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1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受到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的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状态,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

(病理程序:生理程序发生改变---植物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产生变化----表现出病态)

受害植物在生理上没有发生病理程序,称为损伤不是病害

2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原,间接因素称为诱因

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能互相传染),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不能互相传染)。

生物性病原(侵染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寄生藻类和螨类等,通常称为病原物,病原真菌、细菌称为病原菌。非侵染性病害:温度失调、水分失调、营养失调、有毒物质影响

3病害三角:寄主、病原、环境

4症状: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

病状: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病变特征,如变色、坏死斑、肿瘤、萎蔫、腐烂等。

病症(sign):病原物在寄主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两方面的特征,如菌丝、粉状物、毛状物、颗粒、蘑菇、菌脓、寄生植物个体等。

(所有园林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症;由真菌、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藻类引起的病害病症明显;病毒、植原体和多数线虫、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凡有病症的病害,通常病状先于病症出现)·病症类型:1、营养体:菌丝体、菌膜或菌毡、根状菌索、菌核、植物体、藻体;2、繁殖体: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孢子堆、子座、伞菌、木霉菌、果实;3、病害产物:气味、菌脓。

·病状类型:1增生型症状(促进性):瘤肿、痂疮、丛枝、叶卷曲、愈伤组织、流胶和流脂;2减生型症状(抑制性):黄化、花叶和斑驳、矮缩、簇生;3坏死型症状(分解性):枝(叶)枯、斑点和斑块、溃疡、腐烂、腐朽、顶枯或梢枯、水渍、焦灼、穿孔、枯萎、猝倒。

5生物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原病毒、植原体、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植物病原真菌:大约有70%以上的植物病害由真菌引起(白粉病、锈病、灰霉病、炭疽病、溃疡病、根朽病)多数腐生,少数寄生。

真菌的主要特征:1.有细胞核,属真核生物;2.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维管束组织;3. 有细胞壁;

4.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异养生活(寄生或腐生);

5.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真菌的个体发育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即真菌先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然后形成各种复杂的繁殖结构,产生孢子。

真菌进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体称为营养体,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为菌丝体。

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称为有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称为无隔菌丝。(菌丝一般由孢子萌发后延伸生长形成,以顶端伸长的方式生长)

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细胞壁与寄主的原生质接触后,因渗透压的作用直接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的真菌,以菌丝上形成的特殊器官——吸器,深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吸器的形状由小球形、掌状、分枝状等。

菌丝组织包括:菌核、子座、菌索、假根和菌膜。菌核是营养贮藏器官,也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子座是真菌从营养体到繁殖体的一种过渡形式,又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菌索能抵抗不良环境,而且有蔓延和侵染寄主的作用。

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以孢子作为繁殖的基本单位,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真菌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

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主要以断裂和芽植繁殖,无性孢子包括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等。

没有鞭毛不能游动的称孢囊孢子;有的孢子囊内产生的孢子无细胞壁,具鞭毛能游动,称游动孢子。

有性繁殖是通过两个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完成。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无性阶段可重复多次,所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越大,侵染寄主的可能性越大。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真菌的命名采用国际通用的林奈“双名法”:属名+ 种名+ (最初定名人)最终定名人

前一个名称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名称是种名,种名之后为定名人的姓氏(可以缩写),如有更改学名者,最初的定名人应加括号表示。

·鞭毛菌亚门:最低等的真菌,多数生于水中,少数为两栖或陆生,潮湿环境有利于生长发育。该亚门真菌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有腐烂、斑点、猝倒、流胶等。

·接合菌亚门:无性繁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真菌中最大、危害最多的类群;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真菌中最高等的亚门;有的锈菌必须经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转主寄生;有的锈菌在一种植物上就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同主寄生。

。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单链RNA。致病作用主要是促进寄主细胞合成新的酶或毒素,干扰或破坏寄主植物的正常代谢。有病状没有病症。主要引起减生性症状如花叶和碎锦、畸形、生长停止和坏死。

·病毒的传播分为非介体传播和介体传播两大类:

·非介体传播:通过感病植物或带毒体本身的无性繁殖材料或有性繁殖材料来完成的。主要有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花粉和种子传播

·介体传播:由带毒的或本身受感染的其他生物介体来完成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最主要:蚜虫、叶蝉、飞虱、粉虱)、螨类、线虫、真菌等介体进行传播。

·植物病原细菌: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包有一层胶状的粘液层,通常称为荚膜;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极鞭;生在菌体周围的鞭毛,称周鞭。细菌的繁殖为二均裂方式。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的重要属性,薄壁菌门是革兰氏阴性菌,厚壁菌门是革兰氏阳性菌。

病状:有斑点、腐烂、萎蔫、溃疡、穿孔、畸形等,坏死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边缘常有褪绿的黄色晕圈(细菌斑点病的标志)。病症方面,潮湿环境下,常在病斑上泌出粘稠状菌脓,部分叶斑后期脱落成穿孔。

细菌主要通过寄主体表的自然孔口(气孔、皮孔、蜜腺等)和伤口侵入。侵染最主要的条件是高湿度。侵染源:活植株、病残体、繁殖材料、土壤等;传播途径:雨水传播(最主要);人为传播;昆虫传播。·细菌病害的防治:重点是清除侵染来源(选用无病种子、苗木插穗等繁殖材料;注意苗圃、庭园及花坛、绿地的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进行土壤消毒等);做好种苗消毒;选育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在地区之间,应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防止病区扩大。发病时用抗菌素(链霉素、波尔多液)进行药剂防治。此外,应避免形成伤口,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

·植原体也叫植物菌原体。植原体对四环素族抗菌素敏感。包括四环素、金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植原体病害普遍表现为系统侵染,症状多为丛枝和矮缩等现象;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嫁接也是传播和接种植原体的有效方法。

·植物病原线虫:专性寄生,只能在活的细胞或组织内取食和繁殖。口针是植物寄生线虫的最主要标识。绝大多数产卵繁殖,少数孤雌生殖。

防治植物线虫病的基本措施有:严格植物检疫;增施有机肥;选用高抗性或免疫植物与感病植物轮作或间作;进行种苗处理和土壤处理;药剂(D-D混合剂)防治。

·寄生性种子植物: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全寄生,包括菟丝子科和列当科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关系只是水分和矿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包括桑寄生科和槲寄生等。前者无足够的叶绿素,后者有叶绿素。

主要有桑寄生科和槲寄生、菟丝子、无根藤和寄生性藻类。寄生性种子植物依靠风力和鸟类介体传播。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植物的抗病性、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寄主植物的抗病过程、病害侵染循环等内容。

·寄生性: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包括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强寄生物)--活体寄生物,兼性寄生物、专性腐生物(死体营养物)

寄生专化性:任何寄生物都只能适应一定种类的寄主植物(寄主范围也叫寄主谱)

·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表现在酶的致病作用、生长调节素的致病作用、毒素的致病作用、争夺营养、机械压力。

·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所表现的不易亲和或不易感染的特性,即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物活动的能力。具有遗传性、专化性。抗病性与致病性同时存在于寄主-病原物体系中。

包括免疫寄主、抗病寄主、耐病寄主和感病寄主;抗病性分为被动抗病性和自动抗病性;垂直抗病性(小种专化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非小种专化抗病性);

典型的抗病性例子:过敏性坏死反应和植物保卫素的产生

·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植物侵染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源、再侵染源以及病程(主要环节)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场所包括有病植物、病植物残体、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土壤和肥料、昆虫等传播介体。

·初侵染: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的场所出来,所进行的第一次侵染。

·再侵染:受到初侵染的植株在同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发病过程,产生大量的繁殖体并又被传播到健康植物上,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进行重复的侵染。

