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马丁_伊登_的功能语篇分析

_马丁_伊登_的功能语篇分析

_马丁_伊登_的功能语篇分析
_马丁_伊登_的功能语篇分析

收稿日期:2004-05-10

作者简介:李 涛(1975-),男,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讲师,江西师范大学2003级硕士生,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马丁?伊登》的功能语篇分析

李 涛

(安徽财经大学外语系,安徽蚌埠233041)

摘 要: 语篇分析既无公认的理论指导,也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和方法。而Halliday 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和分析框架。本文试以Jack London 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马丁?伊登》节选的一段为语料对象,尝试从功能语法人际和语篇的角度对此篇节选进行语篇分析并以此探讨功能语篇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功能语篇分析

中图分类号: H3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638(2004)05-0072-03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on Martin Eden

L I Tao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angbu 233041,China )

Abstract : There are neither universally -accepted theories nor well -recognized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analysis.Nev 2ertheless ,one of the major aims of Halliday ’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is to construct a grammar for purposes of dis 2course analysis.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esent a brief discourse analysis of an excerpt of Jack London ’s Martin E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to evaluate the directive effect of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on English teaching.

K ey Words :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textual metafunction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语篇分析并无单一的理论作为指导,也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和方法(黄国文2001b )。Schiffrin (1994)介绍了六种语篇分析方法。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Halliday (2000:F47)指出:“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就是用来进行语篇分析,这个语法框架可用来分析任何口头语篇或书面语篇。”他同时强调了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中的重要性:“A discourse analysis that is

not based on grammar is not an analysis at all ,but simply a running commentary on a text.”本文只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作

为理论指导,对当代美国著名作家Jack London 带有自传性

质的小说《马丁?伊登》

(Martin Eden )节选的一段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体现的语篇特点加以评述。

1.方法介绍

Halliday (1985,2000)在其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最重要观

点就是语言系统中用语言表达功能意义的三大纯理功能:人际功能、概念功能及语篇功能。Thompson (2000:29-35)认

为语言有四大纯理功能:人际功能、经验功能、语篇功能及逻辑功能。本文主要运用Thompson 的第一和第三种纯理功能进行语篇分析,现对用两个功能作为语篇分析的方法分别作简单介绍。

1.1人际功能1.1.1语气系统

语气系统表达的是小句中的互动,它使小句成为一个交际行为。语气由两部分组成:主语和限定成分。“语气具有清晰的语义功能,它承载小句作为互动事件中的语义负荷。所以语气作为命题的核心,是一个常量,除非发话人采取步

骤改变它。”

(Halliday ,2000:77)主语是命题的基点,是小句有效性依赖的实体,发话人选择某成分作为小句主语时,也

赋予了该成分一定的情态责任和情态承诺。例如:“She was

sacked last week by Natwest.”这句话中,说话人提出“she ”为

磋商的基点。主语“she ”既对小句命题的效度负责,又是交际双方互动的出发点。由于主语表达的是发话人想使之成

2004年10月第25卷第5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 ocial Sciences )Oct.2004Vol.25No.5

为命题有效性负责的实体,受话人也就只能通过重复或修补限定成分来表述对命题的确认、反对、问询。但有一点就是主语不能被改变。如果主语一旦被改变,交际也就转向一个新的命题。在语篇层面上,主语作为一个表达人际意义的功能成分,在语篇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苗兴伟,2004)。不论在会话语篇还是在书面语篇中,主语都有清晰的人际意义体现。

1.1.2情态系统

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发话者对命题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人际意义的这一部分是由语法的情态系统来实现。广义的情态系统还包括意态。限定成分既可表示时态,也可表示归一度和情态。从归一度的角度看,某一命题要么是肯定的,要么是否定的;可是从语义角度看,在“是”与“不是”之间存在着由情态表达的中间状态即“可能”、“有时”、

“应当”等。情态的简单定义就是“是”与“不是”之间的情态空间(Thomps on1996:57)。如果交际双方交换的是信息,那么情态在两方面与信息的有效性有关:(1)不同量值的概率(如:可能/大概/一定);(2)不同量值的频率(如:有时/经常/总是)。如果交际双方交换的是物品与服务,那么情态在两方面与说话人对交换最终成功的信心程度有关:(1)在命令中量值代表不同的义务(如:允许/应当/应该/);(2)在提供句中量值表示不同程度的意愿(如:能够/意愿/决心)。韩礼德等人把第一种涉及发话人对命题可能性判断的情态类型称为“情态化”,把第二种涉及发话人对命题合意性作出的判断的情态类型称作“意态”。

1.2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是组织所使用语言中的信息使之与其周围信息统一起来,并与口头或书面语篇的更广泛语境结合起来。它包括三个子系统:主位系统、衔接系统及信息系统,我们重点讨论第一种系统,即主位结构系统。在功能语法中,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小句的开始(Halliday2000:38), Halliday&Hasan(1976)对衔接有专著论述,在此不做赘述。

