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研究

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研究

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研究
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研究

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研究

435003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胡华谈军孙志杰

摘要: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队伍的中坚力量。现今形势下,由于大学生预备党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足,要切实加强和健全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随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要确保培养质量和水平不下降,就要不断地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对建立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有效;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近几年,高校加快发展学生预备党员的速度和数量,在党员的发展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因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是高校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对当前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加强教育管理的意义

1、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随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队伍正在逐步壮大。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特殊骨干群体,学生预备党员的精神风貌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而且影响着全体同学的思想政治状况。一名预备党员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成为预备党员,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而大多数人以为一旦成为预备党员,那么成为党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却忽视了在这一预备时期也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2、是发展党员队伍的关键

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榜样和中坚力量,在学校里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加强预备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有助于让学生更加了解党,了解党的组织、党的队伍,了解党员发展的标准。同时,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是关键,党的队伍中必须都是优秀的

人,预备期对高校大学生严格管理教

育,未来给党的队伍就能输送更加优秀

的人才,党员队伍会更坚实稳固。

二、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

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偏差

目前,各个高校对大学生预备党员

的培养教育往往是以理论教育内容为

主,实践内容却过少,甚至缺乏实践教

育;而理论教育里又是以形势政策、履

行的义务为主,缺少综合素质和党员权

利的保护等内容;培养教育的形式以短

期的、临时性的为主,长期的、完整性

的、系统性的较少。

2、发展工作中“重发展轻培养,

重数量轻质量”

由于现阶段,各高校的学生党建工

作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在校学生党

员的发展力度加大,往往被考察人数要

远远大于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人数,这

让高校党支部对预备党员的考察难度

加大。

因为以上原因,高校党支部把主要

精力放在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工

作上,忽视了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和再教

育,只要预备党员在考察期没有犯错误

就可以顺利通过转正。而忽视大学生预

备党员预备期的考察,使有的预备党员

开始在思想上麻痹,生活中放松对自己

的要求,不仅不能给其他同学起到先锋

模范作用,还会影响到党的形象、纯洁

性。

3、高校党组织对预备党员的教育

管理缺乏规范完善的监督及考核机制

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有些高校

党组织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规

范完善的监督及考核机制,这主要表现

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机制上的危

机,主要是党总支与学生党支部脱节,

党总支只负责教师党员的工作,几乎不

参与或不直接涉及学生党支部的日常

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造成校党支部无

法有效指导和监督学生党支部,学生党

支部也没有反映情况的畅通渠道;二是

缺乏系统、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措

施,主要是大多学生党支部对预备党员

的教育只限于定期过一次组织生活,而

没有完善的预备党员的教育制度、考核

制度,以致许多预备党员尤其是未担任

学生干部的预备党员很少参与其他工

作,不能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典

型示范作用。

4、学生预备党员自身认识不足

现如今,“90后”这一批学生正是

各高校学生的主要构成部分,“90后”

的成长环境导致了他们的思想过于功

利性,是一个很“现实”的群体,尽管

大部分人思想上要求积极进步,积极向

党组织靠拢,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党性意

识淡薄,功利性太强,把党员身份作为

将来就业、考取公务员或是从政的筹

码,这种学生加入党组织时本身就带有

不正确的目的和动机;还有一部分人是

随大流,大家都入党那我也就入党吧!

这种学生预备党员,并没有深刻认识到

自己入党是为了什么,入党动机盲目;

最后一部分就是已经成功入党的学生,

因为现在大部分严格的考察是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而对于预备党员只要不犯错就基本可以转正,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在成功成为预备党员后,就没有在积极分子时期表现那么优异,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思想上也没有原来那么积极,也不积极主动的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

三、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探讨

针对这些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如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各个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1、继续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要建立预备党员的定期自主汇报制度。要让他们明白积极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是积极主动要求党组织考察、帮助自己的表现,并且也是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与教育的表现。要加强对学生预备党员这一方面的教育。其次是健全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民主评议新党员制度和党组织生活制度,以此实现对学生预备党员的考核和监督。使学生党支部对预备党员能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和管理。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按期转正,否则将转正期延长。