·病原物的传播:自然动力传播(风、雨、流水、昆虫和动物活动)、主动传播、人为传播(农事操作)真菌主要以气流和雨水传播;细菌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病毒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由鸟类和气流传播;线虫主要由土壤、灌溉水以及水流传播。

·病程: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过程。包括接触期(孢子接触寄主到孢子开始萌发)、侵入期(孢子萌发到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影响条件是温湿度)、潜育期(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表现症状)、发病期(从寄主表现症状开始到症状停止发展为止)。

侵染循环绝不意味着病害年复一年、不变的重复发生。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原: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各种不良或不适宜的环境因素。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病原: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常见的有:营养失调、温度与光照失调、水分失调、大气污染等因素。

·缺素症:1)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乏N(黄化)、P(紫色)、K(叶枯)、Mg(明脉)、Zn(小叶而黄)。---元素可移动2)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缺乏B(畸形果)、Ca(芽枯)、Fe(白叶)、S (黄化)、Mn(失绿斑)、Mo(叶畸形)、Cu(幼叶萎蔫)---铁臂阿童木流钙还猛(Fe B Cu Mo S Ca Mn)缺铁嫩叶黄化、失绿白化;缺镁是下部叶片褪绿、黄化;缺锰叶脉间枯黄色;缺硫植物叶脉发黄,叶肉组织仍保持绿色,从叶片基部开始出现红色枯斑。

锌中毒:植株小,叶片皱缩、黄化或具褐色坏死斑。锰毒:引起叶脉间黄化或变褐

·土壤水分失调:土壤干旱,植物萎焉,如杜鹃缺水叶尖及叶缘变褐色坏死;土壤水分过多,根部腐烂,水涝。

·温度不适宜:高温灼伤,低温冻害,水渍状斑。防护措施:树干涂白

·光照不适宜:光照不足引起徒长,光照过强引起叶黄。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南方酸性土壤容易缺P、Zn;北方石灰性土壤容易发生缺Fe性黄化病

·有毒物质的影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氧化硫、氯化氢和氟化物等有害气体及各种烟尘

·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不当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没有病症、成片发生、没有传染性、可以恢复。

区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1侵染性病害有病状和病症,症状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或迹象;非侵染性病害只有病状无病症,一般不呈现一个渐进扩展的模式。2侵染性病害是有发病中心的,并有从中心向周围扩展蔓延之势。3侵染性病害在一特定地点,通常在个别或少数种类的寄主植物上,非侵染性病害是在一个地方几种或多种而且在分类互不相关的植物上发生类似症状。

柯赫法则检验

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综合防治:以生态学为基础,有机地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对物理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各种生物和微生物区系,寄主的抗病性,以及病原物的生存、繁殖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控制或调节,建立一个以栽培植物为主体的相对平稳的生态系,并力求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把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

济容许的水平之下。

·防治三角:生物、生态、经济

·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检验方法: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栽培检验

栽培措施:选用无病繁殖材料、培育健苗、植物的合理配置与轮作、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场圃卫生。

·农药的合理使用:贯彻“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对症下药、适用用药、交互用药、混合用药、安全用药)

·常见的杀菌剂

无机杀菌剂:波尔多液(伤口保护剂,对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效果较好,但对白粉病的锈病效果差);

石硫合剂(红褐色透明液体,臭鸡蛋味,杀菌剂,防治白粉病的特效药,可防治锈病、炭疽病。高浓度为铲除剂,杀虫杀螨);白涂剂(减轻观赏树木因冻害或日灼而发生的损伤,遮盖伤口,避免病菌侵入,减少天牛等害虫产卵机会);高锰酸钾(土壤消毒,工具、花盆及种苗消毒)

有机杀菌剂: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内吸杀菌剂)、甲霜灵、多菌灵

叶花果病害的病原主要是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

白粉病类:月季白粉病

锈病类:梨桧锈病

炭疽病类:兰花炭疽病、含笑炭疽病

叶斑病类:月季黑斑病、花木煤污病、白玉兰叶枯病、含笑叶枯病

叶畸形类:桃缩叶病

病毒病类:仙客来病毒病

侵染特点:病落叶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防治原则:减少侵染来源:园林栽培措施、剪除病叶、深翻等。喷药保护、水肥管理、通风透光等

·梨桧锈病

症状:侵染叶片后,在叶片正面表现为橙色,近圆形病斑,病斑略凹陷,斑上密生黄色针头状小点。叶背面病斑略突起,后期长出黄褐色毛状物。果实和果柄上的症状与叶背症状相似,幼果发病能造成果实畸形和早落。病原:锈菌

防治措施:

(1)彻底铲除梨园周围5km以内的桧柏类植物。

(2)在桧柏植物上喷药抑制冬孢子的萌发和锈孢子的侵染。对不能砍除的桧柏类植物要在春季冬孢子萌发前敷除病枝并销毁,或喷1次石硫合剂或80%五氯酚钠抑制冬孢子发生。

(3)喷药保护梨树。在重病区,于梨树展叶期和落花后各喷1次杀菌剂,来防止担孢子的侵染。药剂有1:2:200倍波尔多液,65%代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5%粉锈宁1000倍液等。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躯分节,分别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2.头部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3.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由9-11节组成,末端具外生殖器。5.具有变态特性: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通过系列内、外部形态和构造的变化。

最长的竹节虫体长可达330mm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Insecta)。

昆虫纲在地球上广为分布的原因:具有翅、体小、取食器官多样化、繁殖力强、适应力强、变态特性·昆虫的头部:头壳表面有口器、触角、复眼及单眼(昆虫取食和感觉中心)

·昆虫头式(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下口式:植食性咀嚼式昆虫(蝗虫、蟋蟀、蝶蛾类幼虫);前口式:捕食性、钻蛀性昆虫(步行虫);后口式:刺吸式昆虫(蝉、蚜虫、椿象)

·头部附器:触角、复眼、单眼、口器

1)触角:分三部分(柄节、梗节、鞭节)功能:嗅觉、触觉,是昆虫觅食、求偶、避敌的基础。·触角种类:①线状(丝状):蟋蟀、天牛;②念珠状:白蚁、褐蛉;③锤状:瓢虫;④球杆状:蝶类;

⑤羽毛状(双栉齿状):♂蛾;⑥锯齿状:芫菁、叩头虫;⑦鳃状:金龟子;⑧刚毛状:蜻蜓、蝉;⑨具芒状:雄蚊;⑩肘状(膝状):蜜蜂、象甲

触角的功能: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鉴别某些种类的雌雄;用以害虫的防治(性信息素诱杀)

2)眼:取食、栖息、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复眼:分辨近距离和移动的物体。

--复眼对光的强度、波长和颜色有较强的分辨能力,特别是对人眼所不能看到的波长在330-400nm的紫外光有很强的趋性。因此可以利用黑光灯、双色灯、卤素灯诱集昆虫。

单眼: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不能看清物体本身的形状。

3)口器

主要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种类型。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个部分

危害症状:对植物所造成的机械损伤明显。把叶片咬成缺刻或穿孔(金龟子、叶蜂幼虫和一些鳞翅目的幼虫);在果实或枝干内部钻蛀隧道,取食危害(食心虫和危害枝干的天牛、吉丁虫等)。吐丝缀叶、卷叶(卷叶蛾、螟蛾);咬断幼苗或啃食皮层,将幼苗萎蔫枯死(蛴螬);咬断幼苗根茎部后将其拖走(大蟋蟀、地老虎)