2.功能语篇分析的应用

根据所介绍的纯理功能,我们对《马丁?伊登》中节选的一段“The Days Were Too Short”进行功能语篇分析。本文分析的重点是人际功能中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及语篇功能中的主位系统。通过分析它们在具体语篇中的应用,我们来考察此语篇及此类语篇的特点。

2.1人际意义分析

下面的讨论将结合所选Jack London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马丁?伊登》,具体分析语气系统与情态系统在语篇构建中的特点,从人际意义在语篇中的体现,揭示人际意义在语篇中的重要作用。从文体学角度来看,所选的语料为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说。经过对选段“The Days Were Too Short”中的语气和情态成分的分析发现,所选语篇中共14个句子,从动能

角度划分为24个小句。每个小句都有自己完整的语气结构,即主语+限定成分。可以看出,小句所表述的语气全部为陈述语气。由于传记体小说基本是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与认识的书面语篇,因而语气基本采用主语、限定成分齐全的陈述语气。“he”对各个小句命题的有效性负责,是读者与作者双方互动的出发点。同时,主语在书面语篇中具有语篇组织功能。在所选语篇中,每个小句的语篇主位与主语重叠。它的主语依次为:

the day?there?he?he?(he)?he?he?(he)?he?he?he?he?the reading room?writers?it?he?he?hardest of all?he?his sole consolation?the alarm clock?he?the jan2 gling bell?he

以上大部分小句为主人公Martin Eden作为主语,他对所从事的一系列动作和事件承担情态责任。从而承担情态责任的主语形成一条主语链,有着稳定的衔接方式,体现了语气结构的衔接功能。节选语篇通篇使用表示过去时态的限定成分。虽然小说并非作者完全意义上的自传体小说,但它也符合传记体小说的文体特征,即自传体主要是过去发生的事与经历,“有时是遥远的过去,这就决定了过去时在自传中占主导地位”(李战子,2003:180)。主语和限定成分共同构成语气,24个小句全部为陈述语气。“某一语气类型的高频率出现表达某一人际意义的突出特点。”(张德禄,2001)如果某个语篇中的句子都是陈述句(陈述语气),该语篇一般情况下是说明介绍性的,用以提供信息。这扩充了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研究语篇的衔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为人际意义的重要实现手段,情态系统用来表达发话人对命题有效性的态度、发话人的意愿或要求受话人承担的义务。本文在此重点讨论语篇中出现的情态操作词。语篇中共出现5个情态操作词,其中二个“could”,三个“would”。英语中能表达情态意义的操作词共13个:may,can,must, will,shall,should,could,might,would,need,dare,ought to,和used to。这些情态操作词一般都表示不止一种情态:判断、猜测、可能等等。例如:

He could be at home.(=It’s possible that he’s at home.)

He could go home now.(=It’s allowed that he goes home.)

上述两句中情态操作词“could”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情态:肯定(概率)和责任(义务)。

对时态与情态关系的讨论可以观察到语气系统与情态系统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交际双方在互动中构建语篇的过程与所构建语篇的特点。

5个情态操作词分布在不同的小句当中,共同之处是,都有表示过去时态的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小句(3)中,“could”出现在从句中,时态意义大于情态意义,因此,它在此主要表示对过去事件的描述。小句(5)中“could”表达一种可能性的猜测。韩礼德(2000:76)认为情态表现为高、中、底三级量值。“could”在此为表示肯定的底值。从语篇分析角度看,“发话人选择情态的不同量值就意味着对命题或提议作

?

3

7

?

第5期李 涛:《马丁?伊登》的功能语篇分析

出不同程度的承诺”(Thompson1996:60)。受话人(读者)可以对情态承诺作出回应,并可就情态量值程度的适合与否这一问题与发话人进行磋商,从而建立起交际参与者的互动关系,使人际意义在语篇中得以实现,推动语篇向前发展。“would”属于情态中的中值。三个“would”在情态上不尽相同。小句(12)与小句(14)中的“would”表达的是概率,是对命题的可能性程度的表述。而小句(13)中的“would”表达的是“义务”,指主语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承担命题的有效性。同样,“would”表达的是量值的中值,比“could”要高,因而它们对命题和提议作出的情态承诺更高,并期待受话人(读者)对其量值程度进行磋商,情态和意态在互动中达成一致,使得人际意义得以实现,语篇获得建构并发展。

2.2主位结构

对所选语篇,有以下几点值得讨论。

第一,例文中14个句子的主位有4个是多重主位,其余是简单主位;这4个多重主位是“语篇主位+经验主位”结构;1个是小句作为主位(It was with regret),这里它们都表示“结构”意义。