2、建立流动评比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生党支部是紧密结合的,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各种各样的有关于党的先进思想的活动,树立起“优秀党员”、“党员先锋”等模范榜样,这些荣誉都是流动的,定期评比,合格的继续保持,不合格者要接受党组织的再教育并不再持有此荣誉,还要将此与学生将来的毕业中的各种评优挂钩,这将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3、借助网络平台推进党性教育

在这个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大学生基本都有条件上网,高校基层党组织及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利用这个平

台,通过微博、空间等形式推进党性教

育。比如建立党支部空间或者认证的博

客,来扩大教育范围、教育能力、教育

时间以及教育对象数量。

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要做好这一点,就要从党的理论教

育和理想信念为核心出发,定期的、认

真的组织好高校学生预备党员学习党

建思想,培养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党

性意识、党性修养和先进性意识,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当代大学

生的特点,积极帮助并潜移默化的引导

大学生预备党员去实践,将远大理想和

社会现实较好的结合起来。并且这个时

期也是大学生性格及心态成型的阶段,

高校在对学生预备党员进行“外在”教

育的同时要激发出他们的自主意识,将

外在变为进取的动力。

四、结论

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是正式党员

的主力军,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好坏关

系到学生党建工作的长远发展。学生预

备党员的健全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教

育和管理,这些都要需要从时间中不断

去探索和总结。教育管理好预备党员,

这样就可以吸收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

到中国共产党这个优秀的组织中来。

参考文献:

【1】孙永刚,肖冬梅.浅谈新形势

下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和

教育[J].思想政治研究教育,

2006,(4).

【2】钮秀山,肖甫青.关于预备党

员继续培养与教育的思考[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

版.2004.(6).

【3】武凌云,高凯.关于大学生预

备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J].2007.

【4】王建龙.对当前大学生预备党

员加强教育管理的思考

[J].2007.10.

【5】张文,蒋纯红.红色教育在大

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

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0.(2).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略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学生工作目标和内容、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的转变,并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1世纪,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已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早在20世纪oo年代初,党中央就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高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然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就必实现以下转变。一是在学生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上,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习生活管转变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学生的面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互相配合,互渗透,相互融合,避免各行其事,避免矛冲突。二是学生工作模式上由集中型向集结合型转变。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大多是集中的组织、集中的教育、集中的活动和统一的要求,属于集中型,考虑个别差异少。这种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变这种模式,做到用集中的办法解决共同担心的问题,用分散的办法解决个性问题实施“因材施教”,集散有机结合。三是学生工作评价上由一维指标向多维指标转变,学校各项工作包括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评价,不能单凭某一方面,而要综合各方面的工作,当然其中主要看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生,因此,教育和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做文章,要搞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除实现以上转变外,我认为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管理中还应做到: 第一、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十多年学校教育和培养,无论是文化科学还是思想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应该不断改进,既不能进行生硬的说教,更不能实行所谓封闭式管理。 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自治能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能力,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认清形势,管好自己的事。二是要放手发挥班干部和党团干部及社团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去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管理日常工作。如我们的学生社团一爱心社成立7年来,历届社长都是中共党员。它一些班团干部骨干力量和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家电维修、科技创新及策划“爱心时空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 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开拓创新的欲望,达到了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当然,我们相信学生,并不是撒手不管,由于学校周边社会和治安环境还比较复杂,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潮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宏观监管力度,多为学生出主意,当参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第二,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学生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人类社会跨人新世纪后,我国又即将加人从qD,网络媒体猛烈冲击着校园。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必须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方法不会来自书本,不会来自某个权威人士的论断,只能来自学生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听取学生对于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同意见的建议,认真分析逐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探索学生教 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建议,快速、准确的把这些信息反馈到系领导。以便他们决策时能适当采纳学生的有益建议,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情况,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转换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进行全面创新,提出新思路、新对策。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很多高校面临扩招、多校区办学、学分制以及学生质量有所下降等变化,这使得我国高校一方面面临的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成分的多元化和学生发展要求的多样化,同时,也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剖析,进而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迎接挑战。 1.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目前,各高校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致可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类型。专职包括学校(院)党委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学工部(处)、团委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院(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团总支书记和专职学生辅导员等;