·咀嚼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可将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喷撒在植物体上或做成毒饵,使其和食物一起被昆虫食入消化道,即可引起中毒和致病死亡。

·刺吸式口器(蝉、蝽、介壳虫)

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有唇、上颚、下颚、下唇

适用的杀虫剂:触杀剂和内吸剂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危害症状:吸取植物的汁液,造成病理的或生理的伤害,使被害植物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畸形,或因部分组织受唾液的刺激,使细胞增生,形成膨大的虫瘿。多数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还可以传播病害,如蚜虫、叶蝉、飞虱等。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对剌吸式口器的害虫的防治,只有用内吸剂、触杀剂和熏蒸剂才有防治效果,而胃毒剂防治则无效。

·虹吸式口器:蝶、蛾(以幼虫为害,吸果夜蛾除外)

·嚼吸式口器(蜜蜂)锉吸式口器(蓟马)刮吸式口器(蝇蛆)舐吸式口器(家蝇成虫)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杀虫剂随食物一起进入害虫消化道,被吸收以后通过血淋巴扩散到神经、肌肉等各种组织中,产生毒杀作用。·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液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

·触杀剂和熏蒸杀虫剂等不受口器类型限制。

4)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生

有1对分节的足。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侧上方还各生有1对翅,依次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都是昆虫的运动器官。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每一个胸节都是由4块骨板构成,背面背板、下面腹板、左右两侧板

胸足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足的类型:A.步行足(步行甲)B.跳跃足(蝗虫、跳甲、跳蚤的后足)C.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的足)D.开掘足(蝼蛄、金龟甲、蝉的若虫等土栖昆虫的前足)E.游泳足(龙虱的后足)F.抱握足(龙虱雄虫的前足)G.携粉足(蜜蜂的后足)H.攀握足(虱类的足)

5)翅

三边三角(前缘、内缘、外缘;顶角、内角、臀角),臀前区、臀区、腋区、轭区

·类型:按质地和覆盖物分

A、膜翅:蜂类、蜻蜓

B、毛翅:石蝇

C、鳞翅:蝶、蛾

D、缨翅:蓟马

E、覆翅(复翅):蝗虫、叶蝉

F、半覆翅:竹节虫H、鞘翅:天牛、金龟子

G、半鞘翅:蝽I、棒翅(平衡棒):蝇类、蚊6)腹部

一般由9-11节构成,之间由节间膜相连,可弯曲,伸缩、扩张,对呼吸、交尾、产卵有意义。着生尾须,外生殖器(雌虫产卵器,雄虫是交配器),内藏内脏,为昆虫的生殖和代谢中心。(内部有消化、排泄、呼吸、生殖系统)

·昆虫体壁有延展性、坚硬性、不透性

在杀虫剂中加入对脂肪及蜡层有溶解作用的溶剂,或在粉剂中选用对蜡层有破坏作用的惰性粉作为填充剂,都能破坏体壁的不透性,从而提高药剂的杀虫效果。

·昆虫内部器官系统

由两层隔膜(背膈、腹膈)分隔成3个血窦(背血窦、围脏窦、腹血窦)

背血窦里有围心细胞、背血管,腹血窦里有腹神经索

内部器官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1)消化系统

·胃盲囊(在消化系统):增加中肠的表面积,有利于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营养物质

·中肠是昆虫主要的消化场所,胃毒剂对昆虫的杀伤作用与中肠液的PH值密切相关,碱性的农药对中肠液呈酸性的甲虫杀伤力大,而碱性农药对中肠液呈酸性的蝶蛾幼虫杀伤力大。

2)循环系统

·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不完全在血管里流,它充满整个体腔,血液在体腔里、器官间流动,只在流经背血管时,才被限制在血管里流动,这种循环称开管式循环。

·循环系统:包括背血管和体腔,背血管分动脉和心脏两部分。

3)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管

4)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门和气管系统组成

1、昆虫的呼吸主要靠空气的扩散作用,其次是体壁有节奏的扩张和收缩引起的通风作用。

2、呼吸作用与熏蒸杀虫剂的关系

当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毒气时,毒气同样可随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虫体,使昆虫中毒死亡。这就是利用熏蒸剂杀虫的原理。

3、气门的疏水性,水滴不易进入,但有油类制剂容易渗入进虫体。肥皂水、面糊水等可堵塞气门导致窒息死亡。

5)神经系统

在腹血窦里,神经冲动的传到依靠乙酰胆碱的释放与分解而实现,大多数农药都是神经毒剂,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致毒作用是因为抑制了胆碱酯酶的作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于神经纤维膜,改变膜的离子通透性,使中毒昆虫高度兴奋或产生痉挛。

6)内分泌系统

内激素有脑激素、脱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外激素有性外激素

两性生殖: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受精)后,发育成新的个体。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成新的个体。偶发性孤雌生殖(家蝉);经常性孤雌生殖(雄虫,蜜蜂;没有雄虫:介壳虫、粉虱、蓟马、叶蜂、小蜂)

“世代交替”即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

卵胎生:某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体(梨圆盾蚧)

幼体生殖: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就进行生殖。

·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幼体自卵中孵化直至成虫羽化而出的整个发育过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幼体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1)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金凤蝶;2)不全变态(卵、若虫、成虫)---蝗虫: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

幼虫基本类型:无足型、寡足型、多足型、原足型

蛹的类型:离蛹、被蛹、围蛹

·性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雌雄外生殖器)不同以外,在个体大小、体型、颜色等方面常有显著差别。介壳虫、袋蛾、尺蛾、毒蛾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类型个体的现象。蚂蚁、蜜蜂、白蚁。(由外激素控制)

昆虫的世代与习性

昆虫的休眠、滞育、昼夜节律、趋性、群集性、迁飞、拟态、保护色等习性和行为。

·世代: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并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

·年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或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

一年完成一代称为一化性,一年完成2代的称为二化性,一年完成多代以上的称为多化性,多年完成一代的称为多年性。

·习性

·休眠:通常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

·滞育: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其生长发育或生殖暂时停止,经过一段时期,通过某种刺激,才重新恢复生长发育,此现象称滞育。

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周期,内在因子是内激素(脑激素),滞育解除必须经过低温。

·世代交替:两性世代与单性世代交替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如蚜虫,棉蚜。

·趋性:对某种刺激(热、光、化学物质)进行趋向或背离的活动。(趋热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有正趋性和负趋性

·群集形:就是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暂时性的—榆兰叶甲、瓢虫、永久性的----蜜蜂、白蚁)

·拟态:昆虫为了躲避敌害,模仿环境中其他动、植物的形态或行为,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尺蠖、食蚜蝇)

·保护色:某些昆虫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的背景相似的颜色的现象。(蚱蜢)

构成环境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对昆虫生长发育和分布有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气候、土壤因素)、生物因素(食物、天敌、其他)、人为因素(生产活动)·温度:直接影响昆虫体内的新陈代谢,支配昆虫的生命活动

·有效积温: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需要的发育起点以上温度的累加值是一个常数。

K=N(T-C)或N=K/(T-C)(N为发育日数,T为温度,K为积温常数)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以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为依据,采用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比较长期地稳定地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植物保护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园林技术防治——利用一系列园林管理技术,降低害虫种群数量或减少其危害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园林技术防治:选择适宜圃地育苗,保证苗强、苗壮;培育和选用抗虫品种;适地适树,合理配置各种树木、花卉,避免某些害虫的嗜食植物相邻种植,组织害虫的扩散蔓延;合理施肥与灌溉;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结合整形修剪,剪除带虫枝、叶。