第二,例文中所有句子的主位都是由主语充当,因此都是无标记主位,没有标记主位。

第三,句(1)是表示存在过程的主位结构,我们认为there是无标记主位。Halliday(2000:46)也指出“非人称代词”there作主位是“无标记选择”。但也有一些系统功能学者持不同看法。Thompson(2000:138)就认为:“存在不是单由‘there’表现的,而是它与存在过程一起共同完成。因此,把过程也算做主位似乎是明智的。这就意味着主位包括经验内容。”即“there be”一起充当主位。我国著名学者黄国文(1999:139-44)对英语中存在过程的主位分析提出两种办法:一种是把“there be”看作是主语引发语,把存在物看作是主位;另一种分析方法是把“there”和操作词/谓体一起充当主位,其中“there”是语篇主位,操作词/谓体是主题(经验)主位。

第四,句(6)是“谓化主位结构”(Halliday,2000:58)。谓化主位结构主要用来指引读者注意一种非自然(上面已经提到,主语才是主位的自然选择)的强调模式,在传统语法中被称为“分裂句”。现在我们把“谓化主位”移走,重写为: He ceased from writing to study with great regret.

对于改写后的句子,“我们在这所失去的是两个主语对比的清晰标记”(Thompson,2000:128)。

第五,Halliday(2000)讲到语法隐喻时只提到了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并未涉及“语篇隐喻”。我们认为语篇隐喻是存在的,因为主位同等结构和谓化主位结构都可以做双重及物性分析,来验证我们的语篇隐喻存在这一假设:

It was with great regret that he ceased from writing to study.

Id-Pr:Rel Identifier/Token-entified/Value ‘he ceased from writing to study with gegret’

Actor Pr:Material Cir:Acco

分析证明,改写后的物质过程小句才是与原意相同的“一致式”,我们也由此证明谓化主位结构是语篇隐喻。因为语篇隐喻牵扯到主位,所以对主位作了延伸讨论,但语法隐喻并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若对语法隐喻感兴趣,可以参见Halliday(2000:340-63),Thompson(2000:163-78),我国学者朱永生、严世清(2001:116-42)的有关论述。

第六,在例文中,表示经验意义的成分在语法结构方面非常简单,并不复杂。14个成分中,有9个由一个词汇体现,1个由修饰语加中心语构成,只有4个较复杂。这些成分的简单结构与它们的无标记性是符合的,这些都可以表明这个语篇作为叙事性、半自传性的文体特点。

3.结 语

本文从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Jack London 的小说《马丁?伊登》其中的一个选段进行了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初步分析和探讨。Halliday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和分析框架。笔者通过纯理功能分析了半自传体小说的语篇,总结出了此类语篇的共同特点:多以陈述句为主,基本为物质过程,经常是无标记经验主位等。这类语篇结构简单,叙事清晰,衔接紧密,能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主人公有了既定目标就决心为之奋斗的坚定精神。正是对其选择的语言模式的具体分析,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了语篇的实质。这大大优于逐字、逐词、逐段讲解课文的传统教学法,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对具体语篇进行分析时,分析其中研究者感兴趣的方面即可,而不必面面俱到,这也是笔者只从功能角度进行语篇分析的原因所在,即使是功能语篇分析也未能涉及功能的所有方面。虽未尽其全,但希望功能语篇分析理论能对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Eggins,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2

tics[M].London:Pinter,1994.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2000.

[3]Shiffrin,D.Approaches to Discourse[M].Oxford:Black2

well,1994.

[4]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2

don:Arnold,1996.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6]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2001.

[7]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责任编校: 余 芳

?

