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思考

2011-1-30

学习记录

率先实现县域内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一是教师招聘录用政策。

二是教师编制核定政策。

三是教师岗位设置政策。

四是教师工资福利政策。

五是教师专业成长政策。

六是教师交流轮换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的发展任务。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从以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达到基本标准为主要任务的基本普及阶段,进入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巩固阶段。在这一新阶段,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转变为推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这一问题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统计,2005年~2008年,在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4562件教育建议或提案中,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869件,占19.1%。其中,关于义务教育教师问题的建议或提案从2005年的3.3%增长到2008年的6.8%,呈逐年上升趋势。

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分布很不平衡,其中的“短板”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概括起来,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截止2007年,全国中小学尚有30余万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其中26.5万是农村教师;农村小学具有专科学历教师的比例比城市低28.9个百分点,农村初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比城市低38个百分点。部分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相当数量的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

2.优质教师资源“逆向流动”,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

现实情况是:优质教师资源从农村到县镇,从县城到地市城市,从地市城市到省城,从中西部省城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持续呈现“逆向梯次流动”的趋势。

3.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农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是农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由于取消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收费,所以农村学校靠收费发放的教师津贴、补贴失去了经费来源,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师的实际收入有所降低。

4.农村教师补充困难

一方面,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偏紧,限制了农村师资的正常补充。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布局结构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调整后,中师的大量停办、师专数量的减少,使农村小学和初中没有了稳定的合格师资的补充渠道。聘用代课人员的情况在农村学校比较普遍。

二、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分步实现目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办学资源的均衡配置,主要包括办学设施、办学经费和办学者三个方面。政府应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依法合理配置城乡、区域教师资源。《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笔者认为,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在全国2862个县(市、区),包括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374个县级市、852个市辖区,率先实现县(区)域内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二步,在全国333个市(地、州),包括283个地级市、50个地区(州、盟),实现市(地、州)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三步,在全国32个省(区、市),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实现省(区、市)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四步,最终在全国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推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近期目标是率先实现县域内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这可以用下面六个政策指标来衡量:

一是教师招聘录用政策。按照同样的标准招聘录用新教师,保证新补充教师的质量水平基本相同。

二是教师编制核定政策。按照同样的生师比、班师比配备教师,保证教师的工作量基本相同。

三是教师岗位设置政策。按照同样的教师职务结构比例设置教师岗位,保证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级别教师的比例基本相同。

四是教师工资福利政策。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政策的均等,可以保证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教师收入水平的基本相同。

五是教师专业成长政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指教师的培养培训政策)均等,可以保证教师成长发展的环境条件基本相同。

六是教师交流轮换政策。教师定期交流轮换制度的建立,可将不同学校之间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措施

笔者将当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的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归纳为18项(详见表1)。

综合上述政策措施,可以归纳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实施途径。

1.教育法律手段是基础

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属性和法律地位,是整体设计教师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基石。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属性还不是很清晰。如果能够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就为国家财政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等政策措施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已与公务员之间建立了比较和联动机制,并且全额由公共财政来保障,这为将义务教育教师作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教师财政政策是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师财政政策,是解决农村师资薄弱、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基本保障。其中,设立乡村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对乡村教师实行待遇倾斜政策,对于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3.教师人事政策是动力

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和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建立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以及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和城乡对口支援制度等等,可以鼓励、支持和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

4.教师成长性政策是突破口

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好农村教师的培养补充和培训提高工作。当前的政策要点是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有效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完善和大规模培训农村教师等。借鉴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经验,建议在农村学校设立特设校长岗位,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聘优秀管理人员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国家保障农村特岗校长的待遇和相关的优惠政策。

5.道德调节手段是补充

政府调节、市场调节和道德调节是教育调控的主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应鼓励和倡导社会责任感强、有志于无偿支援农村教育的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支教。团中央等单位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农村教育工程”等项目代表了值得称道的理想价值追求。各级政府对于这样一些崇高的志愿者行为,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新闻媒体应予以大力宣传和表彰。