·物理机械防治

捕杀;诱杀(利用害虫的趋性,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黄色粘胶板或黄色水皿诱杀,银灰色膜趋避蚜虫;利用糖醋液诱杀蛾类);阻杀;高温杀虫(热水浸种、烈日曝晒、红外线辐射)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虫害的方法。

·以虫治虫;以菌治虫(苏云金杆菌BT);以鸟治虫;激素治虫(外激素---性外激素;内技术---脱皮激素、保幼激素、脑激素)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一种防治方法。

优点: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限制小、适宜于大面积使用

缺点:使用不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会产生抗性。

·农药分类

按来源、化学成分分类:无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

按防治对象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

按作用方式分:触杀剂(脂溶性,封闭害虫气门使其窒息而死---辛硫磷、氰戊菊酯);胃毒剂(敌百虫、砷酸钙、砷酸铝);熏蒸剂(氯化苦、磷化铝、溴甲烷);拒食剂(拒食胺);忌避剂(香苯油、樟脑、驱蚊油);引诱剂(性引诱剂、糖醋酒液)等;内吸剂(乐果、久效磷--施到植物上或土壤里)

·农药剂型:农药原药与辅助剂混合调配,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组分和规格,适合各种用途的商品农药型式。农药的有效成分是原药

农药的加工剂型:

1.粉剂;2.可湿性粉剂(原药微粒+填充剂+湿润剂;用水稀释后喷雾;不宜用于喷粉)

3.乳油(加水稀释后可用来喷雾);4.颗粒剂(可撒施于植物上,用药少,用工少等;要用于灌心叶、撒施、点施);5.可溶性粉剂;6.悬浮剂;7.缓释剂(可有效地延长农药效期,所以残效期延长,并减轻污染和毒性);8.超低量喷雾剂;9.烟剂

农药的应用方法:

1喷雾法;2喷粉法;3灌根法;4根施法;5毒饵法;6熏蒸法;7种苗处理法(拌种、浸种);8注射

法;9涂抹法

·常用的杀虫剂:敌百虫(鳞翅目幼虫和叶甲)、敌敌畏(蚜虫、叶甲和蛾类)、乐果(蚜虫、蓟马、介壳虫)、马拉硫磷(蚜虫、蚧虫、刺蛾)、杀螟松(天牛等钻蛀性害虫)

·农药的合理使用

正确选用农药;适时用药;合理混用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药害;安全用药;注意保护天敌。

·园林植物害虫常见种类

食叶害虫:刺蛾类、蝶类、甲虫类、叶蜂类、蝗虫类、枯叶蛾类、毒蛾类、夜蛾类、尺蛾类、天蛾类、螟蛾类等

刺吸性害虫:“五小害虫”(蚧虫类、蚜虫类、粉虱类和木虱类、蓟马类、螨类)、蝉类、蝽类

钻蛀性害虫:实蝇类、天牛类、木蠹蛾类、象甲类、小蠹类、吉丁虫类、透翅蛾类等

苗圃害虫(地下害虫):地老虎类、白蚁类、蛴螬类、蟋蟀类、蝼蛄类、金针虫

·椰心叶甲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危害:成、幼虫主要为害未展开的棕榈科植物幼嫩心叶。重者椰叶皱缩,枯萎、破烂,甚至大面积折落,留下部分叶脉架。棕榈科植物——椰子、大王椰子、蒲葵等受害后,可见心叶枯黄、呈火烧状。

·传入途径:各虫态随苗木或其他载体进行远距离传播,成虫也可飞行逐渐扩散。

·入侵成因:1.繁殖快。2.没有有效天敌制约。3.施药难度大,防效不理想;4.扩散快。5.存在违规调运种植染虫棕榈科植物现象;6.近年来气候异常干旱和炎热。7.各地重视不够。

·防治方法:检疫措施、化学防除、生物防治

1检疫措施:严格检疫审批;现场检疫;室内检验和检疫;产地检疫;隔离试种观察;原柜退回或烧毁。2化学防除:现场检疫,适时恰当处理;田间选用西维因、乐斯本、敌百虫,对未展开的心叶可采取灌心法;对初展开的心叶直接喷雾;挂药包“椰甲清”。

3生物防治:释放天敌(1、椰扁甲啮小蜂、姬小蜂2、椰青红斑蛾赤眼蜂3、绿僵菌等)

商品农药名称=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有效成分名称+剂型名称(80%敌敌畏乳油)

1)百分浓度(%):100份药液中含有效成分的份数,包括重量百分浓度和容量百分浓度。

2)百万分浓度(ppm):一百万份药液中含有效成分的份数。

3)倍数法:稀释剂用量与原药剂用量之比。

ppm =百分浓度×10,000; 百分浓度(%)=原药剂浓度(%)×100/ 稀释倍数

原药剂用量=所配药剂重量×所配药剂浓度/原药浓度

稀释剂用量=(原药剂浓度—所配药剂浓度)×原药重量/所配药剂浓度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大纲(仅供参考、不够的自己补充哈) 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致死中量(LD50)和致死中浓度(LC50):用杀死种群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表示的各种药剂的毒力称致死中量;若用浓度为单位则称为致死中浓度。 3、忍受极限中浓度:是对鱼的毒性测定时常用的指标。原则与虫、菌、草一致,即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农药与某种鱼接触一定的时间(2 4、48、96h)杀死50%所需的浓度,一般用微克/克表示。 4、相对毒力指数:几种杀虫剂或杀菌剂若在不同时间及不同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时,则每次都得用一个标准药剂做对比,以二者的LD50进行比较,即为相对毒力指数。 5、农药分散体系:各种农药的原药或制剂经调制、施用、燃点或释放使之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即形成应用上的分散体系。 6、乳化剂:能使原来不相容的两相液体,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株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这种作用的助剂叫做乳化剂。 7、油水分配系数:油/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分配系数越大,油溶性越大。 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强弱通常用HLB表示;值越大,亲水性越强;值越小,亲油性越强。值为0-20之间。 8、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他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耐药性:由于生物种的不同,所处发育阶段不同,生态状况不同,环境条件的变化或由于具有特殊的行为均对药剂产生不同的耐力。 9、交互抗性:昆虫的一种品系由于相同的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的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负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多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性。 10、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1

《园林植物识别》复习总结资料

《园林植物识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银杏叶为()形,在()枝上簇生;在()枝上互生,雌雄()株。 2.根据下列特征或用途各举2树木例子 1)有长短枝之分()、() 2)坚果()、() 3)藤本()、() 4)中国特有树种()、() 5)孓遗植物()、() 6)冬季开花()、() 4.列著名花卉各属蔷薇科哪一属:日本樱花( )、玫瑰( )、垂丝海棠 ( )、珍珠梅( )、梅( )、月季( )、碧桃( )、棣棠花( )。 5.先花后叶类的树种有、、、、等。 6.树木的营养器官指、、。 7.本地区可作为园林地被植物的种类有、、 。 8.园林中的优级型树种单独栽植称为___________。 9.蔷薇科植物的识别要点为叶互生生,常有托叶;花 5 基数,两性花;果实为蓇葖果、瘦果、核果和梨果等。 10、豆科可以分为()、()和()三个亚科; 11.裸子植物中,()为活化石。它是冰川孑遗树种。 12.裸子植物中,()、()、()、()和() 被称为世界五大著名观赏树种。 13.豆科植物的特征:叶多为()叶,常()生;花多为两侧对称的()花;果为()果; 14.榆科植物为木本。单叶互生。花()、()被。果为()。 15.棕榈科的识别要点是:木本,叶多()或()分裂;花为() 花序。