4

7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

《波利安娜》的语篇功能分析_0

《波利安娜》的语篇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等三个重要的功能。在《功能语法导论》中,韩礼德明确提出,构建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对《波利安娜》文本中的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进行语篇功能分析,,从而来揭示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及相互关系,进而挖掘小说主题及更深层次的东西。同时,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可操作性。 标签:语篇功能;主位;衔接;波利·安娜 一、引言 《波利安娜》是美国著名童话作家埃莉诺·霍奇曼·波特创作的儿童小说。故事讲述一个乐观的小女孩---波利安娜,因为唯一的父亲去世,被寄养在她的姨妈家,姨妈对她排斥孤立,但是她却以快乐回报她,感染她。《波利安娜》这本小说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畅销全美的。它不但影响了美国民众的生活,也让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它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波莉安娜小女孩的故事,更难得的是我们了解了一种特别积极的人生观,那就是乐观。文本中人物之间的语篇对话体现了极强的语言效果,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根据韩礼德(2000:39),在语言意义中最基本部分就是功能部分。语言都是围绕两种主要的功能---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来组织的,而这两种功能都是通过语篇功能连接的。韩礼德(2000:F41)指出,在任何语篇分析中,有两种需要达到的目的。一种是有助于理解文本,另一种更高水平的目的就是有助于对文本作出评价。本论文就是从这两方面做出试探性研究。它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功能语法角度来分析小说的主题以及人物特征。 语篇功能只有三种表现形式: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本文主要是从主位结构和衔接两方面对《波利安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小说中人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小说的主题。 二、主位结构下的《波利安娜》语篇功能分析 研究主位结构的主要意义是了解和掌握关于中心内容的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从形式上看,主位结构是由小句中的语序决定的,句首部分的语言结构是主位(theme),其余部分是述位(rheme)。韩礼德根据其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可分成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根据小句主位的成分是否同时充当小句的主语,主位可分为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 下面是摘自《波利安娜》第四章中的一段。 She ran then to the other window .That,too,soon flew up under her eager hands. A big fly swept past her nose,and buzzed noisily about the room. Then another came ,and another;but Pollyanna paid no heed .Pollyanna had made a wonderful discovery-against this window a huge tree flung great branches .To Pollyanna they looked like arms outstretched,inviting her. Suddenly she laughed aloud. 這段话的主位结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细分。 (1)单项主位 所谓单项主位,指的是那些只包含韩礼德所说的概念成分而不包括人际成分和语篇成分的主位。这段话的单项主位有5个,如下: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对照术语表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作者:翁素贤提供 转贴自:摘自《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打印本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摘自《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A Abitliy 能力 Actor 施动者 Addressee 受话者 Addresser 发话者 Agent 施事 Anaphoric 指前的 Antonym 反义词 Antonymy 反义意义 Autonomy 自治性 B Behavior 行为 Behavioral process 行为过程 Beneficiary 受益者 C Cataphoric 指后的 Categorical 绝对的 Categorization 范畴化 Central token 中心标志 Chain 链 Channel 渠道 Choice 选择 Clause 小句 Clause as theme 句项主位 Cleft sentence 分裂句 Closed system 封闭系统 Coclassisfication 相互区分

Coextension相互扩展Coherence连贯 Cohesion链接 Cohesive chain链接链Cohesive tie链接纽带Cohyponym共同下义词Collocation搭配Collocational chain搭配链Comeronym共同局部关系词Command命令 Comment述题 Competence(语言)能力Complementarity互补性Congruence一致性Conjunction连接,连词Consonant辅音 Consonant grammar协和语法Constructivism构建主义Context语境,上下文Context of culture文化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情境语境Continuity连续体Continuum连续体Conventional meaning常规意义Coocurrence同现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Coordination并列Coreference相互对应Correspondence对应 Critical linguistics批评语言学Cross-coupling交互匹配 D Decategorization非范畴化Declarative陈述的 Delicacy精密度 Dialect方言 Dialectal variety方言变体Diatypic variety功能变体Didactic教导性的 Direct speech act直接言语行为Discontinuity脱节,间断性Discourse话语 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

“优雅的手”功能语篇分析

“优雅的手”功能语篇分析 【作者简介】周娜,女,辽宁营口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语用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辽宁医学院校级教改课题《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编号YA2013073)的研究成果。电影《英国病人》海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深远,直接间接地创造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Zhihui Fang,Ph.D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的语言文学教授,一直致力于阅读教学的研究,他提出的语言功能分析教学法,旨在将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核心应用到篇章阅读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从宏观角度掌握篇章的内容安排,组织构造,还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篇章意义,对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Zhihui Fang教授指出语言的每次运用,不论是口头语或书面语,都包含关于这个世界的事物(经验意义)、展现某种社会关系(人际意义)以及以一种连贯的形式呈现一条信息(语篇意义)。”[1]每个篇章(和每个小句)都会同时展现这三种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功能分析来探究文中的意义。例如,想要寻找语篇中发生了什

么,我们可以分析过程类型、参与者及作者所选择的情景。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某一特定语篇的组织方式,就会侧重分析主位/述位的结构和语篇的衔接,探寻作者组织信息流并产生论点的方式。如果我们关注的是作者和读者进行互动的方法或者查明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我们可以着重分析语言的语气、情态系统和词汇的选择。语言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指的是语言的经验(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说是关于所陈述“内容”的功能。“通过分析文本的经验意义可以回答:‘what is going on in the text ?’经验意义取决于句子过程的选择,而过程的选择又会受到语篇的主题和内容的影响。过程主要有物质过程、行为过程、感知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六种类型,每一个分句都会表现为其中一种。我们可以辨认每个句子的体现过程,进行经验意义分析。”[2] 就《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Graceful Hands”一文进行过程分析,探讨作者为表达特定内容所选择的过程类型,同时探索语言功能分析如何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在本篇内容中,主要参与者是记述的主体“I”(医生)和记述的对象“Mrs. Clark”(即将离世的病人),篇章着重记录的是医生照顾病人和病人不让家人陪伴独自面临死亡的故事。医生作为主要参与者其行为的目标就是“Mrs. Clark”,符合各自的身份,可以凸显出“Mrs.