作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黄伟来源:《中小学管理》2010年第12期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预感的培养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预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3-12-06T14:23:05.50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11月供稿作者:习琛 [导读] 语感源于语言实践,又指导着语言实践,它建立在听说的基础之上,却又高于听说活动。 江西省南昌市英雄学校习琛 在五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同学英语说得流利动听,语音十分纯正,而有的同学却上句不接下句,支支吾吾,显得十分吃力。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是,我觉得预感是一个十分重要得因素。 所谓预感,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评议的直接感知能力。就比如,人们在平时交流中,语言运用中,有时候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是又说不清楚原因,这实际上就是预感在起作用。 不同的人对语言有不同的感觉,也就是说语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当把一句话中的几个字打乱顺序要求重新排序的时候,有些同学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将其完成,他们所凭借的就是语感。 语感源于语言实践,又指导着语言实践,它建立在听说的基础之上,却又高于听说活动。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因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当教师认识到语感存在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一、为学生提供听说环境,培养英语学习氛围 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和英语语言环境,而在我国学生学习中, 所缺的便是自然的英语听说环境,因此,要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必须为学生提供环境,创造环境,优化环境,尤其是英语听说环境和英语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让学生自编、自演短剧,用英语讲述短小精彩的故事,通过集体交流,会有效地增强语感。举行适当形式的小型竞赛。学生都有自己比别人强的心理,参加小型比赛,如:听力、朗读、讲故事等。 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准备提取大脑中储存的信息,竞赛中思考、表达的过程又是对平时知识集中、概括的过程,这样便增强了语感。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我也经常会让学生听幽默有趣的故事,听课本的录音,听英文歌曲,以及观看英文电影等。这样,培养了学生对于语音、语调、句子结构、语言材料的整体感受。 二、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而语言的学习更需要积累。要在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感悟文章,培养语感。由于英语语言在我们日常交流环境中不具备普遍性,然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自身所积累的英语素材有限,尤其容易出现遗忘模糊的现象。要想克服这种弊端,没有捷径可走,强化积累,反复运用是唯一方法。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完成证明“熟能生巧、多则熟练”,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训练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以及运用英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1、训练语法感。即训练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感悟。其中,更重要的是敏锐地感知英语语言结构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表达力。 2、训练语韵感。即训练对英语语音节奏、韵律的感悟。这样也就能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3、训练语势感。即训练对英语语言表达的语气、气势、风格等得感悟。 学生的语感是在一定语言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尽量使用英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用英语来解释英语,从而减少学生对于母语的依赖。要求学生用英英字典来取代英汉双解字典,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这样可以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作铺垫,又达到了帮助学生掌握词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英语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英语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英语教学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多读书,通过朗读、默读、整体读、部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在朗读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语句的连贯性,逐步做到发音准确流畅,语调起伏有序;二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梗概,找出课文的主题句、中心段,从整体上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要引导学生在听音中模仿读音,这也是对学生语感培养的有效训练。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语感技能的示范,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语感在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是学习英语的“必杀技”。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学生语感形成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基础的听说读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语感,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落实和“五个重庆”的提出,城镇与农村经济差距日趋加剧,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是当下各区县政府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继续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大农村学校“普九”欠债清理;重视师资培训力度;建立长效教育机制;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平等、优质教育;健全贫困学生助学制度;才能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科学、统筹发展。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研究 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助推器;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的粘合剂;是促进人类文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五个重庆”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人才资源的加速中心聚集化,使得城乡经济差距日趋加大。真正实现全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呢?着眼于长远利益,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无疑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起始之步。实现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心是城乡帮扶发展,重点是加快农村

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肩发展,促进人才的整体稳步推进。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物质、文化、精神的谐调发展。 一、整体认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中心经济和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结合体,城市和乡村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构建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一枝独秀不是春,农民素质不提高,和谐社会难以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2.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精神文明发展之间联系的核心,是教育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之处。 教育资源合理、科学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对高效、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及国民经济结构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3.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农村办学条件。 二、客观认识地区教育发展。 (一)义务教育概况。 近年来,受人们意识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激增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布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内涵的阐释,探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三大动因,以期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理论说明。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动因 随着受教育人口的增多,高等教育需求不断膨胀,高校的数量、规模和结构也不断上升、扩张和复杂化,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日趋锐化。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改革,而这场改革,无不围绕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展开。那么,我们有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发掘其优化配置的动因。 1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 1.1高等教育资源 《现代汉语词典》对“资源”一词的解释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那高等教育资源可否理解为高等教育资料的天然来源呢?显然不全如此,狭义地说,“高等教育资源通常被界定为投入高等教育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其中人力包括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物力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耗材;财力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源。”但从广义上讲,高等教育资源还应包括除有形资源外的无形资源。所以,高等教育资源就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总和。 有形资源。顾名思义,有形资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如前所述,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三大主要资源。简而言之,人力资源包括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其中教师资源又包括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四个组成部分。财力资源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源的总额及其结构。学校的财力资源一般都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投入,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比例较少,但在逐渐扩大。物力资源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产、设备、图书等,是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无形资源。“无形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市场资源、学科与专业资源、声望资源、政策资源和经验资源等,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无形资源创造的价值和形成的影响是不可度量的,甚至要高于有形资源。相信一所信息渠道畅通、资讯更新迅速,学科结构科学、专业设置合理,办学声誉良好、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document on fair and balance d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以xx市xx镇为例 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关键词:教育、资源、差距 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