兼职包括从教师中选拔配备的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和从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中选拔配备的班主任助理等。 相对于教师队伍而言,由于辅导员发展空间小,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生活待遇、提高学历、继续深造等方面配套政策不完善,大部分学校辅导员队伍不但待遇偏低,而且还存在同工不同酬、多劳不多得的现象,高校对辅导员的安排存在短期思想,这也注定了一些辅导员工作上的短期性,年轻老师一当上辅导员,就要考虑自己的出路。比如,由于缺乏独立的、符合辅导员岗位实际的职称评审体系,辅导员最终仍然不得不转到辅导员之外的其他教学岗位或想方设法“挤进”机关部门,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另外,很多高校实行了班级班主任制,高校的班主任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兼职,由于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等原因,因而兼而不职的现象并不鲜见。兼而不职除了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不重视、拖拉之外,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漠视,认为是辅导员老师的事情。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繁杂,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势必影响班主任的其他工作,导致班主任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队伍的稳定。其次,老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新教师想当却往往经验不足做不好,造成队伍青黄不接,影响了工作效果。 学生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已成为学生工作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和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这种不稳定一方面妨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也加剧了人们对该行业的不重视程度程度。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4748688.html,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者:傅杨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7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高校安全问题频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题包括: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宣传力度不够,安全教育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时效性,管理组织机制缺乏系统性,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等几个方面。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高校安全问题,进而寻求解决方法,使我们的高校安全稳定地开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学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除了提高校园安全保卫质量,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之外,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对确保大学生安全、顺利完成学业,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大意义。 (一)社会形势和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呈现互动互促、密切配合的态势,高校由封闭式教学转型为开放式教学,我国高校发展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众所周知,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治安形势仍十分严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仍呈上升势头,高校作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消费场所,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二)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最能解决社会安全问题的方法就是依法办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理论在高校建设、事务管理和事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安全隐患的诱因及教育管理对策

Vol.28No.10 Oct.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10期(上) 2012年10月1 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管理的认识及高校安全教育 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期笔者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21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100张,回收2015张,有效问卷1995张,回收有效率99%,符合科学调查的基本要求.问卷主要围绕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个人最关心的安全问题、排除安全事故的常规方法、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等进行提问.调查结果发现,目前85%的大学生认为安全问题很重要,15%的大学生认为安全问题不是很重要;75%的大学生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和心理安全特别关心;65%的大学生处理安全问题的想法很单纯,23%的大学生处理的方法很极端,12%的不会处理;45%的大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满意,35%的大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基本满意,但也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20%的大学生对学校的安全管理教育不满意,提出了很多意见.通过这些数据来看,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很强,但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不高,对学校的安全教育模式、教育实效性、管理教育的针对性提出的疑问较多.虽然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势头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不高;三是针对性不强.2 大学生主要关心的安全问题 安全的字面意思较为明确,是指平安、稳定及无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等工作生活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人 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 第一,人身安全.人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不可逆性,每个人应该保护、爱护自己的生命,大学生危机生命的事件很多,面对社会复杂化影响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交活动的增多,大学生人身受伤害的几率也在增加,其人身安全问题应引起高校密切关注. 第二,财产安全.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提倡艰苦朴素,再加上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大学生身边的贵重物品不断增多,这就形成了大学生的财产安全问题.同时大学生的财产安全问题也是引发人身安全问题直接因素. 第三,网络安全.互联网普及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影响面广,气氛轻松,使大学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让我们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可以让我们与他人轻松的交谈,可以让我们轻松的娱乐,但也使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中的游戏不能自拔,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不良信息,黄色信息等传播,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实施网络诈骗、网上盗窃等违法行为,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等.所以,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第四,心理安全.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有的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和家乡,这样在心理上和生活上的不适应都会导致心理问题,学习状态的变化,接触事情的增多,性格的独特性都是心理因素变化的源头.西方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心和身的任何缺陷都 大学生安全隐患的诱因及教育管理对策 李占则 (赤峰学院 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目前,大学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存在着流于形式等现象,应引起高校广泛关注.本文从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现状谈起,分析大学生主要关心的安全问题及其存在问题隐患的各种因素,探究安全管理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问题;诱因;教育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10-0178-03 178--