观《马丁·盖尔归来》有感

《马丁?盖尔归来》读后感 1730040122 1704文博毕研冬《马丁?盖尔归来》主要讲述1548年法国的南方朗格多克,马丁?盖尔抛妻弃子,放弃家业,一别多年。但在1556年,一个冒名顶替的骗子假装他回家了然而并且每个人都认为这个人就是马丁,但在几年后,他被送上了审判席。在审判席上,那位口齿伶俐的男人几乎让法庭相信他就是马丁?盖尔时,就在最后一刻,一个人闯进法庭,证明他才是真正的马丁?盖尔。最终骗子迪蒂尔最终被判处绞刑。 故事的荒诞性让人既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悲,不禁在想,在当今整容技术发达的现在,如果有一天有人以这种技术冒名自己,自己又该何去何从。这事情诚然值得忧虑,但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有一件更加值得人在意的事情,就是在其中发挥重要影响的宗教。 在本书中可以随处可见宗教的影子,在书中的地理地图,主教区从横交错,履行地方的政务除了国家任命的执政官以外以主教为代表的天主教势力也在不断影响人们,他们以教义约束人们,用精神思想控制人们,他们的力量威胁着世俗王权,我们要注意,书中的时期,已经出现“新教”这一团体,并且对于一定程度解放人们思想有一定作用,得到快速传播,在第五章节,作者通过调查并发现新教已经进入这个阿尔蒂加这个村庄,村众人也拥有新教版本的《新约》。而新教也成为私定终身的配偶的信仰依据,成为当时宗教背景下婚姻变革的一个重要例证。新教的教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希望,他们可以仅将他们的故事告诉上帝,而不必和任何人类的中介交换意见,他们的生活,是上帝允许的一部分。是基督教的人文主义,这和巫术没有任何关系,村庄及家人的接受完全是因为他们需要这个人。同时一直村民的宗教构成一直是两者并存,爆发的争执,就是当地新教同情者相信新马丁,而天主教徒多半相信他叔叔。可以看出宗教的教义对普通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冲突价值判断有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新教的优点?原始基督的缺点?错,我看到的是宗教在这一案中发挥的作用,宗教在法律审判中作为重要力量,这让我看来是十分不可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任意的,即可以自由选择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是指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②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渐变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 ③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线条性只是语言符号序列的表面形式,语言符号序列的内部结构是有层次的。 4、征兆:如果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甲事物就不是乙事物的符号,而是征兆。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6、言语: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7、副语言: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有其他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例如体态、美术、音乐等。这类辅助性交际工具有时也被称为“语言“,为了与真正的语言相区别,可以把它们称为副语言或准语言。副语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依附性副语言,另一类是独立性副语言。依附性副语言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依附于语言,是语言的代码,一般可以准确地转换成语言,如文字、电报代码、交通信号、旗语、灯语、商品包装和公共场所的一些示意符号、标志等;独立性副语言不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独立于语言使用,一般不能准确地转换成语言,如自然体态语(包括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不包括为聋哑人人工设计的手势语)、美术语言、音乐语言等。 8、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在日常交际活动中逐渐自然形成和发展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9、人工语言:人工语言是个别人或少数人人工设计出来的语言(严格来说是副语言),如电报代码、科学符号公式、计算机程序语言、交通信号、旗语、灯语、为聋哑人人工设计的手势语、盲人的手指语以及国际辅助语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伦敦学派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重视语言功能,它的影响延伸到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如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机器翻译等。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个方面: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是指将语言看做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而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表达意义,被看做从该系统网络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系统功能语法建立在两个事实基础上:⑴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系统网络中做出选择,并试图在社会交往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⑵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系统功能语法把实际使用的语言现象作为研究机对象,而不是像转换生成语法那样,把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试从这一理论基本框架:系统、功能、层次和语篇四个方面概括韩礼德独特的语言观,考量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研究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韩礼德的“系统”思想: 在系统语法中,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 的系统”。建立各种互相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不同于索绪尔等把语言单单看作是一套符号的集合。在韩礼德看来,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而语言不能用解说这样一个集合的规则解释,而是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所谓意义潜势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心理语言学人在说话前先形成一种动机,即对要说的话有一种大致的想法,这种动机属于前语言阶段。人有了要说什么的动机之后,还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把要说的内容组织表达出来。系统功能语法所反映的主要是语言运用中这种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地用整合关系来表达。这就是说,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 二、韩礼德的“功能”思想: 功能(即传统意义上的语义)在语言形式描述中应处于何等地位一直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棘手和有争议的问题。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处理方法都表现为只重视语言形式,而未能把它和语义结合起来。传统语法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句子成分分析法只对语言结构进行形式分析。无助于描写语言的意义系统及其体现形式。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理论遵循“发现程序”来分析语言素材,以便能自动发现所研究语言的语法。他认为区别具体词类和语法范畴的标准不是语义,而是他们在语言结构中的分布特征。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否定语义来描写语法的思想,认为语言的语音和句法可以作为纯形式的系统加以描写。系统功能语法科学地处理了语言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问题,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一个意义系统,语言的功能首先体现于语义功能。韩礼德把语言的功能高度概括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大功能并非游离于语言结构之外,它们分别与语言层次的各系统紧密联系并得以体现。如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系统来体现;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语篇功能由主位系统和信息系统来体现。所以功能和系统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功能是基础,系统是功能的体现形式。 三、韩礼德的“层次”思想: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语义编码。语言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客观地描述这种编码。在语言结构描述方式上,韩礼德坚持以功能结构为基础,探究语言的语义系统以及其体现形式,它越出句子范围,以语篇为基础,把语言看成是关系的网络,结构是关系的体现。这一点与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结构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系统功能语法不是采用形式分析法,而是在充分吸收格语法、层次语法等语法流派的优秀成果基础上,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来源及其发展