合格率98.36%。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XX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XX年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在高中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普通高中生源,提高普高整体质量,扩大普高优质学位。此外,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健全资助体系,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增加积分入学指标数,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近年来,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教育均衡化方面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发表时间:2013-01-10T09:52:48.65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6月供稿作者:岑永灿[导读]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Stu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learning English.贵州省兴仁县第十中学八(一)班岑永灿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Stu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learning English.English can give them many opportunities. It opens the door to the world. It’s the official language at the United NATIONS.Many newspapers and TV programs are in English. If you know English well, you can get more information than other people who don’t know English. Many jobs need English, too. If you learn English well, you can find good jobs in the future. And of course you will have a good future. How important English is ! Let’s study English together. (辅导教师:阎章开)

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岔河镇雪华中心学校“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宣传典型材料 重点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进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本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学校近几年来一直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洁净校园的育人环境建设目标而不懈努力。 凤庆县三岔河镇雪华完小创建于1912年3月,学校座落于凤庆县三岔河镇大雪山脚下的雪华村而得名,距县城81公里,1969年9月起曾经增办过有16届毕业生的附设初中班,后于1986年9月并入三岔河中学。从解放到现在一直是(学区)中心完小所在地。建校100多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雪华村乃至三岔河镇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现占地69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绿化美

化面积1445.5平方米。2015学年在校学生174人,其中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共计134人,学前教育2个教学班总计40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进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近年来,我中心学校在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中,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洁净校园,进一步建构“建境为人,适境而生”的育人环境。 一、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注重学校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具有自然生成和人工印记的学校自然教育环境,既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学校的使命。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的校园建设价值取向,认真谋划、规划、策划、计划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校教育功能、空间和谐功能和立面审美功能的需求。匠心独运的校园绿化和美化,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有愉悦的心情。教学楼前茂盛的灌木增添了学校的绿意,更使学生凝智清神;淡淡的缅桂花香味伴随着浓浓的书香洋溢着整个校园,胜似神邸眷府;紫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现象研究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现象研究 【摘要】:高等院校是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衡量学校办学实力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高等教育资源是维系高等学校主体职能发挥的各要素总和,然而近年来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以所查到的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来证明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同时,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改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1999年国家实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政策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阶段,这带来的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普及,更带来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一系列的问题。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能够较好的促进社会流动,可以影响人终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经济收入,甚至决定代际传递效果。国家在十八大提出经济上要更好更快发展及注重效率时更加注重公平的决策,这些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就如人们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问题变成了日益被关注的话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界定 高等教育资源一般被认为是高等教育活动所必须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总和,是开发和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指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和无形高等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和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分配。 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的现状分析 目前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的研究文献中常用的指标为:高等院校数量的不平等,教师数量上的不平等,师生比上的不平等,教育经费总量上的不平等,生均教育经费的不平等。本文按地带进行分类,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区)。查询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本文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并把数据输入SPSS16.0以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说明。具体见表1. 表1:东中西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描述性分析 指标Mean Std.Deviation Std..Error 高等教育数量东部地区96.27 39.794 11.986 中部地区96.12 25.3-6 8.947 西部地区48.42 28.706 8.310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以xx市xx镇为例摘要: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 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 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 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 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关键词: 教育、资源、差距 一、调查资料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 于领先地位。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 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 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合格 率98.36%。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 中大班额2330个。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 筑面积为3.0505平方米。2009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 别达到99.0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 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05%以上。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 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理想的优质教育结 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 2014年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 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 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 升初电脑派位范围。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 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在高中阶段: 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 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普通高中生源,提高普高整体质量, 扩大普高优质学位。此外,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提高资助标准,扩

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几点思考

提升教师教育研究水平的几点思考 提升教师教育研究水平的几点思考 教师教育研究水平实质上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包括驾驭所需资料的水平,如查阅资料的水平和处理资料的水平,搜集教育研究经验的水平,掌握和使用教育研究方法的水平几个要素。 1、教师要转变观点,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自觉性。 什么是教育科研意识?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一种人脑的机能,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作为教师来说,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使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理解。它既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合,也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改造。 而是绝绝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因为长期以来,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这两块领地里存有着分工:从事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是那些专门研究人员,而从事教育实践的则是第一线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搞教育科研是那些脱离实践的专家们的事情,他们不能“越俎代庖”。所以,必须使教师来一个观点上的转变,树立全新的观点:教育科学研究不但是专门科研人员的工作,也是每一个教育实践者—一教师的份内工作。要使他们持续地增强教育科研的自觉性。要使他们明白分工并没有绝对的意义,仅仅侧重点不同而已。 2、使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方法. 在教育理论的学习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逐步积