大学生党员发展_教育_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陈秀媚

2014年第3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3,2014(总第1 4 5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Serial  No.145[收稿日期]2013-09- 23[作者简介]陈秀媚(1987-) ,女,五邑大学组织部教师,研究方向: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 秀 媚 (五邑大学,广东 江门 529020 ) [摘 要] 目前,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通过加强入党前的教育、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创新教育载体、建立党内帮扶机制等渠道引导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14)03-0051- 02 近年来, 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培养和考察等工作是较为完善和规范的, 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何引导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确立今后发展的方向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的党建制度建设日臻完善,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 学生入党的动机不一,大致可分为四类:渴望成为优秀者,认识到党内汇集大批优秀人才,希望入党后更多地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眼前利益的实用者,申请入党主要是为了找工作或升学需要;盲目从众者,看到身边的同学申请入党,于是跟风,以至于不“落伍”;被动入党者,应父母或亲戚朋友的要求,被催促入党。 (二)对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标准存在不同认识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在对学生党员标准的把握上,多数基层党组织能将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但有不少学生简单地将思想政治素质等同于人际关系的好坏,他们认为,只要在同学中有威信、乐于助人、热心于集体工作,即是思想政治素质高,也有人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加社团的工作能力或某一方面专长和成绩同党员标准混同起来。由于存在此类模糊的认识,影响到一部分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三)党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入党后再教育环节较薄弱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入党后再教育薄弱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体现在:党员的组织活动与党外活动脱节,与团组织、 学生社团群体活动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与专业培养不协调。重教育,轻考察;重入党前的教育,轻组织发展后的教育; 重思想理论教育,轻实践锻炼教育;重眼前教育,轻长远教育。基层党组织生活内容贫乏、形式相对单一、 缺乏新意、质量不高,组织生活多半是用来解决新党员发展问题或读报念文件,而思想的交锋、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与专业相结合、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较少,容易导致学生党员在思想意识上、 行为表现上松懈。(四)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迁出学校的后续教育管理困难 一是去向难以把握。学生毕业后一时难以找到工作或找到一个临时工作难以落实党组织关系,处于“断线”状态,基层党组织很难掌握他们的具体流向和现实表现。二是组织活动难以开展。这部分党员活动地点不固定,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无法参加从业地党组织活动。三是管理措施难以到位。接收组织关系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员管理措施,很少做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致使许多党员成为“三不”(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党员或“口袋党员”。四是党员的作用难以发挥。党员长时间远离党组织,得不到党组织的教育帮助,思想政治素养得不到提升,起不了党员的带头作用。 (五)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增加了学生党建的工作量,而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教育管理人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发展学生党员和学生党员发展后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落在学院的总支书记、专职辅导员以及少数兼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党员教师身上,而他们又把组织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上,学生党支部也就成了一部发展党员的“机器”,只负责生产,不负责“售后服务”。再加上这部分老师的党建业务知识储备不够,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做细做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 15·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差距和不足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差距和不足 党员是我们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经济、推进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学习、民主评议等制度,从根本上加强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场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目前党员队伍现状如何,先锋作用发挥得怎样,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存在问题 1、党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据调查13个党支部,共231名党员中,55岁以上的党员109名,占总数的47.2%;46—54岁的党员41名,占总数的17.8%;36—45岁的党员51名,占总数的22.1%;35岁以下的党员31名,占总数的13.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20名,占51.9%;高中文化程度的有54人,占23.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8名,占25.1%。有三个党支部的党员平均年龄近六十岁,大都头发花白、年老体衰,村支部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常年外出经商、打工,主动递交申请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很少,村支部几年才发展一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逐年减少,逐步萎缩,使得整个农村党员队伍成了“无源之流”。