[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在当代语言学流派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其“功能”思想属于语义分析范畴,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语境在语义分析中的作用和地位。他的有关“功能”的思想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本文将以“功能”为视角,分析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来源及其发展。 [关键词]功能语义语境 在当代语言学流派中,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具有较大的影响,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系统-功能语法是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创立的,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构成,但并不是这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讨论了语境与语言意义或功能的关系问题。韩礼德的“功能”思想属于语义分析范畴。他的有关“功能”的思想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的功能语言观、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语境”理论和弗斯(J.R. Firth)的语言功能观。本文将以“功能”为视角,分析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的来源及其发展。 一、布拉格学派的功能语言观 语言的“功能”概念早就出现在捷克语和俄语的语言学中,但却是布拉格学派的学者赋予它更加全面的阐述。该学派认为,对语言的研究应遵循说话的顺序,即“从讲话人或写作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人们在说话时总是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会去考虑具体应用什么语言形式,因此在研究语言时也应按照这一顺序,从语言的功能入手,然后再去研究语言的形式。该学派对日常话语分析提出新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是完成语言社团赋予其基本职责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因此,语言可以用语言单位在句子中所发挥的交际功能来分析。该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Mathesius)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用功能分析法分析话语,他修改了传统语法中主语(subject)、谓语(predicate)的提法,提出主位(theme)、述位(rheme)两个术语。马泰休斯把这种功能分析法称为“句子的实际切分”(actual sentence division),后被称为“句子功能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它研究句子各个部分各自传达多少信息,所传达的信息量用“交际动力”(communicative dynamism)表示。 “交际动力”理论是布拉格学派Firbas 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也是句子功能观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研究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句子各成分对交际的展开所做出的贡献。句子中各成分交际力的大小就是它对交际展开过程的贡献大小,即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作用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成分越能把交际向前推进,越接近交际的结点,其贡献就越大,交际动力值越高,反之则越低。由此可以看出,交际动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Firbas 根据句子成分所承载的交际力的大小,将其分为已知信息和待传信息。已知信息的交际力很小,而待传信息的交际力最大。 交际动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境思想。Firbas认为,“交际单位从语境方面看可能是语境制约的,也可能是语境独立的。”如果受到语境的制约,则该成分所表达的信息在上下文中出现过,就是已知信息;反之就是待传信息。此外,Firbas对语境概念做了进一步区分。他把语境分为一般语境、直接语境、上下文和语境依赖四种。一般语境是指交际双方共有的经验知识;直接语境是交际双方正在进行时的语境;第三种是刚刚出现的上下文;第四种是语境依赖。它们的范围呈依次递减形式。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是波兰著名的功能人类学家,他曾在新几内亚东部的岛上研究当地人的原始文化。通过对土著民族语言的观察,他认为一种语言基本上植根于说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之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广泛的语境,就很难准确地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纠结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单词的意义,不能从对这个单词的消极的冥思苦想中得出,而总是必须参照特定的文化,对单词的