16.下列著名花卉各属忍冬科哪一属;锦带花:();猬实:(),金银花:();金银木:();接骨木:();珊瑚树:();木绣球()。 17.常用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有两种,一种是__恩格勒____一种是 ___哈钦松_______。 18.“岁寒三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黑松叶为________针1束,冬芽__________色;华山松叶为针1束; 20.木兰科植物的特征为:木本,单叶()生,托叶脱落后在枝上留下(); 花()性;果为()果; 21.樟属植物的特征为:木本,具()细胞,有香气;单叶( )生,全缘, 多为()脉;()果; 22.常用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有两种,分别是(),()。 23.植物的命名采用()的双名法,由()和()组成。 24.一年内多次开花的植物种类有()、()、()。 25.下列著名绿化树种各属哪个科:榕:( );枫杨:( );榆树:( )。 二、选择填空(每个1分,共6分) 1.金银木描述错误的一项 A.花双色 B.果红色 C.不耐阴 D.落叶灌木 2.下列对黑松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叶2针一束 B.我国特产 C.阳性树种 D.冬芽银白色 3._D__是沙荒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能抗风,抗沙埋,有“沙漠中的勇士”的称号。A.毛白杨 B.银白杨 C. 小叶场 D.胡杨 4.对圆柏属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铺地柏是圆柏属 B.龙柏为该属的栽培变种 C.叶鳞形 D.刺形叶叶基下延生长 5.绣线菊属的麻叶绣线菊是一种观赏植物.其花序为 A 。 A.伞形花序 B.伞房花序 C. 复伞形花序 D.复伞房花序 6.下列对银杏科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中国特有树种 B.叶有长短枝之分 C.雄雌异株 D.秋色叶树种 8.()是杜仲与榆树的一个相似之处

植物复习题

3. 分别说明菊科和兰科具有哪些突出特征是它们被子植物中的大科? 菊科:叶常互生,无托叶,多草本。头状花序单生或再排列成各种花序,外具有一层至多层苞片组成的总苞。花萼特化为冠毛;花冠合瓣;雄蕊冠生;花药为聚药雄蕊;雌蕊心皮2,合生,子房下位,1室,1胚珠;柱头2裂;果为连萼瘦果,顶端常具有宿存的冠毛;种子无胚乳。 花序构造和虫媒传粉高度适应;萼片特化成冠毛或刺毛,有利于种子的远距离传播;部分种类具有块茎、块根、匍匐茎或根状茎,有利于营养繁殖的进行。这些特征使菊科植物快速的发展与分布,成为被子植物第一大科。 兰科:花两侧对称,花被2轮,花瓣状,其中内轮一个花瓣特化为唇瓣,内有蜜腺;雄蕊和雌蕊的花柱柱头结合成合蕊柱,花粉粒结合成花粉块,子房下位,扭转180°,雌蕊常3心皮合生,柱头3,侧膜胎座,蒴果,种子无胚乳。 兰科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与昆虫传粉紧密地相互适应。 4.比较分析教材中介绍的5个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要点、理论依据和应用情况。 ①恩格勒系统 要点: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原始,将柔荑花序类的植物作为杯子植物的原始类群(假花说和二元论) 理论依据:《植物自然分科志》《植物分科志要》 应用情况:恩格勒系统是被子植物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分类系统,世界上除英、法以外,大部分国家都采用本系统。 ②哈钦松系统: 要点:花是由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起点,无被花和单倍花在演化过程中退化,柔荑花序类各科来源于金缕梅目;单子叶植物起源于毛茛目(真花说和单元论)理论依据:《有花植物科志》 应用情况:在世界上很少使用,在我国受到相当的重视。 ③塔赫他荐系统 要点:单元论,真花学说,单子叶植物起源于睡莲目 理论依据:《有花植物的多样性和分类》 应用情况:由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生物系编写的《植物学》的被子植物分类部分是按该系统编写的。 ④克朗奎斯特系统 要点:真花学说,单元起源(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厥),单子叶植物起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的祖先。 理论依据:《有花植物分类和演化》《有花植物分类的综合系统》 应用情况:美国高等院校的植物分类教学多采用该系统。 ⑤APG系统 要点:

《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doc

《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园林植物学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院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花卉学 绪论 花卉的涵义和范围;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我国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国内外花卉事业(科研、生产等)发展概况。 第一篇 第一章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第二章花卉的分类 第三章花卉的生长与发育 第四章花卉与环境因子 第五章花卉栽培的设备 第六章花卉的繁殖 第七章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八章花卉的应用 第九章花卉的病虫害防治 第二篇 第一章露地花卉 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岩生花卉; 水生花卉学名;形态特征;产地与分布;习性;繁殖;栽培;园 林用途 第二章草坪植物与地被植物 主要草坪植物;主要地被植物 第三章温室花卉 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亚灌木花卉;木本花卉;兰科花卉;蕨类植物;仙人掌及多浆植物 第四章盆景艺术 盆景概念及简史;盆景分类及艺术流派 (二)园林树木学 绪论 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中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和宝贵的 科学遗产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植物分类学方法;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树木的生命周期;树木的年周期;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树 木的整体性及其生理特点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光照因子;空气因子;土壤因子;地 形地势因子;生物因子;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城市环 境概述 第一章园林树木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 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作用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第十章园林树木的修剪与整形 第十一章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 第二篇各论 国产习见园林树种以及国外产著名种类 包括:学名;形态;分布;习性;繁殖栽培;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掌握基本概念、植物资源及分布、分类、生长发育以及和环境间 的相互关系;常见和主要种类的所在科属及学名、栽培繁殖方法及其在 园林中的应用。 四.试卷结构 1.园林植物的拉丁学名互译(20分) 2.名词解释(40分) 3.填空题(30分) 4.综合性答题(60分) 五.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时间:3小时 六.主要考试书 1.《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王莲英 2.《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陈有民