2、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思想滞后。当前个别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平时除组织党员参加党委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外,支部很少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对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不够,对党员的思想动态不太掌握,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工作都等待党员冬训时突击抓,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少数党员不注重加强学习、锤炼党性、提高素质,放松了对自身的改造和提高,没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面对市场大潮,思想十分困惑,难以理解,有的甚至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党性,做了金钱的俘虏。有的党员由于对先富起来的人和目前出现的贫富差距缺乏正确理解,甚至对党内腐败现象以偏概全,对共产主义前途产生了怀疑等等。 3、党员宗旨意识淡薄,“双带”作用发挥不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有部分党员通过科技致富、勤劳致富富了起来,然而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思想认识上认为“先富带后富”是相互矛盾的,是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的,因此存在有不愿履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部分党员的先锋意识越来越淡薄,集体观念、宗旨观念越来越淡化,特别是在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等工作中,不仅不能完成应尽义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相反个别党员还故意与组织唱反调,产生负面效应。少数农村党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敢碰硬,怕得罪人,只顾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不积极参加党的工作,行动上混同于一般群众,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措施【精选】

通过对教育管理实施工作措施,作为党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各种情况,努力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传授知识和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要更耐心细致。下面是整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措施的,欢迎阅读! 在行风评议的第二阶段,我们通过民主评议,认真查找学校廉洁从政和工作作风建设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解决教育乱收费及师德水准不高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围绕抓好自查自纠自评、广泛征求意见和边查边改三项重点工作,按照实事求是、边查边改的原则,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我们联系学校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采取“问”“谈”“访”三种形式,敞开校门,接受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评议),对照评议内容和要求,找准存在问题,重点要在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尤其是对教育收费、招生考试、教材教辅、补课行为、建设工程、物资采购、校务公开和师德师风建设等问题,广泛收集,认真梳理,进行分析,并以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目标和整改方案。 一、主要做法是: 1、发放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分别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发放《黄埔区双沙小学行风情况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表》。 2、召开座谈会。分别召开学校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座谈会。 3、走访。行评办组织人员走访街道、社区、对口中学等单位,直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4、接受上和电话咨询、投诉,处理信访问题。 5、汇总分析各种途径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找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6、制定整顿措施,扎扎实实地边查边纠,边整边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7、做好总结工作,形成自查自纠报告和整改方案,报局行风评议办公室。 二、自查自评情况 通过“问”“谈”“访”三种形式敞开校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评议,在家长、学生座谈会上和回收的家长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中,以及在走访社区、街道、对口中学等各有关单位,直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中,对双沙小学“依法治校、管理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成绩普遍表示可赞赏,充分肯定学校规范收费和师德师风,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端正的,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班风、校风是好的;认为教师的师德端正、教学严谨、爱岗敬业,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是面临红山地区教育整合时期,学校领导班子始终以大局为重,积极做好社区、家长、教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七个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七个“有所为” 宋凯峰 (公安高等专科学校130117)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较多、思想观念较新、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是振兴中华的希望所在。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高校招生人数急剧扩大,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向市场转向,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等。如何培养和造就具备这样的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如何从传统精英教育的学生工作中解放出来,都给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促使我们必须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思考和探索。 几年的工作实际,本人体会到抓好“四个点”即抓好本部门学生工作与学校党委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开展本部门学生工作的切入点、学校工作与社会工作的交叉点、同学中的闪光点,这对于做好学生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工作的灵魂

“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是现代教育和管理思想在高等学校的最新体现。将“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教育理念应用到学生工作中,前提就是要用这一理念武装全体学管干部的头脑,让他们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学生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关心学生的成长,真心诚意关爱学生的生活。核心就是要把这一思想贯注到学生工作的组织设计、制度安排、容方法和流程再造中,使之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深入学生的心,建立一个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谋利益,使学生的发展与国家的利益、学校的前途达成有机的统一。比如,在组织设计中,由于学分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的影响,不是取消专业自然班了事,而是依据学生对集体归属感的强烈需要,采用新的组织方法,建立基于专业、社团、宿舍等因素的多重组织覆盖,使学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更丰富的活动形式,更灵活的活动选择。 二、把加强对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 学生工作干部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科学”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首先,要认真落实高校学生辅导员各项待遇,保证他们能安心工作。其次,加强学生工作干部的管理和考核。最后,加大对学生工作干部的培养力度。对新从事学生工作的干部实行岗前培训。对“老”学生工作干部进行继续培训,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学习,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学校还应积极鼓励并为他们创