累和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觉努力的学习教育理论,并把理论的学习和日常的教学实际及科研活动相结合,才能持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有了扎实的理论素养,教育科研水平的形成和发展,才有稳固的基础。教育科研不但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需要广博的教育理论知识,较高的理论素养。人们对教学的理解,较早和较快地用的是关于理解论的思想。教学论在持续发展、深化,这种发展是得力于方法的改进。教学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一条基本途径,自然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这就涉及到伦理学问题。教师教学实践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学是一门艺术,看来,教学与美学也挂起钩来。其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实质上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教师缺乏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就不能深入领会当前素质教育的实质,就不能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分析,评判自己的教育行为,就不能发现教育实践中有价值地问题,更谈不上实行教育科学研究了。可见,当务之急是丰富和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点,树立学以治用的观点。学校要给时间,给机会,大力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使教师掌握丰富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方法。 3、鼓励各级各类教科所,高等院校专门机构里的专业人员到小学去挂职,直接指导小学教师展开教科研实验 教科研机构要把学校作为自己研究成果的重点推广区,要把优秀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促动教育观点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要为学校培养教科研骨干力量,以各种培训班,实验班,讲座等形式大力培养教科研人员,为提升校长、教科处长及教研室主任的教科研水平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1993年,美国《高校纪事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像候鸟一样”的文章。文中指出,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Teacher Education 外语教师教育简介: 教师教育(职前和在职教育)多年来主要沿袭传统和基于一般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作为基础(Carter 1990 ; Freeman 1996)。普通教育1980s (Shulman 1987) 倡导“基于研究的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而在外语或二语(以下统称外语)教育领域则在90年代以后。国内外语界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Cambridge,P13) 1990s-refinging the scope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Richards and Nunan’s(199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SLTE included not simply what teachers need to learn, but increasingly how they would learn it. ..there were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cesses in which language teachers engaged(Freeman and Richards 1996;Woods 1996).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base of SLTE (Freeman and Johnson 1998) Presently,Socio-professional identity 外语教师教育背景: 1)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 2)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 3)新兴社科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对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教育提出挑战;信息加工 理论引发了对教师思维过程和对比专家 - 新教师的研究(Clark & Peterson 1986);实践认识论(Schon 1983)、社会文化理论及活动理论(Vy2gotsky 1978)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摘要:教育资源蕴含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的资源等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研究 目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重点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很多不公平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从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一种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提高办学的质量,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学校的布局要促进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均衡发展,因为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在发展当中体现出来的。要针对现在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大的问题来进行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学校的建设等。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来分区规划和分类发展。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教育投资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教育资源的配置就有很大差异,这导致了受教育者的机会不平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渐解决落后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现象,还要把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需要根据未来人口状况以及社会的需求来进行长远规划,不能只是依据传统的教育经验来推想未来发展。今后我国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对师资以及办学的条件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1、推动优质课程的共享 在教学当中,培养人才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师资源的分配很不均衡,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当前我国教学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为献一计”二等奖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东喜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报告指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七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提到:“要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落实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让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和谐发展,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学生,让适龄学童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不懈追求。均衡教育将为我们社会的稳定,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泉。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升我市的文化兴市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策理论依据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它对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教育具有改变人的命运的价值。对人生来讲,公平最重要的是教育,因为它是起点的公

平和机会的公平。公平的教育能够使我们国家每一个公民都看到希望,而看到希望的社会,它的发展是无穷的、和谐的,更是科学的。 新的《义务教育法》已经以法律的形式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对其进行督导确定了下来。新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任务,省人民政府也下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可以说,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是我国适龄儿童、少年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义务教育必须更加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本质上应当是均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的重要文献《学会生存》指出,政治化与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教育公平是否进入国家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 二、我市基础教育概况 我市(含县区,2006年数字)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59所,在校生115.2万人,教职工7.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28万人。现有高中阶段学校99所,其中普通高中51所,中等职业学校4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05所,其中初中337所,小学1668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幼儿园295所。 1、目前市区局属普通高致有15所(不包括矿区,下同),数量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市区东南有一中、开发区高中,一是优质高中,一是规性高中;市区东、北部有外国语、北关区高中,中心带有实验中学,三中;西南部高中最多,且质量上乘,有二中、三实验、梅园、虹桥中学,龙安区高中、十三中等;市区西北是我市的旅游带,对外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正文)