第五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 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他的观点后来在弟子韩礼德手上获得发展。尽管弗斯的学术思想在很多方面有深刻见解,给人启迪,但他并未形成一个连贯的理论框架。对韩礼德这一代人来说,任务之一是把弗斯的学术观点建立成一个能解释“什么是语言”和“语言是怎样工作的”这样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韩礼德面临的任务是:怎样用关于情景语境的观点建立一个能把语言中的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解释清楚的语言学理论。 2.阶和范畴语法 在“现代汉语的语法范畴”(Halliday 1956)一文中,韩礼德建立了一个能比较好地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这篇论文代表韩礼德语言理论研究的开始。他在文中提出,语言中有三个语法范畴,即:单位(unit),成分(element)和类别(class)。在这个分析框架中,“系统”从属于“类别”。韩礼德用汉语例子解释了单位与成分和类别之间的关系。他还讨论到汉语小句中“旧”(given)信息与“新”(new)信息的区别,并谈到“系统”选择中的“盖然”(proba-bilistic)问题。可以说,这篇论文的初步理论框架为以后的系统功能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礼德虽然在上文中已提出一个能很好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模式,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见Butler 1985: 14_15,王宗炎1985:136_148)。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现代汉语进行研究,从那之后,韩礼德的研究开始真正进入普通语言学理论领域。1961年他发表了“语法理论的范畴”(Halliday 1961);一般认为,这是一篇能代表韩礼

语言学概论-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学概论-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 4.语言的层级体系 5.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 7.语言能力 二、填空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2.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4.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和,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6.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7.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三、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4.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5.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6.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8.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9.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10.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 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1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

实现化_实例化和个性化_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种层次关系

2008年第5期第16卷(总63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JT U(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 es) No.5,2008Vol.16S UM,No.63 收稿日期:2008-08-31 作者简介:J.R.马丁(1950-),男,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系主任。 实现化、实例化和个性化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种层次关系 J.R.马丁1 , 王振华 2 (1.悉尼大学文学院,澳大利亚悉尼NSW 2006; 2.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已走过50多年的历程。50多年里,首先研究的主要是语 言系统层次的实现化关系,后来研究与之互补的实例化关系。语言系统中包括音系字系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和语篇语义系统。这三个系统层次是实现关系,语篇语义由词汇语法实现,词汇语法由音系字系实现。每个系统都受语域和语类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文本类型,文本就是语域和语类的实例化结果。但实现化和实例化对个体文本中意识形态和互文性的解读缺乏说服力,急需建构与它们互补的其他层次关系。本文是在介绍实现化和实例化的基础上推出个性化层次关系,从而丰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大语篇研究的理论框架。除了介绍三种层次关系外,还通过实例分析来验证三种互补层次关系的可用性。 关键词:实现化;实例化;个性化;互补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08)05-0073-09 一、引言 语言是造意系统,是意义的/变电站0,充满了意义潜势。[1]248-270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研究意义潜势的最佳范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由多种层次关系和互补关系(hierarchies and complementar-i ties)构成的理论。层次关系有三种:实现化(realization)、实例化(instantiation)和个性化(individuation)。这三种层次关系是研究语言模式(linguistic patterns)的理论资源。三种层次关系中,实现化关系发展得最为成熟,这是以韩礼德为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50年来对语言的各个层面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描写的语言层面主要包括音系字系层、词汇-语法层、语篇语义层和语域层、语类层。实例化关系是指语言或任何语符系统中的意义潜势与语言使用时的实际语言之间的 关系。个性化关系是指意义潜势在社会群组或个体之间的分布。对实现化的研究已经延续了50年,其理论已趋于成熟。伴随实现化研究,实例化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个性化的研究尚未开展。三个层次关系的研究任务不同,各有重点,因此要全面研究语言系统中的意义潜势,三者之间的互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实现化的基础上讨论实例化和个性化,并通过实例分析来验证三者互补的可行性。 二、实现化 实现化指抽象的程度(a scale of abstrac -tion),把一种意义模式记录为另一种意义模式。 实现化层次把语言抽象为音系字系模型、词汇-语法模型和语篇语义模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里,每一个模型又分别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的构成成分都是分层次的。字系

Chapter 11系统功能语言学简介

Chapter 10: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1. Introduction In this chapter, we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M.A.K.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is also named a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has sought to create an approach to linguistics that treats language as foundational for the building of human experience. His insights and publications form an approach called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Halliday's work stresses that languag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eaning.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 as its name suggests, considers function and semantics as the basis of huma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ve activity. Unlike structural approaches that privilege syntax, SFL-oriented linguists begin an analysis with social context and then look at how language acts upon, and is constrained and influenced by, this social context. A key concept in Halliday's approach is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which obtains "through a syste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 on the other" (Halliday, 1985:11). According to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language, a kind of tool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has many functions. In its system, language has three matafunctions, which ar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and textual metafunction. Each of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s about a different aspect of the world, and is concerned with a different mode of meaning of clauses. 2.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language is used to express people’s experiences in the real world including the experiences in their internal world or the experiences in their mind. Namely,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is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in the broadest sense, including our own consciousness, and is concerned with clauses as representations.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has three sub-systems, which are transitivity, voice and polarity. Here, we just talk about the first system, transitivity. Transitivity is a semantic system to show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of language.