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案例分析之日常教育管理 (三)日常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对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影响深远。当今的高校已经不是过去的“象牙塔”,它外有社会环境的冲击,内有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革故鼎新。 1、当前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思想观念问题。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教师、辅导员的思想观念中仍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学和科研,只重视教书不重视育人,只顾教学不顾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未把育人和教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辅导员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一些观念性的问题,仅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注重管理育人,不注重服务育人,而未把学生看作是服务对象,因而导致工作不到位,管理不得力。 其次是管理体制问题。目前学生工作机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切合实际,鼓励体制不健全,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跟不上需要,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责、权、利并未统一,学生管理工作较为混乱。 第三是队伍素质问题。一方面,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精力投入大,耗时多,使他们的工作得不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果。由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工作,提高理论水平几乎没有可能,导致辅导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偏低。另一方面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评估过分求高求全。如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过级率,学生违纪率、旷课率、就业率等项目与辅导员的工作成绩联系起来,只要是关系到学生的问题都是辅导员的事,辅导员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曲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是管理观念问题。学生工作头绪多,事物繁杂,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随着高校弹性学制的逐步完善,后勤社会化后进一步加快,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辅导员如何在学生工作中既要取得好成绩又要有创新和突破,首先要研究.解决管理观念问题,工作观念是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只有正确地工作理念,才能使工作有成效。 第五是学分制、弹性学制的逐步完善和实施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原有的自然班不复存在,学生形成以课程为纽带定期变化的听课群体,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再限于本专业本年级学生,除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外,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构造合理的学科知识也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 2、案例回放及分析

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驰和软弱的现象”。强调“党要管党”,落实到基层党支部,就是要依据党的组织原则和上级党委的指示、要求,对党员实施不间断的教育管理,切实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队伍真正成为基层全面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应把教育管理党员作为自己的一条重要职责,作为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学会依靠党组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依靠党支部能教育管理好党员的信心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个别党员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酒绿灯红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任务重、节奏快、要求严、标准高的艰苦环境。有的理想淡化、思想不稳;有的不思进取,消极怠工;有的自律不严,违规违纪;有的不讲廉洁,处事不公;有的不服管理,顶撞上级等等。存在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够,关键在于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力度不够,关键在于这些党支部党管党员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好,关键在于正、副书记缺乏依靠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信心。所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首先必须帮助正副书记树立依靠党支部能管好党员的信心。当前,增强立足自我教育管理好党员的信心,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认识偏差不愿管的问题。当前,基层党支部正、副书记队伍中,有的只重视抓战士党员的教育管理,不重视、不愿意加强对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片面认为,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是上级党委和政治机关的事,把自己摆到局外人的位置上;有的认为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正、副书记没有什么大的权利,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有的对资格较老、兵龄较长、年龄较大的党员尤其是精神状态不佳的干部党员不愿从严管理,感到他们放松一点情有可原,感到与他们较真有碍面子;还有的不愿去研究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仍然凭着老经验、老套路教育管理党员,适应不了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绩效不大。解决这个问题,要端正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二是解决素质偏弱不会管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党支部成员尤其是正、副书记由于成份较新,党务工作套路不熟、党员教育管理招数不多的现象还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把党管党员的原则与领导管理部属混为一谈,用行政管理代替党内管理;有的用政治教育代替党的教育,体现不出党员教育的先进性;有的没有把党员教育管理摆到应有的位置,教育管理制度落实不好;有的不会运用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教育管理,不会依靠群众加强监督,不懂得把党员置于组织和群众的双重监督之下,结果是教育不到位,管理不得力,在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上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解决这个问题,要注重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培训,采取以会代训、难题会诊等形式,帮助正、副书记熟练掌握党务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总结经验,理清套路,结合岗位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 三是解决问题不大不想管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党员也是人,只要不严重违反纪律规定,有点小缺点、小错误在所难免,管不管无所谓,影响不了大局;有的认识水平不高,对一些倾向性问题研究不够,分析不透,对发生的问题视而不见,见怪不怪,甚至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有的在管理教育中碰了钉子、遇到压力,就不想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分析现状,探索特点规律,加强管教力度。 四是解决原则不强不敢管的问题。少数党支部委员特别是正、副书记对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存在的问题不敢理直气壮,不敢较真碰硬,只求一团和气;有的搞庸俗关系,得了别人的好处,怕人揭短,发现问题也不敢大胆抓;有的对关系兵党员不敢管,怕得罪上级,伤害自己。结果是遇到矛盾绕道走,有了问题交上级。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严自己入手,在树正风气上突破,使党员教育管理逐步走入正轨,形成健康发展的路子。 二、明确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增强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党支部离党员最近,对党员的情况最了解,对存在的问题最清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最直接,只有全面把握教育管理的内容,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式方法研究