植物化学保护期末复习试卷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10×2分) 1、农药:防治危害农作物、林业及其产品、环境卫生的有害生物(害虫、植食螨、病菌、杂草、线虫和鼠类等)和有目的地调节植物及昆虫生长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天然活性物质以及为提高这些物质药效的助剂和增效剂等。 2、触杀剂:通过体壁进入体起毒杀作用的药剂; 3、保护剂:病害将发生时施药,防止病害入侵。 4、毒力: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体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或药剂对有害生物的在致死能力。 5、致死中量(LD50):杀死种群50%个体所需的药剂剂量。 6、位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7、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8、适度治理策略:限制药剂使用,降低选择压力,减低抗性基因频率阻止延缓抗性发展。 9、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积累的能力。 10、植物毒素:植物产生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毒杀作的次生代产物。 二、填空题(20×1分) 1、按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的毒性可分为高毒、中毒、低毒 2、农药制剂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名称;加工制剂类型。 3、杀鼠剂按作用速度可分为:急性、慢型两类。 4、农药的“三致性”是指: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5、影响除草剂被植物叶面吸收的因素:除草剂结构、植物的形态、叶的老嫩和外界环境条件、助剂等。 6、农药分散体系通过原药经加工制成一定机型、制剂通过喷施手段两种途径实现。 7、农药混用优缺点:增效;扩大防治谱;降低成本;降低毒性和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延缓或克服抗药性。 三、选择题(10×1分) 1、抑制AChE活性的药剂为(A) A.敌敌畏 B.杀虫双 C.六六六 D.阿维菌素 2、抑制轴状突神经传递的药剂为(C) A.异丙威 B.吡虫啉 C.氯氰菊酯 D.氯虫双酰胺(康宽) 3、按作用方式分,下列属物理性毒剂的品种为(B) A.敌百虫 B.矿物油 C.灭幼脲 D.溴甲烷 4、下列属灭生性除草剂的品种为(A) A.草甘膦 B.敌稗 C.苄磺隆 D.乙草胺 5、抑制呼吸作用的药剂为(B) A.敌敌畏 B.鱼藤酮 C.六六六 D.阿维菌素 6、常用的熏蒸剂为(C)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一、名词解释 1. 物候期:是指树木有规律的年复一年地生长(重演),构成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树木有节律的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树木器官动态时期。(年周期:树木自春季休眠芽开始萌发,经过夏秋生长,冬季再以休眠芽过冬,到第二年春天休眠芽萌发前的这一段时间。)物候期的特征:顺序性和连续性、重演性、各个物候期高峰相互错开。) 2. 花芽分化:由叶芽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和组织状态的过程。(实生根系、茎源根系、根蘖根系)(花芽分化类型:春秋分化型、冬春、一年多次、当年一次分化开花型、不定期开花型) 3. 定植:按照设计要求树木栽植以后不再移动,永久性地生长在栽种地。(移栽包括:起掘、搬运、种植)(种植:包括假植、移植、定植) 4. 整形:是指对树木植株施行一定的技术措施,使之形成栽培者所需要的树体结构形态。 5.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营养繁殖: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 7.古树:我国古树保护法规定凡达100年树龄者。 8.名木:具有历史意义、教育意义、或在其他方面具有社会影响而闻名于世的树木。 9.芽的异质性:由于芽形成时,枝叶生长的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使着生在同一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大小、饱满程度差异的现象。 10. 低温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11.单轴分枝:顶芽不断向上伸张形成,主干明显。 二、选择题 1、生产实践中根据繁殖方法将根系分为3类,不包括下面(D)类 A 实生根系 B 茎源根系 C 根蘖根系 D 直根系 2、落叶大树移栽时,土球直径应为树干直径的( D )倍。 A. 4~5 B. 4~6 C. 6~10 D. 8~12 3、树木栽植时期一般以( C ) A.休眠期栽植为佳 B.冬季栽植为佳 C.晚秋和早春为佳 D、初夏为佳 4、下列不属于古树名木的生物学特点(B) A、通常起源于种子繁殖 B、萌发力不强 C、生长缓慢 D、木材强度高 5、下列那一项不是古树复壮的技术措施:(D) A:施腐叶土 B:土壤翻晒 C:设置复壮沟 D:堵树洞 6、树木安全: 树木安全措施不包括以下哪种( D ) A.树木支撑 B.悬吊(吊枝) C.螺栓加固 D.仪器探测 7、繁殖方法 树木的繁殖方法有:播种、压条、分株、扦插、埋根、嫁接 8、土壤改良方法: 土壤质地的改良常有的方法:_培土_、_增施有机质_、_增施无机质_。(A) A、培土、增施有机质、增施无机质 B、培土、增施有机质 C、增施有机质、增施无机质 D、培土、增施无机质 土壤改良及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C)

最新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 题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发病的直接原因。 2、病原菌:在生物性病原中,真菌和细菌称为病原菌 3、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所引起不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4、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所引起的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5、症状:寄主植物受病原侵染后所表现出的形式,是病症和病状的总称。 6、病症:病原物在受害植物上所表现出的结构特征 7、生物性病原: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8、子实体:着生真菌孢子的组织和结构 9、锁状联合:担子菌菌丝为保持双核性而形成的一种钩状结构 10、病毒:为一类不具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为主成份的体积极小的专性寄生物。 11、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一定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称为病害流行; 12、致病性:病原物使寄主植物致病受害的能力; 13、侵染过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寄主呈现症状的整个过程; 14、侵染循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5、隐症现象: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长期或永远不表现症状 16、潜伏侵染: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这称为潜伏侵染。

17、诱发抗病性:寄主受侵染后所诱导出的限制病菌扩展的特性; 18、下口式:指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似于直角关系的一种昆虫头式如蝗虫的形状。 19、昆虫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确定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叫年生活史。 20、跗肢:昆虫体成对分节的外长物。 21、多胚生殖:昆虫的一个卵形成多个胚胎,发育为个体新的生殖方式。 22、补充营养:成虫期为性细胞发育成熟进行的取食。 23、龄期:幼虫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24、单寄生:指在一个寄主体上只寄生1头寄生昆虫的现象。 25、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6、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是指卵不经受精,也能发育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7、耐害性:指植物受害后,有很强的增殖或恢复能力,可以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28、生物防治: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29、长日照型昆虫:长日照下不滞育的昆虫; 30、纵脉:由翅的基部伸向翅的边缘的翅脉如径肪,中脉等。 31、后口式:口器向后,头部和体躯纵轴成锐角的一种口式; 32、昆虫的世代:昆虫自卵期的胚胎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直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阶段,称为 1个世代。

《园林树木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园林树木学1卷 一:拉丁文(10’) 1.玉兰 2.樟树 3.Phoebe sheareri 4.银杏 5.雪松 6.Popolus 7.蔷薇科 8.山茶 9.Cercis chinensis 10.桂花 二:填空题(20’) 1.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从作为植物学的命名法。 2.雪松,,,巨杉,日本五针松并称为世界五大庭院树种。 3.举出先花后叶的三种植物:,,。 4.,,被称为“岁寒三友”。 5.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6行道树是为了美化,,等目的。 7木兰科的典型特征是。 8举出三种叶对生的科名,,。 9,园林建设中,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可分为,,叶木类, 根木类和干枝类六种。 10,池杉和水杉在根上的共同点是。 三:选择题(15’) 1. 下列树种,不适合用作地被的是()。 A 常春藤 B 杜鹃 C 梧桐 D 八角金盘 2.下列树种,先花后叶的为()。 A 樟树 B 石楠 C 木兰 D 合欢 3.下列树种,针叶为2针一束的是()。 A 马尾松 B 雪松 C 白皮松D红松 4.下列树种中,属常绿乔木的为()。 A 金钱松B樟树C 胡桃 D 夹竹桃 5. 下列树种,果实成熟时为黄色者的是()。 A 银杏 B 山楂C樟树 D 樱桃 6.下列树种中,果实紫黑色的为()。 A 樱桃 B 山楂 C 石楠 D 女贞 7.下列树种中,叶序对生的为()。 A 三角枫 B 樟树 C 广玉兰 D 冬青 8. 下列树种,()为异色叶树。 A.银杏 B.水杉C紫叶小檗 D.鹅掌楸 9. 下列树种,()为秋色叶树。 A.香樟 B.水杉 C.紫叶小檗 D.广玉兰 10.下列树种,适于作垂直绿化的是() A.绣线菊 B.栀子 C.紫藤 D.含笑 11. 下列树木中,()果实为核果。 A.桑树 B.构树 C.杜鹃 D.樱花 12.下列树木中,叶为羽状复叶的是()。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 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 合来创造景观,使之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 值的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 2.园林:在一定的地块内,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 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 生活境域。 3.温度的三基点:每种植物生长发育都有最低、最适、最高温度,这 就是温度的三基点。 4.秋色叶树:凡在秋季叶子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 5.常色叶树: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片常年呈异色,而不必分春 秋季的来临,特称为常色叶树。 6.纯式花相:指树木在开花时,叶片尚未展开,全树只见花不见叶的 表现形貌。 7.衬式花相:指树木在展叶后开花,全树花叶相衬的一类表现形貌。 8.适地适树:是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各生态环境条件来选植能够 健壮生长的树种。 9.花坛: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 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时绚丽景观的一 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来体 现其装饰效果。 10.花境:是园林绿地中又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是以树丛、树群、 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 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