浅谈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发布共享技术 乳山市乳山口镇初级中学许航 【摘要】:近年来,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当前现代技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基层教研部门及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共享发布方面,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寻求一条效率高的教学视频资源建设途径,编制优质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共享,从而为单位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本文的研究主体。笔者结合实践,通过对师生教学活动的电脑画面的音频、视频等录制技术的简要分析,在视频课程资源的管理与共享发布方面,提供一个基于Web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程资源视频课程录制开发和利用发布共享 一、研究背景 开发和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便于学习、交流、研讨等角度,要录制一堂好的优质课,并能充分利用这些视频资源,不仅要客观记录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充分的展现教师教学风范、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师生的双边的互动活动等。而学校并不是专业的电教部门,怎样才能把精彩的课堂互动过程实时地记录下来,如何进行后期制作及课程资源的流媒体视频发布、网站开发设计工作,笔者进行了长期实践与操作,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制 优质课程的录制方式从技术上大体可分为单机录制、多机录制后期剪辑、现场制作、全自动录播四种。在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视频录制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不同录制方式。 1、单机录制 单机固定镜头录制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优点是技术简单、成本较低,无需专业电教人员操作,一台摄像机或是家用DV用三角架支撑在教室后排中间或两侧,即可实现。其缺点是较难全面表现教学过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

2000年8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 ug.2000 第25卷第4期 Journal of Hebei U niversity(P hilosophy and So cial Science) Vo l.25N o.4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 赵 君 (汉中师范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 要:对教育界和经济界出现的所谓主张 高等教育要市场化 ,要以完全的市场方式配置高教资源的说法提出了异议,并利用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有关原理,阐释了高等教育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提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模式应当是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相结合的混合配置模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0)04-0031-04 一段时间以来,在教育界和经济界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 教育能否产业化、市场化 的大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些有失偏颇、令人不安的观点和看法。诸如:主张 高等教育市场化 ,要将高等教育全面推向市场,以完全的市场经济方式配置高教资源;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政府无须再对其进行投资,大学执行全额收费制等。持此种观点者,究其根本,是没有真正认清高教产品的性质,从而也就无法把握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何种方式合理地配置高教资源。 笔者利用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试分析高教产品性质和高教资源的层次、特点,从而选择出合理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一、产品的性质 根据公共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公共产品系由政府向全民提供的、为全社会共同享有的,而不能为任何一个成员单独享有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义务教育等。私人产品是指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给消费者个人单独享有的商品或服务。如个人生活消费品等。若对两者进行区分,主要看它是否具有消费上和利益上的排他性,是否存在生产的外部经济利益。所谓排他性是指具有在使用和消费上的独占权。生产的外部经济利益是指当一个生产者生产某种物品时,给社会或他人带来了利益,但其自身却不能从中得到足够收益的情况。 公共产品供全社会消费,利益为全社会共同享有,因而不具有排他性。如义务教育保护全体适龄儿童共同享有的学习权利。而私人产品在消费和利益上具有排他性。当某人从市场购得某种物品后,就排除了其他人消费该物品的可能,也不会产生外在经济利益。 除了上述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可称为准公共产品(或称混合产品)。它是由某一社会团体(如某一集体组织、某一基金会等)提供的既具有一定公共产品属性,又具有一定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或服务。一方面,它具有私人产品消费上的排他性,在供给上可以实行排除,将不付款者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又具有产品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利益,可以使全社会共同享受,而不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 二、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 依据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教育属于 收稿日期:2000-05-12 作者简介:赵君(1971 ),女,陕西汉中市人,汉中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 31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以xx市xx镇为例 摘要: 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关键词:教育、资源、差距 一、调查资料 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36%。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2018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 1 / 16

形状。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2018年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在高中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普通高中生源,提高普高整体质量,扩大普高优质学位。此外,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健全资助体系,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增加积分入学指标数,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近年来,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教育均衡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全市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一是加大经费投入,拓展教育资源。不断加大城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采取教育资源整合、扩建和新建学校等办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和改造,城区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二是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二、调查结果 根据连续两天的走访和实地调查,发现政府对城乡教育资源的投入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诸城市枳沟初级中学王培友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要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在三个内容中,第一个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农村的孩子已经拥有与城市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就目前情况看,第二项是实现市域教育城乡一致均衡发展的关键。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将直接影响某一所学校、某一个级部、某一个班级、某一学生群体的教育效果,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已从希望“人人有学上”转向渴望“人人上好学”。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市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已由“普及”转向“双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市教育工作新的重要任务。 有好教师,才有好教育。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各类人才的培育者,是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深深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也在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强市。然而由于师资等原因,市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日趋明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