22B 01/2018◆齐鲁工业大学 池振国 姚 彬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式方法研究 一、新形势下高校党员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同时也是思想最为活跃、素质最为全面、能力最为出色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党员能够代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周围社会圈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能力。 但随着高校不断扩展,高校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素质愈发参差不齐、教育管理难度持续增加,学生党员队伍的口碑和社会风评每况愈下,高校党务工作者和组织部门的重担被持续加压。具体看来,目前高校党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党员教育管理重视不够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开展,党员教育管理要从源头把关,提高入党门槛,这对于提高党员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在实际高校党员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教育管理重视不够的问题。高校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不断推进,但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处于涣散状态,没有认识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党员管理工作的需要。甚至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认为高校党建工作就是个人入党的过程,而轻视了后续的党员管理教育。学生一旦入党后,后续工作无法跟进,这使得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不够突出,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致使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处于弱化状态。 (二)党员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党组织的建设不同于社会上党员的管理方式,由于很多从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多为兼职干部,管理方式不够科学,使得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再加上高校党员自身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党员管理者的管理难度加大,影响了对党员的教育效果。高校党员管理队伍人员的配备缺乏长期性和科学性,直接导致了党员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现代高校管理体系中,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并未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普通学生的管理并未有效的区分。高校党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与党员的个人素质提高脱节,基层党组织无法落实对党员的有效管理措施,高校党员也无法切实接受基层党组织的培养。 (三)缺乏教育学习的长效机制 高校中,大学生党员目前缺乏长效的教育学习机制,这使得党员教育学习工作处于涣散状态,长效的教育学习机制与管理机制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并未凸显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应该有别于普通的学生教育,因为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精英代表,思想层面较一般学生层次更高,因此在实际教育中,应该提高层次,突出先进性,通过管理机制自身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使教育学习机制不断更新,适应性不断增强。很多高校在党员教育学习方面不断探索,建立了很多学习教育机制,比如,党员的监督、考核、激励等机制,这些机制都从单方面促进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工作缺乏协调性,相互之间并没有搭配起来,而且很多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使得教育学习长效机制很难建立。 (四)学生党员自身认识不够 在高校中,很多学生党员都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以更高的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但是大学是个多样化的社会,部分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党员把入党看作是一种资本,入党前一个样,入党后一个样,言行不一致,觉得入党成功后就不用严格要求自己了。这种思想意识的偏差使得这部分学生党员无法正视自己,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更无法不断地提高思想意识,加强自己的修养。每一名学生党员都应该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面旗帜,但是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着党性意识不强等问题,淡化了理论学习,脱离组织生活,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政治修养的不足使得这部分党员在教育管理方面呈现出消极状态,严重阻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不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五)党员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新形势新时期下,传统的党员管理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要想有效地提高党员意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必须从思想上出发,以现实情况为依据,创新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教育方式滞后,管理模式多年来一直未改变。管理教育模式上缺乏创新,还停留在发放党员教育资料,开党员大会等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层面。这些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削弱了党员接受管理教育的热情,背离了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不适应新时期下的工作要求,阻碍了现代高校党建工作的进步。 (六)缺乏考核评估监督机制 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激励学生党员不断学习、服从管理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保持党员先进性,必须不断完善高校党员考核评估机制,激发党员的活力,注 摘 要:新形势下应该加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认清党员教育管理新形势,强抓党员管理教育制度建设,如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党员谈心制度等。并创新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思路,如建立“轮流模式”,让普通党员同学上讲台,分享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学习心得等,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树立“党 建+”理念,建立“网络模式”,让学生党员随时随地掌中学,充分利用微信群和QQ群等移动网络平台定期推 送学习材料,变硬性学习为日常习惯,推动党性教育常态化,引导支部党员爱党、忧党、兴党、护党。 关键词: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22-03 管理 德育/管理方略