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11.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 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 植物。 12.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攀缘植物来美饰建筑物的一种绿化形式,由 于这种绿化是向立面发展,所以叫做垂直绿化。 二.判断题: 复习资料第一章P68――――1,3,4,7。 复习资料第二章P71――――4,5,7,10。 复习资料第三章P73――――2,3,4,6,7,8,9,11。 复习资料第四章P75-P76――――1,2,3,4,5,6,7,8,9, 10,11,12,13,14。 复习资料第五章P77――――1,5,6,10,12。 三.单选题:复习资料第一章P68――――2,3。 复习资料第二章P71――――1,4,13。 复习资料第三章P71-P73――――1,13。 复习资料第四章P74-P75――――1,3,5,12。 四.多选题:复习资料第一章P68――――1。 复习资料第二章P71――――2,3,5,6,7,8,9,10,11, 12,14,15,16,17,18,19,20,21,22。 复习资料第三章P71-P73――――2,3,4,5,6,7,8,9, 10,11,12,14,15。 复习资料第四章P74-P75――――2,4,6,7,8,9,10,11, 13,14,15,16。 五.简答题: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

绪论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园林植物病、虫复杂:园林生态系统层次结构复杂,植物种类繁多; 2、易引起交叉感染:如梨树与桧柏混植; 3、生长环境较差,非侵染性病害数量上升; 4、防治技术要求高:尽量选用低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的药物和技术措施; 5、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园林植物不因病虫危害,影响正常生长及观赏效果。突出“预防为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它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植物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这些生物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原生动物等。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在子实体上聚生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不是所有真菌都有有性生殖。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厚垣孢子4.分生孢子5.芽孢子6.粉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1.合子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2.子囊壳3.子囊盘4.子囊腔 白粉菌都是活养生物,锈菌是专性寄生。 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 植物病原菌大多为杆状菌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论述) 1.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细菌主要在薄壁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组织中繁殖和扩展。 ①在寄主薄壁细胞组织扩展的,引起叶斑(叶枯)、腐烂,如黄单胞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②在寄主维管束的导管内扩展的,引起植物萎蔫,如假单胞杆菌属。 ③侵入寄主后分泌生长激素,剌激寄主细胞过渡分裂,而形成肿瘤,如土壤杆菌属。

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汇编

绪论 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 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 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 (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 (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园林植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绪论 植物(Plant):在生物界中,营固着生活、具有细胞壁、自养的生物。 形态多样性:大小各异,形态多样。 结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简单-复杂。 寿命多样性:短命植物、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木本植物。 营养多样性:自养:绿色植物;异养:非绿色植物:寄生、腐生 生态多样性:陆生、水生;沙生、盐生、冻原植物。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的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物科学,包括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类群的进化与分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或系统植物学:根据植物的特征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的科学。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分类 物种:分类学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变型:形态特征变异相对较小的类型,如花色不同、花重瓣、单瓣的变异、叶片有无色斑等。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并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开发的科学。 分子植物学:研究植物材料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科学。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向日葵菊科一年生植物,原产北美,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桔梗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叶对生。 大花草分布于苏门答腊,大花草科寄生植物。 天麻.,兰科腐生植物,其根状茎入药,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疼的作用,用以治疗高血压病、头疼、眩晕、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和小儿惊风等。 第一章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生活周期:从种子开始,当种子成熟后,在适应的外界条件下萌发成幼苗,再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当植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顶芽或侧芽分化形成花芽,再进一步形成花、果实和种子。 器官:植物体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由数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植物体的组成单位。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根的类型:主根、侧根、不定根

园林植物造景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造景》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1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然美进行创作,形成综合景观, 、花坛:是在具有一定几何轮廓的种植床内种植颜色、形态、质地2以体现其色彩美或图案美的规则式园林应用形式。不同的花卉, 、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组成的带状地段,花卉布置采取自然式3是园林中从规则到自然式构图的块状混交表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一种过渡的半自然式种植形式。4、藤本植物:茎木质化,长而细软,不能直立,需缠绕或攀援其他物体才能向上生长。 5、地被植物:那些株丛密集、低矮,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的植物。 6、季相:由于季节不同,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的群落形相称季相。 7、屋顶花园:指在一切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天台、露台之上所进行的绿化装饰及造园活动的总称。 指建设在城市街道中间或街道两侧供行人和居民短时: 、街头绿地8.间休息、游玩、锻炼的绿地。 9、立体绿化:是利用攀援植物绿化墙壁、栏杆、棚架、柱架及陡直的山石等。

10、适地适树:就是栽种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物学特性和树体所处地域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11、草坪:指有一定设计、建造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值的草本植物形成的块状地坪,具有美化或观赏效果,或能供人休闲、游乐和体育运动的坪状草地 12、孤植:指为突出显示树木的个体美,一般均单株种植,也称独赏树,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1、由园林植物分割空间的类型(ABCDE) A.开敞空间 B.半开敞空间 C.覆盖空间 D.封闭空间 E.垂直空间 2、从设计形式上分,花境主要有(ABC ) A、单面式花境 B、双面式花境 C、对应式花境 3、广场绿地种植设计基本形式( ABDE ) A.排列式 B.集团式 D.自然式 E.图案式)CE 、下列植物在秋季呈红色或紫红色的有(4. C.枫香 E.鸡爪槭 5、四株同一树种配置忌用的形式有( CDE ) C、正方形 D、直线 E、等边三角形

农药学复习题

农药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 1.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无机农药()。 A 乐果 B 氯菊酯 C 硫磺 D 西维因 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农药()。 A 石灰 B 波尔多液 C 磷化铝 D 敌敌畏 3.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按照()来分类。 A 原料的来源 B 成分 C 用途 D 机理 4. 下列哪种不属于植物性农药()。 A 除虫菊素 B 烟草 C 鱼藤酮 D 苏云金杆菌 5.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 A 乐果 B 大隆 C 百菌清 D 2.4-滴 6.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 A 草甘膦 B 功夫 C 硫磺 D 克百威 7.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菌剂()。 A 敌敌畏 B 功夫 C 代森锰锌 D 呋喃丹 8. 低毒农药的LD50值()mg/ml。 A 小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0 D大于500 9. 下列哪类农药属于负温度系数的农药()。 A 有机磷 B 氨基甲酸酯 C 拟除虫菊酯 D 苯氧羧酸 10. 害虫()对农药敏感。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A 6.A 7.C 8.D 9.C 10.B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1. 下列哪种剂型的农药不宜喷雾使用。() a.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乳油 d.悬浮剂 2. 下列不属于润湿剂的是()。 a.洗衣粉 b.滑石粉 c.拉开粉 d.纸浆废液 3. 我国粉剂的质量标准为不低于95%的粉粒过()目筛。 a.100 b.150 c.200 d.300 4. 目前生产上使用数量最多的剂型是()。 a.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乳油 d.悬浮剂 5、我国农药生产量居世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 参考答案

园林植物保护学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发病的直接原因。 2、病原菌:在生物性病原中,真菌和细菌称为病原菌 3、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所引起不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4、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所引起的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5、症状:寄主植物受病原侵染后所表现出的形式,是病症和病状的总称。 6、病症:病原物在受害植物上所表现出的结构特征 7、生物性病原: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8、子实体:着生真菌孢子的组织和结构 9、锁状联合:担子菌菌丝为保持双核性而形成的一种钩状结构 10、病毒:为一类不具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为主成份的体积极小的专性寄生物。 11、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一定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称为病害流行; 12、致病性:病原物使寄主植物致病受害的能力; 13、侵染过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寄主呈现症状的整个过程; 14、侵染循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5、隐症现象: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长期或永远不表现症状 16、潜伏侵染: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这称为潜伏侵染。 17、诱发抗病性:寄主受侵染后所诱导出的限制病菌扩展的特性; 18、下口式:指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似于直角关系的一种昆虫头式如蝗虫的形状。 19、昆虫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确定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叫年生活史。 20、跗肢:昆虫体成对分节的外长物。 21、多胚生殖:昆虫的一个卵形成多个胚胎,发育为个体新的生殖方式。 22、补充营养:成虫期为性细胞发育成熟进行的取食。 23、龄期:幼虫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24、单寄生:指在一个寄主体上只寄生1头寄生昆虫的现象。 25、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

