-99mTc(钼-锝)113Sn-113In(锡-铟)。定义:凡引入体内用作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分类:体内放射性药物可体外放射性药物;按用途分: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显像剂、示踪剂);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特点:1.具有放射性;2具有特定的半衰期和有效期;3脱标及辐射自分解。要求:合适的半衰期;高纯度(化学和放化纯);高比度;无毒、安全;合适的射线和能量。 4放免分析的基本原理,有哪些质量控制指标?放免分析的基本技术有哪些?放免分析与免放分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文化人类学复习大纲

文化人类学复习大纲 整理、排版:XLK 1导论 文化的性质 1A文化的特征 ? 文化是习得的 ? 文化是象征的 ? 文化包罗万象 ? 文化是共享的 ? 文化是整合的 ? 文化未必是适应的 文化是习得的 ? 所有文化都是习得的而不是生物学遗传的。 ? 文化习得和通过代际传递的过程称为1A01濡化(enculturation): ? 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 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 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 1A02涵化(acculturation):当有着不同文化的一些群体开始频繁而直 接接触的时候,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群体原有的文化模式内部随之发生 极大的变化。 1B文化与调适/适应(adaptation) ? 调适:指有机体对现存的环境达到有益调整的自然的过程。 ? 人类通过文化的手段来适应各种环境。 ? 调适不一定成功。 1C社会的定义(理解) ?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 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 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 机总体。——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 修》 ? 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类生 活共同体。——陈国强、石奕龙《简 明文化人类学词典》 1D社会的特点(实体) ? 第一,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 第二,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 第三,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 第四,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 第五,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 第六,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1D02理解文化与社会区别 ? 文化:观念、象征、价值、信仰、意义、精神…… ? 社会:社区、组织、群体、关系、结构、…… ? 社会中心: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和优先性 ? 文化中心:文化是超有机体的。 ? 平行并列:社会指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而文化指这种交流的产 物 1E社会与文化的“波粒二象性” ? 从“人类”的概念出发,社会和文化是“人类”这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抽 象。社会强调实体思维( 实物) 的抽 象; 文化偏重信息思维( 虚物) 的 抽象。借用物理学的波、粒二象性原 理,文化与社会恰恰是波粒二象性 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