网络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建议

网络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建议(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即时便捷性和虚幻隐蔽性的特点,使得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给大学生学习、娱乐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管理;影响;建议与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大学生学习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数日益剧增。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入互联网,成为其中的弄潮儿。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及采取何种教育对策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这个崭新的课题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正确认识互联网,有效利用其平台作用,可以抑制网络的负面效应,有效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服务。 1、网络的特点

网络信息具有交互开放性。与现实社会中的信息传播相比,网络具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每一个上网的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信息的单向传播已被信息的双向和多向交流所替代。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与共享,使人们的交流可以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不再受网民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的制约。 网络交流具有广泛自由性。与现实社会中人的交流相比,网络具有更为广泛的信息量和交流自由。人们可以通过它收集到更多的信息,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而且人们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自由发布自己的思想、观点,自由言论。 网上交流具有即时便捷性。与其它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快速高效,在短时间内能即时传播大量信息。同时,人们获取这些信息非常便捷,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上获得他想要得到的信息。 网络社会具有虚幻隐蔽性。网络社会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直接面对面的交往,而是通过计算机以符号化为其表现形式。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特征如姓名、性别、年龄、气质、相貌、工作单位和社会关系等等都被隐匿在符号背后了。在这些隐匿的符号背后,也难免存在着蒙蔽与欺诈,存在着消极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信息,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一旦受骗,容易对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产生怀疑、敌意和悲观的态度。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员教育治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治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党员教育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熟悉到,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党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党员教育治理的重要性熟悉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治理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有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忙,疏于对党员的教育治理。二是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党员,不愿走在群众的前面,热衷于象普通群众那样随大流;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怕得罪人,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有的党员消极落后,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有些“党员不像党员”,甚至与党组织讨价还价。四是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少数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信仰动摇,对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有的思想出现庸俗化,混淆了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区别,党员的先进性无从谈起。五是宗旨意识弱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的党性意识淡漠。他们不能很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嘴上经常说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为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谋私利,捞好处。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队伍出入不畅,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入”的方面,一些基层党委对发展党员工作热衷于定指标、下任务,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出”的方面,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党组织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怕得罪人,不敢进行评议,即使评议出来,对那些“三不”党员和其他不合格党员处理也软弱无力。 (二)党员治理机制滞后,造成对流动党员难于有效治理。一是流动党员的流入地党组织不愿接收,流动党员不愿受治理。二是改制企业、破产倒闭企业党组织不健全,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使下岗职工党员无法过组织生活。三是下岗职工党员返回家乡、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四是离退休党员逐年增多,退休后返回家乡、居住外地的不少,流动性增强。 (三)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化,造成党教工作效果削弱。一是组织生活单一化。“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往往是走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在党员教育上没有考虑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的特点,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效果很一般。 (四)党员缺乏有效监督,造成一些党员放任自流,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对党员的监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党员监督的社会体系也不完善,民主监督气氛不浓。许多人还存在不敢监督的问题。 二、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治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要从抓源头入手,牢牢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一是实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每次公示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党委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主要看预备发展的党员的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查,被认定合格后方可吸收入党。三是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新发展党员工作实行“谁介绍谁考察,谁审批谁负责”。通过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实现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转变。 (二)创新党员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首先,必须明确新形势下不合格党员的标准,准确判别和认定不合格党员。制定的标准要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得到绝大多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