园林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花:通常认为花就是节间极短而无分枝、适应于生殖的变态枝。 花序:花序就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 模纹花坛:模纹花坛以精细的图案为表现主题,又称图案式花坛、毛毡花坛、镶嵌式花坛等 盛花花坛:盛花花坛图案简单,以色彩美为其表现主题,又称花丛式花坛。这种花坛不宜采用复杂的图案,但要求图案轮廓鲜明、对比度强 一年生植物:植物的生活周期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种子当年萌发,生长,并于开花结果后枯死,生活期比较短。 古树名木: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 宿根花卉: 宿根花卉指地下部器官形态未变态成球状或块状的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 球根花卉: 球根花卉就是多年生花卉中的一大类,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于地上部茎叶枯死之前,植株地下部的茎或根发生变态,膨大形成球状或块状的贮藏器官,并以地下球根的形式渡过其休眠期(寒冷的冬季或干旱炎热的夏季),至环境条件适宜时,再度生长并开花。 地被植物:地被植物一般指覆盖于地表的低矮的植物群体、

群植: 在园林中应用最大,属于自然布置的人工栽培模拟群落。在种类搭配上除考虑生态习性、种间关系以外、还要考虑以叶色为主进行组合 乔木:乔木就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与树冠有明显区分 灌木:灌木就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花坛:花坛就是在具有一定几何轮廓的植床内种植颜色、形态、质地不同的花卉,以体现其色彩美或图案美的园林应用形式。 庭荫树:就是植于庭园或公园以取其绿荫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孤植树:孤植就是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类型,孤植树主要表现植株个体的特点,应选择具有枝条开展、姿态优美、轮廓明显、生长旺盛、成荫效果好、寿命长等特点的树种。 香花植物:观赏香花植物与香料加工植物 冷季型草坪: 冷季型草坪草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泛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在南方越夏较困难,必须采取特别的养护措施,否则易于衰老与死亡。草地早熟禾、细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小糠草与苇状羊茅都就是我国北方最适宜的冷地型草坪草种。 暖季型草坪:暖地型草坪禾草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6~32℃之间。仅少数种可获得种子。主要行营

植物化学保护试卷复习过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试卷《植物化学保护》2008至2009 学年度第 2 学期期末(A)卷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考生注意:答案须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考试结束后将试卷连同答题纸一齐交)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 2、杀菌剂按作用原理分为3 3、农药的三证 4、农药可湿性粉剂通常由原药,填料或载体,湿润剂,分散剂组成。 5、 6 7、 亦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农药: Array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土壤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剂后,使 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保护作物安全。 3、化学保护:是指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之前用药把病菌杀死或阻止其侵入,使植物避免受 害而得到保护。 4、农药的药效:农药药效是指农药对病虫害或杂草的毒杀效果 5、胃毒剂:是作用于害虫的胃等消化系统产生毒杀致死效果的药剂。

三、选择题(15分,每小题1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内) 1.多菌灵属于( B )杀菌剂。 A 保护性 B 内吸性C无机 D 有机硫 2.下列农药能防治植物线虫的为(C )。 A 敌敌畏 B 敌稗 C 克百威D百菌清 3.下列农药中,能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小菜蛾的是(A)。 A 涕灭威 B 丁草胺 C 辛硫磷D乙烯利 4.大隆属于(D ) A 杀虫剂 B 杀菌剂C除草剂D杀鼠剂 5.能促进香蕉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D ) A 赤霉素 B 吲哚乙酸C矮壮素 D 乙烯利 6.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B ) A 赤霉素 B 吲哚乙酸C矮壮素 D 乙烯利 7.根据中国农药急性毒性暂行分级标准,采用大鼠口服LD50,下列毒性范围属于中等毒性的是( C ) A. 4 mg/kg B 40 mg/kg C 400mg/kg D 4000 mg/kg 8.下列内容不能在农药商品标签上找到的是(A ) A.理化性质 B 注意事项 C 使用说明 D 毒性标志 9.下列常用农药品种中,具有明显负温度系数特点的是(A) A.氯氰菊酯B杀虫双C敌百虫D吡虫啉 10.农药可湿性粉剂的组成通常不含有以下组分(A ) A 乳化剂B原药C分散剂 D 载体 11.对豆角锈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A) A.三唑酮(粉锈宁)B.甲霜灵(瑞毒霉)C.稻瘟灵D.井冈霉素 12.乳油的组成中通常不含有以下组分(C ) A.原药B.乳化剂C.分散剂D.载体 13.填料不可用于以下农药剂型的加工中使用.( A ) A.油剂B.粉剂C.可湿性粉剂D.粒剂 14.下列杀虫剂主要作用部位不是神经系统的是( B ) A.敌敌畏B.灭幼脲C.氯氰菊酯D.阿维菌素 15.下列农药中有强烈光解特点的是( B ) A.氟乐灵B.溴氰菊酯C.乐果D.百菌清 四、判断题(12分,在正确的论述后面的()打“ ”,错误的论述后面的()内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整理(自己整理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习题集 (答案绝大部分依据课件,标有☆号的大家可自己整理答案,答案我尽可能详细化了,大家觉得没必要的就挑重点的背) 病害部分 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有哪些?P3 (1)风景园林中植物种类及配置的多样性导致了病虫害的多样性; (2)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多样,品种交换频繁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3)园林植物的特殊性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特殊性。 2.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P4☆ 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和治理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和提高,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已引起广泛重视。在病虫害防治策略上,园林植保工作者已不满足于生搬硬套生态特点不同的农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而要考虑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且要兼顾绿化效果,如何使园林植物合理布局,精细管理,确保园林植物健康,已被提到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生植保”理论如何在园林上大力推广,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渐渐成为植保的主流,但具体实施还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级植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同时,保护天敌的植保策略也使园林植保手段更趋向于使用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以及人工向环境中释放天敌,以使园林生态系统尽快达到平衡。这种将植保“有虫治虫,无虫防虫”被动防治战略转向防范病虫害长生于未然的主动防治策略,已成为未来城市园林植保的一个发展方向。 3.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P6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4.何谓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和病症?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P9病症有哪些类型?P13 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症状由病状和病症组成。病状:发病植物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所构成的特征。 园林植物病害症状通常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增生型症状、减生型症状和坏死性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焉、畸形。 病症一般可划分为3种类型:病原物的营养体、病原物的繁殖体和病害产物。其中包括霉状物:霜霉、青霉、灰霉、黒霉、烟霉;粉状物:白粉、黒粉、红粉;锈状物、粒状物、丝状物、脓状物等类型。 5.何谓植物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害的病原有哪些?根据病原性质可将植物病害分为哪两大类? 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某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的作用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原。 植物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病毒、细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藻、植原体。(笔记) 根据病原的性质可将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各有哪些类型?P16-18笔记 真菌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它是直接在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分化的特殊结构上产生的。 无性孢子的类型:游动孢子(教材归入孢囊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粉孢子、芽孢子。 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有性孢子的类型: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