语言学概论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 4.语言的层级体系 5.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 7.语言能力 二、填空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4.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和,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6.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7.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三、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4.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5.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6.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8.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9.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10.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1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

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 【摘要】语篇分析作为目前语言学家们常探讨的一个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世界语言学派中的两大阵营中的功能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深层的学习理论,尤其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被各个学科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就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语篇功能在做语篇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功能, 一、语篇分析的简要介绍 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同学派对于语篇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总体的说来,语篇分析对于语篇和语境的具体关系紧密联系了起来,包括说话者的目的,具体语篇所处的环境、背景等等,都属于语篇分析的范围之内。说到语篇分析,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语篇。语篇是高于句子层次的一个语言单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是随意的将毫无关联的单词或是词组组合在一起,而是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交际,而且在交际过程中,能够表达一个连贯的、整体的意义。这就看出了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连贯性,即语篇之中各个成分是连贯的,不是彼此无关的。Leech曾这样的定义语篇(discourse):“语言使用情况的概括用于,即最为交际行为结果语言”。韩礼德和哈桑将语篇看作是一个语义单位,韩礼德对语篇下的最简单的一个定义就

是具有功能的语言。许多学者对于“语篇”这一词的使用范围也有分歧,有些学者认为语篇既可以指口头的语言,也可以指书面的语言,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语篇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书面语言的范围上。本文所指的语篇,指的是上一种情况,即口头和书面语言的集合体。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话语或是句子构成的,在句法上是有组织的,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又是独立的。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篇章功能的简要发展史 系统功能语言学最初起源于布拉格学派,经由马林诺夫斯基、弗斯的开创和发展,由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续继承发展,发扬光大,成为了世界语言学中极为重要并且不可或缺的一支。从最初的功能语法发展为如今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无数的学者都贡献出了自己的研究,也让系统功能语言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被世界各地语言学家们广泛接受的语言学流派。 任何一位学习语言学理论的学者,提到系统功能语言第一想到的就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篇章功能和人际功能。其中,概念元语言功能是描述语言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人际元语言功能是语言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述,而语篇元功能是学者对与语篇的解释。韩礼德对于语篇极为重视,他认为:“组成语言的就是语篇或话语。”并且,对于任何一个语言学家来说,语篇和语言的描写是缺一不可的,单纯的描写语言而不说明语篇是

论马丁·路德的自由观

论马丁·路德的自由观 论马丁·路德的自由观 论马丁·路德的自由观文/王业建摘要:马丁·路德在《基督徒的自由》一文中阐述了其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唯信称义”,表达了人只要通过内心的信仰就可以获得自由,自由是由人自身决定的,但是自由的荣耀需要为所有人服务,这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关键词:马丁·路德;自由;捆绑 1520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基督徒的自由》,这是他的“最高尚、最优美和最成熟的杰作”.在这篇文章里,他阐述了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唯信称义”,提出了关于心灵自由与捆绑的两个命题:“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辖管;基督徒是全然忠顺的众人之仆,受所有人辖管”.这些思想不仅使基督教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变革,而且对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一、心灵的自由马丁·路德以人性作为论述的起点,人由肉体和灵魂构成,前者叫做外体之人、旧人;后者叫做里面之人、新人。一个公义、自由和敬虔的里面之人、新人是怎么来的?外在的行为对基督徒的自由或是奴役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肉体对灵魂没有任何益处,不健康或不幸的肉体对灵魂也没有任何伤害,肉体的顺遂或是磨难“既不影响灵魂的自由,也与灵魂的被奴役无涉”.靠外在的善行是无助于灵魂的自由的,而只能造就伪君子。接着他提出了自己“唯信称义”的思想:“对于基督徒的生活、公义与自由,有一样东西,并且只有这一样才是必须的,那就是最神圣的上帝之道,基督的福音”.灵魂的称义唯因信心而无需任何善行。信心与行为不能并存,不能因行称义,不管行为的性质如何。信心只能主宰里面的人,里面的人与任何外在行为都是无关的。只有心灵的不虔不信才是罪恶,没有任何善行能使人成为基督徒。相反,对基督的真信能带来完全的救赎,救人脱离一切罪恶。他利用这样的思想对《圣经》做了新的解释,(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4777885.html,)认为《圣经》分为两大部分:诫命与应许。虽然诫命训导人们做善事,但是这种善事不能在训导时就一下子能做成,它只向人们指出应为之事,认识只靠自己的力量是无能为善的,在自身也找不到称义得救的途径,那么就有了《圣经》的第二部分:上帝的应许。而上帝的应许是圣洁、真实、公义、自由、平安的应许,而且充满着善美,我们坚信这个应许,灵魂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